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金华 >> 武义县 >> 桃溪镇 >> 华溪村

华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华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溪村简介

  华溪村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全村103户,310人口,耕地面积300余亩,山林面积400余亩,经济特产林1000多亩。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上级部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总共投入490多万大力发展了板栗基地500亩,药材厚朴基地400亩,香榧基地60亩,茶叶基地100亩,经济特产林,村民人均收入比原来翻两番,人均收入已达到6000多元。实现了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多次评为金华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金华市科普示范村,金华市第二魅力村庄。2004年至2006年五好村党支部,小康村,文明村,金华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县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723106 321000 -- 查看 华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华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项湾村

  项湾村有281户,共计781人,其中党员21人。村里耕地面积562亩。山林面积1027亩,村民人均收入5531元。村里农业主要以茶叶、桑叶和超级水稻为主。我村以建设经济强村,创小康社会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建设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新农村,近年来我村多次被评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金华市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  

庙后周村

  庙后周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西坞街道笔峰山麓,依山傍水。村南笔架山崱屴与村落遥遥相望,北陲浩渺的九曲横河似一条玉带一环绕良田百顷;东南山巍峨而又郁郁葱葱,西南山石壁岭陡峭秀丽,东北隅花卉岭与四维山“天打洞”接壤如卧狮一般,枫溪水潺湲流经村东注入甬新河。古人有诗曰:   濂公五世始开疆,迁自姑苏此地强。   前列文峰喜崪嵂,右临流水乐徜徉。   箕裘古绍于今远,鹏鹗高飞亘古扬。   鼻祖罗山祠宇峻,紫微长护贵人乡。全村总住户1041户(2005年),总人口2848人。   1949年解放期间居民不到500户,人口不到1500人,半个世纪人口与住户增回一倍。   姓氏以周姓为主,其次是邬与俞姓。全村总姓氏95个,其中男姓氏34个,女性姓氏94个。周姓占百分之五十0九九。全村总耕地面积3978亩(2003年),山林面积3300亩。全村地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邬花楼、庙后周二个自然村组成。旧有甲科头村,但改元以后村落已迁。东西长,南北短。从北隅出滩头桥即庙西公路,跨横河,穿顾家畈即达西坞,交通便捷。   

康亭村

  康亭村地处奉化西坞街道西南部,由五小村、上宅弄、下宅弄、松样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邻近奉化市中心约5公里,全村耕地、山林等资源丰富,山水相连,自然环境优美,乡村气息十分浓郁。村里现有678户,人口1810人,山林面积4691亩,耕地面积1558亩;2008年人均收入为6501元。  

白杜村

  白杜村位于西坞街道东大门,地处鄞奉交界,原系白杜乡所在地,东至宁波东钱湖,西接奉化市区,南至莼湖街道,北至鄞州地界,交通便利。白杜行政村由六个自然村合并,总户数1294户,人口4982人,其中外来人口有1624人。    白杜村历史悠久,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古鄞县的县治就在“白杜里”。奉化春秋时期属越国地,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古鄞县被废的八百年间,白杜一直是古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隋朝并入句章县,唐开元年间置奉化县。在南岙林场古墓群共考古挖掘出107座古墓群,其中战国墓15座,东汉墓52座,西汉墓10座,是奉化乃至宁波地区有史以来墓葬发现密度最大的地区,发现的墓葬形制多样,共出土器物500余件,主要有原始青瓷器、印纹硬陶器、釉陶器、越窑青瓷、铜镜、铁剑等大量遗物。在村内发现的大量古墓葬以及白杜城隍庙的存在都佐证了一个事实——宁波最早的中心是在白杜,这个浙东村庄早在秦汉时就已成为古鄞县治,是大宁波(包括慈溪、余姚、舟山、鄞县、奉化、宁海、象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白杜村创办了几家集体企业,但由于各种因素陆续倒闭,集体经济一度滑坡。村党支部、村委发扬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及时调整思路,致力扭转局面,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南岙工作园区,园区内有工厂几十家。园区的建立解决了村庄内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带动了这个村庄的活力。    村党支部、村委积极从事惠民工作,10多年来,村里对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费,老人每月30元,对特困老人还采取了额外的帮困措施。近年来,村里多次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到溪口、杭州、瑶琳仙境等地参观、旅游,开阔了视野。由村出钱积极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使全村100%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保证全体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上江村

  上江村位于武义南部山区,处在二镇一乡交界处.交通便利,南和民丰村相临,北和西塘相临,东面:坦洪乡洪村,全村1117人,404户,耕地面积836亩,茶叶种植面积300亩,村里有一家制姜茶企业.   上江村,今年被列入武义县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项目村,开发了园地,于今年1月种上了180亩”农桑14” 桑叶.他们采用方格簇养技术,省力化饲养,使今年的180亩桑叶就收入了28万元.   

