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绍兴 >> 柯桥区 >> 安昌街道 >> 安华村

安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安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安华村简介

  安华村位于安昌镇北部,毗邻华舍街道。于2003年由原向前村、星光村、旗山村、决心村四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到今年6月止全村总户数达1332户,常住人口为3926人,外来暂住人口近4000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心,团结协作,努力进取,使村级经济和各项村务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现在全村有个私企业26家。去年底企业总产值达6.5亿元,销售6.2亿元,创汇总额4000万美元。全村可支配收入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238元。
  近年来,安华村在村二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
  为创建和谐新农村,安华村倡导新作风,在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设。结合村里实际,设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决定本村经济项目的承包、租赁、征地及收益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立项等一系列涉及村民切实利益的各项事务有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村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以来,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并设立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对全村的经济等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实行民主管理,惠及村民,凝聚了人心。由村出钱积极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使全村96%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保证全体村民看得起病。
  为了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安华村投资1000万元对240户进行新农村建设,做好“三通”、建好新区文体广场、村民健身设施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村里还建造公廁13座、垃圾箱27只,垃圾中转站2座,并配有专职的清洁工十多名,每天专门组织3辆车全天候清运垃圾。安华村在环境卫生方面每年投入资金在30-40万元,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治理,使安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安华村是一个敬老氛围浓厚的村庄,村里干部时时处处关心着老人:成立老协组织、设立宣传之窗、树立敬老榜样、建立活动场地、发放生活补贴、组织外出活动、开展节日慰问、实现医疗保障、丰富文化生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621006 312000 -- 查看 安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安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安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长乐村

  长乐村位于安昌古镇中心,东到柯桥经济开发区,南至海盐村,西至钱清镇,北至安昌工业园区,由陈家溇、范家埭和朱家坂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1.19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757户,2122人。长乐村党总支下辖陈家溇支部、范家埭支部、朱家坂支部和工业支部四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60人,两委班子成员6人。近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以“三个安昌”建设为中心,坚持“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发展重点,按照统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突出抓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工作,共同建设美好长乐!   单位地址: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长乐村陈家溇1号   

前畈村

  柯桥区安昌镇前畈村地处安昌镇东北部,东临白洋村,南连柯北开发区和镇工业园区,西与大和、大山西村毗邻,北与萧山区党山镇接壤,村域面积1.59平方公里。前畈村是2003年6月由原前庄、西化畈二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46户,户籍人口2217人,外来暂住人口1850人。耕地面积240亩,山林40亩。前畈村党总支下辖三个支部,分别为第-支部、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现有党员100人,两委班子成员7人。前畈村内所有重大事务都是由村“两委会”会议讨论形成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常运行对村两委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也是村民参与村内民主管理的有利平台。近年来,前畈村以环境整治、五水共治等为契机,经过立面改造,公厕、垃圾箱重建,停车场建造,道路修复,生活污水纳管等,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并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前畈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把前畈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而不懈奋斗。  

安昌社区

  安昌社区居民委员会由原安昌镇王家桥、寺桥、三板桥、新桥、清风桥、新街六个居委会合并组建而成,于2012年12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目前安昌镇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级基层组织。社区地处集镇中心,东至安华北路,南至镇南路、中南路、金丝弄及海盐村民居、西至镇西路,北至镇北路、郭家溇、陈家溇及长乐村民居。地域面积3.2平方公里,总户数1703户,常住人口7406人,其中在册居民4206人,在册党员182人,外来暂住人口3200人。   目前用于社区用房共有500平方米,建有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中心、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计生协会活动室,免费对居民开放。   社区配有7名工作人员,是一支敢于攻坚克难、乐于奉献的队伍,曾被绍兴市柯桥区老年人体育协会评为2010-2014年度柯桥区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本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区”为宗旨,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原则,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服务意识,为居民提供民政优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综治协调(环境卫生)、户籍迁移等一站式服务,是一个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人际和谐的新型社区。   

