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头村位于东浦镇北部,绍齐公路两侧,东临合心村,南接炬星村,西至利华村,北连大庆寺村。村域面积0.75平方公里,有后强头、船舫溇、金家溇、祠堂溇、徐家溇、南岸头、后井头7个自然村组成。现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7户,总人口985人,原耕地面积737亩,因2010年拆迁并征地现剩耕地面积76亩。解放前,强头村隶属双浜乡、柯桥里、大庆乡、灈锦乡,1950年属嘉会乡,1951年属爱国乡,1956年属双爱乡,同年属绍兴县东浦公社爱国管理区,1961年为绍兴县东浦公社黎明大队,1980年绍兴县地名普查办公室批准为绍兴县东浦镇强头大队,1983年改为绍兴县东浦镇强头村。2002年8月,属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强头村。2010年整村拆迁前,大力增加村级经济收入,改建老厂房,村级收入大大增加,2007年全村收入达到85万。在搞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先后获得“绍兴市文明村”,“绍兴市卫生村”、“信访三无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法治建设五星级村”的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602010 | 312000 | -- | 查看 强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鉴湖村 |
鉴湖村位于绍兴市胜利西路与绍大线交接口,鉴湖之畔,陆游故里,水陆交通便捷。全村共705户,辖九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95人,其中中共党员79人,村民代表51人,现有耕地面积810亩,村集体年收入230万元,经济主要来源是出租集体房屋 |
青龙村 |
青龙村位于东浦镇政府所在地东侧,是古镇中心区域。地域东至大肚江,南至洋江西路南,与南村村连接,西至东浦古镇老街,北至环北路于舜豪村连接。村委办公室设在东绸公路东侧。村内道路畅通、交通便利,连接浦阳路与东绸公路,串通村庄。总户数418户,总人口1115人,设立一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以张姓、徐姓为主,全村总农田560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农田中路渠配套齐全,以机械设备收割为主。村民人均收入18000元,固定资产1780万元,出租企业16家,年收入为260万元。一贯以创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倡导文明新风,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
鲁东村 |
鲁东村位于高桥立交桥南侧,古运河、杭甬铁路以南,东至青甸湖,南至廿眼桥,西至尹大线,北至高桥立交桥,全村现有常住人口2195人,698户,十三个村民小组,共101名党员。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团委、民兵、治保、调解、计生、卫生、安全、村民服务中心等机构。村级年经济收入达到125万元,人均年经济收入17500多元。村辖区有涂层厂、万利达针织、不锈钢厂、光明涂料厂等,村内有一所幼儿院就读十分便利。东浦镇卫生院鲁东服务站为百姓提供了方便。有村级农贸市场,村民和外来人口无需赶到镇上去买菜。老年活动室完成升级改造,新购空调,电视机,新铺防滑地砖,新置桌椅,开水箱等,老人可以颐养天年。 |
王家村 |
王家村村地处尹大线旁,泗龙桥南至胜利西路路段两侧。东与行宫山村接壤,西与清水闸交界,南接壶觞,北与鲁东相邻。全村现有常住人口2234人,六个自然村(横河江、郭家溇、南东岸、北东岸、前房、行牌头),896户,十个村民小组,共96名党员,外来人口1839人。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团委、民兵、治保、调解、计生、卫生、安全、村民服务中心等机构。村级年经济收入达到105万元,人均年经济收入18000多元。村辖区内有龙马货运、轻纺城箱包皮件有限公司、鲁森轻工贸易、稳发针纺绣品、享润轻纺工贸有限公司、锦龙织造等企业和众多个体商户,解决了村民的劳动就业问题。城西幼儿园、陆游小学坐落地界,幼儿少儿就读十分便利。东浦镇卫生院壶觞服务站和众康医药连锁店为村民就医买药提供了方便。设有村级农贸市场和便民超市,村民和外来人口生活便利。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验收完成并投入使用,新购空调,电视机,新铺防滑地砖、扶手,新置桌椅,健身器材等,老人可以颐养天年。全村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村民看病就医有保障。近年来王家村村两委会深挖村级资源进行创收,集体经济收入年年增加。虽然村大人口众多,村级资产也不够丰厚,但还是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改造公厕,新建垃圾房,老年活动室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整治,深挖生活用水渠道,清理全村屋前屋后乱堆乱放,增加清卫保洁人员对道路和河道进行保洁,着力践行“五水共治”整治计划,有效实现教育、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协调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实现党的建设、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等齐头并进,大大改善了村情村貌,改善了民生问题。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全村广大村民的广泛认可,王家村村先后被评为平安村、文明村、红旗单位、先进集体等称号。王家村村两委会不骄奢,不气馁,将继续做好领头羊工作,与村民齐心协力,为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社区做出最大努力! |
塘湾村 |
