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潘村是由原潘村和大油山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地处城南乡的东南边陲,东与儒岙镇接壤,南、西与东方的丁龙、前进二村接壤。
全村区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现有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05年有285户,870人,全村耕地面积492亩,其中水田261亩,旱地231亩。2007年人均收入5768元,集体经济正常收入450元。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能完成各项任务,共有党员29人,在各行各业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624200 | 312000 | -- | 查看 大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里家竹村 |
里家竹辖区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有7个自然村,地理环境条件相对较差,交通条件不够理想。干部群众在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里任自然村以腌制小萝卜菜闻名县内外,2005年度,里家竹村被县政府授予效益农业特色村称号。为促进多样化经营,2006年推广种植刺青瓜50余亩,收入达30余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广大群众的收入,2007年将进一步推广种植面积,里家竹还以盛产白术、高山西瓜、烟叶等农特产品享誉县内外。 在抓好多样性种植经营的同时,大力推进基地化种植经营,以大户规模化基地建设来带动一方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黄桃、杨梅等果木基地300亩,建成占地近百亩的全县最大的优质白茶基地,为农业生产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
丁龙村 |
丁龙村全村4个自然村合并,8个村民小组,355户,962人,耕地面积417亩,山林面积2766亩,劳动力680人,2010年人均收入7603元,主要以农业为主。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能完成各项任务,共有党员28人,在各行各业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
潜溪村 |
潜溪村位于城南乡西部,座落在十里潜溪、风景秀丽的天烛湖、七盘仙谷旅游胜地。由原三山、丁村、平丰岩合并,全村现有470户,1416人。水田535亩,地386亩,茶叶327亩,全村党员37人,两委班子7人,2007年人均收入6322元。 |
杨家山村 |
杨家山村位于城南乡西南部,离县城15公里,与本乡姚宫村、天荷村和潜溪村为邻,与本县东茗乡接壤,是七盘仙谷景区的源头,杨家山村由原杨坑、西山等、朱家岙三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423户,1141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273人,季节性外出务工250人。全村共有党员50名,村两委班子共有10仁。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63亩,其中水田439亩,旱地324亩;茶园319亩,烟叶130亩,毛竹林100亩。村民以烟叶、茶叶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2012年人均收入9418元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思路,配备卫生专管员一名,专职保洁员3名,主管负责村庄、道路保洁,垃圾等清运;以村组道路的硬化、村庄美化、绿化、改水、改厕、规划新区建设为重点。我村为改善全村人民的饮水质量,投资90余万元对全村的自来水工程进行改造,确保每户农民都能喝上放心水;完成了“四改一拆”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全村硬化道路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拆除老式露天粪坑310只,修建生态公厕1座,简易公厕2座,120户农户完成户改厕所;建设了杨家山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杨家山村社区服务中心并已投入使用;完善了篮球场设施,配备了锻炼器材,使其正常运行;成立了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大学,改善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同时完成了全村的道路亮化工程,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人居环境。 |
姚宫村 |
姚宫村地处新昌城关南部,全村9个村民小组,430户,1412人。耕地面积989亩,其中水田491亩,旱地498亩,山林3071亩,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6280元,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主要以农业为主。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能完成各项任务,共有党员50人,其中正式党员44人,预备党员6人,在各行各业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
琅珂村 |
琅珂村由原丁家坞、琅珂、上任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中心村设在琅珂自然村,是城南乡继石溪村之后的第二大村。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696户2012耕地952亩,其中水田571亩,旱地381亩,园地692亩,山林面积5807亩。2007度人均收入7189以农业为主,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能完成各项任务,共有党员82人,在带动村民致富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
任家村 |
任家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19户,587人,2007年人均收入5302元,耕地面积302亩,其中水田190亩,旱地112亩,茶园123亩,山林120亩。劳动力转移305人,村支部委员5人,村委委员4人,党员33人,村级班子配套组织健全。 |
韩妃村 |
韩妃村由丰大、丰小、沙滩、冷水孔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524户,1544人,有党员48人,现有土地面积818亩,其中水田494亩,耕地324亩,山林3461亩,集体收入98000元, 2007年人均收入6766元。 韩妃村古称金岩,历史悠久,隋未年间炀帝全家被害,他的玄孙茶王杨白和妃子韩氏出逃福建,途经剡东(新昌)入山迷路,韩氏向山民问路,山民说“东面还有三十六渡,渡渡要税裤”,韩氏本已心力交瘁,实已难以举步,为免连累丈夫逃生,即在此自缢而死,后人悲其不幸,敬其舍生救夫,尽节而与其忠烈,百姓逐筑庙祀之,即韩妃庙,后以村名之。韩妃庙有大殿3间,两边抱屋5间,大殿前面建有看台,有精雕的斗拱和韩妃的座椅,都是精美绝伦,极其珍贵的艺术品 |
石溪村 |
