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辖区范围西至七星路-体育场路,北至新昌江(西侧为坤豪路以南),东至西昌南路-鼓山西路,南至磕山、曹家山、玉角山,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单位25家,其中学校7所。现有小区23个,其中物业小区8个,在建小区2个,在册住户2621户,5430人,常住户已超4000户,社区根据辖区实际下设8个网格。社区有工作人员6名,下设党支部2个,有党员45人,现有假日支部党员283人,假日支部8个,一直以来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积极丰富居民业务文化生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人居环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624003 | 312000 | -- | 查看 七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杨梅山村 |
杨梅山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西南山区,2004年5月行政村调整后,我村东与元岙相邻,西与梅渚镇定畈村接壤,西北与九峰寺、溪二遥相呼应。本村目前下辖杨梅山、山顶坪两个自然村。 杨梅山村主要特产为杨梅、香料烟、茶叶,更是因为种值杨梅历史悠久而已杨梅命名为村名。 目前一项土地整理、新村规划的重大工程已在开展中,一个新的现代式的新农村将呈现在人们眼前。2008年的新村两委领导班子将更好的为本村群众服务。杨梅山人民欢迎您前来! |
中喻村 |
中喻村位于县城西面七星街道西北部,地处明朝古塔山下,离县城5公里,离街道2公里,与石柱湾村、合新村、金星村镶接,地理位置优越,上三高速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28户,总人口319人,共一个村民小组,党员25名。村共有耕地面积213亩,其中旱地5亩,水田32.3亩,山林50亩。 |
五都村 |
五都地处龙亭山麓,新昌江南畔,新嵊两县交界处,离新昌县城八公里,距嵊州市也不到十公里,是新昌县域内海拔最低的一个村庄(海拔约28米)。西北方紧邻嵊州市黄泥桥村和桥里村,东北方紧挨新昌江,对岸是后溪村,与104国道只是一水之介,东南方与庙前地、凤凰村、五联村接址。 2008年,全村17个村民小组,580户,1351人。人均收入8808元。五都村历史悠久,据传于宋朝时已形成村落,元朝时定名为五都村,隶属绍兴府剡县丰乐乡怀化里,置新昌县后隶属岭外,后改西岭乡。五都村位于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水量充沛,土质多样,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物产颇为丰富。经千百年来的奋斗,勤奋的五都村民治水治土,一直是粮食高产地区,七十年代以来各方面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奖励。2002年以后五都村所处的五四片,规划为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辖水田、旱地、山林、水面近两千亩面积被统征统用,五都村处于异地移民的境地,整体搬迁的政策还在落实之中。 |
五联村 |
地处城关镇西角的五联村,这几年来家庭工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村民们由此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 五联村所有土地于2001年6月由园区统一征用,下辖6个村民小组,2005年底常住户数242户,总人口615人,劳动力380人,农民人均收入69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3万元。现有家庭工厂8家,其中织布厂5家、羊毛衫针织厂2家、弹簧厂1家。2006年新发展织布厂2家,2005年实现家庭工业产值1000多万元。 据五联村负责人介绍,五联村发展家庭工业有三大优势:一是有基础优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村的羊毛衫厂就办得很火红,为今天发展培养了一批横机熟练工、机修工、羊毛衫打样工。全村现有横机熟练工100多人,为五联村快速发展家庭工业奠定了基础。二是有政策优势,五联村是园区村,一直以来,镇里,园区对五联村十分重视,在家庭工业的发展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三是有人才优势。五联村有许多人都会敢闯敢冒,前几年由于用地紧张,于是一些村民在其它地方办厂有6家,其中羊毛衫针织厂4家、并线厂1家、五金厂1家。该村在家庭工业发展中,立足实际,依托本地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发展轻纺作为拳头产品,积极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横机、布机为主的主导产业。 据了解,家庭工业的发展,给五联村带来了各方面的好处。首先,增加了集体收入。通过集体房屋出租和闲置用房的利用,村里每年可以增强收入1万多元,有效增强了集体经济。其次,解决了农民就业,五联村的土地已经全部被征用,解决劳动力就业是个重要问题。通过发展家庭工业,村民在本村8家企业上班近100人,2005年人均工资在1.2万元以上;工资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促进了社会稳定,由于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村里基本上实现了人人有工作,户户有工人,村民安居乐业,没有游手好闲的闲散人员,消除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确保了该村的稳定发展。 五联村历届村干部十分重视家庭工业的发展,在用地上,出租村集体房屋给村民办厂,并做好水、电、路三通工作,支持村民利用现有空余房屋发展家庭工业,妥善处理发展家庭工业0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该村负责人说,下一步五联村将继续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环境优化,抓好集体留用地开发利用,为家庭工业发展提供方便,同时又可以增加集体收入。继续积极鼓励农户兴办家庭工业,推动全村家庭工业再上新的台阶。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家庭工业及时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争取2006年再新发展家庭企业2家,使全村家庭工业产值达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500元。 |
