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湖州 >> 安吉县 >> 报福镇 >> 上张村

上张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张村简介

  上张村简介
  张村位于报福镇西南部,距离县城31公里,南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毗邻。上张村古称张湖,明、清时称上张坞庄,1984年称上张村。该村地理位置较高,境内南坞山(海拔1172米)座落于该村东南方,山上竹木茂密,泉水清澈,景色秀丽,半山有一石如佛,历来文人墨客慕名来访者,留下不少奇闻轶事。该村除杨氏为当地望族,其余多数为河南、湖北、安徽及浙江的台州、处州、绍兴、金华等地的移民后裔。其中尚有畲族在此居住,畲汉两族人民和谐相处。
  全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农户482户,总人口1696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3万元,人均收入17012元。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人均收入19200元。
  该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共有耕地1474亩,山林12851亩,其中毛竹林5500亩,生态公益林2000余亩,茶山220亩,主产毛竹、木材、山核桃、茶叶、笋干、板栗等特产,林业占主要地位。1949年前交通不便,山货出运全赖肩桃背驮至溪边,扎筏撑运出境。1963年公路建成后,运输畅通,集体经济逐步增长。后又在南坞山荒坡垦造梯地种植杉树,坚持逐年造林,使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至今,杉木蓄积量达3000立方米,年可砍伐100立方米。毛竹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改革开放后,落实山林家庭承包责任制,毛竹产量快速上升,现今每度毛竹产量达到7315万斤,产值285万余元。该村获2008年安吉县文化示范村,2009年市级民主法治村,2010年湖州市文明村、“五好”村党组织、湖州市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该村自2002年开始,开展环境整治,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村容村貌得以合理规范。保持环境整治的同时,2008年成功创建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2009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全村绿化面积3.7万平方米,道路硬化面积3.2万平方米,集中式污水处理池4个,电视入户率98%,太阳能安装率76%,石油气燃具使用率92%。该村注重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关注文化民生。建立了生态公园、健身场所、幼儿园、篮球场、乡村大舞台、老年活动中心,还建有1个老年活动中心4个农家书屋和2个公共厕所等。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乡风文明和谐。村女子舞龙队组建以来经常参加活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在长效管理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建管并重的原则,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全村共有保洁员11名,责任到位,狠抓落实。移民文化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山民文化。2008年该村出资80余万建造“山民文化陈列馆”,2011年出资120余万改建提升成“上张山民文化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范围为上张村的山民博物馆、山林、山田以及村落,馆内现有各类展品300余件,种类包括了出土文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手工艺工具、古民居建筑构件、传统儿童游戏用具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安吉山民文化。2012年该村获年度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先进村(社区)荣誉称号。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推动本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改造林地建设以及巩固村级小型水电站内部设施,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走本村特色之路。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523106 313000 -- 查看 上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张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张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深溪坞村

  深溪坞村:地域面积36.4平方公里。  深溪坞村与石岭村、景溪村、报福社区、统里村、中张村、洪家村、上张村、彭湖村、汤口村相邻。  

石岭村

  石岭村:位于报福镇西,紧靠西天目。  石岭村与深溪坞村、景溪村、报福社区、统里村、中张村、洪家村、上张村、彭湖村、汤口村相邻。  

景溪村

  景溪村:位于安吉县的西南部。属河谷小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景溪村与深溪坞村、石岭村、报福社区、统里村、中张村、洪家村、上张村、彭湖村、汤口村相邻。  

报福社区

  报福社区:位于报福镇政府所在地。  报福社区与深溪坞村、石岭村、景溪村、统里村、中张村、洪家村、上张村、彭湖村、汤口村相邻。  

统里村

  统里村地处龙王山南麓,报福镇东南部,距县城递铺30公里,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全村面积23.8平方公里,860余户,人口2836人,有41个村民小组,村两委6人,党员70名。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28000余亩,其中毛竹山1500余亩,茶山100余亩,村个私企业40余家,工业总产值9060万元,2008年村集体可支配资金78万元,主要为上级拨款、资产盘活和电站收入,农民人均收入13002元。    统里村地处龙王山南麓,报福镇东南部,距县城递铺30公里,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全村面积23.8平方公里,860余户,人口2836人,有41个村民小组,村两委6人,党员70名。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28000余亩,其中毛竹山1500余亩,茶山100余亩,村个私企业40余家,工业总产值9060万元,2008年村集体可支配资金78万元,主要为上级拨款、资产盘活和电站收入,农民人均收入13002元   

中张村

  中张村简介   中张村位于安吉县西南部,龙王山旅游区的进口处,安吉县旅游精品带 -----黄浦江源精品观光带的中心,是湖州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村域范围内漫山竹林,景色优美,畲族文化传承久远,乡风朴实醇厚。这几年,我们在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根据发展休闲经济的定位,结合民族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了“打造乡土文化大村、建设畲族特色名村、经营休闲产业强村”的目标,以改造传统农业、发掘畲族特色文化、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吸引工商资本等途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们村从安吉县的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县美丽乡村精品村,成为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和全国“特色村寨”试点村。   全村村域总面积28.8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2799亩,竹林面积8000余亩,生态公益林面积4671亩,农田面积1225亩,生态状况良好。全村共2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48人,畲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主导产业主要是竹制品加工,村内有四家竹制品加工厂,2012年建成毛竹科技产业示范区,另外村内还种植有白茶、黄茶、山核桃等2012年村集体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78元。   该村自2002年开始先后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乡村扩面提升,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自然村道硬化43000余平方米,拆除破旧房屋及违章建筑10000余平方米,房屋立面白化203户,中心村和各自然村围墙改造与房屋立面改造、屋面改造计33250平方米。修建拦水坝14处,河道防洪埂修建3.5公里。在卫生保洁方面,我们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垃圾收集网络系统。2002年至今共建造垃圾房32座,放置垃圾箱84只。农户门前实行卫生三包,垃圾袋装化,垃圾处理实行“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现共有集中式处理池30个,分散式处理池136个,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另外,完成饮用水改造工程,使中张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   中张村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2009年建成畲族文化广场、畲族文化陈列馆,做好美丽乡村经营文章;2011年流转2508亩山林,成功建成万亩毛竹示范园区,组建农民毛竹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工商资本,发展农业规模经济,引进果蔬种植和甲鱼养殖项目、陈龙山林地开发项目、安吉汉唐园艺种植场、黄茶种苗培育基地,较好地带动了种植结构的调整。   

