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金山区 >> 枫泾镇 >> 兴塔社区

兴塔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兴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兴塔社区简介

  兴塔社区:位于万枫路南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10116102 201540 021 查看 兴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兴塔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兴塔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枫阳社区

  枫阳社区:位于枫阳路南侧。
  

和平社区

  和平社区:位于北大街东侧。
  

友好社区

  友好社区:位于中大街西侧。
  

白牛新村社区

  白牛新村社区:位于白牛路西侧。
  

兴塔社区

  兴塔社区:位于万枫路南侧。
  

新枫社区

  新枫社区:位于新枫路北侧。
  

贵泾村

  枫泾镇贵泾村位于枫泾镇的东大门,东至斜塘港与朱泾镇相邻,南至大茫塘与下坊村相邻,西至古池泾与新黎村相邻,北至面仗江与五一村相邻。全村辖区总面积5.39平方公里贵泾村由洋泾、曹都、成功三村合并而成。1949年解放初,原洋泾的晒旗浜属朱泾区贵泾乡,施家村属朱泾区秀塘乡,1956年属团结高级农业社。村落有:晒旗浜、后港、施汪、叶家浜、陈家浜。原曹都村分为大兴村、曹都村,属朱泾区贵泾乡(乡政府设于曹都村),1956年属团结高级农业社,村落有:曹都、大兴(东浜、西浜)、小尉泾、黄泥楼、石浜里。原成功村属朱泾区秀塘乡,1951年属朱泾区合境乡,1956年属成功高级农业社,1957年秋,该村丁家楼曾是兴塔人民政府所在地,村落有:东曹、前曹、后曹、陆家浜、丁家楼、泖庄、曹家泾。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制,成立兴塔人民公社。团结社改为团结大队,设11个生产队。成功社改为成功大队,设13个生产队。1962年兴塔11个生产大队改划为18个生产大队,团结大队设8个生产队,大兴大队设10个生产队,成功大队设7个生产队。1980年1月团结大队改为洋泾大队,设9个生产队,大兴大队改为曹都大队,设10个生产队,成功大队设8个生产队。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成立兴塔乡人民政府,原生产大队改为村。1985年1月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村民委员会。直至2002年8月,洋泾、曹都、成功三个村合并为贵泾村。由自然村晒旗浜村,后港村,施汪村、叶家浜村、陈家浜村曹都村东浜村东曹村、前曹村、后曹村、陆家浜村、丁家楼村、泖庄村、曹家泾村组成。总人口5818人。其中:本村户数1020户,本村人口3509人,农保人口710人,镇保人口1210人,城保人口85人;外来人口2306人。其他人口1504人。耕地2221.00亩,粮田1700.00亩,常年菜田20.00亩,林地0.00亩,鱼塘500.00亩,畜禽场1.00亩。我村2009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90.0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830.00元。
  

长征村

  长征村位于吴越古镇——枫泾镇东部,东与本镇兴塔毛家村相邻,西、南与钱明村相依,北濒七仙泾与松江区新浜镇三秀村相望,总面积5.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6公顷。清未民初,长征村属枫泾乡一保二区十八,七一图,二保一区四元图1935年—1947年初,属枫泾芥字圩乡,1947年4月—1948年8月属天枫区一鼎乡;1948年8月—1949年5月属枫泾区新乡第一保;1948年8月属枫泾区王钱乡,有南湖、新明北河(一半)3个行政村;1956年属王钱商级社;1957年8月属枫围乡王钱高级社;1958年9月属王钱管理区、王钱生产队;1962年秋—1966年属王钱大队;1967年后易名为长征大队;1978年秋,长征大队与延安大队3个生产队另建长征大队、长安大队、长风大队,1984年底,长征大队改建为长征行政村,同年长安大队改建为长安行政村,2002年7月,长安行政村和长征行政村合并为长征行政村由自然村王圩里、屈家浜、褚童浜、新村佬、短浜、金家浜、腰泾佬、薛家浜、鸭头楼、王泥楼等自然村组成。总人口2545人,本村户数722户。其中:本村人口2525人,农保人口1221人,镇保人口1048人,城保人口256人;外来人口2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545.00亩,粮田2223.00亩,常年菜田193.00亩,林地97.00亩,鱼塘32.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3.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3.00元。
  

