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衢州 >> 柯城区 >> 航埠镇 >> 上塘周村

上塘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塘周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塘周村简介

  航埠镇上塘周村位于航埠大桥北侧,与航埠村隔河相望,南临常山江,北依320国道,河沟公路穿村而过。村总面积0.06平方公里,总户数275户,人口820人,现有耕地475亩,村两委成员6人,中共党员32名,村民代表31人,设6个村民小组。
  村庄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早年依水路为主要交通,如今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村中土地肥沃,水利条件方便,历来主产柑橘、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村里乡风纯朴、村民勤劳、待人和气,领里关系和谐,敬老爱幼蔚然成风。目前,村中80岁以上老年人有14名之多。境内有果品加工,水泥制品等企业。新村还有文物一条街,十余家文物商店,吸引着无数文物爱好者、收藏家前来欣赏、贸易。临靠常山江有近百亩的土地,坐北朝南,风景秀丽,位置尤佳,是建业宜居的理想之地。
  党的政策优越使村民居住、生活条件产生了根本变化,相继建起别墅楼、三层楼、新型的农房结构已伫立在村里大地,红墙基本粉饰,全村居房整齐有序,错落有致,一个新农村的格局,已初具锥形。近几年来,在五水共治的重拳治理之下,村里各道路上已无明显垃圾,村民已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村前大道及主要道路宽敞整洁,行道绿化风景宜人,村内松树莨水塘,经过改造提升,胜似公园,喷泉水柱如天女散花,引人心旷神怡,心情开朗。村办公三层楼房就在村头,这里是全村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新建的村民健身场,绿树掩映,器材新型多样,人们有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强体的好去处,茶余饭后相约的好地方。如今的上塘周村整体风貌,可以堪称一副新农村的美丽画图,昔日的旧容,如今换了新装,村民身心愉快,其乐融融。
  近二十余年,村里为国家输送培养了几十名大学生、部队军人,现在的大多数已在祖国的各个领域为国效力,发挥着作用。在村里还活跃着百名年轻的架子工、汽车驾驶,经商老板等,他们都以娴熟的技能、丰富的经验,辛勤的劳动,走南闯北,进城入户,为自己、为家庭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推动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前进。无数事实有力地证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正散发出“人杰地灵”的发祥之光。
  今天自来水管道已贯穿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城市的卫生水;污水处理管道工程也即将完成;部分池塘、道路也已纳入改造提升计划中。白天村民劳动工作,夜晚路灯照耀平安无扰,百姓已进入现代生活的新旋律、新时代。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802101 324000 -- 查看 上塘周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塘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塘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万村

  金万村是柯城区航埠镇32个行政村之一,由金万村和金溪头自然村组成,位于航埠镇以东2.5公里处,属浅山丘陵地区。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新修石华线贯穿两个自然村,东邻土上万村;南接常山港;西与曹门村接壤;北交320国道。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5户,总人口1421人,党员39名,村民代表36名。总耕地面积765亩,其中:鱼塘15亩、林地750亩,村民居住比较集中,村内道路纵横交错,主道路已拓宽硬化,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由于靠近常山港,水资源极为丰富,村内橘树地土壤肥沃,柑橘产量较为乐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建有一幢近3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期内包括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服务站。   2015年金万村人均收入6900元,全村2015年已实现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   

莫家村

  莫家村位于柯城区航埠镇东北部,东邻姜家山乡毛峰村,南为上河东村和下河东村,西靠三十六亩村,北接塘下村。距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距衢州市西区约4公里;该村为《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城镇总体规划总体规划(2007-2020)》中规划的中心村。   该村建国初期隶属柴家乡(现名姜家山乡),后并入河东乡,现为航埠镇的行政村。   村庄内地势较为平坦,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北面为航埠镇至姜家山乡的乡道横向穿过该村,村庄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乡道以南。   目前村庄总耕地面积2032.5亩,旱地为1836.5亩,水田196亩,村庄居住用地100亩。该村经济来源以种植柑橘为主,柑橘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8%。   

万川村

万川村     万川村东距衢城7公里,西离航埠集镇3公里,南侧纯属丘陵地带,北沿风光秀丽的常山江畔,双航线穿村而过,村中有百年的陈氏祠堂。万川村是水陆交通便利、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的江南行政大村。全村现有人口3451人,1014户,23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9人,党员73人,耕地面积1745亩。多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及村组织干部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尊创一流,使全村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村党支部作为发展村级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他们始终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创建 “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共谋发展。      

