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湖州 >> 安吉县 >> 梅溪临港园区(梅溪镇) >> 三山村

三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三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山村简介

  三山村位于安吉县梅溪镇东部,地处安吉、长兴、吴兴三县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全村面积2.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399亩,山林面积2293亩,其中毛竹面积2202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常住口754人。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6名。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8505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0万元。村域经济以毛竹、茶叶等农林经济为主,竹加工业发展较快。
  三山村因村庄近邻东面似元宝的三座三峰而得名。早在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设昆山乡,下辖仙涧、苕水、侯溪、三山、合川五个里,现在只有“三山”这个历史地名仍沿用至今。三山因地处偏僻,水源自成一脉,影响不大。现村内有保存较完好的古道、古庙、古桥、古民居、古树等。村内竹林郁郁葱葱,自然环境秀丽,空气清新。
  三山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积极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素质不断提高。
  地址:安吉县梅溪镇三山村村委会
  邮编:313307
  电话:0572-5902700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523110 313000 -- 查看 三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三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上舍村

  上舍村位于天目山脉东枝末梢,是西苕溪支流昆溪水发源地之一。境内四面环山,山峦叠翠,茂林修竹。村子内外古树参天,风景宜人,源于四面山的水系穿村而过,向北汇入西苕溪主流。村域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农户385户,1316人,山林面积6015亩,其中毛竹面积4980亩。村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1名。   村现有工业园一个,占地100亩,入园企业14家。全村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家,家庭工业企业25家,其中竹制品行业15家,其他有化纤行、锚链、羊毛衫、茶叶加工等企业。2012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038亿元,村集体收入20万,农民人均收入16330元。   上舍村历史文化浓厚,曾有过7个县政府机构在此驻扎,是“吴安联中”(现湖州中学)扎寨地,《吴兴时报》(现《湖州日报》)的栖息地——抗日战争浙西重要根据地(红色纪念馆建于清朝末年,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有已传承1000多年的朱氏家谱,介绍三国名将朱治、朱然(“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记载)家族兴衰发展历史;是闻名全国的长兴百叶龙的发源地,化龙灯的故乡,化龙灯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 根据安吉县志记载又称“花龙灯”, 它将独特的制作技艺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融为一体;由“化龙灯“演变而来的安吉竹叶龙,起源于起源于清朝光绪9年(公元1883年),也是享誉国内外。村内三条通往邻县的山间古道,年代久远可追溯到三国时代,有相当高的保存利用价值。本村相继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农民体育俱乐部、省级文明示范村、省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上舍村深度发掘村内龙舞文化内涵及红色文化,努力打造中国龙舞文化第一村。   

板桥村

  板桥村位于安吉县梅溪镇,东临长兴县,西接新建的晓南路,西苕溪、晓墅港及11省道沿村而过,全村三面环水,是典型的平原斗区村。新板桥由原来的小板桥村、荆南村、松斗村和大村合并而成,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资源,又有历史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目前全村总人口5275人,农户1512户,共有17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党员172人,分四个党支部,下设13个党小组,村域面积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00亩,鱼塘2000亩。全村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民风勤劳淳朴。村级集体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流转、各类承包款、农田种植、务工等。  

梓坊村

  梓坊村位于梅溪镇南部,各自然村呈带状分布,境内有河自西南向东北穿村而过,一水中分。村域面积7.4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1.9%,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II类以上,是“气净、土净、水净”的三净之地。共有11个村民小组,386户农户,1380人。   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党员59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21万元,人均纯收入15978元。先后获得省农村体育俱乐部、市民主法治村、市绿化示范村、县先锋工程、县体育先进村、县文明村、县文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创建了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素质得到极大提升,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将茶叶生产打造成为全村的一个推广性产业和特色产业。   通过品牌包装、抱团合作,力争把“梓坊茗茶”这一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打响,打造更加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   村班子5人,村党支部书记钱茂森。在先锋考评“三级联创”活动中,梓坊村党支部进一步细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建立先锋考评责任区,按照“一组一区”模式,以党员所在党小组(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11个考评责任区,对责任区实行星级动态考核,促进党小组内党员作用发挥。   电话:56609885660989邮编:313307   

