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绍兴 >> 新昌县 >> 羽林街道 >> 王山村

王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王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山村简介

  羽林街道王山村位于新嵊交接地带,多山地丘林,黄泽江环村而过,风光怡人,民风淳朴.其由长山和长王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里主要农产品有茶叶、蚕桑、花木等。村里大力发展蚕桑养殖,打造茶叶品牌,拓展花木销售渠道。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里,王山人民着力建设康庄工程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和保养。在国家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在多种农民优惠政策的推动下,王山村人民积极建设家园,通过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推动建设,改变农村旧貌,呈现一片新天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624001 312000 -- 查看 王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王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渡皇山村

  渡皇山村地处新昌县城北,离城六公里,属城郊结合部,地属黄土台地,海拔153米,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   现有农户353户,户籍人口1115人,常住人口有919人,外来人口65人共有水田439亩,旱地237亩,山林183亩,村集体茶园120亩,中小型水库九只,巧英水库九、十两条支渠川流而过,分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建有完全小学一所,社区卫生院一所,村老年活动室一所。   全村共有正式党员37名,预备党员2名,支部委员5名,村民委员会3名(村民代表27名,包括部分党员,村民小组长在内)。盛焕成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小明同志任村委主任。村两委人员兼职财务、治调、民兵、妇女、计生等职,另配团支部书记一名。对渡皇山村、东坞村实施了自来水工程建设。   

梁家井村

  梁家井村地处羽林街道北部,有水田176亩,旱地225.1亩,山林750亩,村民小组3个,农户161户,总人口431人,其中党员17人,全村农业经济以种植物蔬菜瓜果和花木为主,2007年村人均收入7000余元。村两委有7人组成,其中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成员4人,单卫璋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吕林福同志任村委主任。  

万石坑村

  万石坑村位于新昌县羽林街道东北部,分万石坑、中央湾、横山头三个自然村,全村有329户,980人,支委3人,村委3人, 9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31名,村民代表27名。村级班子比较团结,能干事、有战斗力,运转正常。有耕地面积767.7亩(其中水田522.2亩,旱地245.5亩),山林279亩,茶园250亩,桑叶8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以粮食、茶叶、蔬菜为主,年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全村经济收入以发展蔬菜、茶叶等农业经济为主,养殖业重点发展养鱼、猪为主,有养猪大户2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村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村总人数的 6 0 % 以上,人均收入约5500元/年。         近几年来,我们为了改善交通条件,投资近百万元,贯通了大明市至西山公路、硬化了万石坑至横山头公路、村中道路硬化和安装路灯、新建公厕垃圾房等,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荣誉:      1990年度评为新昌县第四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   1999年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2001年度万石坑村调委会在人民调解工作“创四无”活动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2001年度“联创联建”先进村   2002年度五好村党组织   2002年度县级文明村   2002年度爱国卫生先进集体   2002年度新昌县“九五”以来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2年度万石坑村(居)计划生育协会被评为绍兴市村级计划生育特色协会   2003年度先进党组织   2003年度乡镇干部驻村服务示范岗   2004年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2005年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2005年度先进妇女组织  

新富村

  一、基本情况   新富村地处新昌县北门与嵊州市三江街道边,全村现有农户464户,人口1402人,共有耕地面积1033亩,其中水田690亩,西洋头自然村是新富村的中心村之一,现有卫生室1家,新富村两委会共有9个组成,其中村党支部成员5人,村委成员5人(其中1人是支委兼村委),石锡淼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共有党员51名,魏小初同志任村委主任。   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农业经济以茶叶、种植为主,茶园110亩,桑林110亩,个体布厂企业4家,乐信机械厂1家,年营业收入共112万元,从业人员15人,纯收入15万元,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2006年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新富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新发展,同进还以环境整治,完成11亩的土地整理工程,新增耕地面积11亩,三个山塘水库进行了内坝加固修理工程,2006年,新富村被绍兴市落实为水利示范村,新建垃圾箱,实行垃圾联户处理,新富村通嵊州市公路硬化水泥工程,已完工,整修了老年活动室等。   四、存在问题及打算   虽然,新富村在二个文明建设中做了不少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特出的是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还有些自然村,自来水设有按装,村中道路没有硬化,渠道没有硬化。   今后打算:   1、渠道规划给予硬化,确保粮食丰收。   2、村通三合村路规划准备硬化。   3、村大会堂后的老茶林地,规划进行土地整理,因村民必彻要求,为解决村民建房屋基难。   