石溪村是城南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县城公交车直达,有7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1103户,2992人,耕地面积1199亩,其中水田762亩,旱地437亩,2007年人均收入7322元,该村属全县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该村队伍健全,制度建设规范,由11人组成村二委班子成员,党员118名,3个党支部,一个党总支,每月5日、15日、25日村二委班子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班子团结,创新意识强。 |
企石村 |
一、基本情况 企石村地处城南乡的东南部,距新昌县城15公里,2004年在行政村撤并时,由原企石、西坑、章家湾等3村合并而成。现有339户,1030人,耕地面积674亩,其中水田454亩,旱地220亩,2007年度人均收入5772元,落后于全乡平均人均收入。 二、经济发展情况 企石村山多地少,处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局面,农业生产以传统产业为主,以水稻、竹业、银丝草、烟叶为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土地项目的整治,农业设施的完善,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
朱王银村 |
朱王银村是新昌县城南以东的偏僻山村,离城较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朱家山、王羊角、银地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8个村民小组,227户,641人,耕地面积515亩,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能完成各项任务,在各行各业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
眉岱村 |
眉岱村位于城南乡东部,离县城12公里,地处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本村由原眉岱、王岙、孔家山、高山脚、大丘田5村合并而成,中心村设在眉岱自然村。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425户,1121人。有耕地963亩,其中水田640亩,旱地323亩,园地212亩。水利资源丰富,山塘水库较多,其中王岙水库、门口水库属小三型以上水库。有企业3家,其中电站一座,2007年度人均收入5196元,党员33人。 |
新溪社区 |
新溪居委会下辖东南嘉苑、南山嘉苑、城南新村、蝴蝶谷等小区。 |
天荷村 |
天荷村位于城南乡北部。全村有9个自然村,农户429户,人口1071人,2012年人均收入10089元。有耕地823亩,山林2802.5亩。先后获得了综合工作先进村、绍兴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城南乡民兵工作先进集体、兴市消防安全示范村等荣誉。 |
秦岩村 |
秦岩村位于城南乡中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猛虎头村、水埠头村、牌轩里村、庙前村、八石坞村),8个生产队,总户数385户,总人口1039人,其中劳动力750人,从事农业劳动力230人,外出打工504人。 |
高依村 |
高依村位于城南乡南部,距县城11公里,全村有3个自然村(蛟头、下依山、石子坪),6个生产队,住户203家,总人口564人,共有党员25人。 |
前进村 |
前进村由山顶头、大坞两个自热村合并而成,共有农户336户,927人,10个村民小组,党员26人,其中田330亩,地238亩。农户收入以茶叶、花木及外出务工为主。 |
下洲村 |
下洲村地处韩妃江畔,由原下洲大村、下洲小村、大平岭等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中心村设在原下洲大村,新胡线贯穿下洲各自然村,交通便利,距县城27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14户,874人,党员42人,耕地459亩,其中水田290亩,旱地169亩,山林2462亩,全村人均收入约9389元。下洲村农户以传统的茶叶、蚕桑为主,年生产名茶50担左右,蚕茧2250张。下洲村因地制宜发展家禽养殖业,劳动力转移达75%左右,下洲村拥有小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320千瓦。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既有冲天饭、狮子戏珠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又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民领袖张万成之墓。 |
大山庄村 |
大山庄村位于城南乡东南部,东西北各与本乡里家竹、秦岩、企石村为邻,南与本县儒岙镇接壤,是一个山高村散,经济薄弱的村。大山庄由下庄、后山、大湖丘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为6707亩,共有13个小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63户,1561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345人,其中外出务工800多人。党员54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其中70岁以上老党员12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210亩,其中田762亩,地448亩,大山庄村2013年人均收入为9127元,村民主要以毛竹、烟叶、银丝草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村里无规模型企业厂家等工业发展,也基本无集体经济。大山庄村有500多平方米办公室大楼一幢,内设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综合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文体活动室、卫生室等场所。办公室前的操场上有1200平方米,建有篮球场、健身器材等等。近年来,城南乡大山庄村在县委县府及城南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围绕“以自治管理家园、以整治改善环境、以服务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新农村建设新思路,积极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成立了消防大队。先后被授予“征兵工作先进村”、“道路建设先进村”、“目标责任考核三等奖”、“党建工作先进村”、“综治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
大潘村 |
大潘村是由原潘村和大油山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地处城南乡的东南边陲,东与儒岙镇接壤,南、西与东方的丁龙、前进二村接壤。 全村区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现有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05年有285户,870人,全村耕地面积492亩,其中水田261亩,旱地231亩。2007年人均收入5768元,集体经济正常收入450元。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能完成各项任务,共有党员29人,在各行各业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