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金华 >> 永康市 >> 前仓镇 >> 世彰村

世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世彰村谷歌卫星地图)


世彰村简介

  世彰村概况
  浙江省永康市世彰村位于永康市南端,距永康市14公里,距前仓镇1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2公顷,旱地面积2.67公顷,林地面积68.2公顷。下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世彰、黄塘、莲花井、毛儿塘,共有325户,826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5名,35岁以下党员4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先后获得永康市级、金华市级生态村和永康市洁净村庄。
  世彰村地处330国道边,村边有一个高速公路入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世彰村历史悠久,市文物普查队在世彰村发现民国时期的两浙盐务管理局旧址。世彰村的村民安居乐业,互相帮助,村里的生活风气非常好。全村共有296户人家,总人口897人,党员38名,其中女党员5名,村二套班子、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健全,共有村干部8名,其中支委5名,村委会成员3名。农业、工业发达,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禽畜饲养等都已初具规模,此外,一部分村民办起了工厂,收入十分可观。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村二委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以村庄“硬化、洁化、净化、亮化、绿化、优化”为重点,实施生态建设和村庄整治各项工作。努力为村民营造优美和谐的绿色村居环境,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通过村庄整治,全村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造和更新,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村民的首肯。
  村二委还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村里有室内活动场所:广播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室外调频广播5只,有电视机二台和电脑等设施。村二委及时利用这些硬件设施,组织广大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成立文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体工作制度,的休闲广场于今年元旦起投入使用,村民们在劳作之余能够跳跳舞放松愉悦身心,每天晚上村民都在休闲广场活动:有恰恰舞、健美操,老年妇女也跳起了老年健身球操、回春医疗保健操等,体育爱好者可以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并吸引了周边村的群众参与。
  村二委一班人马,精诚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和广大村民的首肯,开创了一条“在村集体经济不富裕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之路。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784106 321000 -- 查看 世彰村谷歌卫星地图

世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世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岩村

  白岩村新村新面貌   前仓镇白岩村现有人口294人,农户98户,有耕地356亩,山林567亩,村民收入以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为主要收入。   

大陈村

  大陈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历山脚下,由大陈及后陇两个自然村组成,现有341户,967人,耕地1060亩,山林5000余亩。去年以来,大陈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总体要求,以致力打造“山水大陈、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新建了综合广场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农家书屋1个,对陈氏宗祠、“荆川桥”、牌坊等文物保护点进行全面的修缮,对老年食堂也进行了装修。此外,今年对祠堂后的30多亩湿地进行了舜莲栽培,十里葡萄长廊进行了规划设计,将打造成集采摘、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里专门成立了以书记担任组长,主任担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两委专门邀请了相关部门针对大陈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规划设计,大力整顿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以卫生保洁、生态自然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一是进一步维护好优美的人居环境,严格落实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村容环境的长效管理制度,积极发动村民人人参与、人人维护;二是继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积极开展有益的精神文化活动,做好本村“十最典型人物”、及“绿色家庭”、“文明家庭”、“美丽家庭”等评比活动,树立典型示范等各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和谐气氛,进一步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把生态环保理念转化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致力打造“山水大陈、美丽乡村”、“美丽大陈、舜提之乡”,将大陈建设成为美丽、文明、和谐、富民的自然生态村。   

大处村

  大处村位于永康市南部,距永康市18公里,由大处、翁田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144户442人,耕地285.64亩,山林2853亩。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大处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全村搞“文化用品批发”经商10多家,兴办文化用品厂,体育器材厂等各种厂家8家,葡萄、石榴、柑桔等水果种植100多亩。山上竹、木成林,田里粮食丰收,群众生活欣欣向荣。   