龙山村 |
七星街道龙山村地处新昌县西南面,东至南明街道挂帘山村,南至南明街道荷花塘村,西至元岙村,北至磕下村和大佛寺村,104国道南复线穿境而过。全村共有246户,总人口578人,由三个村民小组组成,正式党员22名。 |
五龙岙村 |
新昌县七星街道五龙岙村位于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4公里,我村东与土谷庙村接壤,南临下礼泉村,西接塔山、合新村,北濒嵊州市。本村下辖朝阳新村、五星新村、奇龙新村、梁家、挂钟等7个自然村。2009年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72户,942人,耕地面积561亩,其中水田513亩,茶园80亩,山林755亩,人均收入6000元。 我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壤以沙质土为主,略带黄泥土,土地较肥沃,森林资源、水资源丰富。我村以工业为主,以农业为辅。全村共有工业企业9家,主要生产五金、轴承、制冷配件。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番薯、玉米等农作物。 |
坎头村 |
坎头村位于新昌县城西部,地处新境公路、上三线、南复线交叉处,距离县城5公里,东与张家庄村接壤;南与磕下村、元岙村相邻;西临潜溪江,与侯村、馒头山村相望;北与下三溪村、上三溪村毗邻。本村下辖茶壶峧自然村、四户头自然村,2010年全村12个村民小组,339户农户,人口943人。2002年1月土地全部被七星园区、高新园区征用,我村有留用山林面积50亩,旱地88亩,建设用地40亩,村民建房留地24亩,人均收入105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0余万元。 因全村土地已被七星园区与高新园区基本征用,农业生产已失去主导地位,村民粮食主要靠购买得到,只有一小部分村民自己种植一些蔬菜满足自己需要,而村集体每年年终统一发放每人每年800元的粮食款。村民收入主要为自身的劳动力输出(到企业上班为主),还有一些村民依靠座落于村前的县客运西站做点小本买卖,另有一些农户经营家庭小手工业及来料加工产业。 2009年年底村已完成新农村建设“四改一拆”工程并验收合格,一期50户村民建房已完成,至此基本达到了灯明、路宽、环境整洁的新农村要求。现村二期22户村民建房已开始动工建造,老村庄整治工程也已到达中期阶段。全体坎头村村民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为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大踏步前进。 |
上礼泉村 |
新昌县上礼泉村位于新昌104国道边,属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5户,农业人口1680人,。党员70名,非农人口500多人,外乡迁居和暂住人口约8000多人。现有水田面积约170亩,旱地200亩。 1997年,上礼泉村投资50万元建造礼泉门楼;1998年开始,因地制宜开发了独山公园并安装健身器材;1999年,在村头山岭等坡地新建了礼泉陵园;1999年8月26日,村户联办的新昌万家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投资40万元兴建水果批发市场;2002年,投资200万元建起了江北果蔬农贸市场;2004年,我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行政村。村民享受村里发给的老年补助、失土农民养老补助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多种补助。 村集体资产拥有1街(西镇路服务街)3公司(万家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城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市场发展有限公司)3市场(水果市场、蔬菜市场、五金建材市场原名茶市场)。2012年全村集体资产达2964万元,村辖区内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2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000元。上礼泉村及其党委先后获得 “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省级示范村”、“绿色生态示范村”、“省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蟠龙村 |
蟠龙村位于新昌县西北部,西连嵊州市尖家居村,村中有一条宽阔的环乡公路,交通十分便捷。村域总面积260亩,2010年全村总户数124户,总人口288人,村名年均收入7580元。由于本村紧靠着绿城玫瑰山庄,风景优美,环境清幽,是发展生态农业及房地产开发的理想之地。2011年4月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成员6人。这是一个崭新的年轻的团结的务实的领导集体。大家本着全心全意为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宗旨,努力开展各项工作。村设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14名。有2个村民小组,23名村民代表。村务做到每月公开。近几年来,我村获得了2005年度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三星级村。 |
南岩社区 |
南岩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8年11月25日,地处七星街道中国茶市内,梅渚镇界以东,嵊州市界以南,潜溪以西,葫芦岙村以北,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2014年12月底常住人口6389人,2642户(不包括茶市1313户),其中户籍在册人数为2098人,1182户。社区现有丰岛花苑、瑞和月泉山庄、金庭湖一期、金庭湖二期、金泰茗香苑、中国茶市、百合园、南岩美墅、和庄、悦庄、竹里人家、珑源一品花园、悦澜山府邸、绿地.潜溪花园14个居民小区还有周边12个村的居民户,其中金庭湖二期为开放式小区,其余13个为封闭式小区。共有居民小组26组,社区下设党支部,现有党员18人。 现社区共有低保户2户,1、王定芳,家住七星街道金庭湖2幢252室,2、陈英,家住七星街道九峰寺村。困难户4户,1、黄炜,家住七星街道丰岛花苑F区2幢422室,2、吴剑军,家住七星街道三花百合园16幢161室,3、俞浩辉,家住七星街道瑞和月泉山庄12幢131室,4、甄玲娜,家住七星街道三花百合园1幢232室。 社区多年来,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如2011年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绍兴市市级绿色社区、2012年县体育先进社区、2012年县“文明示范小区(楼)”创建工作先进社区、2012年度市级无-社区、2013年度“省级无-社区”、2013年度新昌县“春泥计划”先进社区、2013年省级绿色社区、2013年绍兴市科普示范社区、“县级巾帼文明岗”等等。 |
