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绍兴 >> 新昌县 >> 南明街道 >> 九间廊村

九间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九间廊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间廊村简介

  九间廊村地处南明街道东南部的天姥山下,在2004年由九间廊、施家坑、官坑3个村撤并而成。现有农户194户,人口572人,有耕地面积339亩,其中水田223亩。农户人均收入5302元。五保户1户,低保户10户,低保边缘户2户。最大的自然村为九间廊,有67户,208人。
   全村农业经济以草莓、板栗、茶叶种植为主,共有板栗520亩,其他水果120亩,山林4030亩,茶园107亩,是南明街道南下广东种植草莓最多的村之一,共有23户,71人从事农业外拓,每年增加农业收入100余万元。工业经济以发展家庭工业为主,有曲轴厂1家,暂停产。进城务工人员较多。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九间廊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新发展,同时还以康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自来水建设等为切入点,切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新建了九间廊至官坑的康庄道路1.3公里,投资59.3万元,使环境更整洁。生活更方便;从2005年起,陆续对3个自然村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工程,使饮用水更加卫生;筹资6万多元对村大会堂进行了危房改造和后门山悬石排险,修建水渠30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近600人口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条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624002 312000 -- 查看 九间廊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间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九间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九间廊村

  九间廊村地处南明街道东南部的天姥山下,在2004年由九间廊、施家坑、官坑3个村撤并而成。现有农户194户,人口572人,有耕地面积339亩,其中水田223亩。农户人均收入5302元。五保户1户,低保户10户,低保边缘户2户。最大的自然村为九间廊,有67户,208人。    全村农业经济以草莓、板栗、茶叶种植为主,共有板栗520亩,其他水果120亩,山林4030亩,茶园107亩,是南明街道南下广东种植草莓最多的村之一,共有23户,71人从事农业外拓,每年增加农业收入100余万元。工业经济以发展家庭工业为主,有曲轴厂1家,暂停产。进城务工人员较多。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九间廊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新发展,同时还以康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自来水建设等为切入点,切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新建了九间廊至官坑的康庄道路1.3公里,投资59.3万元,使环境更整洁。生活更方便;从2005年起,陆续对3个自然村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工程,使饮用水更加卫生;筹资6万多元对村大会堂进行了危房改造和后门山悬石排险,修建水渠30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近600人口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条件。   

市中村

  市中村民国36年属南明镇五至二十二保。土改时为五农会。1954年成立低级社,1956年变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新嵊合并,为新昌人民公社城关大队市中生产队。1959年并入城民大队搞大集体吃食堂饭。1961年分设市中大队。196清宣统6年四清运动开始,并入城民大队。1969年11月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城民大队、市中大队、城星大队合并成立新联大队。1971年新联大队取消分设城民大队、城星大队,市中大队村经济单位,行政挂靠城民大队,属城民大队第二生产队。1983年市中从城民村分出单设村委会现辖2个村民小组,74户,210人。俞、陈、张三姓居多。市中村属城中村,因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旧房拆迁,现多数村民居住在张家巷、王家巷、体育新村三地,还有部分村民穿插各个社区,与居民混居。   经济、生产情况:市中村属田地缺少的穷村,一直由国家的救济粮发放。后通过四清运动和大搞农业学大寨活动,旱地变田,沙滩变田,因此水田面积有所增加。通过推广杂交稻的种植,单产大幅提高,粮食自给有余。改革开放后,市中村的土地有一部分被新和成化工厂、毛纺总厂、城关镇开发公司、县府拆迁办、七星开发区等征用。部分村民作为土地征用工进厂工作。村无村办企业,大部分村民主要从事二、三产业。   

城民村

  城民村全村有4个居民小组,107户,236人(其中非农人口2人),党员5人。耕地面积20亩,其中旱地20亩,人均收入9534元。城民村地处县城中心,山地主要在章家山一带,土地、山林(基本)已被国家征用。城民村设置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以及共青团、民兵连、妇女协会、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  

