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哈尔滨 >> 呼兰区 >> 二八镇

二八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二八镇谷歌卫星地图)


二八镇简介

  二八镇位于呼兰区东部,松花江 北岸,距呼兰城40公里,东与巴彦县及呼兰区杨林乡接壤,西靠方台镇,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北连康金镇,哈肇公路在镇内穿过,交通便利,全镇辖9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共有5600户,人口2.4万,幅员面积168500亩,耕地面积102615亩。几年来,二八镇经济社会事业迅猛发展,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9亿,人均纯收入实现3560元,小城镇建设规模显著,镇内铺装了2100米长的东西、南北两条街道白色路面,并安装了40盏标准化路灯,铺设了1000米长地下排水管线。
  二八镇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117780.1亩,占全镇面积的68.4%,作物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我镇把处漫岗丘陵地带,南部土地较平坦,北部波状起伏,土壤以黑土为主,土质肥沃。松花江流经南界,漂河流经东北界,境内建有水陵水库,储水量1.35万立方米,有排水渠30余公里,除涝面积1600亩,占洪涝地面积的88.8%。.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4万人 ·呼兰旅游·呼兰特产·呼兰十大特产·呼兰十景·呼兰名人·呼兰 230111105 150000 0451 查看 二八镇谷歌卫星地图

二八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二八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兰河街道

   兰河街道办事处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   兰河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4年12月,辖幸福、和平、民主、建国,和兴,沿河,世亨、民生、建兴、富民、田野11个社区和富强、原野2个自然村,总面积15.5平方千米,居民39006户,79421人。  

呼兰街道

  坐落于呼兰旧城区南北大街80号(原呼兰镇址),区域为南北大街向东至哈绥铁路一线,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6个社区2个行政村。   呼兰街道是呼兰区政府派出机构,坐落于呼兰旧城区南北 呼兰街道大街80号(原呼兰镇址),区域为南北大街向东至哈绥铁路一线,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6个社区2个行政村。   呼兰街道共有机关干部46人,班子领导干部6人,党工委按7个指数配备,内设6办1中心,均为正科级单位。   呼兰街道党工委共有基层党支部16个,其中:机关支部1个,老干部支部1个,公安支部3个,医院支部一个,企业支部2个,社区支部6个,村支部2个。共有党员370人,其中分布:机关26人,老干部26人,社区148人,农村78人,公安42人,卫生36人,企业14人。   -   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上,由于组建时间较短,正处于探索阶段,按照年初计划,社会总产值9.2亿元,增加值2.1元,销售收入9.4亿元。经过努力形成了一些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克服了老城区,旧格局,资源少,无空间的难题。本着有大招大,无大招小的原则,全面发动,群策群力,自年初以来已招引奥非斯办公设备公司、金色年华洗浴、晟昱百加饲料三户企业,总投资600万元,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320万元,解决劳动力150人。完成区委下达的招商引资总任务的90%。   二是城郊型经济长足发展。两村均为城郊菜农。围绕城市需求,大力发展棚室生产,四季轮作,保障供应。两村有温室大棚532个,特别是伟光村蔬菜批发大市场建立后,今年又以其为中心修筑了多条白色路面,四通八达,方便了群众,形成了一个很强的果菜生产辐射圈,蔬菜贸易集散地,促进了城郊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菜农收入明显提高,据统计果菜收入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60%以上。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全街共有民营私营企业4172户,安置就业职工人数11.285人。尤其是国企改制后,因民营企业增加迅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街域经济发展和强区富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设路街道

  建设路街道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下辖:   230111003001 112 建设社区   230111003002 112 萧红社区   230111003003 111 光明社区   230111003004 112 奋斗社区   230111003005 111 希望社区   230111003006 111 兴盛社区   230111003201 111 永兴村   

