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横塘村概况
上横塘村位于上溪镇中心10公里处,隶属黄山工作片辖区,地势平坦,环境宜人。交通状况良好,城镇公路杨横线穿行而过。上横塘村下辖上横塘、塘里、青山脚、安山四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43户,村中常住人口824人,0员33名,9个村民小组,23个村民代表。有山林面积982亩,耕地面积429亩,其中水田面积390亩。2008年度村民平均年收入5012元,村集体收入1万余元。村中特色产业有孔雀、山鸡等稀有鸟种的养殖,主要农畜产品有水稻、玉米、花生、绿色蔬菜、家禽等。
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初显成效并得到市委市府、镇街道的肯定和村民的高度好评。上年度获上溪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村两委成员齐抓共管,积极开展生态村、乡风文明村建设,计划实施自然村自来水工程、外墙粉刷、村庄绿化等十余项创建工程,力争把上横塘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82104 | 321000 | -- | 查看 上横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山坞村 |
山坞村 上溪镇山坞村现有农户107户,人口295人,是浙江省文明村、卫生村、科普示范村和信息化示范村,义务市乡风文明村、文化示范村生态村小康体育村。 |
樟村村 |
樟村位于义乌市上溪镇东南方,与上溪中学隔路相望,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现有农户169户,人口412人,土地面积190亩,全村共分4个村民小组,党员21人,村两委成员5人,2007年人均收入6890元。随着经济实力和村民素质的提高,樟村于2003年在全镇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小五化工程,实现了道路硬面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和环境绿化。近年来,该村在注重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着手村软实力建设,添置了体育健身器材,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樟村正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昂首迈进。 |
下楼宅村 |
下楼宅村位于义乌市上溪镇义西工业园南,03省道公路沿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农户242户,人口553人,土地面积298亩,全村共分6个村民小组,党员13人,村两委成员7人,2008年人均收入7943元。近年来,全村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村民民主自治的作用,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党员活动室,目前村庄排污管道安装和道路硬化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下楼宅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步前进。 |
上楼宅村 |
上楼宅村位于上溪镇区西南方向,由上楼宅和季村自然村组成,东靠上佛路和四海大道,南临虎山,西靠义西工业园区。全村共有农户512户,总人口1208人,党员49人,全村共分1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7人,2008年人均收入8120元。早年上楼宅村主要以种植粮食和糖梗为主,曾有“红塘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上楼宅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号召,已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和外墙粉刷工作,目前正着手进行“空心村”改造工程,排水排污、道路硬化、池塘整理等工程也在逐步推进当中。由于工作突出,上楼宅村先后获得了上溪镇先进村委会,上溪镇先进妇代会等荣誉。 |
云门村 |
云门村与上溪镇区紧密相临,南与上溪镇集市相临,前是镇中心小学,北是环高速公路,后靠航慈溪。全村现有农户369户,总人口898人,土地面积281亩,分为6个村民小组,有党员32人,村两委成员6人,2008年人均收入8576元。近年来,云门村在修建牌楼,树立本村形象的同时,还建造了大操场,为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其有300余年历史的祠堂,更是义乌市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如今,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云门村正积极推进村庄整治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事业。 |
余车村 |
余车村位于金东义西丘陵地区,村内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一面紧靠岩口水库。全村现有农户562户,人口1354人,土地面积442亩,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党员41人,村两委成员6人,村民勤劳肯干,民风淳朴,2008年人均收入8410元。近年来,余车村积极开展村庄整理工作,并先后完成自来水改造、路灯安装、扩大村内外绿化,并创建了2000多平米的白云山公园,供村民和游客休闲旅游。同时,余车村也是我市闻名的水果村,春夏秋冬各类水果一应俱全。余车村曾获得上溪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
后溪村 |
后溪村位于上溪镇区西北边,与上溪繁华街市紧密相邻。现有农户291户,总人口685人,土地面积148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7名党员,村两委成员7人,2008年人均收入8932元。改革开放以来,后溪村民广揽信息,勤抓实干,先后在棕床、服装、手套、手帕、围裙及塑料产品等行业发展中走上了致富之路,是上溪远近文明的富裕村。通过多年努力,后溪村先后完成了自来水管道改造、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及村庄“穿衣戴帽”工程,开创了新农村建设的全新景象。 |
黄山五村 |
黄山五村位于上溪镇的北山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村现有农户268户。07年度被评为先进村委会,我村有闻名户外的历史建筑“黄山八面厅”有着八百年传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单位,随着形势发展伙村正在逐步启动“空心村”改造建设,为了更近一步发展与八面厅相匹配的建设村貌,发展旅游业,提供人民生活水平。 |