北二村

  北二村:北二村为航埠镇行政辖区内的行政村,位于航埠镇西部边缘、常山港南岸。村庄距离航埠镇区约5千米,主要通过村庄南侧的320国道沟通。村庄西与北一村紧密相连,东与殿前村毗邻,北面临江(常山港),与沟溪乡孔氏集居村隔江相望,西南与常山县招贤镇接壤。   北二行政村范围仅北二村1个居民点,无其它自然村。   北二村有村民451户、1468人,其中蓝姓畲族居民近1000人,是柯城区主要的畲族居民聚居地。本村外出务工人员约300~400人,其中以通勤方式在附近城镇务工的约150人,主要从事泥水工、木工、支架工以及服务行业等。外出时间一般半年左右,柑桔收摘旺季返回本村。   

殿前村

  殿前村,建国后隶属柯城区航埠镇,位于镇西北部,距镇政府5公里,距市区约14公里。该村地势平坦,总体由北向南倾斜;东面是安里村,南与邵家村接壤,西邻北二村,北边墩头村;一内河流经村庄西面,村民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内河以西。殿前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村中有一座名为祖辉庙的古庙。庙中有各种各样的佛像,据说能来来十八村的风调雨顺,但0时期,以破旧之名被打毁,现成为该村的老年活动中心。   本村现有园地总面积590亩,其中柑桔面积590亩。殿前村现状登记在册的户籍总数为286户,总人口851人(男性438人,女性41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数371人,占总人口的43.6%。全村现有党员18人,村民小组5个,村民代表21个,人民代表1人,社会治安良好。   

墩头村

  墩头村,位于集镇区西面、320国道以北700米处;该村距镇政府3公里,距市区约13公里,地势总体由南、北向中部倾斜,北部偏高;东与彭村村接壤,南与枧陈村隔320国道望,西面为安里村和殿前村,北邻常山江。   因该村北面是常山江,南面是横向大面积的湖,村庄成为集中在两水域中间的土墩,从而得名墩头村。村内现有近400年的大宗祠一座,目前正在申报市级文物。   本村现有耕地总面积900亩,大部分都种植柑橘,粮食产量除到豆3吨外,其余均为椪柑,产量约1800吨。墩头村现状登记在册的户籍总数为460户,总人口1606人,其中男性804人,女性802人;5岁以下的58人,6~14岁136人,15~64岁1200人,65岁以上212人。按民族划分,汉族1476人,少数民族128人。墩头村共有党员41人,区人民代表1人,村民代表30人,社会治安良好。   村民主要种植柑桔为主,但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务工,2007年人均收入3875元左右。   

刘山村

  刘山村位于航埠镇,在其北面有一自然村,距离约为650米;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市区10公里,位于320国道南面,东与航埠村接壤,南临雨岑山,西靠黄泥山头村,北隔320国道与毛村、彭村相望刘山村整体地形较为复杂,总体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增高,且村庄内局部较高,地下水资源丰富;南面雨岑山水量储蓄丰沛;村庄内东面、西面各有一水塘。   该村村民以汉族为主;2004年统计,全村总人口为571人,210户,其中男288人,女283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柑橘和养殖业。   

航埠村

  航埠村地处航埠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建设“平安航埠”为主题,强化落实平安创建工作的各项措施,全面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使矛盾纠纷得到进一步完善处理,社会治安秩序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村委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奔小康示范村”和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推荐理由: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知晓率。采用广播宣传,设立宣传栏,治保调解人员入户座谈、沟通等村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及时向群众宣传有关安全防范及平安建设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治安防控工作。以村民为主体,党员、干部、民兵为骨干,成立义务巡逻队,配合派出所平常巡逻。2010年以来,航埠村未发生重大抢劫、-等重大案件,未发生过命案或伤害致死案件,未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   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治调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齐全,严格按照“五有四落实”的要求,建立工作制度,及时排查矛盾纠纷,时刻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和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理财,公开村务。2010年以来,村干部未发生过违法违纪等案件。   