塘湾村于2003年因城中村改造而整村拆迁,并于2006年底异地安置于青甸湖小区塘湾坊。现小区位置为东靠31省道(绍大线),南临鉴湖,西与行宫山坊接壤,北为胜利西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村710户计1822名村民全部安置在小区塘湾坊及行塘坊,小区内建有幼儿园、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超市,村民生活方便,安居乐业。村委办公地为塘湾坊11幢前面。 |
邵家岸村 |
邵家岸村位于绍大线、青甸湖畔,属越州新城规划区内,地域优势较好。全村共有417户,人口1041人,3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86亩。共有党员52人,村民代表50人,人均收入15000元,村级收入100万左右,租赁企业5家,鱼塘3家。近年来,邵家岸村大力增强村级经济收入,修理酒棚,建造新厂房,村级收入大大增加。2014年全村收入达到130万元。邵家岸村在搞好村级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先后获得“绍兴市卫生村”、“区级文明村”、“平安示范村”、“信访三无村”、“区级民主法治四星级示范村”等称号。 |
金家村 |
金家村位于千年古镇东浦和中国轻纺城之间,全村有408户,1055人,有4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居民组,有出租房近1600间,外来流动人口4000人左右,村党总支部有党员53名,下辖三个支部即金家村行政支部、金家村工业园区支部、金家村外来务工者支部。 推荐理由:该村工、青、妇组织设置齐全,并充分利用电教室、宣传窗等平台广泛宣传各种法律、法规、时政信息等,并开展抵制-的教育活动,力求使村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知法、懂法、守法。村里成立了村警务室,有专职巡防队员8人负责全村的综合治理,全村主要路口均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实行24小时监控。为了便于管理,在全村内设立了9个网格化组团,其中4个网格管理服务金家村村民,5个网格专门管理服务外来流动人员,抓好“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和“以牌定房、以房治人”的模式,人性化管理好1600余间出租房和居住在本村的4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并为他们登记好信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真正有效化解民间纠纷矛盾,村里成阙调委会,调解走在情绪激化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了无民转刑案件发生。此外,村里还建有一套完善的村级基层综治组织和村级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得到充分落实。 |
壶觞村 |
壶觞地处鉴湖之滨,陆游诗称“西村”又有湖桑、扶桑之称,明初彪佳《越中国亭论》柳西别业条下载:“鉴湖之滨,三山下有村曰:壶觞,古千里也。“《越泳》作者半稚也称壶觞为方千里,古为种桑养蚕农耕之地,后名“壶觞”谓酿酒之处。村境在胜利西路延伸段,尹大线旁边,东接行宫山村,南傍福全镇梅峰村,西与清水闸村接壤,北和王家村毗邻。全村分为小壶觞、柳西亭、泗龙苑小区、壶觞大桥南、畈里杜、新壶觞六个自然村;有常住人口1773人,697户,13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有党员92名,村民代表50名。村两委班子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团委、民兵、治保、调解、计生、卫生、安全、社区服务中心。近年来壶觞村通过以工带农,以工促农,有效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吸纳集聚”和延伸辐射,有效实现教育、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协调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实现党的建设、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等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和亮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村广大村民的广泛认可,2005年被评为选进党组织、红旗单位、选进集体、计划生育选进集体,2007年、2008年度被评为民主法治星级示范村,2009年度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度被评为选进党组织、选进集体,2011年度被评为计划生育选进集体,2012年度被评为选进党组织,2013年度被评为选进集体,2014年度被评为选进集体,壶觞村先后被为区级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荣誉称号。 |
光相村 |
光相村位于东浦镇西部,东邻31省道,北靠群贤路。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全村现有农户473户,人口1163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79人)。村经济总收入200万元/年,人均收入17500元。光相村村民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形成了社会治安安定、生活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良好的氛围。光相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三星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四星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区级生态村、市级生态村、市级计划生育协会双示范村、绍兴市级文化特色村。近年来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光相村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号召,在“洁净越城、洁净东浦”环境整治以及“黑河、臭河、垃圾河”河道整治工作中走在全镇先列,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光相村打造成环境清洁、河道整洁、社会稳定的舒适生活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光相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村级建设:一、执行村规民约,实行农村自治。