章湾村

  章湾村位于梅溪镇东北部,坐落于龙山南部,与长兴县林城镇接壤,辖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126人,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生态坏境良好,森林覆盖面积1100余亩,西面毗邻东风林场有8000多亩的森林面积,形成一万余亩的天然氧吧,投资2亿美元的中国音画乡村—安吉(龙山)生态影视基地项目落户。章湾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现存的有天官坟遗址、龙山土墩墓群、横山坝墓群和窑平滩墓群。   近年来,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标,深入开展“创业争先”先锋活动,探索出“村党支部+党员+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即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主体、水稻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千亩优质水稻为基地的“四位一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党支部与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先锋引领作用,加大农业产业开发力度。目前,水稻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39名,其中党员6名,合作社每年向市场提供100余万公斤商品粮,为社员增收20余万元,是浙江省优质粮食生产功能区、安吉县现代粮食示范区,“稻香章湾”已成为梅溪镇一张金名片。   咨询电话:0572—5802990   监督电话:0572—5802990   邮编:313306   地址:安吉县梅溪镇章湾村   

红庙村

  红庙村地处梅溪镇西北部,东与梅溪镇甲子村、龙口村毗邻,西与天子湖镇古苑村接壤,南至浑泥港北岸,北临长兴县泗安镇龙山山脉南麓。007年12月经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红庙村和宗址村合并,合并后村面积10.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00余亩,山林面积约3500余亩,丘陵约3500余亩。人口3600余人,辖20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903户,总人口3509人。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2名。近年来,绿化苗木、白茶发展较快,传统收入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   2010年,安吉县人民政府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红庙村列入其中。2012年共搬迁农户817户,分别安置在递铺城区、梅溪镇石龙安置区和红庙村上万、老湾、蒋村安置区。2013年至2014年对搬迁户进行宅基地复垦,复垦耕地1795亩。2014年针对村民易地安置居住情况,村卫生服务站和村幼儿园易地新建,建成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等,新安置区内建设公共用房,雨水、污水全部截污纳管,集中排放;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社区地址:位于老湾自然村   联系电话 5691300   邮编:313306   

荆湾村

  荆湾村位于安吉县梅溪镇的东北部,西苕溪北岸,梅荆公路贯通全村,区域面积478公顷,耕地面积3106.5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474.5亩,蚕桑种植面积286亩,速生杨346亩)主要以一产为主;非耕地276亩;水塘面积1638亩;全村共有两个支部党员人数109人,村民小组19个,有农户680户,总人口2786人。荆湾村2014年:村集体总收入4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972元。   荆湾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大力发展村级效益农业和水产养殖,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二、三产业。2013年各项工程陆续入驻,清水入湖,农整、农发。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利用临港工业开发和项目创建为契机,教育好我们的村民,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围绕经济建设转,协助政府处理好各种事宜,做好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的维护工作。   近年来被评省级绿色示范村,市级民主法制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县级敬老村。当前荆湾村正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托临港经济,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的步伐。   地址:梅溪镇荆湾村   联系电话 5089304邮编:313306   

龙口村

  龙口村位于梅溪镇西北部与高禹镇吟诗村相毗邻,距杭长高速入口5公里,距04省道3.5公里,西苕溪支流浑泥港贯穿全村,交通极为便利,全村共有16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820户,村民3120人。其中党员115人,低保45户,66人。2013年人均收入16639元。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8607亩,其中耕地面积3307亩,林地面积4000亩,水产养殖面积1300余亩。共有4家民营企业。2012年,龙口村创建美丽乡村,以创精品村为目标,做好一中心两点,打造“花卉苗木基地”品牌,树立“绿色旅游”文化。近几年来,先后获得湖州市五星级“民主法制村”、湖州市五星级便民服务大厅、市级“文明村”、“平安创建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电话5082608   邮编313306   