洪家村

  洪家村位于安吉县的西南部,天目山北麓,西苕溪上游,距离县城28公里,进出主要靠王章公路,交通便利。该村是龙王山旅游区的进口处,东临报福镇政府所在地,南接深溪村,西邻中张村,北连龙王湖,深溪河流域穿村而过,属半山区丘陵地带,翠竹绿树掩映村庄,自然环境优美,具有典型的水畔田园风貌。    全村现有人口1857人(畲族52人),农户547户,党员54名,区域面积11.8平方公里,辖:番薯厂、横山沟、塘里垓、洪家村、坞口头5个自然村,13个生产队。2013年洪家村集体收入102万元,人均纯收入19608元。平均海拔高度150-600米,年均气温15℃,年均降水150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美宜人。   该村常用耕地面积1829.85亩,山林面积11600亩,其中毛竹林2518亩,小竹林1320亩,年度产毛竹约10万支。洪家村主要以家庭工业为主,全村共有个私企业18家,主要为食品加工(芝麻浇切片)、竹木制品、家具等行业,每年可创税收60万元,为本村解决劳动力200人,股份制小水电2座,农家乐4家(省三、四星级各两家)。      

上张村

  上张村简介   张村位于报福镇西南部,距离县城31公里,南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毗邻。上张村古称张湖,明、清时称上张坞庄,1984年称上张村。该村地理位置较高,境内南坞山(海拔1172米)座落于该村东南方,山上竹木茂密,泉水清澈,景色秀丽,半山有一石如佛,历来文人墨客慕名来访者,留下不少奇闻轶事。该村除杨氏为当地望族,其余多数为河南、湖北、安徽及浙江的台州、处州、绍兴、金华等地的移民后裔。其中尚有畲族在此居住,畲汉两族人民和谐相处。   全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农户482户,总人口1696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3万元,人均收入17012元。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人均收入19200元。   该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共有耕地1474亩,山林12851亩,其中毛竹林5500亩,生态公益林2000余亩,茶山220亩,主产毛竹、木材、山核桃、茶叶、笋干、板栗等特产,林业占主要地位。1949年前交通不便,山货出运全赖肩桃背驮至溪边,扎筏撑运出境。1963年公路建成后,运输畅通,集体经济逐步增长。后又在南坞山荒坡垦造梯地种植杉树,坚持逐年造林,使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至今,杉木蓄积量达3000立方米,年可砍伐100立方米。毛竹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改革开放后,落实山林家庭承包责任制,毛竹产量快速上升,现今每度毛竹产量达到7315万斤,产值285万余元。该村获2008年安吉县文化示范村,2009年市级民主法治村,2010年湖州市文明村、“五好”村党组织、湖州市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该村自2002年开始,开展环境整治,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村容村貌得以合理规范。保持环境整治的同时,2008年成功创建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2009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全村绿化面积3.7万平方米,道路硬化面积3.2万平方米,集中式污水处理池4个,电视入户率98%,太阳能安装率76%,石油气燃具使用率92%。该村注重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关注文化民生。建立了生态公园、健身场所、幼儿园、篮球场、乡村大舞台、老年活动中心,还建有1个老年活动中心4个农家书屋和2个公共厕所等。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乡风文明和谐。村女子舞龙队组建以来经常参加活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在长效管理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建管并重的原则,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全村共有保洁员11名,责任到位,狠抓落实。移民文化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山民文化。2008年该村出资80余万建造“山民文化陈列馆”,2011年出资120余万改建提升成“上张山民文化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范围为上张村的山民博物馆、山林、山田以及村落,馆内现有各类展品300余件,种类包括了出土文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手工艺工具、古民居建筑构件、传统儿童游戏用具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安吉山民文化。2012年该村获年度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先进村(社区)荣誉称号。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推动本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改造林地建设以及巩固村级小型水电站内部设施,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走本村特色之路。   

彭湖村

彭湖村  彭湖村属于报福镇北大门,全村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林地总面积6200余亩,耕地2030余亩,总户数687户,人口2305人,党员100名,村民小组26个。全村个私企业达60余家,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6亿元,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目前,村民人均纯收入以达14833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78万元,主要来源于集体毛竹林收益和两座水电站,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8元。在村两委会带领下,通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通过规划建设,达到“优化村庄布局,完善服务设施,提高资源共享,美化村庄环境,促进彭湖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实现了“六化”建设的建设目标,推进了彭湖村“四个”文明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彭湖村先后获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湖州市级生态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 湖州市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   彭湖村以“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统领全村建设目标的落实,使彭湖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经济建设、群众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彭湖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不断迈进。   

汤口村

汤口村     汤口村地处报福、章村、杭垓三镇交叉处,位于报福镇西北部,老石坎水库的上游,距县城递铺镇38公里,是个风景秀美的小村庄。全村面积4.5平方公里,319余户,人口1037人,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37名。全村耕地面积335.7亩,共有竹林3000余亩。   


上张村特产大全




上张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