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洲社区
塔下洲社区地处义乌市钓鱼矶公园附近,临义乌江畔,风景秀丽,地理位置优越。距义乌市政府约8公里,地处环城南路北面,银河湾西面,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村域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80亩,全社区下辖17个组,634户,常住人口1479人,外来人口2400余人,村两委领导班子6人,党员66人,村民代表34人,现任村支书周建伟,村委会主任周洪贵。塔下洲社区村民以经商和外出打工为主,村内现有企业约200余家,以玩具、皮带、注塑、绣花等,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先后被评为“义乌市五好农村党支部”、“江东街道城乡一体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村委会”,其中连续两年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82002 | 321000 | -- | 查看 塔下洲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五爱社区 |
方圆一平方公里的五爱社区是一个多元化社区,环境优雅的嘉鸿小区、全市第一个旧改成功的桥东小区、库存专业主战场鲇溪、五爱、梅湖小区,形成了一个宜商宜居的社区。祥和、温馨、文明、诚信的氛围天天伴随着每一个人,这里有林立的高楼,有潺潺的小溪,有幽静的小径,还有热闹的库存专业街,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在五爱演绎着不同的精彩。热闹的市场给五爱人带来更多幸福生活的遐想,长长的江滨绿廊在夜幕下陪伴着勤劳五爱人的悠闲步伐,人气满满的休闲广场歌颂着五爱人红火的日子…….五爱人正是用这种高昂的热情,温暖的双手,坦诚的语言,在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创造五爱社区的新天地! |
东洲社区 |
义乌市江东街道东洲社区位于义乌城区东部,社区范围为宾王路以东,稠廿路以北,江东路以南,青口行政村以西,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2004年10月11日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东洲社区分为秋萍苑、夏莲苑、观山苑、望雪苑、映日苑、流云苑、迎风苑、永胜居民区、名仕家园、梅湖公馆,规划用地面积809.16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共有住宅249幢,3926户,人口规模约2.5万。建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1所、国内知名基督教堂一座、菜市场、卫生院、大型景观广场、多个标准塑胶篮球场、网球场、活动中心等,有地面停车位267个,四个地下停车场。小区建筑密度23%,绿化率为42.7%。小区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最适合居民居住的人居花园。 |
商苑社区 |
商苑社区组建于2001年6月,由商苑,朝晖,通汇新村,越阳一区、二区,江南三区,青岩刘居民区等七个小区合并而成,隶属江东街道;南靠环城南路,西至南门街,北临江东中路,东抵篁园路,面积1.2平方公里。目前现有住宅447幢,常住人口3745户,共约9300人,暂住人口11500余人,境外暂住人员约500人,居住总人口2万余人。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5家,金融机构2家,幼儿园4所,电子商务经营户2000余家,个体经营门店1000余家,塘溪路夜市及便民服务一条街店面160余家。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社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打造和谐、小康的现代化农村。近年来本社区结合实际,营造宏观环境,构筑发展经济浓厚氛围,已达到初步成就:目前入住商苑社区的电子商务已达1200多家,2011年网上交易成交额10亿元。塘溪路夜市自2010年9月开业以来,塘溪路夜市及便民服务一条街店面160余家。夜市的开业与社区便民服务一条街连成一体,形成了整体优势。既可以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又能对流动摊点进行有序、有效管理;可以方便周边居民生活,又不给道路交通、环境卫生造成影响。 发展思路: 一是认真做好年度、季度的计划指标分解工作,强化落实工作者责任,做好服务工作。二是超常规工作,开拓性进取,创造性思维,加强协调沟通,调动发挥社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固投的新局面,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指标任务。 |
鸡鸣山社区 |
鸡鸣山社区成立于2003年6月,由江东四区、金村和樊村、时代广场、星城广场、城市风景合并而成,辖管篁园路以东、江东中路以南、宾王路以西、环城南路以北,行政区域面积为2平方公里,驻有义乌市教育局、义乌工商学院、义乌市教育研究院、义乌二中、义乌商报社、义乌电视台、义乌市江东第一小学等多家文化教育单位及其它单位近20家. 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型社区,推动社区的稳步发展,近年来,社区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开发出了新思路。当前社区入住了近100家的夜市,形成了夜市一条街,给周围的居民带来方便之余也带出了经济效益。社区素有“联合国社区”之称并形成了以外籍人员为主的商贸区,既可以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也能整顿流动摊点。 鸡鸣山社区的发展思路是:首先认真做好季度、年度的计划总结工作,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其次(一)定制度、抓学习、提素质。(二)创新载体、打造一社一品。(三)打牢基础、保证服务。(四)、完善居民自治强化组织保证。紧紧围绕中心,创新载体,抓好服务,加强辖区居民的道德素质教育,解决好辖区的环境卫生、流动摊点等难点问题,党员设岗定责,实施“五项工程”,依托社区优势,突出境外人员品牌,创建和谐社区。 近年来,社区社会发展情况在上级领导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充分运用境外人员这一优势,加大教育事业的建设,完善医保制度,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队业务水平。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组织建设。五、以廉为先,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形象。 |