利民街道

  利民街道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处于呼兰区南端;东邻美丽松花江、西与松北区万宝、对青镇相接,南靠松北区万宝镇,北依富饶的呼兰河。      利民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4年12月,是呼兰区政府派出机构,处级单位。街道行政区内下辖治水村、利民村、玉田村、玉强村、玉发村、玉华村6个行政村。一个兴业社区居民委。面积140.07平方公里,人口38678人。哈黑公路、哈罗公路贯穿南北;滨洲、滨北两条铁路跨境而过。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东北部有广茂的河套草原,支持着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中部的哈尔滨市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呼兰新城区的所在地,其城市建设、规模和发展前景,为国内所注目。   农业种植业以玉米、水稻、大豆种植为主,年产粮食17275吨,近年来逐渐向苗木花卉产业化发展,以工程绿化和环境景区绿化为主的哈尔滨春城、金田、原野、长宏等大型绿化企业,把特色种植业推向了及至,使利民的苗木花卉名扬东北三省,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畜牧业以奶牛、黄牛、生猪、绵羊、肉鸡、蛋鸡专业化、大型化饲养为主,现存栏奶牛3447头,黄牛589头,生猪10940头,绵羊620头,肉鸡533140只,蛋鸡38650只,为黑龙江正大、宏伟冷冻加工厂、伊利肉食品加工厂、龙丹、金星乳业等企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初级农牧业产品。   利民街道办事处辖区内驻有呼兰区委、区政府、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土地局、区环保局、区工商局、利民开发区等行政机关。   在西南部学院路一带分部着哈工大华德学院、哈师大、黑龙江省警官大学、恒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农垦学院、广厦学院等20几所高校。   制药园区内圣泰药业、三环、儿童、乐泰、誉衡、哈制药四厂等20多家制药企业的产品行销国内外。   区内还有以三益乐器、鲍氏木业、四达实业有限公司、昌龙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宇鑫塑料制品厂、瑞洁塑料制品厂、恒基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近百家中外知名企业,年产值近百亿。   辖区新建有志华商城、名流小区、宏信广场、玉田小区、玉强新村、新湖别墅等新型小区为人民居住、购物、休闲、娱乐提供幽雅舒适的环境。   利民街道办事处在呼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街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祥和安逸,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全街人民正以崭新的,开放的精神风貌迎接美好的明天。  

学院路街道

  学院路街道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下辖:   230111005001 111 顺迈社区   230111005002 111 学院路社区   230111005201 111 裕强村   230111005202 111 裕华村   230111005203 111 裕发村   

腰卜街道

  腰卜街道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下辖:   230111006001 112 腰卜社区   230111006002 123 松花江社区   230111006201 111 腰卜村   230111006202 220 永丰村   230111006203 220 水师村   230111006204 220 兰河村   230111006205 220 靠山村   230111006206 220 大卜村   

康金街道

  康金镇是1953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百个建制镇之一。位于北纬46°10′,东经126°50′,地理位置处于呼兰区的心脏地带,距哈尔滨市60公里,距呼兰区城28公里。幅员面积2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66公顷,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功能辐射除呼兰北部的9个乡镇外,西可辐射兰西县、北可辐射绥化、东可辐射巴彦县的部分乡镇。现有26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8个居民委,52个企事业单位。总户数22428户,总人口88992人,镇内人口35100人。境内有汉、满、回、锡伯、朝鲜、蒙古、达斡尔、土家等八个民族聚居。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6%。   海拨151.6米,地下水位低,含量丰富,水质清澈,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和居民生活用水。土质肥沃,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三个土类为主,适于农作物生长。    康金镇年平均气温3.5℃。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2.9℃,一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零下20℃。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43天。   康金镇的城区建设打破了常规的网格式布局,以街心广场为中心,八条主街呈幅射状,人称“八卦街”。漂河位于镇城区以东20公里,与巴彦县隔河相望,南北走向,绵延15公里,上游是泥河,下游直通松花江,境内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灌溉着沿岸400多公顷水田。康金镇是呼兰区第一大镇,也是呼兰区北部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双井街道

