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鸡西 >> 密山市 >> 裴德镇

裴德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裴德镇谷歌卫星地图)


裴德镇简介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距密山市12公里,东西全长85公里,南北最宽7.5公里。呈狭长地形。南与和平乡、密山镇、连珠山镇、黑台镇相毗;北与富源乡、八五五农场相邻;东与兴凯镇接壤;西与鸡东县、七台河市地域交界。地域面积835平方公里。主要山脉有老岗山、锅盔山、马鞍山、二龙山、大巴山等主要山脉,裴德河、锅盔河是境内的两大河流。属于大陆季风气候,温度和积温东高西低,东西差异较大。
  裴德镇下辖9个行政村,总面积14.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5,971亩,人口32,175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2.6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收入16,077万元,农业总收入6,570万元。境内有享誉全国的完达山制药集团,秀山碧水的青年水库,东北地区最大的书法艺术基地——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就座落于辖区内,镇内驻有农管局及管局高中,省九一四电台,三道岭林场,二龙山林场,铁西林场,铁西森林度假村也在本辖区内,一个水田良种场,方虎公路、哈东铁路横贯其间,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快捷。 
  裴德镇属于丘陵漫岗平原区,地处三江平原第二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气候属温和温润的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野生动、植物生长,盛产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和白瓜、烤烟、甜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工农业齐发展的乡镇。
  裴德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开采大量的基建大块石、中块石、碎石、河沙等,新村地区出产的无烟煤、煤炭深受周边地区居民的欢迎。
  生物种类繁多,现有林地3,500公顷,主要有松、椴、柞、榆、桦等树种。野生浆果、山野菜、食用菌类、中草药等储量丰富。鹿、野猪、獐子、猞猁、狍子、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种群繁多。   旅游资源丰富,青年水库位于密山市区北13公里,是1958年5月-将军率10万官兵和青年民兵建造的人工水库,大坝横拦东西两山之间,坝长1,750米,高14米,库容3.57亿立方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人工水库,坝上建造有造型各异的亭台水榭,库中有山,水随山转,气势磅礴,开阔浩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22万人 835平方公里 230382106 158100 0467 查看 裴德镇谷歌卫星地图

裴德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裴德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心街道

  中心街道位于黑龙江鸡西密山市。下辖:    230382001001 111 学府社区   230382001002 111 城-区   230382001003 111 城北社区   230382001004 123 城西社区   230382001005 111 阳光社区   230382001006 111 园林社区   230382001007 111 红卫社区   230382001008 111 莲花社区   

密山镇

  位于密山市中部,中心社区周边,属城乡结合的乡镇,是全市重要的交通咽喉与枢纽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全镇下辖14个行政村一个农场,辖区总面积174平方千米。    密山镇注重经济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密山镇的铁西、双胜村就率先步入了万元村的先列,而今我镇的经济依然位居全市前矛,我镇4个村人均收入进入全市前十名,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密山镇是居住休闲的佳地。金融、水电、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村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内有餐饮、娱乐、垂钓等场所,镇南部有仿古建筑景点—荷香园,镇西部有风格一致、美丽大方的别墅群,此外,还有自然风光旖旎,山青水秀,适合休闲避暑的铁西森林公园。   密山镇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使得我镇宜工、宜农、宜商,加之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资,2005年我镇荣获密山市“兴工富市”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连珠山镇

当壁镇

  当壁镇位于密山市西南部,撤乡并镇后由原来的三梭通乡和当壁镇合并而成,属边境乡镇。全镇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共8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3,261户,12,032口人,鸡密公路贯穿全镇,交通、运输便利。年均降雨量在520-570毫米之间,无霜期135天左右,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全镇农业总收入为2,526万元,人均收入在2,100元左右。在这种困境中,我们积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知一镇