土谷庙村 |
土谷庙村地处新昌县七星街道北郊,是上村、中村、下村、赵家自然村的中心,是跨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村,环乡公路穿村而过,风光秀丽,纯朴的民风乡情,是新昌长毛兔、竹笋、蔬菜的的故乡。土谷庙保您平安,佑您健康。土谷庙人民欢迎你。现全村有702户,人口1892人,党员65名,也是七星街道党员最多的村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村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2007年村民新建翻建房屋150余户,一个新的现代式的新农村将呈现在人们眼前。2011年,村通过换届选举,产生新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将更好的为本村群众服务。 |
石柱湾村 |
{村情风采}新昌县七星街道石柱湾村现有常住居民433户,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77人,党员50人,全村土地基本上被征用,但尚有旱地200亩,水田50多亩,山林600亩,人均收入8100元,2007年村级经济收入150多万元,人均收八8500元,2006年度被七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先进党组织”、“卫生示范村”等光荣称号,2007年又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地理交通}石柱湾村地处上三高速出口处,104国道线和104国道南复线穿村而过,又是新昌县客运中心处在地,是新昌和嵊州市交界的重要窗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村镇建设} 近年来,在七星街道和其它上级主管部的关心支持下,石柱湾村的村镇建设成绩斐然。几年前,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就按科学,规范,和谐的原则,对村庄发展做了总体规划,并按规划开展了大胆的新农村村镇建设与探索。现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的村镇建设格局。尤其是近两年来,村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村中主要街道的路面进行了硬化,对路灯进行了亮化,并兴建多处垃圾房和公共厕所,消灭了露天粪池的同时提高了村镇品味。为此还专门就村中卫生与保洁工作制定了专门的《村规民约》,并聘请了专门的卫生保洁员,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制度化,专门化管理。 {集体经济}由于石柱湾村地理位置特别,村中土地基本被征用,留下的土地也基本上没有办法再进行耕种,所以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保障村民生活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届两委班子探讨、研究和工作的中心。历年来,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一直努力利用有限资源,挖掘潜在优势,发展集体经济,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年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按原先的规划,38亩留用土地上的标准厂房建设工程正式启动,727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将于2008年7月初全部竣工。该标准厂房建成出租后,将大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更好的改善村民的生活。 总之,村两委班子利用有限资源,开发集体项目,变闲置为产业,增加集体收入的工作思路,正使得石柱湾村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在不断吸引着社会各界前来这一方交通便捷,社会和谐,基础设施齐全热土创业,投资,发展。 |
上三溪村 |
上三溪村位于新昌县城西部,新昌江南岸,七星大桥南端,新中医院后方。本村有13个村民小组,368户,948人,农民人均收入为8628元。现有党员61名,完全小学1所,村两委成员10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快村庄建设的实施,增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优美的人居环境走出了新的一步。 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上三溪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新发展,同时主要抓好新农村建设,村庄新村建设的实施,旧房子的拆迁改造,完成了70%的新村房屋建设,环境整治,道路建设,设施配套建设;落实了卫生保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新建了垃圾池,垃圾箱,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同时建造了老年活动室、妇女计划生育活动室、村综合办公楼。 |
下石演村 |
