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坎头村基本概况
卢坎头村位于安文镇东北部,距离县城10公里,现有72户248人,其中包括在外人口45人。有耕地面积155亩,其中水田91亩,旱地64亩,林地3544亩。卢坎头村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村民经济来源泉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劳务输出等。2012年底卢坎头村人均收入达5712元。村庄四面环山,竹木青翠,溪水潺潺,环境优美,较适合居住。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27100 | 321000 | -- | 查看 卢坎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溪社区 |
东溪居委会概况 本居委会共分5个生产小区,总户数1117户,总人口2542人,其中暂住人口900人。 本居委会党支部共有党员62名,支部委员7名,支部书记陈根升;居委会委员4名,主任陈根升;社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28家,场所、行业6家,出租房户379间。 |
荷塘社区 |
荷塘社区座落在海螺街北侧,是磐安县的北大门,辖区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有52个共建单位,3所学校,至今已有总户数2403户,常住人口5547人,流动人口4960人,现有居委会干部6人,内设二十四个小区,配备居民小区干部七十二人,整个社区依山傍水,辖区内有古典建筑陆游桥,安文标志性建筑昌文塔,还有近两年开发建设的塔山公园,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文溪两岸的绿化带与花坛,给人带来一阵阵方香,是一个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 社区自2003年撤村建居以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居委会服务职能这一有效载体,坚持从小事做起,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计划生育、社区卫生创建、社区综合治理,社区民政保障等各项服务活动。努力做到“民思我想、民忧我解、民求我应、民难我帮”。社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形成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的良好氛围。社区治安状况良好,环境整洁,公共场所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辖区的“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持之以恒。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对社区认同感增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我们通过各项服务,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素质,居委会与居民、辖区单位关系密切,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了,居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区变得和谐、文明了。几年来社区曾多次获得安文镇年终考核第一名、卫生创建第一名,县扶残助残爱心单位、文明单位、五好党支部,金华市文明社区、五星党组织、民主法治社区等光荣称号。社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益民的作品《高照马》曾获得金华市庆元宵灯节金奖,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值得一提的是“三棵树大家唱文艺小广场”居民坚持自娱自乐,几年如一日,节目精彩纷呈,深受居民的喜爱,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亮点。我们坚信,在各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荷塘社区的工作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
壶厅社区 |
磐安县安文镇壶厅居委会位于县城南部,东于市口社区相连,西有文溪环绕,南与联谊村相邻,北与康庄社区隔水相望。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人口5620人,其中常住人口3980人,流动人口2340人。社区在2003年9月由磐安县城撤村建居时在壶厅区块居住的居民新组建而成,是1983年东磐分县后新开发建设的城区。区内有县机关团体14个,药材特产城一座,学校4座,规模企业15家。共建单位33个。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奉行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工作作风;坚持属地管理,资源共享和共驻共建的原则,以建设“平安社区,和谐社区”为目标,努力做好社区组织网络建设,治安大联防,计划生育,文明卫生创建,居民医疗保险,居民最低保障,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做到每天有治安巡逻,每天有棋类比赛,每季有婺剧晚会,每半年有法律培训,每年有邻居节活动。先后获得省无邪社区,市充分就业社区,市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县四星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社区服务是摆在社区工作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需要进一步树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从党和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区居民温馨的家园 |
市口社区 |