严村村

  严村村隶属柯城区航埠镇,位于集镇区以北,距镇政府3公里,距市区约8公里。地势平坦,总体由北向南倾斜。东与上塘周村接壤,南与彭村村隔常山江而望,西邻孙家村,北边是三十六亩村;航埠镇至沟溪乡乡道从北面穿过,村民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乡道以南。   距今1223年前,一户姓严的人家由桐庐迁来此居住,觉得当地环境较好而一直居住在。因该户人家姓严,从而便有了严村村的说法。从建国以来一直都由航埠镇管辖。村内少数居民仍居住在保留的明清古朴住宅中,东南部建有西安高腔祠堂一座,面积约600平方米,因年代较久,现在正在修建当中。   现有耕地总面积680亩,其中柑桔面积680亩,植被覆盖率85%。严村村现状登记在册的户籍总数为360户,总人口1184人,其中男性590人,女性594人,60岁以上160人。村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0人;全村现有党员31人,村民代表24人,社会治安良好。   村民主要种植柑桔为主,2006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95元。村内有三家从事柑桔包装、养殖业的个体户,另有近百名在外务工人员  

陈村坞村

  陈村坞村:陈村坞村属航埠镇管辖,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的中西部,航埠镇的北部,村庄北靠花坞山。   村南有杭金衢高速公路横穿而过,一镇域道路由西接入村庄,离航埠镇政府所在地约5千米,距离衢州城区约10千米。   陈村坞村东距外前坞村约1.5千米,西邻何双蓬村(即双沅塘村),南面为横源塘村,北为花坞山。   全村总户数为280户,户籍人口1005人,2006年村人口总户数为278户,常住人口为1010人。  

曹门村

  柯城区航埠镇曹门村。村两委干部组织发动有力,村民参与来料加工热情不减,加工品种不断扩展,涉及手链、项链、头饰、腰链、串珠、扎花等加工业务,产品辐射江西、福建湖南等地,是远近闻名的“串珠专业村”。全村年发放加工费100万元以上的经纪人有4人,全村998人中有782人从事来料加工,人均年加工收入4800元,全村来料加工总收入375.4万元,占村经济总产值的40%以上。  

北一村

  航埠镇北一村位于柯城区西南面,与常山县相邻,距政府驻地5公里,南面320国道经村而过,北邻常山江,交通便利,城乡公交通村。全村住户567户,人口178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2%,耕地面积1300多亩,人均年收入6800元,是柯城区4个民族村之一。村领导班子12人,党员39名,预备党员1名。   北一村历史悠久,村庄依江而伴,村头建有防洪坝(古称鱼梁坝),江边有古树群,古埠头,村庄蓝氏祠堂列入省级重点文化保护,风景秀丽。   北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匮乏,村庄村民以种植柑橘为主,有蔬菜种植基地1个,村民的收入以柑橘以及务工为主。目前北一村有来料加工厂2个,柑橘包装加工畈销户30家,包装加工柑橘的劳务费是北一村民的又一重要经济来源。   村内建有3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场所,500平方米的健身场地,配有图书馆,党员活动室,并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站。自响应上级政府开展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村两委班子调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努力下,2005年实施“千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获区级示范村,市级文明村。2013年开始实施以农村生活垃圾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2015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对320国道边及村公路两侧开展环境整治,创造秀美环境。   北一村依托交通便利,发展效益农业,做好柑橘加工销售,来料加工及服务业,促进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各方便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陈安村

  陈安村由枧陈村和安里村合并而成。枧陈村曾名渔湖村。明代洪武年间,始祖陈坚公颖川派第四十八世,东鲁派第十二世约于永乐年间离乡别祖,初居于乌鸡山下乌家蓬,后因寻家养母猪,见其母猪和一群仔猪在一塘边嬉逐打闹,奇感惊奇,细看这块地方恰似一莲叶,认定是块风水宝地,于在塘西边搭建一屋(现大门尚存)定居下来。更令人惊奇的是每当月光皎洁,夜深入静时,池塘中便现出金莲朵朵,于日光下栩栩生辉,香气袭人,于是此塘就称作荷花塘;又因此处枧树(俗称肥皂树)高大,枝繁叶茂,故后称改作为枧陈村。   自坚公徒此繁衍生息,迄今正历600余年,曾生何时,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里,白墙青瓦,池塘环合村庄,有22口池塘绕村一周,使像是“岛圩村”。陈氏历来农商兼顾,经几代人的努力,到清末民初,村中楼房鳞次栉比,簇拥而立,各楼之间均有密封天桥,便天村民在雨天也能串门交往,至于山场田地,更是不知其数,由于聚田(陪嫁田)抵达数省,故有“江山出大陈,西安出枧陈”,更足见我枧陈之繁荣富庶,闻名遐迩。曾有钦赐牌坊多多,厅堂林立,词堂有元、亨、利、贞四房宗词,厅有五厅,龙凤花厅等,建筑风格高雅别致,只惜在咸丰八年(1858年)大多毁于兵燹,现尽存留五厅这一古建筑,令人扼腕。村西边有座爬头碓桥,据历史是在南宗年间,并有个战役在此发生(衢县县志可查)。   本行政村现有居户294户,945人,是个有10余个姓氏村民共同居住的村,其中陈氏村民人口居首,约占总人口的90%以上,村庄历来尊师重教,并有尚武之风。自古以来文才武略,人才济济,清末民国年间陈氏家庭就武举人、武秀才,并有曾任庆元县知县,有名震浙西的大律师等等,诸多光宗耀祖之名人。建国后更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现仅有陈氏家族的大中专以上学历,副科以上干部多达150余人,博士、博士后教授、高级工程师近10余人,副厅级干部1名,正处级干部10余名,另尚有数人在国外高就,故我枧陈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孙家村