安华村

  安华村位于安昌镇北部,毗邻华舍街道。于2003年由原向前村、星光村、旗山村、决心村四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到今年6月止全村总户数达1332户,常住人口为3926人,外来暂住人口近4000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心,团结协作,努力进取,使村级经济和各项村务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现在全村有个私企业26家。去年底企业总产值达6.5亿元,销售6.2亿元,创汇总额4000万美元。全村可支配收入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238元。   近年来,安华村在村二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   为创建和谐新农村,安华村倡导新作风,在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设。结合村里实际,设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决定本村经济项目的承包、租赁、征地及收益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立项等一系列涉及村民切实利益的各项事务有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村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以来,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并设立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对全村的经济等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实行民主管理,惠及村民,凝聚了人心。由村出钱积极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使全村96%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保证全体村民看得起病。   为了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安华村投资1000万元对240户进行新农村建设,做好“三通”、建好新区文体广场、村民健身设施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村里还建造公廁13座、垃圾箱27只,垃圾中转站2座,并配有专职的清洁工十多名,每天专门组织3辆车全天候清运垃圾。安华村在环境卫生方面每年投入资金在30-40万元,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治理,使安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安华村是一个敬老氛围浓厚的村庄,村里干部时时处处关心着老人:成立老协组织、设立宣传之窗、树立敬老榜样、建立活动场地、发放生活补贴、组织外出活动、开展节日慰问、实现医疗保障、丰富文化生活。  

盛陵村

  盛陵村是有原盛陵、李家溇、徐家畈三个自然村组建而成。位于安昌镇西北部,与萧山区党山镇、瓜沥镇接,全村地域面积2.31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3250人,1018户,外来人员2988人。   我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2012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41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6985元。先后被授予省五星级法制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县级小康体育村、县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我村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服务站、信访接待室、警务室等。社区卫生服务站800余平方米,休闲广场800余平方米,安置了10余件健身器材。阅报栏2处,宣传栏2余处。全村安装了4台监控平台,25个“红外线电子眼”,护村队不定时巡逻,是安昌镇具有现代化、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新农村之一 。    这里不仅有绿草如茵、优雅的生活环境,而且有一支情系万家,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者队伍。    盛陵村民委员会党委现有党员207名,辖行政一、行政二、老年、盛兴、万亨盛、爱利斯、宇展七个基层党支部。盛陵村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安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盛陵村民委员会全体干部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总目标,团结、依靠并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取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大山西村

  大山西村位于绍兴县安昌镇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相邻。全村村域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1107亩,河道14000余方,现有村民小组4个,村民733户,人口2202人,外来人员3200多人,其中有10个新村民小组,共计389人。2011年升级为大山西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6人。近年来,大山西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绿色生态村”、“省级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老年星光之家”、县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今年又积极创建市县两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全村共有个私企业30余家,总资产达2亿多元。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销售6.16亿元、利税5500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1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0元。全村目前有低保户16户、低保边缘户14户、残疾人54人、育龄妇女422人、外来务工人员3148人。2011年,该村分别成立了村级商会、侨联等社会组织,以-力量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去年,该村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步伐,在原有基础上,新购买移动塑料垃圾箱30只、改造厕所7只,其中新建水冲式5只;增配保洁人员至11人;新建三块牌坊,粉白面积 18000平方,清淤11000立方。该村还开展了农民公寓建设,农民公寓一期和二期将分别解决住房困难户22户、56户,目前一期已投用。为切实改善民生,今年,该村又列出11项民生实事工程,包括休闲长廊建设、农民公寓二期、编写村志等,预计全年投入1500余万元。   

大和村

  大和村位于绍兴县安昌镇东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接壤,下辖前盛陵和小西庄两个自然村,村域面积2.0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979户,人口2929人, 16个村民小组,外来人口5000多人。全村共有低保户25户,低保边缘户6户,残疾人员67人,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138名,下设六个支部。全村有企业36家,2012年实现产值近140000万元,销售近130000万元,税利210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747元。环境整治大行动中我村共投入了180万元,其中河道护栏工程23万元,墙面粉刷15万元,石头赔偿15元。  