  位于密山市东南11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密兴”旅游公路从镇中心穿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经济繁荣,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是以革命烈士柳知一命名的。   多年来,知一镇在历届领导班子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知一镇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着重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采取了“多业并举,工、农、牧、商、贸等各业全面发展”的策略,形成了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农副产品贸易加工为重点,以兴畜富民战略为发展方向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如今知一镇,在现任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贯彻密山市委“兴畜富民、兴工富市、兴城富商”战略,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年古镇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我镇南面是蜂蜜山的北麓,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物产资源,蕨菜、蘑菇、五味子、山葡萄、山药材、山木耳等山产品,有着丰厚的深加工潜力,我镇以花岗石为主的石料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正微笑着招唤有识之士前来“赏石”。   我镇加快“兴工富市”步伐,组建农副产品贸易大市场,形成了知一向化农副产品收购一条街,经营白瓜籽、角瓜籽、红小豆、芸豆等农副产品,产品选销上海、广东及中东等国家。年经营农副产品达4.5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知一镇已成为我省东部最大的农副产品贸易流通集散地,创利税达300万元。   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畜牧业,贯彻实施“兴畜富民”战略,以貉子养殖为重点和其它养殖业共同发展,我镇的养貉事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目前,我镇乌苏里貉养殖的数量,已经突破10万只,仅此一项就为我镇经济增收14余万元。.  

黑台镇

  位于密山市西29公里处,西邻太平乡,以太平沟为界;东以塔头湖沟为界与连珠山镇为邻;南以穆棱河为界,与二人班乡隔水相望;北以珍子山北坳为界,与裴德镇毗连。黑台镇镇域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28公里,边界长度76公里,有通村道路172公里,大部分是土路和砂石路面。全镇现有人口2.5万人,辖区11个行政村。企事业单位20个,镇区面积为227公顷,近几年来相继建设了信用社、水利站、邮局、粮库、中学、朝中、农技、农行、卫生院、镇政府办公大楼和私人住宅楼10栋。城镇排水、供电、金融、医疗、环卫、教育、通讯等服务功能齐全。我镇南有穆棱河自西向东流过,北有塔头湖河、庆先沟由北向南汇入穆棱河。镇北为山区,是完达山余脉,覆盖着柞桦树和大部分的人工林,蕴藏着煤、石墨、金、白灰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黑台镇是东西往来必经的交通要地,北有方虎公路,南有哈东铁路,交通便利,促进了黑台镇的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镇内共有20个企事业单位,他们是城镇建设的主体,共建潜力大。2005年,城镇GDP1.2亿元,财政收入达400万元,人均收入3900元。现在以发展成为全市强镇之一,为十一五期间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兴凯镇

  地处密山市东北端,距密山市区30公里,为密山、宝清、虎林、七台河、佳木斯五市县公路交通的咽喉枢纽。密宝、方虎公路和哈东铁路横贯全境。镇辖区总面积476平方公里。农垦8511农场、青梅山林场、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坐落镇内。镇下辖10个行政村,其中包括4个朝鲜族村。    200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镇实施市“三富三快一联合”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兴凯镇党委政府确定了以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实施“三富三快一联合”发展战略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强“三个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社会各业共同进步的工作指导思想。力争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以种植绿色食品为重点,抓好优质粮食生产奶牛发展为龙头,深入实施兴畜富民战略;加快招商引资,深入实施兴工富镇战略;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发展兴城富商战略;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实力;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大力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区域联合,繁荣区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裴德镇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距密山市12公里,东西全长85公里,南北最宽7.5公里。呈狭长地形。南与和平乡、密山镇、连珠山镇、黑台镇相毗;北与富源乡、八五五农场相邻;东与兴凯镇接壤;西与鸡东县、七台河市地域交界。地域面积835平方公里。主要山脉有老岗山、锅盔山、马鞍山、二龙山、大巴山等主要山脉,裴德河、锅盔河是境内的两大河流。属于大陆季风气候,温度和积温东高西低,东西差异较大。   裴德镇下辖9个行政村,总面积14.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5,971亩,人口32,175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2.6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收入16,077万元,农业总收入6,570万元。境内有享誉全国的完达山制药集团,秀山碧水的青年水库,东北地区最大的书法艺术基地——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就座落于辖区内,镇内驻有农管局及管局高中,省九一四电台,三道岭林场,二龙山林场,铁西林场,铁西森林度假村也在本辖区内,一个水田良种场,方虎公路、哈东铁路横贯其间,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快捷。    裴德镇属于丘陵漫岗平原区,地处三江平原第二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气候属温和温润的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野生动、植物生长,盛产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和白瓜、烤烟、甜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工农业齐发展的乡镇。   裴德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开采大量的基建大块石、中块石、碎石、河沙等,新村地区出产的无烟煤、煤炭深受周边地区居民的欢迎。   生物种类繁多,现有林地3,500公顷,主要有松、椴、柞、榆、桦等树种。野生浆果、山野菜、食用菌类、中草药等储量丰富。鹿、野猪、獐子、猞猁、狍子、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种群繁多。   旅游资源丰富,青年水库位于密山市区北13公里,是1958年5月-将军率10万官兵和青年民兵建造的人工水库,大坝横拦东西两山之间,坝长1,750米,高14米,库容3.57亿立方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人工水库,坝上建造有造型各异的亭台水榭,库中有山,水随山转,气势磅礴,开阔浩瀚。.  

