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衢州 >> 龙游县 >> 塔石镇 >> 勤裕村

勤裕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勤裕村谷歌卫星地图)


勤裕村简介

  勤裕村概况
  我村位于塔石镇以东,横山镇,模环乡交界,区域面积约5.8平方公里,其中有种地1550亩,园地150亩,王杜公路穿过境内,交通便利,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507人。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6500元,2009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八,7100元。
  2009年生猪饲养量达到5000多头,散养除外,由原来叶志龙养猪场,又增加王益飞,徐土有养猪场。新创办养鸡场3处,夏朝晖投资50万办取沙场一处。
  2009年全村出售商品粮50万公斤,产水果65万公斤,水产善未统计。村二委班子正在千方百计开动脑筋筹集资金,设想村庄整治,现已30万资金全部到位,明春上马,不足资金明年能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825111 324000 -- 查看 勤裕村谷歌卫星地图

勤裕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勤裕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何村

  塔石镇西何村是由西何、小溪、大塘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杭金衢、杭新龙高速的连接线穿村而过。新村合并后总户数为599户,总人口1559人,下辖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66亩,水面养殖面积480亩  

童岗坞村

  童岗坞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介绍   童岗村地外龙游县城北塔石镇,距离县城15公里,有上徐和童岗坞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覆盖面积1400余亩,有人口600人,村两委干部6人,0党员25名,预备党员2名,考察对象2名,村民代表16人,村务公开监小组5人(村民代表中产生)。村民人均纯收入5034元。目前,本村的主导产业有五个:一是毛猪养殖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二是珍珠产业,年产值80多万元;三是优质柑桔产业,年产值60多万元;四是来料加工业,年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五是劳务输出业,年收入100多万元。   二、基本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村全体党员干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努力实践“-”重要思想的同时,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步骤,以“创建和谐组织,和谐新农村”为载体,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导向,来促进我村农业产业化及“两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效。   (一)“双带”引导出成效。每年年初在拟订工作目标责任制时,对本村55岁以下的党员和村两委干部、线组干部一一落实“双带”项目。通过全体党员干部“双带”的努力引导,使我村逐步形成了五大产业(毛猪、珍珠、柑桔、来料加工、劳务输出),增强了我村的村民和集体的综合经济实力。   (二)“对症”联系出成效。通过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的实际,使大部分村民的法制观念、整体意识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是春节期间,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活跃春节气氛,开展了一次由村民自愿捐戏金的公益性活动,让12个村民代表自发操作,三天捐戏金6000多元,并在活动0现了意想不到的奇迹,村民们自觉地将各自的长凳排放整整齐齐,四天如一日,没有出现治安纠纷;二是在拓宽社塘新路和村口至大坞口长约2公里的路面拓宽工作实施过程中,涉及到掘村民祖坟,拆村民的围墙、楼梯,砍村民果杂树,但在施工过程中经党员干部的大力宣传和“对症”教育,没有一个村民出来阻挠、干预,同意接受按村两委会出台的相关赔偿处理“政策”执行,从而使我村的村容整治等公益-业工作开展顺利。由此,体现了我村村民的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三)求真务实出成效。具体体现在“二建”、“三改”、“二维修”的工程实施中。   “二建”,即投资6000元,建立农技110信息服务站,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信息服务;投资6000元建立村民素质培训电教示范点,为开启民智,推动民富创造条件,以增强村民的科技致富能力。   “三改”:一改,结合康庄工程投资16万元拓宽一条长1.2公里的钱堂新路,解决了村民历史以来西北行路难,村民出入,运输难问题;二改,投资1.2万元改建上徐自然村排污问题,从而改善了村中的环境卫生;三改,抓借力(10万元)改建村口通往黄山塘水库路面宽6米,长1.7公里的机耕路,为我村的毛猪、柑桔、珍珠这三大产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二维修”,一是积极向县水利局争取,由县水利局投资30万元,对我村年蓄水量18万方的小二型黄山塘水库进行全面维修,使村民用水、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二是投资2万元维修古建筑,为祖业添砖加瓦。   三、近况及实事目标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村全体党员干部通过以“创建和谐组织,和谐新农村”为形体,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导向这一系列工作的努力实施,使我村的社会治安较为稳定,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村民自治为主,平时村两委的工作开展较为顺利,目前我村两委班子团结,有较强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和亲和力。下一步,我们力争换届任期内硬化环村机耕路约长500米,宽4米的路面,总投资约15万元,希能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和帮助。  