海盐村

  (一)村情简介   我们安昌镇海盐村位于千年古镇安昌,距县中心10公里,全村有农户849户,总人口2506人,耕地面积1658亩,企业18家,个体家庭工业12户。2012年村级收入125万元,人均16590元,被评为县级文明村、文化村,市级卫生村。      到目前为止,道路硬化率100%,村庄绿化率达到35%,自来水入户率、路灯亮化率达到100%,新建水冲式公厕18只,垃圾箱40只,使整个村庄整洁美观、绿树成荫,新建集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文化活动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并安装体育健身设施一套,每天成为广大村民健身、娱乐、休闲的活动场所。给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费。   (二)目标任务   任期目标:海盐村2011年——2013年三年任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积极打造“平安海盐”,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海盐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村级可支配收入年递增10%;   2、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内道路建设;   3、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4、抓好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村内无重大事件;    5、创建通过省级生态村,县级体育村的验收。   三、工作重点: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第三产业,以解决村民就业为宗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1、发展工业企业,积极争取建造一些标准厂房、公寓或出租房,以发展村级经济。    2、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加、销一条龙发展。   3、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创建市级卫生村。开展清水河道治理,对村内溪流进行一次全面清淤和河坎新砌、整修工程。   4、进一步硬化村内道路,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将我村建成环境优美的小康新农村。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6、有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序推进“三有一化”改革,推进“即征即保、即征即转、即征即学”的工作机制。   7、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密切联系各下层组织,如共青团、妇女群众团体和治保组织及调解组织听证,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村级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水平,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民主法制素质。    9、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双建”工作,掀起创建热潮,创办文化活动中心等巩固深化“双建”活动。    10、村支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建设,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和品质。   

东昌社区

  (一)居情简介  东昌居地处安昌镇东部,与国际村、西扆村和柯北工业园区相邻,居城面积0.5平方公里。本居共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87户,现有在册人口1649人。于2002年全村土地依法征用撤村建居,于2003年实施“三有一化”,成立东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私营企业2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均为规模以上企业。(二)目标任务 1、任期目标东昌居2011年——2013年三年任期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积极打造“平安东昌”,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九鼎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二、本年度工作目标: 1、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85万元,可支配收入175万元,工业经济销售增长10%,自营出口增长10%。 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1550米建乔建路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面开展“美丽古镇”大行动,新增600只垃圾桶,对全居16只公厕进行改造,对8只垃圾箱进行重建或修复,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使环境卫生有明显改善。 3、深入开展“五个群众”活动,保障“六个所有”民生计划,继续实行经济合作社股份分红,保证村庄平安,保持社会稳定。 4、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以一个“五好”基层党组织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各项党建活动,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 2、年度目标一、努力完成党委政府分派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完成工业经济指标;二、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三、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村庄建设整治力度;四、确保社会稳定,力争减少信访事件;五、搞好违章建筑整治工作。。  

国际村

  安昌镇国际村位于绍兴县北部,坐落上方山脚下,东与齐贤镇毗邻,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跨村而过,直通中国轻纺城,交通十分便捷,是块经济开发的黄金宝地。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更是宜居的好地方。全村下辖3个自然村,总户数776户,人口2185人,男女劳动力1242个,耕地面积325亩,年盛产稻米325吨,2011年建立党总支,共有党员73名,预备党员3名。现有村办集体企业及民营企业4家,主要以生产纺织品,建筑于制构建,石料等产品为主。产业结构合理,品种质量优化。截止目前,完成销售3687万,其中规上2957万,同比增加41.7%,规上增加值389万,同比增加37.9%;自营出口5万美元,技改投入135万。   近几年来,国际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在全村村民的支持和各行各业经理、厂长的协同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富民强村的第一要素,积极克服约束诸多因素,全村上下团结拼搏,奋发进取,较好地完成了镇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做到优化一产,农村经济固本强基,农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农业效益,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齐头并进,提升二产,通过树强扶优,分层管理,加大工业投入,使全村的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突破三产,积极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盘活土地存量,腾笼置业发展三产,建造标准厂房,以出租和赢利的形式,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拆迁安置房进度加快,有望在明年的2月份左右完成主体结顶。村民可回归故里,开始崭新的新农村生活。  目前未拆迁区域村容村貌整洁,环境优美,清洁队对辖区内的村民生活垃圾、公厕、道路、花坛进行每天保洁。卫生、计生、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新村建设步伐逐步推进,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帮抚-、养老保障妥善解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村民学校、人口学校,定期办班培训有关法律、法规等政策知识,广泛学习宣传,宣传窗、黑板报定期刊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全村人民正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迈进,欢迎有识之士来国际村投资开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白洋村

