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金华 >> 东阳市 >> 巍山镇 >> 曙光村

曙光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曙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曙光村简介

  进入曙光村,踩着的是干净的水泥路,路两边是整齐的花木,时不时能够闻到的鸟鸣声,给人一种整洁、宁静、祥和的感受。流水淙淙,河岸上是150米的白色护栏,显得十分美观。走进村里,随处可见美丽的花坛,花坛里的树木花草品种繁多,种植有桂花、茶花、樟树、石榴、雪松、夹竹桃、红花继木、翠竹,还有各种灌木,使得曙光村四季都有绿意。各户村民的庭院里也种了各种花草,显得很有生气。村里建设了大型的娱乐场,里面设有健身器材,舞池,还有各种乐器,为有音乐爱好的村民提供了交流练习场所。使村民在务农工作之余,有良好的休闲场地,放松自己,加强村民间的相互交流,有良好的人文情趣。每天晚饭过后,此处灯火辉煌,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此跳舞、健身、练习二胡等等 。大人,小孩,老人,一副和谐美好的景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783106 321000 -- 查看 曙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曙光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曙光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坦村

  白坦位于东阳市巍山镇南部,西通六石,南邻歌山,李宅至巍山公路(中路)村旁经过,交通方便。地势东高西低,村西白溪潺潺,村东狮山闲卧,地理环境优美。全村近900户,约3300人,经济发达,是金银线专业村。   白坦,为延陵郡后石吴氏白坦派居地。北川公(讳大庸,字孟德,生于建文己卯,卒于景泰丙子)慕白坦一带山水之胜,环境典雅,卜宅于此,为白坦吴氏一世。九十四世松坡公于明正德年间,始迁白坦。松坡公生二子仁涯、仁沄,分居东轩、西轩。建国后,东轩称白坦一村,西轩称白坦二村。   白坦,古建筑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是东阳境内古建筑保存最多的村庄之一,其中以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福舆堂最具代表性,以文字融入装修为特色,堪为东阳崇文重教之传统的最直接诠释。   信息来源:金华市旅游局  

施家田村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施家田行政村,距巍山镇区西南方2公里,与全国金银丝基地-白坦近邻,有泥塘、隔坑新屋两个自然村组成。是巍山镇新农村示范村。是个天时地利,环境幽美的地方。村庄规划有别墅区、小康住宅区等。目前有180户467村民。拥有两个篮球场,其中一个是灯光篮球场,曾举办过镇篮球赛。近年来村里建了面积220平方的舞池,及健-动器材。大大改善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这里是一片美好的生活~!  

雅联村

  雅联村地处会稽山支脉琐光南山脚,全村由联群、下甲、中甲三个自然村组成。村东西为白溪江和乌竹溪江相夹,成三角地带,是平坦的沙质地,总面积积约十五平方公里,村历史悠久,古迹多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现居住着斯、蒋、施、贾、王等20几个姓氏。总人口660户,总人口1716人!   现雅联村处地,在唐、宋、元时属永宁乡新昌里,明时为永宁乡十三都,清时为宁寿镇(驻巍山铜佛殿)十三都,民国18年(公元1929年)为第三区,民国21年(公元1932年)为雅阁乡,下辖6个村。民国27年(公元1938年)为十三都第六保。1949年5月为巍山区古渊乡下甲、联群、中甲村。自1988年1月撤区改制为巍山镇古光管理处下甲、联群、中甲村民委员会。2004年行政村合并为雅联村。   以前的雅联人赖以耕织为本,肼手胝足,但求有个温饱,可封建剥削,天灾-等不时带来种种灾难和困扰。俗以“日用饮食,服饰器具简素为尚”,不轻去他乡,不习工商,总以耕种为生的村民。始时帮挑小宗货物,长途跋涉,10天半月来回一趟,挣个脚夫钱。尔后,让孩子拜师学艺,有三、四个孩子的就分别学木匠、泥匠或裁缝,或去做苦工。百工竞技的发展,形成了可称谓的百工之村,孕育了建筑行家细木工斯达三,民国初年,为杭州灵隐寺精心制造琉璃灯,被国务院定为国宝。耕织和养育子女的繁重任务自然落到了妇女的肩上。自1950年以来,村民有走门串户,分散做工的手工业者,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参加同业工会,工作有了保障。有自学成才,当技工,也有承包工程的。还有在农村养蚕、装饰、食品加工,从做小生意挑货郎到开小店、搞批发的。农民搞起了农业大户、个体种植、养殖业,再不会被讥笑为“田乌龟,没出息”了。如今的雅联村的劳动力结构已走向多元化,并在各行各业都有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雅联村的村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收入从1967年的81元提高到1999年4000余元,至2003年达到4500元,建房户从解决住房困难,以简陋为尚始至2003年全村累计建房500余间,其中1985年始建三至五层楼房的就有50余户,160余间,装饰完美,家电大大普及。村集体福利事业加大发展。上世纪70年代村办起粮食加工厂,户户装起了电灯,1980年办起了自来水。2003年又投资15万元改装自来水,购置消防器材。从修建简易桥到砼桥;从建机耕路道加宽浇筑水泥路,至2002年,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环村和村道主路,3—5米宽计20000余米,达到四通八达。    现在的雅联村已经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时代的新农村。雅联村多次被评为“东阳市生态文明村”“东阳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还多次参加巍山镇举办的各项比赛取得良好的成绩。村小有竹春常在,溪静无人水自流。雅联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村投资参观。   

