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浦社区地处县城递铺与县城孝丰两镇同城的中心区块,国际竹商贸城就座落于此。社区距离县城仅4公里车程,是塘浦工业园区的金融中心和服务区。
全社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0亩,山林面积910亩,全村共有486户,人口1365人,下辖8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主导产业与三产和服务业为主。全社区现有企业45家,工商户68家。企业主要生产加工转椅、竹制品为主。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19775 元,村集体收入137.5万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902元。近年来通过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自主创业,共同致富”在经营美丽乡村的发展之路“巧借平台,抓住机遇”通过创建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塘浦社区两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花大力气进行招商引资,开发6%留用地项目,壮大了全村的集体经济。在创建美丽乡村的同时,积极开展“五改一化”环境整治。硬化道路率达到了100%,安装自来水达到了100%,并亮化了全社区的主要道路。使社区的环境更优美,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富裕,被县评为美丽乡村“特色村”的称号。
社区注重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关注文化民生,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文体活动。日益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劳动服平台,社区组织了排舞队参加县、镇各级的比赛,并取得县级第二名、镇级第三名的佳绩。先后获得市级“五好村党支部”、市级“卫生先进社区”、市级“民主法治村”、县级“生态村”、县级“文明村”、县级“信用村”、县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村庄环境建设先进集体”、“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根据“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要求,以“建设美丽山村,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通过环境提升工程、产业提升工程、服务提升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的创建,2011年,把塘浦社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示范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23100 | 313000 | -- | 查看 塘浦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浦源社区 |
浦源社区位于吉二路以南、新11省道以东、经九路以北、浒溪王母山以西,面积27.35平方公里,区内有(浒畔居西区、竹贸城一期、竹贸城住宅楼、竹雅园、兴龙之城、兴龙云水居、康山、康山煤矿、丰食溪、塘浦乡、鹤鹿溪散户)等。现有居民(1181)户,总人口(1800)人,外来人口约(1000)人。社区外来人口多,情况相对复杂,是农居混合居住的城郊结合部。目前社区工作人员3名,党员3人,办公场所暂设在塘浦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为理念,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为目标,围绕“健康家庭、和睦邻里、幸福社区”这一主线,了解居民的期盼和心声、结合社区的实际、开展好社区的各项工作,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做群众的代言人。同时协助配合区域内村(社区)搞好环境卫生为争创省级文明县我们共同努力。 浦源社区揭牌与2013年6月17号,我们的工作以“心系百姓,服务民众”为宗旨,积极响应开发区(递铺镇)党委政府的九字方针,“抓项目、优环境、强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从环卫、维稳、计生、矛盾纠纷、困难救助等为民办实事工作入手,深入推进居民的管理和服务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共创和谐文明社区。 |
阳光社区 |
开发区(递铺街道)阳光社区范围为新11省道以南、西苕溪以西,王母山以东,面积为17.49平方公里,区内有(景都.翡翠湾,万华公馆,青青家园,新城雾山家园,佳源广场,兰廷公馆,三官五组,六组散区)等。现有居民户数296户,现有社区工作人员5人,其中党员4人,办公场所面积150平方米,办公地点万华公馆北大门185号。 |
长乐社区 |
长乐社区基本情况 长乐社区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北部,属于城郊结合部,是由原安乐村和长弄口村合并而成。东至鲁家村,南邻铜山桥社区,西、北以西沼溪为界,有04省道穿村而过。社区共有23个居民小组,居民702户,人口2463人,共有党员77人。社区现有耕地面积951亩,山林面积6679亩(村集体所有毛竹山900亩,杉木500亩,茶叶200亩),包含生态公益林,板栗、白茶、水果、及早园竹等经济作物林。社区内有丰陵液化气站、安吉生猪屠宰厂、中石化大型加油站和大众4s销售店,社区东北部建有安吉垃圾填埋场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 工业园区:自2000年起,阳光工业园区在本社区建设开发,相继建立了阳光一区、二区,2005年,安吉健康产业园也落户本社区。目前已有旺旺集团、养生堂、柏腾科技、华康家俱、浙江华大制茶有限公司、浙江明升服装有限公司等60多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世界500强企业印度塔塔集团投资的茶叶项目也即将落户健康产业园区。2007年园区工业销售收入已超10亿元。近几年,社区集体年收入50万元左右。由于工业园区的开发,有近2000亩土地已被征用。进入企业工作或从事第三产业的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0%,居民家庭经济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2007年,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达9000元。 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硬化道路与园区企业和各个自然村连通,并与04省道相通,交通便利。由于工业开发用地,社区农户将逐步搬迁到已规划的三个中心村和三个拆迁安置小区。其中六官中心村和安乐中心村的主要道路及配套设施都已建好,其他小区将按照规划逐步建设完善。 文化体育建设:本社区现有老年活动室一个。2007年,社区投入8万多元对六官水泥篮球场进行改造,四周建起了看台,并安装了照明设施,还建有露天乒乓桌。社区现有篮球队、乒乓球队和中国象棋队各一支,经常组织相应的各种比赛。社区有三大赛事:庆国庆“辰邦杯”篮球赛;迎元旦“和谐杯”乒乓球赛和长乐社区中国象棋选拔赛。社区还会经常邀请剧团前来演出,以丰富社员的业余生活。 