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绍兴 >> 柯桥区 >> 马鞍镇 >> 东联社区

东联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联社区简介

  东联居委会地处绍兴县北部的马鞍镇,区域面积0.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0多亩,10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02户,户籍人口761人,居委会现有在编工作人员4名,现有党员35名,居民代表40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努力进取,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全居现有个私企业1家,年产值300万元;居委会现有集体固定资产100多万元、银行存款160多万元;“三资”资源签订协议6份,每年收入26.2万元;居民人均年收入1.7万多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621104 312000 -- 查看 东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联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联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童家塔村

  童家塔村位于马鞍镇集镇东部,紧靠萧绍海塘,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636户农户,1675人口,耕地面积690亩,人均纯收入9898元,全村拥有4家小型个私企业。先后多次被评为县级卫生村、绿色生态村。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而繁重的任务,要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让农民富起来,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为人民做实事。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持续、连贯性,村委领导具有长远考虑、持续发展,制定一系列工作计划。  

新闸社区

  新闸2003年合并拆迁改居至2013年,分别安置在镜海嘉苑、安滨嘉苑、碧海嘉苑、滨河嘉苑,面积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1亩,户数200,总人口533人,人均月收入1700元。   

寺桥村

  马鞍镇寺桥村位于绍兴北部,萧绍边界,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40亩,山林面积59亩,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个别墅新区,1条商业街,1个农贸市场,1个农民公寓楼,13个村民小组,914户,2595人,拥有6家规模企业和40余家个私企业,201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45亿元,税留利达6000万元,村集体可用资金6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4150元。村两委会现有在编工作人员6名,村党委下属支部5个,(行政、胜利、越洲、百洲、腾达)现有党员128名,预备党员7名、建党积极分子4名,村民代表48名。   近几年来先后创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绿色生态示范村、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文化特色村、市、县卫生村、县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县级生育文化示范村、县级环境优美村、县级无-村、县一级文化村等,被县委评为“五好党组织”,多次被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党组织和先进单位。但在成绩面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环境卫生欠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整治力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借党的-东风,继续努力拼搏,再战宏图上台阶,为两个文明建设而努力再作贡献,为农村新社区建设而奋斗。   

亭山桥村

  亭山桥村位于绍兴县东北部,马鞍镇的西面,杭甬高速公路与柯海公路横穿我村,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东至萧绍运河,南至国庆村,西与齐贤镇相连,北接山外村。 全村地域面积1.27平方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870户,人口2370人,村内现有党总支部一个,三个党支部,85名党员,现有村完小一所,医疗站四个,并被评为镇级先进党支部,村民自治示范村等荣誉。  

国庆村

  马鞍镇国庆村地处绍兴县北部,村域面积2.6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422亩,总户数811户,总人口2390人。村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总党员人数103名。全村共有64家工业企业(含个私),初步形成了以印染为龙头,针织、化工、印刷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村党委、村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提高村民收入、提升村庄品位、增强村民民主法制意识等多方面着手,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目前已形成村容村貌整洁美化、村民生活文明富裕、党风正民风顺的新局面。村党委、村委多次被县、市授予先进党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和全面小康示范村。   

湖安村

  湖安村位于马鞍镇东南部,东与大鱼山村相邻,南与袍江工业区一山之陨,西连国庆村,北靠柯海快速干线,村中柯海支线从村穿越,地理位置优越,离绍兴市区仅21公里,2003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湖安村由原湖塘墩、湖山、安东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总户数916户,总人口2472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230亩,山地958亩,水域面积84亩,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0党员79名,分设3个党支部,先后获得05年度被县政府评为“清水河道建设先进集体”;06年度评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级绿色生态村”“县级环境优美村”“县级卫生村”“县级计划生育文化村”“级村务管理先进村”和“镇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新二村

  新二村地处马鞍镇北片,位于七三丘滨海工业区核心区块,村民来自七十年代后期的案场、加会、陶里、柯桥、鉴湖、钱清、杨汛桥等地。2003年有原加安、陶湖、安镇、柯联、鉴联、征海闸这6个小村合并组成现在的新二村,当时由程如堂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陆贤根任村务工作组组长,进过几轮的选举现任村书记洪水根,村委主任陆贤根。由2013年底的村居面积10000余亩。范围东到中心河,西至西环塘河,南到飞跃闸村,北至第四生产河。村域内有五条镇级河道和四条村级河道。   全村现有党员136名,系村党委建制。下设鉴联、征海闸(第一)党支部,安镇、柯联(第二)党支部,加安、陶湖(第三)党支部,及水产党支部。全村共有6个村民片组(以原自然村设立),十一个村民小组,共50名村民代表。全村总户数:1060户计2914人。   2004年,除征海闸自然村外,加安、陶湖、安镇、柯联、鉴联五个自然村实施了“三有一化”,成立了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全村有股本3575.69万元。人均股金最多的是鉴联自然村,人均达4万多元,而最少的加安也有7千多元。   