新黎村

  新黎村位于镇境中南部,东至顾池泾、和尚泾与贵泾村相邻,西至优港与双庙村接壤,南至大茫塘与浙江省新埭镇交界,北隔面杖港与兴塔村、五一村相望,村总面积4.87平方公里。我们新黎村是在2002年8月6日,由原来新光村和黎明村撤二建一而成,新黎村水陆交通便捷。320国道亭枫公路横贯此部。A7高速公路东西贯穿村境南部。兴新公路纵贯东部,各村民小组主干道均修筑水泥路。村内河流交错,主要河道有7条,东西向的有黄沙泾、大茫塘面杖港,南北向的有和尚泾、古池泾、庄官塘、优港。2008年我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4.5 亿元,比去年 4.1 亿元,净增 0.4亿元,完成税收 3300万元,比去年 3200万元净增 10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达到 347万元,比去年净增 28万元,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 11432元,比去年增加 846 元,增长 8%。由自然村东沙浜村, 黄泥浜村, 施家浜村, 肖家浜村, 北长浜村,周家浜村,夏家浜村, 厍浜村组成。总人口4318人,总户数1008户。其中:本村人口3780人,农保人口686人,镇保人口2174人,城保人口0人;外来人口538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764.00亩,粮田1584.00亩,常年菜田25.00亩,林地70.00亩,鱼塘85.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47.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32.00元。
  

菖梧村

  菖梧村东邻新义村,南邻团新村,西邻浙江省嘉善县惠民镇曙光村,北邻新华村。全村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菖梧村交通便捷,区级河道面杖港绕村而过,野米泾江横贯全村,潮枫公路贯穿4个村民小组直通村部,村级石子路接通到每个村宅。380伏电网、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等覆盖全村。清末民初,菖梧村分属枫泾乡一保一区七图、一保三区南九图。1935年属枫泾区菖生乡。1947年后,属天枫区枫南乡。1948年属枫泾区枫泾镇(北镇)第二保。解放后属枫泾区菖梧乡,设有枫长、蒋湾、坤苋三个行政村,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星大队。后几经易名、改称。1984年底后改建为菖梧行政村。由自然村枫长、蒋湾、坤苋组成。总人口1450人。其中:本村户数425户,本村人口1410人,农保人口519人,镇保人口153人,城保人口568人;外来人口40人。其他人口170人。耕地3432.00亩,粮田2925.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270.00亩,鱼塘237.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96.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50.00元。
  

五一村

  五一村地处枫泾镇东部,由原来的五一和潜庄撤二建一而成,东与贵泾村相接,南与兴塔集镇毗邻,西与盛新村相连,北隔秀州塘,与卫星村相望,全村区域面积3.76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6公顷。五一村于1999年6月28日,由原来的五一和潜庄撤二建一而成,2003年建设兴塔居民小区征用土地1000多亩,鱼塘、虾塘208亩。由自然村杨机浜村,牛家滩村,潜庄村,蔡家浜村,戚家浜村,荒家浜村,胜唐浜村,小汪泾村,五居村,大树头村,娄尚村,泥池浜村等15个自然村落组成。总人口2589人。其中:本村户数713户,本村人口2359人,农保人口890人,镇保人口690人,城保人口230人;外来人口230人。其他人口549人。耕地2710.00亩,粮田2280.00亩,常年菜田50.00亩,林地230.00亩,鱼塘15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9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1.0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0.00元。
  

新春村

  新春村位于枫泾镇西部。东靠朱枫公路;西南濒三里塘,与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新华村相连;北隔黄良甫港,与本镇俞汇村为邻。境内有盘浜,钱家浜,石家浜,姚家浜,簖村,马家浜,汤河浜,河沿张家浜等自然村落,全村区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清末民国初期,新春村属浙江省嘉善县奉贤乡四十都四中区。民国期间,属嘉善县枫泾区(又称第二区)枫泾镇(南镇),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属嘉善县干窑区枫泾镇(南镇)。1948-1949年5月,属嘉善县枫泾区枫泾镇(南镇)第三、第四保。1949年10月,属嘉善县魏塘区枫泾乡,有夏家、姚家2个行政村。1951年3月,新春村划入江苏省松江县枫泾区范泾乡。1956年,属范泾乡利民高级社。1958年9月,属范泾管理区新春生产队,下辖11个生产小队。1962年秋,改建为新春大队。1984年底,改为新春行政村。由自然村盘浜 村, 钱家浜 村, 石家浜 村, 姚家浜 村, 簖 村, 马家浜 村, 汤河浜 村, 河沿浜 村组成组成。总人口2289人,本村户数496户。其中:本村人口1809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1250人,城保人口69人;外来人口48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860.00亩,粮田1360.00亩,常年菜田450.00亩,林地18.00亩,鱼塘10.00亩,畜禽场3.00亩,虾塘10亩,自留地2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210.00元。
  