环境卫生建设:为配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社区对道路沿线及各小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设立垃圾箱40多个,安排了4名保洁员对道路进行长期保洁工作。近几年来,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居民的环卫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综合治理方面: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8000多人,共有出租房屋户300多户。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次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5%以上。对社区的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管理好辖区内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区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全社区积极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社区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街道、居民住宅区悬挂、张贴有关平安创建宣传横幅、标语和黑板报,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会活动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社区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著增强,各类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社区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
桃城社区 |
桃城社区地处递铺镇的西北部,系原安城镇所在地。与安城村毗邻,辖区1.5平方公里,现有7个居民小组,住户607户,居民人口1022人。社区党支部下辖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6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3人,其中党员3名,女性1名,平均年龄39岁,文化程度本科2人,初中1人。社区先后获得充分就业社区、县“五好”社区党支部、市三星级老年活动室、市三星级和谐社区等称号。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依托文化古城的基础,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为每个党员量身设计了与自身生产生活有关的活动岗,如环境卫生监督岗、政策宣讲岗、文体娱乐岗等,通过设置岗位、选择岗位、落实岗位、评议岗位动员广大党员自觉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中,提高了文化古城的环境卫生与文化风貌。 |
净土社区 |
永镇庵位于净土社区,俗称观音堂,始建于清代末同治年间,有净土罗氏初祖,文献公出资建设,文献公由龙泉迁安吉(孝丰)净土,开建净土永镇堂,建家庙永镇庵,供奉观世音菩萨圣像,一时信众云集,当地称为佛教净土,故净土名称由此而来。 至今,净土村(社区),人口有1725人,603多户,9个居民小组,11个自然村庄,正式党员有62个,预备党员3个,党小组长7个。 净土社区地域面积,4平方公里,距县城递镇9公里,原有总土地面积6000多亩,其中山林面积2600多亩,通过塘浦园区的建设发展,本社区已征土地1300多亩。 净土社区地域位置:东与东滨社区,横山坞村相连,南与剑山村,孝丰龙袍坞村相连,西与鹤鹿溪村,孝丰东山相连。 净土社区集体经济主要来源,山林承包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其它收入。 净土社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早,当时依托塘浦大鹿遥,在原塘浦乡政府期间是排在前列,被市府、县府评为个体企业先进村和工业强村。 通过几年的发展和开发,应该说净土社区居民大部分已经富起来了,集体经济还是很薄弱,接下来准备在如何发展集体经济上下点功夫,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
塘浦社区 |
塘浦社区地处县城递铺与县城孝丰两镇同城的中心区块,国际竹商贸城就座落于此。社区距离县城仅4公里车程,是塘浦工业园区的金融中心和服务区。 全社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0亩,山林面积910亩,全村共有486户,人口1365人,下辖8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主导产业与三产和服务业为主。全社区现有企业45家,工商户68家。企业主要生产加工转椅、竹制品为主。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19775 元,村集体收入137.5万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902元。近年来通过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自主创业,共同致富”在经营美丽乡村的发展之路“巧借平台,抓住机遇”通过创建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塘浦社区两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花大力气进行招商引资,开发6%留用地项目,壮大了全村的集体经济。在创建美丽乡村的同时,积极开展“五改一化”环境整治。硬化道路率达到了100%,安装自来水达到了100%,并亮化了全社区的主要道路。使社区的环境更优美,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富裕,被县评为美丽乡村“特色村”的称号。 社区注重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关注文化民生,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文体活动。日益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劳动服平台,社区组织了排舞队参加县、镇各级的比赛,并取得县级第二名、镇级第三名的佳绩。先后获得市级“五好村党支部”、市级“卫生先进社区”、市级“民主法治村”、县级“生态村”、县级“文明村”、县级“信用村”、县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村庄环境建设先进集体”、“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根据“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要求,以“建设美丽山村,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通过环境提升工程、产业提升工程、服务提升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的创建,2011年,把塘浦社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示范村。 |
东浜社区 |