豆腐王村

  一、豆腐王村基本概况   豆腐王村由原豆腐王村和西圮村合并而成,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个,总户数453户,人口1228人,党员37人。村级两委班子5 人,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全村共有劳动力683人,以纯农为主的303人,从事非农产业的128人,外出(出镇)务工经商为主的193人,从事其它产业的59人,至少接受一次培训的劳动力有65人。每年村集体收入近1万元,主要来源集体山林、资源经济;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   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239户,776人,占总户数的53%,占总人数的63.2%,其中1500—2500元有206户,716人;1500元以下有33户,60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依次是农业、打工、经商。村域面积2.14平方公里,水田1569亩,旱地41亩,山林面积819亩。   二、豆腐王村产业发展情况   主要农产品有蔬菜、畜禽、柑桔。专业种植大户有2户,大户基地220亩,饲养大户有3户。没有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农家乐。   三、豆腐王村公共设施与服务情况   村基础设施方面,已经通公路并硬化,村接入安全卫生饮用水。农村信息方面,已接通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网络。服务与保障方面,村有幼儿园,没有小学;低保户19户,29人,五保户集中供养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91%。   四、豆腐王村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项目:一是柑桔种植。2008年计划改造基地20亩,涉及农户4户;2009年改造基地20亩,涉及农户4户;2010年计划改造基地25亩,涉及农户6户;2011年计划改造基地30亩,涉及农户9户;2012年计划改造基地40亩,涉及农户10户。二是畜禽养殖。2008年计划新育养鸡专业大户1户,年产量达10000只;2009年计划新育养鸡专业大户1户,年产量达15000只;2010年计划新育养鸡专业大户1户,年产量达15000只;2011年计划新育养鸡专业大户1户,年产量达15000只;2012年计划新育养鸡专业大户1户,年产量达15000只。来料加工项目:2008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1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2.5万元;2009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2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5万元;2010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5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10万元;2011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7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12万元;2012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10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2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2008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万元;2009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2万元;2010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5万元;2011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2万元;2012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2万元。培训与就业:一是2008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40人;2009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40人;2010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40人;2011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50人;2012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50人。二是2008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09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10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11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50人,2012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50人。基础设施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约70万元,完成3500米机耕路建设,对村中两个池塘四周进行浆砌,在西圯村开展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建公厕四座;2009年计划投资约30万元,建成豆腐王村至西圯村跨溪大桥;2010年计划投资约30万元,对西圯自然村开展整治,实施清洁塘工程;2011年计划投资约30万元,对2000米水利渠道进行三面浆砌;2012年计划投资约50万元,实施自然村与行政村间的道路连接,开展林区道路建设。   五、豆腐王村需要帮扶的项目和举措   特色种养业最需要帮扶的项目是柑桔、畜禽;最需要帮扶的措施是解决生产资金、提供技术辅导、解决农产品销路;最需要的职能扶贫是农业部门、交通部门、土管部门、水利部门;来料加工最需要帮扶的举措是引入村外经纪人和培训从业人员。   

舒村村

  舒村村概况    舒村村位于塔石镇西面,距镇所在地三公里,共有舒村、上畈两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1080亩,山林面积10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357户,1255人,0党员37名(其中:女党员3人),科技示范户23户,全村在外务工人数达300人。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柑桔、芝麻等;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种养、建筑和劳务输出为主,2009年人均收入5200元。   近年来,舒村村在塔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新风悄然兴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全村呈现出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和谐景象。近几年来,水利设施投入达200余万元,新建村级办公场所一处,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5%;建联村公路2公里   