东联社区

  东联居委会地处绍兴县北部的马鞍镇,区域面积0.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0多亩,10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02户,户籍人口761人,居委会现有在编工作人员4名,现有党员35名,居民代表40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努力进取,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全居现有个私企业1家,年产值300万元;居委会现有集体固定资产100多万元、银行存款160多万元;“三资”资源签订协议6份,每年收入26.2万元;居民人均年收入1.7万多元。  

皋联社区

  皋联居2013年底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125户,总人口325,4个小组,东至环塘河,南至钱江居交接,西至中心河,北至征海闸环塘河,皋联居年经常性收入61.22万元,主要来源为土地征用补偿利息,年可支配收入77.88万元,人均收入15140元,务农占15%、企业打工占78%、经商占2%、自由职业占5%   所获荣誉,在2001年被县委授予县级文明村,被县府授予水产养殖专业村。   

宝善桥村

  宝善桥村位于马鞍镇中心,东与童家塔村相邻,南与袍江工业区一山之隔,西连寺桥村,北靠萧山区益农镇,镇政府所在地村,地理位置优越,离绍兴市区仅21公里。2003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宝善桥村由原园驾桥、南周坂、章村、马鞍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总户数938户,总人口2821人,总面积2.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32亩,山林562亩,水域面积120亩,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0党员91名,分设3个党支部,我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级卫生村、县级文化村、县级绿色生态村、县级文明单位、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县级司法工作先进单位和镇先进党组织、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我们宝善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村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收入不断提高,2006年全村工业产值5828.5万元,销售5567.3万元,利润428.58万元(不包括规模以上企业),集体收入达65.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425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村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迫我们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直以来,我们以创建小康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变村容村貌为主线,以惠民实事工程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前提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永久塘社区

  永久塘居委会地处柯桥区北部的马鞍镇、区域面积0.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00多亩.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60户,户籍人口328人,现有党员20名。居民代表30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目前,居委会现有集体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13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1.3万多元。  

镜海社区

  马鞍镇镜海社区位于柯桥区北部,滨海工业区内,距绍兴市区20公里,柯桥区15公里,东临开源路,南接碧海路,西靠柯海快速干线,北至新围路,镜海大道穿越社区,社区有镜海嘉苑、碧海家园、自建小区组成,区域面积57.8万平方米。总拆迁安置户1680户,总人口12300人。其中本社区945户、2560人,辖区内另有12个村(居)部分拆迁安置720户、2750人,外来人口6990人。社区年经济收入:180万元,人均年收入:20000元,集体资产:200万元。   2008年6月2日,经县政府正式批准同意建立镜海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撤销原皋合、南新、新平水、新钱清、城红、越城、红旗闸等7个居委会,组建成滨海工业区首个城市式社区——镜海社区。   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有居民休闲广场、文艺宣传队、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警务室,数字电视、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十分齐全。   社区环境比较优越:有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和保安队伍,设立了便民、帮困、安管、计生服务、外口管理、司法行政工作室等服务系列,还专门设立了婚丧喜事专用场馆。   市级以上荣誉:全国少先队示范基地试点单位,省级星光老年之家、体育小康社区、体育俱乐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市级卫生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关心下一代“四好”基层关工委、科普示范社区。   

前进闸社区

  前进闸2013年底村域面积0.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2亩,202户,总人口536,东至新闸村,南至大鱼山村,西至新围村,北至碧海小区。有个体五金加工企业和胶带厂2家,人均收入为17000元,2013年度被列入区重点整转村。   

华阳社区

  华阳自2003年9日撒村建居,2005年在镜海嘉苑安置21户,2007年碧海家园安置47户,2011年安滨嘉苑22户。2013年全居总户数为153户,总人口为403人。   

新围村

  一、历史沿革   新围村的前身是1969年围垦起来的杭州湾海滩,为新围公社移民大队,于1972年-1975年从全县62个公社移民而来的移民户、全村有多种方言和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成立于1976年4月,取名为绍兴县海涂移民大队,当时由绍兴县围垦海涂指挥部直接领导,全村有143个姓氏,号称百姓村,后于1978年更名为新围公社移民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新围乡新围村。   二、村居基本情况   至2013年底全村人口2528人,968户,村域面积5.7平方公里,尚有耕田面积2207.12亩,其余土地均已征用。东与70丘的原越城、平水、前进闸三个村接壤,南与原南塘头、丁家堰、童家塔三村相连、西与肖山区益农镇毗邻,北接原新建湖、齐贤村,新围村以南北走向的中心河为中心线,四周有环塘河和六九丘塘坡及南塘头至童家塔的老塘路环绕而成。   设党总支一个,总支委员3人,分设三个党支部。党员90人,村委委员3人,设19个村民小组。现在滨海商贸中心坐落在新围村村域内,地标性建筑佳润商业中心及天马热电厂的两支高烟炉。   三、经济情况   全村无个私企业,多数村民以企业工作为主,农业生产为副,其中:从事三产服务业的工商人员40多户;从事水产养殖业的有40多户;从事多种经营种植业的种田大户30多户。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人才有25户。2013年底全村家庭经营总收入4550.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1.41元。  