枫林村

  枫林村位于永康市南部15公里,距枫林镇4公里,据传:早年曾有一座大同寺,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红枫林立,香火繁荣.是雅居之胜地.于元朝元贞元末年(1295年)李姓始入.后有周、任二姓相继为居.取名枫林.   村前有神铸碧迪大塘,双龟竹影,鱼位鲜美,名扬缙康,后有青山迭嶂。树茂盛荫,南北钟鼓二山相印,东南有千仞秀山,万方莲塘,山水辉映,碧波荡漾   枫林村与白岩村、大陈村、大处村、前仓村、豆岭村、罗桥村、本扎村、石塘村、后郑村、新下村、历山村、金斗村、大坑村、厚吴村、光瑶村、世彰村、小王元村、川塘村、善塘村、宅树下村、杨横坑村、朝川村、法莲村、榭垛村、界牌村、麻塘村、大坞村、石角村、馆头村、璋川村相邻。

前仓村

  前仓村位于永康市南部,全村共320多户1196人,党员52人。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前仓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九十年代初兴起的文教用品市场欣欣向荣,到现在发展成为以文化用品,体育器材厂,垃圾桶厂为主要产业,是前仓镇的中心。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生活欣欣向荣。   我村是一个以制造文教用品为主的,享有文教用品之乡的美誉。到现在以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结构实现了多样化,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提高了村里的知名度。从而带到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合作社设有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有自己独立的银行账户,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为主,不断完善经营方式,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困难。   在4月份完成村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成员团结合作,积极开展工作,在 “三清四改”“百村整治”工作中,2007年道路硬化已经全面做好,2008年上半年自来水安装也完成、   现在,前仓村干部团结一致,村民勤劳致富,以更快的步伐奔向小康!   

豆岭村

  前仓镇豆岭村有农户87户、人口276人,耕地面积108亩、山林370亩,三面环山,面临乌皮塘水库,环境优美,近几年经过村庄整治,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  

罗桥村

  前仓镇罗桥村位于镇的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前仓3公里的小山村,依山旁水,村前有一小溪,常年清澈见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全村有人口465人,耕地242亩。近年来经过村庄整治,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扎村

  前仓镇本扎村位于永康市南部,距永康市19公里,耕地面积200亩,山林面积2010亩。全村共121余户380余人,村交通不太便利,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收入以杨梅、毛芋等农业种植为主  

石塘村

  前仓镇石塘村位于永康市南部,距永康市18公里,耕地面积375亩,山林面积2085亩。全村共140余户500余人,村民小组3个,村民代表21人,党员12人,村两委成员6人。村交通不太便利,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收入以杨梅、毛芋等农业种植为主。  

后郑村

  后郑村位于永康市前仓镇的西面,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全村有112户,人口为345人,其中党员人数12人,总耕地300亩。盛产毛芋等农作物,还建有老三兰苑农家院,集饮食、休闲、娱乐为一体。  

新下村

  新下村位于永康市前仓镇东北,东与榭垛村、大坞村接壤、西与和乐村、大处村接壤,交通便利。现有总人口498人,170户,村民代表12人,分村民小组3组。地处文教之乡,部分村民从事文教用品的生产与经营,大部分村民收入以农业为主。  

历山村

  历山村共有11个自然村,散落在历山的各个角落,11个村只有57户人家,共298人。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舜耕历山的传说,给位于永康、缙云、武义三地交界的历山,披上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如今,历山成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不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有游客爬上历山感受这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金斗村

  金斗村总人口203人,65户人家,地处山区缙云交界,被大山环绕,进村就是上山,而且地势极高,村民与外界交流极不方便。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491元,而村集体经济只有1.71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村民开始意识到要改变金斗村的落后面貌必须要建设一条通村公路。2010年,就开始筹划这条公路,并完成了大部分的路胚拓宽工程。新一届村级组织选举过会,新村级班子更是积极发动全村力量投入到建设这条通村公路中去。现在,这条通村公路的路胚已经基本打造完成,后续的道路硬化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大坑村