市口社区位于磐安县城东南部,东依风景秀丽的半月山,西有文溪环绕,南临壶厅社区,北接龙山、五指社区,总面积约0.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400人,其中常住人口2311人915户,辖区内有人民法院、电信局、规划局、安方派出所、粮库、安福寺、广天公司、江滨大酒店、东方驾校、洪昌家电等十二家较大单位和两家学校。为管理方便,社区共划分为前塘小区、横塘小区、新连小区、新市小区、安福小区、月城小区、荷山小区、香樟小区等8个小区,并配备有居民小组长、计生联络员、综治联络员。社区班子团结,民、团、妇、老年协会等配套组织健全。社区支部共有党员71名。支部注重组织建设,重视党员队伍管理,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五星管理评定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开拓社区经济与文化发展道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自社区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模范社区、浙江省老龄化工作规范化社区、金华市首批创业型社区、五星党支部、十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荣誉符号。 |
康庄社区 |
磐安县安文镇康庄社区位于县城西南部,来龙山脚下,东至南街、中街,南至后坞口,西至花月路、双溪路,北至海螺街,辖区占地面积约0.6平方公里。辖区常住户930户,常住人口2306人,流动人口1108人。辖区划分7个居民小区,有县-、建设局、民政局、建行、中医院、青少年宫、图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驻地单位,有1个革命烈士纪念馆,1个幼儿园,有明清四合院、三堂楼、红军标语3个文物保护点,历史积淀厚重,是一个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新型社区。 社区自2003年9月份成立以来,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这一中心,开展了社区文化、社区计划生育、社区卫生创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民政、劳动保障等多项工作。2005年8月成立了金桥信息服务部,服务部有房产中介、家政服务、婚姻介绍等多个服务项目。先后获得“县级绿色社区”、“县级文明社区”、“县助残扶残爱心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市级绿色社区”、省级卫生社区,“全国低保规范化社区” 等荣誉称号。 |
上章社区 |
上章社区隶属于安文镇,地理位置位于主城区南侧,西临五指社 区。东接根溪村,占地面积约0.45平方公里。 社区由原上章老村、芭蕉坞小区及黄山苑住宅区组成,社区内建有一个安文工业园区,一所磐安中学。居委会2004年正式成立。社区共有居民365户,常住人口1136人。 几年来,社区先后获得省级“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点”、市级“绿化社区”、县级“文明社区”、“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 近年来,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服务单位的原则,紧紧围绕社区和谐建设,先后开展了社区志愿者义诊咨询活动,社区志愿者文化体育活动等公益活动,凝聚了广大群众的力量,服务了广大群众,极大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更增强社区的亲和力和认同感,获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
五指社区 |
磐安县五指社区位于磐安县城东南部,共分六个小区(新兴小区、五指新区、五指老区、医院小区、无苑小区、上后埂小区),东依风景独特的五指山,西有文溪环绕,南临市口社区,北接龙山社区,总面积约0.7平方公里,总人口2689人,其中常住人口1426人,流动人口1263人。社区在组建于2003年9月。居民结构为原五指村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占11%,其他农转非人口占38%,流动人口占51%。 几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区各项工作也稳步走上了轨道。加强了社区组织基础、硬件设施基础、共建机制基础建设,组建了各种文体队伍,每年坚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社区小街小巷安装了路灯,开展了计生-、违章建房大整治,对社区内的下水管道统一进行了修理整改,解决了道路等诸多困扰多年排水排污堵塞造污染的问题。 |
龙山社区 |
龙山社区概况 磐安县安文镇龙山社区成立于2003年9月,位于文溪以东、海螺山以南,公路段、园丁路以北。有常住居民1050户,2341人,党员44人。其中包括磐安首屈一指的大型购物中心—磐安供销社购物中心和磐安首席生态社区——海德公园,辖区安置小区二期、海德华府小区正在建设中,未来一年入住户将增加1157户。社区内有形状各异的绿化带、花坛,龙山小溪居中而下,龙山公园草坪如毯、绿树成荫,这里是县政府办公所在地,也是各机关部门员工、教师集中的住宅区,是一个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妇女健身示范点、省级“文明社区”、 省级“卫生社区”、省级“绿色社区”、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社区、市级绿化示范社区等称号。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我们坚信,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龙山社区的工作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
岗头村 |
岗头村基本情况 岗头村位于安文镇东部,离县城约10公里,原隶属墨林乡,2009年并入安文镇。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60户,人口725人,党员29名,全村有耕地465亩,其中田145亩,山林面积8952亩。该村地处马蹄坑水库库区,40省道贯穿该村腹地,地势较高,村庄依山而建,四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农业生产以粮食、中药材、香菇、茶叶产业为主,2012年底人均纯收入6300元。 |
溪文村 |