一、基本情况 下石演村地处七星新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本村村民现有333户、9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5人,8个村民小组,正式党员35名,村民代表35名,二委干部、支部委员5名,村民委员5名,村党支部书记章佳海,村民委员会主任陈斌。外来常驻人员大约有1500多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 2002年全村土地已被县府统征,村民主要靠打工维持生计,有正常劳力528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8人,参加失土农民征地养老保障296人,有个体企业15家,年产值10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67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2004年在村二委干部的带领下,按照县城总体规划,进行新村规划,已有328户建造了新房,同时落实了卫生制度,建立卫生室一个,配备垃圾箱,实行了垃圾由县环卫处集中处理。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和村服务中心。 四、存在问题 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较突出,村有近10多万元房租费收不回来,大量集体资金折借 给村民,经审计帐面达3325800元,削除部份可抵分配,实际近180万元。 五、今后发展: 1、加强学习,搞好协调,贯彻执行村务公约、财务制度,搞好资产管理。 2、加强协调,妥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3、配合县政府和七星街道做好南岩路建设工作。 4、把下石演村打造成新农村示范新村。 |
金星村 |
金星村位于新昌县西北部,西连嵊州黄泥桥,东靠新昌客运中心,紧邻104国道线和上三高速公路新昌入口处,距新昌城区7公里,距绍兴9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村域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2007年底,全村总户数144户,总人口362人。工业及第三产业是我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如新昌开源汽车轴承有限公司、新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坐落在金星村,为我村转移了许多剩余劳动力,也为村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做了有力保障。2008年4月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成员7人,这是一个崭新的年轻的团结的务实的领导集体,大家本着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办实事的宗旨,努力开展各项工作。相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金星村将会有一个崭新的发展。 |
庙前地村 |
庙前地村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西部,地处南岩工业区内,与南岩寺、东岳寺、佛教旅游景点大佛寺遥相呼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距离县城约3公里,2004年5月行政村调整,我村东南与侯村接壤,西接赵婆岙、凤凰村,北濒五都村。2001年全部耕地征用,2006年全村8个村民小组、394户、常住人口955人,人均收入7000元。 庙前地村与杨梅山村、中喻村、五都村、五联村、龙山村、五龙岙村、坎头村、上礼泉村、蟠龙村、南岩社区、土谷庙村、石柱湾村、上三溪村、下石演村、金星村、后溪村、馒头山村、飞凤村、葫芦岙村、赵婆岙村、下三溪村、上石演村、磕下村、张家庄村、侯村村、元岙村、溪二村、凤凰村、合新村、下礼泉村、塔山村、七星社区、凤山社区、西岭社区、岩里村、九峰寺村相邻。 |
后溪村 |
村情简介】2011年,全村总户数330户,总人口888人,村民年均收入100562元左右,村级可用资金达230万元。村内工业比较发达,村集体拥有标准厂房2万多平方米,现在厂房的出租率高达100%,另外村民自己兴办的各类企业也比较多。工业及第三产业是我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11年3月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成员10人,村设党支部一个,共有44名党员;有6个村民小组,28名村民代表。 【村镇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大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快村庄总体规划,排污管道安装,道路硬化及村庄绿化工程的建设。早在1999年全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在2000年对全村的主要道路进行了亮化工作。又于2008年初重新整顿更换了村内老化的电线,确保2008年夏季用电高峰时全村村民的用电通畅和安全。 2009年动工进行新村道路硬化工程,于2010年7月基本完成。道路硬化之后的村庄焕然一新,整体效果良好,既美化整洁了村容村貌,又有利于老百姓出行。 |
馒头山村 |
馒头山村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西部,距离县城5公里,地处三面环山,东靠丰岛花苑,南靠瑞和度假村,北靠中国名茶市场,一九九二年成立行政村,2008年全村三个村民小组113户,304人,人均收入7468元。 我村地处平原地带,土壤以火沙质土为主,森林资源丰富,祖代靠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大小麦、油菜、番薯、玉米、黄豆,主要农业经济作物:烟叶、白术、西瓜、茶叶,二00一年我村土地、山林、由新昌县高新农业开发园区征用。 |
飞凤村 |
七星街道飞凤村座落于新昌城东北面,位于104国道北面,西面同上礼泉村交界,东面同羽林街道马大王村相连。飞凤村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村69户,147人,共有党员14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飞凤村村容整洁、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文化建设独树一帜。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 |
葫芦岙村 |
