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吴村历史悠久,因村中曾有三口水质清澈、甘甜的古井,故名“三井村”;明初始称上吴村,东邻天子湖镇受荣村,西界安徽省广德县,南接皈山乡尚书干村,北连民乐村,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人口2502人,为全镇第二大行政村。
上吴村处群山环抱之中,全境山多田少,山林面积广大,达10890亩,以毛竹、茶叶、用材林和杂柴为主。耕地面积991亩,全村人均仅0。4亩。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以务农为主,辅以林业和手工艺,仅得温饱而已。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民营制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16550元,村民在腰包鼓起来后,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90%以上的农户盖起了新楼房。近年来,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已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制扇业已成为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有较具规模的企业11家,家庭作坊10家,个体经营者若干。年产扇子700万把,总值约7000万元。吸收劳动力700余人,占全村劳力50%以上。2015年,在县委、县府的领导、扶持下,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共同努力完成了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道路硬化达到67000平米,拆除违章建筑9000余平米,中心村的街容街貌得到美化,制扇企业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排污、治污措施,村民素质显著提高,山更美,水更清,村庄更美丽。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吴村的村民90%以上为皖籍移民后裔。凭借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秉承先辈勤劳、刻苦、开拓的精神,解放前后,当地从事手工艺的人数达数百人之多。在移民文化和土著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下,民间文艺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民间歌谣(山歌、小调)、民间舞蹈、民间小戏等,通过世代传承,广泛流传,各显异彩。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的比翼双飞,充分展示了上吴村的物质和精神面貌,因此,上吴村素有“百艺之村”的美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23103 | 313000 | -- | 查看 上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民乐村 |
在风景如画的大河口水库库尾坐落着一个美丽小村庄———民乐村,民乐村位于鄣吴镇中部,面积6.17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共244户805人。耕地面积9259亩,山林6277亩,竹林2400亩,茶叶592亩。民乐村主要依靠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林资源,大力培育毛竹丰产林,并积极借助丘陵坡地的优异条件,发展白茶生产。更有一座号称为“将军湖”的大河口水库,浩渺碧绿的水波,将整个民乐村村分为库南、库北二片。库容量达1050万立方的“将军湖”,四周青山环列,水质清澈,鸥鸟盘旋,生态环境特好。山乐水乐民更乐,民乐村着力于休闲娱乐的开发建设,吸引了无数本地或远方来客在此垂钓、休闲。 民乐村还蕴藏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遗迹,自古以来流传有“大坞里,小坞外,三个将军朝里拜”的民谣,村里的最高峰名叫“将军头”,小坞地面,还有名闻遐迩的“天官墓群”,埋葬着有明一代著名的军事家吴林、吴维岳等人。 2009年,民乐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依靠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紧紧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十六字方针,按照“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四美原则,坚持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全力打造山青水秀、村美民乐、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投资200多万元主要建立了村中心的乐民广场、河滨公园、上庄健身公园、地质矿石展览馆、月湖山庄农家乐、村办公楼、自然村内的环境整治等七项主要工程。 近年来民乐村先后被评为信用村、五好党支部、县级生态村、县级文化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如今,民乐村已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可谓村美民乐、和谐安康。 |
上吴村 |
上吴村历史悠久,因村中曾有三口水质清澈、甘甜的古井,故名“三井村”;明初始称上吴村,东邻天子湖镇受荣村,西界安徽省广德县,南接皈山乡尚书干村,北连民乐村,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人口2502人,为全镇第二大行政村。 上吴村处群山环抱之中,全境山多田少,山林面积广大,达10890亩,以毛竹、茶叶、用材林和杂柴为主。耕地面积991亩,全村人均仅0。4亩。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以务农为主,辅以林业和手工艺,仅得温饱而已。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民营制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16550元,村民在腰包鼓起来后,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90%以上的农户盖起了新楼房。近年来,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已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制扇业已成为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有较具规模的企业11家,家庭作坊10家,个体经营者若干。年产扇子700万把,总值约7000万元。吸收劳动力700余人,占全村劳力50%以上。2015年,在县委、县府的领导、扶持下,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共同努力完成了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道路硬化达到67000平米,拆除违章建筑9000余平米,中心村的街容街貌得到美化,制扇企业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排污、治污措施,村民素质显著提高,山更美,水更清,村庄更美丽。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吴村的村民90%以上为皖籍移民后裔。凭借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秉承先辈勤劳、刻苦、开拓的精神,解放前后,当地从事手工艺的人数达数百人之多。在移民文化和土著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下,民间文艺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民间歌谣(山歌、小调)、民间舞蹈、民间小戏等,通过世代传承,广泛流传,各显异彩。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的比翼双飞,充分展示了上吴村的物质和精神面貌,因此,上吴村素有“百艺之村”的美名。 |
