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坑村位于高二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平均海拔480米,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全村由冷坑、下初坑、上屋基、盘龙4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79户,共 196人,至2012年底全村人均收入5493元。粮食作物一年一熟,海拔较高,特别适宜种植中药材和高山蔬菜。冷坑村耕地面积119亩,林地面积3771亩。全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村内建立了杨梅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等。村民收入基本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畜牧养殖业主要是蛋鸡、肉鸡和生猪饲养。村委会的二层办公楼建于2006年,面积80平方米,村民住房大多是泥木结构平房,少数为二层楼房。
2013年高二乡“我的幸福计划”扩面增效,将在冷坑下初坑打造“我的幸福计划”升级版项目,即“幸福里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200万元。现已在冷坑村下初坑自然村向农户租赁闲置“黄金泥房”26间,已付租费36万元。将该区域打造成一个以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为特色的高品味农耕文化产业园,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27206 | 321000 | -- | 查看 冷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栗树坑村 |
栗树坑村毗邻仙居县,与仁川镇相连,有农户103户,267人口,至2012年底全村人均农民收入5455元,有耕地面积148亩,山林面积7247亩。主产玉竹、白术等中药材。 |
锣铜田村 |
高二乡锣铜田村,位于高二乡东面,有农户29户,人口67人,分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2亩,其中水田30亩,旱地12亩,主要经济作物是中药材。村民人均收入3556元。 锣铜田村与栗树坑村、小柘坑村、卢村村、新渠村、岭头村、溪下路村、龙溪村、后阁村、大柘坑村、东山头村、山前村、小湖山村、半岭村、风厂村、横坑村、丰陈村、高峰村、冷坑村、沙溪村、丁埠头村、马家坑村、榉溪村、三佰村、长头坑村、上佃村、麻车峡村、大岭脚村、黄坞村、大庄村相邻。 |
小柘坑村 |
小柘坑村共有99户农户,252个人口,至2013年底全村人均收入5047元,耕地面积161亩,山林面积2036亩,有三个自然村组成。农民收入以玉竹、白术等中药材,小尖椒、四季豆高山蔬菜、毛竹为主。 小柘坑村与栗树坑村、锣铜田村、卢村村、新渠村、岭头村、溪下路村、龙溪村、后阁村、大柘坑村、东山头村、山前村、小湖山村、半岭村、风厂村、横坑村、丰陈村、高峰村、冷坑村、沙溪村、丁埠头村、马家坑村、榉溪村、三佰村、长头坑村、上佃村、麻车峡村、大岭脚村、黄坞村、大庄村相邻。 |
卢村村 |
卢村位于维新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四面环山。全村现有农户39户,户籍人口112人,全村党员10名。2011年人均收入5210元。全村耕地面积39.3亩,山林面积1839亩。林业收入在村民年收入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卢村村与栗树坑村、锣铜田村、小柘坑村、新渠村、岭头村、溪下路村、龙溪村、后阁村、大柘坑村、东山头村、山前村、小湖山村、半岭村、风厂村、横坑村、丰陈村、高峰村、冷坑村、沙溪村、丁埠头村、马家坑村、榉溪村、三佰村、长头坑村、上佃村、麻车峡村、大岭脚村、黄坞村、大庄村相邻。 |
新渠村 |
新渠村位于维新乡东部,原名上马石,由于饮水困难,群众为纪念水渠贯通,结束无水历史而得名。这里气候适宜,夏季凉爽,山上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9.5%。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集古村落、古院落、古遗址、古桥、古树于一体,有着坚实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条件。 到过的人都会有感于这里的古树群。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在这里伸展着悲怆的历史造型,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矫情而透明。 置身于其中,仿佛登上成片古树掩映着的山岗,放眼望去,四周山色连天,苍翠入眼。再俯瞰整个村寨,屋宇铺排得错落有致,古朴淡雅,村与山的缓坡上,一棵棵枝繁叶茂、葱茏劲秀的古树,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树冠相叠,枝柯交错,浓绿如云,给整个村庄添描上一层神秘深幽,如梦如幻的色彩。 这是大自然天地合一、天工开物的杰作。 |
岭头村 |
盘峰乡岭头村位于盘峰乡和双峰乡交界处,冷沙线边上,海拔700多米,共有77户,人口199人,水田39.25亩,旱地34.45亩,山林面积1354亩,其中毛竹林125亩,2007年人均收入3233元,以种植高山蔬菜为主产业,2007年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含山坡地),并做来料加工业务,现已有来料加工经纪人3人。 2007年底开始着手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投入启动资金30余万元。 |