葫芦岙村地处新昌县城西,离城3公里,属城郊结合部,海拔60米,全村有478户,农业人口1327人。分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1名党员,39个村民代表,两委成员10名。村庄自2012年以来,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行了旧村改造、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和村级电网改造等惠民项目。 葫芦岙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近几年根据区域自身特色和优势,以科学规划,努力将葫芦岙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融入中心城市的商贸旅游的新农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商业服务业,利用地理位置三大优势,一是位于综合城市区与工业产业园区的过度地带;二是处在核心景区大佛寺与十里潜溪景区及十九峰的必经地;三是能为潜溪生活区块约2千平方米配套。为此我们的目标是融入中心城市,对接商贸旅游产业,服务区域配套,打造“一市二区三中心”,以商贸旅游为特色的葫芦岙新农村 |
赵婆岙村 |
赵婆岙村坐落于新昌县西南部,位于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岩工业区,交通便利,附近既有像新昌泰坦国际大酒店这样高档的四星级大酒店,又有如南岩美墅那样美丽的人居天堂。全村总户数为158户,总人口398人,其中有党员23人。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成员共有6人,这是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大家本着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争取将赵婆岙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
下三溪村 |
下三溪村位于七星新区新昌江南岸,交通便利,村域面积61332平方,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全村现有人口170户,453人。有村民小组6个,党员25人,村民代表23人,农民人均收入13410元。2006年启动新村建设,目前已有60户入住新村。村内天然气、自来水、宽带、华数等配套设施完善,水泥路面通到家家门前屋后。 民国24年属岭外乡,36年属岭外乡四保。1950属西岭乡,1958年为新昌县人民公社七星坂大队下三溪生产队,1961年为西岭人民公社下三溪大队,1983年属西岭乡,大队改设村委会,1992年属城关镇。辖下三溪一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黄、陈、张三姓居多。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以蔬菜为主,略有小麦、油菜、大豆、番薯、玉米等农作物。现土地已被基本被征用。 |
上石演村 |
上石演村地处七星街道东面,鼓山脚西北面周围,地理位置优越。全村面积165152平方米,现有农户720户,人口1655余人。农民人均收入达22500元/年。全村经济以办厂经商务工为主,村有个体企业28家,年产值达八千多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九千多万元。上石演村连续六年被评为“集体经济超百万元村”“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县级文明村”以及“县级工业经济十强村”等。近几年来,上石演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房租收入,年收入达700多万元。从08年8月起,投资约1亿元,动工兴建七星综合市场。该市场从开始兴建到交付使用,历时一年五个月,市场总占地面积约20亩,总建筑面积28600平方米,由新昌县果蔬批发、七星农贸和鼓山副食批发三个市场合并而成,是目前我县最大的综合性市场,主要经营副食百货、农贸、水果等商品的批发零售,现有农贸批发零售摊位29个、水果批发零售摊位8个,副食百货批发零售摊位46个。市场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该市场已于2010年元月10日开始营业,现该市场已经为村民提供了43个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另外。作为本县最大的综合性市场,以繁荣市场、优质服务,然而创造更大的利润,大幅度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新村建设步伐加快,至2016年底,已经建成102户农村用房,硬化新村道路14000平方。为美丽乡村打好基础。 |
磕下村 |
磕下村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东南部,南接龙山,北临鼓山西路,汽车西站,其中上三线高速和104国道南复线穿越村庄。全村由林家、下金山、雪塘里、山根脚、路廊村、下村、新村等10来个自然村组成。 原先土地总数将近5000亩,村庄面积600多亩,但土地基本被征用,剩有耕地近104亩,山林485亩。 磕下村两委人员11人,村党支部成员7人,村委人员5人,其中1人重合。吕玉明任村党支部书记,下设7个党小组,有党员70人。张建荣任村委主任,下分1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52人。一般事务性问题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决定,对村内重大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采取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周围,立足现实,扎实推进,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村厂房出租花鸟市场店面出租。厂房总体面积在60亩左右,分布在林家和山根脚之间。2007年底新昌县花鸟市场正式开业,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提升了整个村庄的区位竞争优势。2007年底磕下村农贸市场正式开业,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辖区内规上企业有浙江奔野拖拉机厂、中孚燃气、中法供水、法贝卫浴。盛大石材市场坐落在南复线边,是全县最大的综合性石材市场。2014年开始,新区对村庄进行有步骤的开发,新和成路,孝行路南段开始推进。 2015年村庄正在努力推进股份制改革、污水改造工程、新村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 |
张家庄村 |