柳毛乡

  位于密山市东部,距密山市中心28千米。乡人民政府设在同心村一组,知杨线旁,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97平方千米。乡政府下设7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年末乡村总户数 2722 户,总人口 10510 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满族人口占1%,其他民族人口占1%)农业人口9794 人,非农业人口 616 人。全乡共有劳动力 3602 个。全乡实有耕地6600公顷,其中旱田6250公顷,水田350公顷。2005年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乡人民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实现总收入 6442.9万元,比上年增长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收入5900.9万元,比上年增长 8.1 %、第二产业实现收入 27.5万元, 第三产业实现收入 519.6 万元。全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235.9 元,比上年增加 316.1 元,同比增长 10.8 %。有丰富的石灰石及草炭资源..  

杨木乡

  位于密山市东南部,乡政府设在杨木村,距密山市区58公里。北部、东部与虎林市接壤,西与兴凯湖、柳毛、承紫河乡为邻,东南隔松阿察河与俄罗斯相望,南临小、大兴凯湖,至中俄国界线上。总面积为2,052平方公里,区域内含15个村、105个组、54个自然屯,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总户数5,033户,其中:农业户4,833户,总人口18,926人,由五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境内兴凯湖农场、八五七农场户数及人口未在统计范围内。     杨木乡旧称杨木岗,因岗背有原始森林,内多杨木而得名。根据史料记载1860年3月吉林省舒兰县农民吕玉来今杨木小兴隆一带定居;同年9月又有8户赫哲族迁来建帐棚定居,时人称“鞑子营”或“八家鞑子”,杨木从此开始繁荣起来。     杨木乡境内多山地丘陵,地势较缓,最高峰凌云山海拔只有336.1米,十分有利于旱田的耕作;因南邻兴凯湖,北靠穆棱河,故南北两侧多平原、沼泽,这一带为水田区。杨木乡15个村共16.8万亩耕地,以旱田为主,宜林地10.15万公顷。境内湖泊水系有小兴凯湖、松阿察河、小黑河、穆兴水路等,泉水有:凌云山泉、宝泉、暖泉、旱葱泉、黑河等,并建有兴隆水库、金星水库、南林水库。对旱灾、水灾有较强的抵抗力,是密山市粮食主产区。   杨木乡因靠近兴凯湖,受小气候影响,回暖晚,霜期晚。年平均气温在3.0℃,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700毫米,无霜期150天,年内春风大,春旱较重。杨木乡一直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上世纪80年代种植甜菜,90年代种植烤烟,近几年种植白瓜,除烤烟外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000—2003年开展特色小区建设,建成育青棚桃园区,伊通蔬菜大棚园区,育青、朝阳肉牛养殖小区,开展规模经营方式,转变观念,尝试主辅换位,增加农民收入。杨木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有兴隆砖厂、白石山砂石厂、石北粉条厂、平安米业、杨木油厂等私营企业,年创产值百万元。但杨木乡企业缺乏先进管理经验,历史曾有综合厂、亚麻厂、白灰厂、乳品厂饮料厂、肥料厂都先后倒闭。杨木石灰石、钾长石资源丰富,农产品原料多,未能有效利用发挥最大效益。      杨木境内公路运输发达,公路向南通向兴凯湖,向北通向卫星火车站、虎林市杨岗镇,向西通向密山市。每天有13班次客车往返杨木与密山之间,客车通向各村。.  