韩坞村

  韩坞村:位于曹西路兴北路交口。
  

盛新村

  盛新村东与五一村相连;南与兴塔村,光荣村毗邻;西涉徐泾港;与镇工业园区为界;北隔秀州塘,与钱明村相望。境内有坟浜里,邵家村,金西浜,万字玗,项春湾,郭家泾,唐家等自然村落。全村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公顷,现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80人。清末明初,盛新村分属枫泾乡一保二区一,二图,二保一区四六图。1949年8月其,属枫泾区王玗乡,下辖唐介,王介,盛家,金邵4个行政村。1956年属王玗乡盛新高级社,1959年属王钱管理区盛新生产队,1962--1966年属盛新大队。1967年易名为东风大队。1981年复名为盛新大队,1984年底改建为盛新村。由自然村唐介,王介,盛家,金邵组成。总人口1980人。其中:本村户数625户,本村人口1380人,农保人口860人,镇保人口480人,城保人口30人;外来人口400人。其他人口10人。耕地2600.00亩,粮田2560.00亩,常年菜田15.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9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91.0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76.00元。
  

团新村

  团新村位于枫泾镇最南首。东临面杖港与本镇新新村为界;南隔居娄港,与浙江省嘉善县惠民乡相望;西接徐家港,与浙江省嘉善县惠民乡为邻;北与本镇菖梧村相连。总面积3.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公顷。1949年8月,团新村属枫泾区菖梧乡管辖,有4个行政村。1956年后,几经分合、易名,至1984年底,改建为团新村行政村。1997年起,潮泥滩小镇属团新村管辖。由自然村庄浜村,湾里村,豆腐浜村,石浜村,桥里村,南千泾村,北千泾村,南菖蒲村,戚家埭村,魏家埭村,卫家埭村,潮泥滩小镇组成。总人口1781人。其中:本村户数480户,本村人口1601人,农保人口601人,镇保人口0人,城保人口892人;外来人口180人。其他人口108人。耕地3323.00亩,粮田2560.00亩,常年菜田513.00亩,林地200.00亩,鱼塘5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8.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45.00元。
  

卫星村

  卫星村地处枫泾镇西北部,东与泖桥村连接,南隔秀州塘和五一村相望,西与长征村交界。兴北二号河东西流经村中部,卫星大桥横架秀州塘南北,成毛路南北纵穿,南接320国道。有17个村民小组,户数600户,人数2001人;区域面积3.2737平方公里,可以耕地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3200亩;现有厂房8幢(其中标准厂房2幢),建筑面积9990平方米;基础设施村级水泥道路5.6公里;福利设施有:医务室一个,老人活动室一个,健身场一个,篮球场一个,信息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村部设在秀州塘边第五村民小组。清代,卫星村属枫泾乡三保十三图,民国时期属朱泾区秀北乡。1957年5月,该村属朱泾区秀塘乡劳动高级合作社,1958年政社合一,兴塔人民公社成立,高级社变更为卫星大队,设15个生产队。1984年底乡村建制,建立行政村,卫星大队分为卫星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毛家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1999年6月毛家村、卫星村合并为卫星村,自然村落有腰泾、戚家浜、黄泥浜、三字浜、毛家塘、巨龙里、花田浜、南徐、陈蔡。由自然村腰泾、戚家浜、黄泥浜、三字浜、毛家塘、巨龙里、花田浜、南徐、陈蔡组成。总人口2140人。其中:本村户数604户,本村人口2084人,农保人口1336人,镇保人口462人,城保人口286人;外来人口5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3000.00亩,粮田230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640.00亩,鱼塘6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8.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0.00元。
  