  孙家村是以彩色灯笼为龙头的来料加工专业村,灯笼来料加工2000年从少数几个妇女做起,村两委会认为这是一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门路,切实帮助经营户解决好资金、场地等实质性问题,加强宣传和来料加工人员的培训,在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孙家村的灯笼来料加工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孙家村从事灯笼加工290户,从业人数390余人,占剩余劳动力70%,年发放加工费1093万元,产值2000余万元,依托义乌专业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2年被授于“省优秀来料加工专业村”,2011年被授于“充分就业村”,2010年被评为“市优秀来料加工专业村”等荣誉。   

将军叶村

  将军叶村地处衢常交界,座落在长岗山下常山港畔,相传七百多年前,此地原名临江双牌鱼湖村,居南宋衢州府信安县。光宗绍熙年间,秀才叶岳赴京赶考,不第而归,回乡途中顺常山港而下观光美景,长岗山下,景色优美,山水间隐显三,四户人家,便定居渔湖村娶汪氏为妻,生育一子叶光烈,叶光烈自幼有大志,习武精文,时值宋景炎间(1276—1278)元兵犯境。宋端闲闻太守表奏即钦取用,光烈名登天府,职授御前翊尉将军,领兵出征,屡败元兵,即为国雪耻。皇上听闻大喜,加封为平波荡寇将军,后在一次作战中,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皇上念他忠诚爱国,御命建祠堂铭志,专请良工巧匠,建立祠堂,工艺惟妙惟肖,御笔亲书“后钦恩赐”金牌高悬其上,塑雕叶将军,金盔神像供在祠内。凡路过此地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叶家祠堂忠烈庙”终年香火不绝,后改鱼湖村为将军叶村。   将军叶村现总人口1450人,户数482户,11个生产小组,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党员50人,其中预备3人,村民代表32人:耕地面积517亩,山林面积1233亩。主要产业以柑桔为主,从事各项行业400多人,在外经营办厂各类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培养出在中专毕业生,硕士,博士,出国留学生100多人。建有500㎡以上的休闲广场1个,可保证所有村民的娱乐、锻炼;建有350㎡以上社区服务中心1个。2013年,将军叶村就已完成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服务中心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已开始运作,真正做到了方便于民、实惠于民。还组建了一支占全村人口2%以上的志愿者队伍,每年均开展2次以上志愿者服务活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均已建成,健身器材、村民休闲广场均已正式投入使用。   

大力桥村

  航埠镇大力桥村地处航埠镇西南面,位于双江线沿线,栖在凤凰山脚下,距航埠镇政府500米,距衢州市中心10公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5个,村户335户,总人口889人,主要姓氏有:聂、郑、邓、毛、吴等等。   大力桥村由大力口和大桥头两个村合并而成。1200年前由河南荣阳郑氏迁徙至本地。繁衍后代,以种植为主,距大力桥村的南一公里处有一个“金家”的小村,因30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整个村庄,幸存者并入大桥头村,现大桥头村以郑姓魏多数,金,陈等次之。明朝年间,大力桥村“郑辛”读书上进,直达史部天官,被皇上嘉奖,特封赐建造跨街牌楼一座,并颁旨,进出牌楼的武官下马,文官必须下轿,至今村民婚嫁,丧葬大事也效仿祖例,祖规进出牌楼。该牌楼于1998年10月被列为衢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村面积1814亩,山林面积572亩,水塘22个,森林覆盖率达50%,大力桥村区位优势明显,双江线公路穿村而过,临近G320国道,有航埠多功能园区重要排泄渠道。村内有普星能源公司入驻。   全村经济以柑桔为主,兼经商办厂、外出务工。全村道路全部硬化、路灯亮化、全村通网。自来水通达2个自然村,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干净整洁。   经过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工作后,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正在安详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幸福生活、工作着。   