安吉县递铺街道东浜社区位于县城西郊,龙王溪畔,交通便捷、工业经济发达,社区区域面积3.565平方公里,辖一个中心村、三个自然村、十八个居民小组、714户农户,常住人口1960余人、外来人口约3000人。社区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70名。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1605元,村集体收入141万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4元。近年来,在全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东浜社区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事态。先后获得了“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浙江省充分就业村”、“市级生态村”、“市级五星级便民中心”、“市级三星级老年活动中心”、“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县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社区”、“县创建美丽家庭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
安城村 |
安城村位于西苕溪西岸,东与马家村隔河相邻,南与三官村相连,西接东山垓村、古城村,北与垅坝村、横塘村交界,是山区中的平原斗区村。全村区域面积14.38平方公里,共有58个村民小组,农户1516户,总人口5138人。村党总支下辖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7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党员7名,女性1名,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大专2人,高中5人。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 安城村党总支根据党总支和党员队伍实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从为民办实事工作着手,将创先争优工作逐步推向深入,通过开展“岗位认领”活动,引导党员发扬自身特点,争当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村务监督员、民情信息员、环境监督员等,并签订承诺书,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创了平原斗区村党员作用发挥、服务群众的新篇章。 |
万亩村 |
万亩村位于县城西郊,处在县递铺镇与塘浦工业园区中间地段,是县城递铺的西部门户,属于城郊型村庄,由2002年原午庄、赤虹桥和万亩三村合并。万亩交通便捷,工业经济发达,村域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亩,山地面积5907亩,全村辖一个中心村,1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3850人,党员140名;农户依11省道而建,商贸经济繁荣。全村共有大小型企业共128家,工业总产值13亿,已初步形成家庭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全村85%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已成为我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2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8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9805元。近年来,全村积极开展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使全村的环境更优美,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富裕。先后获得了省级卫生村、“五好”进党组织、湖州市民主法治村、市级科普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湖州市市级美丽乡村、综合考核先进集体、湖州市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湖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村、文化体育示范村、充分就业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村班子、工业先进村、信用村等荣誉。 |
六庄村 |
六庄村 递铺镇六庄村位于西南苕溪汇合处,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距杭州仅6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一九九七年七月被安吉县林业局评为安吉县科技兴林示范村。二零零八年二月被递铺镇人民政府授予二零零七年度发展工业经济先进村三等奖。 六庄村与蚕桑场村、安城村、东浜社区、横塘村、赵家上村、吉庆桥村、康山村、兰田村、老庄村、鲁家村、阳光社区、古城村、南北庄村、义士塔村、雾山寺村、桃城社区、双河村、三官村、青龙村、浦源社区、净土社区、银湾村、长乐社区、鹤鹿溪村、赤芝村、荷花塘村、东山垓村、马家村、鞍山村、万亩村、垅坝村、塘浦社区相邻。 |
鞍山村 |
鞍山村 鞍山村曾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单位,也受到上级的嘉奖。近年来,随着对硬件、软件设施的加大,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新建了教学楼、村委办公大楼和村卫生医疗室,而且在创建方面也是紧跟步伐,获得了先锋工程、先进体育村和县二级老年活动室等荣誉,为鞍山村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鞍山村是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比较大的村,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茶农向名、优、高效型发展,农户自发成立了香炉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村共有企业12家,2009年完成工业产值超亿元,人均收入达13280余元,给当地的劳动力就业提供了保障。2009年,鞍山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资金200元左右。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下,鞍山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密切联系群众,以实施创建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山村,创美好生活”为目标,对村基础设施工程加大投入,使鞍山村成为“群众富裕、社会和谐、村庄优美、产业提升、经济腾飞”的美丽乡村。 |
东山垓村 |
