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渚镇朱家坞村位于镇西首,与诸暨市店口镇、本县湖塘镇相邻。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937户,2806人,共有耕地1446.35亩,水田1296.55亩,旱地149.8亩,林地5732亩。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引导服务下,随着钱茅公路的开通,村民利用本村的自然条件,发展花木生产销售、针织圆机两大主导产业,辅以发展五金汽配加工、种植养殖多种经营,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本村经济也走上了新的台阶。
2009年,位于钱茅公路沿线的家庭工业集聚点两栋厂房出租,极力的推动了我村个私经济的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621111 | 312000 | -- | 查看 朱家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漓渚村 |
漓渚村地处漓渚镇集镇中心,村域面积2.5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30亩左右,山地面积800多亩,全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543户农户,现有人口1566人,目前,全村有69名中共党员,其中2名预备党员,56名村民代表,到2015年底,村级集体经常性收入达205万元,实际可支配收入约150万余元,全村村民2015年人均收入约24000万余元。 |
棠一村 |
棠一村是绍兴市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位于漓渚镇的西北侧,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610户农户,总人口1910人。养兰种兰历史悠久,王六九、钱张法等人在将棠棣兰花推向世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诸友仁从1953年到1966年的十多年时间里与朱德总司令在兰艺上交流甚多,兰界精英辈出。 全村区域面积3.53平方千米,现有耕地948亩,山林面积2202亩,拥有花木基地1900亩。花木从业人员900余人,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花木的生产和经营,系全镇6个花木专业村之一。2014年全村花木产值1.5亿元,村级集体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728元。村两委会以建设“人居棠一、和谐棠一、生态棠一”为核心目标,先后获得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花木苗木示范区”、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小康体育村、绍兴市体育特色村、绍兴市村级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区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五星级”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积极响应《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自计划正式启动以来,棠一村累计投入资金900多万元,进行道路硬化、墙面改造、景观节点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公益设施等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新增村内绿化2000平方米,完善垃圾收集网络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新建三格化水冲式公厕。现在,棠一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清洁能源利用率达95%以上。新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里的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相聚聊天、健身娱乐、避灾住宿,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近年来,棠一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当地实际,以党建为龙头,履行党建责任,坚持制度,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优先保障生态文明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基层治理方面,以文化建设推进民主法治,实现“文治”与“法治”相结合;党员管理方面,重抓党课质量提升,“生动+主动+触动”三位一体增强党课的互动效应;组织建设方面,发挥花卉协会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供销服务,夯实“两农”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美丽乡村方面,凝聚党员、村民代表、乡贤参事会、“和老师调解团”等村庄精英力量,实现共治共享,既要景区般的村容村貌,又要村民幸福生活。 |
棠棣村 |
“百花齐放春满园”,“棠棣无处不逢花”。棠棣村位于柯桥区漓渚镇西北首,是一个以花闻名、以花致富的小山村。2003年由刘家村、头社村、二社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480户1509人,党员62名。现有耕地面积716亩,生态公益林、绿化苗木等经济作物林1936亩。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棠棣人以励志文化、乡贤文化,兰文化精神为原动力,大力发展以兰花为特色、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成为柯桥区最具特色的花卉专业村,呈现了“三个95%”现象:一是全村95%以上的土地种上了花卉苗木,二是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花卉业,三是村民95%以上的收入来自花卉产业,成为“中国花木之乡”漓渚镇的一张名片。棠棣村先后获得“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绿色生态村”、“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绍兴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近年来,村两委会十分重视村庄环境改造,全面实施“四大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亮化、景观节点建设改造、景墙立面改造、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等工程。棠棣村不仅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独特,同时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建于清乾隆年间白石庙,成为柯桥区文保点。经修缮的庙湖,长廊环抱,石阶整洁。文化礼堂、健身广场、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等公共配套设施健全。2013年,被称为“小欧洲”的棠棣村以“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成功入选首届“浙江最美村庄”。 近年来,棠棣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当地实际,以党建为龙头,履行党建责任,坚持制度,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坚持美丽乡村建设,每年确定五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党总支部议事日程,同时通过建立党员干部河长、路长责任制度,把村庄建设和民主管理作为惠民工程加以实施。坚持基层治理建设,建立乡贤参事会,健全在职党员干部两地报到制度,通过发掘他们的人脉资源、文化资源、智力资源、经济资源,把乡贤参事会等社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民间人才建设,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通过民间人才在“两农”组织党建、庭院整洁户创建、群众文化深化等方面的活动,把“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作为一种新常态。 |