  本村位于安昌镇的最北端,东至齐贤镇梅林村,南连柯北工业园区,西接前畈村,北靠萧山党山镇,离杭甬高速道口柯桥2公里,柯桥县城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发展经济的宝库之地,白洋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素有文化礼仪之称,全村总面积24公顷,全村有840户,2350人口,拥有11个村民小组,40多家企业,2009年全村创销售3.5亿元,自营出口800万美元,全村可支配收入200余万元,村内拥有省级体育俱乐部、老年活动室、农贸市场、医疗社区、小学等。历年来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级生态村、县一级文化村。   

九鼎村

  九鼎村概况   (一)村情简介   我们安昌镇九鼎村地处安昌镇西北部,东邻盛陵村,南接钱清镇蜀风村,西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低田畈接壤,北界萧山区瓜沥镇明朗、黄公娄村,下辖九墩、湖鼎、西洋畈三个自然村,村域面积3.6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076户, 人口3582人,2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223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村级年收入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30元。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县级绿色生态村、科普村、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级水利示范村等荣誉。   (二)目标任务   1、任期目标   九鼎村2011年——2013年三年任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积极打造“平安九鼎”,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九鼎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工业生产:各项指标2012年按照2011年实绩递增10%;   2、村级收入: 2012年按照2011年实际收入递增5%;   3、农民人均收入:2012年按照2011年基数递增8%;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村庄建设整治力度;   5、确保社会稳定,力争减少信访事件;   6、搞好违章建筑整治工作,补办好有关审批手续;   三、工作重点: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第三产业,以解决村民求业为宗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1、发展工业企业,积极争取建造一些标准厂房、公寓或出租房,以发展村级经济。   2、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加、销一条龙。   3、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创建县、市级卫生村。开展清水河道治理,对村内溪流进行一次全面清淤和河坎新砌、整修工程。   4、进一步硬化村内道路,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力所能及解决好住房困难户的建房问题,将我村建成环境优美的小康新农村。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6、有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序推进“三有一化”改革,推进“即征即保、即征即转、即征即学”的工作机制。   7、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密切联系各下层组织,如共青团、妇女群众团体和治保组织及调解组织听证,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村级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水平,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民主法制素质。   9、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双建”工作,掀起创建热潮,创办文化活动中心等巩固深化“双建”活动。   10、村支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建设,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和品质。   2、年度目标   一、努力完成党委政府分派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完成工业经济指标;   二、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   三、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村庄建设整治力度;   四、确保社会稳定,力争减少信访事件;   五、搞好违章建筑整治工作,补办好有关审批手续;   六、落实好36户农户的建房地基问题。   

西扆村

  西扆村东与金柯桥大道相接不足1000米,南与华舍街道沙地王村接壤,西邻安昌古镇,北连柯桥开发委柯北工业园区。五个自然村合并,辖20个村民小组,1307户家庭,人口3523人;村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亩(其中旱地42亩),山地面积257亩;水面面积165亩。   一、经济情况:   2011年,村级经济总收入285万元,私营企业5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工业销售收入130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20370万元,自营出口900万美元,技改投入1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857元。   工业销售收入130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20370万元,自营出口900万美元,技改投入1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857元。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农民公园已建设完工,现已投入运行。   2、一户一档工作,在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开展,登记归档率达到93%。    3、成功创建县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市级文化示范村、环境优美村等,西扆村老年活动中心被评定为省级农村星光老年之家。    三、党建工作情况:    注重抓党员的自身建设,切实建设立党风责任制和双政双评党员荣辱记载制度。同时积极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2名预备党员,现我村共有党员175名。   


安华村特产大全




安华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