东山垓村位于开发区(递铺镇)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约12公里,全长6.5公里,东邻安城村唐家村,南接三官村,西连青龙村,北毗古城村石角村。 全村面积7.5889平方公里,共有农户308户,人口1080余人,13个村民小组,党员59人,班子成员5人,村后备干部2人。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13810元。 全村山林面积7300亩,毛竹面积300亩,耕地面积1695亩,白茶园4000亩,桑地100亩,旱地96亩。主要产业为白茶种植,可为村民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东山垓村先后荣获:无毒村、充分就业村、民主法治村、无-村、市文化八有达标村。 今后我村发展思路是依托山区环境资源优势,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适合我村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提升全村的经济实力,改变我村的落后面貌。 |
蚕桑场村 |
蚕桑场村新村位于三官村大明山脚下,行政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毗邻中南百草园。全村有农户120户,4个村民小组,共370人,党员2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党员5人,女性3人,平均年龄42岁。 近年来,蚕桑场村党支部结合整村搬迁的契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资源换土地的模式,实现了洪涝灾害避险异地整村搬迁。在搬迁的过程中做到规划高起点,建设严要求,管理科学化,成功一次性完成了美丽乡村创建,成为了安吉美丽乡村创建整村搬迁、整村创建的典范。 |
银湾村 |
银湾村 递铺镇银湾村位于县城北大门,距离县城4公里,交通便捷。现有农户430户,常住人口1510人,下辖10个村民小组,5个党小组,在册党70人。现有耕地1300余亩,山林700亩,年产毛竹百余万斤,茶叶160余亩。山林年收入约20余万元,村级经济总量人均可支配300元,2011年村级收入1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万元。 近年来银湾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村正在开展城北新农村拆迁改造,认真落实“-”的重要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在积极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注重全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以工促农,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使银湾村呈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银湾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2008年、2009年、2010年信用村,2010年绿化示范村、文化体育先进村、文明村等荣誉, 2010年获得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 |
赤芝村 |
赤芝村简介 一、 赤芝村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赤芝村位于安吉县东面,东至德清县筏头乡,南至递铺镇三友社区,西至递铺镇义士塔村,北至昆铜乡梓坊村,区域面积18.99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人口3411人,辖13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党员151人。2012年村人均收入16587园,全村常用耕地面积1477亩,人均耕地面积0.43亩,林地面积21830亩。 二、 赤芝村经济情况及所获荣誉 赤芝村辖区内共有3个工业集中区,两个是2001年建成,一个是近年来形成的,共有大小个私企业95家,以竹制品加工和转椅配件加工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工业总产值达2亿元。近年来,赤芝村毛竹产量达19859亩总产值790万元,白茶466亩,产值达210万元,桑类产量达130亩,产值达120万元,因此我村形成了以山林经济为基础,工业经济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发展,扎扎实实的为民办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先后荣获了多项荣誉: 2012年获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档案村;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县级文明村;县级信息化示范村、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11年安吉县文化示范村;2011年获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2012年获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 三、 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近年来我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十六字方针,立足赤芝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村两委扎扎实实的为民办实事,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建设美丽家园。2011年开始争创“中国美丽乡村”,并通过重点村验收;村民们在“赤芝是我家,洁美靠大家”的口号下积极配合村进行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工作,2012年一方面抓好已创建自然村的长效管理,另一方面把美丽乡村覆盖面由中心村、赤山、铜凤扩展到杨家山自然村。并通过美丽乡村精品村验收,同时2012年还实施了污水连片整治工程。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根据我村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底蕴,从实际出发,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今年我村仍旧委托县城乡设计院制定符合赤芝村的规划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实施。做到先设计后施工。 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赤芝村首先对赤山进行了三叉路口处进行拓宽,排除安全隐患,村道硬化四条,改善村民出行,所涉及的农户都能顾大局,积极参与,主动拆除旧房屋,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容村貌上,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拆除破旧户20几幢,3200平方米,修改重建18户,面积1600平方米,立面改造175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农村公共管理服务设施建设中,对赤山、赤渔、同文点、中心村四个节点篮球场进行改造,新增健身路径4套,乡村大舞台一座,使村民在休闲拥有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对原芝村小学破旧房屋进行了拆除并改造厂房1000余平方米;新建党员活动室200余平方米,改建档案室、便民服务大厅、村务公开栏、综治调解室各一处,新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一处。