溪文村隶属磐安县安文镇,位于磐安新老城区中间、安文镇的南部,42省道拓宽改建公路穿村而过,现由溪文、安里、丁埠头三个自然村组成。溪文村村民居住分散,现有农户202户,总人口528人,村民5个小组,山林面积2853亩,2012年人均收入为6810元。全村共有0正式党员29名,预备党员1名。群众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药材种植、外出经商、务工等。近年来,在城区建设的带动下,溪文村村民渴望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村二委会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按照村总体规划,决定在老村北面馒头山临近地块进行征地用来新农村建设安置小区。现在许多单位部门纷纷前来踏勘选址,相信经干群同心,不久的将来溪文村将逐步成为磐安县经济文化的中心。 |
中田村 |
磐安县安文镇中田村位于离县城5公里的东南部,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地之一。总人口981人,农户350户。劳动力52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21。7亩,山林面积3560亩,经济林280亩,竹林面积600亩。村中有大小木制品加工厂18家。村中尚保留明末清初的13间,崇德堂,等建筑,建筑艺术完美,雕梁画栋栩栩如生。老村的建筑结构颇具科学,村庄中间配备的防火水塘,极似卧龙的眼睛。本村距离国家级风景区——花溪千米平板溪2公里。所以是考古,休闲娱乐活动,避暑的好去处。 |
石贝村 |
安文镇石贝村是一个小村。有四个村民小组,143户农户,420个人口。可耕地面积252.1亩。人均年收入4100元。大多数农户靠打工挣钱,另外的来源是药材,主要产品有元参,贝母,白术,元胡。等等。 |
石头村 |
安文镇石头村是市级文明村,8个生产小组,672人口。可耕地面积280亩。人均收入4152元。该村近几年来,在村干部一班人带领下,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二条贯穿村中的水泥路连接了云山和安文的通村公路。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村中的旧房正在逐步改建。村中建有休闲广场5个,配备了健身器材,篮球场,老年活动场所健全。专门安排人员进行村公路的管护。村中有牛心柿200亩,银杏400亩,开发前景十分的美好。村中的树口,有5人合抱的古树30株,形成了独特的休闲场所,从村中流出的水直冲而下,形成高近百米的瀑布,十分壮观。 |
上葛村 |
安文镇上葛村是一个先进村全村有8个小组,238户农户,720个人口。年人均收入4152元。全村共有可耕地面积304.9亩。诸永高速公路的连接线贯穿村而过。 上葛村与荷塘社区、东溪社区、壶厅社区、市口社区、康庄社区、上章社区、中田村、五指社区、岗头村、溪文村、石贝村、石头村、白云山村、上马石村、龙山社区、墨林村、下葛村、王隐坑村、东川村、卢坎头村、花溪村、台口村、羊山头村、元岭坑村、后坞村、联进村、根溪村、殊闲村、应古村、联谊村相邻。 |
白云山村 |
安文镇白云山村是一个居住区在半山腰的村庄。冬暖夏凉。春秋季节白云绕村,袅袅升起,真是一处世外桃园,神仙居住的地方。村中有居住人口636人,分8个生产小组。有可耕地面积354.3亩。人均年收入4016元。 |
上马石村 |
上马石村,共有七个自然村构成。有农户282户,总人口778人,分9个生产小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69.41亩。人均收入4390元。诸永高速公路连接线穿村而过。是到仙居、东阳、天台等县市的枢纽地带。村中有天蓝香料有限公司。恒佳画材等企业。有银杏基地300亩,山林面积2640亩。有露菜基地500亩,产品销售韩,日等国家。 |
墨林村 |
墨林村概况 墨林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87户,人口1187人,去年人均收入7204元。全村山林面积13512亩,耕地面积786.8亩。该村现有党员34人,村两委干部9人。离县城12公里,东仙线与磐新线沿村而过交通便捷穿村而过,农户依山傍水而居,树木葱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在2011年列入县秀美山村建设村之一。全村有古榧树200多棵。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螺岩景区。墨林景观如画,前贤有《墨林八景》之咏。有天门仙迹、螺丝岩千年古木等。墨林村还有一座建于光绪23年上百年历史的永德桥;还有保存完好有文物价值的四合院多座近几年来,墨林村2011年被评为金华市级文明村与市级绿化示范村。墨林村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支部。 |
下葛村 |
下葛村基本概况: 下葛村位于磐安县安文镇西面,东与岗头相接,西与胡村接 壤,距县政府驻地安文镇7.5公里。交通便利,省道东仙线在村边经过。下葛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村庄建设区总面积1.55公顷,人均88.1平方米,全村共2个村民小组, 60户,总人口174人,总劳动力105人。全村有耕地面积79.7亩,人均0.52亩,山林1937亩。村设党支部1个,共有正式党员14名,预备党员1名,其中女党员2名。 |
王隐坑村 |
安文镇王隐坑村位于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全村由王隐坑、卢山头二个自然村七个生产队组成,有142户、434人口。其中党员29名、村民代表28名、劳动力200人;现有耕地138.6亩,其中旱地35.2亩;林地面积8800亩,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441元。该村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2012年完成了投资80万元村综合楼建设;新发展香榧基地60亩;维修排污管道2000米。去年先后被评为县级计划生育合格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东川村 |
安文镇东川村位于县城东部,交通便捷离县城7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76户,人口767人,党员30名,去年人均收入7024元。全村山林面积6326亩,耕地面积466.1亩,经济林有香榧基地1000余亩,板栗基地500亩,茶叶基地30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经济林收入和劳务输出(外出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0%)。 |
卢坎头村 |