参加东浦镇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教育增强村民争当文明村民意识,做到无-、无偷盗、无刑事案件发生,尊老爱幼,邻里团结,扶贫救困。村干部和村民合力保障村规民约的落地。二、配合征迁部门完成新一中房屋征收、绍兴国际学校征收工作。共计完成413户农户丈量、签约、腾空工作。整治低小散企业,完成了全部非住宅房屋(企业)18家的腾空,完成率达到100%。三、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五水共治,配合“百日攻坚”活动,加强对光相村三江一内河的河岸综合治理,河道长效保洁,实行群众监督,深化河长制。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后光相村将继续努力,力争把光相村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清水闸村 |
清水闸村在东浦镇南端,位于绍兴市郊胜利西路南侧,美丽的鉴湖河畔、杭甬运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清水闸村因几百年前杭甬运河通海闸门建在得村民,现该闸门的石树桩于1998年迁往绍兴市治水广场做治水实物展览用。清水闸村现有殿桥头、大湾、木桥头、花脚溇、老台门口、泥大道地、船舫河、酱油溇等8个自然村组成,面积3.8平方公里,耕田1100亩,河面面积102亩,山林340亩。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全村共718户,户籍人口1770人。近年来,清水闸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五水共治、村内环境卫生整治、生活污水纳管率达到80%以上,村内乱堆乱放清理达100%,为建设新农村打下良好基础,真正做到河水清环境美。清水闸村在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同时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粮食功能区一期二期建设和新建躲柱江桥和秋湖江桥建设,使全村农田和三林机耕道路全部贯通。 |
王城寺村 |
王城寺村地理位置优越,人才辈出,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民生实事工程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王城寺村村民勤劳智慧,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领头雁,他们不仅自己致富,更不忘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他们有的开发房地产,有的办实体,经商,承包工程,有的德高望重。他们各有特色,以不同的方式回报社会,献计献策,以满腔热情,奉献社会。 乡贤参事会在村党总支领导下,为王城寺乡贤之间联系搭建桥梁,增进友谊,共得发展,关心和促进家乡建设,起到独特作用,为追求更美好未来而努力。 |
南村村 |
南村村位于绍兴古城西北面,市镜湖新区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以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浦镇以南,是“东浦古泊”所在地。东靠绍兴城区,西接柯桥中国轻纺城,南临杭甬铁路、104国道,古肖绍运河横贯东西,穿境而过;村内主干道连接绍(兴)齐(贤)公路,直入104国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村庄分东西两岸,东岸是历史悠久的文化旧村,西岸是三种不同形式的崭新别墅群体。 全村总面积0.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0亩,9个村民小组,495户,总人口为1201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53名,村民代表50名,外来务工人员为450人。2014年实现村级工业总产值10318万元,其中村级集体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400元。 村已先后荣获县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工作先进村;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被评为省市卫生村、小康示范村、市级文化特色村、市级生态村、巾帼示范村和省级老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 南村村在市委政府的重视下,2007年度被列入为绍兴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当年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村进行总体规划,经专家多次讨论后,向村民公布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图,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配合。目前已有老村改造农户住宅共41户,占地面积3116m2,建筑面积9348m2;新建联体别墅89户,占地面积8466m2,建筑面积22220m2;新建二间三层楼房16户,占地面积1216m2,建筑面积3648m2。 村级经济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村内主要道路早已全部硬化,总面积为22665m2。村辖范围的河沿实现块石浆砌,累计长达3800米。村绿化占35%以上。全村181名老年人按年龄分别享受满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每人每月200元;满70周岁的,每人每月300元;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350元;满90周岁的,每人每月400元的村级养老金。 如今整个村庄路平、水清、树绿花红,一派宜人的村容村貌。 |