晓墅社区

  安吉县梅溪镇晓墅社区位于安吉县东北部,紧依梅溪镇镇址,典型的城中村,2015年1月经安吉县和梅溪镇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晓墅社区,含有小高炉、东河浜、三角塘、上街、中街、下街、高家上、老庄、乐平、白云庙、薛家滩等11个自然村。社区占地面积约2.13平方公里,14个居民小组,户籍住户约647余户,户籍人口约1920人,晓墅社区党支部现有67名中共党员,其中1名预备党员。因晓墅社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又处于梅溪镇的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中心,因此社区居民生活的公共设施齐全,幼儿园、小学、中学、银行、超市、企业、个体、医院等一应俱全。晓墅社区服务快捷便利、邻里关系团结和睦、配套设施齐全等特点,给居民一个放心、安心的生活环境。   咨询电话:0572-5076500   地址:安吉县梅溪镇晓墅乐平路1号   邮编313307   

三山村

  三山村位于安吉县梅溪镇东部,地处安吉、长兴、吴兴三县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全村面积2.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399亩,山林面积2293亩,其中毛竹面积2202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常住口754人。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6名。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8505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0万元。村域经济以毛竹、茶叶等农林经济为主,竹加工业发展较快。   三山村因村庄近邻东面似元宝的三座三峰而得名。早在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设昆山乡,下辖仙涧、苕水、侯溪、三山、合川五个里,现在只有“三山”这个历史地名仍沿用至今。三山因地处偏僻,水源自成一脉,影响不大。现村内有保存较完好的古道、古庙、古桥、古民居、古树等。村内竹林郁郁葱葱,自然环境秀丽,空气清新。   三山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积极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素质不断提高。   地址:安吉县梅溪镇三山村村委会   邮编:313307   电话:0572-5902700   

钱坑桥村

  钱坑桥村位于梅溪镇南部,距镇政府9公里,离县政府15公里。属撤并行政村,由原钱坑桥村、化家坞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设7个居民点,分别为钱坑桥自然村、石家湾自然村、俞芝岭自然村、塘家坞自然村、化家坞自然村、蛇角庙自然村、小路里自然村。钱坑桥村西与地铺鲁家行政村接壤,北与路西村相连,东,南与铜山村相邻。境内山峦叠嶂,人杰地灵,风景秀丽,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村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水田711亩,山林面积758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农户536户,人口1922人。绿化率超过70%,村内公共设施齐全,设有公共厕所、文化大礼堂、幼儿园、篮球场、健身场、村卫生院及超市等。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66名。村级集体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源自各类承包款、农田种植、白茶种植、务工等。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县级信用村、县级“平安示范村”,县级“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钱坑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提出了以精品农业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钱坑桥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白茶等新兴农业,并取得了一定的口碑。更是成功创建美丽乡村重点村,大力提升了环境、产业、服务、素质四大工程,大大改善了钱坑桥村的人居环境。按照“绿化、亮化、彩化”的要求,对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整治,成效显而易见。   目前,钱坑桥村正积极探索新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把一个村庄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努力把村庄建设成为“村美、户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实现新常态下的超常态发展。   地址:梅溪镇钱坑桥村中街自然村177号   咨询电话:0572-5904146   邮编:313307   

路西村

  路西村处于昆铜乡铜山面,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1786人,448户,村民小组由2007年的24个合并为10个。路西村是典型的山多地少的山区村,有水田737亩,山林8369亩,其中毛竹为6329亩,小竹2040亩,还有少量薪炭林。白茶种植有3000余亩,作为路西的支柱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2010年路西村工业总产值为2.2亿元,有个私企业51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家,3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家。行业涉及石英粉加工、竹制品加工、麻纺、转椅配件等四个方面。2010年路西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25元。   2010年路西村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点(一个中心:十里亭,三个点:里江、路西、蒲萝坞)的全盘规划,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   党组织基本概况:党员51名,60岁以上党员17名,45岁-60岁党员11名,女党员5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0名,大专以上3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名,私营企业主(包括个体工商户)12名。白茶种植面积10亩以上种植大户17名。外出党员2名,2011年转正党员3名,后备干部1名。  