临江社区 |
临江社区地处市中心,成立于2001年7月,为义乌市首建社区之一。由原江东居委会、临江居委会及龚大塘、后成村部分区块合并而成,辖区北至义东路,东靠江东中路,南临南门大街,西傍义乌江,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居民住户1665户,总人口8196人,其中常驻人口5828人,暂住人口2386人,隶属于江东街道。 根据“小机构大服务”运行机制,除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两套班子外,社区党总支下设便民服务站支部、江东新村支部和后成一区支部;社区居委会设有保障服务、妇女计生、治保调解、卫生环境和文体教育等五个工作委员会,附设相应的办公室。社区按照“-”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一人为本,共驻共建,围绕把我市建成国际商贸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开拓创新,设计构筑“五民工程”创建颇具特色的服务性社区。 |
塔下洲社区 |
塔下洲社区 塔下洲社区地处义乌市钓鱼矶公园附近,临义乌江畔,风景秀丽,地理位置优越。距义乌市政府约8公里,地处环城南路北面,银河湾西面,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村域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80亩,全社区下辖17个组,634户,常住人口1479人,外来人口2400余人,村两委领导班子6人,党员66人,村民代表34人,现任村支书周建伟,村委会主任周洪贵。塔下洲社区村民以经商和外出打工为主,村内现有企业约200余家,以玩具、皮带、注塑、绣花等,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先后被评为“义乌市五好农村党支部”、“江东街道城乡一体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村委会”,其中连续两年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
江南社区 |
江南社区组建于2001年7月,隶属于义乌市江东街道,以义乌江—南门街—江东南路—经发大道为界。由江南一、二小区及后成行政村的部分、下傅行政村的大部分(规划中)合并而成,面积约为0.8平方公里,同时南门大桥、丹溪大桥、经发大桥三座大桥都将小区与市中心连接,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有城阳供销社、工商银行、江南幼儿园、江南菜市场等4家单位. |
孔村村 |
孔村 江东街道孔村地处江东旅游风景区——黎明湖畔,与市委党校、义乌中学毗邻。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江东人居环境最佳的居住区之一。全村共有383户,常住人口804人,外来人口1700人,党员40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29人,11个村民小组。2003年9月,孔村旧城改造规划经义乌市建设局批准。2008年5月,旧城改造一期已安置218户,目前已有210户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旧城改造的二期已经完成定位安置工作,即将进入放样实施阶段。孔村村两委在江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被评为“义乌市安全生产示范村”、“江东街道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江东街道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观音塘村 |
观音塘村简介 观音塘村位于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距义乌市中心6公里。阳光大道经过,海德社区相邻。村面积1平方公里,各类家庭加工作坊25家,耕地230亩,山林面积180亩,人口403人,党员23人,集体经济收入少,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9379元。 近年来,观音塘村两委在江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和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全面实施道路硬面化,路灯亮化,村区绿化美化等工程。村用电标准化等。通过努力,观音塘村相继获得卫生村、金华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船埠头村 |
船埠头村简介 船埠头村位于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东临东阳江,南靠白莲塘村,西有一口风景秀丽的官塘,北靠稠廿公路,距义乌市区6公里,交通便利。 船埠头村有林地220多亩,良田165亩,山地60多亩,共居住村民188户,420人,党员17名,村民代表21名,在义乌国际商贸名城的带动下,我村村民房租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年收入达10000余元。 我村尚未进行旧村改造,集体经济收入较少,主要靠土地流转获得收入。为了丰富村民生活,我村村两委打算在今年建成篮球场,自来水建设也在筹备中。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幅推进中,我村的明天会更好。 |