  我镇位于呼兰区城东部,10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6,390户,27,200口人,82,900亩耕地。2002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7.1亿元,农村人均收入为2,910元,居呼兰区首位。到2006年,我镇要达到:农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年平均递增14.5%;村屯道路全部砂石化;农民住房砖瓦化率98%,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电话入户率95%;农村人均收入4,500元。为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实现,我们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那就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中心”和第一要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招引联上项目为突破口,狠抓招商引资,扩大一个规模,建好两个无公害基地,壮大三个主导产业,开发三个工业小区,发展十个基地,即实施“1、2、3、3、10”工程。努力把我镇建成工业强镇、畜牧大镇、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镇,最终成为黑龙江小康建设名镇。扩大一个规模,就是依托双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园区,继续扩大其辐射面积。建好两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一是建好无公害蔬菜产品基地。目前,我镇无公害蔬菜产品基地已经通过审批认证。二是依托市环保局,建好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以此带动全镇畜牧业的发展。壮大三个主导产业,就是把我镇已形成规模的生猪、两鸡、韭菜三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靠规模和质量占领市场。开发三个工业小区,借呼兰区新增亮点--利民开发区东区落户我镇的大好契机,我镇要在双井、劳动、工农三个村开发三个工业小区。同时,逐步完善各项招商引资政策和基础设施,以适应招商引资的需要。全面发展十个基地,即:两牛、生猪、两鸡、韭菜、黄烟、两瓜、苗木花卉、食用菌、陆地菜、马铃薯等10个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沈家镇

  哈尔滨市呼兰区沈家镇位于呼兰区东北部,与腰堡街道、方台镇、康金镇、长岭镇和许堡乡相邻,距呼兰区所在地20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45公里,是一九八四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建制镇。全镇幅员面积1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万亩,共有人口2.8万人,其中农户6,691人,农业人口25,721人,辖12个行政村,共有23个自然屯。镇域内有西南沟季节河和东截沟人工河流过,哈肇公路、呼白公路和滨北铁路贯穿全境,设有沈家火车站和1.2万平方米铁路货场,建有沈家国家粮食储备库。   这里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呼兰区产粮大镇,粮食总产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亚麻等。目前,已经建成了沈方马铃薯基地、无公害水稻基地、优质亚麻种植基地、苗木及花卉基地、西瓜及蔬菜基地、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共六个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面积达到4.3万亩,占全镇现有耕地总面积的40%,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   沈家镇的1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道路砂石化,全镇砂石公路总里程达到68公里,交通便利,物流通畅。程控电话装机已经突破3,000门,建有移动、联通及铁通微波塔6座,通讯发达。在临近哈肇路的吉卜村和临近呼白路及沈家火车站的罗斌村辟建有两处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0万平方米,园区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可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   沈家村是沈家镇人民政府驻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镇最大的物流集散地。沈家镇人民政府座落在沈家村东端,现有干部职工42人,设有党群办、政府办、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畜牧发展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现任党政领导班子共有9人,-兼人大主席团主席纪伟明、党委副-兼镇长孙志国。沈家镇的党政班子是一个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战斗集体,他们正团结和带领沈家镇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便利的服务。.  

二八镇

  二八镇位于呼兰区东部,松花江 北岸,距呼兰城40公里,东与巴彦县及呼兰区杨林乡接壤,西靠方台镇,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北连康金镇,哈肇公路在镇内穿过,交通便利,全镇辖9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共有5600户,人口2.4万,幅员面积168500亩,耕地面积102615亩。几年来,二八镇经济社会事业迅猛发展,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9亿,人均纯收入实现3560元,小城镇建设规模显著,镇内铺装了2100米长的东西、南北两条街道白色路面,并安装了40盏标准化路灯,铺设了1000米长地下排水管线。   二八镇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117780.1亩,占全镇面积的68.4%,作物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我镇把处漫岗丘陵地带,南部土地较平坦,北部波状起伏,土壤以黑土为主,土质肥沃。松花江流经南界,漂河流经东北界,境内建有水陵水库,储水量1.35万立方米,有排水渠30余公里,除涝面积1600亩,占洪涝地面积的88.8%。.  

