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三村座落于璜山镇东北部,距诸东公路一公里村道相通,是由原来的水口、徐里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域面积6.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83.2亩,林地6193亩。自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村现有人口数为1618人,户数有580户,村民年人均收入9976元人民币。开三村现任村长傅光军、书记黄新永。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会下设治保、调解委员会,计生、妇、团、民兵等组织,职能完整,分工明确。
农村建设工作:
1、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村长为副组长,村两委会成员为组员。明确了创建目标,进行了具体创建工作分工,落实了责任人。并在全村范围内通过横幅、标语等方法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2、抓好新村创建规划,按照诸暨市级新村要求对生活污水处理池、公园、公共厕所、垃圾站房、移动垃圾箱、球场、道路、健身区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3、投入60万元,完成村内基本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和机耕路建设。
4、投入30万元,按以户为单位,以单户和联户的形式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0%。
5、投入90万元,硬化道路、道地16000平方米,完成二个自然村间道路建设;整治赤膊屋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90盏,完成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亮化工程。
6、投入30万元,建设村入口小公园一个,同时实施见缝插绿,计划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在村内道路边、池塘边、房前屋后种植石榴、桂花等植物。
7、投入10万元,新建公共厕所3座,垃圾收集站房7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681119 | 312000 | -- | 查看 开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凤山村 |
双凤山村坐落于璜山镇西南部,齐池公路穿村而过。全村525户,人口1362人,村域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4亩,林地面积9848亩。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村总收入1375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159元,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桐巢村 |
桐巢村位于诸暨市的东南,属于璜山镇的化泉片,由原桐树林和巢勾山二村合并而成,毗邻义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区域面积11939亩,共21个村民小组,654户人家,总人口1802人,耕地面积854.31亩,其中水田面积674.02亩,林地面积10662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159元。我村山林面积广布,主要种植毛竹。桐巢村现任书记朱伟根,村主任朱谷晖,文书朱善信。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会下设治保、调解委员会,计生,妇、团、民兵等组织,职能完整,分工明确。 |
鼎新村 |
鼎新村位于璜山镇西面,由罗岭、落驾塔、燕窠、蔡家坞四个自然村组成,是璜山镇的工业园区所在地。村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全村总户数1308户,总人口3520人,区域面积13223平方公里,人均年收入15585元。 在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领导和村民的努力下,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较大的提高,招商引资项目有序推进。 08年来,我村陆续完成了改水、改厕、道路硬化、村绿化带建设等一系列事实工程,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新风尚。 |
寺下村 |
寺下村地处璜山镇中部,户数634户,总人数为1725人,耕地面积1173.7亩,林地17131亩,竹林1417亩,香榧600亩,2007年村总经济收入为9337万元,人均收入12975元。本村通过 “诸暨市文明村”、“绍兴市小康示范村”等的创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村经济实力有了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
黄家店村 |
黄家店村位于璜山镇西南部,距集镇约15公里,由原半丘,黄家店,茅塘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农户共有375户,1073人,村域面积21.10平方公里,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5万元,村民人均经济收入8083元。先后获得“诸暨市卫生村”、“诸暨市文明村”、“浙江省旅游特色村”等,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年初制定的环境整治工作计划,在新农办以及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投资6万多元新建造公厕4只,投入5万多元拆除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共计100多只。 2. 投入3万多元,新建花坛10多只并对村内所有空闲地进行美化绿化。 3. 投入2万多元对河塘、沟渠进行整治和清理。 4. 投入2万多元新建垃圾站4只,改造2只并按要求配足垃圾桶。 5. 投入10万多元,对村内自来水进行改造,确保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6. 建立保洁制度,配备专职保洁员三名。 7. 集中力量,清理乱堆乱放现象。 今后,我村将以这次创建环境整治村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创建诸暨市级新村打下扎实的基础。 |
东庑村 |
东庑村 位于璜山镇化泉片,距镇所在地约7.8公里处,总面积4.08平方公里,由原黄畈阳,大高庑二村合并而成,总面积6121平方米。全村农户721户,总人口2030人,其中党员67人,设村民小组16个,设社区卫生院一个。 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2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5.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782万元。几年来我村先后多次获得“村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璜山村 |
璜山村是在2006年9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上市、中市、下市、上新屋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璜山村坐落于璜山集镇、镇政府所在地。村域内集工业、商贸、文教、卫生于一体,交通便捷,诸东、诸齐、诸胜公路贯穿全村。2010年底止,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户数1479户,人口4213人,其中农业人口4182人,劳动力2752人.区域面积共8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610.5亩,其中:水田1862.6亩,旱地747.9亩。林地面积为4039亩。上市有农户457户,总人口1378人,水田面积675亩,旱地200亩,山林面积3200余亩,;原中市有农户325户,总人口956人,水田面积266亩,旱地570亩,山林面积6000余亩;原下市有农户345户,总人口1040人,水田面积499亩,旱地67亩,山林面积1000余亩;原上新有农户360户,总人口1037人,水田面积728亩,旱地29亩,山林面积1757余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191979元,人均收入47145元。 璜山村认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在村明显的位置设置了村务公开窗(栏),普遍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工作机构,明确有专人负责。,由全镇统一规定,主要涉及村组各项集体收入;集体债权债务;村干部报酬,村干部日常经费开支;所有公益福利性支出;大型专项建设及固定资产投入;“一事一议”费用、用工的收取、使用和结算情况;集体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宅基地使用、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计划生育,扶贫、救济(灾)物资的发放和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璜山村按照“村美、户实、班子强”的要求,确立了“立足工业、改造旧村、整治环境”全面建设新璜山的思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村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我村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强环境整治的动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五灶村 |