怀鲁村

  怀鲁,字含“怀念鲁国孔子”之意,崇学重教,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因其所处重要交通位置而闻名,曾被誉为“华东第一枢纽”。村庄现位于东阳市巍山镇北部,距东阳城区20公里,地处诸永高速、甬金高速出口,211省道穿村而过,交通枢纽的地位经久不衰,现下辖怀鲁、斗鸡岩、金杏园、藤塘下、若仙塘、岢山6个自然村,行政村土地面积1516亩,水地面积1181亩,旱地面积335亩,农业人口1200户,共3070人。怀鲁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19人,其中常年在村党员85人,外出流动党员34人。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14000多元。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群众团结协作,始终从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采用出租闲置房、出租中兴街摊位等方式搞活集体经济,此外还在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积极倡导下,广大群众自发组织一支文体活动队伍,积极参加市、镇各项体育文化活动,有效宣传科学、健康的业余生活方式。怀鲁村在努力提升村庄经济、文化实力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2008年以来,市财政大力补助、村能人慷慨赞助,及时帮助解决怀鲁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村两委认真研究用好每一分钱,通过给村庄装路灯、引自来水、修建娱乐健身场地、硬化道路、绿化村居、覆盖监控、整治黄塘、投资20余万购买新型垃圾车等措施,让怀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广大村民能够真正从新农村建设中获益,而怀鲁村也因此相继获评“五好示范党组织”、“先进基层党支部”、“绿化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金华市级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金华市级生态村”,藤塘下自然村更被评为“浙江省级文明村”。  

同乐村

  同乐村属东阳市巍山镇,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区东偏北方向15公里,南邻S211省道,西靠甬金高速公路怀鲁出口。地处浙中,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同乐村管辖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水阁村、乃更村和凤仪堂村。乃更村与凤仪村之间是甬金高速公路怀鲁出口,沿着高速出口500米处,便是怀万线(东阳怀鲁-磐安万仓)的起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乐村的总户数为788户,共有人口2015人。同乐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土地1100亩,山林2451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在家务农,年轻人外出打工创业。2012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万元。    为解决村民住房困难,凤仪村村民代表研究决定新建农民公寓,项目总用地4500平方米,总投资1300万元,均为村民自筹。共建设四幢公寓,其中二幢11层,二幢6层,农民公寓项目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支持。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凤仪村先后获得了金华市文明村,金华市绿化示范村,金华市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东阳市十大幸福(精品)村庄,东阳市创新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经过全村村民的努力,全村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尚武宅村

