胜利街道(Shengli Jiedao) 代码:222403002 邮编:133700
面积10.28平方千米。人口46419人。办事处驻学府街。辖等。
沿革:以驻地街路命名。清光绪年1875年始建敦化城,东、西、南门均在此街内,1882年建县后该街较为繁华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64万人 | 10.28平方公里 | 222403002 | 133700 | -- | 查看 胜利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渤海街道 |
渤海街道(Bohai Jiedao) 代码:222403001 邮编:133700 渤海街道面积9.77平方千米。人口33917人。办事处驻翰章大街。辖等。 沿革:以驻地街路命名。1929年吉铁路通车后开始发展,日伪统治时期设车门处区,隶属伪敦化县公属。 |
胜利街道 |
胜利街道(Shengli Jiedao) 代码:222403002 邮编:133700 面积10.28平方千米。人口46419人。办事处驻学府街。辖等。 沿革:以驻地街路命名。清光绪年1875年始建敦化城,东、西、南门均在此街内,1882年建县后该街较为繁华 |
民主街道 |
民主街道(Minzhu Jiedao) 代码:222403003 邮编:133700 民主街道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32959人。办事处驻敖东大街。辖等。 沿革:以政治词而命名。民主街始建于1953年。1882年建县城后称此地为北门外 |
丹江街道 |
丹江街位于敦化市市区东部,南依古胜名迹六顶山、北靠牡丹江,东系通往黑江省和朝鲜自治州府东大门。因江而名、依山而盛,全街面积12.9平方公里,街区辖林建、林泉、林峰、江东、江滨五个社区。370个居民组15381户、47977人、驻街单位25个,其中党政机关1个、事业单位13个企业单位12个、个体工商户374户、党员2446名、其中街道直管党员132名,间接管党员2314名。 丹江街区特点 (一)自然风景 六顶山风景区位于敦化市区南5公里处,牡丹江之南,景区距长白山210公里,距镜泊湖150公里,距吉林市松花湖210公里,距延吉市机场15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北上镜泊湖,南下长白山,西去松花湖,东往珲春防川一眼望三国及赴朝、俄旅游的最佳中转站属于闻名中外的长白山脉丘陵地带,依山傍水,群峰环绕。南部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渤海国古墓群,北部有牡丹江环绕而过,东部有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尼众寺院——正觉寺。 (二)佛教文化 位于六顶山旅游开发区的正觉寺,是亚洲最大的佛教尼罗道场,也是东北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主持释佛性0师含辛茹苦,在海内外广募佛财,重建寺院。该寺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更具神韵。 (三)历史文化 在敦化市江东的公路旁,有一圈栅栏围着一个地方,里面摆着一地大块黑石,这就是延边州重点保护文物,著名的古渤海国遗存“二十四块石”。 渤海国是唐朝时期东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了。这些大石块,都是黝黑的玄武岩,十分坚硬。它们排列3行,每行8块,共24块,所以人们称它为“二十四块石”。不过江东的“二十四块石”,现在只剩下23块了。据文献记载,早在100多年前就发现丢了一块,民间传说是让大风给刮走了。 (四)知名度高 丹江街办事处,本着“服务热情、礼貌待人、用语文明、解答认真、掌握政策、秉公办事、廉洁自律、敬业奉献”的服务承诺。用真诚的心,换来了在群众中极高的评价。 |
大石头镇 |
(1)自然概况 大石头镇位于敦化市区东25公里,地处东经128028`至128032`之间,北纬43014`至43018`之间,辖区总面积为1398.6平方公里,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驻镇有大石头林业局、延边火柴厂、养鸡场、太平林场、敖东集团养鹿二分场、三分场、乾康木业等州、市属企业。全镇总人口61173人,总户数17264户,居民主要以汉、朝、满、回、蒙古族等为主,其中非农业人口4588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5%,镇区现有人口46582人。长(春)图(们)铁路、图(们)乌(兰浩特)公路(302国道)贯穿镇内10余公里,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较大的建制镇之一。大石头镇自1876年始有居民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以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建设成为交通和商贸重镇。 (2)主要资源优势 1、农副土特产资源 大石头镇地域广阔,现有耕地面积5642.46公顷,农副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产品有高蛋白大豆、粘玉米、葵花籽、红小豆、云杂豆、人参、木耳、山野菜、灵芝、金针蘑、松籽、蜂蜜等,并且具有分布广、产量大、质量好、便于加工利用等特点。 2、畜牧业资源 大石头镇草原辽阔,草地面积达3656.89公顷,畜牧业资源相当丰富,尤其以回族村附近的万亩草场为最大。 3、林业、水利、矿产资源 大石头镇地处长白山区,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林地面积达114457.94公顷,大小木制品加工厂166家,年产值达4亿元。 本镇河流众多,主要有沙河、二道梁子河、西河等,由于地势低平,大小自然水塘星罗棋布,自然水面宽广,水域面积达1696.8公顷。镇东有哈尔巴岭水库、万亩鱼池,南有养鸡场水库、太平水库和大林水库,有养鱼种稻的优势,其中哈尔巴岭水库集水面积达700多公顷,总库容233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8万亩,可养鱼170万尾。v 大石头镇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十几个矿种,其中煤、钼、泥炭等矿种储量较大,泥炭储量达1亿多立方米,现已局部开发。. |