大湖头村 |
大湖头村简介 江东街道大湖头村位于稠廿路边,隔义乌江与廿三里街道毗邻,本村原由大湖头与姓吕二个自然村组成一个村委会,三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2户,有总人口521人,共有0员27人,预备党员2人,村民代表21人,各线组织健全。 本村村两委班子思想统一、工作得力,能为村办实事、办好事。旧村改造正式启动,经过几年村两委共同努力下,现全村旧村改造规划都已落实,全村的旧村改造分户报批手续都完成,今年4月份开始旧房拆迁工作,到现在百分之九十八的农户全部已经拆迁,现已着手在做建房土地平整工作。村两委有决心,土地平整后,将临时用电、建房便道等争取在今年11月份完工,争取在元旦前后落实好各户定位放样工作。旧村改造正在有序进行中,在旧村改造中也有一定的难度,对本村的旧村改造,望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多多协助,争取早日将本村旧村改造早日建成。 |
下湾村 |
下湾村简介 下湾村位于江东街道办事处东部,北靠义乌江、下骆宅,南有环城南路,西面的阳光大道把村庄分为两部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义乌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起步较早的地方。 下湾村现有在册农户891户,农业人口2097人,暂住人口约5000人,24个村民小组,79名0党员,上年度该村人均收入11670元。1999年底启动农村住房改造,总规划用地873亩,村庄规划用地591亩,分为六个区,现已有90%以上农户完成改造,目前村里正在积极进行村内道路建设和自来水安装工程。村里有各类生产、经营、仓储场所500余家,大多数规模较小;建有一个买卖蔬菜瓜果、副食品、杂货的综合市场,生意兴旺;建有老年公寓一年,为老年人居住、生活、娱乐提供了便利;建有灯光球场和多套健身路径,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几年,下湾村积极配合做好污水处理厂、污水干管铺设和江东路延伸等市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为义乌的城市化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
平畴村 |
平畴村简介 平畴村建国以来一直是乡政府所在地,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义乌县直属乡,据大元吴氏宗谱记载,光吴姓已在此地居住700多年,吴姓以前是应氏居民,实际上平畴村已逾千年以上历史。 从字面上讲,平畴村应该是平坦广宽的田野,然而事实上平畴村并不平坦,从南至北地势由高趋低,南靠石塔头村,北靠下湾村,稠廿公路、阳光大道紧靠村的东边、西边,进出义乌、东阳两个县城不屑十余分钟,进出杭州、金华等地也十分方便。 平畴现有在册780户,1821人,其中农业户1598人,非农223人,外来人口4800余人。 平畴中心小学创办于民国初年,最早办在村东的隆平寺,曾获民国中央教育部的嘉奖。后称萃英小学,延友乡第一中心民国学校等,现已合并于青口小学。 |
下麻车村 |
下麻车村 江东街道下麻车村位于义乌市的南部,与义乌中学南大门只有一路之隔,距甬金高速公路0.5公里,村域面积51亩,耕地面积202亩,全村共有农户261户,常住人口605人,外来人口1000余人,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19人,村民小组7个。村内有各类企业18家,以玩具、饰品、皮带、彩印等生产加工为主,农业以种植葡萄为主,有上规模的钢架大棚50亩,“义中牌”无公害葡萄较有名气。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被评为“江东街道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先进民兵连”、“创建工作先进村”等荣誉,完成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外墙粉刷、自来水工程、污水处理等工程,使村民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
上麻车村 |
上麻车村 江东街道上麻车村位于江东街道东南面,距离江东街道约5公里,南面靠甬金高速公路,现有农户215户,常住人口498人,外来人口1411人,有耕地面积236亩,村两委6人,党员21人,有村民代表16人,8个村民小组。上麻车村从2006年起,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在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中,先后完成了全村房屋外墙粉刷及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安装排污水管和建厌氧池工程,村里道路硬面化、路灯亮化工程、绿化工程。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在村里建起篮球场和文化配套工程。 |
后房村 |
后房村 江东街道后房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北靠环城南路,和义乌江相邻,有2个自然村——后房村和东山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451亩耕地,全村共348户,常住在册人口804人,非农人口有50人 |
潘村村 |
潘村 江东街道潘村位于黎明水库以东,甬金高速公路以北,全村共有农户412户,有常住人口983人,外来人口2100人,共有11个村民小组,24个村民代表,村两委人员4人,共有党员28人,全村有厂家202家,现在共有更具195亩,村民依靠房租来维持生活。现在,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潘村村民生活大大改善,全村房租收入约有350万。目前,我村已完成全村的道路硬面化,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
后湖村 |
