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岗山村座落在从上松线上去1公里的山岗上,全村27户,78人口,在家的不到20人,全在外打工。耕地48亩,山林面积1000多亩,以产毛竹为主,面积210亩,人均3亩左右毛竹;其次是油茶6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488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23202 | 321000 | -- | 查看 破岗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钟蓬村 |
钟蓬村地处武义县俞源乡南部,有119户人家,350人口。钟蓬村有耕地面积194亩,其中水田面积189.8亩,200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86.3吨。村内有茶园面积71亩,果园面积45亩,2008年度村经济总收入82.0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95元。 |
凡岭脚村 |
凡岭脚村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距县城26公里,靠近省道上松线公路旁,村口古木参天,村庄群山环抱,四周山清水秀,环境宜人,全村共有352户,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32人,党员31名,耕地562亩,山林面积9820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00元。 自2005年 8月开展村庄整治以来,先后投入180余万元资金用于村居环境、道路、卫生整治,生态村建设及村居绿化工作。完成了1万多平方米村道及公共场地路面硬化。并且安装排污管道管道5200米,没有了污染源。建成全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池1处,面积390平方米。生态公厕3座,垃圾池11个,安装31盏路灯。修建休闲公园2个,并且购置健身器材,村内建有篮球场等健身设施,农户的房前屋后栽上桂花、广玉兰、含笑等花木,铺设草坪4000多平方米。村中河道建堰坝6处,其中自控翻坝2个,河道两旁护栏520米。我们村经过多年以来的努力,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2001年、2002年、2003年、2006年、2007年、2010年被评为乡、县级先进党组织,武义县文明村,2008年被评为金华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绿化示范村,金华市民主法治村,2012年评为金华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评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星级村,2013年评为金华市五星基层党组织等诸多荣誉。 当你走进凡岭脚村,一幢幢经过规划建造的灰白色的楼房错落有致,村口石拱廊桥公园、名胜文昌阁古色古香,村内公园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石亭、石雕、石凳、健身器材展示其中,村办公室、科普宣传栏、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村文化中心等一应俱全,农户门前屋后绿意盎然,还有挺拔矗立的百年老树,环村景观道路将村庄点缀得更加漂亮、舒适宜人。2011被列入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村,如今村口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了城楼,森林游步道,2013年新建了钱江源漂流,对祠堂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复,如今面貌焕然一新。 |
后陶村 |
后陶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后陶村位于武义县南部,省道上松线旁边,交通便利,地处青山怀抱、绿水长流的后陶村景色宜人、民风淳朴,全村186户,484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63万元,人均年收入5500元。近年来,先后被授予2010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县级文明单位、2009年市级生态村、2010年度市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2010年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星级村等多项荣誉。 |
小后陶村 |
小后陶村座落在武义县的西南部,有93户,274人口,耕地面积159亩,粮食产量56吨,茶园面积67亩,果园面积50亩,党员14名,村民总收入62.79万,2008 年人均纯收入3300元。该村是个沿公路排列的村庄,河水随着房子排列的方向流淌,奔向另一个村,河边桃花朵朵,片片花瓣落在水中随水流而去,犹如桃花源。村庄的特色是李子树,成片在李子挂在枝头,绿叶红李,满山青山一边红。小后陶被评为计划生育示范村。 |
九龙山村 |
新九龙山村,属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俞源村有农户67户,人口达216人,耕地面积301.7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46.4吨,还有茶园面积150亩,果园面积2亩,村集体收入达1.9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8.21,人均3343元。 九龙山村原处在海拔1000余米的高山上,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建村500多 年来,村民们一直过着及其恶劣的生活,为了彻底摆脱贫困,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1996经武义人民政府批准,九龙山搬迁下山,定居44升道旁,更名为新九龙村。 现在,在政府的关心和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全村都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