东联村

  一、全村基本情况:东联村位于新昌县南明街道旧东门,东联村是南明街道的头号经济强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城郊结合的独特属性给予村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东联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257户,人口689人,设1个党支部,成员3人,有党员34人,村民委员会1个,成员7人,村民代表32人,村监会1个,成员3人,农贸市场1个,工作人员1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   东联村建有一幢综合大楼,内设文化活动中心、基层党校、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播放点、档案室、图书室、健身房、村民议事厅、棋牌活动室、来访群众接待室、便民服务中心、民兵学校等服务场所。   东联村从当初一个破旧的老菜场发展成为拥有60间店面房、114个固定摊位的村级农贸市场,成为与上礼泉、上石寅共同引领着新昌集体经济的“三巨头”之一,无论是从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还是村民的福利待遇,都已经跟上了城市居民的步伐。   东联村两委领导班子思想统一,团结有战斗力,行动明确,措施得力,始终以全体村民“谋利益、办实事、奔小康、求富裕”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提高福利为落点,深入贯彻制订工作计划,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为东联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环境设施情况:全村有公共厕所6只、垃圾桶36只,村中道路、健身场所硬化率100%。   三、健教宣传阵地情况:村有宣传窗1只,黑板报1块。村民新农合参合率100%。   四、卫生保洁情况:统一由县环卫所管理。东联农贸市场内由村管理。   

望江山村

  一、自然环境 望江山村地处新昌县城东,距离县城4-5公里的望江山山上。望江山因其在此山上可望见新昌江而得名,景色秀丽。经二00四年五月行政村调整,我村东与羽林街道王泗州村接壤,南临甘棠村,西接棣山村,北濒羽林街道泉清村。本村下辖望江山和百步两个自然村。 望江山村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初雨热同步而盛夏多晴热,秋冬光温互补,灾害性天气较多。   二、历史沿革   清属仙桂乡二十都,宣统2年属东区沃洲镇,民国24年属三联乡,28年属桃源乡,36年属分水乡十二保。1950年属新民乡,1992年属城关镇。   三、光辉的历程   1949年10月,由望江山村和百步村合并建立望江山农会, 陈相周同志为农会主任。 1950年5月,建立互助组,陈欢华同志任主任。   1954年1月,建立初级社,陈显昌同志任主任。   1958年1月,陈国华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百步村 与望江山村分离,另行成立,由陈松华任百步自然村大队长。   1958年,建造安湾水库。   1961年,建造望江山小学,陈苗仁为教师。   1962年7月,建立高级社,成立望江山村大队,陈德兴同 志任大队书记,陈德仁同志和吕康财先后任大队长;百步自然村张任千同志任百步村大队长。   1964年,百步村自然村建百步小学。   1965年11月,四清工作队进驻村,老干部靠边站。   1966年,0开始,建立领导小组,陈德兴同志为组长,陈凤生同志为副组长,陈兴仁同志仁民兵连长;陈松华同志任百步自然村组长。   1967年,望江山村和百步自然村两村各兴办加工厂。   1968年,望江山村建造茶厂,种茶叶120亩。   1972年,望江山村建造猪场;百步自然村建造养猪场。同年,望江山村建造养兔场;百步自然村养兔场养兔约500只。   1973年,甘棠村与望江山村的机耕路做通,望江山村买拖 拉机一辆,驾驶员为吕国忠,百步自然村买拖拉机一辆,驾驶员为俞金侬。   1974年.望江山村建立村大会堂;百步自然村建大队屋4间。望江山村和百步自然村各村都通电。望江山村在大坟山开垦新田4亩,由陈德兴负责。   1975年8月,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蔡林苗 任村大队长。同年12月,农业学大寨工作组进村。   1976年,望江山村在大坟山开垦新田4亩,由陈凤生负责; 百步村自然村建高山冈田6亩,由陈松华和徐国林负责。   1978年4月,吕法苗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凤生 同志任村大队长;百步自然村书记为陈松华,村大队长为张仁千。同年,望江山村在大坟山开垦新田4亩,由吕法苗书记主持;望江山村集体购买2台大车床,并办村办企业农机厂。   1979年10月,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蔡林 苗任大队长;百步自然村书记为陈松华,村大队长为张仁千。   1980年,望江山村增加车床2台,扩大生产规模。望江山村增加新田4亩。   1981年,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蔡林苗同志任大队长;俞小欢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徐国林同志任村大队长。   1982年,望江山村第一次安装自来水。望江山村修公路。 1983年,望江山村下坑头建造新田30亩。   1984年,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蔡林苗同志任村委主任;陈雪千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徐国林同志任村委主任(1984年原来的生产队管委会改为现在的村委会)。   1985年,望江山村第二次安装自来水。   1987年,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蔡林苗同志 任村委主任;庞相华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俞周文任村委主任。   1990年,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伯华同志 任村委主任;陈雪千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俞周文同志任村委主任,后邵玉芳担任村长助理。 1993年,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伯华同 志任村委主任;陈雪千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邵玉芳担任村长助理。   1996年,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伯华同志 任村委主任;张卫方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   1999年,陈凤生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显云同志 任村委主任;徐国林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方任村委主任。   2002年,望江山村第三次安装自来水。 2002年7月,陈国方同志任望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显云 同志任村委主任,陈长夫同志、陈伯华同志担任村委委员;徐国林同志任百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方任村委主任。   2002年10月,望江山中心村安装电话。   2003年,望江山中心村安装有线电视。   2004年5月,百步村并入望江山村,陈国方同志担任中心 村支部书记,俞小惠同志、吕根苗同志、陈国平同志、郑伯忠同志、陈德生同志担任支部委员,陈显云任村委主任。   2005年5月,由徐国林同志担任中心村支部书记,蔡建元同 志、俞小惠同志任支部委员。陈国超任望江山中心村村委主任,陈见平、陈长夫担任中心村村委。   2006年,望江山中心村3.5公里公路硬化。   2007年,望江山中心村安装路灯,并维修加固安湾水库。   2008年,由徐国林同志担任中心村支部书记,蔡建元同 志、俞小惠同志任支部委员。陈国方出任望江山中心村村委主任,陈见平、吕伯林担任中心村村委,妇女村委:吴六燕。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城裕村