  大坑村新面貌   全村总人口192人,耕地面积135亩,地处山区缙云交界,距镇政府10里路。农民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葡萄,提子年人均纯收入5433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实现民主的要求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村为目标,以文明村创造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把全村建设成为村庄美、村民富、村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厚吴村

  后吴村位于永康市南部历山脚下,村前有一座酷似屏风的巍巍青山,全村有800多户3000多人,地势开阔而平坦,前有屏风映翠,后有锦溪迂回,山青水秀,环境幽美。该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村以来,至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在此其间,人才辈出。吴氏后裔中,曾出过著名"吴氏三相"龙图阁学士吴芾,左丞相吴坚和大中丞吴时来。由于人才辈出,也给后吴村带来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化积淀丰厚,为永康名村之一。虽历经沧桑,全村至今保留着永康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据有关资料初步显示,计有明清时期建造的祠堂、厅等建筑十多处,古民宅大院,精舍20多幢,其中吴氏宗祠建筑占地1140多平方米,始建明嘉靖26年(1547),已有450多年历史,吴氏宗祠结构合理,技艺精良,分前、后、后三进两厢,前厅三开间,中厅五开间,后寝七开间,为五明二暗,两蝴蝶均施高深精美浮雕。人物、走兽飞禽、花卉、鱼虫皆栩栩如生。柱头、檀坊,玲珑剔透,牌坊、桁条都金珠彩绘,且保存完整完损,真是富丽堂皇。澄一公祠,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仪庭公祠,建于清光绪初年,均为三进三厢,建筑楼牌坊,玲珑剔珑,牌坊基座,前墙全部用水磨于砖精工雕砌,前面多数建有月池塘一口,极具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为别处不多见。另外,还有其它类似的古宅。    此外,后吴村还有30多幢多宅大院,小院,精舍,多数建自清末民初,建筑档次很高,当你走进该村"老区"时,你会感到似是而非似乎走进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顿时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光瑶村

