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脚村位于新昌县小将镇东部,地处罗坑山下,距离县城35公里,离镇政府5公里.2004年我村与自然村张宝金村合并,共分为7个村民小组,160户人家,约为509人;我村有山林面积1万多亩,其中毛竹山3800多亩,耕地面积300余亩,水田250亩;我村地处山区,村民收入主要以毛竹为主.2005年村中引进毛竹拉丝加工厂一家,在村委书记丁治松和村委主任项永兴并团结村两委班子下,当然其中还不乏上级有关领导和结队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使我村在最近几年的面貌涣然一新,表现在:1.对南洲至岭脚段公路进行硬化2.对全村自来水管道进行重新安装3.做通全长约9公里的岭张公路和西月岭机耕路4.响应"四改一拆"工程,新建公厕3只,垃圾池8只,并集中对村中主要道路进行了绿化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624107 | 312000 | -- | 查看 岭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迭里村 |
迭里村距离小将镇政府驻地3公里,有迭石,里竹两个自然村分别位于省道311象西线两侧。全村常住人口832人,共270户。耕地536亩,其中水田464亩,山林2392亩,其中毛竹601亩,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10240元。近年来,经村两委与村民的共同努力,获县级生态村、县级文明村、县级文化特色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
上朱部村 |
村地处新昌第一高峰菩提峰山下,山势起伏,林茂水清,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离县城35公里,位于新昌东部,小将镇西,离镇所在地8公里。全村由上朱部、柏树株、柱坑共三个自然村组成共203户。 |
下朱部村 |
下朱部村位于象西线小将镇西南面,离象西线3.7公里,背接和岩山脉,面朝雪等明山,有天生屋蛇狮象环抱,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属长诏水库上游,和岩源水流经雅坑纳入长诏水库。全村296户,797其中男443人,女354人,有耕田568亩,其中水田440亩,旱地85亩,自留地43亩;有果园183亩;有山林面积4938亩,其中自留山687亩,责任山1478亩,统管山2773亩。 下朱部村与迭里村、上朱部村、茅洋村、里东村、金村村、岭脚村、里家溪村、新欣村、旧坞村、方泉村、结局山村、五埠村、里小将村、外小将村、南洲村、罗溪村、平山村、铜坑村、下联村、芹塘村、里宅村、桥里房村、道士岙村相邻。 |
茅洋村 |
茅洋村坐落在美丽的县城东面,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许多摄影公司拍照的基地。茅洋村由原来的茅洋、马坑等、九江潭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456户人家,1302多人,耕地面积977亩,山林面积19100多亩,2012年,村人均收入为9223元。我村共有党员62人。 |
里东村 |
里东村地处小将镇西南面,里官线穿村而过,距小将镇政府驻地3.5公里,座落在菩堤峰脚下,人居环境优美,全村11个村民小组,由五个自然村组成,331户,957人,耕地面积466亩,水田面积404亩,山林面积4932亩,其中毛竹面积1092亩、田地、树山、竹山基本分户承包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6205元,主要产业是花卉苗木和名茶生产,兼营经济作物,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俞新江,共有党员30人,两委干部5人。 全村有苗木面积450余亩,重点发展海棠、红枫、桂花等10多种品种,其中村有集体茶园160亩左右,年承包款22050.00元,除上班族外,农民目前花木销售占主要收入,其中种植小京生、油茶籽、白术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也占一定的收入,全村有母猪10多只、肉猪100余只,村里没有工业企业,外出打工者有300多人,集体山林资源无,靠山吃山,仅靠茶园承包款, 还支付不了村的固定开支,更不容谈村建设,农民家庭富了,可集体还是很穷,集体经济的薄弱问题,是本届两委干部工作日程中的重中之重。 |
金村村 |
金村,由金元、下迭石、黄婆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95户,845人,耕地面积520亩,水田面积439亩,山林面积4087亩。农民人均收入5799元,主要收入来自花卉苗木。村党支部书记石小桂东,村委会主任吕渭成,共有党员35人。 |