上溪二村 |
上溪二村 上溪二村属镇政府所在地,离义乌国际商贸城15公里,03省道穿村而过。自南宋末年,由金华莲塘人氏迁居兰瓶塘西栖原名云溪,据《云溪张氏宗谱》记载,县亡西山明水秀,云雾缭绕日云溪。后因村落于缘水细流的溪滩上,水流让溪成滩,故称让溪后演变为上溪。上溪已有一千年历史。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
五塘村 |
五塘村概况 五塘村位于上溪镇北边,距离上溪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共有农户269户,人口611人,土地面积320亩,全村共分为8个村民小组,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5人,2008年人均收入8087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素质的提高,村集体研究讨论了村庄整治方案,近年来基本完成了村庄“小五化”工作,建立了村图书室,购置了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同时为做好治安工作,还特别成立了村平安服务队和义务-。目前,全村上下正着手村内外路灯的改造工作。 |
仙坪村 |
原仙坪地处义西最偏僻的山区,距黄山工作片十四公里,座落于大草坪以北二公里处,村里有农户63户,198人,耕地125亩,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村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属义乌市的绝对贫困地区。 自2000年春实行异地奔小康工程以来,现在仙坪村位于上溪馨苑小区,有农户95户,人口258人。村民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生活条件普遍提高2007年实现人均收入4300元。村内相继办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电教室、老年协会、健身路径等文化体育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中的“飞仙亭”印证了仙坪村下山脱贫的历史。农民现在逐步走上了小康生活。现在原仙坪村旧址已经做好退宅还耕平整土地工程。 |
塘西村 |
塘西村 塘西村位于义西工业园区中心,全村共有户数176户,村级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外来人口集中,近几年由于党和政府对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开放和支持,农村建起了篮球场、农民健身体育场,建造起了村级综合大楼、村级小五化,新农村标准化用电改造等。我们村既是上溪镇义西工业区的住宅中心又是工业开发办厂的黄金地段,现在上溪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又向新农村建设发展,村两委正在启动搞旧村改造工作。 |
萧皇塘村 |
上溪镇萧皇塘村地处山区,靠金华、兰溪、浦江三市交界,现有人口962人,全村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村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地等小五化工程建设。伙村村庄布局管理,环境优美房前屋0院绿化等全村村民生活安康经济特色持续增长。 |
溪田村 |
溪田村座落在金东义西交界处,离国际商贸城25公里,03省道之南,四海大道之北,慈航溪之东,自明朝正德16年迁居以来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居民以耕 家风为祖训,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全村农户258户652人,共有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47亩,山林60亩,现有正式党员20名,预备党员1名,全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支委4人。2007年人均收入6620元,村民以打工务农为主,是一个农村型村庄。 |
毛塘楼村 |
毛塘楼决地处上溪镇的南面,义乌市城市主干之一的“四海大道”绕村而过。全村共有182户、468人,另有外来人口350人,耕地面积298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200元。村两委团结带领村民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取得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村内文体设施得到了巨大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村庄变得更绿、水更清、人更文明、充满着一片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
上溪一村 |
上溪一村属镇政府所在地,离义乌国际商贸城15公里,03省道穿村而过。自南宋末年,由金华莲塘人氏迁居兰瓶塘西栖原名云溪,据《云溪张氏宗谱》记载,县亡西山明水秀,云雾缭绕日云溪。后因村落于缘水细流的溪滩上,水流让溪成滩,故称让溪后演变为上溪。上溪已有一千年历史。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
祥贝村 |
义乌市上溪镇祥贝村共有563户,1437人,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17亩,2005年农民年人均收入7000元。 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如今展现在人们眼中的祥贝村,道路宽阔整洁,花木争艳,河水清澈,杨柳漂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民风淳朴,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庄品味有了较大提升。 |
毛界村 |
毛界村概况 毛界村位于义乌市西部山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黄山工作片辖区内人口最少的村,该村现有农户71户,共170人,全村共有0党员11人,村民代表10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现有土地总面积117亩,其中耕地72亩,林地35亩,水面10亩。现在村民经济收入仍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与来料加工也逐渐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人均收入3800元,与上年人均收入大致持平。 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致 ,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基层民主自治,党员带头,党民共建等精神实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村庄环境治理,解决了农村在用电方面的困难,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上年度被评为镇先进团组织,村两委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在荣誉和村民的肯定面前,村两委仍不骄不躁、立足本村实际,脚踏实地,积极开展乡风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为村民带去更多的实惠。 |