  尚武宅村位于浙江中部,东阳市府东北方19公里,四周环山,环境优美,隶属于浙江名镇----巍山镇。东至占庄、徐庄、新屋村;南与古渊头村毗邻;西与来龙山、西湾、沙田村相连;北至市前、象山。村内道路已基本完成硬化,交通方便,距诸永高速入口仅3公里,有很大的地理优势。湘溪、乌竹溪水绕村而过,湘溪水一年四季经槐花渊流入村中五个池塘,成西水归东之形,有龙、蛇、龟、狮、象吉祥物守门之说,历来被视为吉祥之地。   村内有农户555户,1411人,常住农户有523户,非常住农户31户,党员56名。授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有年150名,县团级、研究生、硕士、仅硕士、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有23名,近年来村内人才背出,为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了陆续不断的人才。   近年以来,巍山镇尚武宅村围绕“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强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领导重视,把文化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尚武宅村根据党委思想成立了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宣传委员及文化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制订全村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对文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考虑,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予以具体落实。   二、完善设施,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一定的经费,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尽力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活动场所。同时根据尚武宅的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一是腾出近860平方米房屋用作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二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尚武宅村投资二十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灯光蓝球场、36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娱乐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一个文化演出队;三是实施信息“村村通”工程,目前全村两千多户农户均用上了有线电视。四是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以文化服务中心为主的文化娱乐场所,并配有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中心设施齐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群众动情地说:“我们乡下人也有夜生活了”。   三、构建网络,推进文化建设整体上台阶。   不断加强村的文化网络建设,较好地构成了以镇文化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尚武宅村文化爱好者为补充的文化网络。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扶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一是利用乡党校,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加大对村文化工作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二是申请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开展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把村民急需的种、养、加致富技术送到他们手中,帮民致富。三是在元旦、灯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各文艺表演队汇演,把优秀的文化作品展示给群众,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2、发挥文化服务中心的载体作用,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一是通过演出,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用优秀文化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组织以先进性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汇演,提高党员素质,丰富群众文娱活动。二是利用村级党员远程教育室和图书室组织党员群众在农闲或晚上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   随着村文化服务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功能也日益完善,不但成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致富信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播种机”,而且还是化解农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现在,快速发展起来的巍山镇尚武宅村文化服务中心正沐浴着全村两千多农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创优质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古渊头村

  古渊头位于东阳市北部,距城区25公里,西北倚峋山,正北而东乌竹溪环抱,南面一马平川。明清属永宁乡十三都。1929年称第三区古渊村,1932年属古渊乡,1935年5月称十三都乡十一、十二保,1944年11月属古渊乡。1956年3月属古光乡,1958年9月属巍山人民公社古光管理区,1961年9月属古光人民公社,1966年12月至1980年7月属八一人民公社,1983年8月属古光乡,1992年5月属巍山镇。1992年底,全村700户、2028人。主姓李,占72·8%,共54姓。古渊头村落布局和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东阳民居风格。村落呈方形,主街道呈"井"字形,水渠伴主街道环流。建筑轴线南北伸张。院落之间有小型花园点缀。水渠入口处,有小树林,两棵1200余龄的古樟,硕大无朋,绿荫如云。位于村中央的四本堂、一经堂均建于明中叶,古朴典雅。80年代以来,新建住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住宅区1992年比1949年扩大约4倍。其中不乏装饰豪华的五层以上投资20余万元的现代化住宅。1991年全村主要街道铺上了水泥路面,村容更加整洁,行路更为方便。古渊头为东阳古文化村之一,明永乐年间李泓由义乌迁东阳城隍庙口,再迁今址定居。李泓长子为补廪生,嗣后宗族置产养贤,农户耕读传家,子弟发愤为学相袭成风。明中叶至清末,举进士1人,中举2人,进学74人。至明末有70户,文风兴盛,甲于一方。古渊人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勤勉好学,发愤上进,为国家输送187名大学生,其中有3人出国留学,3人获博士学位,10余人获硕士学位。有14人现任或曾任县级以上干部。其中有不少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教授李惠明因在建筑领域中有所建树,先后两次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事略载入《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大辞典》;高级工程师李福新曾担任杭州清泰立交桥的总工程师兼总指挥;《中国香料发展史》编委赵鹤庆是中国天燃精油研制、生产、应用的元老之一;民间工艺师李花白设计的彩雕工艺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总飞行师、一级飞行员李淡行,南京部队某部飞行大队长、导航主任、烈士李益高是1949年后中国的长空骄子;诗人李玄深和李晨初父子分别著有《古典诗歌常识》、《古典诗歌选读》和散文诗集《雪初》;画家李项鸿的《雨后青山》、《瑶山歌韵》获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美展金牌奖,《漓江0》被作为外交礼品赠送泰国领导人。   

