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绍兴 >> 新昌县 >> 回山镇 >> 柘前村

柘前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柘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柘前村简介

  柘前村地处浙江省东部,新昌县西南角,回山镇东南,距回山镇1.5公里,新昌县城38公里,新磐公路穿村而过,到磐安省级工业区(尖山镇)19公里,距常台(上三)高速双彩道口仅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柘前村耕地面积837亩,其中茭白面积329亩,茶叶面积265亩,山林面积1990亩,全村共有420户,村民1127人,由柘前、旧屋、汤家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委驻地柘前自然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624104 312000 -- 查看 柘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柘前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柘前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贤辅村

  贤辅村位于回山镇塘西片,经新胡线可直达,全村由贤辅、华董、上岗头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474户,1275人,常年有500余人外出打工。贤辅人以种植名茶、白术、茭白为主要产业,家庭工业有布机和来料加工等,村民年均收入8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上年为3万余元。 贤辅村是典型的农业乡村,村民看天吃饭,村集体亦无固定收入来源。近年来,修建自然村间贯通公路,安装自来水工程,改造水利设施等村庄建设基础工程成为贤辅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村于2010年起新建自来水管网工程 ,从上市场至贤辅铺设管道7000余米,泵房1间,120立方水池1间,解决全村老小饮用水问题。工程投资近60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补助20万;因本村集体经济薄弱,尚有近20万工程款拖欠。 贤辅村通回山集镇公路弯多坡陡,村民多年来希望开通经“对山”直达公路。2011年本村两委班子竭尽所能,先期投入资金10万元,建设贤辅至“对山”公路,现已完成4.5米宽的2公里毛路。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搞好村庄卫生工作,新建垃圾中转池,实行专人卫生保洁,结合“四改一拆”工程建设成果,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村办公室前操场进行平整硬化,绿化,为村民提供休憩、文娱的活动场所。争取落实“对山”剩余道路的建设资金,早日动工。 贤辅村的发展需要村民的勤劳,更需要政府、社会的帮扶。目前贤辅村苦于缺少资金,愿景美好,但现实困难重重。  

下山村

  回山镇下山村地处镇西南端,地处玄武岩台地连缘,是全省省地质灾害重点村,全村共有219户,人口529人,村劳动力39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为6人,党员总人数为12人,耕地面积183亩,其中水田90亩,旱地73亩,茭白种植面积55亩,人均收入508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分薄弱,是全镇经济较为落后的村庄,作为地质重点村,安置工作已全部完成,解除了村民生命危险的后顾之忧。   经济发展情况:   下山村近几年来,着力经营经济作物,发展茶叶面积600亩,其中发展苦丁茶叶面积达200亩,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明显提高,是近几年来经济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下山新村大力发展工商业,新村居民迁入新村后在镇经营蔬菜批发,开小店等。村经济发展呈增长趋势,另外,农村和富余年青劳动力已向北仑,镇海等地输出,增加了农民收入,拓宽了劳动力就业渠道。   

中宅村

  中宅村是由原旧宅岙和中宅两个自然村基础上合并而成,位于回山镇东北2公里处,全村现有260余户,合720余人,其中劳动力270余人,党员19人,通过村民民主选举和党内民主选举形成了完善的村级领导班子  

晨光村

  晨光村全村159户,人口440人,耕地面积404亩,其中水田366亩,旱地38亩,山村面积250亩,茭白面积223亩,村民人均收入5685元,全村劳动力262个,村级集体经济0.13万元,村两委班子6人,全村党员17人,班子团结协作,能完成各项工作。   

蟠溪村

  一、基本情况   蟠溪村由蟠溪、李间两村合并而成,全村有农户250户口,人口670人,耕地面积407亩,其中水田312亩,旱地95亩,村集体经济58.65万元,全村茶叶面积260亩,茭白面积191亩,农民人均收入5764元,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28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   农民收入以茶叶、茭白为主,村两委根据实际,计划发展黄瓜、茄子等高山蔬菜,开辟新的农业发展路子,发展织布业、羊毛衫加工业等家庭工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向宁波北仑等地输出劳务。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交通道路方面:蟠溪至大宅里,李间至大宅里村级公路已建成,投入使用,结合康庄工程,计划对这两条路进行硬化。对村自由来水进行了改造,由于蟠溪村自来水站取水点地势低、水质不好、细菌严重超标,要投入资金,对取水点进行更换,提高自来水质量,保证村民身体健康。   四、存在问题与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里收入多、债务多、矛盾多、信访多。二是村里环境较差。   工作打算:一是协调村两委关系,消除隔膜,加强团结,推进村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发展,开展环境整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二是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教育村民提高环保意识,投入资金设立垃圾箱、垃圾房,改变村卫生脏、乱、差的状况。   东阳户杂村是从本村分离出去的一个小村落,经过数年的发展,该村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村庄。   