梅溪村

  梅溪村位于梅溪镇中心部,座落于老梅溪城区内梅兴路,距梅溪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杨章公路、梅青公路、梅荆公路、晓南线、梅高路贯穿,西苕溪位于村内,交通便利。   咨询电话为5081939,监督电话为5081360。梅溪村占地面积10.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180人,1264户,水田3252亩,旱地620亩,山林730亩,水面650亩,村两副班子8人,后备干部一名。辖有41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庄,选举产生村民代表80人,共有党员146人,下设4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梅溪村从事第一产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11.5%,从事工业、建筑劳动占劳动力的45%,从事其他行业43.5%。村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力较强。   近年来,梅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临港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村级工业和效益农业,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18元,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二、三产业。   目前,全村共有私营企业28家,全村经济总产值16亿元,14年农村集体收入262万元,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临港码头。2015年村增加商业楼集体收入。近年我们村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利用临港工业开发,新大桥建设、梅高路启动为契机,教育好我们的村民,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围绕经济建设转,协助政府处理好各种事宜,确保工业平台的顺利施工。   近年来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省级民主法制村、市级文明村、“五好”村党支部、县级信用村、镇级村级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县级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示范村、村级工业经济发展奖、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当前梅溪村正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托临港开发,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电话:50819395081360邮编:303306   

干溪桥村

干溪桥村  干溪桥村简介   1.地理位置   干溪桥村位于昆铜乡北部,北与独山头相连,东面和南面与长林垓相连,西与路西村相连,距昆铜乡集镇中心3.3公里,距湖州市56公里。   干溪桥处于独山头至长林垓公路的中段,干溪桥本是一座公路段,因溪里经常无水,故称干溪。村以桥名。   2、自然条件   干溪桥位于安吉县昆铜乡山林地区。村庄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   干溪桥村耕地面积620亩,人均耕地约为0.9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山林面积6045余亩,其中竹林2800亩,茶园350亩,果园100亩.   3、社会经济状况   干溪桥村现有7个自然村,共690人.自然村有:毛徐、费家塘、干溪桥、望长岭、严家坞、窑厂里。2007年全村第一产业收入为243.5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5000万元,人均收入为9305元。   

小溪口村

  小溪口村是浙江省湖州安吉县梅溪临港园区(梅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305231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523。邮政编码为31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2 ,车牌号码为浙E。小溪口村与上舍村、板桥村、梓坊村、章湾村、红庙村、荆湾村、龙口村、晓墅社区、三山村、钱坑桥村、路西村、梅溪村、干溪桥村、管城村、铜山村、华光村、石龙村、马村村、独山头村、龙翔社区、长林垓村、白云社区、紫梅社区、武康桥村、甲子村相邻。  

管城村

管城村  管城村位于梅溪镇东部,东北与长兴县接壤,南与三山村相连,西与长林垓村相邻,海拔在100——500米之间。整个村四面环山,中间为狭长平地,整体地势北高南低,面积2.67平方千米,耕地268亩,山林面积2563亩。管城村辖管城、黄玉、里阳坞三个自然村,在册人口532人,设6个村民小组,162户农户,532人,全村党员21名。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利用良好而独特的生态优势,加快环境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发其它产业,不断提升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全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6136元。   2010年管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人文素质提升等措施,全力打造“古柏新韵 乐活管城”,村庄硬件环境和软实力均取得了极大进步,先后成功创建市级档案管理规范化行政村、县级文化示范村、县级体育先进村、县级敬老村、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等荣誉称号,初步实现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创建目标,在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广。   地 址:安吉县梅溪镇管城村   咨询电话:0572-5660686   监督电话:0572-5660686   邮 编:313307   

铜山村

铜山村  铜山村是安吉县2007年撤并行政村,由梅坞村、隐将村、张家山村合并而成。铜山村地处昆铜乡东南,距安吉县城25公里,距梅溪镇区10公里,东临长林垓村,南接德清县,是安吉县东部与德清县相连的交通门户,西接梓坊村,北接钱坑桥村。   整个行政村有713户,2446人,0党员80名,村两委班子七人,大学生“村官”一名。全村区域面积16.5平方公里,辖16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山林34666亩,其中毛竹10839亩,杂竹6494亩;耕地面积622亩,其中水田483亩;茶园350亩,桑园47亩。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0999元。村有企业:500万产值以上规模企业2家:安吉县兴华综合厂、安吉新建竹制品厂;500万以下企业,水根竹木工艺品厂、强强塑料厂等19家企业。2012年工业产值12200万元。    目前,铜山村村民以毛竹、小竹、笋干、茶叶、桑蚕等农副产品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村委会重视现代家庭工业的发展,集约土地,科学规划,筹备村级工业园区建设,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鼓励和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自然、人文资源,扶持农家乐优先发展,提高太平寺(观)的知名度,致力于打造“黄浦江源第一道观”,计划发展道教养生园、石坞岭水库水上观光、游乐、一体的生态乐园。   

