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驮畈村有3个自村,5个村民小组,421个人,119户人家,平均收入为3000多元,全村有13个党员。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62多亩,山林面积10700多亩,全村环境优美至极,毛竹和茶叶是坞驮畈的特产。
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村党支书和村委会的狠抓整治,投资16万元,建立,建立了“港源桥”,投资60多万,建了公厕,修改了道路,种植了,绿化地安装了排管道,整个村一片新形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23201 | 321000 | -- | 查看 坞驮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沿朱岭村 |
沿朱岭村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犹如一堆绿色的棉花的山林中,整个村庄在郁郁郁葱葱的山林中若隐若现,沿朱岭村有2个自然村,133户村民,333人,共有党员14个,其中预备1名党员。 全村共有林地9970亩,农田182亩(区里,区外)生态村郁郁郁葱葱,环境优美。 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狠抓村庄整治,生态建设,总投资45万元,建立生态公厕6座,污水处理池3座,垃圾集中池1座,垃圾池7座,等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小同村 |
小同村是与八百村想临的一个村,该村有340多个人,126户,有耕地面积240亩,山林面积有6000多亩,村民的平均必入有3000多元。 茶叶是小同村的特色,全村种植茶叶的田地有300多亩,茶叶是小同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政府为了方便村发运输,投资37万元,进行路面硬化工程,村里由原本的泥泞的小路变成了现在宽阔于净的水泥路,现在,村庄更加整洁,更加干净,更加繁荣了。 |
坞驮畈村 |
坞驮畈村有3个自村,5个村民小组,421个人,119户人家,平均收入为3000多元,全村有13个党员。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62多亩,山林面积10700多亩,全村环境优美至极,毛竹和茶叶是坞驮畈的特产。 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村党支书和村委会的狠抓整治,投资16万元,建立,建立了“港源桥”,投资60多万,建了公厕,修改了道路,种植了,绿化地安装了排管道,整个村一片新形象。 |
群丰村 |
群丰村坐落在青山的怀抱中,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648人,224户,党员22个.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0亩,山村面积7480亩,村民的平均收入有2800元. 茶叶和毛竹是群丰村的特产,其中茶叶有500多亩,毛竹2000多亩,茶叶和毛竹使群丰村的经济提升了很大的空间。 村里有锯板厂和粽叶厂,这也给村里的经济带来了快速提升。 为整治村容村貌,投资3150多万,进行了修路,修自来水和路灯等,既方便了村民,也使村容更加的整洁 |
八百村 |
八百村概况背靠水库,四周青山环绕,环境优美,非常凉爽,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全村公共有573个人,213户人家,党员17个,耕地面积有360多亩,山林面积有6800多亩,其中经济用林有1000多亩,村民的平均收入有2600元,全村有茶叶400多亩,毛竹400多亩。 近年来,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投资160多万,改善村里的道路,使路面硬化,投资50多万,接排污管道,使村里的环境更加优美。 |
中宅村 |
中宅村286户,共计819人,其中党员21人。村内茭白500多亩,水稻200多亩,山林面积300多亩,农民经济收入达人均4000多元,村内新建活动场,便于村民的健身休闲,在村里坐落着一做古建筑物“白水灵宫”,新农村建设在我村大力开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300多万用于村内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全村生产生活欣欣向荣。我村被多次评为先进集体。 |
下宅村 |
下宅村有180户共计482个人口,其中党员16个。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目前村内人均收入达4360元,村内以水稻,茭白为主要农业,水稻380亩,茭白180亩,除农业外,我村又有4家企业,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效益,该村曾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
后金村 |
走进后金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水泥路宽阔洁净,路两旁翠绿的柏树与不知名的小花相映成趣,村民正在古树下悠闲地聊天……舒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个舒适和谐的家园。 后金村位于白姆东部,是一个偏远的山区村。2004年,该村筹资硬化了通往外面的8公里道路。渐渐地,该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村容村貌的美化。 这几年,该村通过硬件投入、典型引路、外出参观等方法认真加以引导,激发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村民们感受到了环境整治给生活带来的好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特别是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清洁桐庐”三年行动计划后,该村在集中整治卫生的基础上,更是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清洁桐庐”行动的好处。为了落实长效保洁机制,该村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把所属自然村的卫生保洁任务承包给村民,并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同时,该村还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不定期到村民家中检查卫生,带动全村各家各户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随着村里硬件设施的改善,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卫生习惯等也有了明显的改观,讲文明、讲卫生已成为一种时尚。村民楼江荣说:“我在这个村生活了几十年,对于今天的生活环境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村子的形象不仅变了样,连大家的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改变。如果谁家的庭院脏乱或谁乱扔垃圾,就会遭到其他人的‘批评’,会很没面子的。” |
高畈村 |
高畈村1970年从梅岗头移民16户,共计68人,目前共有40户,总人口119人.耕地面积100亩,粮田90亩,山林面积336亩,村民人均收入4000元,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茭白水稻的收益,村内新农村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村内环境日益改善,村内还被评为"小康村" |
长蛇形村 |
长蛇形有200户,570人口,党员21名,耕地面积300多亩,山林面积6000多亩,是山多地少的村子,其中竹子1000多亩,茶叶700亩。村内有武义县更香有机茶有限公司。改村被评为先进老年活动室的荣誉称号,也是二级老年活动中心,还是先进党支部和先进集体。 长蛇形村与沿朱岭村、小同村、坞驮畈村、群丰村、八百村、中宅村、下宅村、后金村、高畈村、谢坑村、白坛下村、伍家坞村、白姆村相邻。 |
谢坑村 |
谢坑村位于武义县白姆乡,全村共有166户,464人口,其中有党员12名。村里有耕地面积693亩,主要种植水稻,茭白等作物。山林面积8242亩,其中毛竹有1357亩。谢坑村的主要特色产品有蜜橘、脆梨、和桃子。其中蜜橘有100多亩,脆梨和桃子总共150多亩。村里有一个锁厂,一个装配厂和一个铸造厂,可以解决该村近130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到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4320元。村党支部在2003年被评为白姆乡先进党支部。2005年被评为县计划生育示范村,金华市科普示范村,2006年被评为县级生态村。 |
白坛下村 |
白姆乡白坛下村,一座古老的堰坝,将曾经桀骜不驯的溪流分成了熟溪和白鹭溪两股温顺的甘泉,织出两道庞大的水系,像人体的经络,遍布肥腴的沃野和村庄,带给人们丰饶和便利。白坛下有168户,496人口,党员23名,耕地面积500多亩,山林面积2900亩,果蔬面积50多亩。村内人均收入3400。村内还有康达五金制造厂,水泥预制厂,锯板厂,这些是村里的经济支柱,其中有10%的村民在以上工厂工作,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该村的特产是毛芋,西瓜,茭白。该村还是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户。 |
伍家坞村 |
伍家坞有196户,614人口,党员20名,村内人均收入3000多。水田面积150亩,茭白是该村的主要特色产品。武义县白姆乡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为茭白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尤其是源口水库下游灌区有多年茭白种植的传统,所产茭白又白又嫩。白姆乡茭白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主要品种有“浙茭”、“水珍”、“六月白”、“双季茭白”等。除了茭白还有茶叶800亩,水果600亩,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
白姆村 |
白姆村全村有260户,共计800人,其中党员23个。村内水稻600亩,山林面积3760亩,村内农作物重要以茭白和水稻为主,村内大力建设新农村,用于村内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的资金达200亩,农民收入以茭白和茶叶为主,年人均收入达4390元,我村被评为小康村、先进集体、以及茭白专业村,我村在不断的发展,村内面貌涣然一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