鲁西村 |
鲁西村宣统二年属清水乡。民国十七年隶属绍兴县第七区漓渚里清水乡。民国二十四年废闾邻,行保甲属鉴北乡,9保西鲁墟北岸,10保西鲁墟南岸。民国二十九年扩乡,属绍兴县第六区易名鉴湖乡。民国三十五年撤并乡镇,鉴湖乡更名鉴湖镇,属绍兴县南地区。民国三十七年鉴湖镇隶属绍兴县第一指导区。1949年5月城郊区人民政府成立,6月接收鉴湖镇,10月撤销鉴湖镇,拆为鉴湖乡、新鉴乡、城郊乡,隶属绍兴县城郊区。鉴湖境域为鉴湖、新鉴两乡,西鲁墟为新鉴乡一村。1956年2月撤城郊区复为鉴湖乡,新鉴乡全部并入鉴湖乡,属绍兴县。 1958年10月以区建社,政社合一,隶属绍兴县鉴湖人民公社鲁东管理区。1959年鲁东管理区并入壶觞管理区。1961年9月调整公社规模,调整后属绍兴县鉴湖区鉴湖人民公社鲁西大队。1983年5月政社分设,属绍兴县鉴湖区鉴湖乡人民政府鲁西村。1992年5月撤销鉴湖乡,并入东浦镇。 得天独厚的鲁西村地处交通枢纽高桥,位于肖绍运河104国道,杭甬铁路三线南侧。庙沿江自南而北把鲁墟拆为东西两村。东临王家村,南与清水闸隔岸相望,西与中国轻纺城接壤。全村9个村民小组,住户545户,人口1424人次,耕地826亩,村民72姓,以戴为主姓,郭傅朱马胡次之。 近年来,以工业区厂房出租为特色,村级经济发展迅速,年收入达200万元以上,村内道路畅通,路灯明亮,公共设施齐全,便民服务大厅宽敞明亮,特别是文化礼堂,丰富群众文娱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更有古农具陈列馆象征着农民辛勤劳作,奋发图强,管内面积50平方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具犹如农民手中的武器。鲁西村将历代农具展出,让广大村民了解农村劳动工具演变全过程。劳动工具的革新,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鲁西古农具陈列馆陈列着耕作农具和生活用具两大部分。耕作农具有“滚耙”、“锄头”、“耕犁”等。日常用品种类很多,有些用具青少年从未见过。如墙上挂着形如木棍的“铳”,是过去喜庆佳节用来当鞭炮使用的工具。左面墙上挂着上山砍伐日寸使用的各种用具和雨具。还有织布机、独轮车、稻叉、水车等,向人们“诉说”着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看着这琳琅满目的古农具,仿佛能看到一幅老辈农民辛勤劳作的动人生产图景;每一件沉静不动的老物品,似乎在争先恐后向注视它们的人轻轻诉说鲁西农业生产的迁徙和演变历程。 鲁西村在搞好村级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先后获得“绍兴市文明单位”、“省卫生村”、“绍兴市生态村”、“省级森林村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等称号。 鲁西村、村党总支、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奋发图强,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利华村 |
利华村位于东浦镇最北面,绍齐公路以西,毗邻绍兴北站,紧邻柯桥区以镜水路相隔。解放前,利华村隶属赏祊乡、柯桥里、大庆乡。1950年属嘉会乡。1951年属爱国乡。1956年属双爱乡。1958年属东浦公社爱国管理区。1961年为东浦公社利华大队。1983年为利华村,车船直达,电讯通畅。 全村现有农户160户,三个村民小组,人口420人,全村现有党员23名,村民代表30人。村民主要做轻纺原料和废丝生意。2014年村级收入100多万元,人均收入21000多元。村发放福利人均1000多元。全体村民免费参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800元。 全村80%以上农户用上电脑,35%以上农户购置汽车,液化气入户率、数字电视普及率、自来水受益率均为100%,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90%以上,失土农民百分之百享受养老保险,全体村民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利华村在搞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先后获得“绍兴市卫生村、绍兴市生态村、镜湖新区先进党组织、东浦镇红旗单位、镜湖新区生态村、镜湖新区民主法制示范村“五星”等荣誉。 利华村、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奋发图强,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东浦村 |
东浦村位于东浦镇集镇中心,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绍齐公路、洋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3里街河西直江贯穿南北。 东浦村素有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之誉。辖区内有37个溇、40条弄、7座古桥,有诚实、贤良、谦豫箤、沈鸿兴、汤源元、沈裕华、许永福、章永茂等著名酒作坊。 东浦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它是崇学志士大画家全皇后的故里,也是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光复会人员陈子英、抗日英雄朱克明、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务实报国的周国奎、周开捷两代总兵,向善扶贫的徐乃锦女士等也是东浦人。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热诚学校、徐锡麟故居,还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许多传统的风土人情。 |
行宫山村 |
