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绍兴 >> 越城区 >> 富盛镇 >> 上旺村

上旺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旺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旺村简介

  上旺村位于绍兴县东南部,村域面积4.89平方公里,于2003年5月由上旺、岩里两村合并而成。全村共439户,1362人。现有农田526亩,竹山796亩,茶山800亩,山林3483亩。
  上旺原为上王,由多个姓氏组成,各姓氏从沥泗、保家山等地迁入,曾是“四周环山一条溪,荒山秃林无粮地,十户人家九户穷,挑脚抬轿做长工”的过路凉亭苦上王。五十年代后期,上旺村民在王金友的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治理穷山恶水,改溪造田,开荒种茶,改造环境,村庄发生巨变,经济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那时人们在“王”字边加了个“日”字,意使其更加兴旺。六七十年代,上旺人拆旧建新,移房造田,植树造林,成为以茶叶生产为主,粮、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新上旺,多次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七十年代末,创办了上旺丝织厂、茶叶精制厂等企业,开始从农业逐渐向工业之路发展,受到国务院嘉奖,称之为“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时代新农村。
  上旺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称赞。从1970年起,有近百万名省内外干部群众到上旺参观学习,8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莅临上旺考察访问,党和国家领导人-、-、-、江华、铁瑛、陈伟达、-等均踏上上旺土地,带来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改革开放初期,上旺村创办了几家集体企业,由于各种因素陆续倒闭,集体经济一度滑坡。村党支部、村委发扬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及时调整思路,致力扭转局面。一是改造茶叶品种,生产名优茶,建造名茶市场,成为“茶叶专业村”;二是依托本地资源,鼓励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户经济林收入;三是支持鼓励村民创办个私及家庭工业,加强招商引资,成为“家庭工业专业村”。全村现有以纺织、手套、服装、茶叶为主的20余家企业,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村级资产达450万元。
  为适应时代步伐和村民需求,上旺村编制了新农村建设十年规划并付诸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要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力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和村民自治;积极创建县级“文明村”、“文化村”、“卫生村”、“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和“市级体育特色村”等,多次荣膺“县级先进党组织”称号。同时,村“两委会”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理念,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传承“上旺精神”,续写名村辉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621112 312000 -- 查看 上旺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旺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旺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诸葛山村

  诸葛山村于2003年6月由淡竹坞、后倪二村合并而成。西距富盛镇7公里,东与上虞市广陵村接址,南靠诸葛山,三广公路自西向东穿越村庄。   全村现有总人口1449人,485户,设8个村民小组。有水田826亩,旱地107亩,竹山822亩,茶山620亩,柴山4100亩。   

文山村

  文山村位于富盛镇东南面,系富盛镇的一个山区村,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东与上虞县隔山相邻,南与董溪村相连,西与金溪村山界,北与红山村相接,县级西上线公路穿村而过,村域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2001年被绍兴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竹笋专业示范村”,2003年被绍兴市政府命名为科普示范村。   全村有三个自然村,分别为文山、道士岙和腰园,村委会设在人口比较集中是文山自然村。全村共分12个承包组,2012年总农户数458户,总人口1358人。   文山村现有耕地面积628.3亩,其中水田559亩;山林总面积8550亩,其中竹山2000亩。村民主要农业收入以竹笋生产为主,2007年全村竹笋产值250万元。村内拥有5家个体企业,07年工业总产值230万元。2013年人均收入8662元。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3。   

青马村

  青马村位于富胜镇东部,东南西环山,东面与上虞市长塘镇接壤,西面与镇工业圆区相连,区域优势明显,2003年6月由原调马场村和青塘村合并而成.全村地域面积5.29平方公里,农户547户,总人口1632个.共有党员84名,其中女性党员15名,全村拥有水田1520.4亩,旱地202.6亩,山林面积3045.8亩,其中茶山面积567亩,竹园面积678亩.有较高知名度,全村共有企业7家,其中纺织企业6家,纸管企业1家。  