曙光村

  进入曙光村,踩着的是干净的水泥路,路两边是整齐的花木,时不时能够闻到的鸟鸣声,给人一种整洁、宁静、祥和的感受。流水淙淙,河岸上是150米的白色护栏,显得十分美观。走进村里,随处可见美丽的花坛,花坛里的树木花草品种繁多,种植有桂花、茶花、樟树、石榴、雪松、夹竹桃、红花继木、翠竹,还有各种灌木,使得曙光村四季都有绿意。各户村民的庭院里也种了各种花草,显得很有生气。村里建设了大型的娱乐场,里面设有健身器材,舞池,还有各种乐器,为有音乐爱好的村民提供了交流练习场所。使村民在务农工作之余,有良好的休闲场地,放松自己,加强村民间的相互交流,有良好的人文情趣。每天晚饭过后,此处灯火辉煌,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此跳舞、健身、练习二胡等等 。大人,小孩,老人,一副和谐美好的景象。  

沈良村

  沈良建村于公元962年,距今已达1049年地属婺州东阳永宁乡,初时称“园里”,公元1028年“园里”村更名为“沈良”,一直延用至今。解放初时为“沈良乡三村”,1955年称“沈良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为“沈良生产大队”,1961年称“沈良大队”,1983年改称“沈良村委会”,2009年李村村委会并入沈良村,称为“沈良行政村”,由沈良村和李村两个自然村组成,现有13个村民小组。   沈良地处东阳市东面,居东阳江主干白溪江东面,东嵊公路西面,距东阳市城区28公里,道路交通方便。村内设有沈良小学和沈良幼儿园,孩子上学十分方便。沈良行政村有农业户565户,农业人口1793人,有耕地面积1348亩,其中水田面积1103亩。在村两委带领下下,全村群众齐心共建新农村。      沈良村中道路整洁,整齐的路灯,美丽的花木,给人一种整洁、宁静、祥和的感受。村里建设了大型的娱乐场,里面设有大量健身器材,舞池,篮球场。使村民在务农工作之余,有良好的休闲场地,放松自己,加强村民间的相互交流,有良好的人文情趣。每天晚饭过后,此处灯火辉煌,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此跳舞、健身、打篮球等等 。大人,小孩,老人,一副和谐美好的景象。 村中还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下象棋,画画,写毛笔字,并且参加各种运动,提高了青少年的乐趣,加强他们身体和身心的素质。   沈良村两委会带领村民进一步发展自身优势,木雕,小京生花生,建设美好乡村。   

王宅村

  王宅行政村地处巍山镇象岗工作片南部,下辖王宅、黄西塘、跃田畈、林口、前周五个自然村,共计1011户,人口2744人,其中党员120人。   

上卜宅村

  上卜宅行政村由上卜宅、前光、祝家、下卜宅、程店、排塘6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有农业人口955户,共2588人,拥有耕地1881余亩,山林3034亩。上卜宅党总支下辖上卜宅、前光、祝家、下卜宅、程店、排塘六个支部,共有党员118名。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群众团结一致,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先后荣获市“‘五好’示范村党组织”、“东阳市生态村”、“巍山镇创业承诺先进集体”等称号。   

环峰村

  环峰行政村山清水秀,交通便捷,由上沧塘、下沧塘和王坑3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达3平方公里,全村有农业人口户,共人,拥有耕地余亩,山林亩。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群众团结一致,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先后荣获“东阳市文明村”、“省级基层党组织”、“东阳市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曙光村特产大全




曙光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