张家庄村地处新昌城西,离县城三公里,横穿新境线,靠近上三线,是七星坂的中心位置一个行政村,东邻电力局;北依交通局、金山花园、绍兴银行;西毗客运西站;南临卫生局、计生局、实验幼儿园、县中医院、交警大队。鼓山西路、十九峰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分为6个村民小组,258户,692人,党员23人,村民代表24人,2001年前原有耕地面积590多亩,山林90亩。2001年9月起被七星新区开发有限公司征用,现有村级开发用地及村建房用地30余亩,人均收入10146余元。 地处平原,离县城较近,1991年前为西岭人民政府所管辖,1992年撤扩并入城关镇人民政府,2006年9月划为新昌县七星街道办事处管辖。有蔬菜市场和各类小店,包括副食品、面点、饮食、理发、肥料、卫生室。 设置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及共青团支部、妇代会、计生协会、民兵连、老年协会等群体组织。 |
侯村村 |
侯村村位于七星街道南岩片,高新园区南岩科创区,属城郊结合部,泰坦大道横穿而过,全省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中国茶市矗立其中,村辖区范围内还有南岩小学、县人民法院、七星派出所、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或建设完成,或正在抓紧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全村现有山脚根、里段、外段3个自然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05户,常住人口1113人,党员35名。因高新园区建设发展需要,侯村村集体土地基本已被征用。 |
元岙村 |
新昌七星街道元岙村地处十里潜溪入口处,全村420户、1118人。近两年来,该村两委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整治和引导两手抓,从整治入手改村貌,从引导入手优村风,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资金,用于村庄道路硬化和整治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新农村建设呈现新貌,获得了“绍兴市文化特色村”荣誉称号。 一是整治入手改村貌。针对村级经济比较薄弱,全村四个自然村比较分散,村道路泥泞,露天粪坑林立,垃圾到处堆放的现状,该村两委从抓治理环境卫生着手改善村容村貌,采取向有关部门争取一点、个体老板捐助一点、群众自己筹一点的办法,筹措到40多万元资金,实施道路硬化工程,对全村道路及小巷小弄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实施露天粪坑整治工程,实行拆除露天粪坑每只实行补助外,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拆除,顺利拆除了全村160多只露天粪坑;在此同时,村里还计划建公共厕所10只,目前已建成3只投入使用。实施道路亮化工程,现已安装路灯60盏。通过两年时间的改造整治,该村基本达到了硬化、净化和亮化的要求。 二是引导入手优村风。提倡敬老,村两委为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村里建造了老年活动室、一条200米长的健身岭。提倡文明,充分发挥村里的宣传窗黑板报阵地,落实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宣传,全村已连续17年无出现计划外生育,村民遵纪守法、文明家庭户不断增多。提倡发展第三产业,村里已组织村民兴办农家乐餐饮业3家,受到了旅游观光客的好评。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
溪二村 |
溪二村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西南部,地处潜溪江山顶,距离县城10公里,东南与元岙村相邻,西南与杨梅山、九峰寺相邻,北与葫芦岙接壤,下辖杨老岭、朱塘山、挂岩岭三个自然村。2008年全村四个村民小组124户,325人,耕地面积270亩,其中水田160亩,茶叶面积60亩,山林面积21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766吨,人均收入6500元。 地处山区,土壤沙质土为主,并有一小半黄泥土,土质较肥沃,森林资源、水资源较丰富,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大豆、土豆、玉米,主要农业经济作物有茶叶、烟叶等。 设置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及共青团、妇女协会、民兵连、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 |
凤凰村 |
七星街道凤凰村位于新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内,新镜公路五四大道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318户,816人,党员29人,全村土地已被征用,其中村民建房土地24亩,工业用地21亩,商业用地24亩,200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人均收入8050元,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人均收入8600元。近年来,我们以党的-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群众积极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和谐文明,卫生整洁为基础,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兴办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全村卫生条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村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2008年被新昌县委组织部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四星级”,县政府授予“村庄整治先进村”,县文明委授予“乡风文明先进村”和县卫生局命名的“县级卫生村”荣誉称号。在2008年的良好基础上,经过村两委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2009年我村又被授予绍兴市“市级卫生村”荣誉称号。2010年,我村胜利通过省级卫生村考核,取得省级卫生村的荣誉称号。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
