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畈村坐落在玉山镇西坑畈东北侧,全村有110户、323人。耕地面积180亩,其中旱地面积39亩,水田面积141亩,茶叶面积76亩,山地面积225亩。全村正常劳力193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外出打工,三分之一妇女劳力从事企业打工,三分之一劳和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全村人均收入4220元。
2002年,孔畈村进行了第一期旧村改造,拆迁房屋800多平方米,现村中水泥路已与西坑畈集镇接轨,交通方便。全村农户居住条件较好,有43户农户已建造新房,近几年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自来水从在2006年开始实行集镇集中供水,饮水卫生得到改善。孔畈村近几年来村风文明、和谐团结,没有一次矛盾纠纷上交,计划生育工作良好。
今后,孔畈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二个文明一起抓,在发展经济同时,狠抓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积极鼓励村民外出打工、务工,抓好蔬菜、茶叶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增效增收,鼓励村民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要进行第二期旧村改造,抓好新农村建设,做到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27106 | 321000 | -- | 查看 孔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吕家山村 |
吕家山村情概况 位于玉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5公里,属山区。有187户,538人。设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4个村民小组。村级公路与老怀万线接轨。耕地面积713.08亩,山林面积2200亩,茶园500亩,生产经营以茶叶、高山蔬菜为主,并有少量水稻、玉米、药材。 吕家山村与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妙塘村、下月坑村、金竹坞村、隔水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镇中湖村、佳村村、新艳村、上月坑村相邻。 |
元里村 |
玉山镇元里村,依山傍水,座落在笔架山下,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名村。西南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256户农户,748人,6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548亩,山林2800余亩,无公害生态茶园260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山为主。改革开放后,村民调整了产来结构,侧重种植高山蔬菜,主要品种有高山茭白、四季豆、甜玉米、小尖椒、茄子、黄瓜等。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2007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余元。 |
孔畈村 |
孔畈村坐落在玉山镇西坑畈东北侧,全村有110户、323人。耕地面积180亩,其中旱地面积39亩,水田面积141亩,茶叶面积76亩,山地面积225亩。全村正常劳力193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外出打工,三分之一妇女劳力从事企业打工,三分之一劳和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全村人均收入4220元。 2002年,孔畈村进行了第一期旧村改造,拆迁房屋800多平方米,现村中水泥路已与西坑畈集镇接轨,交通方便。全村农户居住条件较好,有43户农户已建造新房,近几年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自来水从在2006年开始实行集镇集中供水,饮水卫生得到改善。孔畈村近几年来村风文明、和谐团结,没有一次矛盾纠纷上交,计划生育工作良好。 今后,孔畈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二个文明一起抓,在发展经济同时,狠抓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积极鼓励村民外出打工、务工,抓好蔬菜、茶叶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增效增收,鼓励村民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要进行第二期旧村改造,抓好新农村建设,做到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 |
方塘村 |
玉山镇方塘村地处磐安县东北部,位于婺、越、台三州交汇之地,毗邻东阳市,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50米,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境内生态环境优美。 方塘村是磐安县东北台地的交通中心,是省道方境线、县道方九线的起始点,老省道怀万线穿村而过,新建省道怀万线傍村而行,距“上三”高速双彩互通口35公里,距甬金、诸永高速歌山互通口2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地处磐安东北台地的方塘村,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水源清洁。该村有农户291户,815位村民,耕地总面积504亩,山林总面积440 |
妙塘村 |
