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116103 | 201540 | 021 | 查看 东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留溪社区 |
留溪社区:位于松卫南路松金公路交口。 |
富民社区 |
富民社区:位于东风社区北侧。 |
解放社区 |
解放社区:位于东风社区南侧。 |
东风社区 |
东风社区:位于新华路东贤路交口。 |
甪里村 |
甪里村地处金山区张堰镇南首,全长4.5公里,似带鱼状地沿着松金公路和张泾河,直至金山卫卫通村,水路交通非常便捷。松金公路、漕廊路,两条公路贯穿我村,交通便利,全村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甪里村位于张堰镇东南部,相传汉代曾有甪里先生居此而得名,又因距张堰镇6里路,故称六里村,境内甪里镇在明清时没有“甪里庵”讯《军事要地》,金山县早期0员李一谔创办的云溪学堂曾设在甪里镇上,成为浦南特支活动中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由自然村托山村,解放村,新联村组成。总人口2739人。其中:本村户数669户,本村人口2076人,农保人口672人,镇保人口621人,城保人口571人;外来人口663人。其他人口212人。耕地3114.00亩,粮田2258.00亩,常年菜田205.30亩,林地321.70亩,鱼塘80.00亩,畜禽场6.00亩,私营经济区62亩, 虾塘181亩。我村2009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0.0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
秦望村 |
秦望村位于金山区张堰镇区的西北部,与廊下、吕巷、金山卫镇接壤,金张公路、金张支线、金石公路贯穿全村,A6高速公路也经我村境内,全村区域面积5.18平方公里。1949年解放后秦望村属江苏省金山县张堰区秦望乡,1956年未长浜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后称长浜大队;1984年改称秦望村。境内有孔家阙、召圩、姚家湾、秦山头高家、长浜、横港埭、杨家埭、金家浜、大树头杨家、朱家埭等10个自然村。 2004年7月秦望村、界山村合并为秦望村。秦望村位于金山区张堰镇区的西北部,与廊下、吕巷、金山卫镇接壤,金张公路、金张支线、金石公路贯穿全村,A6高速公路也经我村境内,全村区域面积5.18平方公里。境内有杨家、孔堂、召圩、长滨、孔家阙、界山等自然村落。清末,曾在干姓宅后墓中,发现有块大石,称为“假山”,解放后改为界山,并作村民。界山村解放初期为金山县张堰区秦望乡,有界山、民主、放荡、方家4个自然村。1956年为界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界山大队;1984年改为界山村。 1984年,秦望大队转为老秦望村,正式成立了党支部,从此,老秦望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老秦望村民委员会成立后,加强了民主管理,不断落实为民办实事的措施,全体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4年7月,老秦望村与界山村正式合并,成立了现在的秦望村。由张飞观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凌照明担任村民委主任。经过两村的有力结合,秦望村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壮大。 2009年村班子换届选举后,由张飞观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包兴连担任村民委主任。三年来秦望村经济税收突破千万元。2012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新一届村委会书记由张飞观担任,村民委主任由包兴连担任。由自然村杨家村、 孔堂村、召圩村、长滨村、孔家阙村、界山村组成。总人口5772人。其中:本村户数1170户,本村人口3772人,农保人口1200人,镇保人口1300人,城保人口1200人;外来人口2000人。其他人口72人。耕地3108.00亩,粮田3108.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17.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00元。
|
秦阳村 |
秦阳村地处张堰镇西南部,位于秦山之阳,故名秦阳村。东到九曲河,与建农村相交;东北至青阳港,与秦山村为邻;南与金山卫镇八字村相连; 西沿沐沥港,与金山卫镇星火村毗邻。区域面积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73公顷;下辖19个村小组;村委会位于四组。解放初,秦阳村属张堰区河泾乡,有秦阳、窑隶、隆兴、侯家4个自然村。1956年为河泾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为河泾一大队;1962年改称秦阳大队;1966年改为红卫大队;1978年又称秦阳大队;1984年恢复为秦阳村。由自然村秦阳村组成。总人口2430人。其中:本村户数672户,本村人口2032人,农保人口221人,镇保人口406人,城保人口503人;外来人口398人。其他人口902人。耕地2771.20亩,粮田1856.20亩,常年菜田300.00亩,林地310.00亩,鱼塘300.00亩,畜禽场5.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
