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衢州 >> 衢江区 >> 杜泽镇 >> 白水村

白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白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水村简介

  白水村,23省道穿过村边,位于衢州市区东北面,离市区20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共394户1200人。有舒、徐等诸姓。为生猪养殖专业村.
  村党支部有30余名党员,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共有8名成员,且组成结构合理,两委组织及配套组织健全。
  全村农户生猪饲养种植蔬菜普遍,并有一定规模。近年来,白水村经积极争取,在各级支持帮助下,实施康庄工程浇筑了村主道,还完成了村庄内道路硬化,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拥有村集体办公场所,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迈开了新步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803115 324000 -- 查看 白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白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上六村

  杜泽镇上六村位于衢北,杜泽镇之南,丘陵地势,西邻周家乡上林村,南邻云溪乡石角山村,23省道穿村而过,铜山溪水库西干渠流经上六村。全村农户数302户,人口909人,共有自然村4个。耕地面积895亩,山林面积1200亩,全村劳动力480人,共有6个村民小组,低收入家庭193户,全村人均收入3500元。全村党员23名,村民小组6个,村民代表37人。村班子情况:村支部书记1名、村民主任1名、支部委员2名,村委1名,村各线负责人、妇女主任1名,团支部书记1名,民兵连长1名,报账员1名,治调组4名,村财务监督组长1名。上六村农户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全村柑桔产业,面积1100余亩,以三疏一改为契机,做好品质提升;养殖:全村能繁母猪8010余头,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村道新建大关山至上塘700余米。上六村两委干部团结协作,今后打算上六村在23省道窑厂至上塘拓造新建村道1200米,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打造村况,真正为民服务办实事,促农民增收。  

章家村

  杜泽镇章家村位于衢江区北部,距衢城20公里,。全村301户998人。全村总面积2355亩,其中耕地面积784亩,是杜泽镇的养殖重点村。也是柑橘种植重点村,种植面积达680亩。   章家村与上六村、桥王村、下方村、荷花塘沿村、明果村、二村村、五村村、下溪村、白水村、宝山村、坎头村、西庄村、黄金岗村、一村村、三村村、四村村、白鹤山村、堰坑头村、潜灵村、文林村相邻。

桥王村

  桥王村于2005年开始至2006年开展村庄整治,共投入资金37万元,对村中的主要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在结合村庄整顿治理的同时,发动农户新建沼气池。目前,利用沼气烧菜做饭的农户占全村生猪饲养户的70%左右。本村也是市级特色文化村,村里成立了一支老年文艺队,配有多种文艺器材、音响,并有专门的文化娱乐场所。对一些出于爱好跳舞的中老年妇女,组建了一支广场健身舞体操队。队伍已扩大增加到五六十人。杜绝了-与-的恶习,向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发展。   

