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泽乡深一村是新城区和孵化园工业园区所在地,据2007年调查统计,深一村现有村民小组6个,农户335户,人口870人,正式党员24个,耕地面积154.37亩,其中田45.18亩,山林面积838亩,在深泽社区中属于一个地少人多的行政村。深泽社区是金华市首个一区多村的复合式社区,分别有深一、深二、深三、深四这四个独立的行政村组成。深一村在深泽社区中是规模最大的一个村,由于新区开发和诸永高速公路建设,使得大部分村民丧失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技能培训下,这部分村民实现了就地转岗,纷纷把目光投向第二、三产业,还有部分村民兴办了粉干加工和来料加工,村民主要收入靠劳务所得,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元。
由于新城区规划进度还没辐射到该村,该村的绝大多数农户还居住在60、70年代的老房子,但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努力下,以“清洁深泽”为契机,村内的卫生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2007年该村还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新安装路灯26盏、深泽社区共同建成200吨污水厌氧处理池等示范整治工程,并于年底通过了县重点整治村考核验收。
2007年乡投资70多万元建成9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中心,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充分挖掘了深泽社区的优秀民间艺术,主要有“采茶舞”、“炼火”、“腰鼓”、“寿龟奉茶”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27200 | 321000 | -- | 查看 深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深四村 |
深四村,全村6个生产队,174户,467人,劳动力294人,其中党员28人,耕地面积181亩,山林面积1334亩。2007年人均收入4352元,村内翠溪、42省道横穿而过,北连诸永高速公路,交通方便,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徐公岩、七星庙景区,风景优美、气候怡人,有一座悠久历史的古老屋桥,建有深泽墅安希望小学、中心幼儿园,成立磐安唯一独特的婺剧团,社会安定、村容整洁,人民安居乐业,村风文明、管理民主,村民以加工粉干为主,是县命名的粉干加工专业村。 |
深二村 |
深泽乡深二村位于乡政府边域,属新城区之中。据2007年调查表明,深二村村民分6个小组,农户246户,人口698人,正式党员23个。耕地面积169。90亩,其中田59。46亩,山林面积1299亩,纯属一个人多地少的行政村。由于新城区的开发,教育系统建设的需要,许多农户的土地被征,减少了耕地。随着生活的需求,改变了生产模式。村民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培训到的技能实现了转岗,把目光投向第二、三产业上。村民有的办粉干加工;有的来料加工;有的外出务工;还有的办工艺品厂。年老一些的在家中种植药材,使2007年度人均收入达4085元。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观念逐渐转变。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村干部的努力下,使住房条件改变。原85%农户以上农户居住在40-50年代的老房子,到目前止已有80%以上农户拆建改造,有许多农户内外装饰。 |
深一村 |
深泽乡深一村是新城区和孵化园工业园区所在地,据2007年调查统计,深一村现有村民小组6个,农户335户,人口870人,正式党员24个,耕地面积154.37亩,其中田45.18亩,山林面积838亩,在深泽社区中属于一个地少人多的行政村。深泽社区是金华市首个一区多村的复合式社区,分别有深一、深二、深三、深四这四个独立的行政村组成。深一村在深泽社区中是规模最大的一个村,由于新区开发和诸永高速公路建设,使得大部分村民丧失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技能培训下,这部分村民实现了就地转岗,纷纷把目光投向第二、三产业,还有部分村民兴办了粉干加工和来料加工,村民主要收入靠劳务所得,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元。 由于新城区规划进度还没辐射到该村,该村的绝大多数农户还居住在60、70年代的老房子,但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努力下,以“清洁深泽”为契机,村内的卫生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2007年该村还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新安装路灯26盏、深泽社区共同建成200吨污水厌氧处理池等示范整治工程,并于年底通过了县重点整治村考核验收。 2007年乡投资70多万元建成9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中心,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充分挖掘了深泽社区的优秀民间艺术,主要有“采茶舞”、“炼火”、“腰鼓”、“寿龟奉茶”等。 |
深三村 |
深三村现有人口617人,226户,仅有耕地面积119.0亩,其中田47.84亩,人均占有耕地0。19亩,山林面积943亩,磐缙公路穿村而过,村庄沿磐缙公路两边而建,由于诸永高速公路建设需要,耕地的二分之一已被征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粉干加工与劳务承包。2007年农民收入达到4396元,位于深泽乡前列,深三村党支部、村委会利用村办公底楼创办蔬菜市场和小猪交易市场,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深泽乡卫生院、深泽信用社、深泽供销社、深泽乡活动文化中心等机构都位于深三辖区内,村内有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一堂”,深三村群众文化活动逢勃发展,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村内有秧歌队、腰鼓队、器乐队、先锋、炼火、铜钱鞭、走马、乌龟端茶、迎龙灯、西方乐、舞狮、叠罗汉等十多个民间艺术团队,特别是炼火,已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正在申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深三村民俗风味浓厚,每年都要举行“炼火”等大型民间艺术活动,村两委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也十分重视,每年都拔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民间艺术活动,推动了当地民间艺术的不断发展。 |