行宫山村位于鉴湖之阳,古为湖桑埭,境内行宫山为陆游踪迹三山之一(行宫山、韩家山、石堰山)。村以山命名。解放前,行宫山村隶清水乡,1949年10月属鉴湖乡,1958年属鉴湖公社壶觞管理区,1961年为鉴湖公社联合大队,1980年复名为行宫山大队,1983年为鉴湖乡行宫山村,1992年属东浦镇。行宫山村在东浦南段,于2003年实施全村拆迁安置,安置房建造在鉴湖河畔,定名为青甸湖小区行宫山坊。2007年安置房分配入户,胜利西路穿境而过,离绍兴市区约2公里,离中国轻纺城4公里,水陆交通便捷。青甸湖小区内行宫山坊有46幢居民房,有746户,1928人,现有耕地1320亩,村民有周、朱、陈等80余姓,尤以周姓为最。近年来,行宫山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2015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9500元。行宫山村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卫生村”、“绍兴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绍兴市信息化达标村”、“绍兴市新农村生产发展示范村”等称号。历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和“红旗单位”。当前,行宫山村党总支、村委围绕建设“富裕、生态、文化、和谐”。行宫山村的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行宫山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
向阳村 |
向阳村地理位置优越,座落于镜湖新区最西面,东临绍齐公路,南临群贤路,北靠国际物流,西靠柯桥。现有农户268户,总人口697人,(其中农业人口542人,非农业人口155人),有中共党员33人,村民代表40人,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00余亩。 基础设施: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村民生活,建设了健身广场及停车场,广场配有建设器材和娱乐设施;为让老年人老有所享,建有老年活动室,配有空调、电视等设备。全村道路户户想通,路灯齐备。电信通讯全村普及,扩大了村名信息交流,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积极的作用。自然资源: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处城郊又近距集镇中心,交通便利,吸引外村人员投资承包耕地种植瓜果、蔬菜、花木等,不仅充分利用了耕地,又给带来了实际的经济利益。 农村经济:近十年先后引进了针织厂、五金厂、纺织厂、加弹厂等企业,至201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约8000万,村级净收入约120万,人均收入15000元。近年来,在村党总支、村委带领下,全村人民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村级经济稳健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是一个标准的现代小康村,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区级民主法治星级示范标”等荣誉称号,目前,正积极准备“省级文明村”验收,有望更上一层楼。 |
大葛村 |
大葛村位于东浦镇东北部,群贤路北面,西临龙横江,北接联盟村;村区域面积0.915平方公里,现有户数418户,户藉人口1038人;境内有葛仙翁庙定为大葛村名。有前大葛、中大葛、后大葛等自村,有6个村民小组,地534亩,民有陈、孔、阮等54姓。 解放前,大葛村隶赏祊乡、柯桥里、大庆乡、濯锦乡。1950年属、黎锋乡。1956年属双爱乡。1958年属东浦公社黎锋管理区。1961年改为东浦公社中星大队。1980年复名为大葛大队。1983年为大葛村,村委治所利丰公路旁。公交车直达群贤路村门口,通讯便利。村便民中心设有村邮站,还设有恒信银行取款机和农村金融服务站等,为村民提供缴款、取款等便利服务。 |
湖口村 |
湖口村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全村村民600多人,耕地450余亩。湖口村位于绍兴第一大湖央茶湖畔,东面是袍江开发区,西面是柯桥轻纺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群贤路、绍齐公路、解放大道、31省道、裕民路都距村不远,交通十分便利。在自然风光方面湖口村也十分令人神往:有央茶湖的碧波千顷、有避塘的斑斑古迹、有万亩绿化带的鸟语花香、有油菜花开的金色海洋。湖口村大力开展村庄整治,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做到“路平、灯明、地绿、花香、人和”。此外湖口村还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先后修建了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成立了腰鼓队。因成绩出色,湖口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五星综治示范村”、“平安村”、“卫生村”、“生态村”、“省级体育特色强村”等。湖口村广大人民群众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敢打敢拼,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全村主要以种植大棚蔬菜、水稻为主,集体经济薄弱,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鼓励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坦地承包水产养殖,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村各项社会事业在村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进展平稳,湖口村的形象逐渐改变,村班子精神状态饱满,并努力争取更大成绩。 |
庆丰村 |
庆丰村坐落在美丽的镜湖新区内,位于东浦镇东北角,东靠湖口村,西连合心村,南临联盟村,北接立岱村,全村现有农户385户,人口1050人,分6个村民小组,共有陈家溇、横湖沿、后道地、富江岸4个自然村,其中党员41人,村民代表51名,耕地698亩,其中绿地系统占地420亩,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社区办公地址庆丰村陈家溇89号。 |
联盟村 |