下方村

  下方村位于杜泽镇南端,铜山溪中游,村庄分溪东溪西两片,村域面积3.06平方公里,建成区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7亩,其中旱地122亩,共12个村民小组553户,1782人口。全村共有党员49名,村民代表53名,村两委成员6名,团、妇、兵及治调组织配备健全。村两委领导班子在支部书记余荣根带领下,团结奋进,廉洁奉公,为民办实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工作能力。    主要产业:主要以种植粮油、蔬菜、柑桔为主。养殖生猪以安山背规模养殖基地为发展目标,包括全村散养户全年出栏生猪16000余头。以野猫昏106亩柑桔提升工程基地为科学发展经验,带动全村桔农经过三疏一改工作,2009年柑桔品质及产量明显提高,年产量超1000吨。   环境卫生:自2007年以来,全村发展沼气204个,卫生改厕322户,平毁露天厕所15座。2008年经过村庄整治工作,已建排污管渠1900余米,建成污水净化池180立方米,卫生公厕、简易垃圾场各一个。确定卫生保洁员2名,并落实了保洁制度。   基础设施:自2007年以来,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我村堰坎1200米长进行三面光浆砌、田间分渠道3000余米。硬化村庄主道路面3100米,硬化村至木槐村至上泽村道连接线3条2000余米。   发展目标:1、建立溪东溪西两个百亩蔬菜种植基地。2、解决全村398户村民卫生饮用水问题3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对村内弄堂小道3000余米长进行路面硬化4、争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浆砌溪西河边大坝,坝内进行绿化成为老年活动场所。   下方村位于杜泽镇南端,铜山溪中游,村庄分溪东溪西两片,村域面积3.06平方公里,建成区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7亩,其中旱地122亩,共12个村民小组553户,1782人口。全村共有党员49名,村民代表53名,村两委成员6名,团、妇、兵及治调组织配备健全。村两委领导班子在支部书记余荣根带领下,团结奋进,廉洁奉公,为民办实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工作能力。    主要产业:主要以种植粮油、蔬菜、柑桔为主。养殖生猪以安山背规模养殖基地为发展目标,包括全村散养户全年出栏生猪16000余头。以野猫昏106亩柑桔提升工程基地为科学发展经验,带动全村桔农经过三疏一改工作,2009年柑桔品质及产量明显提高,年产量超1000吨。   环境卫生:自2007年以来,全村发展沼气204个,卫生改厕322户,平毁露天厕所15座。2008年经过村庄整治工作,已建排污管渠1900余米,建成污水净化池180立方米,卫生公厕、简易垃圾场各一个。确定卫生保洁员2名,并落实了保洁制度。   基础设施:自2007年以来,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我村堰坎1200米长进行三面光浆砌、田间分渠道3000余米。硬化村庄主道路面3100米,硬化村至木槐村至上泽村道连接线3条2000余米。   发展目标:1、建立溪东溪西两个百亩蔬菜种植基地。2、解决全村398户村民卫生饮用水问题3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对村内弄堂小道3000余米长进行路面硬化4、争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浆砌溪西河边大坝,坝内进行绿化成为老年活动场所。   

荷花塘沿村

  杜泽镇荷花塘沿村2010年由原塘沿村,下井村,华村,舒山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3.09平方公里,通村区域0.14公里,耕地面积2739亩,山林面积50亩,水面20余亩,自然村7个(塘沿、上天铺、上林岗新村、毛山、下井,华村、舒山)村民小组14个,农户652户,总人口2178人。党员65名,村民代表93名,劳动力1200余人。村集体资产74余万元,全年全村经营总收入2825万元,08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2万元,村组织经济总开支18.7万元,农民全年人均收入4207元。   我村以村庄整治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对村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补助、部门支持、企业赞助、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资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整治,实现了“道路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的目标。   以整治促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做优、做强养殖业。全村现有发展年出售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大户120余户,其中衢江区规模最大的衢北畜禽养殖场,年生猪存栏3万头以上,销售额1000余万元,同时通过推广“畜禽——沼气——作物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生产减本增效。近年来,塘沿村村两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建设、民主管理、环境建设、文明建设、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2004年我村被评为市级生态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5年我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民主法治村;2006年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省五星级民主法治村、市级卫生村。2007年1月11日,时任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同志来我村视察新农村建设工作,给我村人民带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指导,统领全村全面发展。   

明果村

  民国《衢县志》载:“毛维瞻明果寺记:宋元丰三年冬十月十四日,维瞻陪赵抃去浮石,入项山,来咸通兴善院,遂入院里寺源抵明果寺,谒大彻禅师真身。距城七十里,僻在层云乱峰之外,山有钢刀涧,猪掊泉。源之半山兴善寺辄有巨石极高峻,众指为舍身台。山西面回合至之者,宛如别造一世界。迫而望之,山转近转高,溪转深转清,实真人开土栖遁之域。”明果寺居于千里岗五花峰间,钵盂山前山势俊秀,溪水四环,地灵人杰。寺座北朝南向,门前地势开阔、气势非凡,乃国内罕见的“北玄武垂头,东青龙蜿蜒,西白虎俯首,南朱雀翔舞,二水环绕汇流”之绝佳风水宝地,为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望眼南方,有海拔820米的项王山,又名王山桐岩,山上有项王庙,因世事变迁,此庙逐渐衰微,至今遗迹尚存。明果寺自始建以来,历经劫难,屡毁屡建。寺内供有老百姓亲切称为“草鞋仙:的肉身佛像。唐宪宗皇帝对高僧谥号为”大彻禅师,1994年衢州市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共列举了十位重要历史人物,“大彻禅师”是其中之一。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随在衢为官的父亲多次拜谒大彻禅师,以后相交甚厚,为此留下千古名篇“传法堂碑”。明果寺坐北向南,现有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即山门;中卫大雄宝殿,后为肉身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有钟楼,右为鼓楼。肉身殿前,左为文珠阁,右为普贤阁。殿前有大型放生池一体广场。殿后有万佛宝塔。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极其庄严。  