罗家村 |
深泽乡罗家村是金华市粉干加工专业村,磐缙线贯穿其中,离县城7.5公里。县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交通方便,民风纯朴。全村共有131户、340人,有劳动力217人,党员16人;拥有耕地124.2亩,其中田67.8亩,2007年人均4321元。粉干加工、中药材种植、来料加工、外出务工、经商等本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006年村投资10万元新建了村办公楼,给村三委办公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并配备了电视机、电脑,即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又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的宣传;2007年罗家村被列为示范整治村粉刷了1000平方米的赤膊墙,新建了固定的垃圾箱,并新建了村自来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
殿口村 |
深泽乡殿口村就座落在磐缙线的路边,离县城6.5公里。县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交通方便,民风纯朴。全村共有138户、372人,有劳动力235人,党员18人;拥有耕地145亩,其中田60.9亩,2007年人均3966元。粉干加工、中药材种植、来料加工、外出务工、经商等本村农民的主要经济不源。 2006年村投资5万元改建了村办公楼,给村三委办公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并配备了电视机、电脑,即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又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的宣传;2007年殿口村被列为示范整治村粉刷了1500平方米的赤膊墙,新建了固定的垃圾箱,并新建了村自来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2008年殿口村将对村内防火塘进行清理,还建立了长效卫生保洁机制。 |
屋楼村 |
家乡,真是让人一听就顿生一种温馨自然的感觉。就在这山川富饶,山清水秀的磐石之安里坐落着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底蕰的小村庄--屋楼。 她,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优越乡东北部,且与安文镇 石背村相接攘,离县城约7公里,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穿村而过,一年四季流水潺潺,时而清澈平静,时而汹涌澎湃。在炎热的夏季里,时常可以看见一条条小鱼在清水里追逐,一群儿童在溪水里嘻戏。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偶尔有人经过,便乖乖不再吵闹,但人一走远便又“知了~知了~”的叫着,就好似真有无所不知。 她,风景秀丽,颇有韵味。春天,微风轻拂,各种各样的花儿争相开放。走在田野上,顿时香气扑鼻而来,再加上清新的泥土味,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夏天,一棵棵大树葱翠茂盛。呆在树荫底下,即使天气再怎么炎热,也能让人感到凉爽。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勤劳忙碌的农民终于等来了这个丰收的时刻。田野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那是人们正喜悦地收割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饱实的麦穗。冬季,忙碌一年的人们渐渐歇息了,可是又忙碌里来了,热闹民间活动正在上演着,迎龙灯、闹元宵…… 正因为有如此灵韵的土地,孕育了勤劳朴实的人们。现在村里有农户365户962人,有6个村民小组,是乡第三大人口村庄。村民都有着追求完美生活的热情,都积极自主创业,有40多户都办理了工厂,来料加工160人,年完成生产总值1500万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已经接近小康水平。 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许多阿娜多姿的竹子,于是智慧的人们便因材制宜,利用这一笔大自然给的巨大财富开设了一个充满特色的竹编厂,心灵手巧的人们便用双手编织了许许多多技艺精湛的纯手工工艺品,获得各地人们的喜爱并远销海外。这也是人们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 村里有着县乡的重点工作单位,县-看守所立于村口。磐安墅安希望小学也位于村口旁,便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交通便利的我们与“诸永”高速只相差1.5公理,利于带到全村的发展。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贯穿全村,路边摆放着许多绿色的环保垃圾箱。人们都能自觉地保护环境,从而使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在今年的7月份,在整个村中适当的地方都装上了明亮的路灯,照亮了人们出行的路,便于人们夜晚出行串门,使人们更安全便利。 虽然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但我们还要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在国家和政府对村里的管理和培养下,在2008年开展了村庄大整治。村水口糖建行了质的修建,原本那个杂草丛生的泥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水质优良的,总体整洁的小水区。村里还增设了一个篮球场,那是便于热爱体育活动的人们可以更好的开展体育活动。准备还要设立一个村休闲活动中心,那是让忙碌一天的人们在傍晚时休闲娱乐的,更可以让人们生活的更多姿多彩。除外,还准备设立“污水处理设施”一套,主要是完成自来水的更改,这样一来,人们饮水和生活用水就能更加清洁卫生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更高了。经过这次大整治后,屋楼村将向外界展现一个更崭新更美好的村貌! |