  光瑶村简介:前仓镇光瑶村位于永康市南部,与缙云县新碧镇的山前、姓姚村接壤。全村298户,常住人口960人,村经济总收入576万元,人均纯收入6700元。   近年来,光瑶开展村庄整治,投入整治经费66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授予“金华市绿化示范村”、“永康市综治先进集体”、“永康市文明村庄”、“永康市绿色村庄”等荣誉称号。   做文教用品生意的人都知道有个永康市前仓镇,这里生产销售的文教用品占据了全国70%的市场份额。不为人知的是,前仓镇的文教用品产业可能是从光瑶村兴起的。   光瑶村地处永康南大门,与缙云县山前村隔江相邻,紧靠330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村民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几个温州苍南人租用村大礼堂制作饭菜票、学生证等,业务做大后就搬到了离村不远的前仓镇上,带动一些村民做起了相关生意。   据说,前仓文教用品市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发端于温州苍南县的金乡。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业务的扩大,永康人引进了金乡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从而发展成为名扬全国的“文教用品之乡”。   今年44岁的褚朝江是光瑶村较早从事文教用品生产的人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加工印有名人名言的镜框。随着前仓文教用品市场的知名度逐步扩大,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褚朝江的工艺厂已成为一家专业生产校园灯具系列以及不锈钢校园装饰系列等产品的专业工厂,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褚朝江说,刚开始只有三四个工人,而且都是自己的家人,当时生意很难做。到了2004年前后,前仓文教用品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大,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家坐等客户上门。“前仓文教用品市场品种全、款式新,只要你能想到,我们都会帮你做出来。”褚朝江说。   褚朝江说,前几年网络营销热的时候,他不但在百度上为产品进行推广,而且还在阿里巴巴上进行了营销,但他还是习惯与多年来积累的客户用手机联络。   光瑶村党支部委员徐健则是校服生产者,他的校服厂规模不大,年加工量五六万套。1996年他刚办厂时,镇里只有五六家校服厂,现在已经发展到近30家。因为技术含量低,入市门槛也不高,现在业务越做越大,但利润越来越少。“前仓文教用品市场名声在外,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客户,少去了很多营销成本,但随之而来的同质化竞争也异常激烈。”徐健说。   离光瑶村不远的前仓镇虽然位于永康市东南部,但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金温铁路横贯境内。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当地富有特色的工业经济。走在街上,两边商家林立,店门口摆着红旗、健身器材、镜框、灯具以及环保垃圾桶等商品。特别是位于330国道边的文教用品一条街,更是人来人往,十分忙碌。据介绍,前仓文教用品市场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文教用品集散地之一,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文教用品企业300多家。整个市场目前有上万种文教用品,一家企业根本生产不了,于是几户企业联合起来定样,彼此介绍生意,实现共赢。当地商户自豪地说:“全国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文教用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我们生产的校服。”   由于产业带动,加上发展空间大,现在许多光瑶村的村民都在前仓镇安家落户。他们表示,随着前仓文教用品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他们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村庄旧貌换新颜   “过去是扬灰道、泥草房,现在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水,住上了砖瓦房,还看上了有线电视,与城里人没啥两样。”昨日,67岁的光瑶村村民章爱焦说起新农村建设喜不自禁。   前几年,光瑶村集体向村民收购危旧房屋125间,拆除违章搭建49宗;完成环村路、主干道和村内所有道路的硬化面积3万多平方米,累计粉刷“赤膊墙”4.8万平方米;投资10万元安装各式路灯76盏。以前房前屋后的菜地、鸡舍猪栏都变成了整洁优美、绿树成荫的休闲活动中心。“以前是菜地猪舍在家门口,现在是活动中心在家门口,天天赏美景,心情格外好!”村民褚珍红说。   村民的文明意识也大为提高。“以前村民经常会把生活垃圾随手扔到周边或者附近的水塘、河边,致使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光瑶村相关负责人说,开展新农村建设之后,不少村民渐渐地从“要我建设新农村”转变到了“我要建设新农村”。   “现在每逢节假日,光瑶村的篮球场都会吸引不少青年前来打篮球。而在篮球场建成以前,这里可是众人投掷垃圾,看了就想走的荒地和水塘。如今大家都会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池里。”褚珍红说。   据介绍,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光瑶村集体投资50万元,建起瑶川、村口两个公园,园内建造石亭两座,配备有停车场、篮球场、舞池,露天休闲健身场所安装健身器材,不定期组织村民舞会、趣味运动赛、篮球、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   “我们村还有一个游泳池,池里的水引至山上水库,清澈又冰凉,一到夏天,来这里游泳的人络绎不绝,连隔壁缙云的村民都开车过来游泳避暑。”如今,村里的文娱设施、健身器材一点不比城里的小区差,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出来散散步、话话家常、运动运动,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大学生村官成了村民贴心人领头雁   在光瑶村里走上一圈,只要说起大学生村官胡康进,村里老老少少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小伙真热心,村民遇到困难都会热情相助。”村民张大妈说,胡康进来到光瑶村后帮了自己不少的忙。   今年27岁的胡康进2007年9月到光瑶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刚来到村里时他踌躇满志,可他很快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差距,面对琐碎而复杂的工作乱了阵脚。“那时候做工作常吃‘闭门羹’,事事都不顺。”胡康进说。为改变这种局面,他有空就往村民家里跑,帮他们干农活,听他们诉说烦恼。村民徐大爷说:“康进经常来陪我聊天,听我唠叨,比我的孩子还亲。”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胡康进终于实现了从“外村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得到了村民的信任。2008年村里有两户相邻村民因为雨水问题引发争吵,多次协商后谁也不肯妥协。胡康进得知此事后,赶去了解情况,耐心进行调解。“没想到几天后两家矛盾进一步加深,大打出手。”胡康进决定从其中一户村民入手。经过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成功解决了这次纠纷。   “最让我头痛的还是抓计划生育。”胡康进说,有些村民为了逃避检查,常年玩“游击战”。“我就以了解养老保险情况、人口普查为由多次到村民家中走访,摸查清楚情况后,亲自监督适龄妇女去做检查。”近年来,光瑶村计划生育三查率每年都在98%以上。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胡康进还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村民寻找致富路。随着光瑶村文体用品业的发展,很多村民开办了家庭作坊,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土地常年闲置。“隔壁麻塘村有一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最近几年效益很好,我就想把村里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胡康进算了一笔账,一亩田如果种葡萄的话每年有近万元收入,如果种水稻最多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提出这个设想后,村民的积极性普遍很高。”村领导与麻塘村协商后,光瑶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欢迎光瑶村民的加入,与他们共享葡萄种植的基础设施、专业技术和销售渠道,通过团队合作规模化经营的方式实现“双赢”。目前,村里种植葡萄的农户有七八户,种植面积共有20多亩。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必须提高村民的现代农业意识。”胡康进说,“我大学学的是机械,所以就想到了远程教育。”现在,胡康进每月三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在会议室观看远程教育片,并做好各项记录。他根据农户的需求,随时掌握帮扶项目的进展动态,帮助村民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这里,我学到了养鸡的技术,并且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远程教育就好比把专家请进了门。”村民胡大爷说。   