华光村

  华光村位于梅溪镇的西北方向,地处晓墅与梅溪中间段,梅晓大道贯穿其中,并与西苕溪相邻,在2007年的梅溪镇行政村合并中,由原华光村和原乌山村合并组成,并命名为华光村,区域面积4.32平方公里。全村共656户、19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2310人,党员74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4元,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市级信息化示范村、县级“五好村党支部”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华光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了高效农业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以发展高效精品农业为抓手,重点突出一产“接二连三”,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观光为主、杜瓜种植和生态甲鱼养殖为辅的农业产业格局。同时,按照“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对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整治,目前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农户庭院绿化率达到80%,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90%,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75%。   目前,华光村按照镇党委、政府部署,坚持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为中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大力实施环境、产业、服务、素质四大提升工程,成功创建了以“蔬菜大观园”为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朝着和谐,幸福的方向大步迈进。   

石龙村

  石龙村位于安吉县东北部,与长兴县吴山乡毗连。1927年陈嵘取南、中、北3座庙社之意曾命名为三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大队驻地石龙口,始更名为石龙。省道鹿(山)唐(舍)公路直穿村境,为安吉东北大门,晓墅镇经济开发区。辖石龙口、童子头、涨子坞口、鸡笼山、桃园、彭家、十字街、富家村、白鹤山、神游坞口、里冲、道士山、大塘口、杨梅岑14个自然村。隶属晓墅镇。1992年有802户、2831人。2007年893户,3043人。    村区早有人类聚居。在涨子坞、神游坞一带,相传古代有360座庙宇(今残存屋基和古井);海拔294米的泗洲山顶,原有庙宇36间,""0""期间被拆除。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争、瘟疫,致使人口锐减,只剩彭、费、施、姚、叶、陈几家。后有温州平阳、瑞安移民大量迁入。光绪四年(1878)有安徽人、本世纪20年代有苏北人、70年代有县内水库移民迁入,但仍以温州人为主。    温州移民在生活、生产上保留着原有的风俗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风俗习惯在不断变化,特别在80年代以来,村民纷纷建造门户高大、砖瓦结构的住房,顶高檐低的扑盖稻桶形草房早已绝迹;妇女出门不再包头布;家家户户吃大米饭,不再食用番薯饭。在村内或在外遇见老乡,都操温州话。大多村民能讲二三种方言。   

马村村

  马村位于安吉县东北部,地处梅溪镇老梅溪街西部,与地铺垅坝自然村交界,水陆交通便利。全村下设22个村民小组,农户1150户,农业人口4260人,村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7060亩,其中水田4590亩、旱地2470亩,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6812元。原以农业产业水稻为主,以传统产业蚕桑为辅发展的马村,2005年通过农业产业调整,以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为主题,以围绕斗区农民如何致富为努力方向,转变成为以蚕桑产业为主、水稻产业为辅带动村经济发展,全村90%的农户都从事蚕桑生产,到2011年,全村村桑园面积由原来的1300亩增加到4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3.7%,其中果桑面积达1200亩,2012年到2013年,马村果桑面积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400多亩,预计今年鲜桑果产量超千吨,成为“安吉县定胜河流域万亩优质蚕桑示范园”的核心区。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村村以规划为龙头,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基础、以挖掘蚕桑产业特色为核心,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努力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设施建设,塑造新风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水、改线、改厕、改房及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并积极盘活资源,发展经济,完善配套公共服务,经过努力,村级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抓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发展蚕桑经济。依托蚕桑特色,结合村民种桑养蚕发展现状,坚定不移地推进“特色产业强村”发展战略,积极鼓励村民创业创新,继续走在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前列。通过优质茧标准化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和“吨果、吨条、百公斤茧”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建成集优质茧生产、果桑及桑枝条综合利用、新型现代观光蚕业于一体的“千吨果、万担茧”现代蚕业园区。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展示马村的蚕桑文化,结合蚕文化建设了蚕桑文化馆,以蚕桑信息展示主馆、天虫亭、天虫长廊、蚕神雕塑、蚕桑观光大道、果桑加工区、蚕茧收购区、桑蚕养殖大户“七星捧月”的形式展现蚕桑文化。   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截止2012年底,全村共有正式党员122名,下设四个党支部,积极分子转预备党员4名,培养后备干部1名。2013年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考评星级管理三级联创”活动以来,我村将“先锋考评”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召开全村党员大会,每一位党员围绕村工作中心进行活动承诺,各支部书记跟踪活动承诺并进行点评,在创建活动中,党员切实履行承诺,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丰富文化生活,营造新村风。整理丰富蚕桑文化,强化村级民主法治管理,提升村级文明。通过利用新建篮球场、运动中心等设施,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通过老年人活动中心、远程教育教学点、图书室、村村响广播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乡风文明程度。   近年来,马村先后获得“十佳特色产业强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县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市级民主法治村”、“市档案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文化体育示范村”等多项荣誉。马村“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马村蚕桑生态博物馆也被列为“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十二个专题生态博物馆之一。目前,马村已初步建设成为我省首个集优质茧、果桑生产基地、蚕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蚕文化展示基地于一体的生态循环蚕桑产业示范村,努力打造“浙江省蚕桑第一村”!   