石人镇

  一、基本情况   石人镇位于呼兰区东北部,距呼兰老城区45公里。东南与巴彦相接壤。镇城面积12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全镇耕地面积10220公顷,总人口31419人。多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镇人均收入3226元,居全区第二位。   二、地理优势   呼白公路穿境而过,镇内通村公路全部实现沙石化。这一有利条件,对于全镇的交通、教育事业、经济发展都十分有利,特别是镇东部4个自然村与东漂河毗邻,自然河水对水稻灌溉十分有利,,镇水稻面积由2004年的2800亩增至2005年的3200亩,发展速度较快。   三、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根据石人的地理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经过二年的努力,使石人镇跨入经济快捷发展的新局面。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对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卓有成效的发挥地缘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实现乡镇和农民两个增收的目标,把石人镇建设成呼兰区具有综合发展特色的乡镇。力求在二年内实现财政收入平均递增10%——15%,人均收入平均递增12%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产业化建设;依托地缘优势,实现招商引资的新跨越;多轮驱动,推动离土创收工程;扶持壮大民营经济。目前,我镇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优势。建起奶牛养殖基地,建起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将形成了与农业支柱产业相配套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   近二年来,在全镇共同努力下,石人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协调发展。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226元,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完成植树造林任务380亩,通过对沟、路、林的综合治理,全镇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产业带动,建设专业市场,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壮大和发展。全镇蔬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了8700亩,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强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战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和优化外部环境,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共招商引资项目5个,意向型项目有3个,共引进资金1430万元。   科学教育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不断加在教育事业投入,全镇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镇共有中学一所,小学11所,幼儿园7所,在校学生2305人,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社会稳定出现新局面。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镇出现了大局稳定、精诚团结、上下一心、蓬勃发展的斩新局面。.  

白奎镇

  白奎镇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松花江北岸,距呼兰区东北54公里。距省城哈尔滨市90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全镇人口31500人,7460户,辖区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157公顷,全镇造林面积1675公顷,森林覆盖公路横穿白奎腹地,境内各主要乡村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镇内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几年来白奎镇党委一班人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以隋志远同志为。在直接深入基层,取得一手材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镇工作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在畜牧业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在增强服务意识,打造“阳光”政府上实现新突破。走“农业立镇、畜牧强镇、特色兴镇、招商富镇”的发展之路,打造白奎区域新优势。实现白奎由农业大镇向经济强镇、财政富镇、商埠重镇转变。加快我镇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制定并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二三五”发展战略,两个坚持,坚持当前增收和长远致富相结合,坚持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三个调出,调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调出农产品的竞争力和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调出区域特色适度规模和群体优势。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结构调二三产业,在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上实现新突破。   为保证政策贯彻落实,隋志远同志带领全镇领导班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解放思想,与更新观念入手,破除旧的、传统的观念,统一了镇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了全镇上下“一盘棋”,同唱一台戏,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依靠“典型带动、市场牵动、利益趋动”,围绕粮食强镇,“两瓜”之乡,马玲薯基地,白奎镇已建成四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双平、金牛、东山村水稻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基地;青山、大坊、白奎、三道村“两瓜”、蔬菜生产基地;迎春、望山、朝阳、双山村玉米大豆优质高产基地;庆平村马玲薯生产基地。2005年全镇粮食豆薯总产量达到62,000吨,位居全区前列,成功引进了玉米新品种,金玉1号、庆单且品种逐年更新,生产的原种马玲薯远销山东、辽宁等地。依靠“典型做着看,干部带着干,政府扶着办”的做法,已建成五大畜养殖基地:金牛、双平村的黄牛养殖基地;青山村的奶牛养殖基地;东胜生猪养殖基地;望山村貉子、乌鸡奇珍特品增长点。   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农村的产业化和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构想,因此镇党委以实践“-”重要思想高度,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把振兴企业摆上位置。树立了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雄心壮志,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不坐等别人给项目,给资金,主动出击,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途径,一方面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另一方面坚持引进开发,招商进镇、筑巢引凤、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元,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翠花酸菜等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逐步显现。   由于思路明确,措施具体,符合白奎镇的实际,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12.8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0%,人均纯收入实现3900元。.  