卢坎头村基本概况 卢坎头村位于安文镇东北部,距离县城10公里,现有72户248人,其中包括在外人口45人。有耕地面积155亩,其中水田91亩,旱地64亩,林地3544亩。卢坎头村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村民经济来源泉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劳务输出等。2012年底卢坎头村人均收入达5712元。村庄四面环山,竹木青翠,溪水潺潺,环境优美,较适合居住。 |
花溪村 |
花溪村基本概况: 花溪村位于磐安县城东郊,地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被誉为“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大盘山麓,是省级花溪风景区的所在地,距县城10公里,境内有着被誉为“天下一绝”的千米平板溪、斤丝潭、亿年火山湖等景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民风淳朴厚实,历史文化悠久。全村共有农户244户622人,辖6个自然村,7个生产队,村域面积15 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57.7亩,其中水田 110.1亩,拥有森林面积13122亩。全村经济依托以“赏亿年火山奇观,涉千米平板长溪”为特色的花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发展迅速,全村开办了23家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达80余人,2012年人均收入6647元。 |
台口村 |
台口村概况 安文镇台口村位于磐安县城北侧大门,距离县城2.5公里,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该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运输及外出务工等行业,社会安定,事业发达。 |
羊山头村 |
羊山头村位于磐安县安文镇东部,离县城4公里,海拔高度为520米左右,由羊山头、高世、山皇、马羊山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132户,总人口373人,有劳动力234人,全村耕地面积164.4亩,其中田97.8亩,山林面积2356亩。特色产业:茶叶,是全村支柱产业。茶叶年收入大约60—70万元。其次是药材、林业、蔬菜等。低收入农户24户;低保7户。全村共有党员21人,支委3人,村委3人。 安文镇羊山头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陈姓人从安文迁居于此。后有戴姓、应姓来此繁衍后代。此地为古时的交通要道,是安文通玉山的必经之路,这里山高水清,又处高山之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形成一个安逸的居住环境,是种族延续的极佳之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沿途骚扰百姓,杀人越货,百姓恨之入骨,羊山头村人在羊岩设千斤棚阻击太平军,保卫了自己的家园,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明显,有坚实的乡村旅游基础条件。羊山头村地势西高东低,四面环山,山多地少,农特产品为茶叶,是全村的支柱产业。气候温暖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6度,酷暑时节,极端最高气温也只有34度,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日照时间长,由于地处高山,太阳早起晚落,雨量充沛,云雾笼罩,十分适宜高山云雾茶生长。 2009年,村二委为了拓展村民的居住空间,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在后山区块投资200多万整理了土地,可安置114间屋基。2010年3月9日,为了搞好特色旅游的创建工作,24位村民代表聚集村会议室,认真讨论了创建有关事项。 羊山头因山闻名,空气清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多林密,植被丰富,生长着南方红豆杉、香果树、七子花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黑麂、梅花鹿等保护动物。其中1000米羊坑岭古道堪称天下一绝,人行其间如入仙境。境内还有龙潭瀑布、高泄水口、龙山庙、长岗尖等景点。其中象征羊山头村出处的羊头岩,惟妙惟肖,令人赞叹。 羊坑岭古道,位于村西北,是一条安文通窈川、玉山的古道,全长1000余米。沿山溪而行,四面群山环绕、古枫婆娑,枫叶满地、流水潺潺,环境原始而朴拙,至今仍能勾勒出“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瘦马”的历史画卷。龙潭瀑布,位于古道山脚下,未见其瀑,先闻其声。乱抛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莽莽飞。“飞瀑半天晴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瀑布烟雾腾腾,扑朔迷离。好汉岭,位于村对面,因山路在陡崖峭壁中,犹如直插云霄的梯子,拾级而上,步履艰难,非好汉不能上,故称好汉岭。其他景观有龙山庙,长岗尖,高泄水口等 茶叶是羊山头村的支柱产业,全村已培育有机茶园1000多亩,全年茶叶收入70万元。茶园、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无工业污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羊山头村地处风景宜人的高山之顶,四面环山,昼夜温差大,是避暑胜地,村庄处在山坳之中,土壤矿物质丰富,是培育、种植反季节水果的好地方,具有农业休闲旅游的观光价值和推广种植的地理价值。2009年,羊山头村已被有关部门列入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2012年底人均收入7386元。 羊山头村计划在疏导交通上下功夫,现有的通村道路路线弯曲且窄,需要重新勘探规划、设计施工。农家乐等旅游方式目前在市场上非常流行,而且投入低、起步快,适合羊山头村发展。大力发展农家乐、庄园经济,这是目前城市人生活的新动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吸引外地人来投资。规划在四周山坡上分区块、分类遍植水果,营造花果山。 |
元岭坑村 |