上亨堂村 |
上亨堂小康村居在磐县新城区中心,距诸永高速公路出入口壹华里,42省道串村而过.四周青山环绕碧水长流.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村7个村民小组,230户,人口730,其中党员24人.本村村风文明,村民勤奋善良,人才辈出,各行各业方兴未艾.专长手工艺品加工,每年创业绩2000余万元,药材种植集散地,自产自销药材100余吨. 东距商城七十里,南屏仙居百里景,南围永康五金城,北闻金华火腿香,花溪离我七里远,八味药市三里地,高速服务是邻里,新老城区同崛起. 本村两委和全体村民诚邀八方来客投资兴业. |
马祥村 |
马祥村位于浙江省磐安县中西部,全村130户,共有人口398人,其中有28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村内可种植土地面积136.7亩,山林面积达4027亩! 马祥村——一个物产丰富的自然村,盛产的菇类,药材,竹木闻名一方。仅2008年上半年,菇农的的平均收入达2万,最高收入达3万。种植的白术,元参,贝母,元胡等药材亦为村民带来一比比十分可观的收入。几十年来,多数村民从事竹制品编制,竹篮,竹扫等竹工艺品都极具江南特色。近几年,部分村民在遵守《国家森林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伐木,向外界输出了大批优质木材。 同时她又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古村。村口三棵参天古树耸立云霄,守护马祥人世世代代千年之久。沿平整的公路而行,翠竹簇拥,青松引道,溪水潺潺,丘陵林立,尽显江南秀美之色—— |
洋滩村 |
双林镇洋滩村位于双林镇西北栅,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11个村民小组,1360人,349户。现有水田1338亩.旱地250亩。有0党员34名。全村个私企业10家。2007年村工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100元。曾先后被授予“康庄工程”先进村、综合经济实力进步村、村环境整治先进单位等。我村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村个私经济以磨料、研磨、磁性为主,形成了较大规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考察投资。 |
六冲村 |
六冲村现有人口857人,331户,9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91.4亩,其中水田面积122.40亩,人均占有耕地0.34亩,山林面积2316亩,人均占有林地2.7亩,森林资源丰富。目前,有一条康庄公路,通到村,根据磐安新城区的规划,有一条深一大道村边而过,在不久将将改善了交通条件和村内的面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劳务及来料加工等。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99元,处于深泽乡中等水平。六冲的特色有上规模的养猪场、土鸡各一处,其收入可观,有礼品、墙纸、木材等加工点,带动了村民的就业,有较多的蔬菜种植大户,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中药材种植口种较多,主要是以白术、元胡、玄参、桔梗、鸢尾为主。水果有梨、板栗等基地,蚕桑种养发展较好,收入理想,全村地处新城区地段,是今后城乡居住的理想场所。 |
上横村 |
上横村位于深泽乡东南部,是翠溪发源地之一,山清水秀,水口有红豆杉为主古村群,风景优美。通往双峰公路沿村而上。离乡政府约4公里,距高速公路出口0.5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穿水口而过,交通便捷,是新城区开发区块。 本村现有农户150户,400人口,分6个村民小组。全村从事香菇种植15户,其中大户5户,年收入约60万元。其次基本上靠外出经商,务工为主,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 |
源头村 |
源头村现有农户123户,人口375人,分4个村民小组,村内办有来料加工企业,20余名妇女在厂加工,有拖拉机20余辆。全村毛竹旺盛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达到3983元。 源头村在2001年至2004年投资220万元,开通上横至源头康庄道路柘宽并进行硬化,投资110万元与双峰东坑村打通东源隧道9280米,2005年投资31万元进行县段示范整治。06年村进行防洪堤建设,自来水标准化建设实行有偿使用,投资12万村办公楼标准化建设 |
马讨山村 |
马讨山位于深泽乡西南部,与新渥镇的交界处,共分2个自然村67户,人口164人,全村耕地面积86。7亩,山林覆盖面积288亩,四面环山,坐北朝南,气候冬暖夏凉,空气新鲜,无环境和水质污染,是居家首选之地,村内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或山间泉水,水质达到用净水品质,山前村机耕路通到村内。 |
麻车下村 |
