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畈乡外东坑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分三个村民小组,有46户133人,劳动力78人,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1人,08年换届选举后村党支部书记由傅建忠担任,村委会主任由宋竹祥担任。全村山多地少,有水田36亩,旱地5亩,山林面积3063亩,其中毛竹400亩,茶叶40亩,油菜10亩。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以外出打工经商为主,常年在外的有65人, 2007年人均收入4154元,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有16户43人,人均收入在1500—2500元的有6户19人。
外东坑村三年创业承诺:1、实施村庄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道路硬化、污水处理、路灯安装;2、新建公厕、垃圾池、文体场所及设施,进行村庄绿化;3、争取做好村防洪坎、通往种养殖基地机耕路;4、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争取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项目,合理开发利用资源;5、实施毛竹地产林改造5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02208 | 321000 | -- | 查看 外东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范村 |
莘畈乡上范村地处金华西部山区,距市区4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66户,人口482人,包括枫坞、下社坞、上范三个自然村,全村有耕地面积187亩,林地面积5882亩(其中公益林1720亩),200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4193元,是省级低收入户集中村,革命老区村。村里经济主要是毛竹、蔬菜产业。今年初,在市指导员的联系下,建立了5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茄子、辣椒、小黄瓜、四季豆等生态蔬菜,产品主要销往金华市区,深受市民欢迎。 |
祝村村 |
莘畈乡祝村由2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458户,1288人,其中党员41名,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10人。2008年换届选举后村党支部书记由吴承荣担任,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委会主任由陈开新担任。祝村有耕地面积887亩,山林面积14634亩,茶叶山300亩,苗木170亩。60岁以上老人184人。村集体经济薄弱,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48元,35%的人常年在外经商打工,村内主要以茶园、苗木收入为主。 |
方家村 |
莘畈乡方家村位于婺城区西部,距离金华市中心46公里,行政面积7700亩,全村有6个自然村,192户,539人。山林面积5276亩,耕地面积459亩,1995年人均纯收入仅为600元。 莘畈乡是浙江省欠发达乡镇,因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且土地贫瘠,受自然条件、资金、技术及人才等条件的制约,方家村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在农业种植和依靠乡镇企业带动经济发展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从1996年开始,方家村人开始从事铁塔安装工作,到目前为止,全村共有97户129人从事该项工作,仅这一项收入就达253万元,占总收入的60%,从铁塔安装产业取得的人均纯收入为4693元,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2597元,铁塔安装成了方家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该村能依靠自身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并不断带动周边村及其他产业发展,其成功经验主要是: 因地制宜,村领导班子一心为民 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村里的领导班子没少花心思,从起初的种植板栗、高山蔬菜,到后来搞生态养殖,但都没有产生很大的效益。早在 1985年,莘畈乡祝村村民周开文开始安装铁塔,几年之内已小有成绩,逐渐招募一些人成立了几个铁塔安装工程队。当时村领导班子总结,靠本土种养殖投入大、周期长、市场不稳,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素质普遍偏低,有专业技能特长的又太少,随着通讯产业的发展,铁塔安装作为一个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工作可以给很多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和可观的劳务收入,前景非常乐观。2000年,当时新当选为村主任的“婺城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盛斌同志就带头搞起了铁塔安装,并适时的对村民进行致富典型事例及通讯产业发展的宣传,渐渐地更多的村民从事了铁塔安装工作,这个产业也逐渐在方家村扎下了根。盛斌同志也一直敬心敬业,找业务找市场,坚定不移的带领着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大立元村 |
大立元村基本概况: 我村共有156户,460人,4个村民小组,现有村两委成员6名,正式党员24名,预备党员2名。有耕地面积214亩,其中水田184亩,旱地30亩,山林面积3848亩,有茶叶100亩,毛竹300亩。我村于2004年进行了村庄整治,2005年新建了村办公楼,06-07年对全村进行饮用水工程改造,土地管理,村容村貌,卫生环境大有改观。现村里有农家乐1家,来料加工点2个,养猪大户3户,村集体收入主要有大田承包款2000元/年,水库移民补助11.4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4100元。 |
学岭头村 |
莘畈乡学岭头村位于莘畈水库库尾,距莘畈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金华城区57公里,全村共130户,413人。山林面积8980亩,耕地面积42亩,人均0.1亩。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扶贫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村内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2007年该村又实施了村庄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全村人民正朝着小康生活不断迈进。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村两委在文化创建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乡风文明和和谐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申报了区级文化普及 |