大联村

  羽林街道大联村,地处三丰村、新旺村、孟友村、三联村、金裕村下游,位于新嵊二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由五个自然村(沙帽斗、大岙底、井湾、发洪坑、云居寺),七个村民小组组成,有农田650多亩。全村341户890余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24人。  

新旺村

  新昌县羽林街道新旺村,地处新昌城郊接合部,离县城2.5公里。全村现有人口780余人,总户数270余户。几年来,村两委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经济和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几年来,新旺村村委班子成员把发展巩固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敢闯敢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吸引客户来村开发,并引导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和种养殖业,全村现有个体私营企业11家,其中新增家庭企业7家,全村70多户种植蔬菜,蔬菜面积达100亩;8户兴办了养殖场,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村可支配收入200万元。前不久,该村通过了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及省级新农村的考评验收。羽林街道新旺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有275户、784人。    几年来,村两委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经济和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几年来,新旺村村委班子成员把发展巩固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敢闯敢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吸引客户来村开发,并引导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和种养殖业,全村现有个体私营企业11家,其中新增家庭企业7家,全村70多户种植蔬菜,蔬菜面积达100亩;8户兴办了养殖场,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村可支配收入200万元。前不久,该村通过了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及省级新农村的考评验收。羽林街道新旺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有275户、784人。    近年来,该村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个字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在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该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小康建设示范村”。      

王山村

  羽林街道王山村位于新嵊交接地带,多山地丘林,黄泽江环村而过,风光怡人,民风淳朴.其由长山和长王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里主要农产品有茶叶、蚕桑、花木等。村里大力发展蚕桑养殖,打造茶叶品牌,拓展花木销售渠道。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里,王山人民着力建设康庄工程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和保养。在国家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在多种农民优惠政策的推动下,王山村人民积极建设家园,通过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推动建设,改变农村旧貌,呈现一片新天地。  

王家园村

  王家园村地处104国道旁,共有农户200户,人口495人,党员18名。全村主要以工业、第三产业为主,是羽林街道新昌工业园区的主要组成部分,2011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余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0800余元。工业经济以轴承、五金加工为主要产业,全村(园区)共有大中小企业100余家,王家园工业小区已初成规模。其中2011年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有2000余人。我村先后被评为2007年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 、04-08年五好基层党组织、2007年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村务财务民主管理示范村、2007年先进党组织、2008年流动人口管理示范村、2008年度县“创业创新好班子”、2008年度先进党组织、绍兴市电气化建设示范村、绍兴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级示范村、绍兴市市级卫生村等称号、2010年村风建设先进村、党风廉政建设四星级行政村、2011年五好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村、建设平安新昌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五星级行政村等荣誉称号。为了更好地促进王家园村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经过村两委及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新建了王家园村办公大楼,提升了王家园村的整体形象;建造了农贸市场,方便了村民的菜篮子;建造了公共厕所及垃圾房,还对全村的道路进行了绿化,为村民营造了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正在施工的农民公园,也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王家园村建设的越来越美,王家园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拔茅村