妙塘村毗邻玉山镇佳村、向头村,全村共有4个生产队,153户共计384人。拥有耕地255亩,山林150亩,茶园126亩。 妙塘村与吕家山村、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下月坑村、金竹坞村、隔水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镇中湖村、佳村村、新艳村、上月坑村相邻。 |
下月坑村 |
下月坑位于玉山镇懂不,距镇政府5公里,北与珍惜毗邻,西与上月坑接壤,。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溪鱼成群,环境优美,全村现有80胡,人口243人,其中党员15明,现有耕地207亩,山林面积2023亩。 下月坑村与吕家山村、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妙塘村、金竹坞村、隔水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镇中湖村、佳村村、新艳村、上月坑村相邻。 |
金竹坞村 |
金竹坞村位于玉山镇西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共有74户,175人,其中党员8人,预备党员2人。金竹坞村位于大山深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内小溪环绕,流水潺潺,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金竹坞村主要种植水稻、大豆;在发展公益事业方面,金竹坞村在建污水处理池一座,村容村貌整洁,是个舒适的宜居村落。 金竹坞村与吕家山村、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妙塘村、下月坑村、隔水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镇中湖村、佳村村、新艳村、上月坑村相邻。 |
隔水村 |
玉山镇隔水村是金华市一个自然村、毗连岭口村、新艳村,天蓝水清,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水美。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3人,其中党员36人。村有水田资源203亩,旱地资源283亩,山林面积1520亩,茶园面积565亩。 隔水村与吕家山村、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妙塘村、下月坑村、金竹坞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镇中湖村、佳村村、新艳村、上月坑村相邻。 |
岭口村 |
岭口村是玉山镇集镇所在地,是玉山镇第一大村,辖九桥、罗村二个自然村,有15个村民小组726户1968人,其中党员75人,劳动力1210个。耕地总面积1160亩,其中水田659亩,旱地501亩,山林面积8040亩,茶叶面积658亩,200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5280元。以茶叶、四季豆、茭白和白术为主的生态农业得到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发达,有来料加工经纪人10人,从业人员450人。岭口亭阁花灯2003年在全县民间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2007年收入浙江省民间艺术保护名录。 |
珍溪村 |
珍溪村村情概况 珍溪村地处玉山镇北面,离县城60公里,离玉山镇8公里,全村202户,547人,党员22人。近年来,村党支部在玉山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全村以高标准创建县级文明村为目标,成立了创建文明村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办公室,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创新”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里空气清新,山泉流水,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是原生态的养生风水宝地。先后获得金华市级信用村、旧村改造先进村、发展高山蔬菜先进村、道路建先进村等荣誉。 |
林宅村 |
玉山镇林宅村地处磐安县东北部,位于婺、越、台三州交汇之地,毗邻东阳市,距玉山镇政府5公里,是省道磐新线和怀万线的交叉口,距“上三”高速双彩互通口37公里,距“甬金”、“诸永”高速歌山互通口30公里,交通便捷。 玉山镇林宅村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50米,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境内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一级,居住环境极佳;自然资源丰富,景点较多,是理想的云海拍摄之地。 林宅村是玉山镇人口第二大村,农业第一村,有11个村民小组,584户1550人;水田面积1140亩,旱地面积298亩,山林面积3585亩,茶叶441亩,是磐安县无公害茭白生产基地,近年来茭白种植面积达1100亩左右,年产茭白1000多吨,产值达200万元,2006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 林宅村地处高山台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是发展高山蔬菜的理想之地。林宅村以茶叶、茭白为主导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茭白生产。 村中有唐代千年古木群,其中一株银杏和一棵南方红豆杉胸围各5米余,纵横交错的树根露于地面,形如珠网,蔚为壮观,500年松树直冲云霄。黄门景区座落在林宅村北部,该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有玉山云海观摄影平台,座狮岩、打鼓岩、大龟岩、叠岩等天然奇观,山上胜景无限,山下有人工湖黄门水库及创建于1946年的飞凤庵,景区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站在黄门景区与国保单位茶场庙相互遥望,是旅游开发的理想之地。 |