岭脚村 |
岭脚村位于新昌县小将镇东部,地处罗坑山下,距离县城35公里,离镇政府5公里.2004年我村与自然村张宝金村合并,共分为7个村民小组,160户人家,约为509人;我村有山林面积1万多亩,其中毛竹山3800多亩,耕地面积300余亩,水田250亩;我村地处山区,村民收入主要以毛竹为主.2005年村中引进毛竹拉丝加工厂一家,在村委书记丁治松和村委主任项永兴并团结村两委班子下,当然其中还不乏上级有关领导和结队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使我村在最近几年的面貌涣然一新,表现在:1.对南洲至岭脚段公路进行硬化2.对全村自来水管道进行重新安装3.做通全长约9公里的岭张公路和西月岭机耕路4.响应"四改一拆"工程,新建公厕3只,垃圾池8只,并集中对村中主要道路进行了绿化等. |
里家溪村 |
里家溪村位于新昌县东部,小将镇北部。东邻巧英水库,北与沙溪镇为界,西连大市聚,黄泽江自东向西穿而过,本村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村。全村常住人口602人,农户203户,土地面积5900亩,其中耕地371亩,水田243亩,山林5529亩。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80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882元。 里家溪村与迭里村、上朱部村、下朱部村、茅洋村、里东村、金村村、岭脚村、新欣村、旧坞村、方泉村、结局山村、五埠村、里小将村、外小将村、南洲村、罗溪村、平山村、铜坑村、下联村、芹塘村、里宅村、桥里房村、道士岙村相邻。 |
新欣村 |
新欣村位于新昌县东部,与天台县石桥镇,新昌县儒岙镇相邻。由上海、鳌坑、马力坑、彭坑四个自然村组成。是小将镇最典型的毛竹专业村.其地理位置优越,通往天台、华顶、国清的“唐丝之路”村而过,环境优美,青山相抱,绿水常流。凭借良好的地位优势,近年来,新欣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2008连续两年被评为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 新欣村与迭里村、上朱部村、下朱部村、茅洋村、里东村、金村村、岭脚村、里家溪村、旧坞村、方泉村、结局山村、五埠村、里小将村、外小将村、南洲村、罗溪村、平山村、铜坑村、下联村、芹塘村、里宅村、桥里房村、道士岙村相邻。 |
旧坞村 |
旧坞村位于小将镇北部,原为结溪乡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半山区,全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全村道路已全面硬化,村口溪水沿村而过,波光漾漾,绿荫浓浓,景色秀美。 全村现共有225户,594人,外出200余人,党员21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吴良千任党支部书记。资源方面水田300亩,旱地80亩,园地50亩,山林9000亩,其他用地2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为8859元吗,主要以花木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先后获得县级文明村、党风廉政建设四星级村、县级卫生村等荣誉。 |
方泉村 |
方泉村由方口自然村、陈家坞自然村、田西自然村组合而成,他是玄奘唐诗之路的终点站。位于小将镇西面。共有610户人家,1638人,人均收入7393元。 方泉村工业区是小将三大工业区之一,主打行业是轴承加工和羊毛衫加工,全村共有16家轴承厂和5家羊毛衫厂,解决了村里的劳动力问题。 方泉村农业经济有花卉苗木基地,桂花、红枫、梨苗为主打产品;蔬菜地里五颜六色,方泉村的菜农方便和满足了全镇的菜篮子;茶场有苦丁茶、龙井茶,主要是销往外地。 方泉村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全村共有7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
结局山村 |
结局山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205户,583人,耕地面积391亩,水田面积304亩,山林面积3578亩,劳动力384人。 |
五埠村 |