后湖村简介 义乌市江东街道后湖村位于南靠东苑工业园区、青口新村,西靠下朱新村,北靠义乌江,东靠东苑工业园区、江干村,由江东路与37省道交叉贯穿整个行政村,交通便利,属繁华地带。村设有一个村民委员会,5个村民小组,共有在册户口251户,人口626人,党员27人,外地人口3675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本村在2003年11月通过市建设局、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设计规划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小区规划用地12.3公顷,总建筑占地面积316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432平方米 |
西陈村 |
西陈村 江东街道西陈村位于江东街道西南方,村庄东南紧邻环城南路,西有规划中的稠佛二线,北靠狮子山,新建的义中路自东而西穿村而过。村域面积0.83平方公里,现尚有耕地面积210余亩。全村共有农户468户,常住人口983人,外来人口2000余人。全村划分为四个生产小组,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50人,村民代表26人,2004年起动旧城改造工作,现已基本完成该项工作。2009年度,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被评为江东街道先进村委会,江东街道先进民兵连,江东街道平安创建先进单位。 |
九联村 |
九联村 江东街道九联村位于义乌市城南,距市中心约2公里,村北的钓鱼矶和一峰塔记录着九联历史的变迁。环城南路依村而建,稠佛一线穿村而过,是江东街道及经济、贸易、居住于一体的重要乡村之一。辖有隔塘、黄古头、前山头、塔下、荷叶口六个自然村。全村有农户690余户,户籍人口1571人,外来人口8000余人。村两委共5人,村民代表30人,党员83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 九联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基础良好。九联工业区为全市第一个工业区,专业制伞村闻名义乌。旧村改造工程已在启动和进行当中,全村土地除留足旧村改造外已全部征用。银行、邮电、球场、公交车站、幼儿园、学习等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建有400余个摊位的集贸综合性市场一座。创办老年协会,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并每月发放养老补助金。农民医疗保险率为100%,失地农民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率为90%以上。 |
马村村 |
马村 江东街道马村位于江东街道南部稠佛路东面,黎明湖西面,全村有农户283户,常住人口150人,外来人口1800人,耕地面积120亩,村两委共6人,党员29人,村民代表24人,8个村民小组,有生产企业45家,以制作皮带、加工等生产为主。近年来,马村村两委在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协助下,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购置了健身器材、外墙粉刷、路面硬化、路灯亮化、门口塘治理工程等,给村民带来了很多好处。 |
张村村 |
张村 江东街道张村位于义乌中学南侧,甬金高速公路北侧,距江东街道办事处约6.5公里,村域面积45亩,耕地面积243亩,全村共有农户147户,常住人口341人,外来人口700余人,村两委班子共7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11人,4个村民小组,有生产企业35家,以皮带、饰品、玩具、注塑、绣花等生产加工为主。农业生产以种植葡萄为特色经济作物为主。近年来在上级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先后被评为义乌市“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先进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市生态村等荣誉。本村积极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村内空基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外墙粉刷、生活污水排污工程建设。 |
尚仁村 |
尚仁村简介 尚仁村位于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稠廿公路南,与东洲花园仅一路之隔,现留有的土地是义乌市最佳开发地块之一。全村现有常住379人,非农集体户口59人,党员18人,村民代表28人。经过街道、工作片领导和村两委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旧改用地平整已近尾声,99%以上的农户在4月份由拍卖公司完成建房定位,最后将完成低压电线的架设,各农户将陆续进入施工。 不久的时间里,我村的脏、乱、差面貌将成历史,呈现在村民面前是崭新的房屋整齐划一,路面硬化,环境优化,村民悠闲自在,居住条件将大大改善。 |
青岩傅村 |
江东街道青岩傅村位于义乌中学东大门正对面,紧靠南门路,依山傍水,朝南而立,闹中取静,环境优美。全村共有常住人口1625人,外来人口4035人,有农户708户,村两委共6人,党员72人,村民代表32人,共有村民小组30个。全村以皮带加工、仓储、电子商务、房屋出租等为主。2005年开始实施村庄整治,完成了道路硬面,外墙粉刷,门口塘治理,绿化等工程的建设,并建设了篮球场1个,健身场1个,生态工程2所,改造办公楼1幢,村内建有党员活动室、老年协会、电子阅览室、便民中心等场所。2009年,村两委干部根据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和在江东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奏响了以青岩傅为中心的新社区建设的乐章。先后被评为江东街道“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西谷村 |