  拔茅村位于县城东南9公里杭温公路与甬婺公路交叉口。据万历《新昌县志》记载:“始名白卯,村后山中有高蟠潭(现为水库),传为白龙母所棲,上有龙亭,天旱求雨必灵验。元泰定丁卯年,王伦授新昌县尹。将之任,舟次扬子江,梦一妪来谒问之,曰新昌高蟠人,姓白,闻公远来,故相迎耳。觉而怪之,到任询之,果有高蟠潭”。白卯村名恐由此而得,后来演变为白茅、拔茅。   南明张氏始祖张响之玄孙张光祖(1279-1329),原居县城仁政坊,其子应著(1303-1359)在元末徏居拔茅。许氏从龙皇堂迁来,村中居民以张、许居多。2006年至今属羽林街道。现有1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895户、2316人。   村区古建筑,有张氏“千柱屋”大型民宅一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92),房屋三进,大小天井18个,房屋102间,它的房子间间相连,屋屋相通,有机地组合成一个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的大院子,占地30余亩,有木柱712根,故而号称“千柱属”。用料考究,精雕细刻,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房屋大部分完好,原有围墙已毁。    还有明代正德年间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何鉴陵墓,坐落何家庵荣山南坡,系奉旨安葬于此,墓前树立石牌坊、石马、石羊、石翁仲,墓区宽阔,古木参天。1965年被发掘,出土玉带、墓志铭等文物现存县文物馆。    拔茅地处丘陵地带,素以种粮为主,1949年前旱涝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艰辛。建国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兴修水利、造田造地,发展家庭副业,使村民温饱有余。1956年建成沿源水库,蓄水量24万立方米,灌溉农田545亩;七十年代治理新昌江,全村劳动力齐出动,将沿江320亩溪滩改造成良田;八十年代接通巧英水库支渠1500米,使95%的水田旱涝保收;1991年试制成功拔茅龙井茶,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验测中心鉴定并发给合格证书,称“该茶叶品质 优良,相当浙江龙井一级一等水平。”当时全村有363户养殖长毛兔7862只,户均22只,还有16户养鸡专业户,户均养鸡数千只。家庭副业成了村里的重要经济收入。    1984年以后,拔茅村利用交通方便,离县城较近的有利条件,先后办起了停车场,建成砖瓦厂和建筑构件预制场,扩建五金厂为机械元件厂,新建花岗岩厂,形成以建材为龙头的村级企业。目前工业企业110家,全村有50%的村民进企业当职工,工资奖金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大办第三产业,全村有饮食旅宿业50多家;修车业10多家;从事短途运输50多人,有汽车、拖拉机50多辆;从事建筑业70多人。2006年,全村工业总产值95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81元。    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促进了村居环境建设。修通硬化了7条共约6000米的主要村道,新建了一条丁字形新街和三个住宅小区。供销大楼、邮电大楼、文化中心、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新建筑成为村中亮点。村民普遍建造了楼房。老年村民养老金,五保户困难户救助金、女孩户养老保险、学生奖学金、文娱活动费等等都得到落实。   

丁家园村

  丁家园的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无霜期200多天,积温5000余摄氏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00~180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初夏雨热同步增长,盛夏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间有台风暴雨,易成水、旱灾害。   丁家园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现有耕地面积560亩,粮田529亩,是全县的主要产粮区,其中竹笋种植基地为60亩,花木种植基地为480亩。地下含有较为丰富的铁矿资源。   丁家园村内风景秀丽,竹林葱翠,古木森森,溪涧明澈,野趣盎然,数百亩花木田与翠竹田一片欣然。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766户人家,其中农户306户,党员30人,6个村民组织,大小企业16家。其方言属浙江吴语浙江北临(安)绍(兴)小片。截至2013年5月的村人口统计,丁家园主要由潘、高和吕姓组成,分别占全村人数的18.54%、8.09%和7.05%,其次是王姓和张姓,又有周、朱、石、梁和胡姓占稍大比例,另有其他杂姓,共有姓氏71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昌县经济政治建设的发展,丁家园在保持典文明社会风尚的同时,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政治建设更是后来居上。农业上,主要以种植桂花、红枫、栾树、广玉兰等花木为主。工业经济主要受加工、制造业支持,主导产业是轴承、马铁锻造。2005年至今,丁家园村上级领导下以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骄人的成果。   近几年来,在村委领导的带领和全村人民的努力下,丁家园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成果瞩目。先后获得省体育文化特色村、“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体育特色村;省“春泥计划”先进村;市文明村、市“四好基层关工委”;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县学习型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央于村