新洋村

  一、基本情况   新洋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距新回线主干道6公里,交通相对不便。新洋村共有308户,742人,劳动力471人,耕地面积572亩,其中水田485亩,旱地87亩。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5615元,集体经济没有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共有党员30人,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   二、经济发展概况   新洋村由中洋、上洋、石界三个自然村组成,三个自然村的集体经济状况相对落后,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茭白和茶叶为主。茭白种植面积296亩。白术,茄子,黄瓜等高山蔬菜种植的也较多。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一直较为薄弱,所以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比较慢,通村道路一直没有硬化,村内主要道路也没有进行硬化。村内路灯已基本覆盖全村。电信宽带入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村两委办公室和活动室已基本建设完毕,可投入使用。   四、存在问题及打算   由于村小,交通不便,村没有企业,集体经济薄弱,自来水入户率还不高。   1、加强道路建设,想方设法,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硬化村内道路。建设中洋、石界、上洋三个自然村的通村公路,建设田平至中洋的公路。   2、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三个自然村进行自来水安装,电网进行整改,改善茶叶炒制用电条件。   3、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完善农田基本配套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对病害水库进行加固除险,大力发展山地蔬菜产业,改善种植结构,引进高产优良品种,提高农民收入。  

樟花村

  回山镇樟花村位于回山镇东南方,距镇所在地4公里,现有363户、845人,有耕地面积313亩,山林面积1761亩,茶园面积250亩。几十年来,樟花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和带领樟花村民走勤劳致富道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07年获得新昌县级村庄整治先进村的称号。   经济发展情况:   樟花村是个典型的山村,山多耕地少,,村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名茶生产和高山蔬菜,其次靠劳务收入,工业缺乏,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处于全镇的的中间。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村的计划生育实施比较好,教育、医疗都比较好,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集体水电站,其中,装机量为400千瓦,年发电量为700-800度。在新农村建设后,村里又新建了硬化道路、新建公社、生态农机。在1988年,全村通自来水。在2002年,新增农户150户。2007年,开通深水井,使农民的饮用水更清洁、卫生。现人均年收入为10000元左右。   

雅里村

  一、基本情况   雅里行政村位于回山镇的西南方向,距回山镇政府驻地约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三面环山,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雅里行政村663户,总人口约1880人,全村耕地面积1061亩,其中水田752亩,旱地309亩,茭白面积459亩,农民人均收入5955元,全村有劳动力123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2.18万元,全村由雅里、渡河、上库三个大自然村以及一些小自然村合并而成,村有完全小学一所,为安顶小学。村内有卫生服务站两个。   二、经济发展情况   雅里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人多地少,农户收入基本上主要靠种植茶叶和茭白两种经济作物。近年来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引进高品质,优品种的茶叶、茭白新品种。提升经济作物品质,增加农业附加值。同时还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新的项目,进行茶园改造,改进茶叶炒制技术,推广茭白无公害化种植,使之成为畅销的绿色食品,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村发展经济的同时,村庄环境整治也取得了成就。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群众集资投劳,对村中道路进行硬化。投资10万元硬化了雅里自然村村道路,投资3万元对上库自然村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2.5万元对大宅湾自然村公路进行硬化,硬化累计面积1200米。   