后舒村

  后舒村基本情况   一、后舒村基本概况   后舒村有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2个,总户数410户,人口1609人,党员39人。村级两委班子7 人,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全村共有劳动力1100人,以纯农为主的610人,从事非农产业的100人,外出(出乡镇)务工经商为主的390人。每年村集体收入0.8万元,主要来源集体山林、柑橘承包;村集体支出3万元,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村干部报酬补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   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271户,1109人,占总户数的66.1%,占总人数的68.9%,其中1500元以下有235户,982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依次是农业、打工、经商。村域面积3.17平方公里,水田1296亩,旱地102亩,山林面积200亩。   二、后舒村产业发展情况   主要农产品有水产、畜禽、水果。没有专业种植大户,生猪饲养大户共3户。没有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农家乐。保持传统的小农作物种植规模。   三、后舒村公共设施与服务情况   村基础设施方面,已经通公路并硬化,并有通村公交车,村未接入安全卫生饮用水。农村信息方面,已接通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网络。服务与保障方面,村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小学;低保户30户,37人,五保户3户,集中供养1人,户院挂钩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85%。   四、后舒村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项目:一是水产养殖。2008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新建基地20亩;2009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新建基地25亩;2010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新建基地35亩;2011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新建基地30亩;2012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新建基地35亩。来料加工项目:2008年来料加工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10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23万元;2009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15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32万元;2010年培育经纪人2人,从业人员18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58万元;2011年从业人员20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59万元;2012年从业人员25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65万元。集体经济项目:2008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0.5万元;2009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0.8万元;2010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万元;2011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2万元;2012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5万元。培训与就业:一是2008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16人;2009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20人;2010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25人;2011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30人;2012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35人。二是2008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20人,2009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25人,2010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30人,2011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35人,2012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列为县整治村,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是道路建设。2008至2012年分期实施通自然村道路建设,在2008年主要是对寺徐自然村道路整治硬化,其它自然村分批实施,五年内完成;二是在近五年内分步实施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三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对接上级政策,争取资金扶持,2008年计划投入30万元完成张家至叶家农田灌溉渠道建设,并在近五年抓好面上水利设施建设。   五、后舒村需要帮扶的项目和举措   特色种养业最需要帮扶的项目是水产、畜禽;最需要帮扶的措施是解决生产资金、提供技术辅导、解决农产品销路;最需要的职能扶贫是农业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来料加工最需要帮扶的举措是引入村外经纪人和培训从业人员;公共设施与服务方面最需要的帮扶项目是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村庄整治建设。   

下张坞村

  下张坞村概况   下张坞村东靠童岗坞村,西北邻后舒村,南邻里王村,区域面积3553亩,全村共有下张坞、上王、荷叶塘边、大殿山等四个自然村,下设14个村民小组,总户431户,人口1594人,党员36名,村民代表5名,2009年人均收入6500元。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柑桔、大豆、芝麻为主,养殖业以养猪、珍珠、淡水鱼为主。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养殖业、外出务工收入。   

勤裕村

  勤裕村概况   我村位于塔石镇以东,横山镇,模环乡交界,区域面积约5.8平方公里,其中有种地1550亩,园地150亩,王杜公路穿过境内,交通便利,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507人。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6500元,2009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八,7100元。   2009年生猪饲养量达到5000多头,散养除外,由原来叶志龙养猪场,又增加王益飞,徐土有养猪场。新创办养鸡场3处,夏朝晖投资50万办取沙场一处。   2009年全村出售商品粮50万公斤,产水果65万公斤,水产善未统计。村二委班子正在千方百计开动脑筋筹集资金,设想村庄整治,现已30万资金全部到位,明春上马,不足资金明年能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罗山村

  罗山村位于龙游县北部。隶属塔石镇。联村康庄路向西5公里到达中心镇。东邻模环乡。县联乡公交路黄梅线(15公里)近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384人,其中妇女196人,党员15人,村民代表20人,村两委由6人组成,四个村民小组。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以及打工为主,柑橘种植面积200亩,生猪养殖家庭场4户,散养户11户,村民农闲时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补贴家用。但是,我们罗山人勤劳,工作积极,读书努力。在外人员老师有11人,大中专毕业生23人,在读高校生8人,服役军人士官1人,军官2人,科局级干部4人。   罗山村是塔石镇唯一的移民村。1972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本市衢江区双桥乡原洪桥圩村迁出。因村资源贫乏,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有低收入家庭82户,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   虽然我们罗山村是一个贫困的移民村,但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广大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我们受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还是跟不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步伐。2010年,我们村申请建设‘罗山村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 ,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旭在百忙之中带领相关部门领导来我村进行深入农户调研,并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出谋策划。一边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一边提出发展经济的宏观规划(在本村建立国家标准生猪养殖场,成立了“龙游润民生猪专业合作社”)体现了百姓父母官的好形象。百姓都深情的说着:“党和政府是恩人啊!”在此我们全体党员干部以及群众真心向县委,县政府领导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当‘官’要为民做主,我们罗山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将在县委,县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高度认识建设村“国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场”这一强村富民的举措,也是彻底改变罗山村面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走上致富道路。  