  一、基本情况   羽林街道央于村位于104国道旁,离县城14公里,距儒岙镇15公里,村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410户,人口1136人,拥有耕地面积806亩,其中水田637亩,旱地169亩,有卫生室一家,央于村两委共有8人组成,其中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成员5人,许岳中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陈伯明同志。央于村是人群居住集中,村组之间紧密相连且村庄整体面积较大的村落。近年来在街道党委、街道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发展经济和事业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县级平安村、文明村和卫生村。   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农业经济以种植为主,共有山林4527亩,茶园110亩,芦笋150亩,有个私企业10家,从业人员186人,工业产值400万元,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6800元。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全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新发展,同时以环境整治,道路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继安装了路灯,改造了自来水,新建垃圾池,配备了垃圾箱,指定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并实行垃圾集中处理,今年3月份开始历时7个月,投资80多万元,浇注了全村23000M2道路,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在原先的基础上投资38万元改造自来水,新建密闭式垃圾箱28只和卫生宣传窗3块。全村共有410户,自改造自来水后,受益率达到100%。水库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水源无污染。全村有卫生厕所的共335户,普及率达到83.5%。村内有公厕一座,也有专人负责日常保洁。村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   四、组织沿革   自1985年以来,先后由沈涨法、章云贵、吕春裕、张千华、张俊彬、徐庆中、许岳中等人任村书记。由何伯庆、俞庆才、许岳中、陈伯明等人任村主任。多年来,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村里先后在1964年建成大下坑水库,1965年建成小石佛水库,1983年建成村大会堂,1985年村第一次自来水安装完成,2005年村路灯安装完成,第二次自来水安装完成,2006年全村街道水泥混凝土硬化完成,2007年建成村第一座公共厕所。  

马大王村

  羽林街道马大王村位于新昌县城北郊,城乡结合部,近104国道,为新昌县羽林街道所在地。现有本村农户176户,438人,党员26人,外来常住人口229户,680人,外来流动人口2000人左右,总计居住人口3300人左右。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861元,全村以第三产业为主,现有个私企业23家,以轻纺、机械为主,其中规模企业2家。近年来,我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市县“五好”基层党组织、市级财务管理先进村、市级体育特色村、市级生育文化特色村、县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先进村、省城文明县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县“平安村”示范点、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新昌县“五星级”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村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我村以实施《马大王村村庄规划》为重点,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建成大明路两旁营业房3000多平方米。筹资131多万元建成集村办公大楼、村民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为一体的村综合办公大楼。筹资70多万元,分二期对村自来水工程进行改造,改造水塔2座,分别可容纳水体200立方米,彻底解决了村中高峰时期用水难的问题;筹资30多万元对村主要道路进行100%硬化;筹资30万元改造公共厕所三只,今年已投资18万元改造村中另外两只公共厕所;全村已安装路灯,大街小巷达到亮化要求;实施新大线入口景观工程,投资30多万,使原来脏、乱、差环境卫生面貌基本改变。通过对新大线两旁道路植树、种草绿化和路灯的安装,初步实现了美化、亮化。通过对乱搭建、乱堆化的整治,初步实现了经营有序、整洁;投资达150多万元80%由村民筹资入股的村农贸市场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村投资环境,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生活。今年,我村的新村开发全面推进,目前新村规划的宅基地整理和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可以说为我村未来的腾飞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      

孟家塘村

  孟家塘村地处台北高地,离城约4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615户,人口1565人,由8个自认村14个村民小组组成。   全村共有党员41人,村两委由11人组成。梁浩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吕国钱同志任村委主任。    孟家塘村是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大村,村旁有京新,东高植物园两大农业特色园区,新大线傍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是一方投资的热土。  

岳岭村

  岳岭村地处新昌东北,国道线边,主要是由年岳和千官岭两个村合并而成,共10个自然村,分别是油车湾,坟家坞,上湾,乌柱沟(属于年岳村),大姆,荷花湾,赵家,分水岗,里湾,外湾(属于千官岭)。   岳岭村共有259户人家,其中年岳有145户,千官岭113户,总人口数为690人(男性360人,女性330人,18周岁以下111人),低收入12户(指07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其中低保户8个,低保边缘户1个,;村名小组6个;两委成员共有7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党员人数31个(其中一个预备党员)。   目前已完成自来水改造,村道路硬化,四改一拆等项目   