溪华村 |
溪华村概况 溪华村位于义乌市上溪镇西边,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本村现有农户502户、总人口1237人,耕地面积242亩,正式党员63人,村两委人员7人,村民代表28人。 目前,村集体经济来源比较缺乏,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手工业加工和外出经商。2008年人均经济收入约4590元。2008年完成的工作有:建造了村配电房、清理了村的溪滩;建造了塘里斯明堂,并对古居进行了修缮;村庄外墙粉刷和村庄绿化。 随着义乌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经村两委分析研究,先后召开了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村庄整治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村民民主自治组织的作用,本村先后完成了排水排污工程,池塘整治、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自来水管网改造,由专人负责清扫垃圾、村绿化面积覆盖率达90%以上,建造了体育场所,添置了各种健身器材,村口建立了标志性牌坊,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医疗室及平安服务队。 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村庄先后获得了“义乌市乡风文明示范村”、“五好党支部”、“义乌市卫生村”、“创建先进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村风民风和治安状况良好。 |
岩下村 |
岩下村概况 岩下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该村现有农户205户,共486人,其中设有村民代表16人。0党员27人,村两委班子由6人组成。现有土地总面积2178亩,其中耕地213亩,林地1955亩,水面10亩。农业仍是本村的支柱产业,瓜果蔬菜的种植已成为本村农业的一大亮点。在村两委成员团结协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岩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8年岩下村被评为义乌市生态示范村并获创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村书记、主任分别获得民兵工作和创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村两委满怀信心,再接再励,严格以“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带领全体村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
水碓张村 |
水碓张村概况 水碓张村位于义乌市上溪镇南侧,义西工业园区中心,航慈溪从村东侧经过,交通便利。现有农户171户,全村人口390人,土地面积114亩,党员12人,村两委成员6人,加工布绳是本村的传统副业,2008年人均收入8261元。近年来,我村先后完成了池塘和溪滩阜头的整治、村主要道路改造及路灯亮化工作;村里成立了平安服务队、义务-;创办了老年活动中心,在保证改善村庄治安状况的同时,也美化了村庄面貌,丰富了群众生活。 |
岩口村 |
岩口村概况 岩口村位于上溪镇北面,上黄公路穿村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由岩口和里宅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468户,总人口1147人,耕地440亩,共有9个村民小组,党员40人,村两委成员6人,2008年人均收入8678元。近年来,村里投资1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排水排污、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工程,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平安服务队、-,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特建设了灯光球场和灯光舞场,添置了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岩口村人素以勤劳为本,如今全村上下一心正着手启动空心村改造工程,曾荣获上溪镇先进党支部、上溪镇先进财务集体等荣誉称号。 |
里美山村 |
里美山村概况 上溪镇里美山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即(里美山村、贾家山村和山后金村),是抗日民族英雄吴山民的故里。村庄四面环山,风景怡人,现有农户180户,总人口417人,耕地185亩,共有正式党员17名,村两委成员6名,村民代表15人。 目前,村集体经济来源比较缺乏,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随着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我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坚持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努力发展经济型的农作物,我村2008年的人均收入已达3220元,已有很大提升。 近几年来先后完成了环境整治、路灯亮化、垃圾由专人负责、自来水管网改造;建立了体育场所,添置了乒乓球桌,村口建立了标志性牌坊,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平安服务队,并积极开展了行政村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硬面化建设。村风民风和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在村两委的分析讨论下,2009年准备开展的工作有:门口塘维修、新建生态公厕一座、新建村主干道路基工程。 |
上横塘村 |