在道路硬化方面;入户道路硬化总面积2万平方米,硬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村庄绿化4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10只,新增垃圾房60人,垃圾桶70只,生产生活垃圾安排10余人保洁,收集率达100%。在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新建污水处理池4座,污水沟改造砌石800米,河道改造砌石1500米;农户改厕率达90%以上。 今年赤芝村已拆除各类违章建筑2处,总计1280平方米,改造围墙1950米,道路硬化5170平方米,集中污水处理4处(改建2处,新建2处),共投入资金105万元,立面粉刷3500平方米,涂料8000平方米,防洪埂1000米,杨家山节点投入270万,村庄道路投入30万。 一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通过努力,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如今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眼前,道路变干净了,河道里的河水变清了,围墙、房屋整洁漂亮了,各式宣传画香溢彰显,标准化篮球场三个,各种健身路器材惠及广大村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以上,幼儿园入学率达100%;初中升高中100%。所有符合条件村民参加城乡居保,计划生育达标率100%,成功创建了市级民主法制村、县级文明、县级体育先进村、信用村、五好党组织、信息化示范村。我们十分珍惜2011年美丽乡村重点村的创建成果,花大力气抓美丽乡村的长效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各种设施的完好率100%,群众的满意率也大幅提高,整个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村的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庄面貌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今后我们要在产业提升上继续努力,加强自然资源的包装,把赤芝的集体经济搞上去,通过盘活现有土地开发、村留用土地出租等方式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抓好长效管理,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但建设好美丽乡村,更要管理好、经营好美丽乡村,做到长效管理。 四、 赤芝村的发展定位和态势 赤芝村是递铺镇的经济薄弱村,由于主客观因素,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5万。长期以来,由于受集体经济薄弱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村发展规划的设想。联系实际,我们找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一是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二是整合村现有资源,利用村闲置土地改造厂房进行出租,以此两种方式来增加村集体经济。 |
鹤鹿溪村 |
鹤鹿溪是古老的村落,早年就名扬海内外,人才辈出,它位于安吉县的中心地带,南依五峰山,西至西苕溪,这里距离孝丰2公里,东距离县城10公里,是县城通往南部景区龙王山自然保护区、黄浦江源头、大汉七十二峰和天赋度假村的必经之地。全村面积8.5平方公里,有着955户农户,3150人,1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的大村,水田面积3917亩,旱地319亩,内外山林5000余亩,由西北潺潺而下的西苕溪水沿村而过,成为我村与孝丰城北、皈山乡、洛泗村的村域分界线,东连六庄村,南接净土村。 鹤鹿溪村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民间艺术硕果累累。鹤鹿溪中心村坐落着近代著名书画家诸闻韵、诸乐三及-高级将领胡宗南的故居遗址,就在上码头五山桥边还有世界著名的西式青年油画家单凡先生的居室。 鹤鹿溪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为村老茶山和外地山林的承包款。二OO八年全村人均收入1.08万元,村集体收入25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79.3元。 |
荷花塘村 |
荷花塘村的新农村建设发端于2006年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这场开发给荷花塘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建设良机。根据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要求,城北新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集聚,高效能发挥的发展思路和五十年不落后的指导思想。在开发区(递铺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城北新区开发总公司精心安排和指导下,荷花塘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密切结合本村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周围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来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区域,建成后的新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运作规范、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集聚。成为一座集工业 、居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充满阳光的新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为实现“农村工业化、郊区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载体。新农村建设是我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又能有效地带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马家村 |
马家村 马家村位于递铺镇的北部,04省道与11省道的交汇处。全村面积达16.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农户850户,总人口2906人,党员65人。现有耕地面积1365亩,山林19160亩,鱼塘60亩。2012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多元,实现利税1亿元,人均收人18538元,农民大病统筹参保率达100%。2007年来,我们对5个自然村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拆除了露天厕所,对村民生活垃圾进行了统一化收集与管理。我村取得了省级信息化示范村、省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庭院美丽先进村、县级先进民兵连,巾帼示范村,镇十佳村班子等三十余项殊荣。我村取得了省级信息化示范村、省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庭院美丽先进村、县级先进民兵连,巾帼示范村,镇十佳村班子等三十余项殊荣。 |
