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寺口村是唐先镇边缘的一个小村,地处尖山脚下,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依山伴水。全村现有地域面积1.64平方公里,下属有2个自然村,农户67户,总人口230人,东望叶宅村,南临永东二线,西临象珠工业园,北邻泽塘村。占地360亩,总人口220人,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5259元。近几年来,凤山寺口以巩固、提升、“双清”“双改”和“双治”“双建”成果为基础,着力改造农村环境卫生,同时积极开展道路建设,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级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大变化,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784113 | 321000 | -- | 查看 凤山寺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考村 |
上考村地处永康市北部,距永康市区16公里,唐先1.2公里,占地19万平方米,始于1443年,自明朝徐伯良公从龙山镇迁居上考,距今有563年,现有农户456户,人口1290人,农田749亩,山林1642亩。村东为唐珠公路临龙山村(上考畈);村南临汪村及上新屋田庄村;西靠塔山、石鼓山、鹅毛山与唐上为邻,新做康庄路;北延石光山脉与石湖口毗连,新做唐石路。2005年新造康庄桥,浇筑康庄路,唐石路沥青路面,形成三路(康庄路、康珠路、唐石路)二桥(康庄桥、唐珠桥)为主线的环村公路,村内有小溪流水,属永康江源头水溪上面建有六座桥,其中栏杆桥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千公塘侧千年古樟被列为市政府古树古木重点保护,其中上考红糖其色美味香甜,素有“五指岩前出生姜,上考龙山产红糖”之美称。上考土特产为:上考红糖(糖沟、糖仔、糖生姜)、上考葡萄、上考牛血汤(牛肉)。 |
唐先三村 |
唐先三村位于唐先镇东永二线旁现有人口1612人 2004年三村投资120万元进行村庄整治,年底验收时得到上级和专家的高度赞扬,被永康市评为整治样板村。三村因地制宜,制订了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基本内容包括:1、铺浇环村公路、村主干道,实现了道路硬化;2、完成房前屋后及池塘溪边的绿化,真正做到见缝插针,总绿化面积23606.8㎡,全村绿化率达33%;3、全村安装路灯234盏,实现全村路灯亮化工程;4、全村先后搬迁露天粪缸1460口,建成公厕5个,并落实专人每天定时冲洗,每家每户发放一只垃圾桶,定点安置多只大垃圾桶,配备垃圾专用车,由专人每天定时清运埋填垃圾;5、拆除危房、旧房1600㎡,粉刷“赤膊壁”461553㎡;6、对村中的五口溪塘进行清洗、巩固堤岸、衬砌塘埠头,在藕荷塘中安放假山、喷泉,在塘岸周围安装霓虹灯,集休闲、观赏、洗涤于一体,使全村的溪岸得到净化;7、建起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可以举办篮球场比赛和露天舞会,村民们有了一个娱乐、放松的场所;8、完成电气化改造,自来水管改造,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村两委还不断加强村庄精神文明建设,村内成立农民夜校及金华市科普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村中敬老、爱老的风气盛行,村中成立老年协会,建造老年活动室,老人每月可领30元的生活补贴。三村的村领导班子十分团结,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做事,百姓大力支持,全村上下一条心。村干部们分组行动,每天七点准时到办公室开碰头会,对各自负责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和解决困难,并落实当天的工作任务。村书记胡子贵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首创“拆一还一”制度,即拆除妨碍村庄整治的居民房,另辟地基建造村民房返还的制度,这个制度不仅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百姓的支持,还有很多农村相继效仿。在村领导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逐渐转变观念,主动加入整治的行列,为村里献计献策、出工出力,还有村民赞助了村里六棵从井冈山买进的金桂花树,据说花开时节,整个村庄都会香气缭绕,令人好不称奇。三村在历时三个月的改造后就通过了验收,被评为2003年度永康市“村庄整治十村示范”,另外,还获得了“计划生育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金华市文明卫生示范村”、“金华市级文明村”等荣誉,为以后农村改革工作积累了不少的实战经验,也成为了许多后起之“秀”参观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
前溪村 |
前溪村,一小山村,景色怡人,盛产葡萄。现有耕地103亩,水面3亩,。全村64户,共201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全村以追求和谐为宗旨,着力于发展农村产业为目标,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思想觉悟。因地制宜,引进葡萄种植技术,发展葡萄产业,构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 “三清四改”也渐渐入村,相信在人们的同心协力下,前溪村会以优美的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 |
太平新村 |
永康太平新村随着我市城市东扩建设步伐的推进,社区地理位置优越性日益凸显,两委班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造福居民、创建新型社区,聘请专家整体规划集商贸、物流、住宅、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青少年校外素质培训和社会实践示范基地、科技工业园、星级酒店、规范化社区医院、学校为一体的集团化建设项目。 当前,两委班子正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决心,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辉煌。 永康太平新村随着我市城市东扩建设步伐的推进,社区地理位置优越性日益凸显,两委班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造福居民、创建新型社区,聘请专家整体规划集商贸、物流、住宅、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青少年校外素质培训和社会实践示范基地、科技工业园、星级酒店、规范化社区医院、学校为一体的集团化建设项目。 当前,两委班子正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决心,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辉煌。 |