张村村 |
张村 磐安县玉山镇有一个颇有名气的村庄,叫张村,早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年间就有张氏祖先避难所于此。据张村《五峰张氏宗谱》记载:张村张氏起源于后唐(公元923~936),为太常卿忠愍公张潮的后裔。为避“括苍魔寇”。张潮公嘱长子天贤曰:“忠义节孝者必有后。天宥年少在肄,吾孙柱、槿年幼,可寻安全处避之。”于是,天贤到玉山寻找避难之所。一日,到张村考坑,以此地层峦环抱,外界鲜为人知,再加上此地风景优美,实为避难的好地方。原先郭姓的住户知天贤是清官张潮之子,即愿出让家园。天贤就造屋于郭园,率老少在此避难。从此张姓在此以耕读传家,繁衍生息。数年后,因巧溪郭园屋少人多地窄,张氏后裔不久新址开辟,名曰张村,一直居住于此,现有农户434户,人口1410人。据统计,张潮公门下有300多个村庄,近10万张氏后裔分居在全国各地。 张氏一门中最得民心的当数始祖张潮公,张潮,字均彰,河南汴梁人。进士出身,于后唐长兴间(930一933)来东阳任县令,是“政修人和,人歌父母”的一方清官贤士。甲午(934)年。“括苍魔寇”侵扰东阳。张潮率长子天贤带乡兵抗战,斩“魔贼”多人。“魔贼”败退,县境得以安宁。三年后,“魔贼”又聚集数万人,围攻东阳县城。张潮与长子天贤率乡兵数百出城抵御,终因力量悬殊,父子双双死难于南岭。魔贼又冲进县城,将张公家中80余口尽行-。洗劫七日而去。后人称张公父子死难处的南岭为“官清岭”。 为了纪念张潮父子的功德,于后晋开运间(944--946)造庙筑台于县衙之后院,名曰“吴宁台”,并塑张公及长子天贤像,又刻有碑记,永远怀念,百姓视为神明,一遇水旱疾疫就前往祷告。宋绍兴十年,县令吴炯又重建吴宁台,并重撰刻碑文,题为《吴宁台记》,十三年台成。清时又重修。1959年又修葺一次,至今保存,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潮死难后,其孙张柱、张槿将祖、父遗体运回巧溪安葬。其墓至今犹存,已被列为媻安县文物保护单位。其侧葬有天贤(后天宥也葬于此)。次子天宥,当时在东阳城里读书,从学堂逃出后,见魔贼搜索甚紧,就躲入城北一莲塘中,以荷叶遮面而隐身。在塘中共七日,不敢上岸。饥了,采莲实为食,终于避过了灾难。因张囿托生于塘,即于塘边买地造房,名叫托塘。后因年代日久,又加兵灾-,互不往来,两处分别列谱,一为“五峰张氏”,一为“托塘张氏”,其渊源关系逐渐鲜为人知。 改革开放以后,忍寻根问祖之风日盛,东阳托塘与玉山张村的联系日益频繁,大家互通有无,不时的畅叙兄弟情谊。二00六年三月三十日,东阳托塘张氏裔孙到张村来祭祖联谊。这一天共有1100多多托塘张氏族人来张村,受到张村兄弟姐妹们的热烈欢迎。村口停着136辆汽车。张公墓前人山人海,礼炮齐鸣,香烟袅袅;大会堂中递杯换斛,谈古论今,共叙前程,体现了和睦融洽的同胞情谊,给张家历史添上了一段佳话,同时,通过这次联谊活动也给张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生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张氏后裔以张潮公为榜样,教育张氏子孙要尊宗敬祖,精忠保国,并形成家训。改革开放以后,张潮公的为保一方平安而捐躯的献身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张村张氏族人为了弘扬张潮公爱国、爱家、爱社会的传统美德,投资了50万元,建造了张潮纪念观,修建了到张公墓前的道路。并计划在考坑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张潮公园,争取有关部门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张氏后裔和社会提供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向头村 |
向头村村情概况 玉山镇向头村在磐安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位于皇城湖(五丈岩水库)边上,青山绿水环绕,直通交通干线磐新公路。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08户,358人,村干部群众团结干事,现有共产党员20名。 前些年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向头村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负重拼搏,积极投身危旧房改造,建设新农村。通过改造的向头村别具一番风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一幅江南小山村的水墨画。向头村农户紧紧依托高山蔬菜、茶叶、来料加工等支柱产业,努力实践创办农家乐,走出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据调查统计,向头村2012年人均收入超过5500元。 向头村结合本县、本镇、的优势与特色产业,踏踏实实走在山靠山,在水靠水之路,着重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产业。做活做强农业产业,走出乡村生态发展的道路。 一、种植业建设。把村前沿皇城湖的200亩水田建设成以茭白为主的无公害高山蔬菜基地;把村后包括原复垦区40亩宅基地、地塔岗的300亩发展集茶园、果园为一体的基地,实行多品种套植,栽上桃、梨、杨梅、葡萄、石榴、木瓜等果树,做到四季有新鲜瓜果、蔬菜,让到向头来的游客,四季都能闻到花香摘到水果,开发游客春采茶、夏摘梨、秋采榴、冬挖笋项目,让游客做一回丰收的农民。 二、养殖大户的培育。计划在村庄东边土座里圬利用现成的毛竹园与茶园发展旱鸭、土鸡、羊、牛等养殖,并利用鸡粪鸭粪及植物秸秆制作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在村前湖面放养各种淡水鱼、龟、鳖、吓,既能基本满足农家乐的本地荤菜供应,又能供游客渔乐。 三、农家乐产业。到2012年已发展农家乐22家,450个床位,800个餐位。村成立农家乐服务中心,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解决矛盾纠纷。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规范农副产品生产,统一标准,稳定质量,提高信誉。 