上堡村 |
|
景坞村 |
安吉县鄣吴镇景坞村座落于安吉县鄣吴镇中部,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与镇区相距约2公里,东北与玉华相邻,东接天子湖镇西亩,南临民乐村,与大河口水库相连,西北与安徽省广德县接壤。景坞村现有13个自然村,辖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78人,771户,耕地1000亩,山林16815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977多元。鄣吴溪穿村而过,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景坞村自然景观优美,并保持着较完整的原生态面貌,静美如画,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地。 2008年前的景坞村,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无蚊村”名燥一时但满足于现状,导致全村域村庄环境建设,停滞不前。200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战略,景坞村的干部群众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景坞村紧紧把握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为契机,巩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实现了全村“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在此基础上,景坞村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启动基地化工程,引导农民发展白茶种植、吊瓜、高山蔬菜种植等产销对路的农业项目,同时盘活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日趋完善,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效地保证。2009年9月份古枫堂休闲会所项目落户景坞,项目总投资金额为2000万,这为景坞的招商工作开了一好头。另一方面,对农贸市场进行改扩建,既规范了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又盘活了集体土地,并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建立了农耕文化园,良好的环境和精心的培育,农耕文化园的蔬果受到了县内外游客和客陌的欢迎,每年也为村民和村级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进一步壮大集体收入。同时,村班子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开展知青文化的挖掘和完善,经过几年的努力,景坞知青文化已名扬长三角地区,并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提升,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美丽乡村的创建,村班子带头,让村民看到了村班子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事的班子。经过几年的努力村班子在群众当中的威信明显提升,近几年群众对村班子满意率保持100%,村干部优秀率100%。 通过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景坞村先后获得“省级旅游特色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五好党支部”、“市级绿化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和美丽乡村精品村、省农房改造示范村、安吉县休闲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鄣吴村 |
鄣吴村 鄣吴村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里,位于昌硕故里精品旅游带的核心区,村内以昌硕故居、修谱大屋、双进士门第等一批为代表的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建筑散落于村中,八府九弄十二巷新景点在村中分布,村中小巷曲折穿行,全长2000余米穿村小溪条石砌堤,穿村入户,静静地沿村而过,一道道风景,为古村落增点了几许灵气。近年来,村里还建立了面积达400平方米集参观、体验为一体的的扇子文化展示馆,以及浓缩“吴门四进士”衣锦还乡场景的八府弄广场等和目前正在建设的还有中国家谱微博馆等3个小馆,成为我村的旅游新亮点,将极大丰富了昌硕文化旅游的内涵。此外,地区产业特色明显,具有40多年生产历史的制扇也已成为我村的一大特色产业,年产集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工艺扇达2000万把,同时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鄣吴金龙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鄣吴村还被评为“浙江省生态村“、浙江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等。 |
玉华村 |
在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里安吉县鄣吴镇,有一个十分美丽的村庄—玉华村。它处于两座著名的大山:金华山和玉华山的之中;溪水清清,映照着逶迤的群山和山脚边星罗棋布的新式楼房,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和活力。吴昌硕曾有诗赞到:金华玉华双峰至,落花流水出晚汀。 玉华村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紧邻鄣吴集镇西南,交通便捷,处乡道沿线,离吴昌硕故居不到半里,距无蚊村仅七华里,到水面浩渺的大河口水库仅三华里。全村共有农户179户,人口610人,辖5各个自然村,地域面积6817亩。山林面积广阔,青翠挺拔的毛竹和整齐的茶园铺满了山坡的角角落落,森林覆盖面积竟达到90%以上,真正称得上是“绿色的王国”了。 玉华村有一个坚强、团结、能干的村级领导集体,民风纯朴;干部、群众心连心,拧成一股绳,曾荣获“县级文明村”、“五好党支部”、“县级生态村”、“县级先锋工程”等殊荣,现在正紧锣密鼓、放开手脚大干,把村子建成“中国美丽乡村”。 玉华村,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正在成为“中国竹乡”安吉万山丛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