兴凯湖朝鲜族乡

  密山市辖乡。1949年为马家岗区,1956年置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更名兴凯湖公社,1984年复置兴凯湖乡。位于市境南部,兴凯湖北岸。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兴凯湖、兴隆岗、石嘴子、杨木嘴子、金银库、新生、果园、新民、爱民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制油、水泵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大豆。境内有省属兴凯湖水产养殖场。名胜古迹有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和新开流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承紫河乡

  位于密山市东南部,距密山市45公里。该乡南与兴凯湖隔水相望,东与北分别同杨木乡、朝阳农场相毗邻,西与兴凯湖乡接壤,东西宽11公里,南北长13.5公里,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辖6 个行政村,29个自然屯,共1970户,7400人,2881个劳动力,有汉、满、回、苗族,以汉族为主。  承紫河乡居美丽的兴凯湖北岸,与俄罗斯隔湖相望。湖岸沿线长11公里,境内有继红水库,面积800亩。天然林3400亩,耕地4500公顷,是密山有名的大豆生产基地。   承紫河乡气候温和,年降雨量为570毫米,有效积温2500℃,无霜期为200天左右。  ’    承紫河乡近年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确定了“稳粮、兴牧、外出务工”奔小康的发展农业的新思路。去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3000元,承紫河的大豆和“皮牛”远销全国各地。工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兴办了年加工大豆2400吨的“宝珍制油厂”,诚信塑钢门窗加工厂,农机修造厂,马铃薯加工厂,年总产值达5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入库款为15万元。承紫河乡矿产资源丰富,有钛铁c+d级矿藏3000万吨。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承紫河乡处于密兴旅游公路和杨承公路交汇处,公路四通八达,目前有10 余辆班车往来于市乡公路上。随着兴凯湖旅游业的兴起,承紫河乡旅游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广大农民把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到旅游地区搞服务,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白泡子乡

  位于密山市东南部,距市区41公里,北倚挺拔峻秀的蜂蜜山,南临碧波荡漾的兴凯湖,有黄金湖岸线42华里,莲花泡自然景观等三处,全乡共有九个行政村,十六个驻乡单位,16800口人,耕地面积15万亩。.  

二人班乡

太平乡

  位于密山市最西部,西与鸡东县永安乡接壤,全乡共有八个行政村,人口14,708人,辖区面积213平方公里,公路线路穿乡而过,交通便利,东部最大的河流穆棱河流经我乡,水资源充沛。全乡共有耕地面积83,749亩,其中水田23,921亩,旱田59,828亩,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40,000余亩,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高,质量好;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具规模,地下资源丰富,富含铁、煤等矿物质,是投资建厂的好去处,。在改革开放近20年的时间里,太平乡党委、政府抓住经济建设这条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统领,以创建和谐稳定的投资环境为重点,成效显著。党政一班人精诚团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及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和平乡

   和平乡隶属密山市管辖。位于密山市东部2.5千米处,北与裴德镇、兴凯镇毗邻,东与兴凯农场12连相望,南与知一镇相连,总面积为124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幸福村,距市区1公里。该乡总面积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占60%左右,是密山市主要水稻产区。乡办工业有化工、陶瓷、纸箱、制砖厂和煤矿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4382万元。   -   区划沿革   1947年秋,隶属东安区管辖。1948年增设东兴区,1950年9月改为第十三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分设和平、新农、新建、三人班、红旗5个乡。1957年8月,将三人班乡改为东明乡。翌年1月,将红旗乡并入东明乡。1958年8月,成立和平人民公社。1961年9月,将永胜、和平等10个生产大队划归新设立的双胜公社管辖。1984年4月,改为和平乡,同年11月改设和平朝鲜族乡。   -   行政区划   和平乡共有12个行政村(幸福、东风、东升、三人班、农场、庆余、东兴、新城、庆合、新建、新田、新立),其中4个朝鲜族村(东明、光明、兴光、东鲜),全乡共70个自然屯。全乡总人口到2005年底为18696人(男9474人、女9222人),其中农业人口17921人,非农业人口775人。民族由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组成。朝鲜族人口4850人,是全市唯一的一个朝鲜族乡镇。   -   自然资源   和平乡辖境地处穆棱河、裴德河二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素称“鱼米之乡”。和平乡有二大资源,一是水资源,流经和平乡的青年水库二、三、四干渠,总长36千米,灌溉面积2800公顷,穆棱河灌区总长26公里,形成了东鲜一、二干渠排灌网,二大灌区灌溉了全乡八万亩水田。还有大小泡子360公顷,这些泡子发展了全乡的养鱼事业;二是草原资源,全乡有草原面积153.3公顷,主要分布在东明以东和穆棱河河套内,适用于养牛和畜牧业发展。  