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在的向头村是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新村,一切都是新的,都得从头开始,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为了加快建设,让项目早日发挥效益,多年来举债搞建设,让效益来还债。近几年需实施的项目有:生态防洪堤建设;村中塘整治;新区农户房前屋后河防洪堤绿化;路灯亮化;排污设施及公厕;停车场建设;拦水坝;村综合楼;小区道路硬化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青山绿水是向头的本色,休闲垂钓是向头的特色,生态的向头赶超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步打造向头村老百姓的“中国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铁店村 |
铁店村介绍 磐安县玉山镇铁店村民委员会位于地址,交通便利,我们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热情欢迎各级领导前来指导。也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 近些年来,在经济,人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村里大力发展代加工业务,并开办了文化礼堂。村综合楼崭新气派。村里常常举行各类文化活动,更是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
马塘村 |
马塘村村情概况 玉山镇马塘村位于大盘山北麓的玉山台地,海拨520米,离磐安县城50公里。村庄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磐仙线、怀万线沿村而过。村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境内有中国唯一现存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山古茶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赶茶场》。全村现有农户241户、人口657人,以周姓为主,耕地总面积547亩(其中水田366亩,旱地181亩),山林总面积1911亩,茶叶总面积757亩,农产品以茶叶、茭白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146元。 |
孔宅村 |
孔宅村村情概况 孔宅村位于玉山镇东北方,西至马塘村,北靠下门山,东邻铁店村,南至怀万线县道公路。全村113户人家,近282人口。村东矗立着一棵高耸挺拔的红豆杉树,人们称之为“金经树”,苍健的古木像树庄的卫士,世代守卫着孔氏子孙,世世平安,兴旺兴达。 孔氏始祖衍鸾公,原籍盘峰乡盘溪树人,因当时盗匪四起,避难至玉山铁店玉峰下宅落户。在悠悠岁月中,孔氏子孙继承先祖遗风,重视教育,勤俭创业。在民居建设方面,村内遗有明末古建筑,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以来,孔氏族人同心协力,建造了人民大会堂、厅等公共设施。当前,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收入,人均收入达到5677元。 |
镇中湖村 |
镇中湖村 共有村民小组4个,总人口471人,合计户数216户,共有水田资源205亩,旱地资源116亩,山林总面积449亩,茶叶面积275亩。 镇中湖村与吕家山村、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妙塘村、下月坑村、金竹坞村、隔水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佳村村、新艳村、上月坑村相邻。 |
佳村村 |
佳村素有舞龙故乡之称,舞龙源景区地处东经120o41′25″,北纬29o13′33″,距舞龙峡景区4km。景区依山傍水,化龙岩、回龙岗、奇灵山、来龙岗分别位于景区的核心——佳村村庄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景区植被茂盛,绿树成荫,灵溪从佳村村庄西边蜿蜒而过,风光旖旎,山清水秀。景区包含龙头公园、龙身公园、龙尾公园、灵溪漂流几个主要景点。 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下,佳村村干部大力发展佳村旅游事业,目前以吸引各方游客前来观光。 |
新艳村 |
新艳村村概况 玉山镇新艳村,系玉山镇政府所在地之一,怀万线穿村而过。有8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人口931人,315户,劳动力为580人。耕地总面积为601亩,其中水田332亩,旱地269亩,山林面积2413亩,茶叶面积为525亩。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为5723元。有共产党员42人,村民代表47人。村民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茶叶、茭白、高山蔬菜等为主。 新艳村与吕家山村、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妙塘村、下月坑村、金竹坞村、隔水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镇中湖村、佳村村、上月坑村相邻。 |
上月坑村 |
上月坑村是玉山镇的一个偏远山村,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5人,合计168户。村内古建筑保存完整,古树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上月坑村与吕家山村、元里村、孔畈村、方塘村、妙塘村、下月坑村、金竹坞村、隔水村、岭口村、珍溪村、林宅村、张村村、向头村、铁店村、马塘村、孔宅村、镇中湖村、佳村村、新艳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