义乌市江东街道西谷村位于310省道(义乌段)与环城南路交汇处,毗邻大元、青口、东新屋等村,离市区约4公里,村居环境优美,民风纯朴。 西谷村全村共212户人家,总人口508人,党员34名,村民代表、各线负责人26人,村两委成员7人。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完善村级服务组织,先后建立村综合管理办、平安服务队、义务-、老年协会、村图书室等。 西谷村集体经济较落后,收入来源少。村内生产、经营、仓储单位少,村民多在家务农,主要经济收入为打零工、房租,村民上年度人均经济收入约6000元。 2009年以来,西谷村在江东街道办事处、青口工作片大力支持下,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工程,目前已完成181户旧改报批工作,工程已进入定点放样、招投标阶段,各项旧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当中。 |
石塔头村 |
石塔头村东靠筹建中的国际物流海关监管中心,南通甬金高速公路义乌东出口,西连东苑工业园区,北接阳光大道,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现有农户396户,总人口888人,人均纯收入15000元。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23人,0党员44人。 乘着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我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旧村改造工程。规划建有现代化公寓,多功能高层与排屋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社区。我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有孝子太公尽孝杰苑,今有远涉重洋赴美、英等国之英才,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人才济济。新社区建成后,我村将是一番新景象。村东有公园,大树参天,翠绿常青,是村民休闲、健身的极佳场所。村南有风景如画的双龙水库。我们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我村投资创业。 |
南山村 |
南山村,故名南山坑村,当时为了响应青口乡政府的号召,使下方农业灌溉得到有保障,从南山水库里面整体移迁到其中一部分甬金高速路口边为上新宅村,一部分在东洲花园边为下新宅。现有人口252人,党员14名,村民代表、各线负责人20余人,村两委成员6名,市政协委员一名(吴广巨,农民画家)。 由于是移民村,村无集体收入,村民主要靠打工、加工等维持日常生活,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但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越起,国际商贸名城日益增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邻村旧村改造成功实施,村民对目前生活质量迫切提高。在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指导、支持下,经过村两委共同商讨,对早日争取旧村改造,商服用地拍卖等工作内容提上日常,让全体村民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
候儿村 |
江东街道候儿村座落在义乌市的东大门,原址在现金甬高速义乌东互通口区中,2002年下半年为配合金甬高速义乌东互通口的建设,整体搬迁至现址,它东靠青口山和碧波荡漾的双龙水库,南接义东公路和金甬高速义乌东出口处,西靠青口特色工业园区,北眺阳光大道,这里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是居住和物流的首选之地。 本村现有户籍人口515人,党员22人,自2002年9月整体拆迁后,至2005年1月,在上级领导的关照和支持下,启动了建设候儿村的工作。工程历时一年,其民房乃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候儿村崭新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由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客商纷纷进驻本村,房租收入、经商办厂的收入、第三产业的收入都成倍增加。全村人均收入1.5至2万元,家家都购置了空调、彩电、冰箱、热水器等,每户基本都有一辆甚至两辆小汽车,原本一个贫穷的候儿村,如今已让邻村刮目相看的富裕新村。 |
沙溪村 |
沙溪村简介 沙溪村位于义乌市出东门,经37省道和东阳相邻。沙溪村有两个自然村(前沙溪和后沙溪),人口380人左右,地形高高低低,小山坡较多,东面有一条小溪,溪水流入东阳。 沙溪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一户人家从大元村移居,逐渐繁衍而成。明清至解放前,由于国家受封建社会的统治,百姓生活贫穷落后,发展缓慢。百姓住的是低矮泥墙房、茅草房,吃得是粗菜淡饭,穿的是粗布破衣,生活十分贫困。 解放后,穷人分到了田地,组织起了合作社、人民公社,大家团结起来,建造了红旗水库、金银大岛水库、叶里水库,重修了上塘,进行了山背改田、溪滩改田,做到旱涝保丰收。 改革开放后,部分村民开始办厂、经商,吃、住、穿、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目前已达1.2万元。沙溪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青口村 |