磐安县新渥镇麻车下村位于新渥镇的北面,距新渥镇政府5公里,全村共有382户,1057人,有党员32名。2012年人均收入7000元。 推荐理由:麻车下村是多年的市县级文明村,村班子班子组织完整,战斗力强,平安村创建工作落实,矛盾纠纷不出村。近三年来,村民没到县以上有关单位信访,没有发生各类刑事案件,没有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无吸毒人员,无-人员、非法宗教人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9%。村内定期刊出平安宣传黑板报,在重大活动和传统假节日,及时向村民发放平安宣传资料,常年开展治安巡逻,做到预防在先,宣传到位,防范措施有力。 率先创建定期流动医疗示范点,医保定期发放示范点,文明卫生工作走在全县前列。村内邻里关系和谐,群众互帮互助,保持着 “一家有难百家帮”的优良传统,治安联防工作落到实处,十户联防工作开展有序,流动人口管理严格,陌生人进村,群众会主动报告村干部和治安巡防队员,对可疑人员治安巡防队和治调干部都要一一盘问,村内每年矛盾纠纷不超出5起,和谐氛围浓厚。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到位,服务团队组织健全,矛盾纠纷调解队、法律宣传队、平安志愿服务队、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服务队、治安巡逻队、妇女维权工作队、文体宣传队、“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办事公正规范,积极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今年6月全镇农民文艺会演全镇25个节目,该村就有4个节目,全县的农-动会,该村都积极组织人员参赛。村里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每年对考上大学的学子村里每人给予1000元的奖励。 |
后力村 |
后力村位于深泽乡东部,东与云山连接,南与双峰相邻,西新渥,北安文。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到目前为止,有线电视和安全用水覆盖率已达98%以上。全村现有农户568户,121457人,其中劳动力829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村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二。耕地面积446.63亩,山林面积5345亩,其中毛竹2000亩,人均占有林地面积3.6亩。2007年底农民人均收入3945元,外出务工、种植中药材和来料加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传统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元胡、贝母、白术、元参。2007年水稻种植,中药材面积200亩,有毛竹林2000亩,来料加工经纪人4人,参与来料加工人数达150人。 |
上产村 |
上产村是一个清山绿水,依山伴水,风景秀丽的村庄,是磐安县高速公路第一出口处所在地,县新城区环保工业区主要区块,新城区深二路边翠溪边,深泽乡中心地段。有文化古迹;金仙寺(一千多年历史),石拱桥。珍贵植物红豆杉等。全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党员26人,常住户口281户,712人,现有山林面积241亩,耕地面积165亩,2012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09元。 在深泽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村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建设目标,实现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3年创建县级文明村建设。近年来在新城区开发带动下,已有百分之五十的农户,搬进第一期安置小区。为了更好地建设自己家园。结合村民本人实际能力,参加各方面技能特强培训,培养外出经商、劳务等人才,引进加工业、手工业进村,发展村药材、水果种植业,发扬村民相互带动各项技能,提高全村农民经济收入,走向美好明天新农村前景目标而奋斗 |
道士岙村 |
道士岙村位于深泽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8公里,交通便捷,全村有农户406户,1136人,其中党员28名。拥有耕地510亩,其中水田194亩,山林面积1427亩。2013年底农民人均收入达6178多元。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道士岙村努力按照生态村建设标准,认真实施规划,使生态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道士岙村创建市级生态村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成效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道士岙村居住环境已经有了极大地改善。今年,在市、县、乡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破难攻坚,以创建市级生态村为载体,将积极推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生态村居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道士岙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一是全村100%农户通电、通自来水、通数字电视,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二是完成了全村主干道和环村大道的路面硬化工程;三是投资10万元完成篮球场和健身场的建设,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道士岙村将以生态村创建为契机,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力争将道士岙村建设成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村容更加整洁的新农村。 (二)生态农业 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道士岙村利用广播、黑板报、横幅等渠道向村民宣传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发展绿色产业。一是实施“放心菜”工程,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二是加强畜禽养殖粪便管理,围圈养殖,牲畜粪便合理处理,不乱放养、乱排放。四是积极推行秸杆综合利用,采取秸杆还田,不随地焚烧,丢入池塘、小溪。道士岙村一直积极抓好生态农业发展,通过科技的生态方式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生态林业 一是对古树古名木实行挂牌保护,严禁蓬稻草、拉钢筋;二是对全村山林实行统封统管,严禁乱砍滥伐,违者按村规民约处理;三是与农户签订防火护林公约,做到警钟长鸣。 