长虹闸村

  长虹闸村位于马鞍古海塘以北,南临飞跃闸,北倚长虹闸环塘河,东接南新、华阳、新钱清三村。从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长洪(原系绍兴县州山、柯岩、双梅三个公社的移民)、红安(系马鞍与红湖的移民)、齐贤(系安昌、加会、马鞍、大和公社的移民)三村合并而成,新村委地点在原红安村。全村土地面积2232亩,有18个村民小组,665户1762人。全村已被征用土地1795亩,农转非530户1340人,失土农民均享受社会保障金。全村有665户,计1170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长虹闸村推行了特种水产养殖、晚稻高产种植模式,改善了村民生活,人均收入最高达到19500元。  

飞跃闸村

  飞跃闸村位于马鞍镇北部,东与长虹闸村相邻,南与新围村相邻,西临萧山益农镇,北连新二村,地理位置优越,离绍兴市区仅23公里。   2003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飞跃闸村由原新建湖村、柯一村、东城村三个行政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17个村民小组。至2013年年底全村共有总户数777户,总人口2192人,外来人口1080人。飞跃闸村总面积2.64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2654亩。   飞跃闸村现主要以大棚种植和对虾养殖收入为主,其中大棚种植面积达350亩,对虾养殖面积达1000亩。由于产业链的逐渐形成,大棚小西瓜在全市范围内渐渐有了知名度,农民收入提高了,到2013年年底全村家庭人均年收入达20000元。   飞跃闸村共有工业企业7家,其中规模以上1家,规下6家。2013年底7家企业总资产16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50万元,负债1300万元,所有者权益350万元。   

大鱼山村

  马鞍镇大鱼山村是一个因山得名的行政村,曾依山濒海,是绍兴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胜地。大鱼山村东起老三江闸、与袍江工业区一河之隔,西至姚家埠闸,位于滨海工业区入口,离绍兴市区22公里,柯海公路与迎宾大道从村中穿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村域面积2.91平方公里,现有农户1263户,人口3363人。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77人。   自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紧紧依靠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敢想、敢创,勇于争先,村级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利用原大鱼山废弃矿山,整理出土地约180余亩,建成了一个现代新型个私工业集聚区,年实现工业产值近10亿元,上交税收6000万元,促进了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同时,村里先后投入近600万元,开展“亮化、美化、净化、绿化、硬化”工程,使村庄整治率达90%以上。村里先后投入上百万元,建成了两堂(220平米的文化礼堂、50平米的文化讲堂),一馆(种文化展示馆)、一场(室外健身场)、七廊(廉政廊、村史村歌廊、村规廊、长寿廊、荣誉廊、文化展示廊、春泥书画廊等)、七室(农家书屋、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电视宣教室、卡拉ok室)为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村里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先后创建了县级卫生村、县级文明村、县级绿色生态村和县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县级“五好党组织”,市级卫生村、市级绿色生态村和市级文明村。2009年以来,大鱼山村还成功创建了省级文化示范村和省级绿化生态村、省级文明村。   村里的文艺团队也连续多年保持了农民“种文化”的“十佳团队”荣誉称号。  

山外村

  山外村2003年5月由原山海、马安山、傅江下三个小村撤并而成,位于马鞍镇西北部,马鞍山西山脚,柯海公路擦境而过,区域面积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2亩,山林面积341亩,有农户1081户,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744人,非农人口256人,1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0名,村两委班子11名(总支6名、村委5名)。山外村党总支下属支部3个,(行政、企业、农业)现有党员140名。2014年村级收入达到47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3931元。个私经济尤为发达,各类个私企业90家左右,主业为园机针织,家纺等。近年来,山外村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先后成功创建了县级文明村、县级文化村、县级卫生村、县级生态村、县级生育文化示范村、县级无-村、县级小康体育村、市级生态村、市级卫生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东西街社区

  东西街居委会:1985年9月,马鞍撤乡设镇,增设东街居委会与西街居委会。2013年11月,两居委会合并为东西街居委会。东西街居委会东至圆驾桥村,南至南周畈,西至章村,北至萧山县益农村。区域面积30.24万平方米,辖区内有748户,1517人。外来人口880人。人均年收入:20000元。   

钱江社区

  柯桥区马鞍镇钱江居委会地处柯桥区北部,居委会地域面积1.1平方公里,总户数为161户,户籍人口395人,居委会下设1个党支部,总党员人数14名。居委会分5个居民小组,有居民代表30名。本居从1978年原樊江公社和1979年钱清公社移民合并成立钱江村。在2003年因滨海开发会的需要土地被征用,剩下87亩土地有滨海开发会租用,2007年10月房屋整村拆迁。从法制意识等多方面着手,围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居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出发,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居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目前已形成我居容貌美化整洁、生活富裕、文明、党风正、民风顺的新局面。  


东联社区特产大全




东联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