二村村

  杜泽镇二村简介   杜泽镇二村地处衢州北面,全村土地面积2026亩,耕地面积778亩,农户351户,1215人。主要种植枇杷、柑橘、西瓜、蔬菜等。  

五村村

  杜泽镇五村地处衢州北面,全村耕地面积508亩,农户440户,2007年年末人口831人,耕地面积3767亩。2007年人均收入3008元。  

下溪村

  杜泽镇下溪村位于杜泽镇东北部,23省道西侧,距衢城28公里,距杜泽集镇3公里,东部被群众怀抱,西面有水库,气候凉爽。目前有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87户1597人,劳动力950人,长年外出务工有120人,其中低收入农户有202人。    全村有土地9866亩,其中耕地1041亩,林地8825亩,林地中有茶子埂2200亩,部分杉木和毛竹,可发展毛竹种植的有5000亩。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是外出务工、生猪养殖、种植柑桔、出售茶油等。   村级组织建设:目前村两委班子7人,支委3人,村委4人,党员52人,村民代表52人,其中有8个党员兼代表,治调、团(村委兼)、妇、兵干部一名。   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建设战略,村两委要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理念引领村民把我村成为一个具备新型农民、发达农业的和谐新农村。   

白水村

  白水村,23省道穿过村边,位于衢州市区东北面,离市区20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共394户1200人。有舒、徐等诸姓。为生猪养殖专业村.   村党支部有30余名党员,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共有8名成员,且组成结构合理,两委组织及配套组织健全。   全村农户生猪饲养种植蔬菜普遍,并有一定规模。近年来,白水村经积极争取,在各级支持帮助下,实施康庄工程浇筑了村主道,还完成了村庄内道路硬化,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拥有村集体办公场所,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迈开了新步伐。  

宝山村

  宝山村位于杜泽镇西部,距衢州市区22公里,距杜泽集镇3公里,西南面与周家乡后堆村相连。村庄由杜板公路分为南北两半,东西地域沿杜板公路约2公里。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458户1504人,全村有耕地824亩,山地3500多亩,园地330亩。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种植枇杷、柑桔以及零散养猪为主,柑桔1600多亩,枇杷1500多亩,且每年都递增300亩,是全区枇杷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高的村。“宝山枇杷”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这里的土质很适合种枇杷,果子特别甜。在徐霞客游记中就有相关文字记载,解放前,在上海、杭州一带就有名。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坎头村

  杜泽镇坎头村位于镇西面约3公里,23省道往村东边穿过,铜山溪水库西干渠和工农兵水库都坐落在坎头西南边,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全村268户,921人,耕地面积715亩,山林面积1276亩,柑桔500亩,茭白150亩,养猪户190户,外出务工人员116人,来料加工经纪人二人,加工人数86人。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09年完成了村庄整治工作,现全村已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和污水治理工程。   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村两委特制定如下奋斗目标。   1、抓好村两委班子团结,明确职责,落实措施,责任到人。   2、继续抓好柑桔提升工程,提高柑桔质量,引进新品种,促进增产增收。   3、发展茭白良种基地,到2010年全村发展良种茭白250亩,做到规模种植,打响市场品牌,使农民每年增收220万元。   4、抓好生猪生产,重视生猪防疫,提高养殖技术,多引进母猪优良品种,淘汰不合格母猪。   5、壮大来料加工队伍,到2010年,来料加工经纪人要求达到四人,队伍160人,年加工收入达到100万元。   6、抓好全村粮油专业合作社提升,将全村土地加入合作社管理。这样既能加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又能使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到2010年,全村将有250人外出赚钱,经济收入相当可观。   7、打算2010年为促使经济发展思路,经村两委讨论决定在工农兵水库边,山地面积400余亩,引进立项开发种植业及养殖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坎头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决心在一年内改变全村面貌,带领群众,引导各方面工作真正走上轨道,到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多元。  