五灶村地处璜山镇北部,距镇约3公里。全村共有1229人,492户,党员37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耕地面积1054.1亩,林地5359亩。西瓜、蚕桑是本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 2007年村总经济收入为4359万元,人均纯收入12975元。 近年来,我村按照“规划要超前合理,设计要具乡村特色、建设要快捷便利”的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投入大量资金,村内所有道路硬化;村内河道进行三面光建设;安装路灯,清理露天粪坑等使村庄更加亮化、绿化、美化。2005年以来本村先后创建了“绍兴市蚕桑基地”、“诸暨市西瓜基地”、“绍兴市五好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开三村 |
开三村座落于璜山镇东北部,距诸东公路一公里村道相通,是由原来的水口、徐里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域面积6.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83.2亩,林地6193亩。自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村现有人口数为1618人,户数有580户,村民年人均收入9976元人民币。开三村现任村长傅光军、书记黄新永。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会下设治保、调解委员会,计生、妇、团、民兵等组织,职能完整,分工明确。 农村建设工作: 1、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村长为副组长,村两委会成员为组员。明确了创建目标,进行了具体创建工作分工,落实了责任人。并在全村范围内通过横幅、标语等方法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2、抓好新村创建规划,按照诸暨市级新村要求对生活污水处理池、公园、公共厕所、垃圾站房、移动垃圾箱、球场、道路、健身区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3、投入60万元,完成村内基本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和机耕路建设。 4、投入30万元,按以户为单位,以单户和联户的形式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0%。 5、投入90万元,硬化道路、道地16000平方米,完成二个自然村间道路建设;整治赤膊屋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90盏,完成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亮化工程。 6、投入30万元,建设村入口小公园一个,同时实施见缝插绿,计划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在村内道路边、池塘边、房前屋后种植石榴、桂花等植物。 7、投入10万元,新建公共厕所3座,垃圾收集站房7只。 |
读山村 |
读山村位于璜山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2.5公里,地理环境优越,诸东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读山、沙田畈两个自然村调整为读山行政村,2008年底全村共有698户,2008人,村域面积3.83平方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1亩,山林面积2900余亩.全村年经济总收入13561万元,人均11438元。读山村现任书记赵平、村长赵松权,文书金小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会下设治保、调解委员会,计生,妇、团、民兵等组织,职能完整,分工明确。 读山村认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在村明显的位置设置了村务公开窗(栏),普遍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工作机构,明确有专人负责,由全镇统一规定,主要涉及村组各项集体收入;集体债权债务;村干部报酬,村干部日常经费开支;所有公益福利性支出;大型专项建设及固定资产投入;“一事一议”费用、用工的收取、使用和结算情况;集体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宅基地使用、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计划生育,扶贫、救济(灾)物资的发放和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读山村的集体经济基础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好,但近年来,特别是村级换届选举以后,读山村两委班子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于建设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服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通过抓队伍,建机制,转作风,开拓新思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村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我村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争取镇里的一些项目,不断改变读山面貌。 |
居凤村 |
居凤村地处璜山镇西南部,由晓居村和凤眼村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户数345户,人口933人,党员41名。村区域面积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9亩,其中水田274亩。村级经济结构以农林经济及外出打工为主。2014年,村级经济总收入221.4万元,人均纯收入13756元。 居凤村被评为2011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2年度诸暨市统计规范化行政村AA级、绍兴市林业局森林休闲旅游特色村、璜山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璜山镇民兵工作先进集体、璜山镇共青团先进集体;2012年、2013年璜山镇林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璜山镇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2014年璜山镇五水共治(环境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
溪北村 |