黄泥河镇 |
黄泥河镇座落在长白山区威虎岭东麓,地处东经127度41秒至128度6秒,北纬43度25秒至31秒,东与秋梨沟镇和黑石乡相接,西与吉林地区蛟河市的黄松甸镇为邻,南与翰章乡和秋梨沟镇相连,北与额穆镇接壤。302国道沿镇区通过,长图铁路横贯全境,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全镇幅员41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业部98平方公里,草地12.3平方公里,沼泽25.3平方米公里。全镇辖2个街道16个村,总人口51,716人,其中农业人口12,248人。土地面积2,854公顷。全境属于长白山系高寒山区,系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迟秋早,无霜期短,仅有110天左右。区域内气温最高34摄氏度,最低零下38摄氏度,年平均2.6摄氏度。年降雨量在5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年降水日在121天左右。黄泥河镇早在清朝初期为禁垦围场,至光绪末年有零散居民来此垦荒。1928年,吉敦铁路修通,在此设黄泥河站,外来定居的人逐年增多。因地处黄泥河畔,故而得名。1953年,黄泥河林业局在此建局。1956年建制镇。镇区就座落在黄泥河谷北侧阶地上,达10.91平方公里。 建国前,镇区仅有一村公所,居民住房全为土木结低矮草房,街道泥泞,没有通各乡镇的公路,更谈不上村道的畅通。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特点,确立了“以木制品加工、人参、食用菌、蔬菜主导产业,以黄牛、烟叶为辅助产业,以退耕还林完善一产,以小城镇建设带动三产”的发展思路。全镇发展木制品加工群体达55户,全年创产值1.3亿元;人参发展达到150万平方米,年产鲜参500吨;木牌实木地板、“追仙牌”天宝红参、长白山木灵芝、长白长黑木创省级名牌,有“广丰牌”实木地板和“乐谷丰牌”实木地板创优质产品。主要加工业有:敦化市中信器厂,总资产达3,000万元,主要产品为 实木地板全部出口创汇,年度产值2,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敦化市兴达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1,500万元,主要产品为集装箱底板,年底创产值2,000万元,利税100多万元。敦化市北海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500万元,主要产品为客车板,年度创产值800万元,利税80万元。敦化市弘霖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500万元,主要产品为细木工板和装饰板,年度创产值500万元,利税50万元。. |
官地镇 |
官地镇位于距敦化市区31千米处,幅员面积:633.50平方千米;东经:128°10′-128°43′,北纬:43°10′-43°44′;东西长:33千米,南北长:34千米,平均海拔:430米;东邻雁鸣湖镇,南靠沙河沿镇,西接秋梨沟镇、黑石乡,北望青沟子乡。全年积温:2450-2600℃,平均温度:3.4℃;年降雨量:550-6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属一类气候区。 全镇有村委会45个,辖92个自然屯,108个组。其中有少数民族村5个,315户,1120人。少数民族有:朝鲜、回、蒙古、壮、满等5个。全镇总人口4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4841人,劳动力20324人,镇区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23000人。 全镇现有农机具6800台(套);农拖4200台。 现有耕地12351公顷,林地6200公顷,草原200公顷,已还林还草2250公顷。 国家一级公路201国道贯穿全境,东达境泊湖,西通长白山。全镇新修通村水泥路6条44公里。全镇现有程控电话7,424部;有小学13所,教职工302人,在校生2,873人;有初中2所,教职工113人,在校生1,576人;高中一所,教职工90人,在校生1,250人;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73人,有村级卫生所55个,医护人员57人。 2003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6.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亿元,农业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88元。 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创建文明城镇示范点”;2003年被确定为“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镇内建有省级“农业高效科技园”等。有规模以上企业1家。. |
沙河沿镇 |