  城裕村地处南明街道东面,老城区,东至环城东路古城墙与东联村毗邻,南至人武部、东街与城建村相邻,西与新康医院相近,北与人民中路相接,地理位置优越,居民宅院主要分布在通明巷、柏树巷、孝子巷、东街、环城东路及东坝墩一带。村道路四通八达,巷弄错落有致,略显古城风貌。   

棣山村

  棣山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棣山村地处新昌县城东郊,属城乡接合部,现有农户216户,人口146人,共有耕地面积330亩,其中水田318亩,是省级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目前棣山村新村一、二期38幢别墅式住房已全部完工,新村已初具规模。棣山村两委会现有5人组成,其中村党支部成员2人,石中贤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共有0党员25名。村委会主任为潘鑫军同志。   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农业经济以食用笋、瓜果、蔬菜种植为主,长毛兔、猪、鸡、鸭养殖为辅,共有食用笋基地100亩,其他水果、蔬菜15亩,是村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以塑料纺织配件,轴承加工、减震等为主导产业,全村共有个私企业l7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年营业收入(即工业总产值)9000多万元。棣山村新的工业小区正在规划筹建中。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棣山村作为新农村的示范点,近年来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新发展,同时还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容环境整治等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截至今,棣山村的旧村街道小巷已全部硬化,新农村道路管网配套已接近尾声,即将完工,全村已安装了路灯,旧村道路已进行路旁绿化。建立了篮球场,新增了垃圾箱,配备了垃圾清污员和卫生清扫员,定期做好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打算   虽然棣山村总体发展较快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一边是新房林立,一边存在着环境脏、乱、差的情况,特别是上游,鸡鸭成群,粪缸乱设,与新村优美环境形成反差很大。村民致富的路子不够宽,村文化娱乐设施较少。   

甘棠村

  甘棠村位于新昌县南明街道东部,地处天姥山麓,距县城约7公里,离南明街道7公里.2004年5月经过行政村调整,我村东临望江山、南临联英村、西接平川桥、北 棣山村.本村由下甘棠、大王庙、中村、里村四个自然村.   甘棠村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温润,四季分明.春夏初、雨热同步,而盛夏多晴热,秋冬光温互补,灾害性天气少.   