富源乡

  密山市辖乡。1949年为裴德区,1956年置富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完达山南麓。面积903平方公里,人口3.2万。通公路。辖民富、民政、民强、爱林、宝泉、金沙、金山、珠山、富源、富强、富民、富升、富国、富林、宝山、良种场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和水泵、建材、农机等厂。农业主产小麦、大豆,盛产人参、白瓜子和蜂蜜。省属八五五农场、密山煤矿、市属珠山煤矿在境内。有青年水库旅游区。.  

林业局

  林业局位于黑龙江鸡西密山市。下辖:    230382400500 111 连珠山林场   230382400501 220 蜂蜜山林场   230382400502 220 大顶山林场   230382400503 220 三道岭林场   230382400504 220 二龙山林场   230382400505 220 青梅山林场   230382400506 220 金银库林场   230382400507 220 金沙林场   230382400508 220 珠山林场   

八五五农场

  八五五农场位于黑龙江鸡西密山市。下辖:    230382502402 123 八五五场直社区   230382502501 220 八五五农场第一管理区   230382502502 220 八五五农场第二管理区   230382502503 220 八五五农场第三管理区   230382502504 220 八五五农场第四管理区   230382502505 220 八五五农场第五管理区   230382502506 220 八五五农场第六管理区   

八五七农场

  八五七农场位于黑龙江鸡西密山市。下辖:    230382503402 123 八五七场直社区   230382503501 220 八五七农场第一管理区   230382503502 220 八五七农场第二管理区   230382503503 220 八五七农场第三管理区   230382503504 220 八五七农场第四管理区   230382503505 220 八五七农场第五管理区   230382503506 220 八五七农场第六管理区   230382503507 220 八五七农场第七管理区   230382503508 220 八五七农场第八管理区   230382503509 220 八五七农场第九管理区   230382503510 220 八五七农场第十管理区   230382503511 220 八五七农场第十一管理区   230382503512 220 八五七农场第十二管理区   

八五一一农场

  八五一一农场位于黑龙江鸡西密山市。下辖:    230382504402 123 八五一一场直社区   230382504501 220 八五一一农场第一管理区   230382504502 220 八五一一农场第二管理区   230382504503 220 八五一一农场第三管理区   230382504504 220 八五一一农场第四管理区   230382504505 220 八五一一农场第五管理区   230382504506 220 八五一一农场第六管理区   230382504507 220 八五一一农场第七管理区   

兴凯湖农场

  兴凯湖农场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牡丹江农场管理局。位于密山市境东南部,场部距密山市政府驻地95公里。兴凯湖农场,因濒临兴凯湖得名。1955年8月,北京市-于此建立-农场。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原有-罪犯陆续刑满释放,或留场就业转为农工,-农场亦转为一般国营农场。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四师第四十三团,并将兴凯湖水产养殖场并入兵团。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仍称兴凯湖农场,隶属牡丹江农场管理局-。1980年将兴凯湖水产养殖场划出,改由黑龙江省水产局-。兴凯湖农场地处兴凯湖的冲积平原上,由低平原与砂岗组成,砂岗与平原相间分布,平原占总面积的96%。小兴凯湖和湖岗泄洪闸,既可自流灌溉又可防洪排涝,适于发展农牧渔业生产。全场土地面积187.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9.3万亩,水面67.4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1992年粮食总产量4.4万吨。畜牧业以养猪为主,1990年生猪出栏3858头。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场办工业有造纸厂、煤矿、水泥厂、砖厂、粮油加工厂等。造纸厂生产的“双湖牌”打字纸、书写纸被评为农牧渔业部、黑龙江省名牌产品。1992年,全场总人口1.4万人。场部所在地小湖岗,已形成拥有近3000人口的兴凯湖畔农垦小城镇。      


裴德镇特产大全




裴德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