缪村村

  航埠镇缪村村共有农户556户,总人口1814人,园地面积1265亩,中共党员57名。   主要产业:柑桔种植及外出务工;   副业:来料加工   

彭村村

     彭村位于航埠集镇范围内,与航埠村、毛村、刘山相邻,隔常山港与严村、孙家相望,东南距镇政府仅1公里,距市区10公里。曾名祝家埠、彭川、橙川,祝氏约南宋初即卜居入斯,又临常山港故名祝家埠;彭氏迁入后,又称彭川;以其地产橙,遂称橙川。   目前,彭村耕地面积有2050.2亩。其中,旱地713.2亩,柑橘1337亩,主要经济作物以柑橘为主。全村全年人均收入7800元左右。村内道路硬化率现已达90%以上,变压电3台,有320千瓦的高压线。电力、电信、有线电视普及率均为95%以上。途经彭村的公交车有途经衢州—北二、衢州—周家山、衢州—官庄,以及沿320国道至常山、开化的公交车等。   村内现有1715户,共2426人,15个生产组,50名村民代表(15人为女性),92名中共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1年年底,全村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饮用水来源全部改为自来水,使全村村民饮用水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彭村垃圾集中收集,由村内保洁员定时搬运,运往垃圾焚烧炉处理。老村雨水污水分流,生活污水通过“3+1”模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常山港,新村雨水、污水通过管道汇入航埠镇工业功能区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人畜粪便通过化粪池处理沉积后,排入污水管网,沉积物处理后作为肥料使用,避免使用过量化肥,利于绿色农业发展。   

上河东村

  上河东村位于航埠镇东北部,南倚常山港,北靠新320国道,大桥北路穿村而过,交通位置便利。全村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446户、总人口1359人,其中村民代表34人。村内建有河东菜市场、河东停车场等日常设施,一座具有130年历史的八佛殿位于中心,“浙江省示范初中”航埠初中也在。农民多以柑橘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13000元。   上河东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0名,平均年龄55周岁,初中及以上学历人数占党员总数的70%。村党支部现有支委三人,分别是孙献华、黄根树和叶月红。村党支部书记孙献华,现年44周岁,初中文化程度,2005年7月入党,从事村电工工作,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担任上河东村村民主任,2014年1月任现职。村监委会主任黄根树,现年49周岁,2000年7月入党,从事物流行业,2011年1月起任现职。村委会共有村委三人,分别是吴云红、黄云土和陈健。村民主任吴云红,现年44周岁,初中文化程度,从事建筑行业,2014年2月起任现职。   

上塘周村

  航埠镇上塘周村位于航埠大桥北侧,与航埠村隔河相望,南临常山江,北依320国道,河沟公路穿村而过。村总面积0.06平方公里,总户数275户,人口820人,现有耕地475亩,村两委成员6人,中共党员32名,村民代表31人,设6个村民小组。   村庄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早年依水路为主要交通,如今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村中土地肥沃,水利条件方便,历来主产柑橘、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村里乡风纯朴、村民勤劳、待人和气,领里关系和谐,敬老爱幼蔚然成风。目前,村中80岁以上老年人有14名之多。境内有果品加工,水泥制品等企业。新村还有文物一条街,十余家文物商店,吸引着无数文物爱好者、收藏家前来欣赏、贸易。临靠常山江有近百亩的土地,坐北朝南,风景秀丽,位置尤佳,是建业宜居的理想之地。   党的政策优越使村民居住、生活条件产生了根本变化,相继建起别墅楼、三层楼、新型的农房结构已伫立在村里大地,红墙基本粉饰,全村居房整齐有序,错落有致,一个新农村的格局,已初具锥形。近几年来,在五水共治的重拳治理之下,村里各道路上已无明显垃圾,村民已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村前大道及主要道路宽敞整洁,行道绿化风景宜人,村内松树莨水塘,经过改造提升,胜似公园,喷泉水柱如天女散花,引人心旷神怡,心情开朗。村办公三层楼房就在村头,这里是全村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新建的村民健身场,绿树掩映,器材新型多样,人们有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强体的好去处,茶余饭后相约的好地方。如今的上塘周村整体风貌,可以堪称一副新农村的美丽画图,昔日的旧容,如今换了新装,村民身心愉快,其乐融融。   近二十余年,村里为国家输送培养了几十名大学生、部队军人,现在的大多数已在祖国的各个领域为国效力,发挥着作用。在村里还活跃着百名年轻的架子工、汽车驾驶,经商老板等,他们都以娴熟的技能、丰富的经验,辛勤的劳动,走南闯北,进城入户,为自己、为家庭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推动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前进。无数事实有力地证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正散发出“人杰地灵”的发祥之光。   今天自来水管道已贯穿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城市的卫生水;污水处理管道工程也即将完成;部分池塘、道路也已纳入改造提升计划中。白天村民劳动工作,夜晚路灯照耀平安无扰,百姓已进入现代生活的新旋律、新时代。   