凤山寺口村 |
凤山寺口村是唐先镇边缘的一个小村,地处尖山脚下,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依山伴水。全村现有地域面积1.64平方公里,下属有2个自然村,农户67户,总人口230人,东望叶宅村,南临永东二线,西临象珠工业园,北邻泽塘村。占地360亩,总人口220人,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5259元。近几年来,凤山寺口以巩固、提升、“双清”“双改”和“双治”“双建”成果为基础,着力改造农村环境卫生,同时积极开展道路建设,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级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大变化,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叶宅村 |
叶宅村是唐先镇边缘的一个小村,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依山伴水。全村现有地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农户82户,总人口256人,占地330亩,总人口252人,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5368元。近几年来,以巩固、提升、“双清”“双改”和“双治”“双建”成果为基础,着力改造农村环境卫生,同时积极开展道路建设,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级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大变化,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云路村 |
云路村在新河村的隔壁,环境优美,现建立了唐先镇最大的公园塔山公园。 |
明星村 |
明星村现有人口475人,耕地面积148亩,林地面积100亩,人均收入3874元。 |
周坑村 |
周坑村现有人口198人,耕地面积115亩,林地面积80亩,人均收入3636元。 |
唐下舒村 |
唐下舒村现有288个人口,耕地面积153亩,林地面积30亩,人均收入7014元。 |
中山村 |
|
唐先四村 |
唐先四村位于永康城区以北18公里,处在永东二线东侧,位于镇中心。全村共有住户860户,2600人,耕地面积749亩,园地面积30亩,山林面积5700亩,水面面积15亩。 |
石桥头村 |
石桥头村位于唐先镇中部,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现有耕地333亩,山林2310亩,水面45亩。全村272户,共822人,党员48人。集体资产155万元,人均纯收入8489元。坚持学习“-”精神,“-”活动走上了中央电视四台,被列入基层的事例报道栏目。村“九狮图”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是全国文化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计划生育示范村,永康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永康市农村十佳公信班子,连续14年被评为永康市先进党组织等等。本村着重发展九狮文化旅游业,葡萄文化特色产业。几年来,“九狮图”代表国家作为文化大使出访法国、新西兰、意大利等传播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建造“九狮沟”,建设占地10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立九狮葡萄经济合作社,发展葡萄产业。于2008年7月18日正式授牌成立了我市首家农民演艺队,进行全方位的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来,石桥头村在“三清四改”工作中取得了不匪的成效:硬化了村交通要道,新安了路灯55盏,投资50万修缮了村下水管道,修建公共厕所4座,引进自来水,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话和监控,清理和改善村内各池塘,绿化村内村围,规划建造休闲娱乐广场,安置健身器材,拆除老房10950平方,规划新村,现已有255户入住新房,并基本实现外墙粉刷。绿化8亩,实现了“绿化、美化、洁化、亮化、水化、硬化”,是金华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进一步建设好新农村,石桥头村紧跟建设步伐,建设了农村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春泥工作小组等等队伍,并且目前石桥头村正在努力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中。 |
白莲塘村 |
白莲塘村地处永东二线旁,交通便利,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四周绿色环境的新农村现有耕地277亩,山林931.5亩,水面50亩。全村281户群众,总人口824人,共有党员23人。近几年来,白莲塘村因地制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加大农村“三清四改”工程力度.在-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村领导班子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的作用进行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为创建一个“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繁荣”的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