西庄村

  西庄村位于距镇政府五公里处,与莲花镇杜村村相邻,村区域面积2.77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333户,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9人,耕地面积1485亩,山地面积60亩。   全村有共产党员42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成员4人,村委成员4人,村配套组织齐全,六个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31人。   主要产业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同时在外务工人员232人,来料加工经纪人3人,商店、餐饮店8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全村人均总收入4200元,集体资产81万元,全村水泥路四周总长2700元,村办公场地建在清水塘中,显得格外漂亮,田畈排灌渠道七条,总长5000米,机耕路六条,长4300米。   村两委决心要群策群力,多为群众办事,在种、养业上多下苦功,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把西庄村装扮得更加美丽,让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西庄村位于距镇政府五公里处,与莲花镇杜村村相邻,村区域面积2.77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333户,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9人,耕地面积1485亩,山地面积60亩。   全村有共产党员42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成员4人,村委成员4人,村配套组织齐全,六个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31人。   主要产业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同时在外务工人员232人,来料加工经纪人3人,商店、餐饮店8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全村人均总收入4200元,集体资产81万元,全村水泥路四周总长2700元,村办公场地建在清水塘中,显得格外漂亮,田畈排灌渠道七条,总长5000米,机耕路六条,长4300米。   村两委决心要群策群力,多为群众办事,在种、养业上多下苦功,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把西庄村装扮得更加美丽,让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  

黄金岗村

  黄金岗村位于铜山源水库之最,绕盘山公路15公里,区域面积7.34平方公里,距市区40公里,耕地面积70亩,山林面积7623亩,毛竹资源丰富,茂盛林立,近年来,通过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引下,进行毛竹低改、复垦,使农户增收增产,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闯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先后办起了造纸厂、活性碳厂,解决了几十个劳动就业问题,使农民在家门口能赚到活钱,造纸厂被新形势所迫知道停产。活性碳厂因承包经营不善,对环境污染严重,被迫停产,先后杜庙公路开拓、硬化。经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及农户多方筹资,在2007年度浇筑了杨家--横山后水泥路面,在2009年度,通过多方实践,发挥山区资源丰富,引进客商办起了毛竹深加工,使毛竹提升价值,农民增收。2008年村集体收入1200元,支出1.42万元,08年人均收入1802元(农户)。   再通过科学观的学习论述,“发展能使农村人过上城里人那样的生活”为民办实事,下步发展规划;打算户户装上自来水,建立村老年活动室,建立垃圾堆埋场300平方米,在村庄范围内装上路灯10--20盏,并在10年内开辟林间道8公里,并加大投入公益-业,使田边村改变新形象,开创出富民强村的新路子而奋斗。  

一村村

  杜泽镇一村位于集镇所在地,全村共有耕地870亩,山林地3000亩,埂地388亩,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435户农户。   

三村村

  杜泽镇三村位于杜泽镇政府所在地,铜山源水库下游,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全村共358户,人口1200人,耕地面积667亩,山林面积1239亩,柑桔园地120亩,养殖户120户,外出务工人数215人,经商人数65人,来料加工经纪人三名,加工队伍140人,村道路基本硬化。  

四村村

  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471户农户,总人口数1371人。支委3名,村委3名,中共党员39名,村民代表1433人。支委3名,村委3名,中共党员39名,村民代表39名,民兵连、团支部、治调、调解委员会组织健全。全村共有耕地779亩,山地1900亩。劳动力500个,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劳动力235人,外出务工人员300人,其中省外人员务工30人,市外务工120人,区外务工70人。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26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   2008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农户75户,225人。(含低保户17户,17人)。其中80.5%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19.5%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其他。2009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50人。  

