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绍兴 >> 诸暨市 >> 安华镇 >> 勾嵊村

勾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勾嵊村谷歌卫星地图)


勾嵊村简介

  勾嵊村位于诸暨市安华镇勾嵊山下,勾嵊--这一村名也由此而得。全村共269户人家,791人口;村里耕地为493.06亩,水田478.06亩,旱地15亩,山林1461亩,经济作物46亩;特色产业主要为西瓜种植。目前的勾嵊行政村规模是由调整前的俞家塘、后溪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内部现实行村级综治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联系户制度,即村两委干部联系若干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若干农户。每一级联系人的核心工作是当好网格内矛盾纠纷的“和事佬”和信息员。现村有两委干部6名,村民代表34名,全村划分为34个网格,每个村民代表平均直接联系8户,每个村两委干部平均间接联系45户农户。
  近年来,通过发展富民经济、推动袜业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发展环境;提高人文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住规划龙头、有序推进新村建设等措施,使全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勾嵊村在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安华镇粮食生产先进集体;2007年通过诸暨市环境整治村验收并获得安华镇财务工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绍兴市平安农机示范村;2009年,刚刚通过了卫生示范村的验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681117 312000 -- 查看 勾嵊村谷歌卫星地图

勾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勾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峰村

  双峰村位于安华镇西面,紧邻集镇,杭金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全村,交通便捷,风景优美。双峰村村上丰江、中丰江、下丰江3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0.84平方公里。全村229户662人,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50位村民代表。有山林427亩,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2123.15元,人均收入31361元。全村党员46人。近年来,双峰村按照“规划要超前合理、设计要具乡村特色、建设要快捷便利”的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村内池塘整治,村内重要道路、地段的地面硬化,村饮用水工程,村庄绿化等项目,2012年成功创建诸暨市新农村。   

勤荣村

  勤荣村地处诸暨市安华镇西南面,毗邻浦江陈家坞,东面03省道横惯全村,西面杭金衢高速公路跨村而过。由上新宅、杨宅、崇新庵、黄藤市,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3.03平方公里。    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922户人家,总人口2576人,村二委班子10人,党员108人。全村耕地面积为1496.6亩,其中水田1304.6亩,旱地192亩,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农民人均收入15845元.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我村两委会干部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先后获得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财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将勤荣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霞丽村

  霞丽村地处诸暨市安华镇西南面,南接狮子山,北邻大陈江,浙赣铁路与安郑公路穿村而过。村区域面积2.74平方公里,全村599户,6个村民小组,1541人口,村二委班子7人,党员42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745亩,其中水田1696亩,旱地49亩,山林面积2007亩。2008年村级集体收入4310.36万元,人均收入11778元。   我村以水稻生产为主,兼营茶、桑、水果,具有一定规模的蛋鸭、麻鸭和生猪养殖场。村两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利用远程网络教育的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组织农业知识讲座,掌握农业科学技术,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上积极完善各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沟系、家家户户通田头、运输作业通场头,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依托山地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工业上以袜业原料加工和袜业加工为主,鼓励村民发展家庭工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今年的新农村创建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提前规划,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建设项目实施班子分工,分组开展工作,做到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部署了新村创建工作任务,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新村创建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步骤,大力开展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河塘清淤、村道绿化等实事工程,服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卫生环境不断优化。  

珠峰村

  珠峰村位于安华镇西南面,距诸暨市区25千米左右,共有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周家村、方家坞村、邵家塘村、杨茂岭村。这四个村分别位于杭金公路的东西两侧,交通方便,全村有1638人,519户人家,耕地面积85.03公顷,行政区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方家坞村后山建有安华镇最早的寺庙----珠岭寺,现为佛教活动场所之一。全村有两委班子8人,党员88人。  

丰江周村

  丰江周由丰江周一村、丰江周二村、丰江周三村等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有住户726户,人口2248人。全村有总耕地1906亩,其中水田1665亩,旱地241亩,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10369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村党支部下设了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8人,村两委人员共11人,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作用发展明显,村两委根据实际,认真抓好各项工作。   丰江周的舞龙送祝福是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300余名农民扛着100余米长,78节的板凳长龙欢乐起舞,据了解,板凳龙由村里各家各户共同制作,一条板凳龙为一桥灯,每桥灯上两盏灯笼。“金猪报喜”“恭喜发财""福享绵长”村民们为每条龙取了一条吉利的名字,为农民兄弟送上新年的祝福。  