溪下路村 |
溪下路村位于维新乡西南部,离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磐安县城46公里,距仙居县城25公里,是一个处于磐安与仙居交界处的村落。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2亩,其中水田90.2亩,旱地21.8亩,人均0.36亩,林地面积6240亩,人均20亩,竹林面积250亩,杨梅基地50亩,板栗基地1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60亩。整个村由溪下路、里鱼湾、柘坑、上塔、牛坪五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户数105户310人,其中劳动力数201人,外出务工人数103人。 |
龙溪村 |
龙溪村位于维新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孔家鸟、竹园半山2个自然村4个生产队,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道路不便,农民居住分散且生产生活条件差是龙溪村最大的特点。全村现有农户87户,人口248人,外出务工占全村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二。 |
后阁村 |
后阁村是维新乡的西大门,北与大盘镇百年称村交界,南与高二乡交界,西与盘峰乡麻车峡村交界,东与丁埠头村相邻,东仙线环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84.2亩,人均0.79亩,共有山林面积7151亩,人均13.6亩,竹林面积700多亩,杨梅基地300亩。香榧基地150亩.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92户,总人口为524人,现有劳动力317人,其中外出务工为83人。 |
大柘坑村 |
大柘坑村位于高二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 550米,全村耕地面积137亩,其中水田110亩,旱地27亩,山林面积2014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5户,人口286人,劳动力230人,人均耕地0.6亩。至2012年底农民人均收入5374元。大柘坑村种植业以水稻、药材为主,养殖业以肉猪、山羊、七彩山鸡养殖为主,村里有很多村民参加幸福计划。 大柘坑村与栗树坑村、锣铜田村、小柘坑村、卢村村、新渠村、岭头村、溪下路村、龙溪村、后阁村、东山头村、山前村、小湖山村、半岭村、风厂村、横坑村、丰陈村、高峰村、冷坑村、沙溪村、丁埠头村、马家坑村、榉溪村、三佰村、长头坑村、上佃村、麻车峡村、大岭脚村、黄坞村、大庄村相邻。 |
东山头村 |
高二乡东山头村位于高二乡东2.5公里处,整个村庄位于山坡之上,海拔高度500m,相对高差100m。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分东山头、西井两个自然村,农户95户,人口281人,其中劳动力205人。耕地169亩,山林面积2086亩。2007年人均收入4361元。 |
山前村 |
山前村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45元。全村外出务工的人员达70多人,共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63.6%。林果业、中药材和打工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全村柿子面积6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5%,其中玉环柿400亩,永康柿200亩,水果总产量600吨,产值127万元;全村毛竹800亩,产值40万元;全村中药材60亩,其中白术30亩,贝亩30亩,总产值24万元;全村有高山蔬菜100亩,其中篇豆40亩,尖椒40亩,四季豆20亩 |
小湖山村 |
小湖山村以农业为主,毛竹资源丰富,有柿子基地300亩,近来生态土鸡养殖有了较大的发展,有两个示范养鸡场,此外新发展两个猕猴桃基地。 |
半岭村 |
高二乡半岭村,位于高二乡北面,有农户59户,人口142人,分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8亩,其中水田56亩,旱地32亩,主要经济作物是中药材。村民人均收入3936元。 半岭村与栗树坑村、锣铜田村、小柘坑村、卢村村、新渠村、岭头村、溪下路村、龙溪村、后阁村、大柘坑村、东山头村、山前村、小湖山村、风厂村、横坑村、丰陈村、高峰村、冷坑村、沙溪村、丁埠头村、马家坑村、榉溪村、三佰村、长头坑村、上佃村、麻车峡村、大岭脚村、黄坞村、大庄村相邻。 |
风厂村 |
风厂村2012年底共有83农户255人,耕地面积189亩,山林面积5941亩,人均纯收入5344亩元。 |
横坑村 |
盘峰乡横坑村位于冷沙线边上,共有48户,人口125人,水田26.05亩,旱地35.3亩,山林面积2434亩,其中毛竹林519亩,2015年人均收入5864元。 横坑村与栗树坑村、锣铜田村、小柘坑村、卢村村、新渠村、岭头村、溪下路村、龙溪村、后阁村、大柘坑村、东山头村、山前村、小湖山村、半岭村、风厂村、丰陈村、高峰村、冷坑村、沙溪村、丁埠头村、马家坑村、榉溪村、三佰村、长头坑村、上佃村、麻车峡村、大岭脚村、黄坞村、大庄村相邻。 |
丰陈村 |