新联村

  新联村位于县城东门外,由联英、黄婆亭、姜家畈、上田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04国道南复线穿村而过。现全村由10个村民小组,457户,1204人,其中党员45人,全村共有山林面积486亩,耕地536.8亩,其中水田316.1亩,旱地220.7亩。   村两委干部8人。村民代表39人。   

南泥湾村

  南泥湾村位于新昌县城的南部,是县城城乡的结合部,村紧靠上三线,城南大道贯穿其中。据2008年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数据显示,本村共320户人家,共917人,可耕地为188.4亩,其中水田168.0亩,旱地20.4亩,集体经济年收入49.54万元。    南泥湾村素有“十里方圆”之称,有72座山,36个湾,32个自然村。村1983年村设居委会,村委会驻地城南路177号,辖花坟前、岭脚、青林寺、公岙、新屋头、盘龙里、紫湖山等32个自然村,分8个村民小组。南泥湾村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分布为冬夏长、春秋。    近年来,随城乡发展大潮,南泥湾村以第三产业为主,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有少量的第一产业。村民以打工、租房、个人办轴承等家庭工业等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民人均年收入在8362元左右。  

桃源村

  一、基本情况   桃源村地处南明街道东南部,104国道线穿村而过,2004年由刘门山、刘门坞、黄贡坑、桃树坞合并而成。全村现有农户352户,人口1019人,共有耕地面积606.4亩,其中水田405.6亩,最大的自然村是刘门坞自然村,有农户105户,300人。桃源村是南明街道打算规划的集聚发展村之一。村两委会共有10人组成,其中党支部成员5人,吴玉林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村委成员5人,吴孟东同志任村委主任。共有党员60名。   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农业发展以种植粮食为主,并发展有苗木60亩,板栗300亩,茶叶197亩,山林5254亩。全村共有企业6家,以曲轴连杆加工为主,从业人员有170人。规模较大的有中天机械有限公司,从业人员有80余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12元。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目前已建成了新村办公大楼和青、老年活动中心,完成了104国道至刘门坞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黄贡坑自然村整体搬迁工作也正在实施中。

梨木村

  梨木村地处县城东南部,离城5公里,由梨木、上小余、下溪滩3个村撤并而成,现有村民小组15个,农户488户,1620人。有卫生室1家。梨木村两委会共有8人组成,其中村党支部成员3人,陈叶兴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村委成员5人,章苗军同志任村委主任。   

庄前村

  南明街道庄前村位于104国道南复线边,交通便捷,离市区仅5公里,且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庄前行政村是在2004年由庄前、下井、下姆岭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现有农户245户,总人口736人,农户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  

城星村

  城星村地处南明街道西北部。因旧城改造,全村80%的村民房子已拆迁,有大约50%的村民居住在体育新村,现属七星街道管辖,有30%的村民居住在观音堂新村,现属羽林街道管辖,居住分散。   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农户201户,人口494人。村民主要以工资收入为来源,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为房租收入,全村有1家私营企业,年产值为500万元左右。   几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城星村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硬化了道路920平方米,砌路坎长54米、高1.5米,改造荒废宅基地,筹资建造了洗衣埠头。落实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村垃圾集中处理,有效改善了村庄的环境面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做到财务制度化,工程公开化,决策民主化,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获得了“五好”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  

城建村

  城建村地处原城关镇南门口,有6个村民小组,农户271户,人口635人,共有耕地120亩左右,其中良田30亩,山林面积1000亩,靠县大佛寺风景区700亩。村两委共有7人组成,其中村党支部成员3人,蔡建宇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4人,吴相忠同志任村委主任。   全村农业经济以封山育林,培植绿化果树为主,以进一步优化大佛寺景区自然环境。村集体经济主要以房租收入为主,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村民以打工、租房、个人办轴承等家庭工业,搞建筑业等为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全村共有个体工厂11家,从事建筑业4家,农民人均收入在6250元左右。   2008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基础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马家岙水库由于年久失修,水库下几百户农民的安全问题一直被村两委所重视.为了保障村民安全,2008年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固了马家岙水库.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且,投资二十几万的南门外马家岙道路硬化工程即将完成.极大地解决了村民长久以来一到下雨天路面就坑坑洼洼泥水四溅行路难的问题.  