上万村

  早在黄巢起义时从山东迁至于此地定居。解放前为万川上庄,解放后改为上万农会合作化改为上万大队16个小组。58年大跃进为第七管理区上万大队62年核算单位下放分8个生产队,现改为衢州市柯城区船埠填上万村。   上万村地处衢常线,紧邻航埠镇集镇和320国道,杭金衢和黄衢南高速贯通的交通主干线,距衢州城区4公里,交通特别便利,环境优美,系常山江至钱江的流域途经村之一。上万村现有农户478户,人口1491人,劳动力人数870人,中共党员36名,村两委成员6人,各项组织配套齐全。村耕地面积967亩,园、林地面积239亩,人均年收入4567元,村集体收入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上万村全体党员干部凝聚力强、战斗力强,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广大村民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和欢迎。村庄内有三大主姓,贵氏家族有家谱,周氏家族有家谱,万氏家族有家谱,主要有贵、周、万,三姓组成   

汪周村

  汪周村为汪家自然村和下淤头自然村于2013年合并后所产生的行政村,位于柯城区航埠镇,东侧为姜家山乡前昏村,南临常山江,西接航埠镇缪村村、上万村,北靠320国道。现有村民355户1150人,分别为汪家自然村240户750人,下淤头自然村115户400人,常住人口有1100人,汪周村有生产队9组,生产队代表36人,分别为汪家自然村生产队8组,生产队代表有22人,下淤头自然村村民队1组,生产队代表14人。全村党员人数为41人其中汪家自然村28人,下淤头自然村13人。现任村两委干部有支委5人,村委5人。   村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村辖区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1040亩,水域面积215亩。   村庄位于常山江沿岸,远离工业区,村内无畜禽养殖户,环境整洁优美。江边有古樟树数棵,古渡口一处,自然、人文条件较好。自2013年底开始,村两委结合航埠镇共建生态家园主题活动,狠抓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汪周村已经完成了农民引用水工程做到了各家各户有健康水喝的标准,污水治理工程也已完成对村庄的环境卫生起到了很大的提升,红墙整治也让村庄大多数的房屋换上了新装,整个村庄焕然一新,村内也已形成良好的卫生保洁局面,每天均有专人清理生活垃圾,村民的卫生习惯得到很大提升。   

翁家村

  翁家村位于航埠镇与沟溪乡的交界处,南邻常山港,北傍沟衢公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村庄整洁、古樟茂盛。翁家村耕地面积81亩,全村人口188户,563人,有3户低保户,4个生产队,31个村民代表。村党支部3人,支部书记翁国平,村民委员会3人,村民主任翁宏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柑橘种植、外出务工、废品收购等。传统的农耕文明,不仅养育了翁家人民,也催生了古朴的乡风。村庄的演变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翁家村文化礼堂,成为了翁家村人的精神家园。翁家村农家书屋共有实物藏书一千五百多册,主要有政治类、儿童类,文学类、农技类、财经类、生活类等类型;报刊3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100多张,文化覆盖领域广,适合全村各个年龄段的村民翻阅。孩子爱看的童话故事书、漫画书等常常被借阅一空,老人们常来这里看报写字。农家书屋真正将这项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的惠民工程做真做实,深受老百姓欢迎,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的中小学生。  

