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村位于大洲镇南部,本村辖18个村民小组、512户、1684人,党员44人,村民代表63人,区域面积36.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亩,山林面积4.7万余亩,属纯山区村。本村村民主要以毛竹采伐、种植高山蔬菜、经营农家乐、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帮助下,经村两委的共同努力,2007年村农户创办农家乐12家;2008年从上板固到马洋坑自然村浇水泥路1.7公里,村创办老年活动室;2009年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0件,家门新建大桥一座。本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柏油路通村,广播、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竹林道路建设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803110 | 324000 | -- | 查看 石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五石埂村 |
五石埂村位于衢州市西南20公里,是我镇的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镇级“三民工程”示范点。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531户、1568人,党员54人,村民代表35人,区域面积9.3157平方公里,山林9314余亩(其中生态林500亩,毛竹2045亩,柑桔100亩),耕地面积1360余亩,园地面积85亩,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2006年11月进行全村卫生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2007年,实施了标准农田基本建设。2008年,全村农户安装自来水。2009年,石后垅自然村道路拓宽,硬化。村规模调整后,原济源村两个自然村道路硬化。并实施了舒庄自然村的村庄整治。2010年已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引进了黑天鹅养殖基地,2011年,成立了苗木种植基地,并且成立了芊芝灵芝源基地,硬化1.5公里环村道路;村办公楼扩建,在原有100㎡的基础上,增加至356㎡。2014年有石后垅农业观光园区项目、五石埂南男环村公路项目、有机苦丁茶项目,并成了了大洲镇五石埂村慈善工作站。2012年,农家书屋已通过区文化局验收;“619”水毁修复470米,全部完工。2006年被评为区级卫生示范村、区级先进党支部;2007、2010年年被命名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卫生“示范村”、省级“示范档案室”。2008年、2010年连续获得市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 地址:五石埂社区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 0570-3685219 邮编:324007 |
深龙村 |
深龙村地处大洲镇偏远山区,山林资源丰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320户、1003人,党员41人,村民代表30人,区域面积22.41平方公里。拥有山林面积24000余亩,耕地面积73亩,属纯山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比较薄弱,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主要产业为毛竹,其次为松、杂木、茶叶,全村以加工扫帚为重要农副产品,农民以毛竹、加工扫帚、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努力下,上级有关政府的帮助下,浇起康庄公路,开通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鼓励农民走出山村外出务工,使得农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地址:深龙村村民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0-3025581 邮编:324007 |
坑头畈村 |
坑头畈村位于衢江区南部,距高区20公里,离镇政府2公里,东邻大洲二村,南面后祝村,西毗五石埂村,北靠横路乡,交通条件较好,县通石安线自西东穿过。辖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32户1126人,区域面积3.7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面积0.18公里,土地总面积6131亩,林业用地3333亩(含有林面积2446亩)非林业用地2798亩,耕地面积1098亩,其中水田面积986亩。 地址:坑头自然村坑头畈村便民服务中心 邮编:324007 |
沧州村 |
沧州村位于大洲集镇所在地,在村规模调整时由原三村、东阳村、村头村合并而成。沧州村村域面积7.5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8717亩,其中:耕地1544亩,园地345亩,林地6752亩,水面76亩。沧州有19个村民小组,农户706户、农村人口2058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433人,外出人口715人,占总劳动力数的49.9%左右。2011年人均收入9400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45%,农业收入占37%,其他收入占18%。农业以水稻、柑桔、蔬菜为主,同时苗木种植特色农业也在蓬勃发展。全村拥有党员73人,其中女党员1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7人,初中29人,小学17人。预备党员2人,考察对象2人。外出党员16人。村民代表45人,其中13人为党员。村班子有9人,其中党支部6人,村委会3人。 地址:沧州村村民委会 联系电话 0570-2943718 邮编:324007 |
沧南村 |
沧南村为大洲镇西南半山区,是我镇的“三民工程”示范点,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550户、1650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35人,区域面积13.49平方公里。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种植柑桔和经营竹木。2013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完成了下山脱贫农户的建房宅基地的落实,目前沧南小区第一期25户农户有22户房屋已结顶,落续搬进新居。地址:沧南小区沧南村社区服务中心联系电话 无邮编:324007 |
外焦村 |
外焦村为大洲镇南部纯山区,本村辖28个村民小组、716户、2253人,党员79人,村民代表68人,区域面积37.93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5.8万余亩,其中竹山面积2.3万余亩,耕地面积255余亩,为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户利用竹林、树林等发展林地放养土鸡,发展山地蔬菜种植,发展山羊、肉猪、黄牛等养殖,创办畲族农家乐,以毛竹采伐、种植高山蔬菜、发展高山养殖、经营农家乐、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上级政府关心帮助下,外焦村以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用足用好上级各项惠及群众的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实施大洲镇群众脱贫致富工程,本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机耕路建设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后祝村 |
衢江区大洲镇后祝村坐落在大洲镇以南,距离集镇2.5公里,地处半山区,四面环山,东邻荒淤埂村,南邻济源村,西邻五石埂村,北面紧邻771矿房区。本村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77户、1018人,党员24人,区域面积4.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92亩,山林面积4572亩。本村农户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及打工为生。目前,人均年收入约三到五万元。本村有低保户8户,低收入户69户。本村最大的亮点是在2004年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实施农田平整工程项目,该项工程的建成,给本村的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提供了方便,脱离了肩挑手拉的时代,给本村的大多数村民增加了无形的收入 |
石屏村 |
石屏村位于大洲镇南部,本村辖18个村民小组、512户、1684人,党员44人,村民代表63人,区域面积36.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亩,山林面积4.7万余亩,属纯山区村。本村村民主要以毛竹采伐、种植高山蔬菜、经营农家乐、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帮助下,经村两委的共同努力,2007年村农户创办农家乐12家;2008年从上板固到马洋坑自然村浇水泥路1.7公里,村创办老年活动室;2009年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0件,家门新建大桥一座。本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柏油路通村,广播、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竹林道路建设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
东岳村 |
东岳村地处大洲集镇中心,风景秀丽的道佛圣地东岳山就在其中,石安公路贯穿东西,樟大公路直达到村,交通便捷。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769户、2560人,党员65人,村民代表60人,区域面积3.72平方公里。我村特点是人多,田地少。以养殖业、种植业、苗木、花卉、当地务工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村级经济虽然薄弱,但如何利用好东岳山的优势,对村级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带领村民努力发展生产,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征兵单位,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也获得多次奖励。 |
狮子山村 |
狮子山村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大洲镇政府,距离集镇2公里,交通便利,在衢州-大洲-全旺公路沿线,东岳山脚下。全村有12个自然村,327户,1093人,8个村民小组,31个村民代表,42名党员,村域面积6.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5亩,林地3500亩左右,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人均收入5210元。以蓝耀娟为首的村两委班子有很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领导班子,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决心要把狮子山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2009年4月起,本村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并于5月中旬全面完工。5月份,村两委通过村务公开栏及走访农户等形式,协助镇政府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效果良好,本村并无甲型H1N1流感发病案例。12月,村两委成员及村民小组长通过调查摸底、建档立案,对本村民情进行“网格化”管理。每月10号开展村、镇联动的“民情调处日”活动。2010年1月份开始,本村有166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政府每月补贴。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