大洋山村

  大洋山村位于104国道南复线边,由大洋山和大沿两个自然村组成,2004年行政村撤并时,合并为一个行政村。该村现有村民小组6个,农户210户,人口604人。现有党员18人,村两委成员6人。大洋山村有耕地面积398.4亩,其中水田192.4亩,旱地206亩。山林面积2577亩,茶叶面积146亩,桑叶10亩,板栗50亩。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仅为0.51万元,人均收入5298元。是一个主要以种植茶叶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基地设施薄弱的传统农业村、贫困村。  

岙里头村

  岙里头村位于新昌旧东门外,原老路步行约25华里,是属于一○四国道旁边的一个山坳里,古称岙里头,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   

茶亭社区

  茶亭社区位于大佛寺风景区附近,它东起西镇路,南到县社会福利院,西至磕山路及卧龙新村,北至鼓山中路。占地面积2.636平方公里,共有4362户籍,12650人,城处城乡结合部,这包括茶亭新村、鸟山新村、白云新村、石家山新村、桂花园新村、金凤山庄、卧龙新村、卧龙一村、卧龙二村、新时代广场,划分为40个行政小组,共有党员164名,设为五个支部。  

钟楼社区

  钟楼社区位于新昌县南明街道中心地段,东起环城西路,南至南明山,西至西镇南路,北临新昌江。拥有钟楼南村、北村、银城等八个居民小区,27个居民小组。占地0.3987平方公里;现有住户2730户,在册人口7356人,流动人口3712人,社区现有残疾人59人。社区设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有党员184人,社区共有共建单位21家,现有社区办公用房168.4平米,文化活动中心550平米,室外健身路径4个,篮球场一个,工作人员共7人。   社区设有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计生协会、妇女联合会以及群众艺术团等各种文艺、体育队伍,建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层党校、市民学校、科普学校、家长学校、人口学校、妇女学校、人防教育学校、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点、健身园、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健身园、谈心室、群众艺术团等活动场所及一站式服务厅、慈善超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服务场所,有宣传长廊3只,小区宣传窗7只,楼道宣传窗256块。建有文明创建宣传员队伍、“银发红袖章”志愿者队伍、五水共治监督队、在职党员志愿者队伍、雏鹰大队等各种队伍。   

梅湖社区

  梅湖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份,它东至横街;新昌大桥、新昌商城、南明新村中间路以西(含大桥、街、路),西至环城南路,南明花园;南至棋盘山,北至江滨公园(含公园)。区域面积0.5419平方公里;现有在册户3298户,人口8644人,39个居民小组,工作人员7人,党员179人,下设党支部6个   

城南社区

  城南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份,它东至蟠龙里以南、自来水公司;南至上三线道口;西至警钟山;北至警钟山路及蓄产品公司仓库以东,区域面积2.136平方公里,办公地址在城南路5号。下设38个居民小组,南明二村、南明三村、警钟山路、吕家亭等18个居民小区,共有在册人口2232户,5382人;流动人口1540户,3694人;社区设居委会和党委,有工作人员7人,下设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120人;假日支部6个,在职党员110人;共建单位7家。辖区内有企业74家,个体工商户457家;农贸市场1个,幼儿园4家,社区办公楼约1150平方米,内设社区办公室、文体活动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场所”。   城南社区成立了男女汽排球队、秧歌队、腰鼓队、健身球队、歌咏队、舞蹈队、戏曲队、演奏队、门球队、气功队、太极拳队等12支文体队伍,共150人。有门球场1个,气排球场2个,健身路径3套,健身器材30余件。近年来,城南社区在县委县府及南明街道党工会的关指导下,严格按照五星级社区的创建标准,围绕“以自治管理家园、以整治改善环境、以服务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社区建设新思路,积极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推动了社区建设全面发展,社区先后成立了四支文明创建义务宣传监督员队伍,共有266人。先后被授予“浙江省老龄规范化社区”、“省无邪社区”、“绍兴市五好基层党组织”、“市和谐社区”、“绍兴市科普示范社区”、“绍兴市计划生育双示范社区”、“市级绿色社区”、“县文明社区”、“县平安社区”等荣誉称号。   