元岭坑村基本情况简介 元岭坑村毗邻县城5华里,县城双溪口景观工程始沿坑而至,农户依坑而居,村内地形狭长、山高坡陡。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15人,辖元岭坑和岩门两个自然村,由4个村民小组组成,有农户104户298人。耕地面积106亩,其中水田41亩;山林面积2530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村。村内水口有香榧、枫香等古树名木25株,其中500年以上树龄的有11株。2011年底人均收入5518元,主要经济来源为香菇、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和劳务输出。 长期以来,因道路交通、地理环境的限制,受县城经济的辐射较弱,元岭坑村经济发展与周边村相比严重滞后,村级经济薄弱,基本上没有集体收入。近几年,村里通过项目争取资金,进行村庄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继开通建成了期盼多年的康庄道路、村囗休闲广场、饮用水工程、下山搬迁工程等,村内道路基本完成硬化,全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
后坞村 |
后坞村概况。 后坞村位于磐安城区西北侧,村庄南侧紧邻过境公路,村庄被两侧群山环绕,环境优美。由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部分耕地已被征用,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6.6亩,人均已不到0.07亩,共有山林面积2494亩,人均约9.5亩。全村98户,总人口262人,其中非农人口1人,现有劳动力107人,现有企业20家。 |
联进村 |
联进村地处县城东南面,距县城2公里,40省道、诸永高速连接线穿村而过。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843人350户,其中劳动力450人。全村耕地面积157亩,山林面积3129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56元。 |
根溪村 |
根溪村基本概况: 我村是位于县城东部一个小村庄,距县城只有1公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村南就是40省道,村东有省重点中学---磐安中学,西北与安文镇工业园区接壤。我村现有农户88户,总人口247人,村干部6人,党员21人。我村有山林面积700多亩,耕地面积50亩,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7700多元。2003年开始历时三年时间,整个村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使全村村民都住上了新房,2005年我村投资100多万元,建造了1000多平方米村办公大楼。今年村集体正在建造村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通过老村改造,村庄房屋整齐,村内道路平坦,村庄卫生整洁,各种功能设施供水、供电、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齐全,村内进行了绿化,自然环境优美,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了住在乡下过着城里人的生活。历年来取得省级荣誉的有三项,市级有三项,县级八项。实现了乡风文明,生活小康,社会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殊闲村 |
殊闲村位于安文镇的东北部,离磐安县城所在地5公里,村民居住分散,由上塘头、下塘头、捏湾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118户,总人口351人山林面积4351亩,2012年人均收入为5973元,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村共有0正式党员26名,预备党员2名。群众主要收入来源是高山蔬菜、茶叶、药材种植、外出务工等。村内建有山村一个,可供就餐和垂钓等休闲服务。几年来,在安文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98%的农户完成新农村建设, 2008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在年度目标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前茅。 |
应古村 |
应古村概况:现有农户42户,人口142人,有0党员10名,书记潘宝兴,组纪委员潘天宝兼团支书,宣统委员傅小芳兼妇女主任。村民主任潘忠福,二个委员潘银忠和傅金娥(卫生),村报帐员是潘岩福。2003年着手下山移民,从离县城30公里的偏僻山村搬迁到了现在的岩湾小区。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
联谊村 |
联谊村村概况 联谊村位于磐安县城郊结合部,隶属安文镇管辖。40省道、诸永高速公路连接线、磐缙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由6个自然村〔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农户364户,总人口942人。0党员38人。耕地面积325亩,山林面积678亩。四面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村民主要收入依靠进城务工、劳务输出、礼品加工、房屋出租等。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度的加快,我村抓住城乡拓宽的机遇,塘头、下元、横城、下应四个村民小组进行了村庄整治,旧村改造,使村庄焕然一貌,新房林立。县设施一流的南园中、小学校、下应工业功能区就坐落在其中,村内拥有大小企业50家。2004年投资120多万元兴建了村综合大楼,总体占地面积250.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综合楼分设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调解室、图书室、妇代会、民兵、可容纳300人就坐会议室、老年活动中心、村民休闲场所等,目前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依靠综集体房屋出租和茶叶承包为主。在上级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的努力拼搏下,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提升建设新农村的品位,和谐发展,经济长足进步,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