方台镇

  是呼兰区中型乡镇,位于呼兰区域东30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100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0个行政村,30个自然屯,总人口28100人,现有耕地面积7867公顷,林地面积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13.6%,草原面积4500公顷,水面1850公顷,已开发沼泽地450公顷。有丰实的水草资源是远近闻名的马铃薯之乡,以优质的粉条闻名于省内外。方台镇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全面推进“三个基地”建设 和“四个工程”的实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其中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力转移产值2.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农林牧渔业产值1.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比上一年增长11%。方台镇充分发挥地源资源优势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传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搞放飞三轮驱动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镇域经济,鼓励引导村民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粮食主导产业发生了新的变化,2005由于中央“一免二补”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全镇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达到6:3:1。其中绿色无公害水稻面积增加到5000亩,绿公无公害大豆面积增加到1.5万亩,绿色马铃薯面积增加到1万亩。在经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喜获丰收。2005年粮食生产达到9500万斤。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2005年以正大养鸡为龙头的养鸡生产基地已经达到125栋,年饲养量超过350万只,黄花村的正大养鸡已经形成了养鸡一条街。以公家、后关、高家、资源优势的养鱼生产基地,达到190家,养鱼水面达到6000亩,年产商品鱼400多吨。以公家、高卜传统的马铃薯加工的粉条生产基地已经达到125家,年加工马铃薯5万多吨,创产值780多万元。以高卜、黄花、季家传统的家庭养猪产业正在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饲养。这些特色经济发展壮大,有力拉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莲花镇

  位于呼兰区西北边境,距区城45公里,东、南、西三面与本区乡镇相邻,北面与绥化、巴彦两市、区隔河相望。全镇现有10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居民6000户共2.5万人口。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哈伊公路在境内西北部穿过,南连呼兰、哈尔滨,北通绥化、伊春。镇政府距哈伊公路仅6公里,到石人、康金火车站分别是8公里和15公里,距哈绥高速公路康金出口15公里。镇内沙石路面平整,镇、村间沙石道路纵横交错,路平沟直,道旁白杨挺立、绿柳摇曳。镇内外通讯也十分便利,程控电话通讯网络可随时获取海内外信息。.  

大用镇

  隶属于呼兰区北部的一个农业乡镇,位于东经126°43′,北纬46°16′。东南靠石人、康金两镇,南邻许堡乡、西依泥河水库,西北与绥化接壤,东北接莲花镇,距区城3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23平方公里,属平原地带,土质以黑土、黑钙土为主。   大用镇位于呼兰区西北部,美丽的泥河水库东岸。南与许堡、康金相连,北与绥化的长发镇接壤。这里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天蓝水清。环境幽雅。田成方、林成网,空气清新,远离各种污染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理想所在。   全镇有耕地13万亩,农业人口27000人,我镇不但农业欣欣向荣,而且畜牧业有很大发展,有两个黄牛养殖专业村,近20余家养鸡场,大鹅的养殖也初见成效,呈现出六畜兴旺的景象。.  