独山头村

  独山头村位于安吉县东部,紧邻梅溪镇行政中心西,由独山头自然村、乐平自然村、陆家自然村、新庄自然村、梁家塘自然村、陈家塘自然村六个村合并而成。毗溪龙乡,北连梅溪镇;村面积11.76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60户,常住人口1706人,另有外来人口2803人;党组织数2个,其中党员75人,村委办公驻独山头村独山头自然。   基础设施齐全:各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所有外墙全部粉白,露天粪坑彻底消失,村庄垃圾清理每天专人负责,100%农户使用标准卫生厕所;   工业突飞猛进:村工业经济起步早,基础较好,2000年获县B档工业强村,2002年获县A档工业强村。目前全村共有私营企业57家,其中规模企业15家,以竹制品企业为特色,占全村企业的三分之二,顺利通过安吉县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先进村验收;农业基础稳定:村小竹低产林改造面积达2000多亩,各农户改造荒山种植白茶4700多亩(含白茶示范区1200亩),其它经济作物等面积150多亩;   社会事业蓬勃开展:现有村办幼儿园一所,村级医疗站一个,村民100%参加合作医疗,安全卫生饮用水基本普及,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创办了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室,开展各项活动并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开展各项活动,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未出现一例计划外生育。   村委将本着“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忧”的宗旨和共荣和谐的理念,为社区民众谋福祉。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独山头村独山头自然村   咨询电话:5660785   监督电话:5660785   邮编:313307   

龙翔社区

  龙翔社区位于梅溪老城区,西苕溪畔,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1742户,3383人,党员216人。   社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居委会下有三个居民小区,17个居民小组。社区的工、青、妇群众团体及各类组织齐全:有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委员会、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治保调解委员会、劳动保障服务站、困难职工救助站、法律服务站、消费者协会联络站、妇女维权站、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站、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警务室。社区建有妇女学校、文明学校、老年大学教学班,有文体表演队、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室、篮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   社区自2002年4月成立后,曾先后获得县级文明社区、县级科普示范区、县级特色文化社区、县级党建示范社区、市级文明社区、“百姓心中的平安社区”、“湖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老年电大省级示范教学点”、省级体育先进俱乐部、省级文化示范社区、省级四星级老年活动中心、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等荣誉。   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社区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规范,一个祥和、平安的社区正在日趋成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支持执行无违建工作,动员居民加大巡查力度,努力形成无缝覆盖的巡查网络,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严防新增违章搭建。大力营造无违建社区氛围。   我社区将继续开展无违建工作,以有速的巡查、控违为主要方向,维护城乡规划建设秩序,为打造和谐、美丽的新型社区而努力。   社区地址:梅溪翔舞路(原梅溪紫梅小学)   联系电话 5087775   邮编:313306   