西果源村

  航埠镇西果源村地处衢州市15公里西南面,位于浙西名胜乌石山麓,距航埠集镇八华里,东临雨灵山村,西靠华墅乡三官岭村,三面环山,村后是桔林环抱的木桐山、浮盖山,村前是碧水清幽的坟山峡水库。西果源全村525户,人口1639人,73名党员,辖11个村民小组,2014年人均收入6990元。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多亩,园地面积2050亩,水域面积170亩,生态公益林4470亩,林地覆盖率达90%。从凤山峡水库到周家山自然村全长2.5公里,整个地形呈长方形,地势较高,全村涧水潆洄,山林环绕,群山、桔林、村庄倒映水中,风光雅丽,景色迷人,是一副天然的山水画。   1949年衢县行政区域设置为6区26乡,西果源隶属于航埠区航埠乡。10月,各地相继建立农会,西果源被划为王家坂、垄中、周家山,单独成立总农会。1958年9月成立农民公社,1987年撤销人民公社,成立村民委员会,此后西果源被划分为了王家坂、垄中、周家山三个村。2013年因柯城区行政村调整,三村撤并为一村,至此取名西果源村。   西果源村地处山区,盛产柑橘,品种优良,人均总产量位居全镇第一。由于经济的腾飞,果农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文化的提高。现如今几乎家家都进行了装修,现代的家用电器可以说是一应俱全,好多村民还都买上了自家的轿车。村里的大街小巷也都进行了硬化,包括上山的林间道路。2014年初村两委积极贯彻落实生态家园建设、五水共治,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村庄脏、乱、差的环境现象已经翻篇,2014年7月评为柯城区十佳最清洁村。   

下河东村

  下河东村位于衢州市西面8公里,常山江东岸,村庄北面连接320国道,离石华线公路500米,交通十分方便。与航埠镇政府一江之隔,是航埠镇集镇范围村之一。村东邻本镇曹门村,西邻上河东村。农户居住范围与曹门村农户居住比较混杂。居住混杂原因是解放后两村一个农会,分生产大队时,由村民自愿报名参加。下河东村原名下街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后改名下河东村。原有自然村1个,即离村中心1.3公里,属单山独棚。住有柳姓家族15人。原叫叶家山,现叫桂良山自然村。本自然村自然村于2009年在镇领导、区扶贫办领导关心帮助下,都迁移到村中心居住。   下河东村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现有530亩,因石化线、传化物流共征用40亩。村庄内水塘面积5亩。原林地面积3亩。早已改种柑橘。全村5个村民小组,290户农户,户籍总人口840人。60岁以上173人。全村中共党员29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30人,村党组成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监委会成员3人,村经济合作成员3人。全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劳动力外出务工、柑橘返销及来料加工。农业以种植柑橘为主。2009年至今,有102户农户,土地面积126亩,流转给农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种植水稻。   

新山村

  航埠镇新山村位于半山区,属丘陵地带,离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新山村座落东与石梁镇交界,南边杭金衢高速公路横穿而过,西与何双蓬相连,北靠山,地理环境优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全村总户数705户,总人口2015人,全村耕地面积1115亩,古树名木3棵,水库4座。于2013年9月因规模调整,由原陈村坞村、塘下村、外前坞村3个村合并而成,起村名为新山村,原3个村改称为3个自然村,现各自然村具体历史资料概况如下:   陈村坞自然村,曾名陈村,镇属村,村委会驻地陈村坞,南距镇治航埠5.5公里,辖陈村坞,蓬里2个自然村,有陈、方2姓之多,其次黄、江等姓为辅,以隐村坞陈氏卜居历史最久。据《临江陈氏宗谱》载:陈隆进(1549——?),约明?万历初(1574)从常山县东鲁下宅迁入,迄今天建村441年,蓬里陈氏析居迄今建村121年,古树名木一棵,花坞水库2个,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柑桔及外出务工为主。   塘下自然村,又名塘底,村委会驻地,南距镇治航埠5公里,辖塘底一个自然村,有徐、贵2姓,以徐姓人居历史最久。据村民徐塘子口述,先祖于明?天启六年(1626)从常山迁入,迄今14代。建村389年,贵氏,据村民贵国祥口述,贵氏于清末(1904—1911)从本镇上万村迁入,迄今100余年,古树名木一棵,霹雳塘水库一座,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柑桔及外出务工为主。   外前坞自然村,古名潜湖,曾名外钱坞,镇属村,村委会驻地外前坞,南距镇治航埠6公里,辖外前坞、花园2个自然村,有郑、徐、陈、王等诸姓,诸姓中以外前坞郑氏卜居历史最久。据《郑氏宗谱》载,郑平裔孙郑振于南宋?景定间(1260—1264)居常山凤仙里郑村,因洪水所淹,约于祥兴二年(1279)迁河东祥塘。元?至元年间(1335)迁今石梁镇里前坞,明?洪武初(1368)从里前坞迁入,迄今建村647年,花园自然村始建于1960年,因建霹雳塘水库,村民郑氏多外前坞移入,迄今建村55年。   古有一湖,其水地下潜出,故名潜湖,钱坞系前坞方言谐音之音异写,外前坞者以村处里前坞外部得名,村内古树名木一棵,方家坞水库一座,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柑桔及外出务工为主。   