下杨一村 |
下杨一村共496户,1220人,有山林面积2514亩,耕地面积1331亩,2011年村级集体总收入67.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98元。近几年来,该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
俞源村 |
俞源乡位于武义县西南部,全乡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降,西南部属中低山区,北东部为丘岗与溪谷相间地形。与桃溪镇界上的白岩头尖,海拔1098米,为境内高点,呈“九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格局。 俞源乡具有国家级保护单位占建筑群的俞源太极星象村名噪全国。俞源太极星象村位于金华市武义县俞源乡境内,距县城20公里。俞源古村落布局奇异,充满神奇。据考证俞源村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布局排列设置的村落。俞源名胜古迹甚多,有始建于南的圆梦胜地——洞主庙,建于元代的“利涉桥”。明代的古墓,村口有600余年古树林,尤为突出的是保存完好的大面积明、清古建筑。俞源明、清朝出过进士,举人、秀才等293人,现存俞源古诗百余首,宋濂、章溢、苏平仲、冯梦龙、凌蒙初等名家与俞源有着不解之缘,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擎台阁”流传至今。神秘的古村落,抹不去600余年的封尘,走进俞源犹如走入历史的迷宫。省级风景名胜区清风寨、“十里画廊”刘秀垄、樊岭脚的文昌阁都在木乡境内。拥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资源,位于俞源村的古建筑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有许多保护较好的古屋、屋檐、柱梁等雕刻优美、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
阳畈村 |
俞源乡阳畈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全村96户,239人,分散住居在9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04亩。主要产业,茶叶100亩,油茶410亩,板栗80余亩,毛竹70余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3038元。2005年建成村委会新办公楼。2008年开始村庄整治,新建休闲公园,购置健身器材,新建垃圾房,进行农户外墙粉刷,一个崭新的阳畈村展示在宋村到俞源太极星象村的公路边。 |
大黄领头村 |
大黄领头村是一个仅有68户、146人口的小村庄。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08亩,全部为水田,2008年粮食总产量38.9吨。此外,村里还有16亩茶园和1亩果园。2008年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0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42元。 |
黄家里村 |
黄家里村坐落在离武义县城30公里的上松线的支线吴郑线,黄家里水库尾里面,到省万亩有机茶基地示范区何处茶叶基地的路边,四面环山,从到何处公路上看黄家里村,该村被毛竹林所包围,甚是美丽。 |
马卜村 |
马卜村共127户,394人,有耕地面积229亩,、茶叶75亩。2008年村级集体总收入6.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9元。 |
尖坑村 |
尖坑村共有农户50户、132人口,是个未实行高山迁移下山政策时,就主动迁移下山到自己垄田上的小村庄。 |
黄皮坑村 |
俞源乡黄皮坑村,是全乡除了破岗山之外最小的村。全村51户,138人口,有耕地128亩,山林面积474亩,以茶叶、毛竹为主,茶叶175亩,毛竹80余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
破岗山村 |
破岗山村座落在从上松线上去1公里的山岗上,全村27户,78人口,在家的不到20人,全在外打工。耕地48亩,山林面积1000多亩,以产毛竹为主,面积210亩,人均3亩左右毛竹;其次是油茶6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488元。 |
祝洪村 |
祝洪村坐落在离武义县城25公里的上松线边,交通便利,与后陶村基本相连。全村101户,277人口,耕地面积112亩,山林面积1千多亩,生态公益林618亩,油茶252亩,蜜梨90亩。在村的人口不到一半,大多劳力外出打工,有的做了老板,现在的村长就是包工头大老板,书记本来是做生意的老板,县城有房子,全家在县城,2000年乡党委要他回来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朋友两人在吴宅村承包了90亩土地种植蜜梨,带头搞土地流转,该村几个出不去的劳力相应都承包土地,有的种西瓜,有的种席草等,该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3321元。 |
下杨二村 |
下杨二位于武义南部,上松线边,拥有3个自然村,村内有478户农户,共有1240人。水田面积1435亩,山林4656亩,其中茶叶240亩,果园270亩,毛竹260亩。村内有砖瓦厂,木业公司,农民人均收入达5195元。2007年例为村庄重点整治村,总投资150万元,新建进村公路3条,村内道路硬化18000平米,新建休闲公园一个,购置健身器材,建起3座生态公厕,4处污水处理池,28个垃圾池,埋设了8500多米排污管网,48处人工湿地。全村进行了外墙粉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