红联村

  一、基本情况   红联村共有427户,1165人,劳动力745人,耕地面积663亩,其中水田522亩,旱地141亩。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5814元,以农业收入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2.31万元,主要为茶叶承包款,集体经济并不宽裕。村两委班子较为协调,团结合作,能完成各项任务。共有党员36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   红联村由长虬、前丁、西塘、小厅、屯坑五个村合并而来,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交通不是很便利。村民基本种植茭白和茶叶,收入来源主要就在这两项,少数人外出打工和经商。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红联村合并后,在新村中央新建村两委办公室和活动场所,极大的改善了村两委的办公条件,使干部议事办事有了固定场所,村民也有了一个舒服的活动场所。长虬村、小厅村、前丁村通村公路已经进行硬化通车,投资45万的红联至屯坑村的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正在修建之中。   四存在问题及打算   各自然村发展不平衡,还有西塘村通村公路没有硬化,自来水也没有安装,村民要求装自来水的呼声比较高。红联村内街道路灯极少,根本无法满足夜间出行照明需求,晚上一片黑暗。   1、争取资金,早日硬化西塘村的通村公路,安排人员,购买自来水设备,安装自来水管道,接通自来水,使西塘村民尽快用上清洁、稳定的自来水。   2、在各村的主要街道上都装上路灯,对转弯等死角处进行亮化,改变摸黑出门的历史,改善出行条件。  

荷塘村

  荷塘村历史悠久,从南宋开始形成了这个小村落。该村位于回山镇东南部,海拔约400米,算是个半山区,在山和毛竹的包围中,山林面积有2180亩,四周环境幽雅宁静。总耕地面积有774亩,其中种植茶叶占地面积达到296亩,水稻田占361亩,行地占117亩。该村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和茭白,故水稻田大部分以种植茭白为主。全村总人口约900人,其中劳动力占了60%。荷塘村现任村长梁振国,书记丁新波,村委梁亚东、贺桂超,支委梁炎青、杨玉汀,会计丁柏超。   荷塘村的住宿条件还不错,许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房,响应新农村号召,改变农村面貌。村里有着许多老树,它们的年龄可不小啊,一棵古柏就有400多年了啊,枫树也有近300年历史了,它们见证着这个村的历史。   白术是荷塘村的特产,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该村从2007年开始修建水泥道路,道路村村相连,交通畅通方便。如今外出的人也比较多了,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往宁波和新昌占多数。    一个村的教育程度可以看出一个村的知识程度。从这个荷塘村走出了近50个大学生,其中有丁华君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梁明洪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丁斌就读于浙江科技学院等等。   荷塘村的五显庙历史悠久,现名五圣殿,系民间财神庙,是新昌乃至江南幸存的五显庙古迹。2006年被新昌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文物保护点。财神历来为民间所敬祀,特别是明代以来,江南一带崇尚祀奉“五路财神”。“五路”即“五显”: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五显”亦称“五德”,旨在推崇道德、劝人以德为基、以诚为本、聪明正直、勤劳善良、光明豁达、和谐共荣。据传,此殿始建于元末明初,当时香火极盛,后几毁几建。文革后庙宇倒塌,九十年代简陋修复。本次于2004年至2006年由当地热心村民自发组织重修扩建,规模扩大一倍,内外修葺一新,神像重新雕塑,香火再现旺盛,已成为当地村民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荷塘村的村长说,在未来的几年里要做好以下工作:池塘淤泥清理干净,自来水改造管道,露天粪坑改为公厕,准备建一厂房来吸引老板办私人小型企业。   

前陈村

  前陈村由上前陈、下前陈、下市场三个自然村组成,该村位于回山镇中心地带,海拔约400米,算是个半山区,在山和毛竹的包围中,山林面积约400亩,四周环境幽雅宁静。总耕地面积有367亩,其中种植茶叶占地面积达到126亩,种植茭白地约200亩。该村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和茭白,大部分田以种植茭白为主。全村总人口约550人,其中劳动力占了60%。前陈村现任书记兼村长陈法仁,村委陈千桃、陈雪妃、梁金忠,支委陈岳春、陈永茂,会计陈桂源。前陈村的住宿条件还不错,许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房,响应新农村号召,改变农村面貌。村里有着许多老树,组成了一个古树群,那里的树的年龄可不小啊,一棵古柏就有400多年了啊,枫树也有近300年历史了,它们见证着这个村的历史。   

官元村

  官元村历史悠久,从明朝开始形成了这个小村落,由官元、斋塘、杨家年、寒庄四个自然村组成。该村位于回山镇西南部,算是个半山区,在山和毛竹的包围中,山林面积有2100亩,四周环境幽雅宁静。总耕地面积有920亩,其中种植茭白占550亩,该村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和茭白。全村总人口1256人。官元村现任书记贾洪钧,支委杨焕夫、杨汝余,村长俞品法,村委杨德良、董姣姣,总会计董炳堂,出纳杨文桃。   官元村的住宿条件还不错,许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房,响应新农村号召,改变农村面貌。村里有着许多老树,它们的年龄可不小啊,一棵古柏就有400多年了啊,枫树也有近300年历史了,它们见证着这个村的历史。   