华溪村

  华溪村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全村103户,310人口,耕地面积300余亩,山林面积400余亩,经济特产林1000多亩。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上级部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总共投入490多万大力发展了板栗基地500亩,药材厚朴基地400亩,香榧基地60亩,茶叶基地100亩,经济特产林,村民人均收入比原来翻两番,人均收入已达到6000多元。实现了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多次评为金华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金华市科普示范村,金华市第二魅力村庄。2004年至2006年五好村党支部,小康村,文明村,金华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县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泉丰村

  泉丰村有669人,240产,有党员29个,预备党1个,该村以蚕桑种植为主,有耕地500亩,林地200亩,宣莲30多亩,另外有一家服装企业.据村长介绍该企业可以解决30个劳动力就业问题。   2006投资20万元.开通泉丰至后茶园4.6公里公路,2003年投资120万元实施路面硬化,从此彻底解决了村民交通不便的困难,修好路后,给村里带来的实惠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村集体的100亩茶叶山,去年公开投标只投出1万元,日前投标一下子就涨到3万多元。并且有效吸引了周边地区的群众来桃溪集市贸易.为桃溪镇的经济发展规划了积极推动作用..    2006年,泉丰村被县农办列为生态建设村,通过全面建设和规划安装了排污管4800米,建成生态公厕4处,总投资20万元,全村卫生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泽村村

  桃溪镇泽村村是省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县美丽乡村、县蚕桑专业村。原是泽村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桃溪镇丘陵地带,220省道穿越而过,交通便捷。全村408户,1047人口,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党员47人,辖4个党小组。村两委10人,村民代表29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08元,村集体收入11.2849万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大力发展以蚕桑为重点的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实施村庄整治、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发展以服装加工为主体的来料加工产业;2012年规范种植蚕桑700亩,全年农民增收180万元。泽村村所取得的业绩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省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村”、“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省民主法治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科普示范村”、“市绿化示范村”、“市森林村庄”、“市文化示范村”、“市行政村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单位”、“第一批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四星级’站点”、“市文明村”、“市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市新农村小康示范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市级示范村”、“市四星级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县美丽乡村”、 “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星级村”、“县群众满意村务监督委员会”、“县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县充分就业村”、“县来料加工先进村”、“县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先进村”、“县蚕桑专业村”、“县中心村”、“县小康村”、“县卫生村”、“县计划生育示范村”、“县‘三八’红旗集体”、“县农村财务规范化示范村”、“县活力团支部”、“县交通安全示范村”、“县残疾工作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五好’村党组织”、“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四星基层党组织”。  

大路山村

  大路山村是我是南部山区,海拔500米,属瓯江与钱塘江水系分水交界线.三乡镇毗邻,北:俞源乡,樊岭脚村  

锦源村

  锦源村由14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416户人家有1216个人口,其中党员57个。全村人均收入4117元,比去年增长8%。全村共有水田面积767亩,旱地103亩,山林面积3939亩,本村以桑叶为主,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锦源村与项湾村、庙后周村、康亭村、白杜村、上江村、华溪村、泉丰村、泽村村、大路山村、大河源村、东垄村、吴畈村、宣新村、潘家洋村、种子源村、西塘村相邻。

大河源村

  大河源,一听这个名字就让人产生使某条大河源头的联想。大河源村位于武义县西南,是熟悉源头第一行政村。全村508人口,山地面积约23540亩,毛竹700多亩,党员20个。古传直源内双坑口为宣平县龙脉圣地之一,该村有三宝:山.水.桥。大河源人自信地说:“我们的水最纯净。”汤汤的流水,拍打着河床里的巨石,飞溅起朵朵浪花.......两溪穿村而过,犹如神灵的臂膀护佑着一方安宁。大河源桥——被当地人引以为傲的还有村口那座久经风雨的古廊桥。大河源村还是远近文明的“状元村”。   

东垄村

  东垄村位于桃溪镇西北方向的一个山坳里,全村268户,700多人口。至今延续着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迎大蜡烛。据宗谱和有关资料记载,大蜡烛庙会活动于明万历四年,距今已有430多年,并被列入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庙会结束后,一年当中十六个头要要代表村民求“八个福”,让全村民农业丰收,家家乐业。东垄村通过全年的活动,确实起到了凝聚人心.和谐相处的作用,是桃溪镇一个典型的和谐村。东垄村每年加工粽子挣回100多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吴畈村

  吴畈村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全村186人口,森林面积3000多亩,党员20个。四周山川环抱,溪水清澈见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毛竹,茶叶,山林等特产,尤以最为出名。蜻蜓成群,水鸭常在这里出没,风光如画。村民沿小溪居住,溪上横跨石桥,具有典型的江南风光。距村委会100米处有个直源水电站。在村委的领导下,该水电站建设的更加完善。2006年被评为计划生育示范村。   

宣新村

  宣新村75户,共计218人,其中党员14人。村内耕地面积100多亩,山林面积6420亩。我村87年西联乡宣平溪水库修建水库而移民,近些年全村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给我村的面貌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村内道路硬化,环境优美,我村还多次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和蚕桑专业村。  

潘家洋村

  潘家洋村全村共153户共计427人,包括3个村民小组。村内耕地面积565亩,其中水田302亩,山林面积700多亩。村内又设有茶叶蚕园基地,其中茶叶基地272亩,蚕园基地200亩,村民人均收入4230元,近年来村内修建公路、安装了自来水,进行了村庄整治,现已通过生态村的验收,村内各方面都在稳步快速的发展。  

种子源村

  种子源村全村人口1083人,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9人,水田面积735.4亩,山林面积1690亩。主要经济特长有名优茶169亩、板栗70亩、宣莲80亩、桑叶395亩、黑木耳20多万袋,农民人均收入4192元   

西塘村

  西塘村位于桃溪镇的东部,距离桃溪镇约1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549亩,茶园面积506亩,桑园面积123亩,山林面积874亩,主要作物以种植水稻、莲子、茶叶,养蚕为主。西塘村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5人,其中农业居民700余人,非农业居民20余人。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400余人。其中耕地面积549亩,茶园面积506亩,桑园面积123亩,山林面积874亩,主要作物以种植水稻、莲子、采摘茶叶,养蚕为主。西塘村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5人,其中农业居民700余人,非农业居民20余人。外来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400人。目前,全村已实现道路水泥硬底化,辖区路段已全部装上路灯。  


华溪村特产大全




华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