五星村

  五星村位于金山区枫泾镇区的西南部,东至徐泾港,与双庙村相接;南隔界泾河,与平湖市新埭镇旧埭村相望;西至文龙港,与新新村交界;北背米杖港,与新义村毗邻。全村地貌中高,南北低,四周沿河港多低洼田,全村区域面积3.58平方公里。清代,五星村属枫泾乡二保十一图、十二图。民国前期属朱泾区蒋浜乡,民国后期属朱泾区兴塔乡公所。1950年5月属朱泾区双庙乡。1956年属五星高级农业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建五星生产大队。1962年五星大队分为蒋浜、寒泾2个大队。1965年1月,蒋浜、寒泾合并为五星大队,下设19个生产队。1980年1月五星大队分为蒋浜、寒泾2个生产大队。1985年1月,以生产大队为基础建立村民委员会。1999年6月,蒋浜、寒泾两村合并,建五星村。2003年6月村民小组区划调整,22个村民小组调整为7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寒泾、胡家、唐家、陆方、网曲、蒋浜、新腰。由自然村寒泾村,胡家村,唐家村,陆方村,网曲村,新腰村组成。总人口2381人。其中:本村户数664户,本村人口2218人,农保人口942人,镇保人口342人,城保人口37人;外来人口163人。其他人口14人。耕地3752.00亩,粮田3497.00亩,常年菜田20.00亩,林地213.00亩,鱼塘20.00亩,畜禽场2.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96.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6.00元。
  

新华村

  新华村位于枫泾镇中部,东与本镇兴塔村相近,东南与本镇新义村接壤,西南和本镇菖梧村相隔,又与浙江嘉善魏塘镇新光村相连;西北靠枫泾镇区,东北与镇工业园区毗邻。区域面积4.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43公顷。2003年底户籍数815户,总人口为2786人,下辖24个村民小组,有24个自然村落。村部驻第16村民小组,距枫泾镇区2公里。解放后,新华村属枫泾区枫东乡辖下,村名源于新华初级社。1956年区域内初级社转为新华高级社,1960年改为新华生产队。1961年下半年以野米泾港为界线分为两个队,南为新华生产队,北为新胜生产队,1962年秋合并为新华大队。1978年春,新华大队又分成南为新华大队,北为新丰大队(1981年8月易名为枫南大队)。1984年底由大队改为新华村和枫南村,2002年8月两村合并为新华村。由自然村秀才浜村, 冯介浜 村,沈家浜村, 西庙泾 村, 和尚浜村, 蔡家村组成。总人口3195人,总户数789户。其中:本村人口2770人,农保人口693人,镇保人口448人,城保人口258人;外来人口425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3731.00亩,粮田2707.00亩,常年菜田133.00亩,林地488.00亩,鱼塘86.00亩,畜禽场0.00亩,自留地307亩,棉花1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80.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210.00元。
  

新元村

  新元村坐落于沪浙交界处,古人称之脚踏二省三县。西有区级航道张文荡,与浙江省嘉善县姚庄乡展丰村相望;北和青浦区蒸淀新庄村相连;东南与本镇原步扬村毗邻;南有范塘江(市级航道)横贯本村中部;距枫泾镇区5.8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公顷,鱼塘面积230多亩。常住总户数590户,总人口2190人,境内有5个自然村落:东范浜、西范浜、双园村、长浜、新娄里,16个村民小组。1956年新元高级社成立,1962-1984年改编为新元大队,现在为新元村。原来群众居住相当集中,都在江北面,1982年开始,先后有7个生产队的86户农户搬迁到范塘江南面,形成了一个自然村——新娄里。历史上由于大江阻隔,有10个生产队大部分土地在范塘江南面。农民种田就靠3只渡船摆渡过江,非常不便。1976年建造了枫泾境内的第一座大桥——新元大桥,彻底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问题。新元村是金山区地势最低洼的地区之一。1958年有了第一部电话,1959年安装有线广播,1962年开始通电,群众用上了电灯,1992年全体农户用上自来水,2001年安装了有线电视。家庭工业羊毛衫编织是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1997年新元村获市级文明村称号,1999年获市级卫生村称号。由自然村东范浜、西范浜、双园、长浜、新娄里组成。总人口2310人。其中:本村户数590户,本村人口2190人,农保人口1265人,镇保人口55人,城保人口688人;外来人口120人。其他人口82人。耕地2600.00亩,粮田232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50.00亩,鱼塘23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8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110.00元。
  