旧里村

  一、基本概况   旧里村由旧住、里屋、后涨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399户,人口1140多人,劳动力738人,有水田576亩,旱地155亩,山林1947亩,茶叶面积428亩。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5607元,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村有两委干部6人,党员38人,能按时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   二、经济发展情况   旧里村本来以传统农业为主,但近几年来,以织布业为主的家庭工业迅猛发展,仅后涨一个自然村织布机就达到47台,按每台布机获利1.5万计算,可为农民增加收入7万多元。茶叶、茭白在农民收入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这二项占农民点收入的一半左右。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是加快道路建设,旧住临近公路,后涨通村公路建成使用。方便了人们生产生活。二是开展环境整治,通过与发展家庭工业结合,对村中一些破烂、废旧房屋进行整修或改建,用于厂房,改观了村容村貌。   四、存在问题和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二是党员干部的团结协作不够。   下一步工作打算,继续投入资金,对村中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对村自来水进行整修,改善村民吃水难问题。  

官塘村

  官塘村为1个行政村,无自然村,村民居住较为集中。全村现有农户人口742人,农户289户,10个村民小组,正式党员21人,预备党员1人,耕地面积580亩,园地257亩,山林1700亩,村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茶叶、茭白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人均收入达到了15000多元。村先后荣获了县级森林村庄、卫生村、四星级村、污水治理十佳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近年来,村两委班子集中精力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上,通过全村污水整治,新建村办公楼500多平方,硬化操场1000多平方,机耕路10000多平方等,村级累计筹资酬劳100多万元,累计争取上级资金350多万元。  

高湾村

  高湾村位于回山镇北部,与双彩相邻,全村共206户,515人,自来水普及率96%。现有党员27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湾村围绕“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2016年,先后建设了太极荷花塘,星级公厕,特色农产品超市等基础建设。高湾村党支部将继续抓好制度、队伍等建设,开展好支部活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  

柘前村

  柘前村地处浙江省东部,新昌县西南角,回山镇东南,距回山镇1.5公里,新昌县城38公里,新磐公路穿村而过,到磐安省级工业区(尖山镇)19公里,距常台(上三)高速双彩道口仅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柘前村耕地面积837亩,其中茭白面积329亩,茶叶面积265亩,山林面积1990亩,全村共有420户,村民1127人,由柘前、旧屋、汤家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委驻地柘前自然村。  

宅下丁村

  距镇政府驻地0.25公里,磐新公路贯村而过,运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全村共219户,647人,有水田460亩,茭白420亩。村原有小学,1913年创办,1998年撤并。村边有400年生刺柏、银杏各一支,200年生枫香、糙叶树各一支。村建有居家养老照料中心,40多位老年人在老年食堂优惠就餐。宅下丁村是回山八月茭白的发源地,1996年村里引进八月茭,1997年试种60亩,效益良好;以后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村茭白种植面积占全村水田面积的95%以上,单茭白一项可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1998年兴建了第一个面积2000平方米的茭白市场,2003年扩建了茭白市场,市场占地面积7亩,2010年对村茭白市场全面进行了硬化改造,极大地改善了茭白交易环境。宅下丁村先后获得了县效益农业示范村、市茭白专业村、省优质绿色示范基地等称号。  

大宅里村

  大宅里村,位于回山镇东部距离4.4公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全村共有437户,约1150人,劳动力923人,耕地面积804亩,以农业收入为主。大宅里村山多耕地少,村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名茶生产和高山蔬菜为主。特色产品有茭白、茶叶等,集体收入主要为茶叶承包款。之所以叫“大宅”,是因为这里世代居住着梁氏一门,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梁氏祠堂。大宅里村历史悠久,是个典型的古村落。古建筑村落群依坡而建,择吉而居,错落有致的黑瓦楞、风火墙浑然一体,呈现一幅江南水墨意境。  