世彰村

  世彰村概况   浙江省永康市世彰村位于永康市南端,距永康市14公里,距前仓镇1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2公顷,旱地面积2.67公顷,林地面积68.2公顷。下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世彰、黄塘、莲花井、毛儿塘,共有325户,826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5名,35岁以下党员4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先后获得永康市级、金华市级生态村和永康市洁净村庄。   世彰村地处330国道边,村边有一个高速公路入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世彰村历史悠久,市文物普查队在世彰村发现民国时期的两浙盐务管理局旧址。世彰村的村民安居乐业,互相帮助,村里的生活风气非常好。全村共有296户人家,总人口897人,党员38名,其中女党员5名,村二套班子、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健全,共有村干部8名,其中支委5名,村委会成员3名。农业、工业发达,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禽畜饲养等都已初具规模,此外,一部分村民办起了工厂,收入十分可观。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村二委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以村庄“硬化、洁化、净化、亮化、绿化、优化”为重点,实施生态建设和村庄整治各项工作。努力为村民营造优美和谐的绿色村居环境,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通过村庄整治,全村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造和更新,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村民的首肯。   村二委还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村里有室内活动场所:广播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室外调频广播5只,有电视机二台和电脑等设施。村二委及时利用这些硬件设施,组织广大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成立文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体工作制度,的休闲广场于今年元旦起投入使用,村民们在劳作之余能够跳跳舞放松愉悦身心,每天晚上村民都在休闲广场活动:有恰恰舞、健美操,老年妇女也跳起了老年健身球操、回春医疗保健操等,体育爱好者可以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并吸引了周边村的群众参与。   村二委一班人马,精诚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和广大村民的首肯,开创了一条“在村集体经济不富裕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之路。   

小王元村

  小王元村位于330国道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发达。全村共76户,总人口207人。小王元村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干群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集体资金不断壮大,近几年来,村内主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垃圾袋装化、自来水、闭路电视入户率达100%。   村民在外务工经商、在家办企业、搞运输、建筑服务业及种养殖业,各业兴旺。   近几年,大部分村民都建了新房,村内环境卫生整洁,生活安居乐业。   

川塘村

  川塘位于永康市东南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农民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葡萄等。在镇政府领导下,川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实现民主的要求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村为目标,以文明村创造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把全村建设成为村庄美、村民富、村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善塘村

  善塘村位于永康市东南部,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旁。   善塘村交通便利,种养殖业相对比较发达。工业以包装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镇政府领导下,善塘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实现民主的要求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村为目标,以文明村创造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把全村建设成为村庄美、村民富、村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宅树下村