下坊村

  下坊村:位于下坊路北侧。
  

钱明村

  钱明村位于金山区枫泾镇东部,东与卫星村交界,西隔秀州塘和新华村相邻,南与盛新村隔河相望,北与长征村相邻。枫泾镇工业园区座落与本村,全村区域面积5.10平方公里。1949年5月11日,枫泾地区解放。钱明村时属枫泾区王圩乡,1957年分别成立钱明、王圩农业高级合社。1959年3月至1961年11月成立管理区。实行军事化管理,编为第六营,同属管理区管辖。1962年秋,王圩大队并入王钱大队。1967年易名为长征大队,建长风大队、将延安大队第一、二、三生产队划入长安大队。1981年8月复名为王圩大队,延安大队复名为钱明大队。1984年3月钱明大队改建为钱明村,王圩大队改建成王圩村。2002年9月合并为钱明村。由自然村长浜村、北塘村、三家村、泥桥娄村、干田娄村、黄泥浜村、高家村、芥字圩村组成。组成。总人口4976人。其中:本村户数950户,本村人口3368人,农保人口435人,镇保人口1874人,城保人口335人;外来人口1608人。其他人口714人。耕地1570.90亩,粮田1392.00亩,常年菜田10.00亩,林地7.00亩,鱼塘131.9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00元。
  

兴塔村

  兴塔村:位于王兴路西侧。
  

泖桥村

  泖桥村位于金山区枫泾镇东北部,村名以古桥“泖桥”而得名。东与朱泾镇万联村交界,北邻韩坞村,西接卫星村,南至秀州塘,与贵泾村隔河相望,是两镇交界地段,万枫公路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朝末年,泖桥隶属风泾乡三保,公元1913年为金山县西乡乡公所所在地,1934年建泖桥乡,1948年称秀泖区,历史上为金山西乡军事重地。泖桥村1949年5月解放,秀泖区工委办事处设于泖桥张家。1950年5月属朱泾区新泖乡。1956年成立永久高级农业社。1958年9月成立兴塔人民公社,时称永久大队。1980年1月由永久大队改名为泖桥生产大队,1958年称泖桥村。泖桥有村落12个,其中包括马家浜、浅浜里、朱长浜、陆家浜、汤家浜、南泖浜、四古楼、腰浜里、泖桥、远近浜、王长里、马家浜。由自然村13组成。总人口1860人。其中:本村户数512户,本村人口1715人,农保人口765人,镇保人口350人,城保人口600人;外来人口145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200.00亩,粮田1924.00亩,常年菜田96.00亩,林地60.00亩,鱼塘12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7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00元。
  

中洪村

  中洪村:位于中洪路北侧。
  

俞汇村

  俞汇村:位于枫翠路泾标路交口。
  

新义村

  新义村:位于新义路明星路交口。
  

新新村

  新新村:位于兴寒路明星路交口。
  

双庙村

  双庙村:位于双庙路东侧。
  

农兴村

  农兴村位于枫泾镇中部北首,东隔三秀塘,与本镇钱明村相邻;西与本镇新春、俞汇两村交界;南紧连镇区;北以响水港为界,与松江区新浜镇长浜村隔河相望,沪杭铁路纵贯村东,全村区域面积3.15平方公里。农兴村清代属风泾乡一保十四图、十七图和嘉善县寿贤乡四十都四中区。民国期间隶松江县枫泾市、枫泾区和嘉善县枫泾镇。解放前为松江县一新乡三保和嘉善县枫泾镇三保。1950年属枫泾区庄长乡,1957年建农兴农业社,1958年9月改称农兴大队。1979年10月分设农兴、庙江两个大队。1994年2月,农兴、庙江撤销,建农兴村。由自然村宋浜佬村,外港村,湾底佬村,庄屠村,陆家村,三个浜村,许家村等七个自然村落组成。总人口2809人。其中:本村户数682户,本村人口2408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2071人,城保人口320人;外来人口401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980.00亩,粮田780.00亩,常年菜田120.00亩,林地0.00亩,鱼塘7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7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00元。
  


兴塔社区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兴塔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