垅坝村 |
递铺镇垅坝村座落于安吉县北部,北邻兰田,南望横塘,东与梅溪镇马村村交界,西与安城村、古城村相连。全村面积12.6平方公里,由40个村民小组组成,有农户960户,人口3311人。 我村有西苕溪流经东面,04省道穿过西南境内,更有杭长高速公路纵贯西部偏南地区,水路、陆路交通都十分便利。高速公路“安吉北”收费站进出口位于我村境内。 垅坝村是安吉县农业特色村,全村耕地总面积5680亩,另有山林3984亩,水塘650亩。其中,优质蚕桑面积1248亩,充分展现了蚕桑大村的风貌。全村全年养蚕总量3000余张,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村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蚕桑为主打,努力构建“一村一品”,打造蚕桑观光园区。 2007年的宅基地复垦项目涉及我村丁家庄、范家庄二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拆除大“小”农户159户,安置129户,新增土地592亩,受益人口达560人。这一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使得村容更为整洁,农民的生活水平更为提高,大大推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此外,我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具有深厚的潜力。沉重的历史底蕴于古朴处凭添一份文化的气息,优美的生态环境于自然中展现休闲的魅力。我村笔架山古墓群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沧桑,1400多亩面积的新生林场吸引了投资商的旅游开发,这里的原生态风光必将使其成为众人休闲渡假的绝佳去处。 |
横塘村 |
横塘村位于安吉县东北角,距县城递铺16公里,东北临西苕溪,南接安城村(04省道东西穿村而过),西与垅坝村隔溪相望。全村地域面积6.4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6户,人口2726人,党员76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党员4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高中1人,初中4人。村先后获得镇计生先进集体、市八有保障工作达标村、县无毒村、社会治安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横塘村党支部通过“建、争、带”,以先进性教育和各种学习为载体,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使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逐步加强。真正做到领好头,带好队伍,创造好业绩,发展好经济,受到农民的拥护和信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
赵家上村 |
安吉县开发区(递铺镇)赵家上村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4.5公里,占地面积约4500亩,处于递铺辖区中心位置,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554户,总人口1990人,其中党员7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党员5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中专1人,高中2人,初中1人。赵家上村先后获得县无毒村、平安村、县民主法治村、市绿化示范村、县文化示范村、县体育先进村、县文明村、县创业创新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县充分就业村、市八有文化阵地、市信息示范村、市民主法治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赵家上村党支部以“五个好”为目标要求,以服务村民群众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吉庆桥村 |
吉庆桥村位于递铺镇北侧,紧邻县城,属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吉庆桥村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438人,党员60名,拥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山林面积约850亩(辖区内约260亩),现有水田面积约310亩。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党员5人,女性2名,平均年龄44岁,文化程度均为大专。先后获得省级科普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县级五好村党支部、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先进村党支部、县级文化示范村、县级体育先进村等称号。2011年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村。 近年来,吉庆桥村党支部以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为目标,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为重点,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以着力解决村重点、难点问题为核心,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康山村 |
康山村位于安吉县递铺镇西北部,西苕溪北岸。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13个村民小组,住户849户,人口2549人。村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党员6名,女性1名,平均年龄41.5岁,文化程度大专4人,高中2人。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十佳人民调解委员会、十佳村班子、市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达标村、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市示范综治工作室、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五星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康山村党支部大胆创新,建立党小组活动室(党员服务中心),即为每个党小组建立固定的活动室,统一标示标牌、制度上墙并对外公示,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实行党员接待日制度。定期召开小组学习会,进一步落实党支部工作、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工作,实现各党小组到支部的全面统一。 |