联盟村位于东浦镇东北部,利丰公路横穿村内,东濒大葛村,西接合心村,南临龙横江,北靠庆丰村。村区域面积0.7平方公里,现有户数320户,户籍人口860人。境内有姚家、方脸汇头、羊日房、王家5个自然村组成为联盟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耕田561亩,有单、姚、余、王、陈、徐等姓氏。解放前联盟村隶属赏祊乡、柯桥里、大庆乡、濯锦乡。1950年属梨丰乡,1956年属双爱乡,1958年属东浦公社黎丰管理区,1961年为东浦公社联盟大队,1983年11月至今为东浦镇联盟村,村委会办公设在东廊下,利丰公路北面,交通便利。村便民中心设有村邮站和农村金融服务站,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 |
合心村 |
合心村地处素有酒乡之称的古镇东浦的北端,南邻宽阔的群贤路,西接交通繁忙的绍齐公路,北连整修一新的329省道,东侧不远处便是烟波浩淼的犭央犭茶湖。村庄四面环河,利丰公路横贯东西,犹如一根大动脉,连通了村内的大小干道,整个村落水陆交通极为便捷。千百年来形成的上秧田、邵家、上庙、塔楼、风车湾、屠家沿等六个自然村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江湾河滨,尽占地利之便,生动地记录了舟楫时代先民的生产特质与生活智慧。全村耕地面积1311亩,共838户,人口2334人,分为11个村民小组,堪称一个大村。合心村的行政关系一度比较复杂,解放前先后隶属于赏祊乡、柯桥里、大庆乡,濯锦乡,解放以后,1950年起由黎锋乡管辖,1956年划入双爱乡,1958年又属东浦公社黎锋管理区,1961年始隶东浦公社,称合心大队,1983年更名为合心村,一直沿用至今。历史上的合心村,像周边许多村落一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村内出现了一些零星的企业,特别是镇砖瓦厂在村内落址,极大地解决了广大村民的富余劳力。随后,村工业园区也因运而生,有力地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合心村为配合绍兴大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全村整体征迁,在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下,如今拆迁工作已基本接近尾声。截止2014年,由于绍兴市的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以及高教园、湖西安置小区等工程所需,已征用耕地654.57亩,安排农转非1167人。随着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合心村的土地将继续征用,可以展望,不久的将来,镇境北陲必将崛起一个崭新的新型农村! |
强头村 |
强头村位于东浦镇北部,绍齐公路两侧,东临合心村,南接炬星村,西至利华村,北连大庆寺村。村域面积0.75平方公里,有后强头、船舫溇、金家溇、祠堂溇、徐家溇、南岸头、后井头7个自然村组成。现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7户,总人口985人,原耕地面积737亩,因2010年拆迁并征地现剩耕地面积76亩。解放前,强头村隶属双浜乡、柯桥里、大庆乡、灈锦乡,1950年属嘉会乡,1951年属爱国乡,1956年属双爱乡,同年属绍兴县东浦公社爱国管理区,1961年为绍兴县东浦公社黎明大队,1980年绍兴县地名普查办公室批准为绍兴县东浦镇强头大队,1983年改为绍兴县东浦镇强头村。2002年8月,属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强头村。2010年整村拆迁前,大力增加村级经济收入,改建老厂房,村级收入大大增加,2007年全村收入达到85万。在搞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先后获得“绍兴市文明村”,“绍兴市卫生村”、“信访三无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法治建设五星级村”的称号。 |
舜豪村 |
舜豪村位于东浦镇中部,有舜家娄、湾里、石桥头、龙茂、刘湖滩头、庵娄底等10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522户,1570人,现有耕地894亩。解放前,舜豪村隶赏爱乡,1950年属赏爱乡,1958年为东浦公社管理区舜豪大队,1966年改友谊大队,1978年舜豪大队,1983年舜豪村。近年来,舜豪村从民主管理入手,创新经济发展体制,走上了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路子。舜豪村为了贯彻民主管理原则,成立了党员和村民议事会,村里的事情实行议事会讨论审议的决策制度。这一制度保证了村务公开,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使干部群众加强了凝聚力。在选择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模式上,舜豪村采取集体经济、股份经济、联户经济、个体经济“四轮驱动”的多元化混合经济发展模式,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几年努力,舜豪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工业发展起来后,村里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改进农业设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商贸业、社会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了大型农贸市场和农民商业街,带动了农民经商致富。三个产业的同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巩固加强。在村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舜豪村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步发展。在物质文明上,舜豪村着力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为村民办实事。群众出门有路走、回家有车坐、购物有超市、休闲有场所、小孩有学上、大人有工作、老人有保障;在精神文明上,除陋习、树新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在村里受到推崇;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舜豪村村委会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村务公开制、工作报告制,接受群众监督,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体现了农民在舜豪村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制订《舜豪村村规民约》,形成了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机制。