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口水头村有204户,591个村民,其中有30个党员,人均收入为3968元。全村有耕地面积388亩,山林面积14229亩。毛竹,茶油,茶叶,板栗是水头村的特产,全村有毛竹663亩,茶油384,茶叶252亩,板栗200亩。这些都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23206 | 321000 | -- | 查看 水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山下鲍村 |
山下鲍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南部大溪口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历史古村落,山下鲍原有几户鲍姓居住,故称山下鲍。其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据山下鲍《双溪涂氏宗谱》记载,清雍正年间,涂氏先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双溪水下农村,与山下鲍梁姓女子相识并入赘为婿,先居水下弄村,后转迁居山下鲍村,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 山下鲍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南部大溪口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历史古村落,山下鲍原有几户鲍姓居住,故称山下鲍。其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据山下鲍《双 村庄一角 村庄一角 溪涂氏宗谱》记载,清雍正年间,涂氏先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双溪水下农村,与山下鲍梁姓女子相识并入赘为婿,先居水下弄村,后转迁居山下鲍村,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山下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茶叶,油茶等,由于地处山区,村中无工业基础,因此青壮年多常年在外打工,经营超市等,逢节假日才回家,传统民俗活动有“造火亮”“跳马灯”等。山下鲍村历史建筑较集中,因尚未列为历史文化村镇,因此未做过保护规划。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沉淀了千百年的历史价值,然而由于众多原因,许多文物被破坏,难于统计,更谈不上保护和管理。留住文物,就是留住文化的命脉,就是对先人和历史的尊重。就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和沟通的桥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物不会再是被遗弃一域的孤客,它会成为一位睿智的老人,引领着人们向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前进。 古村建筑 山下鲍村依金溪两岸狭长的谷地而建,村落依山就势,四周群山环抱,山岭林木葱茏,植被情况良好。从高山上流下的金溪和岗坛涧从村中穿过,水质清冽,长流不断,是村 民日常的主要生活用水,故山下鲍村中仅在下背头屋内两眼利用地下渗水而构建的方井。现存各种历史建筑31处,其中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3处,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桥梁、庙宇、古井等。山下鲍村历史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注重装饰,在梁、枋、楣等显眼处雕有人物、花草、瑞禽、祥兽等。门窗雕刻精美,院墙檐下普遍绘有壁画,题材广泛,表现手法生动活泼,反映出族人对精神审美的价值取向和教化意识。梁家屋为山下鲍最初梁姓的居住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465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合院,两侧各有附屋,建筑均为两层结构,正屋和厢房前檐均为牛腿托下檐,雕梁画栋。涂氏宗祠建于村落南端村口,是涂氏族人祭祀祖先和对族人进行教育的公共建筑,柱梁粗硕,描金彩绘,其祠门上的门神极具特色,至今祠内仍供奉有涂氏先人的各种牌位。寿材屋是山下鲍村为族人停放寿材的专用建筑,建于清代,由停棺楼,寿材作坊组成,平面呈“一”字形。现仍为村民停放寿材所用。 民间风俗 元宵节跳马灯是山下鲍村传统文娱活动之一,由九个男少年分别扮演成一个二个马夫和二个“番官”, 一个扮演王昭君(男扮女装),4个扮演汉宫娥,五人均着古汉宫女装。通过一系列舞蹈动作和演唱反映《昭君和番》的故事。整个表演过程约需2个小时。求神祈雨是山下鲍村一直流传的习俗。因相传村南水口的桥庙三元宫内三真君能兴云布雨。所以,每逢少雨人旱,村民请道士先生在头人带领下进行“祈雨”活动。山下鲍村南水口右边原有一棵高约15米,直径约2米,树冠遮阴150余平方米的大樟树,树后有一座章大神殿,左边路侧有一块高约2丈的巨石。多少年来,村民从孩提时代起,就由爹娘领着去拜认这棵大樟树为“娘”,拜巨石作“父”,以求一生会得到爹娘的庇护而健康成长,长命富贵,“拜石为父”和“认樟为母”的习俗从涂氏国文公始传至今,而且又是山下鲍村特有的习俗,他处不得见。这里幢幢依山傍水而建的民居,村民原生态的言行举止,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居图![ |
水头村 |
大溪口水头村有204户,591个村民,其中有30个党员,人均收入为3968元。全村有耕地面积388亩,山林面积14229亩。毛竹,茶油,茶叶,板栗是水头村的特产,全村有毛竹663亩,茶油384,茶叶252亩,板栗200亩。这些都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
竹翠村 |
竹翠村位于武义县大溪口乡山区,全村共有270户,737人口,现有党员31个.耕地面积594亩,其中水田514亩,山林面积21685.4亩。由于竹翠村地处高山,所以村里发展了高山蔬菜,全村有四季豆310多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走进村中,顿时让你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该村还多次被评为计划生育示范村、抗灾抢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桥头村 |
桥头村全村共有48户,616人,其中党员24个。村内有耕地面积349亩,山林面积10825亩,省级生态林封山面积5462亩,水果面积18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达4200元。村内农业主要以黄豆、水稻为主,另又有多个农户养殖羊、牛。村内山清水秀、树林茂密。村内曾多次被评为县级生态村以及文明村,欢迎大家光临游玩 |
溪岭脚村 |
溪岭脚有3个自然村,全村有90户,共计303人,其中党员17人。村内耕地面积230,粮食总产量202吨,山林面积4140亩,村内作物有毛竹、茶叶、茶油等,其中又以茶油、茶叶为主,村内有白云庵,其中有仙水洞石笋等七个景点,有八仙岩新开田近300余亩,我村在全乡中心地域,欢迎有意者来开发。 |
溪口村 |
溪口村是乡政府所在村,村内有6个自然村,村内有380户,共计1189人,耕地面积576亩,山林面积7198亩,村内作物以茶油、茶叶为主。其中茶油219亩,茶叶593亩。村民经济主要来自农作物的收入,年人均收入5965元,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内面貌涣然一新,环境大有提高,农村建设正在快速稳步进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