和尚廖村 |
和尚廖村基本情况 莘畈乡和尚廖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有111户325人,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8人,预备党员2人,08年换届选举后村党支部书记由何根水担任,村委会主任由廖建华担任。全村山多地少,有水田73亩,旱地20亩,山林面积44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村年支出开支1.5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4317元。 和尚廖村三年创业承诺:1、完善土地整理扫尾工程;2、西坑口、东坑口农田临时建筑物统一完备手续;3、对自然村、零散户的道路硬化,实施村内道路和公路的亮化工程,完善村庄绿化、公共卫生管理制度;4、开发生态无公害特色种植业;5、进行小流域治理;6、完成村庄整治工程;7、成立老年活动组织,设置健身、娱乐活动设施。 |
井下村 |
莘畈乡井下村位于婺城区西南部,距离金华市中心56公里,所辖区域面积近10平方公里。该村共有六个自然村,460户,总人口1220人,耕地面积380亩,山林面积14600亩,全村共有53名党员,村两委成员6名,35名村民代表,是典型的纯山区贫困村。这几年,在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村两委团结一心,引导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饱满的热情谋发展、求致富,扎实稳步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村集体全年收入6万元,人均年收入5210元,还荣获“区级文化示范村”、“区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几年,在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村两委团结一心,引导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饱满的热情谋发展、求致富,扎实稳步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村集体全年收入6万元,人均年收入5210元,还荣获“区级文化示范村”、“区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
大坞头村 |
莘畈乡大坞头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个村民小组,76户,235人,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2人,预备党员3人。2008年换届选举后村党支部由张燕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委会由张银水任主任。全村山多地少,共有水田125亩,旱地45亩,山林面积2341亩(其中竹林470亩,茶叶70亩,油菜2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0.2万元,村年正常开支0.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203元,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人均收入在1500—2500元的有10户26人,1500元以下的有15户30人。 大坞头村三年创业承诺:1、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2、新建下坞头桥梁1座;3、新建自然村公厕2座;4、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实施村庄亮化、污水处理和村庄绿化工程;5、建造村民健身场所,完善设施建造老年活动室。 |
吴村村 |
吴村位于莘畈乡的南部,距市区61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7.5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157户,480人,其中外出打工劳动力251人,共有耕地199亩,人均耕地不足0.42亩,经济特产林250亩,茶园面积400亩,笋竹两用山750亩,林地面积5634亩。该村2007年人均收入4167元。是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 |
外东坑村 |
莘畈乡外东坑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分三个村民小组,有46户133人,劳动力78人,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1人,08年换届选举后村党支部书记由傅建忠担任,村委会主任由宋竹祥担任。全村山多地少,有水田36亩,旱地5亩,山林面积3063亩,其中毛竹400亩,茶叶40亩,油菜10亩。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以外出打工经商为主,常年在外的有65人, 2007年人均收入4154元,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有16户43人,人均收入在1500—2500元的有6户19人。 外东坑村三年创业承诺:1、实施村庄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道路硬化、污水处理、路灯安装;2、新建公厕、垃圾池、文体场所及设施,进行村庄绿化;3、争取做好村防洪坎、通往种养殖基地机耕路;4、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争取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项目,合理开发利用资源;5、实施毛竹地产林改造50亩。 |
小坞头村 |
莘畈乡小坞头村地处莘畈乡最东端,东邻岭上乡,全村有住户113户,人口286人,村民小组2个,村民代表17位,正式党员16名。70周岁以上老人35名。全村山多地少,有耕地面积82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9亩,山林面积4600亩,其中毛竹2800亩,茶叶20亩,油茶10亩。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4396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收入。是省级低收入户集中村。村内有“林氏宗祠”等早年地下党秘密革命活动的场所,1988年,被金华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村。我村毛竹资源丰富,盛产笋竹、有机茶、山茶油、猕猴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