位于东经128°20′至128°41′,北纬43°22′至43°29′之间,距敦化市城东北24公里。面积为28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90公顷,林地面积11993公顷。镇辖自然屯38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来水受益村29个村,通汽车村37个,通程控电话村37个。居民5696户,人口18329人 ,其中男性9336人,女性8993人。 该镇旧称“小街”。1891年后逐渐成屯。东北沦陷时期设沙河沿村。 1946年设区,1956年改为乡,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1983年再次改称为乡,1984年12月改为镇。镇内东、 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原,森林资源、水利资源丰富,建有沿山电站,装机容量1250千瓦。清末即有人开垦水田,延续至今。2000年水稻面积达1339公顷,占全市总水稻面积26%.而且品质好,产量高,改革开放后,镇办企业和私人企业都有长足发展。 该镇农业生产。200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585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733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0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18元。. |
秋梨沟镇 |
位于东经127°47′至128°16′,北纬43°26′至43°33′,距敦化市城西北20公里。总面积30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63公顷。林地面积24876公顷,居民3400户,10803人,其中男性5547人,女性5256人。自然屯14个,村民委员会12个,12个村通汽车。11个村自来水受益,12个村通程控电话。 1928年吉敦铁路通车后,在此设立站点,始为屯落,后逐渐发展,原为太平岭区的秋梨沟村,1956年建乡,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1983年再次改称乡,1984年12月改为镇。 镇区森林资源丰富,并盛产矽藻土。镇办企业生产 细木板及各种木制品畅销国内外。 该镇农业生产。200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150公顷,粮食总产量达641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0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 |
额穆镇 |
额穆镇原称额穆赫索罗(满语“额穆赫”满语意为水滨,“索罗”为十人戍所)。 位于东经127°46′至128°28′,北纬43°39′至43°30′。敦化市区西北52公里,老爷岭东麓,总面积258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91公顷,林地面积236840公顷。居民3528户,12109人。其中男性6332人,女性5777人。 该镇辖41个自然屯,21个村民委员会,达到村村通汽车,9个村有自来水,21个村通程控电话。 渤海时代,曾设汤州灵峰县,为中京显德府所辖,现板石顶子为白石县。 据《清室》记载,额穆为清室发祥之地。清·乾隆三年(1738年)此地设额穆赫索罗佐领衙门,管理张广才岭地区的军队、地方事务、并设有意气松,额穆赫索罗等两个铎站,为吉林通往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珲春的必经之路。1941年额穆划归敦化。1946年,复建额穆县,至1948年撤消,改为敦化县额穆区。历经区、乡、人民公社。于1984年2月改为额穆镇。 额穆镇地处山区,西北部多为高山峻岭,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1座,并覆盖大面积森林。黄泥河林业局在境内设7个林场,年产木材约18万立方米。黑龙江省的林业部门亦在北部山区设了东方红、火炬、高山、海浪、永青、永安6个林场,从事林业生产。此镇素有“森林宝库”之称,镇办企业以生产木制品、砖瓦建材为主,境内的种植业,采集业亦很兴旺。 该镇农业生产。200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650公顷,粮食总产量15432吨,比85年增长17.4%,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643万元,比85年增加14.3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2877元,比85年增加4.9倍 。. |
贤儒镇 |
官地镇位于距敦化市区31千米处,幅员面积:633.50平方千米;东经:128°10′-128°43′,北纬:43°10′-43°44′;东西长:33千米,南北长:34千米,平均海拔:430米;东邻雁鸣湖镇,南靠沙河沿镇,西接秋梨沟镇、黑石乡,北望青沟子乡。全年积温:2450-2600℃,平均温度:3.4℃;年降雨量:550-6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属一类气候区。 全镇有村委会45个,辖92个自然屯,108个组。其中有少数民族村5个,315户,1120人。少数民族有:朝鲜、回、蒙古、壮、满等5个。全镇总人口4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4841人,劳动力20324人,镇区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23000人。 