  宅树下村   原来是坑坑哇哇的泥土路,非常难走,老百姓叫苦不堪。2009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并且通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在2009年底终修成了水泥路,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心愿。   

杨横坑村

  杨横坑村人口235人、耕地195亩,山林1000多亩,坐落在前仓镇西南角,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民风淳朴、风景优美,与盘龙谷,虎踞峡相邻。  

朝川村

  朝川村村落简介   前仓镇朝川村位于永康市南翼,东与溪坦村、世彰村接壤、西与枫林村、罗桥村接壤,距离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前仓村约2千米,交通便利。   朝川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现有总人口465人,150户,村民代表24人,分村民小组6组。由于地处文教之乡,部分村民从事文教用品的生产与经营,但大部分村民收入还是以农业为主。   

法莲村

  法莲村新村新貌   距330国道5公里,村庄座北朝北,东邻斗潭村,西邻罗桥村,主要种植粮食,新农村建设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户住上新房。   

榭垛村

  榭垛村位于330国道边,比邻缙云王碧街,交通十分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榭垛村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史上还有“叶达通公祠”、篁源龙脉、上马石章公遗物等但由于年久缺失。但是榭垛村只是一个有着330人口,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其工业发展也只是小家庭作坊,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因此,榭垛村还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典型村落。的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葡萄、水稻、毛芋等。  

界牌村

  界牌村地处永康和缙云的交界处,330国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人口共402人,户数164户,其中党员21名,村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3名,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300亩,山地846亩。农民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葡萄,提子年人均纯收入5433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实现民主的要求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村为目标,以文明村创造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把全村建设成为村庄美、村民富、村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麻塘村

  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麻塘村地处永康南部与缙云毗邻现有人口260人,是个小山村,因地理环境好,无污染源,,它依山傍水,古木参天,环境优美,无污染,民风淳朴,生活祥和安定。   村前330国道和金温铁路横亘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六年前,村民开始引进优良品种提子。经过几年的发展与研究,现已建立了一个近千亩规模而且远近闻名的无公害优质基地。品种有“京玉”“红地球”(又名美国红提)“美人指”等,“京玉”,肉厚而脆、汁多味甜、风味独特、耐贮运,成熟期7月上旬。“红地球”,果肉硬脆、果粒饱满、味甜可口、糖份充足、耐拉、耐挤压、极耐贮运,成熟期8月中旬,因气候和土壤条件良好,提子品质超群,热销各大中城市,深受客户好评为打造千亩提子基地,提高提子品牌,创建绿色食品,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村专门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组织,注册了统一商标----“绿顺”,并以统一包装形式,实行产销一条龙服务,确保品牌质量,实现品牌提升。  

大坞村

  大坞村,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农村,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往村庄,全村也只有227人,87户人家。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很多村民从大山深处新建房子到临近公路边,交通方便很多。   虽然大坞村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但是其依山而建,景色十分宜人,走进村庄,如入一个世外桃源,令人心情舒畅,远离尘嚣。   不过,大坞村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典型的的村落,其农民的主要收入依靠农业,生产发展不是十分的发达,其主要经济作物是葡萄、水稻、毛芋等。  

石角村

  石角村人口305人,耕地230亩,山林面积800多亩,距330国道前仓段1公里,主导产业:以种植业:水稻、葡萄为主。  

馆头村

  馆头村位于330国道边,比邻前仓村,交通十分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馆头村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年此地是金华至温州处的关岛驿站,人烟稠密,商业繁盛,设有公馆。但是馆头村只是一个有着296人口,以工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其经济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馆头村是一个以商业为基础的典型村落。  

璋川村

  璋川村新农村新面貌   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在外经商、开公司办厂,做生意,富余劳动力就近打工。依山伴水,全村种植水稻、毛芋为主,山上有150多亩茶叶、20多亩杨梅、樱桃、板栗、桃子、麦梨等经济作物,是名副其实的百果之村。   


世彰村特产大全




世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