朱家坞村 |
漓渚镇朱家坞村位于镇西首,与诸暨市店口镇、本县湖塘镇相邻。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937户,2806人,共有耕地1446.35亩,水田1296.55亩,旱地149.8亩,林地5732亩。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引导服务下,随着钱茅公路的开通,村民利用本村的自然条件,发展花木生产销售、针织圆机两大主导产业,辅以发展五金汽配加工、种植养殖多种经营,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本村经济也走上了新的台阶。 2009年,位于钱茅公路沿线的家庭工业集聚点两栋厂房出租,极力的推动了我村个私经济的发展。 |
红星村 |
漓渚镇红星村现有人口1098人,366户,党员41人,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民主管理示范村、省级全面奔小康示范村、市县级文明村、市县级卫生村、市县级民主管理示范村、市县级全面奔小康示范村、市县级计生特色村、市级绿色生态村、市级体育特色村、县农村党员教育点、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连续十年被市委市府县委县府评为“五好先进党组织”。我们红星村连续九年评选出村级各类先进个人和各类村级先进家庭。 |
中义村 |
中义村位于绍兴县西南部,距县城中心二十公里,是漓渚镇东侧。全村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有2个自然村。2007年末,总户数220户,总人口667人,4个村民小组。有水田面积430.6亩,旱地42.6亩,山林面积447亩,花卉面积75亩,村办企业3家:砖瓦厂、建机厂、养殖场,个私企业兴旺发达,从业户数98户,其中针织圆机93户。农业水利基础比较规范,山塘水库3只(其中万方水库1只),水泥渠道700米,河道砌坎1800米,河塘面积25.5亩。农用线路1900米,电杆38档,村内路灯69盏。村公益事业成效显著,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公共设施比较齐全,农民休闲健身防火设施到位,并有健身活动中心,全村有公厕7只,垃圾箱20只,垃圾中转站2个,村级集体资产289万元。人均收入11467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39万元,人均支配2089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2个,定期向村民公布有关事项,村民的居住卫生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村各套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落入到人。 |
九板桥村 |
绍兴县漓渚镇九板桥村位于漓渚镇西南部,村域面积1.87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253户,总人口823人,共有3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24名。全村有个私企业1家,针织圆机50余台,2007年个私经济实现利润为300多万元,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20万元。全村耕地面积531亩、林地497亩。近年来,我村大力改造农村整体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县一级文化村、县级绿化示范村、县级新农村先进村、市级生态村等。 |
洞桥村 |
漓渚镇洞桥村位于花木之乡漓渚镇的西南部,属集镇范围,地域面积0.69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201户,现有人口571人,四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21人、支部委员会3人组成,全村共有村民代表25人,村民委员会3人组成,全村耕田全部被征用,已纳入失土农民生活保障范围,村共有山林面积473亩。为发展村级经济,洞桥村加快发展家庭工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发展,目前已形成一个以针织圆机为特色的产业群,也是全县圆机专业村之一,其中个体针织圆机户数约有57户,从业人员人,共有281台圆机,其中051机50台,进口机231台,有营业执照的户数是57户。 自从2000年至今获得县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县级文化村、县级村民自治示范村、县级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县级农村党员教育先进点、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村等县、镇先进荣誉、基层先进党组织等称号。 |
黄山畈村 |
漓渚镇黄山畈村位于绍兴县漓渚镇西侧,诸几店口相邻。系县二级文化村。县级卫生村,民主法治村,全村共3个自然村,510户农户,1628个人口。现有耕地面积为645亩,山林面积3940亩。村级集体收入6万元。 |
大步村 |
大步村位于花木之乡----漓渚镇集镇西北面与集镇相邻,2003年行政村撤并时,由大兴、小步二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7.7平方公里。有9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1053户农户,总人口3335人。镇工业园区土地征用后尚存耕地面积615亩,山林面积3949亩,茶叶面积340亩,水域面积250亩。2006年,村级集体收入3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35元。 二村合并时经济基础一般,属镇内中等水平,村庄密集、破旧。并村以来在支部书记张威的带领下,依靠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五个抓”,取得了显著成效。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管理民主、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安定和谐、民富村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大步村行政村撤并时,针对村两委班子不和谐,村民-不断的问题。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决定从强化制度,狠抓村级班子入手,把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致力打造团结务实的村班子。