村里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建起了科技学校和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添置了健身器材,建设了篮球场,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富裕起来的舜豪村人开展了创文明村、做文明户的活动。文明户评选活动使舜豪村人文明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热心公益、见义勇为、孝敬老人等文明现象不断涌现,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也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 |
群力村 |
群力村离镇西北3公里,东接轻纺城东环线,西靠柯桥双梅,北临齐贤加会,村庄四面环河,群力村现有农户213户,人口480个,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46亩,已有252人农转非,全镇属于小规模的行政村。村下属企业1家,村级总资产为557万元,年可用资金近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14000元。 |
赏祊村 |
赏祊村,位于东浦镇东边,地处绿心区域,北靠光相村,西靠舜豪村,东南靠灵芝镇,区域面积约1.6平方公里。村支委成员为:林荣光、龚招娥。村委成员为:龚招娥、林雄。全村有2个自然村,11个生产队,村民代表50人,有党员54人,全村540户,1405人口、其中男683人,女722,非农人口224人。外来人口650人。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团委、民兵、治保、调解、计生、卫生、安全、便民服务中心等。村内私营企业众多,东浦绸厂厂区坐落在区域内,内有十多家私营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的人均年收入16000元。村级收入为50万元左右。有农田900亩左右。其中60%为新区万亩绿地。村内江河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2007年被镜湖新区管委会评为“绿色村”,2008年被镜湖新区管委会评为“生态村”。村内变化最大是道路,由原来连自行车都不能骑,行走不方便的状况,变成了每条水泥路到家门口,道路贯穿全村,汽车通行自由,生活环境有很大的改善。村内有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中心,解决了老年人和村民的各种需求。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同时村级经济薄弱,制约着的各项发展。 |
炬星村 |
炬星村位于东浦镇北部,群贤路以北,紧邻绍齐公路、废丝市场。炬星村东临大学城,南临镜湖时代,西临群力村,北接利华村;村区域面积约0.9平方公里,现有户数374户,户藉人口968人;境内有唐家、张家、周家、溇底畈等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村民有陈、张、唐、董等大姓。 |
东浦社区 |
东浦镇居民委员会位于东浦镇浦阳路24号,集镇中心地界,于1958年,经绍兴县人民政府批准,东浦镇设4个居民委员会。第一居民委员会辖南村、东周溇、燕子窝、张仙阁、薛家桥头等居民点;第二居会会辖马院桥、西周溇、马车溇、府基等居民点;第三居委会辖廿间楼下、陆家溇、磨坊溇、西巷桥、许家溇等居民点;第四居委会辖庙桥头、陈家溇、孙家溇、石车头、南北街河等居民点。1984年,经中共绍兴县委批准四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中共东浦镇居民委员会。东浦镇居民委员会成立伊始,管理辖区户籍、就业、社保、征兵、社会治安、民政、计划生育等工作,而且东浦镇居民委员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为辖区群众争取利益,于2015年7月开放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同年10月开放一个健身广场和一个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整治大大小小的卫生死角等,为创建文明城市、提高群众素质尽心尽力。 |
杨川村 |
杨川村位于东浦镇西北部,靠群贤路南面,绍齐公路西面,现有户数293户,户藉人口794人;全村由杨家汇头、王家、邵家岸头、盛家溇、徐家溇、朱埭溇等六个自然村组成。因当时杨姓居多,故命名为杨家汇头。据挖掘龙口庙河道时出土的沙缸、陶坛、陶罐等历史文物证明,杨川村已有千年以上历史。解放前,杨川村为东浦区石潭乡第四村,后改属双爱乡。1954年成立光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渭安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双爱乡杨川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杨川为东浦人民公社袁川管理区第五连。1961年为东浦公社杨川大队大队。1966年改名东浦公社红卫大队,1979年复名东浦公社杨川大队,1983年为东浦镇杨川村。 |
邵家村 |