勾嵊村

  勾嵊村位于诸暨市安华镇勾嵊山下,勾嵊--这一村名也由此而得。全村共269户人家,791人口;村里耕地为493.06亩,水田478.06亩,旱地15亩,山林1461亩,经济作物46亩;特色产业主要为西瓜种植。目前的勾嵊行政村规模是由调整前的俞家塘、后溪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内部现实行村级综治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联系户制度,即村两委干部联系若干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若干农户。每一级联系人的核心工作是当好网格内矛盾纠纷的“和事佬”和信息员。现村有两委干部6名,村民代表34名,全村划分为34个网格,每个村民代表平均直接联系8户,每个村两委干部平均间接联系45户农户。   近年来,通过发展富民经济、推动袜业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发展环境;提高人文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住规划龙头、有序推进新村建设等措施,使全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勾嵊村在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安华镇粮食生产先进集体;2007年通过诸暨市环境整治村验收并获得安华镇财务工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绍兴市平安农机示范村;2009年,刚刚通过了卫生示范村的验收。   

三联村

  安华镇三联村位于安华镇与浦江县郑家坞镇相邻交界地带,村属区域面积4.48平方公里,耕地1012.445亩,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185人,445户农户。党员80人,企业11家。    三联村乡风文明,环境优美,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全村村民的积极支持下,三联村已成功创建诸暨市卫生村、绍兴市卫生村、诸暨市环境整治村;拥有诸暨市粮食高产示范基地,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被评为市、镇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在积极争创新农村建设的劲头下,村两委干部努力工作,村民积极配合,在上级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书记何锭达同志为中心,带领全体党员、村民群策群力,以“创先争优建设新三联,科技创新发展新农业”为口号,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大改善、文明素质大提升、公共服务大覆盖、生活质量大提高,经济与生态坏境协调发展的工作目标,为全面建设新三联而努力奋斗。   

越善村

  越善村行政区域面积2.5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为1218,耕地面积为513.7,其中水田面积469.2,旱地面积44.5.全村共240户,781人,村级年收入为4.82万元,人均收入14086元。主要劳动力533人,多名外来务工者,村二委班子7人,6个村名小组,党员39人。   越善村由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的朱家川、山头后合并而成。地理位置较偏僻,但是交通不受任何影响,环境优越。近年来,通过发展富民经济、推动袜业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发展环境;提高人文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住规划龙头、有序推进新村建设等措施,使全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2008年以来,我们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展污水处理,新建分户式处理池只, 入户率达到80%以上,河塘整治2个,新修操场2个,消灭赤膊屋,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围绕市级新村创建目标,做到环境净化、美化、优化。创建饮水工程,修好水库,购买净水设备,将自来水接入村民家中,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越善村已于2008年成功创建诸暨市级新村。为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越善村坚持从制度机制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实行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实现我村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以制度的形式规范村民行为,严格管理程序,逐步形成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1、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现已建立一套完整、有效、长期的保洁制度。组建村容保洁队伍,在村民中选用了事业心强、肯吃苦的村民2人,长期从事垃圾收集和村容保洁等工作,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并积极配合镇统一组织的专业保洁,处理村庄内生活垃圾,有效保障村内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100%。同时采取农户门前包干和公共区域包干到户的保洁制度,有效确保了路旁及房前屋后柴草杂物堆放有序,门前房后沟渠清洁,无淤泥。对鸡鸭等家禽基本圈养,尽力维持农村环境卫生。   