青山头村

  新昌县羽林街道青山头村位于新昌城东郊城乡结合部,近104国道,为羽林街道所在地。现有总户数278户,常住人口583人,党员21人。由张飞虎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梁焕钱同志任村委会主任,裘万明、梁茂青、张婷婷三人任村支委。青山头村两委班子团结进取,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并且获得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三星级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流动人口计划生管理先进单位、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文明村、建设“平安新昌”先进集体、平安农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钦寸村

  钦寸村位于新昌县羽林街道东北部,距县城约12公里,黄泽江东岸,东接胡卜村,南接曹州村,西临铁丁山村,东北隔山与嵊州市金庭镇孝康村接壤。钦寸,始名钦村,古有钦、曹二姓,钦氏最早,村由姓氏得名,后写成钦寸。明洪武元年(1368),曹昌翁迁居钦寸,现钦寸曹氏人口最多,有一半以上。全村共有395户,拥有人口950人,分10个生产队,其中五保户3户,低收入户19户,享受低保(除五保户外)4户。钦寸在黄泽江上游和乌石坑会合处,随着山脉走势,河道转弯,形成近500亩平地。村基自东南向西北沿山脚而建,村落比较集中。村东是大王山、牛角山,村西南是良田溪滩,村西远处是前门山、轿顶山。黄泽江成之字形绕村而过,村北约400米处由石马山、香樟树山锁住黄泽江出口,形成了一块很好的盘地良田。钦寸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时期,是一块风水宝地。村前400多亩良田,朝南向阳,平坦肥沃,引河水自流灌溉,旱涝保收。村后3300亩山林,竹木成林,成为金山银山。村民们自豪地说:“后面是大山,前面是良田,烧的大山柴,种的阳坂田,生活乐悠悠”。  

后岸村

  后岸村位于县城东南部,新昌江上游,104国道边。村域面积150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辖后岸和甘竹坞两个自然村。全村360户,998人口,七个村民小组,村两委7名,村民代表30名,党员37名。全村共有耕地643亩,茶园60亩,桑园160亩,山林3403亩,村民收入以打工和农业种植为主。目前,村低收入户34户,其中2500元以下9户。   近年来,后岸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和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增加村民收入为起点,突出抓好富民工程,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打造小京生嫩花生基地,使小京生嫩花生生产业成为继蚕桑产业之后的又一大主导产业,使村民收入增长30%。      以整治农村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村庄整治工程,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资金,硬化了通村道路、规划建设小区,实施亮化工程,建设防洪堤坝,建造休闲公园等,为积极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加大开发力度,为我村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走出新的一步。   

五丰村

  以山湾而得名。位于县城东北10千米山脚,清属安仁乡三十八九都,宣统2年属北区黄泽乡,民国24年属上北乡,民国36年属上北方十二保,现有13户43人,章姓居多,原属下五峰,现属五丰村。   五丰村与渡皇山村、梁家井村、万石坑村、新富村、大联村、新旺村、王山村、王家园村、拔茅村、丁家园村、央于村、马大王村、孟家塘村、岳岭村、青山头村、钦寸村、后岸村、董余村、白段村、大塘坑村、泉清村、芦士村、新岩村、三联村、长诏村、岙元村、前岸村相邻。  

董余村

  董余村位于新昌县城边北门外、城乡结合部,离县城3.5公里。新昌至新富公路贯穿我村,交通便捷;机动车只需六分钟时间即可到达县城。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环境优雅,地理地貌属于丘陵小平原,土地深肥,便于机械施工,是开发利用理想之选。董余村山林总面积420亩,水田270亩,旱地230亩,现有小型水库4座。村总户数237户总人口606人。董余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即后董自然村、上余岙自然村。村设医务室一个,现有行医资质折证书医生一名。水利条件充足,农田灌溉便利,村属企业3家。   