全镇现有农机具6800台(套);农拖4200台。 现有耕地12351公顷,林地6200公顷,草原200公顷,已还林还草2250公顷。 国家一级公路201国道贯穿全境,东达境泊湖,西通长白山。全镇新修通村水泥路6条44公里。全镇现有程控电话7,424部;有小学13所,教职工302人,在校生2,873人;有初中2所,教职工113人,在校生1,576人;高中一所,教职工90人,在校生1,250人;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73人,有村级卫生所55个,医护人员57人。 2003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6.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亿元,农业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88元。 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创建文明城镇示范点”;2003年被确定为“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镇内建有省级“农业高效科技园”等。有规模以上企业1家。. |
大蒲柴河镇 |
大蒲柴河镇位于敦化市的西南面,距市区70公里,全镇总区域面积166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5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草原、沼泽地面积7973公顷,占总面积的4.8%;河流面积1396公顷,占总面积的0.85;耕地面积为1215公顷,占总面积的0.7%。全镇总人口为10549人,其中农业人口8216人,非农业人口为2333人。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镇区及周边村屯,镇区人口为3600人。 大蒲柴河镇下辖松源街、富源街、腰甸子、腰屯、腰岔、浪柴河、小蒲柴河、柳树河、松江河9个行政村,16个自然屯。敦化丹峰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12个国营林场分布在镇辖区域内。. |
雁鸣湖镇 |
位于东经128°26′至128°52′,北纬43°39′至44°12′之间,距敦化市区东北54公里。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72公顷,林地面积125791公顷。该镇辖自然屯35个,总户数3184户,总人口10311人,其中男性5361人,女性4950人。村民委员会19个,12个自来水受益村,19个村通汽车和程控电话。 渤海时代该地是中京显德府的祟州,祟山县。1935年建屯,名大山咀子。1956年设乡,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乡,1986年改为镇。 大山咀子镇森林资源丰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5个林业局均在该镇林区设有林场。牡丹江汇集了敦化境内大小河流经此地注入镜泊湖。镇内水资源丰富,水面彼多,有水库7座,较大渔塘10余处,每年投放渔苗都在150万尾至200万尾以上,年产鲜鱼约70多万斤。沿江两岸土地肥沃,积温较全市其它地区略高,粮食产量较高,素有敦化“小江南”“鱼米之乡”美称。 鹤大线(201国道)公路穿越镇境内直达宁安,该镇小山咀子地区已被 开辟为旅游区,著名的“雁鸣湖渡假村”就在此地,还有大山水库,莲花泡、西河、黑鱼泡等景点还很多。 改革开放后,该镇农业生产也发展很快,近年来小粒黄豆成为绿色产品,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并建起了小粒豆生产基地,产品大部销往国外,占据了国际市场。另外还有国家工商部门注册商标的“雁鸣湖”牌绿色食品大米,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2000年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2300公顷,粮食总产量达1429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6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94元。. |
江源镇 |
江源镇位处长白山腹地,牡丹江上游,距吉林省敦化市市区西南26公里处。东经127。43,至128。09,;北纬43。00,至43。16,。全镇幅员650平方公里。东与贤儒镇相接,西与大薄柴河镇毗邻,东南与安图县以牡丹岭为界,北与红石乡、翰章乡接壤。其中:耕地1787公顷(包括三个林场145公顷耕地);林地560000公顷;牧草地4100公顷;水域面积200公顷。下辖14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一个街道办事处,四个国营林场。全镇总户数为3300户,总人口11732口人。其中:农业人口8300人。民族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6.1%;朝鲜族占总人口的2.6%,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这里属三类气候区,无霜期115天左右,年平均积温在2100℃左右。早在辽金时代,女真族就在这里居住,清朝时期为禁垦围场,民国初年有零散户,日伪归屯时建立马号屯。建国后成立马号乡,1993年10月12日撤乡变镇,名为江源镇。 一、江源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根据年初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狠抓了各项指标的落实。 