金溪村

  金溪村地处富盛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13公里,东邻文山村;南与董溪村相连;西与平水镇以山相隔;北与县茶场接壤。五峰岭县级公路穿村而过,村域总面积达 10.90 平方公里,是富盛镇村域总面积最大的行政村。   全村有山高、许家拾、金岙、玄溪及五峰岭外五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玄溪自然村。2003年以前,今村域一直分为玄溪村和金岙村两个行政村   建国初,村域曾隶属于汤浦区双溪乡。1954年划归绍兴县,先后隶属于皋埠区文山乡(公社)、富盛公社(乡、镇)。1992年,全县撤区并乡扩镇,红山乡并入富盛镇,玄溪村和金岙村同属富盛镇。,   2003年5月,因新农村建设需要,将玄溪村和金岙村两个行政村合并为金溪村一个行政村。   2007年,全村12个村民小组, 676户,总人口 2028人。现有耕地面积987.30亩,其中水田面 813.30亩。山林总面积 12827亩,其中竹山面积1270亩、茶山面积664亩。村民农业收入以竹笋生产为主。2007年,全村竹笋产值284.15万元,拥有个私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为 1038.80万元,村民总入总额 1136.98万元,人均 5604元。   建国以来,金溪人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风雨兼程,顽强拼搏,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代又一代业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人们安居乐业。  

董溪村

  富盛镇董溪村是由原董家搭村及徐家村两村合并而成,位于富盛镇南部,属绍兴县南部山区,与上虞市汤浦镇越明村交界。全村地域年纪7.6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660亩,水田面积663亩,柴山面积6750亩,茶山面积320亩,竹山面积927亩,其中;村自留竹山面积100亩。盛产茶叶、毛竹、四季笋、高山绿色蔬菜等农副产品。全村有农户538户,总人口1705人。   为适应时代步伐和村民需求,董溪村编制了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并付诸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上级要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力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和村民自治;积极创建县级“文明村”、“文化村”、“卫生村”、“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等,多次荣膺“县级先进党组织”称号。  

凤旺村

     凤旺村简介   凤旺村位于绍兴县东南部,与上虞市交界,是富盛镇中心村之一,全村地域面积5.8平方公里,水田面积2200多亩,山林面积5302亩。下辖乘凤、下旺、茶牧场三个自然村,设有村民小组14个,农户700户,人口2128人,共有党员70名。   村内盛产茶叶、笋、板栗、水果等农特产品,建有花木、茶叶、板栗、毛竹、水果、水产养殖基地。   工业经济以纺织服装为主。   

义峰村

  富盛镇义峰村位于富盛镇北部,距镇区约4公里,北部与陶堰镇接壤,南临凤旺村、青马村,西接乌石村,东至上虞市,村庄所处位置是山地与平源交接地带,富陶公路交汇于村庄西部,交通便利。2003年被确认为县级“文花村”。2004年被确认县级“文明村”、“卫生村”,2007年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级管理示范村、2008年被确定为县级良种优质示范基地。    村域总面积3.14平方公里,由原来北山和方岙两大自然村组成,村委设在方岙自然村,全村共有8个承包小组,2007年农户数497户   

上旺村

  上旺村位于绍兴县东南部,村域面积4.89平方公里,于2003年5月由上旺、岩里两村合并而成。全村共439户,1362人。现有农田526亩,竹山796亩,茶山800亩,山林3483亩。   上旺原为上王,由多个姓氏组成,各姓氏从沥泗、保家山等地迁入,曾是“四周环山一条溪,荒山秃林无粮地,十户人家九户穷,挑脚抬轿做长工”的过路凉亭苦上王。五十年代后期,上旺村民在王金友的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治理穷山恶水,改溪造田,开荒种茶,改造环境,村庄发生巨变,经济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那时人们在“王”字边加了个“日”字,意使其更加兴旺。六七十年代,上旺人拆旧建新,移房造田,植树造林,成为以茶叶生产为主,粮、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新上旺,多次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七十年代末,创办了上旺丝织厂、茶叶精制厂等企业,开始从农业逐渐向工业之路发展,受到国务院嘉奖,称之为“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时代新农村。   上旺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称赞。从1970年起,有近百万名省内外干部群众到上旺参观学习,8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莅临上旺考察访问,党和国家领导人-、-、-、江华、铁瑛、陈伟达、-等均踏上上旺土地,带来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改革开放初期,上旺村创办了几家集体企业,由于各种因素陆续倒闭,集体经济一度滑坡。村党支部、村委发扬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及时调整思路,致力扭转局面。一是改造茶叶品种,生产名优茶,建造名茶市场,成为“茶叶专业村”;二是依托本地资源,鼓励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户经济林收入;三是支持鼓励村民创办个私及家庭工业,加强招商引资,成为“家庭工业专业村”。全村现有以纺织、手套、服装、茶叶为主的20余家企业,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村级资产达450万元。   为适应时代步伐和村民需求,上旺村编制了新农村建设十年规划并付诸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要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力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和村民自治;积极创建县级“文明村”、“文化村”、“卫生村”、“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和“市级体育特色村”等,多次荣膺“县级先进党组织”称号。同时,村“两委会”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理念,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传承“上旺精神”,续写名村辉煌。   