屯外村

  屯外村位于回山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7.5公里,南邻天台,西接磐安,交通便利。村庄坐落在三县交界处,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现有农业用地面积63亩,其中种植耕地面积12亩,园地面积45亩,林地面积6亩,常住户口66户,182人,虽然人口比较少,但是民风淳朴,村民融洽。现有村委3人,支委3人,两委成员共6人。现村两委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分工明确,责任性强,工作主动。近年来,先后获得市级生态建设先进村、市级文明村、绍兴市森林村庄、市级卫生村、县级十佳卫生村等十多项荣誉。   

回山村

  回山村位于新昌县西南部,距县城49公里。俗称余商,是回山镇最大的行政村。现有耕地1328亩,山林1899亩,茶园637亩。回山村的老屋依坡而建,择吉而居,顺应自然,落差达50米,从高墩往下看,错落有致的黑瓦楞屋顶、风火墙,就形成了一副别有风致的水墨画。回山村四面山丘迤逦,多条涧坑流进,村庄处于四围山水之中,故名回山。回山古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彩烟”。居住的多数是杨姓人家。元至清属彩烟乡,民国二十四年属回山乡(镇)至今。2004年6月,回山村和姜岙村合并,村委驻地在回山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1759人。  

王家市村

  王家市村地处新昌南部山区,共195户,462人,由王家市、合石坑两个自然村组成,村民收入主要靠茶叶、茭白等经济作物,2015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3105元。2008年“四改一拆”以来,村中道路已全部硬化、自来水改造工程完成、露天粪坑全部拆除,并新建公厕2座,对危房进行了改造。2016年安排了拆旧工程,实施了村口景观工程,太平塘周围新建了青石栏杆,沿线道路旁新建了停车场,对停车场周边进行了绿化。  

上市场村

  上市场村是回山镇政府驻地所在地。上市场村被青山绿水环绕,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全村耕地面积953亩,园地342亩,林地1414亩,总计2749亩。共有常住户口528户,1286人,民风淳朴,村民和乐融融。上市场村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多年来村庄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多项荣誉。近年来,上市场村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探索“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新路子,村两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的实际,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步伐,从而有力促进全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上下西村

  上下西岭村位于回山镇的西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三面环山,青山绿水,风景优美。全行政村由上西岭和下西岭两个自然村组成,农户为343户,879人。全村耕地面积878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3.5万元,为下西岭电站所得。上下西岭村两委班子从为社会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从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到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窗。做到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创造了一系列的生态项目,也进一步完善了环境长效保洁机制。  

顶山村

  顶山村地处新昌南部山区,共198户,529人,由石彦坑、孟仓、雅鸟、石水涧四个个自然村组成,村民收入主要靠茶叶、杨桐等经济作物,2015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3105元。2008年“四改一拆”以来,村中道路已全部硬化、自来水改造工程完成、露天粪坑全部拆除,并新建公厕3座,对危房进行了改造。2016年安排了污水处理工程,实施了危险处周围新建了不锈钢栏杆,沿线道路旁新建了停车场。村两委班子在现有公共资源基础上加强了制度管理,先后制定了《顶山村卫生保洁制度》、《顶山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从而形成了干净、整齐的村容村貌,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西丁村

  一、基本情况   西丁村共有243户,717人,其中劳动力有543人,耕地面积581亩,其中水田443亩,旱地138亩,山林面积1374亩。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5700元,以农业为主,村集体没有收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发扬民主,能够较好的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有党员23人,表现出了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经济发展概况   西丁村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茭白和茶叶为主,2005年,茭白种植面积270亩,茶叶面积260亩。在村委主任陈亚华的带领下,去年引进试种了双季茭白,一年可收割两茬,当年每亩收益可达8000余元。今年双季茭白推广种植了100亩,农民收入得到显著增加。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西丁村对门口坂120亩土地进行了整理,现验收完毕,并落实20户,整理后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土地利用价值得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积极为老年人创造条件,提供活动场所。去年,村投资近万元,将大会堂进行改造,改建为村老年活动室,使老年人老有所乐。   四、存在问题及打算   村党支部活动不够正常,平时学习开会,沟通思想,工作安排等活动很少,村主职干部和两委成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还要加强。村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整治,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1、不断加强村两委干部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想方设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调整产业结构,继续选育和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增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对村中道路进行硬化,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建设垃圾箱,增加照明路灯。   


柘前村特产大全




柘前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