白鹤山村

  白鹤山村位于铜山源水库库区的偏僻山区,距离衢城35公里,距镇所在地9公里,北面与上方镇交界,辖10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81户,642人,村区域面积6.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亩,山林面积9607亩(其中生态林面积5505亩,毛竹买年纪3300亩,柑桔面积310亩,茶叶面积110亩)。全村共有党员14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委3名,村委3名,治调成员3名,财务监督小组成员3名,团、妇、兵干部配备齐全,全村共有村民代表23名。全村劳动力420人,外出务工121人。2008年人均收入1980元,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农户162户485人,占80%,其中68%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25%的家庭来源为外出务工。475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建立组织、明确职责。成立以村支书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按年度分解目标任务,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分工,明确责任,根据镇政府的统一部署抓好项目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一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采取有力的帮扶措施,深入实施杜泽镇群众脱贫致富工程,确保全村农民赶上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具体措施:   1、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柑桔增收高产,发展毛竹低改,发展生态养猪业。   2、完善基础设施,搞好农民饮水工程,完善村庄道路,进一步推进下山转移工作。   3、培训转移农民,培训农民就业技术技能及农业科学技术。   4、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  

堰坑头村

  堰坑头村位于杜泽镇下游距23省道3公里处。东接铜山溪、南连章家村、西靠古山头村、北至下司村。全村村民小组8个,户数219户,人口738人,耕地面积531,山地450亩。党员12人,支委3人,村委3人,村民代表24人。低保户19户,人口24人。   主要产业以及经济收入以生猪、粮食、柑桔、外出务工、在外经商、来料加工等。   2006年建造通往村对面柑桔山水泥桥一座,投资12万元多。投资30万元浇筑樟树底村至堰坑头康庄道路一条长1.4公里。2007年建造村委办公室100平方米投资3万元。2008年建造堰坑头至古山头中心道路一条长1公里,投资20万元。   经村两委讨论下步打算,为了搞好环境卫生,群众用水方便,争取上级帮助浇筑堰坑头村中心坑800米长三面光渠道。争取上级立项队进行村庄整治工作。  

潜灵村

  潜灵村距城20公里,三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478户,1506人口,725劳动力,耕地面积1418庙,其中桔园500庙。距集镇2.5公里,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207人,务工收入200万元,全村养殖户194户,2009年人均收入2323元。  

文林村

  杜泽镇文林村位于杜泽镇东边,铜山溪穿村而过,离23省道1.7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446户1361人,其中低收入农户65户,低保户25户42人。全村有土地面积1737亩,其中耕地907亩,园地450亩,山地380亩。1987年种植枇杷300亩成林产果连续三年平均产量100多万斤,后来由于管理不善果树产量降低,现年产不足1万斤,柑桔250亩100万斤、蔬菜50亩50万斤,养猪137户,母猪553头,存栏4395头,常年销售13598头。低丘缓坡平整土地100亩,去年投资40万开展了村庄整治。通过村庄整治,村容村貌整洁民风文明。水利主要有小三型肖垅水库、设计蓄水6万立方,三个水塘。200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仅2253元,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现有党员45名,村支委3名,村委3名,团、妇、兵、治调干部各1名,村民代表84名。近年来,在区政府有关部门及杜泽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体村民的热情支持下,多方筹资20万,扩建及新建了桥头-新农村、桥头-苏村、朱周福门口-新农村三条村机耕路共2.6公里,新建杜泽田畈三村交界-樟堰坑、肖垅水库底-盈里、下司殿门-苏村渠道底三条渠道4.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水利灌溉条件。为进一步发展本村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经村两委商议, 2009年工作计划:(1)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计划投资30万元。(2)对村电网进行改造,计划投资200万元。(3)改造低洼老桔园,在现有蔬菜种植68户100亩基础上,计划扩大到蔬菜种植150亩,促进农民增收10万元,人均增收150元。  


白水村特产大全




白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