五埠村毗邻茅洋村,距离小将镇10公里,由埠头、孙家坪、雷峰(雷公山,海角坑)、外坑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340户924人,正式党员47名,预备党员1名,两委班子成员9人,村民代表46名。五埠村总支下设4个支部,埠头支部、孙家坪支部、雷峰支部、外坑支部。全村拥有耕地面积450亩,山林面积11368亩。以开发农业为主导产业,经商务农为辅,外出务工收入在村民的经济收入中占主要地位;农业以花卉苗木种植为主,目前村里有菊花基地62亩、黄桃水蜜桃基地611亩、油茶基地225亩、茶叶基地80亩、花木基地25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万元。 |
里小将村 |
里小将村位于菩堤峰下,罗溪江畔,38省道象西线穿境而过,小将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南35.2千米山岙,是小将镇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里小将村级组织完善,设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团支部、妇代会、关工委等组织。村共有农户517户,常住人口1427人,土地面积3377亩,其中耕地851亩,水田715亩,山林2611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5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698元。2013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里小将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村级组织健全,各项工作运转良好,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庄环境整洁,村风文明和谐,并且严格落实各项创业创新惠农政策。 |
外小将村 |
外小将村位于新昌县东部,距离县城30多公里,风景秀丽。311省道象西线穿村而过。全村396户,1122人,17个村民小组,党员45人。主要从事花木种植为主,地区生产总值3.7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808元。外小将村党支部连续5年被评为新昌县先进党组织。 |
南洲村 |
南洲村位于新昌县域东部,距县城约36千米。南洲村是小将镇境内的一个大村,在菩提峰的东北麓,新昌乡间流传有民谚“先有南洲丁,后有新昌城”。据新昌地方史籍记载,新昌建县在公元908年,南洲有村却在公元147年光景,时间是东汉,始祖名丁崇仁。祖先丁崇仁(104-174),原籍山东济阳,由承事郎仕至太尉,目睹过朝廷的昏暗,请求当地方官,在担任剡县令期满后,不愿回故乡原籍,而想着找一个远离纷争和尘嚣的地方隐居,丁崇仁带领家人在这里扎起了一个安享天年的窝。南洲村人口以丁氏最多,约占全村的三分之二,丁崇仁尊奉为南洲丁氏第一世祖,现今的丁氏大都是丁崇仁的六十几代孙。关于南洲丁氏的祖先,除了宗谱文字的记载,还有丁氏祖先画像收藏在村老年协会。南洲历史文化保留丰富,主要有南洲丁家祠堂,清早期宗祠建筑;古墓,主要有两个,一为丁崇仁墓,东汉古墓,在南洲飞凤山有个叫牛皮行的地方,二为潘音墓,元代墓葬,在飞凤山东的半山坡上;“南洲宋井”,南宋时开凿,明嘉靖年间疏;古居下四房,一座颇具特色的古民居,清晚期民居,坐北朝南,小青瓦屋面,硬山造。近年来,南洲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落、信息化示范村、体育特色村等。2014年,南洲村共有农户516户,耕地1067亩,山林面积12804亩,村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迄今为止,98%农户都种植花木,光花木基地已达到百亩以上的南洲村民就有四人。最多的达700多亩,南洲村就被一片片的桂花、樱花、红枫、海棠等包围着,花香四溢,争奇斗艳。 |
罗溪村 |
罗溪村由中家岙和大岭下两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大岭下又分为大岭下、罗坑、三洋平三个自然村。截止2013年底,罗溪村共有372户人口,1170人,其中中家岙494人,大岭下676人,各有6个生产队,60周岁以上老人267人。罗溪村共有低保户11户,共16人;低保边缘户4户,共13人。残疾人,包括一级二级共6个。村民收入主要是种植花木和加工毛竹为主,全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农户种植花木。村拥有耕地面积735亩,其中水田面积592亩;茶园202亩;山林面积4089亩,其中毛竹面积2218亩,田地、树山、竹山基本分户承包为主。村级办公室设在七堡龙亭内,面积约40平方米;集体资产中家岙拥有村大会堂(1982年建造)、茶厂(60年代建造)及祠堂,大岭下拥有茶厂(60年代建造)、原大队屋(70年代建造)。拥有县级文物保护点“七堡龙亭”。 |
平山村 |