上横塘村概况 上横塘村位于上溪镇中心10公里处,隶属黄山工作片辖区,地势平坦,环境宜人。交通状况良好,城镇公路杨横线穿行而过。上横塘村下辖上横塘、塘里、青山脚、安山四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43户,村中常住人口824人,0员33名,9个村民小组,23个村民代表。有山林面积982亩,耕地面积429亩,其中水田面积390亩。2008年度村民平均年收入5012元,村集体收入1万余元。村中特色产业有孔雀、山鸡等稀有鸟种的养殖,主要农畜产品有水稻、玉米、花生、绿色蔬菜、家禽等。 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初显成效并得到市委市府、镇街道的肯定和村民的高度好评。上年度获上溪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村两委成员齐抓共管,积极开展生态村、乡风文明村建设,计划实施自然村自来水工程、外墙粉刷、村庄绿化等十余项创建工程,力争把上横塘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
新塘村 |
白水洋镇新塘村位于临海市西部重镇白水洋的双港乡,耕地面积229亩,山林面积781亩,全村现有人口425人,147户,党员7人,老中青合理发展,依法产生村两委干部2人,村组织健全,工作协调。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近几年来,村两委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村里的社会环境,群众和睦相处,干部安心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本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溪岸林村 |
溪岸林村位于白水洋镇双港办事处西南面,距办事处月。5公里,由溪岸林和松里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分九组,总户数300户,总人口963人,耕地面积451亩,山林面积827亩,杨梅、蚕桑和米面是本村的 一大特色,本村还有2家红灯笼生产企业,是白水洋红灯笼的主要产地。2008年在村两委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努力下,投资60万元建造了溪岸林村大桥,2009年投资40万元修建了溪岸林至虎案岙道路,使本村村庄道路焕然一新。 |
贾伯塘村 |
贾伯塘村概况 贾伯塘村位于上溪镇东边,紧靠03省道,交通便利,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现有农户495户,总人口1145人,土地面积568亩。全村共分为为10个村民小组,有党员55人,村两委成员6人,2008年人均收入8204元。近年来,贾伯塘村在充分发挥民主自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道路硬化、村庄整治、阜头整体搬迁等工程,并通过添置健身器材,建立农村图书馆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上下一心正着手启动旧村改造工程。贾伯塘村曾先后荣获上溪镇先进村委会、金华市法治先进单位、金华市卫生村和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
水对郑村 |
白水洋镇水对郑村位于临海市西部重镇白水洋的双港乡,耕地面积280亩,山林面积1339亩,全村现有人口662人,231户,党员23人,老中青合理发展,依法产生村两委干部3人,村组织健全,工作协调。近几年来,村两委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村里的社会环境,群众和睦相处,干部安心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本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对郑村相继被评为“村民自治模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村党支部多次被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
红桥头村 |
红桥头村概况 红桥头村位于上溪镇区东面,与东苑小区相连,交通便捷,地理环境优越。现共有农户184户,总人口429人,土地面积151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党员30人,村两委成员7人,2008年人均收入8230元。红桥头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肯干,“大棚蔬菜”是其特色产业,主产“木耳菜”更是远近闻名,是义乌市无公害蔬菜基地。近年来,全村完成了同村水泥路、自来水塔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目前正着手推进农村“空心村”改造工程。 |
楼角村 |
楼角村概况 楼角村位于上溪镇偏远山区,群山环绕,空气清新,环境幽雅。该村现有农户94户,共210人。全村共有0党员13人,村两委班子由六人组成。有村民代表18人。土地总面积1026亩,耕地面积118亩,林地面积908亩。村里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发展以林地为主的水果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村里盛产的生姜,属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杭州、嘉兴等地区。村2008年人均收入达3920元,与上一年度收入大致持平。 楼角村村两委非常团结团结,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整治工作,加上村里的水果特色,使楼角成为了远看森林山,近看花果山,田园瓜果香的义乌市绿色生态农业村。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日渐富裕。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与村民的共同努力,我村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
黄山四村 |
黄山四村位于义乌市西部山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该村现有农户177户,共356人。全村共有0党员26人,村两委班子由六人组成。有村民代表18人。耕地面积194亩,村里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经济,外出打工经济仅占少部分,2008年人均收入3945元,与上年人均收入大致持平。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致,为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共同努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了村庄环境治理,并增设了路灯,解决了农村在行路方面的困难,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上一年度获得镇土地整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黄山四村村民正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