市中社区

  市中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位于南明街道市中心,东至南明路(含路),南至警钟山、棋盘山(含路),西至横街(新昌大桥、县林业局、南明新村中间路以东),北至江滨公园(含公园),区域面积0.3769平方公里。是个典型的老区的开放型社区。由城南、城中、市中、新东、城北五个片区组成,现有住户4143户,10431人,其中在册户数1813,人口4326,共分40个居民小组。共有党员139人,其中社区工作者中党员4人,预备党员1人,下设4个党支部。社区内供居民活动休闲场地面积2830平方米,宣传长廊1只,宣传窗4只。社区办公室位于南明路16号,有市民学校、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慈善超市、人防工作站、警务室等。   

东溪社区

  东溪社区沿用原东溪居委会名称,区域范围由原东溪居委会和城北、城东、新东居委会各一部分合并组成,四至砩圳以西,南明路以东,山亭山以北,滴水桥以南,区域面积0.3456平方千米。现有住户3565户,总人口7858人,其中在册户口1991户,4942人,分为34个居民小组,下设3个党支部,共计党员120人。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规范化社区、绍兴市先进老年活动中心、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社区、绍兴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绍兴市人防规范化社区、浙江省人防规范化社区、绍兴市老年电大示范教学点、市敬老文明号、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新昌县治水美居等荣誉称号。  

挂帘山村

  挂帘山村位于南明街道南面与城南乡交界处,原属城南乡管辖,于2002年并入原城关镇。村现有农户390户,总人口1014人。共有耕地面积113.3亩,其中水田65.7亩,旱地47.6亩。共有10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2名。村两委共有10人组成,其中村党支部成员5人,村委会成员5人,共有党员36名。现村党支部书记为石小飞,村委员会主任为杨建国,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杨红喜,挂帘山村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近年来加快发展家庭工业,以轴承加工为主导产业,前已有轴承加工企业17家,从业人数100人左右,在体育文化方面,装有室外健身器材,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社会治安方面,村治安形势相对较为稳定。   

湖莲潭社区

  湖莲潭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11月,位于南明街道以东,东至世纪佳苑、棣山电站;南至盘龙路以北及盘龙里一弄(含望湖新村、盘龙路);西至江南南路至城东大桥(含江南路、东昌西路);北至新昌江。包括城东二村、三村、四村、江南南路、平川路、盘龙路、长湾、涟湖新村,望湖新村及东方花园、阳光花园、阳光佳苑、天鸿雅苑、浅水湾、江南春苑、世纪佳苑、金城花园、湖滨丰泽苑等10个新建小区。区域面积0.984平方公里,办公地址在湖滨一路30号(湖莲潭乐园内)。  

新民村

  新民村位于新昌县城东南,南复线路边,交通便捷。全村现有耕地390.3亩,山林460亩,其中,茶园20亩,水田302.2亩,旱地88.1亩。下分16个组(队),共有农户493户,总人口1258人,其中党员39人,党支部成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40人(含村两委人员)。现村党支部书记为吴永军,村委员会主任为俞生良,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潘灿军。  

赤土村

  赤土村位于新昌县城东南,距离街道办事处8.9公里,104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61户,总人口438人。全村现有耕地228亩,山林819亩,其中,茶园53亩,水田138亩,旱地89.2亩,村域80%以上为山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赤土村分为3个组(队),有党员16人,党支部成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19人(含村两委人员)。现村党支部书记为李广,村委员会主任为李志勇,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徐国良。   赤土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2014年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结对单位(共建企业)、有关部门的帮扶。收到帮扶款为市卫生局5万元、市人民医院5万元,县建设局15万元,共建企业2万元。资金去向为梅渚小康物业联建项目10万元,加工厂12万元,路灯安装、办公室简单装修及桥头围墙砌筑等3万元。梅渚小康物业联建项目为将为村带来造血功能,但现仍处于投资阶段。   赤土村现两委班子较为团结,班子成员年轻力强、团结、有事业心。2015年,村两委将以建设公共服务用房及休闲场地、村庄规划以重点。目前建设公共服务用房已完成审批、招投标程序,投资约50多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补助(须验收合格)及村自筹,该项目将于6月份完工。目前资金缺口较大。在社会的帮助下及村自身努力下,赤土村将充满希望。   