鲁堰村 |
鲁堰村位于张堰镇东部偏北。东与朱行镇团结村相邻;南与桑园村相交;西至旧港河和甪里村一河相隔;北至牛桥河与百家村、张堰镇镇区相连。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12公顷。18个村民小组,719户,2085人。村民委员会坐落在第8村民小组。张堰镇人民政府设于村境15组。解放初期,鲁堰村为金山县张堰区旧港乡所辖,有大厍、鲁堰、窑大、曹桥4个自然村。1955年合并成立燎原社;1956年6月成立燎原高级合作社;1957年撤区并乡,并入张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称燎原大队;1965年为鲁堰大队;1984年成立鲁堰村民委员会。 鲁堰村交通方便。牛桥河流经北部边沿,鲁堰河横贯村境中部;松卫南路南北穿越村境,北接松金公路。2003年全村总收入1.1775亿元,成为张堰镇首个村级收入突破亿元的村。由自然村大厍村,鲁堰村,窑大村,曹桥村组成。总人口3107人。其中:本村户数615户,本村人口2212人,农保人口195人,镇保人口408人,城保人口617人;外来人口895人。其他人口992人。耕地2850.00亩,粮田2410.00亩,常年菜田195.00亩,林地170.00亩,鱼塘60.00亩,畜禽场5.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4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350.00元。
|
百家村 |
百家村地处张堰镇东北,东与金山工业区相毗邻,南至牛桥河与鲁堰村、张堰镇区相连,西至张泾河与秦望村隔河相望,北至黄汶泾与吕巷镇颜圩村接壤。全村村区域面积5.07平方公里。百家村位于张堰镇城乡结合部,水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东有松卫南路、松金公路南北贯穿,南傍金张公路,西有张泾河、紫石泾河南北向穿越村境,北有朱吕公路横贯全村。现在的百家村于2004年7月份由百家村与高桥村合并而成,原百家村在解放初期属松江县亭林区胥浦乡,1957年7月划入金山县张堰乡,1966年改名立新大队,1978年改名百家大队,1984年改称百家村;原高桥村在解放初期属张泾区前岗乡,1957年并入张堰乡,1984年撤队建村后改名为高桥村。百家村现有金山区规模最大,迄今为止历史年代最悠久的天主教堂,拥有3800多亩的生态玉兰园。由自然村百家村,高桥村组成。总人口4443人。其中:本村户数1228户,本村人口3604人,农保人口1989人,镇保人口655人,城保人口960人;外来人口839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114.00亩,粮田1325.00亩,常年菜田300.00亩,林地48.00亩,鱼塘110.00亩,畜禽场25.00亩,其他2306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8.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00元。
|
旧港村 |
旧港村地处张堰镇最南端,东与山阳镇甸山村、长兴村接壤;南沿横港与金山卫镇卫通村村相交;西与本镇甪里村为邻;北以北横港为界与本镇桑园、甪里村相连;是四镇五村的交叉点。旧港村在人民公社前为星火大队,60年代改建为旧港大队,因境内旧港河得名。现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16家工业企业,有598户,户籍人口1730人。村域面积2.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580亩,2001年开始修筑2.98公里的水泥路,2003年建成三室0。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旧港村主要道路都是白色水泥路。机耕路通至每个生产组,道路两旁绿化成荫,路灯明亮。A4公路、松卫南路和金山体育场、金山新城出口等项目的建成,给旧港村带来了新的机遇。由自然村旧港村组成。总人口2146人。其中:本村户数631户,本村人口1730人,农保人口646人,镇保人口452人,城保人口426人;外来人口296人。其他人口206人。耕地2580.00亩,粮田1826.00亩,常年菜田80.00亩,林地330.00亩,鱼塘260.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0.4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00元。
|
建农村 |
建农村:位于建农路西侧。 |
秦山村 |
秦山村:位于振凯路汇科路交口。 |
桑园村 |
桑园村:位于漕廊公路南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