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实现18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上年收入为1590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7万元,比上年增长20%(上年收入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80元,比上年增长2%(因贝母价格下跌60%,增长幅度较小,上年收入为4100元,增长主要原因是红松果仁丰产、养鹿、养狐等产业扩大);全镇粮经比例调整到2:8,全镇播种面积2489公顷,其中:中药材852公顷,大豆846公顷,烟叶100公顷,水稻181公顷,玉米342公顷,其它杂粮168公顷。其中:复种面积为702公顷。粮食总产量实现5175吨,比上年增长3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34万元,项目建设实现7个,农民贮蓄金额2800万元,全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村经济总量有明显增长。 1、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发展现状 建设"三个经济园区",抓好"六项支柱产业"的发展是2005年镇党委抓经济工作发展的主要任务。. |
江南镇 |
1995年4月敦化镇建制撤消后,将其原辖区划分为4个街和一个乡,该乡即江南乡。 1999年9月26日全市乡镇机构体制改革,三乡合一,即江南乡、江东乡、太平岭乡合为一个乡,同时划到敦化市经济开发区,1999年12月13日由省民政厅正式批准成立了江南镇,镇隶属敦化市经济开发区,实行市人民政府和敦化市经济开发区双层领导形式。 江南镇整个区域划分为市区、近郊、远郊三类村屯,总幅员面积337.6平方公里,53个村委会,59个自然屯,其中有9个少数民族村,户数9194户,其中农业户8032户,农业人口27238人,劳动力13791人。有耕地7506公顷,其中水田301公顷,林地面积13799公顷。 该镇位于市区近郊、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发展活跃,原江南乡大部分是菜田,到2000年该镇日光温室发展到719栋,40.85万平方米,钢架蔬菜大棚397栋,34.95万平方米,木架蔬菜大棚753栋,44.88万平方米。原江东乡以兴隆河村为主的蚕业生产也直接幅射全镇,到2000年全镇蚕场面积达1256公顷,年放养达238把。到2000年全镇农业生产,农作物播种面积7427公顷,粮食总产达982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70195万元,人均纯收入已达2915元。 镇办工业也坚持突出了工业主导地位,发挥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已形成了制药、木制品、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 该镇工农村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在延边地区独树一帜,到2000年,已建成占地7万平方米,容 2700个经营业户,购货渠道覆盖全国,幅射敦化及全延边各地、蛟河、桦 甸、宁安、牡丹江的二省三区八个市县,年成交贸易额达2亿元,已成为延边地区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是吉林省东部山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完善的综合性批发市场。. |
大桥乡 |
位于东经128°17′至128°29′,北纬43°13′至43°21′之间,距敦化市城东13公里,总面积1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3公顷,林地面积4930公顷。自然屯19个,村民委员会15个,自来水受益村15个。乡辖居民2597户,8117人,其中男性4105人,女性4012人。 大桥乡于1932年长图铁路设立站点后居民渐多,1956年设乡,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1983年复改为乡。 境内南高北低,沙河流经境内,1955年,建有小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250千瓦,为全国开发小水电站的典型站之一,当时被誉为“东北的一颗明珠”。乡办企业以农机修造,粮油加工,砖瓦建材、水泥厂等为主。 该镇的农业生产。200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467公顷,粮食产量达9828吨,平均单产4696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525万元,人均纯收入2880元。. |
黑石乡 |