乌石村

  乌石村座落于生态环富盛镇东面,境优美的相邻上虞县,地域面积2.27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全村共436户,人口1386人,耕地面积981亩。现有党员41名,设党支部。村委会下设10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0人。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43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75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0元,是省、市、县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自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紧紧围绕生态村、富裕户、文明人的建设目标,以环境建设为载体,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使村级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村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我村获得“县级绿色生态村”、“县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省、市、县级全面小康新农村”、“县级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获称号。   

富盛村

  富盛镇富盛村位于绍兴县南部山区。有四个自然村(方潜桥、金家岭、富盛、万户)合并为富盛村,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全村596户、人口1829人;耕地2410.8亩、山林461亩、党员总数98人;设党总支部一个、支部委员5个、村委成员3个。 几年来富盛村先后被评为县级“卫生村”、“文明村”、“绿色生态村”,“镇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镇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辂山村

  富盛镇辂山村位于绍兴县南部山区,离镇政府3公里之内。有三个自然村(金家畈、东山头、小辂山)合并为辂山村,村域面积3.18公里、全村882户、人口2664人(2006年新安置移民20户,65人)、耕地2265亩、山林461亩、党员总数90人、设党总支部一个、支部委员4个、村委成员4个。      自2003年以来,村级领导班子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文明建设。全村现有工业企业10家。2006年全村总收入2729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6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249元。乡邻和睦、家庭团结、社会稳定、呈现了兴旺、发展的可喜景象。   几年来辂山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化村”、“卫生村”、“文明村”、“绿色生态村”、“发展山地蔬菜先进村”,“镇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镇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倪家溇村

  “战国龙窑长竹园,皇陵佚事宋六陵”,是倪家溇悠久人文的历史见证。   “一泓清泉马蹄井,万亩茶园生态林”,是倪家溇生态环境的自然风情。   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地处富盛集镇,村域总面积5.66平方公里,全村有509户1453人口,村域内有:镇人民政府、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派出所、国土所、邮政所、电信所、合作银行富盛办事处等部门(单位),村民生活区7万平方米,工业区18万平方米,丰盛工业园区内集有56家个体私营企业,全村有党员110名,村设党委,下设4个支部、一个总支。2007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570.55万元,集体可支配收入316.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623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全镇第一,全县前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近年来,倪家溇在村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各项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发展经济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加强党建为保障,展示着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效和蓬勃生机。   工业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329.8万元,销售收入15131.1万元,上交税金580.6 万元,利润512.3万元。全村有14家平绒企业206台平绒织机,是全市惟一的平绒生产基地,2006年,建立了县级平绒协会。   农业经济一年一个新变化。新时期治水工程全面推进,7.5公里溪流会面整治,5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2004年建设生态史林,内有茂林秀竹、千年古栈道、钓鱼池、酒楼饭庄等娱乐设施。   

红山村

  富盛镇红山村位于绍兴县的南部山区,距县城约30公里,与本镇文山、上旺、诸葛山村相连。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村(班头顶、旗收岭、石泄),全村共有420户,1240人,设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51人,0党员78名。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72亩、园地601亩、林地7870亩。2012年经济总收入达213.7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808元。先后被授予县级卫生村、县级文明村、县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管理示范村、兴林富民示范村、“五星级”村(居、社区)党组织、县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自2011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紧紧围绕任期规划目标,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各项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发展经济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加强党建为保障,在县委和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克难奋进,维护稳定,加快发展。在任期内把红山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而努力。    一、民主和谐,促班子团结。做到班子健全,决策民主,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各项工作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一是组织结构更趋合理。二是文化素质有所提升。三是民主作风表现突出。致力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村“两委”议事规划及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班子内部沟通,凡事协商一致,口径统一,村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突出,两委班子在广大村民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二、因地制宜,引村民致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制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并付诸实施,先后引进多家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80多名,2010年成功流转绍兴市最大单体林地流转项目——方家坞大岙林地项目。流转面积2128亩,转让期限46年,用于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经营,由此增加村集体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也有显著提高,加快了群众致富进程,推进了红山村林业规模化经营道路,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真心为民,让群众实惠。换届以来,先后投资资金,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一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新建村民活动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二是改善村容村貌,先后开展饮用水工程、电气化改造、亮化、硬化、绿化工程,着力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加强农业基建设施。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新时期清水工程,方便农田灌溉,确保排洪畅通。真正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住居美化、行为文明化。   


上旺村特产大全




上旺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