白段村

  羽林街道白段村位于新昌县城东郊城乡结合部,近104国道,为羽林街道所在地。俞雪千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梁春锋同志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班子团结进取,两年来,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县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先进村、省城文明县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白段村与渡皇山村、梁家井村、万石坑村、新富村、大联村、新旺村、王山村、王家园村、拔茅村、丁家园村、央于村、马大王村、孟家塘村、岳岭村、青山头村、钦寸村、后岸村、五丰村、董余村、大塘坑村、泉清村、芦士村、新岩村、三联村、长诏村、岙元村、前岸村相邻。  

大塘坑村

  羽林街道大塘坑村位于新昌东面,与丁家园、山头里、大明市、万石坑、五丰等村相邻。全村有7个自然村,共有410户,1115人;有耕地面积939亩,其中水田743亩、旱地196亩,板栗152亩、茶叶75亩、桑叶60亩、山林240亩。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5600元,低收入户38户,其中2500元以下21户,2500-4000元17户。村内有个私企业8家,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农作物、劳务输出等。  

泉清村

  羽林街道泉清村位于104国道旁,现有农户417户,人口1123人,共有山林面积200亩,旱地15亩。泉清村共有党员36名,两委会成员共有9人。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0万余元,农民人均收入8000余元,全村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包括轴承、五金加工等,全村共有大中小企业60余家。  

芦士村

  芦士村共243户710人,有水田535亩,旱地115亩,山林面积3228亩,茶、桑、果面积560亩,地处嵊州市东金庭镇交界,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离新昌城关1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极富发展潜力。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非常重视科普工作,积极实施“星火计划”,努力实现科技、用科技、促发展、富百姓、聚民心的目的,使村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增强,村内无-、封建迷信及其他反科学、伪科学的现象存在,村风村貌和科普氛围良好。全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5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5%以下,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恩格尔系数降到3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为总体目标,做了大量工作。    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传统农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中国农民的传统观念急待转变。如何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本地区性区域优势,将是新的课题。高效、生态效益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科普活动在农村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天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开展创建科普示范村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普及农村科学知识,推广、普及农村适用技术,提高生产力,促进本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两委扩大会议讨论基础上,指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主要有四点做法:构建科技网络体系,构建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科技示范体系等。五点成效:1、干部群众的科普意识不断增强。2、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不断深入。3、各种各样的科普设施不断完善。4、依靠科普的特色基地不断扩大。5、集体个人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新岩村

  羽林街道新岩村位于新昌县城北郊城乡结合部,近104国道,为羽林街道所在地。两年来,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省城文明县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联村

  三联村有农户370户,910人,人均收入7040元,水田291亩,旱地152亩,林地26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3280万。  

长诏村

  一、基本情况   长诏村地处羽林街道东部,与大市聚、南明街道、儒岙镇三交界处,是街道最边远的村庄,现有农户292户,人口841人,7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655亩,其中水田433亩,旱地102亩,茶园120亩,山林6976亩其中生态林3298亩。长诏村两委班子共6人组成,其中支部委员3人,郑柏富同志任支部书记,共有党员26名,村委主任俞炎金同志。   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共有茶园120亩,山林6976亩,其中生态林基地3298亩。工业经济以轴承加工为主,全村共有轴承加工企业3家,从业人员近100多人,年经营收入近150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2005年在两委会的带领下,长诏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新发展,同时在环境整治完成土地整理350亩,对292户农户自来水进行全面改造,家家喝上自来水。   

岙元村

  绍兴市新昌县羽林街道岙元村位于县城东部,地处104国道沿线,自然环境优美,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75户,480多人,共有党员20名,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王雪千任党支部书记、袁正英任村委主任,两委班子思想坚定、务实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真情为民。   

前岸村

  羽林街道前岸村地处104国道旁,是沃洲湖风景区的入口处,全村276户,总人口678人,5个生产队,三个自然村组成。近年来我村在新农村建设治理环境卫生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道路建设:我村于2007年底列入小康工程建设,投入40万元新建了长1.5公里,宽6米的村中道路和环村公路建设,于2009年4月全面完工。    二、环境卫生:今年我村投入4万元新建公厕2座,新建垃圾箱12只。   


王山村特产大全




王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