蔡家畈村

  一、基本情况   诸暨市安华镇蔡家畈村地处镇东面,行政区域面积1.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17平方公里 ,全村共426户人家, 179家企业,1234人口, 2000外来人口,村二委班子7人,村设党总支,党员52人,下设5个党支部,村党支部二个,厂党支部三个,政府机关在村设警务室和劳动管理服务派出机构。2007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集体收入超过40万元,人均纯收入26174元。近年来该村相继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五星级民主法制村、浙江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浙江省科普示范村、绍兴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和诸暨市级多项荣誉称号。    二、家庭工业发展及工业集聚区建设    现有销售超亿元企业二家:“情怡袜业”和佳艺袜业,且“情怡”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另外,还拥有“凯云针织”、“佳易袜业”、等二家销售超5000万元企业,统计500万元规模企业8家,家庭工业户163多户,拥有自营进出口企业7家。到2007年底,全村已有高档全电脑袜机2500余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5亿元。    发展家庭工业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是党支部统一核心领导引领家庭工业大发展规划。支部班子团结一致,牢固树立大发展思想,例如三年前我们村的村民居住条件是全镇倒数的,先生产后生活,规划建设用地全用在企业发展上,支部的强有核心力的显现,使得我们村的各项事业发展稳定健康快上加快。现在村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五个支部,其中三个企业支部。    二是抓住家庭工业集聚区建设促现代家庭工业发展。2002年我们一期规划25亩建设用地以租赁经营的形式使18户家庭工业户得到了发展空间,统一的厂房标准成了我们村的一道风景,2003二期我们规划了50亩建设用地20户家庭工业户,个性鲜明的厂房拔地而起,其间有三家企业在市级工业区征用土地200亩获更大发展空间,但他们的根还在村。生产上去了我们没忘生活条件的改善,2003年同时规划30亩新村建设用地,到现在已建设完成,又成了我们村的新风景线,生产和生活的两道风景线的和谐发展,我们的发展规划初步实现。    三是尝试“联户担保”融资工具促家庭工业推进。2000年后家庭工业的竟向发展,特别是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投资的快速增长,家庭融资能力弱的短腿开始显现,2004年初“联户担保”融资工具的新词在镇政府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推动下在我们尝试,以三家家庭工业户为一组自愿联合,互相负担连带责任,实行“一次申请、集中核准、分次发放、周转使用”零抵押的贷款方式。接成联户组26个,当年新增信贷资金2000余万元,有力推进家庭工业快速健康发展。针对各企业的发展规模的大小,2007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四家大企业参股的安华镇担保合作社即将注册成立。    三、下步打算    1、抓住科学规划龙头,有序推进新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到规划的“四个结合”。即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与现实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布局修饰与整体改造相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与规划的功能定位相结合,改善生活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在规划编制和新村建设的过程中,积极与村民沟通,认真听取和吸纳村民意见和建设,按照一体化繁荣理念进行整体设计,形式既富有现代化农村气息,又适合蔡家畈村工业经济特点的新居。在抓好第二期新农村建设规划农居的配套设施的同时,做好第三期工程的20户人家的新村建设。    2、加强环境整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加强垃圾的收集处理。在建有固定垃圾站的基础上,增加流动式垃圾箱,同时建立一支有专人负责、多人组成的保洁员队伍,负责全村的日常环境卫生的维护和垃圾的收集。    二是加强绿化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在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基础上,加快新村改造的工作步伐,按照“三同时”的原则,进一步推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逐步实现生活污水全处理;继续推进绿化工作,为村居塑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在这方面我们将总计投入20万元。    三是加强河塘整治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红星塘水库改造工作已顺利完成,解决了饮用水问题,可在60天旱情的情况下基本保证全村的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长林村

  长林村总面积3.24平方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户数287户,总人口755人,总耕地面积为520亩,其中水田459亩,旱地61亩。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8374元。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5人,村二委共6人。尽管村集体收入甚微,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及支持下,长林村也积极的开展起各项工作。自2005年新村的二委会换届以来,干起了不少为民实事,新建长林村社区服务中心,创建了诸暨市环境整治村和卫生村,此外进行了河塘整治,村庄绿化,电力整网等等。村庄主要道路绿化。利用环境整治项目资金补助,在村主要道路建成2公里落地松,桂花树构成的绿化带,并落实管护责任。采取划树归户的方法。谁家地头的树谁所有,确定“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村、组、户逐级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树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使村庄道路绿树成荫景观初具雏形。    全村电力整网。新增3台变压器,更换全村原来8米、10米的旧电线杆全部更换成全部更换成12米、15米,并对过细,破损,老化的电线进行换新换粗,有效改善我村电压不稳长况,消除用电隐患,保障村民用电安全。    完成王对岭自然村池塘整治。通过清理淤泥、挖深塘底、修建专门排污渠道并对周围堤岸加固硬化,改善水质并扩宽村民洗涤面积。    卫生改厕。增加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卫生设施;新建封闭式垃圾房,更新部分旧垃圾桶,集中清运村民生活垃圾;清除全村露天粪缸,新建公共厕所,提高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   