丰陈村位于高二乡南部,东与高峰连接,南与风厂相邻,西与仁川镇交界,北与仙居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辖田坑、下陈、北坑、牛栏孔、西岗头、桥头、西坑、照研岗、照研9个自然村11个生产队,耕地面积468亩,山林面积9137亩,人均占有林地面积11.9亩,其中毛竹1000亩。2007年底农民人均收入3601元,打工、中药材和高山蔬菜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
高峰村 |
高峰村是磐安县高二乡的一个行政村,毗邻仙居县,位居全乡的中部,因海拔1220米的高姥山主峰座落在该村而得名。农户依山而居,全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有农户180户,456个人口,至2012年底全村人均收入5689元,全村共山林面积4477亩,耕地面积 280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森林覆盖率达89.5%。水稻作物一年一熟单季晚稻,主产玉竹、白术、玄参等中药材。金华市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大湖山,座落在海拔950米的半山腰上,气候条件宜人,夏季凉爽,山上植被茂密,自然资源、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
冷坑村 |
冷坑村位于高二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平均海拔480米,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全村由冷坑、下初坑、上屋基、盘龙4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79户,共 196人,至2012年底全村人均收入5493元。粮食作物一年一熟,海拔较高,特别适宜种植中药材和高山蔬菜。冷坑村耕地面积119亩,林地面积3771亩。全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村内建立了杨梅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等。村民收入基本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畜牧养殖业主要是蛋鸡、肉鸡和生猪饲养。村委会的二层办公楼建于2006年,面积80平方米,村民住房大多是泥木结构平房,少数为二层楼房。 2013年高二乡“我的幸福计划”扩面增效,将在冷坑下初坑打造“我的幸福计划”升级版项目,即“幸福里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200万元。现已在冷坑村下初坑自然村向农户租赁闲置“黄金泥房”26间,已付租费36万元。将该区域打造成一个以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为特色的高品味农耕文化产业园,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
沙溪村 |
沙溪村 盘峰乡沙溪村坐落于诸永高速公路连接线和40省道东仙线的交叉口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农户99户,299人,党员31人,可耕地面积187亩,山林面积1077亩,2012年底人均收入达6019元。收入来源主要有来料加工、商品蔬菜、中药材、劳务输出等。设有党支部、村委会、社管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经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3人,监管会委员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民、团、妇、治调、计生、老年协等配套组织完整,运转正常。党支部共有党员29名。 2005年,村二委抓住诸永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的机遇,实施第一期旧村改造,拆除旧房3800多平方米,完成40户,114间屋基安置。2008年开始实施第二期旧村改造。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旧村改造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村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2012年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 |
丁埠头村 |
磐安县维新乡丁埠头村是维新乡政府驻地,全村有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157户,451人。该村村庄临溪而建,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 该村十分珍惜县“特色村”建设这一难得机遇,立足优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村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洁化”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成效明显。 |
马家坑村 |