合新村 |
合新村位于新昌、嵊州交界处,距县城7公里,离嵊州城10公里,经环乡路拓改,交通便利,下辖上家畈、泉塘等、栗元山、皇岗岩、洋下山、回龙潭六个自然村。2008年,全村6个村民小组,362户,共830人,耕地面积400亩,山林300亩,村民年均收入7500元左右。2013年12月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成员8人,这是一个崭新的团结的务实的领导集体,大家本着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办实事的宗旨,努力开展各项工作。设置有村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26名,还设有村民委员会及共青团、妇女协会、民兵连、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此外,还获得了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的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油菜、花生、玉米为主,近几年来企业发展迅速,私营企业主要有制砖厂、轴承加工厂、酒厂、铁艺厂等,由于地处104国道边,交通便利,适合各类企业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发展方针,加快村庄总体规划,道路硬化及村庄绿化工程的建设,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3年,西郊环乡路合新拓改工程动工,并于次年完工;2004年,四组滑坡村移建项目组织实施;2008年,四组、五组长诏水(自来水)开通,新农村电网改造完工,全村新增变压器6台,全村用电环境极大改善,此外洋下山至白龙潭公路修建完成。 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一定成效。 |
下礼泉村 |
下礼泉村地处县城西北面104国道傍村而过,东与上礼泉花田岭接,南临新昌江,西接搭山村,北靠五龙岙村,离城2公里,有3路公共汽车经过,直通县城,交通十分便利,山清水秀,后山绿树成荫,空气新鲜,人居环境极佳。现有农户305户,全村农业总人口954人(包括农转非216人)。下辖阳隆山脚、刘家山、铁坵山脚三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现有正式党员35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50万以上,先后曾被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五星级,县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 |
塔山村 |
塔山村地处新昌县城西大门,104国道横穿其中,东至七星大桥,西至客运中心,南至新昌江,北靠后山,交通方便,是新昌县工业开发的中心地段,现有常住人口912人,351户。塔山村属新昌文明古村之一,有明塔一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是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塔山脚与石柱湾两村交界之间的山顶上,塔高十五米。村庄坐落在明塔山下,村名由此而定,为塔山脚。1970年“农业学大寨”力争上游,去掉“脚”字改名为塔山村。塔山村辖区内大小企业50多家,塔山村两委共有8人组成,聘用干部4人,王雪江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吴林辉同志任村委会主任 |
七星社区 |
七星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辖区范围西至七星路-体育场路,北至新昌江(西侧为坤豪路以南),东至西昌南路-鼓山西路,南至磕山、曹家山、玉角山,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单位25家,其中学校7所。现有小区23个,其中物业小区8个,在建小区2个,在册住户2621户,5430人,常住户已超4000户,社区根据辖区实际下设8个网格。社区有工作人员6名,下设党支部2个,有党员45人,现有假日支部党员283人,假日支部8个,一直以来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积极丰富居民业务文化生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人居环境。 |
凤山社区 |
凤山社区地处新昌江以北,新昌大桥以西,后溪村以东,西郊环乡公路以南,面积5.3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04户,23260人,人口4690户,9771人。其中男4763人,女5008人。社区工作人员6人。 |
西岭社区 |
西岭社区成立于2015年5月底,辖区内新小区、新住户不断建成和入住,到2015年底,已有新老大小不一的小区26个,已入住在册户数2330户,4850人,常住户数已达4000余户,而且仍在不断建设入住之中。半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们结合科普日、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了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参与意识。通过社区活动的蓬勃开展,真正践行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推动了社区资源共享共建 |
岩里村 |
岩里村286户673人,分1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有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党员29名,村民代表31名 |
九峰寺村 |
九峰寺村位于七星街道西部,地处半山区离县城10公里,离七星街道8公里,全村分为村民小组11个、8个自然村、总共776人,耕地面积584亩(其中水田480亩),山林1200亩,人均收入866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元,集体固定资产20万元,共有中共党员29名,村民代表44人,土地权属组为基础承包到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