青口村简介 江东街道青口村位于义乌市东大门,村北有江东东路沿村而过,与国际商贸城隔江相望,南靠环城南路,直通甬金高速入口,紧邻青口工作片,地属于繁荣地段。 全村共分12个小组,581户,在册人口1390人,党员67人,外来人口万余人,常驻企业200余家,村民人均收入18000余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村两委与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青口村经过几年的建设,0完成旧村改造和后续的配套建设,并斥巨资建了灯光塑胶篮球场、舞池、排球场、室内乒乓球馆等娱乐设施,整个村配套齐全,环境优雅,村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村内完善的基础设施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旧村改造后,村两委审时度势,盘活村内土地资源,利用空基建起了菜市场和刚竣工的综合市场一期,综合市场二期也已在建设中。市场的落成,整合了村内的零散工商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为青口村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口村两委班子人心齐,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健全,充分发挥了老年协会、民兵连及团支部等的作用。目前,全村有义务-、平安服务队、老年志愿巡逻队等各种组织,为创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青口村将成为义乌东南大地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
青南村 |
青南村简介 江东街道青南村座落于市区东南方向,离市区4公里左右,在青口村正南面,中间隔一条稠廿公路,以前村名叫黄泥山头村,在1993年更名叫青南村。村庄不大,却是一个单独的自然村。 青南村全村分六个村民小组,130户人家,总人口在340人左右,总耕地面积370亩左右,党员16名,村民组长、代表20人,村两委成员3人,平安服务队成员14人,义务-成员8人。 青南村集体经济落后,一直没有什么发展,总的来讲,基本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大多在家务农,少部分在市场经商,也没有什么企业,唯有一家“青南食品厂”,村里有4家小型超市,提供村民日常所需。 |
白莲塘村 |
白莲塘村简介 白莲塘村位于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东邻义乌江,北靠船埠头村及稠廿公路,西靠阳光大道,南接甬金高速入口,交通四通八达。白莲塘村总计170户,在册人口600人,党员17名,村民代表及各线负责人20名。山地面积260亩,良田30亩,村民人均收入约7000余元。 随着国际商贸名城的日益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大,邻村旧村改造的成功实施,我村在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的支持、指导下,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监管中心已在本村展开土地征用工作,以准备旧村改造的顺利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白莲塘村将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水平随之更上一层楼。 |
西塘村 |
西塘村简介 西塘村地处青口南面,距离稠廿公路约1公里,西靠金星村,北近青南村。村庄不大,四周近山,村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四季流淌,村内空气新鲜,整个村子都是水泥地,卫生情况良好。 西塘村分为两个村民小组,88户人家,总人口203人,耕地面积约300亩,党员16名,村民代表20人,村两委成员6人,平安服务队成员9人,义务-员9人。 由2010年的江南生态园项目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搁置下来,西塘至今未能拆迁改造,村民大多在家务农,少部分在经商 |
下王村 |
下王村简介 下王村位于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与国际商贸城隔江相望,南靠环城南路,北邻江东路,东有37省道并与青口村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现有1896人,党员数82人,村民代表40人,常驻外来企业500余家。经过街道、工作片领导和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旧村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D区、E区也正在进行道路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8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1671元。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完善村级服务组织,先后建立村综合管理办、平安服务队、义务-、老年协会等。 在街道领导支持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协作下,到2010年9月,村“三通一平”承诺项目也已接近尾声,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便利。2010年9月16日,在市委市政府、街道以及工作片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义乌首个下王门业专业街隆重开业,专业街集结300多家商家进驻,整个下王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也为以后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东新屋村 |