雨灵山村

  雨灵山村位于航埠镇西侧,一边紧挨着山,一边靠着航埠工业园区,山上植被较为茂密完整,村房分布呈坡状。2013年8月村庄规划调整,由原新刘山村(三百叶、刘家两个自然村)和黄泥山头村合并为雨灵山村,现有黄泥山头、三百叶、刘家三个自然村,共446户,人口1274人,村两委干部9人,9个村民小组,党员58人,村民代表36人,耕地面积502亩,林地面积1320亩,园地面积55亩,水域面积21.5亩,年人均收入6650元,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经商和种植柑橘为主。   黄泥山头村由1700年间从江西南丰迁入本地居住已有300多年,现在尚有江西南丰方言讲话至今,聂姓人口仍为最多。1950年村中大力发展柑橘种植,逐渐形成规模,柑橘收益成为了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1956年被评为省农业先进单位。目前大部分村民收入来自非农,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而新刘山村则是一个新安江移民村,村中近半数村民来自新安江移民,村民相处融洽,移民的村民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并对村庄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三个自然村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1949年,黄泥山头、三百叶、刘家三村合为农会。1955年,成立高级社,实行村社合一,三村分开,直到现在并为一个行政村。长期以来,各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团结互助。近年来,雨灵山村正凝心聚力,紧紧围绕“精品村”和“淘宝村”建设,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力争走在全镇村庄发展前列。   

长泽街村

  长泽街村地处航埠镇东南部,东邻枧头村,南邻华墅乡柴家村、莲塘村,西邻大力桥村,北邻航埠村。村委驻地与航埠镇政府相邻约一公里,村地域面积4.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50亩,林地面积927亩,园地面积1235亩。长泽街村由原长泽街村和官田村合并而成,下设14个村民小组,共756户,人口2503人,村两委9人,党员89人,村民代表52人。村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石华线、九景衢铁路穿越而过,个私企业一家,工农业产值4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850元,村级组织办公场所300平方米。   长泽街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定期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先进典型,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农村建设、农村管理、和农村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四有一则”为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产业、建班子、优环境、树新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下步工作中,长泽街村将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教育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村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希望长泽村街由内而外的改变能推动的城镇化建设,从而为今后的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再就业,打下坚定的基础,争取早日把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全村老百姓真真正正的安居乐业。   

何双蓬村

  何双蓬村位于航埠镇北部,西接沟溪乡宋家垄村,北邻石梁镇两头塘村,东邻航埠镇新山村陈村坞自然村,南接航埠镇横源塘村。全村共分4个自然村:双源塘自然村、何家垅自然村、奇龙山关自然村、蓬山自然村。全村共396户,人口1195人,7个生产大队,党员44人,村民代表36人。党支部成员:翁志未、蓝丽仙、翁元良,翁志未为党支部书记,蓝丽仙为监委会主任。村民委员会成员:翁根富、何土生、何伟龙,翁根富为村民主任。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何双蓬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广大党员在村经济建设中做表率,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农村各项中心工作,关心群众,为民办实事,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群众评价较好。2014年开始,何双蓬学习了先进村的卫生管理经验,每家每户都参与卫生考核,村里共投入10多万元配备各项设备,路旁十米开外就设置垃圾桶,并将废物垃圾和电子垃圾分开,党员干部们带头下河道清理垃圾、杂草、污垢,彻底整治村里卫生环境。何双蓬村的村容村貌已经慢慢开始发生质的转变。  


上塘周村特产大全




上塘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