兰田村 |
兰田村位于县城北部,东与垅坝村交界,南与古城村相连,西与天子湖镇晓云村接壤,北与天子湖镇太宁村、吟诗村相邻。村域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农户680户,常住人口2323人,正式党员8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党员6名,女性2名,平均年龄44岁,文化程度大专3人,高中2人,初中2人。村先后获得市级信息化示范村、市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县级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兰田村党支部以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为主线,把创先争优、三级联创活动与推进农村规范化管理、村级社会经济事业有机结合,依托传统的蚕桑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为了提高蚕桑的经济效益,开创了蚕桑与果桑齐步发展的格局,产业化与规模化形成了端倪,同时大力引进农业开发项目,走农业项目开发的农村发展新模式,发展前景广阔。 |
老庄村 |
老庄村位于镇西北半山区,全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现有23个村民小组,住户527户,人口1854人。村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9名。村两委会成员5名,其中党员5名,女性2名,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高中4名。先后获得市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达标村、市民主法治村、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老庄村党支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不断丰富党性实践活动,结合建设实际,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和为党员设岗定责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参加村建设,服务村民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鲁家村 |
鲁家村位于递铺镇的东北部,距离县城5公里路程,东邻昆铜乡梓坊村,南街本镇南北庄村,西连本镇马家村,北邻溪龙乡横杜村。鲁家村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2100人,党员70人,十个党小组,辖1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农户610户。村两委班子成员共3人,其中党员3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49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中专1人,高中1人。先后被评为:“体育先进村”、“先进民兵连”、“工业发展先进村”、“安吉县信用村”、“湖州市三星级老年星光之家”、“2011年度美丽乡村精品村”、勤政为民“十佳村班子”、“好党支部”、“县级文化体育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信息化示范村”等。 近年来,鲁家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抓好党建工作,重点抓支部干部和党员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主要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结合创先争优、党员双带双创和“三级联创”,提高全体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服务水平。 |
南北庄村 |
南北庄村地处安吉县城的东北,距县城大约2公里,东北邻鲁家村,南界余墩社区,西邻长乐社区,西北至安城村。全村区域面积16.3平方公里,南北庄村下辖24个村民小组,农户851户,人口2900余人,党员8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党员7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中专1人,高中4人。先后被评为“新农村信息化和电气化村”、县“安全生产村”、镇“税收贡献奖”、“市级规范档案室”、“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五好党组织”、“市级绿化示范村”、“文化示范村”、“体育先进村”、“充分就业村”、“平安村”、“党风廉政三星级”、“安吉县信用村”等荣誉。 近年来,南北庄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党建工作任务指标量化分解,细分职责,责任到人,以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为抓手,着眼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中做好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 |
青龙村 |
青龙村位于递铺镇西面,东南面与安城村、三官村相邻,西与老庄相连,东与东山垓接壤。全村地域面积9.7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4015亩,耕地面积1795亩。现有人口307户,992人,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共有61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其中党员4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48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高中及中专3人。成功创建了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四星级民主法治村、“五好”基层党组织、文化示范村、体育先进村、绿化示范村、体育示范村、信用村等荣誉。 近年来,青龙村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建立村情档案,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进村入企”,对所有农户进行走访,开展分类定级,列出整改事项并制定整改方案,把整个党员队伍的思想统一到“办实事、促发展”这个中心上来。 |
三官村 |
三官村位于县城的西部,距县城5公里,东临西苕溪,西连青山。安康公路穿村而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南百草园坐落在三官村。全村共22个村民组,860户村民共计3170余人。村党支部下辖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3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6人,其中党员5人,女性2名,平均年龄42岁,文化程度大专2人,中专3人,高中1人。近几年已获县级“先锋工程”、“先进村党组织”、“AA档工业强村”、“特色示范村”、“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安吉县奔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近年来,三官村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服务网络体系为抓手,整合党员干部资源,突出服务群众工作这一中心,以推动三官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构建了一个既能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又能促进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的服务网络体系。 |