平山村位于小将镇政府8公里山岗,全村276户,776人,分6个村民小组,党员27名,村两委干部7名。据《新昌县志》记载,宋代已有,吴、董、王、陈四姓居多。村坐南溪背,旧称有地300亩,广十里许,四面皆岭,山顶为岗,故名平山。村边有古树群一个,环境优美,1988年龙潭坑至平山通车。村有耕地590亩,茶园190多亩,山林4571亩,其中毛竹612亩。种植以花卉苗木、水稻、花生、蚕桑、西瓜为主。 |
铜坑村 |
铜坑村距离小将镇4公里。全村常住农户168户,人口468人,党员19名,村民小组5个,土地面积3263亩,其中耕地342亩,山林2776亩。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238元。 |
下联村 |
下联村位于象西线边,是由下坞、联盟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74户,484人,低保边缘户1户,其中全户外出打工有72户,共有正式党员32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94亩,其中水田有235亩,山林面积1405亩,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主要收入靠花木、茶叶、杨梅、外出打工。新一届村两委委班子共7人组成,支委3人,在本届村两委会的带领下,积极争取上级帮扶,村民主动筹资,新建村级办公楼,满足党员活动、干部履职、村民议事、便民服务、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信息传播等需求;两委干部和党员积极参与“三治一提升”行动,改善村庄环境面貌。 |
芹塘村 |
芹塘位于新昌东部,坐落在新昌第一高峰菩提峰山下、是沃洲湖源头之一,与天台石梁接壤。走象西线,东至小将,转石梁方向,行进约10里处便到竹海古村——芹塘。这里流传着一个“讨饭骨头圣旨口”的古老传说。唐末五代时,江东才子罗隐每言成谶。一天,罗隐去游访石梁,借宿芹塘。晚上蚊虫嗡嗡使人睡不好觉。于是他默默的叨念:“罗隐芹塘宿,蚊虫去叮竹。”话语刚落,蚊子果然就飞到竹林,至今芹塘人依旧很少用蚊帐。据史载,北宋初年,董氏第八世祖董梧入敖于将山(即小将)石氏,同居不利,徙居芹塘,遂繁衍后裔。现有董、张、俞、袁为四大姓。芹塘历史悠久,始建于宋。早时村基位于两大水系交汇处,因沼泽潮湿,村内水芹菜繁盛,古称芹谷。村内现存古祠堂、古台门、石桥、古墓等古建筑,最负盛名的是芹塘八景,即“七桥一祠”。近年来,芹塘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落、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县级清洁家园示范村、县级生态村、县级卫生村、县级文化特色村等。2015年,芹塘村共有农户323户,耕地700亩,毛竹30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村集体当年收益为2万元。 |
里宅村 |
里宅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南0.7公里处,由岭头陈、大兴、里宅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靠近省道311象西线。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267户,730人,一个支部,共有44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604亩,其中水田504亩;山林3361亩,其中毛竹约320亩,茶山园约176亩,主要收入来自花卉苗木、蔬菜种植,其他收入是畜牧养殖业共有三户,2013年村农民人均收入10071元。 |
桥里房村 |
桥里房村位于菩堤峰山脚,由原来的桥头王、染里、赤房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建成新的桥里房行政村,全村共208户人家,610余人,分为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28人。耕地面积470余亩,山林面积3011多亩,村集体经济主要以花木、毛竹、茶叶销售为主。 |
道士岙村 |
道士岙村,217户,556人,耕地面积373亩,水田面积314亩,山林面积6763亩,2010年村级农民人均纯收入7294元。主要是劳务输出。村党支部书记董三妃和村委主任石长军。共有党员20人,先锋作用明显。该村是竹制品专业村。 道士岙村与迭里村、上朱部村、下朱部村、茅洋村、里东村、金村村、岭脚村、里家溪村、新欣村、旧坞村、方泉村、结局山村、五埠村、里小将村、外小将村、南洲村、罗溪村、平山村、铜坑村、下联村、芹塘村、里宅村、桥里房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