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位于溪北村朱家畈、前畈,建设面积500亩,全年种植粮食作物,系典型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根据市级功能区建设要求,2011年共投资四十余万元,实施了五项建设。 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璜山镇溪北村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共投入资金四十万余元,硬化作业道共1200米,三面光沟渠3000米,下田机埠7处,通过建设使功能区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灌得进,排得出,便通行,易操作的功能。 2、土壤培肥建设。通过开展机械化收割秸秆还田,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排水渠道的畅通,降低了地下水位,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钾的含量,达到了标准农田一等田的水平。 3、机制创新建设。功能区现有农机和植保专业合作社,集农技服务、农机服务和种子农资服务于一体,以便对功能区内及周边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在功能区内实行机械化统一育插秧、统一收割,使功能区内水稻机插率和病虫统纺统治率达100%。 4、科技配套建设。功能区内建立200亩晚稻示范方1个,科技示范户10户,全年复种指数200%,应用三新技术500亩,推广率达100%,水稻优化新品种、机耕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全覆盖。 5、实施建设后续管理。制定了璜山镇粮食功能区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了镇政府为管护责任单位,镇长为责任责任人,镇农技站长为责任农技员,村支书、村主任为具体管护人。 |
刀鞘坞村 |
刀鞘坞村距璜山镇西 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分 9 个村民小组,农户595户 ,1725 人口。党员35 人。全村共有耕地919.3 亩,(其中水田 779.6 亩),林业用地 3448 亩。全村共有大小房屋 1787间,人均住房面积35.3平方米。 |
桥下村 |
桥下村位于璜山镇中心,自然环境优越,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本村由原月形山下、流霞畈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人口2824人,农户1139户,党员90余人。区域面积8635亩,水田1290.7亩,旱地154亩,山林3662亩,下村现有村两委干部11名,村民代表42名。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
姚王村 |
姚王村位于璜山镇的南部山区,由姚王、高大、姚坪和方里坞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户数746户,人口2127人,党员126名,设17个村民小组。村区域面积6.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2亩,其中水田1335亩,旱地337亩。2014年村级经济总收入380.05万元,人均纯收入58000元。 姚王村先后获得“市级水利示范村”、“绍兴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诸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诸暨市文化村”;“四好先进示范村”、“省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绍兴市民主法治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
大门村 |
大门村位于璜山镇东南部,由淡竹坑、下坞、上三畈、杨松、杨庄、翁家山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户数797户,人口2264人,党员126名;分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村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3.1亩,其中水田1422.7亩,旱地920.4亩,林地1126.5亩。村经济结构以农业及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3.13万元,人均纯收入13010元。大门村近年来被授予”2008年度共青团先进集体”、“2008年度征兵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度共青团先进集体”、“2009年度妇代会先进集体”、“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先进集体”、“2009年度村级综合先进集体”、“2010年动物防疫先进集体、“2010年度五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
和平村 |
和平村位于璜山镇东南部,由原周庄、孝道、泰村、延庆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户数505户,人口1423人,分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党员120名。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20.9亩,林地3656亩。村经济结构以农业及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村集体收入102.62万元,人均纯收入26784元。和平村先后被评为“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土地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
徐家坞村 |
徐家坞村地处璜山镇西南部,由上马宅村和大成庑村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户数480户,人口1300人,党员53名。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5亩,其中水田397.4亩。村经济结构以矿山、竹木为主,外出打工为辅。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3.91万元,人均纯收入14490元。历年村集体荣誉:2012年度诸暨市卫生村;2012年度诸暨市级文明系列创建中荣获文明村;2012年度璜山镇综合先进集体;2012年度璜山镇消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度璜山镇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2012年度璜山镇征兵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度诸暨市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2013年度璜山镇妇女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度璜山镇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4年度绍兴市卫生村;2014年度基层组织星级管理评定等次四星级。 |
齐村村 |
齐村地处璜山镇西部,由原齐村、石角、青丁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户数661户,人口1850人,党员78名。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8亩,林地4696亩。村经济结构以工业、农业及村民外出打工为主。2014年,村集体收入516.79万元,人均纯收入38355元。获得2008年度“绍兴市卫生村”、2008年度“诸暨卫生村”、2008年度“璜山镇计生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度“市委市政府文明村”、2014年度“璜山镇无违创建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度“璜山镇土地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
龙泉村 |
龙泉村地处璜山镇西南部,距镇约3.5公里。全村共有1262人,484户,党员44人,耕地面积696.5亩,林地2323亩。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会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廉洁自律,重视班子建设,严格工作职责和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村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坚持为民办实事,注重对广大党员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和村民的法制、公民道德教育,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社会风尚良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