马家坑村隶属浙江省磐安县维新乡,地处偏僻,四面环山,平均海拔高度在750米左右,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90亩,林地面积8028亩。整个村由外里厂、三亩田、小菜山、里壁岩、王大坑、山金岩六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38户,总人口363人,现有劳动力234人,其中三分之二劳动力外出务工。 |
榉溪村 |
榉川,古地名,又称桂川、香炉港,今名榉溪。浙江中部山区里一条溪水,自山中来,入山中去。榉溪村,山里的一个自然村,自一孔氏先祖傍溪而居,八百年来,繁衍生息,成了1500多人聚居的大村落。榉溪村属磐安县盘峰乡辖管。此地在古称婺州(今金华市)境内,村里的“孔氏家庙”及全村孔姓村民,均是“孔氏婺州南宗”,是孔子的后裔,与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家,为同祖同宗。 榉溪村整个村庄建成区约有11000平方米,历史建筑面积15247平方米,村庄坐南朝北。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孔氏婺州南宗的文化活动中心,村民经济收入以农业耕作为主。从村中间穿越而过的榉溪。孔氏后人秉承孔子遗风,一直来尊师重教,崇尚自然,儒家文化气息浓厚,有着坚实的乡村旅游基础条件。 榉溪古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婺州山地建筑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都是清、民国建筑,主要反映了清朝和民国时期浙中地区的风貌。整个村庄呈船形,村庄东西长700米,南北宽不到200米。现有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主要为木构和砖石混合式,挑檐、垛墙、镂窗,外观朴实又富于文化内涵。屋顶为坡屋顶,平面布局以合院为主,又有天井院落,质朴中又具有多样性。 村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孔氏家庙为祭祀孔子及全村人祭祖和家族活动的中心场所,始建于南宋,按衢州孔庙恩例,位于榉溪村北的杏檀园前建造榉川(今榉溪)南宗阙里孔氏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后遂为孔氏婺州南宗。家庙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36.22平方米,整座建筑以中轴线贯穿,由门楼、戏台、天井、前厅、穿堂及二小天井、后堂等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孔氏家庙的建筑十分严谨,堂构考究,古朴宏伟,柱础中明显留有宋、元、清、民国四个朝代的式样,梁枋做工精美,雕花板技艺精湛,极具艺术性,榉溪虽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但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体现婺州山地民居特色的历史建筑,错落有致地形成了小街、小弄,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榉溪村落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孔氏文化与磐安当地风俗文化逐渐交融。 历史上的榉溪里宅有着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是一个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地方。有著名的榉溪八景:燕尖松雪、金钟竹林、山亭夏凉、莲花佳城、岩桥春水、杏园书塾、高望晴云、龙山书社,毗邻房舍的山水、田、古塘、大树等自然景观和文昌阁、字纸炉、水碓屋等人文景观,构成具有儒学特色的榉溪古村落。拥有集中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祠堂、驿站、书院、会馆、戏台等的数量众多。 榉溪村有非象征孔子儒家学说的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祭孔大典。祭孔大典通常在每年的清明节举行,有“常(大常)祭”、“家祭”两种。婺州南宗祭孔大典,在传承了曲阜的礼仪外,还融合了榉溪本地的一些风俗文化,如请戏班演戏、“翻九楼”、“十八蝴蝶”、“高跷”、“三十六行”、“莲花落”等文艺节目。 榉溪村地处大盘山腹地,是政治军事重地,历来为官府所重视的地方。孔氏裔孙秉承孔子儒学思想,尊重儒学,忠孝传家,人才辈出,历史上榉溪孔氏家族的著名人物有孔若钧、孔端躬、孔挺、孔济中、孔思腓、孔思靖、孔克英、孔希仁、孔希棂、孔立访、孔公豆、孔贞鼎等。 |
三佰村 |
三佰村情概况 三佰村位于盘峰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175户,456人,耕地面积163.545亩,山林面积5913亩,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收入来源主要有来料竹衣夹加工、劳务输出等。2008年进行新农村规划,新农村建设已初步成型。村规划以原拆原建为主。设有党支部、村委会、社管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经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3人,监管会委员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共有党员35名,民、团、妇、治调、计生、老年协等配套组织完整,运转正常。 |
长头坑村 |