邵家村是个东浦镇下属的一个中型村,位于绍齐公路西侧,紧邻柯东镜水路,是东浦工贸园区金昌工业区块中心,耶溪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解放前邵家村隶属梅袁乡,柯桥里,石潭乡,锡麟乡。1950年属石潭乡。1956年属双爱乡,1958年属东浦公社袁川管理区,1961年为东浦公社邵家大队。1966年易名东风大队。1980年复名邵家大队,1983年为邵家村。村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全村户藉户数320户,户藉人口743人,外来流动人口2000人,外出人口56人,有4个自然村,(俞家溇、西湖溇、阮家岸、邵家溇)辖3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村民代表40人,党员50人。现有耕地90亩,水域面积120亩。村级固定资产700万元。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团支部、民兵、治安、调解、计生、卫生、便民服务中心,村内有10多家企业单位,2015年村级收入达到280万元,村委住所西湖溇。近年来村两委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有效实现美丽乡村和优化配置,有文化活动中心:设蓝球场、乒乓球桌、健身路径、棋牌室、阅栏室、多功能电脑室、电视室等。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今年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宗旨: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让老年人感到快乐、安康,让子女们感到放心、满意。村内公共厕所全部改建标准化水冲式,垃圾房、垃圾桶分布每个村落。道路硬化至每个角落,为打造一个美丽的乡村,拥抱自然,净化环境,绿化覆盖率达到10﹪以上,绿化随处可见,风景秀丽。创建“平安村”维护社会稳定,村里拥有义务-一支,消防设施齐全。夜间村内路灯通明,监控设施覆盖全村,为村庄平安和谐创造良好的条件。邵家村历史悠久,水域资源丰富,有祖先留下宝贵的乾龙年间的兴隆桥、财神堂庙宙、原有龙栖息地邵家溇、汇龙桥、瞭望无边的鲤鱼江。原有土地424亩,于2000年3月起已征用土地334亩,村民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原以种粮、扒螺蛳为生现转为工业经商为主,涌现出大量的经商者、企业家,村庄生机勃勃,繁荣富强。 |
袁川村 |
袁川村位于东浦集镇西侧,全村726户,总人口为1935人,党员70人,村民代表52人,其中女代表14人,12个村民小组及一个居民小组分居在12个自然村,全村有耕地面积768亩,在全镇属于中型规模的行政村。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约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500元。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8%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历年来,计划生育符合率达100%,村民福利待遇,村民每年每人620元。60岁以上老人每月500元生活费。每年每亩重农补贴600元。每年每亩土地流转费700元。合计每年每亩1300元。形成了社会治安安定,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历年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浙江省环境整治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村”、“省级体育俱乐部”、省级“双强百佳”行政村、“绍兴市生态村”、“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绍兴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绍兴市生育文化特色村”、“绍兴市计划生育协会双示范村”、“绍兴市信息化示范村”、“绍兴市清水工程示范村”、“绍兴市双示范村”、“绍兴市消防安全示范村”、“绍兴市民主法治村”、“绍兴市卫生村”、“绍兴市文明村”、“绍兴市森林村庄”、“绍兴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绍兴市巾帼示范村”。区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区级先进党组织”、“区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区级生态村”、“区级平安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
杨港村 |
杨港村位于东浦镇东前,与灵芝镇林头村相邻,有农田500余亩,农户345户余人,经济收入200万元1年。2003年群贤路工程建设,杨港村一半农户房屋被拆迁,部分农田征用。2006年拆迁农户被安置在东浦镇绿城小区。2013年9月,因群贤路拓宽工程需要,再次动迁,到2014年7月,整村腾空搬迁,村民已农转非,部分农户房屋安置在绿州坊,部分农户房屋待建安置。 已在绿城小区建办老年人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健身活动场所,文化广场等为民服务设施,群众的精神粮食,村民安居乐业。 |
蔡江村 |
蔡江村是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32个行政村之一,位于东浦镇西北方,区域面积0.33平方公里,4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农田171亩,226户,540人口。东临尹大线,南临兴越路,不久的将来杭绍台高速穿越而过,西临镜水路,北临裕民路,离绍兴高铁站2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到绍兴、柯桥、杭州十分便利,是经商、办企业的好地方。为了提升村整体面貌,村两委会通过近两年的整治,村内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环境整治美观,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河面干净,民居依河而建,一幅江南水乡风貌。由于靠近东浦废丝市场,村民大都以做生意为主,有做棉纱的,做废丝的,收废布的,晨出晚归,民风朴实,村坊太平。村两委会班子团结,齐心协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股改工作全面完成。村级经济收入主要靠出租房屋收取租费为经济来源,随着杭绍台高速的建设,兴越路的建设,需要征用200亩土地,随着道路的建设,镜湖新区同意蔡江村整村拆迁的要求,2016年开始存两委会将把拆迁列为工作的重点。相信随着拆迁工作的完成,新社区建立后,将为村民办事,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村民福利待遇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