长岭镇

  一、基本情况    长岭镇位于呼兰区北部,距呼兰老城区9公里,与兰河街道、孟家乡、许堡乡接邻。镇域面积84平方公里,辖9行政村,19个自然屯,全镇耕地面积8.7万亩,总人口25622人。近几年来,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干群,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进步和发展。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9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17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700万元,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   二、区位优势    长岭镇地处城乡交界处,哈绥高速、长白路和哈伊公路从镇内穿过,滨北铁路在西南横穿过境,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镇内通村路建设,所有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砂石化,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为突出长岭镇城镇特色,镇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把长岭镇定位为质量效益型乡镇。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长岭实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使长岭镇跨入城郊质量效益型乡镇行列。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对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卓有成效的发挥地缘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实现乡镇财政和农民收入两个增收的目标,把长岭镇建设成呼兰区具有综合发展特色的乡镇。力求在三年内实现财政收入平均递增15%—20%,人均收入平均递增10%。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向城郊型农业迈进;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产业化建设;依托地缘优势,实现招商引资的新跨越;多轮驱动,推动离土创收工程;扶持壮大民营经济。目前,我镇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优势。围绕支柱产业,强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了冷冻加工厂等龙头企业,筹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与农业支柱产业相配套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今后,我们将努力把长岭镇建成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于一体的新型基地。    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共新修路及路边沟65条,长55公里。完成植树造林任务486亩,通过对沟、路、林的综合治理,全镇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产业带动,建设专业市场,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壮大和发展。全镇蔬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了10000亩,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强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战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体系,出台了一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和优化外部环境,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75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总数达到523家,从业人员达3600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几年来,共新修、硬化道路5条,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科学教育工作长足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不断加在教育事业投入,全镇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镇共有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200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到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社会稳定出现新局面,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了治安防范网络和民事调解网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镇出现了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可喜局面。.  

杨林乡

  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城55公里,东及东北隔漂河,东南隔少陵河与巴彦相望,西及西北邻本区二八镇,南隔松花江与宾区相望。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区内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及亚麻、甜菜等。2002年粮豆薯播种面积7272公顷,亩产391公斤,总产42491吨。.  

许堡乡

  许堡乡位于呼兰区城北22.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东西相距约21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65052亩,草原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13463亩,森林覆盖率5%,水域面积4000亩,待开垦荒地30000亩。   许堡乡境内地处平原低洼地区,泥河流经西北界,地势东与南略高,西部与北部低洼易涝。   许堡乡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气候属于温暖半干旱、重春旱、夏半湿润地区,处在第一积温带与第二积温带交界处,年积温2752℃ ,年平均气温3.2℃ ,年平均降水量490—500毫米,全年平均日照2730小时,全年无霜期140天,初霜期一般在9月25日左右,终霜期一般在5月4日左右。   许堡乡境内土壤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3类。境内有排水渠道三条:第一条长5100米,第二条长6100米,第三条长10000米。易涝地面积占14.7%。野生林木有杨、柳、榆、落叶松等。.  

孟家乡

  孟家乡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呼兰区9公里,西面与松北区乐业镇隔呼兰河相望,西北部与兰西县兰河乡隔泥河相连,幅员面积1733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086公顷,,多为轻碱低洼地势,其中水田5500亩,资源水面5580亩,草原19600亩,林地10050亩,处于第一、二积温带交叉点,全年无霜期在135天左右。  全乡有13个行政村、44个自然屯、8581户、人口34400人。2004年人均收入3509元,2005年预计达3600元。全乡地势东部、南部较高,西部、北部较低,呼兰河、泥河分别从西部和北部流经。哈绥公路从乡域南部和东部穿过,全乡70公里村屯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全乡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全乡年存栏奶牛6500头,生猪20000头,山绵羊11000只,家禽200万羽。全乡年产粮8.4万吨,种植业以玉米、土豆为主。乡域内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农牧产品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努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笤帚糜子、马铃薯、棚室蔬菜等十大特色经济作物品牌。畜牧生产呈较快发展势头,肉鸡、生猪,尤其是奶牛、黄牛、山绵羊养殖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团山旅游区座落在乡域西部呼兰河畔,并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和以沸石为主的矿产资源。乡企制砖厂、造纸厂、房身涂料厂、和平奶牛场等企业也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投资5500万元的德胁撒畜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招商引资企业也已立项投产。全乡各业生产齐头并进,经济呈良好发展势头。.  


二八镇特产大全




二八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