位于东经127°58′至128°22′,北纬43°31′至43°43′之间,距敦化市城西北35公里,牡丹江东 岸。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6公顷,林地面积26474公顷。自然屯25个,村民委员会22个,16个自来水受益村,22个村全部通汽车和程控电话。该乡辖居民3316户,总人口11875人,其中男性6135人,女性5740人。其中农村户数2778户,10384口人,劳动力4862人。 清代时期即有人居垦。1935年归屯后成屯,1946年设区,1956年设乡,1958年改称为人民公社,1983年复改为乡。境内多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谷盆地,多为油沙土 ,耕地大部分在牡丹江两岸,50年代就被誉为“敦化的乌克兰”美称。森林资源丰富,黄泥河林业局和市林业局在此分别设两个林场。牡丹江流经境内,北有威虎河、珠尔多河、马鹿河在丹南村入牡丹江,境内建有黑石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6400千瓦,并有3条灌溉渠道,计30余公里,另有金沟水库,库容量240万立方米。水田种植面积较大,渔业生产较为发达。乡办企业以农机修造,木器制品为主。 该镇农业生产近年发展很快。土质肥沃,粮食产量较高。90年代后,经济作物面积迅速发展,尤其烟叶生产已成基地,黄豆、小粒豆面积也较大。2000年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4221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1122吨,单产达6343公斤,居全市第二位。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5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89元,居全市之首。. |
青沟子乡 |
位于128°10′至128°32′,北纬43°41′至43°58′之间,距敦化市正北70公里。总面积567.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89公顷,林地面积41979公顷。自然屯21个,村民委员会19个,通自来水村13个,19个村通汽车和程控电话。乡辖居民1670户,总人口6003人,其中男性3109人,女性2896人。农村户数1327户,4901人,劳动力2073人。 1934年成屯,名老屯。1956年设乡,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1983年 复改为乡。该乡北部为森林覆盖,有5个林场设于境内。都凌河流经本境注入牡丹江,水利资源丰富。草原面积广阔。近年来,该乡发挥了山区特色,广种药材,参地面积较大,特产业发展迅速。乡办工业以木制品、建材等为主。该乡农业生产。200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884公顷,粮食总产量达5236吨,单产333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50元。. |
翰章乡 |
位于东经127°38′至128°10′,北纬43°14′至43°29′之间,距敦化城西9公里,敦化至新开岭公路经过此地。面积为518.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54公顷,林地面积34657公顷。自然屯26个,村民委员会24个,20个自来水受益村,24个村全部通汽车和程控电话。乡辖居民4137户,总人口13279人,其中男性6993人,女性6286人。 1934年建屯,名孤山子。1956年分设翰章、山河2个乡,1958年两乡合并为翰章人民公社,1982年改为翰章乡。 翰章乡系1948年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将领陈翰章烈士而命名,将其他出生地半截河屯命名为翰章屯。 境内土地较贫脊,多为白浆土质,但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市林业局在该地设立二个林场。水利资源丰富,大、小石河流经本境,小石河上游建有小石河水库,库容为1398万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敦化市区的水源地。同时水田、渔业发展潜力很大。乡办工业以饲料加工、钢木制口 、印刷、细木、采石、建材、木器等为主,草炭储量也比较大。 该乡农业生产。200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89公顷,粮食总产达11361吨,平均单产达295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6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0元。. |
红石乡 |
位于东经127°47′至128°12′,北纬43°13′至43°20′之间,距敦化市城西南15公里,地形为西高东低,东西长,南北短,全乡土地面积在一条沟里,总面积为1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46公顷,林地面积11642公顷。自然屯19个,乡辖村民委员会17个,自来水受益村13个,17个村全部通汽车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居民3102户,总人口10192人,其中男性5291人,女性4901人。其中农业户数2333户,8760人,劳动力4527人。 镇内西部为森林覆盖,东部较低,多为耕地。大石河、牡丹江、西黄泥河流经境内,水稻面积较大。 乡内建有4个鹿场,鹿茸产量较高。园参、沙参、木耳、蜂等种植、养殖业亦很发达。乡办工业以木制品、采石业为主。 该乡农业生产。200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77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8201吨,单产达340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911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275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