东新屋村简介 东新屋村位于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距国际商贸城3公里,南临37省道、北靠稠廿公路、比邻甬金高速公路义乌东出口处,交通四通八达。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38户农户,551人,党员32人,外来人口1800余人,常驻外来企业200余家,村域面积达136000平方米。旧改期间,村内共投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900万元,现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9年底,村集体年收入5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余元,全村98%村民已办理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在市委、市政府、江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奋力拼搏,全体村民共同奋斗,近三年已完全改变过去贫困落后面貌,迎来旧貌换新颜,整齐、美观、大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商贸名城的东南角大地上。 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得到全面健全,充分发挥了团支部、妇联、民兵连、老年协会作用。目前,全村有义务-、护村巡逻队、平安服务队、老年志愿防盗巡逻队、计生办、卫生室、保洁队、幼儿园、旧改办、安监办等各种组织15个,为创造稳定社会、和谐平安、邻里团结打下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新风气、新面貌的小康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经村两委努力,0员先锋模范带头,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现已相继获得金华市五好村党组织、义乌市安全生产示范行政村、义乌市文化示范村、江东街道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治调先进集体、先进村两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八项荣誉,面对发展机遇和大好形势,干部创新进取、扎实工作,村民满怀信心、齐心协力。我们将以成绩为起点,发扬优良传统,争取更大胜利,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富强、社会安定团结、环境优美喜人、精神高度文明、生活幸福美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
江干村 |
江干村简介 江东街道江干村位于青口工作片东苑工业区旁,距市区约6公里,村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江干村全村共150户人家,总人口358人,党员21名。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完善村级服务组织,先后建立村综合管理办、平安服务队、义务-、老年协会、村图书室等。 江干村集体经济较落后,收入来源少,村民多在家务工,主要经济来源为打零工、房租,年均收入约6000余元。 2009年以来,江干村在街道办事处、青口工作片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旧村改造前期分户报批工作,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当中。 |
东山头村 |
东山头村 江东街道东山头村位于黎明湖西面,环城南路边,距江东街道办事处7公里,东靠南都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翠湖长堤小区,西靠梦娜袜业有限公司。村域面积100亩,耕地面积50亩,全村有农户300户,常住人口760人,外来人口2300余人。村两委共6人,党员34人,村民代表24人,村民小组6个,有生产性企业20家,以雨伞、袜包装、皮带等生产加工为主。近年来,东山头村两委在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旧城改造正在实施之中,建有村办公大楼一幢,购置了老年娱乐器材与健身器材,建有党员活动室、老年协会棋牌室、图书馆、乒乓球室等场所。东山头村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被评为“义乌市政府先进单位”、“先进优秀党组织”、“小康体育村”、“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
新兴村 |
新兴村简介 新兴村位于义乌市江东街道青口工作片东南方向,距国际商贸城约3公里,北靠稠廿路,毗邻平畴、候儿、东新屋,地理位置优越。 我村由四份头和后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10户农户,662人,党员38人,村民代表20人,外来人口2300余人,常驻外来企业70余家。全村人民通过经商、办厂、工作等多种渠道勤劳致富,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达1.6万元。 近年来,我村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级服务组织,先后成立了老年协会、平安服务队、义务-、计生办、旧改办、医务室,在村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建成了星光老年之家、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池、篮球场和健身场地。 |
大元村 |
大元村简介 大元村位于义乌市东部,甬金高速和37省道南隅,由23个村民小组组成,1100户,总人口2700余,是义乌市江东街道最大的村庄。 公元1064年,始祖吴造为义乌主簿,卜居吴孙岭南,因其为长子,为“大”也,“元”即首也,故取名大元。后吴造为枢密院使,于公元1099建造了“枢密院使”建筑。 大元村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有一府(尚书府),一厅(太守厅),八院(上院、下院、枢密院、中心院、昭院、马坊院、前院、花院),生生繁衍到公元1485年,由衍衍三公建造了恢宏壮观的七幢(由于清乾隆年间被火焚重建七幢,前二幢后被日本鬼子炸毁,后幢被“长毛”烧毁,现存四幢,于2006年由市博物馆和村两委化巨资重修而成)。明嘉靖年间出了刑部尚书吴百朋,他的曾孙媳倪仁吉为明清时的一代才女,她居住的“仰止堂”以及前面的“枢密院使”、“七幢”均为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