长头坑村概况 长头坑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北部,距盘峰乡政府12公里,全村共有33户,87人,耕地面积30亩,山林面积3325亩,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6858元,略高于全乡平均水平。收入来源主要有高山蔬菜、中药材、劳务输出等。自2008年进行被列入下山移民村以后,设有党支部、村委会、社管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经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3人,监管会委员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民、团、妇、治调、计生、老年协等配套组织完整,运转正常。党支部共有党员14名。 |
上佃村 |
上佃村 上佃村位于盘峰乡西部,全村共有78户,204人,由上佃、塘丘畈2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塘丘畈与盘峰村已经连成一片。上佃村设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3.5亩,其中水田22.5亩,山林面积3497亩,毛竹面积265亩。共有房屋56幢。收入来源主要有来料加工、商品蔬菜、中药材、劳务输出等。设有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经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2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2人。民、团、妇、治调、计生、老年协等配套组织完整,运转正常。党支部共有党员14名。 |
麻车峡村 |
盘峰乡麻车峡村位于磐安县的东南部,距离县城28公里,整个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捷,40省道沿村而过,全村共有40户,101人,耕地面积64亩,山林面积2836亩,收入来源主要有来料竹衣夹加工、劳务输出等。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居于全乡中上水平,曾获得县级文明村称号。2009年开始实施空心村改造,经过两年的重点整治,新农村建设已出具规模。一幢幢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面貌逐步优越。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日处理3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池建设,完成了560米防洪堤和320米的护栏建设,实施整村绿化工程,全村真正实现绿化、美化。完成2340平方米水泥硬化石子铺面。在村主要道路按标准和村民出入需要安装了30盏古色古香的路灯,全村实施灯光亮化,提高了村庄品位,方便了村民出行。设有党支部、村委会、社管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经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1人,村委会委员3人,监管会委员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交叉兼职2人。民、团、妇、治调、计生、老年协等配套组织完整,运转正常。党支部共有党员7名。 |
大岭脚村 |
盘峰乡大岭脚行政村毗邻诸永高速连接线,坐落于大路水库库尾,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大岭脚村现有农户63户,165人,山林资源丰富,山林面积达2574亩,耕地101.25亩,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常年在家农户16户,根据村内地域分布现有大路、岭脚、五十称头、里厂、外厂等5个自然村,其中外厂自然村拥有珍稀的红豆杉古树群,全村现有建筑以两层木结构为主,依托大路水库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较好的旅游开发潜力,深圳铁汉生态等上市公司多次到村考察民宿旅游发展,现已初步达成旅游开发意向,在水库尾建设高档民宿区,相信旅游的拉动会极大的促进大岭脚村的发展。 |
黄坞村 |
盘峰乡黄坞村现有农户46户,140人,党员11人,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常年在家农户20户,拥有耕地55.54亩,山林1242亩,是我乡的一星级党组织. 黄坞村与栗树坑村、锣铜田村、小柘坑村、卢村村、新渠村、岭头村、溪下路村、龙溪村、后阁村、大柘坑村、东山头村、山前村、小湖山村、半岭村、风厂村、横坑村、丰陈村、高峰村、冷坑村、沙溪村、丁埠头村、马家坑村、榉溪村、三佰村、长头坑村、上佃村、麻车峡村、大岭脚村、大庄村相邻。 |
大庄村 |
大庄地处高二乡中心地带,距乡政府所在地仅两公里,是全乡交通、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村庄之一,辖有西家、大庄两个自然村,为高二乡是中等规模的村庄,属纯山区农村。全村总户数116户,人口279,2012年底农民人均收入5913元,耕地面积239亩,山林面积3955亩。外出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40%,是劳务的重要输出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