在支部书记的倡导和带头实践下,全体干部自觉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积极围着群众“转”,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遗留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村里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的没有了。“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村的各项工作连年先进,从而真正成为漓渚镇及至绍兴县的先进村,周国富、王永昌、徐焕明等省、市、县领导多次来村调研,并予以好评。 二、抓调整、创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村两委会始终坚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齐头并进,千方百计动脑筋,通过盘活村级闲置土地建造物业用房、家庭工业租房等办法,大力发展家庭工业和花卉产业,实现了村强民富。近年来,先后建造物业用房2万多平方米,年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00多万元。今年又投资700万元, 建造了占地面积11.5亩,建设面积 11128平方的家庭工业集聚点。目前,全村拥有家庭工业150多户,共有针织圆机265台、丝织机32台、其他设备15台,从业村民370多名,2006年,家庭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时,拥有花木种植面积1740亩,从业人员386名,2006年,实现花木销售收入2500万元。 特色经济的发展,使大步村实现了村、民“双赢”,在村级集体收入增加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真正做到了民富村强。村级集体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分别从2003年的146万元、6883元提高到去年的392万元、10030元。 三、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种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前几年,由于缺少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村民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为丰富和活跃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2003年,村里投资35万元,把原老村委办公楼改建成了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中心;2005年,又投入90万元,建造了占地6000平方的农民公园,公园内配有戏台、广场、健身器械、科普宣传长廊、绿化等;公园竣工后,县里的送戏下乡活动,村里春节做大戏、放电影,群众的唱歌、跳舞,都在公园的广场上,难怪村民都说公园建得好。随着文化活动的频繁开展,各类文艺队伍相继成立,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同时,有线电视实行全覆盖,村里每年为村民出资10多万元付有线电视收视费。 四、抓人本、建新房,居住环境得改善 “以人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为改善居住环境,村里通过改变村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大步村全村1053户,要求建房的农户较多,而耕地紧张,不能使用耕地建房。为此,村两委会想方设法,利用村庄内的杂地、荒山坡地由村向农户收购,采用“统管代建式”为农户建房,做到逐步建设,滚动发展。到现为止,利用原小步村茶厂闲置土地投入200万元,建造农民公寓一幢20套。利用旧村委的闲置土地投入300万元,建造农民公寓二幢共28套。利用荒山坡地在公园旁建造了农-体排屋50余幢,解决了村内近100户困难户住房问题,既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又腾空旧村老房,为旧村改造打下了基础。 同时,加强了村庄环境建设,投入300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硬化了村内主要道路,亮化安装了路灯50多盏,绿化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完善了村庄环境设施,投入180万元建造村垃圾中转站、新建公厕、改造垃圾箱;对全村4000多米河道全部砌坎,绿化部份河道,清淤37000M3;建造了2只16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池铺设管网1700米。组建队伍改善了村容村貌,组建了一支13人的村保洁队伍,对村内所有道路、河道和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管理、收集,还建立长效专业保洁制度,做到常年保洁,专人管理。 五、抓创建、重规划,合力打造新农村 近年来大步村狠抓创建,先后创建成为文明村、文化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
棠二村 |
棠二村位于集镇西南,与诸暨相邻。自2003年起由原来的9个自然村:吴家坞、喉咙、大坞、大庙前、里母岭、外母岭、下徐、茅秧岭、丰塘坞,合并成现在的棠二村。现有村民小组14个,817户,2445人。村域面积比较辽阔,约占全镇的1/6,其中耕地面积1198亩,山林3266亩,水田1033.7亩,旱地164亩。全村现有花卉面积1700亩,是全镇6个花卉专业村之一。棠二村在注重花卉产业这一优势项目发展的同时,还注意家庭工业的发展,拥有圆机129台,织机83台,经编机12台,与此同时还有较具规模的铸造厂、五金厂、涂料厂等企业。2007年村级收入220万元,人均实际收入11687元。自2003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县级“文化村”、“文明村”、“卫生村”、“生育文化示范村”、“县级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
六峰村 |
漓渚镇六峰村位于漓渚镇北部,全村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有农户428户,总人口1322人。有山林面积3640亩,耕地面积1085亩。在绍兴县委、县府和漓渚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村成为绍兴县首批花卉专业村之一。广大村民利用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花木生产。花木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发展到目前近4000亩,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广大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083元。 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富裕,村容村貌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我村通过努力建设,2002年度被评为县级卫生村,2003年度被评为县级绿化生态村,市级生态村。2005年度评为县级文化村。2006年度被评为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度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