新一村

  新一村位于安华湖边,浦阳江、大陈江交汇于此,杭金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景优美、交通便捷、民风淳朴。新一村由江水沿、湖塘沿、绍佳泉三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3.04平方公里,全村共909户2450人,划分为10个村民小组,有50名村民代表。全村党员146人,村两委干部11人。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6009元,人均收入25739元。   新一村家庭企业较多,以袜业为主,经济发展良好。近年来,新一村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卫生村、诸暨市文明村、诸暨市环境整治村、诸暨市文化特色村。   

河杨村

  河杨村村位于安华镇镇区南部,交通便捷、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河杨村由杨店、河汉两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0.98平方公里,共368户978人,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40个村民代表。全村耕地面积422亩,山林面积346亩。全村党员49名。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2865.83元,人均收入29051元。   

矿亭村

  矿亭村位于安华镇东南部,交通便捷、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矿亭村由矿三、矿四、矿五三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4.4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共1097户3117人,50位村民代表。全村耕地面积2297.6亩,山林面积4052亩。全村党员115名。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6883.82元,人均收入22743元。矿亭村个私企业较多,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的袜业产业遍布全村。矿亭先后获得诸暨市卫生村、文化特色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合村

  三合村总面积2.65平方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50位村民代表,农户477户,总人口1269人,共有党员99名。耕地面积782.5亩,其中水田677.5亩,旱地105亩。全村主要以袜业和葡萄为特色的产业经济。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3666.18元,人均收入28881元。   

五指山村

  五指山村位于安华镇西南方向,与汤江岩旅游景区毗邻,距离安华镇3公里,东至03省道,西至杭金衢高速公路。因村后山巅屹立岩柱六支,一支稍离而较短大,形似一拳,另五支排列整齐,形似伸掌,天然而似五指,故名五指山。五指山村区域面积2.45平方公里,设村民小组8个,50位村民代表,共483户1240人,全村党员58人,村两委会干部7名。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3298.6元,人均收入28151元。   五指山村致力发展发展优高农业,已建设形成面积1065亩的五指山粮食生产功能区,近年来,五指山村先后荣获市十佳农业园区、诸暨市首批标准小康村、诸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诸暨市级新农村、诸暨市共青团绿化示范村、绍兴市级环境整治村等荣誉称号。   

宣何村

  宣何村位于安华镇东部,交通便捷、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宣何村由宣一、宣二、赵宅三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5.17平方公里,共737户2020人,划分为10个村民小组,50位村民代表。全村耕地面积1927亩,山林面积3844亩,全村党员96人。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5542.87元,人均收入27663元。   宣何村个私企业较多,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的袜业产业遍布全村。宣何村先后获得省文化示范村、诸暨市卫生村、诸暨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被评为绍兴市五好基层党组织。   

湖头村

  湖头村位于安华镇最北部,诸安快速通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湖头村由湖头、涨墟、新坞、景佳坞四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7.02平方公里,共912户2594人,划分为10个村民小组,有50位村民代表。全村耕地面积2006亩,山林面积4712亩。全村党员145人。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5631.39元,人均收入22861元。   

浣丰村

  浣丰村位于大陈江畔,西南与安华镇区相邻,安长公路、浙赣铁路、诸安快速公路穿村而过。   浣丰村由王店、远丰两个自然村组成,共设14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约为2.7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52户2455人、水田1223亩、旱地147亩、山林1327亩。全村党员130人。2016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6026.83元,人均收入26410元。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全镇前列,是远近文明的小康村。   

球山村

  球山村西临大陈江,北与安华镇区毗邻,村因山得名,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全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共603户1737人,划分为10个村民小组,49名村民代表。耕地面积1457亩,山林1560亩。全村党员67人。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3963元,人均收入22776元。   近年来,球山村经济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先后被评为诸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诸暨市新农村、绿化示范村、卫生村、文明村。   

安华村

  安华村位于安华镇集镇中心,由原安华村、宣阁墙头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460户,人口1277人,党员68人。区域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粮食耕地面积770亩,山林1342亩,茶园14亩。针纺业是安华村的龙头产业,以袜子生产为主。2008年村级年收入达40.5万元,人均1.48万元。    近年来,安华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镇合建的安华镇文化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2006年以来,安华村成功创建了绍兴市文化特色村、体育特色村、绍兴市卫生村,村党支部还连年被评为镇优秀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   目前,安华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正按照创业创新规划,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村”战略,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努力把安华村建设成“村美、户富、风正、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勾嵊村特产大全




勾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