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印村 羊印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66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其中旱地12亩,水田154亩,茶园70亩,杨梅有300多亩。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5000元。
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和水果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杨梅、毛芋、茶园、西瓜、水稻、桔、毛豆少量。通过村领导班子的集思广益,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在专业户的带动下,目前羊印村的水果中的珍品—杨梅已成为特色产业、拳头产品,种植面积达三百余亩,每年收入超过四十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82101 | 321000 | -- | 查看 羊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角毛店村 |
乌市赤岸镇三角毛店村地处义乌市赤岸镇南部,总面积4512亩,辖19个村民组,875户,总人口1815人,党员79名,三角毛店村环境优美,山青水秀、创新管理、国泰民安。 推荐理由:义乌毛店村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一、村里在去年完善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都在村内进行了一一解决。二、 围绕“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村两委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对具体落实的每件实事使用情况进行公布,对三角毛店村的重大事情进行公布,对三角毛店村经济发展规划方案、措施进行公布让村民对村里的大小事情基本上心中有底有数。同时,我们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就各小组的各项事务进行公布,与村民代表进行协商,通过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三、毛店村村在大力开展村容整改,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促进新农村文明风形成。我们在村办公楼添置了图书室,配备了乒乓球等基础文体设施。以远程教育为载体,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针对性培训,向群众传授养殖种植技术;通过在老年协会等休闲娱乐场所学习、看电视、听新闻及科普宣传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同时,村里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太极拳、锣鼓班等,村里形成了一股崇尚科学、破除陋习、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
尚阳村 |
尚阳村 走在尚阳的小巷里,脚下,是鹅卵石铺嵌的路,面前,是青砖黛瓦的房,空气里,是时光的落尘。在东折西转绕厅穿堂中,一抬头,总能看到屋宇的翘角飞檐,梁栋边的雕花刻画,泛着陈旧霉干菜般的颜色。村里人说,尚阳原有18厅,后来烧掉了一个,倒掉了一个,现在还有16厅。其中最古老的旧厅,已有800年的历史,令人不禁咂舌。一般的房子总是坐北朝南,尚阳的房子却都一律朝西,千百年延传下来的习俗,总是有其科学之处。在尚阳的街巷里穿走,不小心总能碰见很多老人,带着泥土的古铜色气息,身板硬朗,精神健旺,手中还不停地做着一些简单的加工活,问起年纪,咧嘴掩笑“这里都是七十多的,那边还有八十多的呢”! 尚阳600多年的砖厅里有个待解之谜——在砖厅正中的大梁上,悬挂着一个球,那球,其实也是木雕雕刻而成,和旁边的雕刻有着一样的600多岁的年纪。不同的是,它的颜色,是非常新鲜的原木色,好像是刚从山下砍伐下来,在周围一片黑黝黝的木雕的衬托下,非常显眼。据介绍,原先砖厅曾租给一个家具厂作厂房,到处都是尘土,奇怪的是,球上却从来不会粘一点灰尘,蚊子、蜘蛛也从不得近其身。村人说,球在雨天和冬天颜色还会变深一些,现在村里谁也不知道里面的奥秘——也许,这就是古村的魅力所在吧。 |
雅治街村 |
义乌市赤岸镇雅治街座落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凤皇山南麓,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村前龙溪清泉绕庄而行,溪岸杨格外桂花随风漂拂,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享有”义乌后花园“之称。全村共有农户706户,人口1775人,外来务工人员500余人,耕地面积1430亩,全村以生态绿色农业为主,是义乌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盛产优质甘蔗、西瓜、大米等,工业有个体企业二十余家,为振兴和繁荣本村经济做出了贡献。 雅治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月桥就横跨在村西龙溪之上,距今已有八百年,虽经岁月风雨侵蚀,巍然屹立。村西有两株500年左右古老大樟树供观赏研究。在渲染雅治街村庄浓厚文化韵味的同时,更增添了一道优美景色,重修于民国二十年得朱氏宗祠,其建筑艺术极高,宗祠内有七米左右长石柱60根, 雕梁画栋,雕刻成的人物鸟兽图案,造型逼真,规模宏伟,远近闻名。 今日雅治街村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村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享受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一派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雅治街村被评为”市文明单位“”金华市文物保护示范村“,”金华市基层妇女组织“、”市五好农村党支部“、”义乌市文化示范村“、”市乡风文明村“等。 |
神坛村 |
神坛村 很久很久以前,在义乌县南面,今赤岸镇西部,有一个小村子,山环水绕,景色十分优美。这里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又善良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过着安祥宁静的生活。在几十户人家当中,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人,老伴早年过世,与一个名叫毛陈的外孙相依为命。他们在村西一块叫风流坎的山坡上以种植作物为生,生活十分清贫。 一日,毛陈在风流坎的庄稼地里劳作。劳累时,他坐在田塍边休息,无意中发现一块空地上有一颗圆溜溜的药丸。毛陈把它放在嘴里一尝,顿觉神清气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那颗药丸吞下。刹那间,毛陈只觉浑身一阵燥热难忍,而后产生一种飘飘然之感。据老人们讲那颗药丸是哪方神圣不慎遗落的仙丹。就这样,毛陈在不经意中得道成仙。得道后的毛陈利用法术解民之困,为民造福,被当地人尊称为毛陈师。 当时,在村北面的山上有一凶猛的“怪兽”。“怪兽”白天躲在山洞中,晚上出来行动。它不但捕杀家禽、家畜,而且经常坑害人命,使附近一带百姓晚上不敢出门半步。了使当地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毛陈师主动请缨,单枪匹马上山捕杀“怪兽”。他在山中设一神坛,与“怪兽”斗法。最后,他凭借精湛的法术将“怪兽”活捉,使其显露原形。 毛陈师智斗并生擒“怪兽”,为民除了一大害。这一消息不胫而走,群众无不为之欢呼雀跃,于是,毛陈师名声大震。 毛陈师死后,村里人无不悲痛万分。他们将他的尸骨安葬在他设坛与“怪兽”斗法过的地方,并将村名改为神坛村。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村民们都要上山敬香,以表对他的怀念之情。 如今的神坛村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然而,就是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在现代历史上出了一位冯雪峰。冯雪峰生于1903年,1927年6月,参加中国0,曾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卢代之死》、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及寓言篇《今寓言》、《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建国后,冯雪峰主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整理出版了古典文学著作、革命烈士遗著如《矍秋白全集》等,并亲自主持编注了10卷本《鲁迅全集》及《鲁迅译文集》、24种注释单行本。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 |
羊印村 |
羊印村 羊印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66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其中旱地12亩,水田154亩,茶园70亩,杨梅有300多亩。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5000元。 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和水果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杨梅、毛芋、茶园、西瓜、水稻、桔、毛豆少量。通过村领导班子的集思广益,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在专业户的带动下,目前羊印村的水果中的珍品—杨梅已成为特色产业、拳头产品,种植面积达三百余亩,每年收入超过四十万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