双河村 |
双河村位于递铺镇西北部,西苕溪北岸,2008年由原狮子山、梅园、方家上三村合并。全村占地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931亩,耕地面积5719.57亩,水田面积4963.57亩,旱地桑地面积651亩,水塘面积105亩,分30个生产队1564户,共计人口4386人,村党支部下设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6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党员7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50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中专2人,高中3人,初中1人。先后被授予“信用村”、“保险示范村”、“发展现代家庭工业村”、“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十佳特色产业强村”、“安吉县文化示范村”、“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双河村党支部狠抓党的建设,突出三抓:抓班子,带队伍;抓载体,创特色;抓宣传,树品牌。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工作作风建设年两大年活动,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活动主旨,巩固活动成果,及时总 结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雾山寺村 |
雾山寺村坐落在安吉县城北侧,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8个村民小组,3个安置小区,3个党小组。全村总人口1586人,共有党员39名,村民代表33人,有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5000余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党员4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39岁,文化程度本科1人,大专2人,中专1人。先后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县“五好”党支部、县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县文化示范村、县体育先进村、县充分转移就业村、县发展工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雾山寺村党支部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水平,坚定为民服务宗旨,规范设立党员干部轮流值班工作制度,着重农村服务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村务、党务服务”向纵深发展,为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
义士塔村 |
安吉县开发区(递铺镇)义士塔村位于安吉县城的东面,距县城约8公里,距04省道长弄口段约4公里,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现有7个村民小组,住户235户,人口738人。村党支部下辖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都为党员,女性2名,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高中1人,初中2人。义士塔村先后获得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卫生村;市生态村、市文明村、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县文明村、县先锋工程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2009年创建成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2010年获得湖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区镇“十佳村班子”,并先后获得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文友等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义士塔村党支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注重新党员的培养工作,通过党员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落实党员年度承诺、党组织季度点评行为方式工作,村领导干部还带头勤、正、廉、洁,带头创业创新,并为有志于创业的党员群众提供最新市场信息、投融资渠道等服务,促进了全村村民热情高涨局面的良性发展。 |
古城村 |
古城村位于安吉县西北部,九龙山雄踞村西南,白石山盘踞村西,东北为开阔平原,北邻西苕溪直流浑泥港,04省道、安良公路经村而过。全村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农户918户,总人口3035人,辖32个村民组,分为23个自然村。村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9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党员5名,女性2名,平均年龄42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初中4人。村先后获得县级文明村、县级信用村、县级无毒村、先进集体等荣誉。 近年来,古城村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中心,大力开展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山区独特地理资源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开展白茶与黄栀子种植及蚕桑养殖,目前白茶与蚕桑养殖已成为全县闻名的基地,群众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村两委紧紧抓住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的契机,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全村有600余户参与建设,有力提高了全村群众的居住条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