二、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营造一个清新、优美、整洁、有序的良好环境,道士岙村村两委把创建生态村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同时,聘请了常年卫生监督员4名。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创建责任,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职责分工,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合理布局,做好规划。 在总结其他村生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道士岙村认真讨论编制生态示范村建设规划,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在带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村生态环境。 一是农村经济开发规划,立足道士岙村资源和生产力现状,对经济发做了定性规划,找准道士岙村经济增长点,以促进生产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经营和管理; 二是合理调整中心村旧区建设布局,有组织、有步骤开展旧区改造; 三是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治理村中的垃圾,改善村环境卫生,美化家园; 四是对村内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进行高起点整体规划,分年度组织实施,以促进整个村庄建设再上层次上水平。 3、建立制度,强化管理。 生态村建设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证。为此,道士岙村制订了以下一系列规章制度:《村内环卫管理制度》、《村卫生保洁制度》、《森林防火公约》。同时采取片区共建制,村两委干部为牵头人,并开展年度评比活动。凡被评为创建先进片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影响较差,工作不力的片区责令整改,并向全村通报。环境卫生通过投标方式确定一名保洁员,保持村卫生洁净。 4、积极引导,做好宣传。 为增强全民卫生意识和生态意识,改变乱扔、乱抛、乱倒、乱堆、乱晒等各种不良现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以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轮流在广播上结合事例进行宣传;二是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团、民、妇等组织的作用,上门进户宣传、刊出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三是动员党员每月一次大搞清洁卫生活动。同时把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定为村创建活动日,以此来增强村民卫生意识,形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环境”的共识。 三、今后发展 为更好地创建生态村,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我们将集中精神,认清形势,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主要将做好以下几点: 1、走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奔小康为契机,抓好市级生态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积极配合乡政府做好“五水共治”及垃圾河治理大会战的相关工作。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200万完成道士岙村污水处理池建设,改善村内用水环境。二是道士岙村将购买410只小垃圾筒分发给每户,同时购置40个移动式垃圾回收箱,帮助改善村环境卫生。 3、利用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这一平台,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兴农,积极培养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村民到职业技校进行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快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 创建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投入,紧抓建设,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文明、社会安定的崭新的道士岙村。 |
金钩村 |
金钩村位于深泽乡所在地南2公里处,现属磐安县新城区规划范围,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220户,人口548人,劳动力人口345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51亩。 交通便利,42省道穿村而过,紧邻诸永高速磐安出口,村内村容整洁,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生活设施齐全。近几年来,村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高效产业,以种植大棚蔬菜和中药材为主导产业,其次为加工业,以圣诞礼品及玩具等加工为主。 在新的形势下,将继续抓好主导产业,使农民增收,经济持续发展,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
翠坞村 |
翠坞村隶属浙江省磐安县深泽乡,海拔60米,毗邻42省道,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到目前为止,有线电视和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已达98%以上。全村现有农户78户、198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