燕窠村

  燕窠村位于104国道旁,公路贯穿村中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农户数196户,人口560人,村域面积近6615亩,其中有水田208.5亩,旱地130亩,山林5177亩,板栗700亩,毛竹500亩。80%以上的是山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班竹村

  班竹村位于天姥山主峰班竹山西山麓,104国道旁,距离县城15公里。班竹村,又堪称“天姥门户”,是古代天姥、天台和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村内古遗迹众多,古驿道、古街、古桥(落马桥)、古庙(司马悔庙)、古宅(章家祠堂)等标志性古建筑保存较好。历代众多诗人慕名而来,留下了诸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绝唱。   班竹村共有219户、598人,党员29人,2012年农村人均收入为8143元。近年来,班竹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深入挖掘天姥文化底蕴,加快森林休闲旅游业发展。班竹村先后获得新昌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绍兴市村庄整治先进示范村、新昌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村、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特色村、新昌县评星晋级五星级行政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等荣誉称号。   

平湖村

  平湖村位于新昌县南明街道东南部,地处半山区,村域面积近200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全村有农户数253户,人口615人,党员15人。已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村”、“县级文明村”、“省级人口计生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县级卫生村”等称号。  

上小余村

  上小余村位于新昌县城东南,村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230户,总人口680人。全村现有耕地372亩,山林2800亩,其中,毛竹300亩,板栗410亩,村域90%以上为山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上小余村分为8个组(队),有党员18人,党支部成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7人(含村两委人员)。现村党支部书记为吴岳军,村委员会主任为吴玉洪,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吴卫枫。   上小余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在产业结构方面,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第一产业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所占比例较小。第二产业有私营小企业2家。在体育文化方面,建有村文化礼堂,灯光球场,室外健身器材,健身岭已完工。在社会治安方面,村治安形势相对较为稳定。   

鼓山社区

  鼓山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位于新昌县城的中西部,也是南明街道的西大门,社区范围东至西镇南路,西至西昌南路,南至鼓山中路,北至江滨中路。辖区面积0.4637平方公里,划分为40个居民小组。现有社区党员114人,党委下设5个居民小区党支部和1个综合党支部。  

临城社区

  临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临城社区),位于南明街道以东,东至东昌西路,西至里江,南至江南路,北至江滨东路,辖区面积0.6143平方公里,划分城东一村片、江南路片、临城一村片、秀水苑片四个网格,现有住户5315户、居民人口14901人,下设50个居民小组,社区现有党员151人,设5个党支部。1995年成立临城居委会,2002年调整为临城社区居民委员会,原属新东居委会人民东路一弄、二弄、三弄,秀水苑、滨江新村划并到临城社区,由新昌县南明街道统一管理,办公地址建在人民东路100号。   临城社区挂3块牌子:中共临城社区委员会、临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临城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设老年活动室、慈善超市、书画室、社区图书馆。社区属于居民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主要职能是:为民服务、社区党群、环境卫生、户籍管理、妇女计生、宣传教育、治保调解等。社区成立的组织有: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妇女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巡逻队等。社区组建的文体队伍有:气排球队、门球队、地滚球队、太极拳(剑)队、青少年武术队、幼儿舞蹈队、健身舞蹈队等。   临城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教育体育局、水务集团、地税二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等,企业包括:新昌县丝绸服装有限公司、南明机械厂等。社区地处新昌县城东区繁华地段,商贸集中,交通便利,以达利广场、铂澜(佳艺)广场为支撑的商业圈已初具规模,更有鹤群大酒店坐镇其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高楼也陆续内崛起,如金星公寓、春满园、风荷苑等,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提升了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另有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套设施,为居民的文化娱乐、衣食住行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近年来,社区深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抓好综治维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建设力度,提升社区整体形象,重视民生服务,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宣传文体推陈出新,先后获得省级体育小康村、市级体育俱乐部、市级绿色社区、省级无-社区等多种荣誉。   


九间廊村特产大全




九间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