长林垓村

  长林垓村位于梅溪镇东南部,北临长兴县,西接梅溪镇独山头村,南部与德清县交界,东部为安吉县最北部的管城村、三山村和上舍村;距镇政府约7.5公里,递铺镇约20公里。2007年原大路口村、姚良村和长林垓村进行了行政村规模调整,重新命名为长林垓行政村。   土地概况:村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农田1304亩),山林面积14779亩(其中毛竹12707亩),茶园2000亩。   人口概况:辖13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当地农居户972户,全村常驻人口3335人,劳动力2162人,外来务工人员980人。   经济概况: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8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达3306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96元。   长林垓村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成功的建设规模化的残疾人、老年人托养所、幼儿园,中心卫生院、超市、农贸市场等。本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抢抓机遇,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省级“文明村”、“绿化示范村”、“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点”;市级“生态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档案室”、县级先锋工程党支部“五好党支部”、县级“家庭工业先进村”、“科技示范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咨询电话:5902889   监督电话:5662160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长林垓村   邮编:313307   

白云社区

  白云社区位于梅溪镇晓墅老城区,区域面积1.4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居民1580户3568人,社区还辖管新小区3个,新居民878户2580人。社区党委下设有四个支部,党员165名;共有五个小区、18个居民小组;共建单位4家(县环保局、县矿资办、县工商联、县水利局)。社区已构筑了由社区党委、居委会、议事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四位一体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党委下设一个在职党员联络站,同时社区居委会还建立健全了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残疾人协会、综治调解委员会等配套组织。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和社区居民的支持帮助下,白云社区已经成功获得了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省体育先进社区、省先进体育俱乐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市县三级反-先进社区、湖州市和谐社区、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县文明社区、市县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   社区在县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全体居民和共建单位的参与和支持下,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一个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体活跃、居住安宁、服务便捷的新型和谐社区呈现在人们面前。“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白云社区将以“建一流社区,创一流服务”为工作目标,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工作原则,竭诚为社区居民及共建单位提供热情、周到优质服务,并努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社区地址:梅溪镇晓墅老城区   联系电话 5092183邮编313306   

紫梅社区

  紫梅社区是浙江省湖州安吉县梅溪临港园区(梅溪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305231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523。邮政编码为31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2 ,车牌号码为浙E。紫梅社区与上舍村、板桥村、梓坊村、章湾村、红庙村、荆湾村、龙口村、晓墅社区、三山村、钱坑桥村、路西村、梅溪村、干溪桥村、小溪口村、管城村、铜山村、华光村、石龙村、马村村、独山头村、龙翔社区、长林垓村、白云社区、武康桥村、甲子村相邻。  

武康桥村

  武康桥村是浙江省湖州安吉县梅溪临港园区(梅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305231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523。邮政编码为31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2 ,车牌号码为浙E。武康桥村与上舍村、板桥村、梓坊村、章湾村、红庙村、荆湾村、龙口村、晓墅社区、三山村、钱坑桥村、路西村、梅溪村、干溪桥村、小溪口村、管城村、铜山村、华光村、石龙村、马村村、独山头村、龙翔社区、长林垓村、白云社区、紫梅社区、甲子村相邻。  

甲子村

  甲子村地处梅溪镇西北部,东邻章湾村南邻梅溪、龙口村,西邻红庙村,北于龙山林场交界,属丘陵缓坡地带,全村总面积10050亩,7.5平方公里,17个村民小组,590户,总人口1986人,现有党员76人。设两个党支部,耕地总面积3500亩,其中水田1483亩,旱地2000亩,山林面积4300亩,以种植业为重要产业,近年来白茶、苗木发展较快,杨桐产业合作社一个,2011年人均收入14946元。    目前,甲子村主要发展苗木、蚕桑、毛竹和白茶。现共有苗木1000亩,蚕桑200多亩,毛竹1000亩,茶山1500亩。农业特色产业为苗木种植,从2003年开始发展,现形成规模,村现有苗木经营大户17户、小户45户,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50人,为本村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09年新建了740建筑面积的公共综合服务中心,设有文化活动场所一处,室内有阅览室、播放室、棋牌室、老年活动室等;室外有健身路径一条11种健身器材并对外开放。村班子有专人分管文化工作,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得以丰富、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   


三山村特产大全




三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