黄山二村 |
黄山二村概况 黄山二村位于义乌市西部山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该村现有农户183户,共409人,其中党员15人,村设有村民小组3个,有村民代表18人。村两委班子由六人组成。村耕地总面积149亩,其中水田128亩,旱田21亩,林地800亩,本村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玉米,蕃薯等,村里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外出打工收入仅占少部分。08年人均收入4000元,比上年略微增收。上年度获得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黄山二村村两委十分团结,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整治工作,今年将要启动的村庄外墙粉刷工程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日渐富裕,伴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与村民的共同努力,村民生活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
黄山一村 |
黄山一村概况 黄山一村,位于黄山村南,由两个自然村组成,靠山环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黄山一村现有农户382户,共计900人,是黄山工作片各村中人数最多的村,本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设有21个村民代表。现有党员29名。村共有耕地37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来料加工和畜牧家禽。 目前,东大五自然村正在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农家乐,农家餐,增加农民收入。本届村两委班子由五人组成,班子成员之间团结一心,07年度获得镇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黄山一村村民正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
傅塘下村 |
傅塘下村概况 傅塘下村位于义乌市义西工业园区一、二、三期内,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占地面积15亩的富塘。现共有农户148户,人口363人,土地面积150亩,全村共分3个村民小组,党员21人,村两委成员7人,2008年人均收入8068元。近年来,傅塘下村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拓,勇于进取,先后完成了排水排污、自来水管道整改、村牌坊建筑、路灯安装等工程,同时成立了老年协会、村平安服务队等配套组织,目前正着力解决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 |
宅山村 |
宅山村概况 宅山村位于上溪镇北边,三面青山环抱,一面紧靠岩口水库,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村民忠厚善良,勤劳肯干。现有农户144户,人口362人,耕地面积149亩,全村共分为4个村民小组,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7人,2008年人均收入7970元。随着义乌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宅山村统一认识,抢抓机遇,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集体讨论通过了村庄整治方案,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已完成了排水排污、池塘整洁、路灯安装、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同时,为丰富老年群众业余生活,村集体成立了村老年活动中心,并购置了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 |
新西楼村 |
新西楼村概况 新西楼村位于岩口水库上游,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现有农户143户,总人口376人,有正式党员19名,村两委成员7名,村民代表15名。共有耕地156亩,山林1600亩,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人均收入4210元。 随着义乌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我村抢抓机遇,先后召开了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研究讨论村庄整治工作,提高认识,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村民民主自治组织,通过宣传发动,得到了全村村民的支持和理解,村庄整治工作全面起步。 近几年来,我村投资200多万元,建造了村办公大楼和老年活动室,完成了村内池塘整治、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和“穿衣戴帽”工程、垃圾由专人负责清扫、自来水井及管网改造、道路硬面化,建立了体育场所、乒乓球桌、灯光球场和篮球架,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平安服务队,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风民风和治安状况明显好转。2008年被上溪镇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和新农村先进单位,2008年被义乌市评为生态村。结合村里现状,两委已研究制定出2009年度的村级班子创业承诺:新建门前溪道路绿化;溪沿路沏坎及完成路基工程;健身器材安装。 |
上蔡村 |
白水洋镇上蔡村位于临海市西部重镇白水洋的双港乡,耕地面积261亩,山林面积793亩,全村现有人口580人,194户,党员12人,老中青合理发展,依法产生村两委干部4人,村组织健全,工作协调。近几年来,村两委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村里的社会环境,群众和睦相处,干部安心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本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村相继被评为“村民自治模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村党支部多次被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