里王村

  里王村概况   里王村座落在塔石镇中心丘陵地带,距镇政府3公里,杭新景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村总面积5236亩,其中耕地面积2554亩,山地面积320亩,水 稻200亩,辖两个大自然村,原下王、里余两个行政村,全村总户数604户,人口1841人。年人均收入4000余元,是龙游县低收入集中村。   村民以种植水稻、油菜籽、柑桔为主,生猪、土鸡养殖为辅,全村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在本地就业人员100多人。全年务工收入可达500多万元。2008、2009村里先后对两个人口聚集多的自然村进行村庄整治,先后投入一百多万元整完成了下王—光明的水泥路,疏通行政村各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建造公测3座,拆除简易厕所,露天粪缸80多座。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班子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开发区整体规划为依据,积极走旧村改造之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现在旧村改造规划已经完成,村民住宅楼正在建设中,一个环境优美,居住舒适,配套设施齐全的美丽家园,文明乐园正在形成。    近年来,村两委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狠抓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随着集体收入的增加,物质条件硬件设施的改善,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逐步改善,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村民活动中心3处,村庄环境得以优化改善,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自新一届村两委上任以来,团结协作,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积极向上级争取,充分挖掘各方潜力,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做好本村的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在2009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多项殊荣;    2009年度和谐村    2009年度先进基层组织    2009年度村级综合考核一等奖    2009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度先进集体(民兵连)   

钱家村

  塔石镇钱家村是由原钱家、街头、西徐、唐家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是塔石镇的三个中心村之一。合并后全村总户数1061户,总人口3064人,下辖2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893亩,其中大部分为高产示范畈,水面养殖410亩,柑桔面积275亩。  

何明村

  何明村概况   塔石镇何明村位于塔石镇杭新景和杭金衢两条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不沿线,距 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交通方便,距县城7公里左右。2005年行政村区划调整,由原何村,光明2个村撤并而成,面积约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48亩,柑桔300亩,淡水养殖面积260亩。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65户,人口1502人,党员49名。柑桔和淡水养殖以及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村民人均收入589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种植业为主。   

塔石村

  2007年由塔石、钱家、陈家、水角钱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新的塔石村,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运作,各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大了总村的实力,但还缺少统一的行事方式,给有些工作带来不便。    该村是塔石镇政府所在地,总月三、六、九是墟日,四面八方的乡邻赶集,东靠豆腐王、勤裕村,南连西何村,西邻下张坞、何明村,北靠童干坞村。    全村有3773人口,1206户,共有16个自然村,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衙衙衡,有二个村好一点,有一个村负债10万元,有一个村维持日常工作运行开支。    全村有山塘水库10万以上的四座,小二型塘库36个,每个塘库有承仓包人专管和经营,大的塘库匹还配有专职管理员负责防洪防讯,确保塘库安全运行。    本村文化底蕴较丰厚,有明渍清两代古建筑50多幢,有县文保点二处,有一处上报省保。并有二支健身舞蹈队天天活动健身,不但玟改变了讦许多农炱家妇女参与-的坏习惯,而且得到了健美,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莲塘村

  一、莲塘村基本概况   莲塘村有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13个,总户数484户,人口1619人,党员46人。村级两委班子7 人,村级班战斗力强。全村共有劳动力1133人,以纯农为主的400人,从事非农产业的333人,外出(出乡镇)务工经商为主的340人,从事其它产业的60人,至少接受一次培训的劳动力有200人。每年村集体收入2.7万元,主要来源资源经济体;村集支出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补贴、公共设施建设。   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323户,1054人,占总户数的67%,占总人数的65%,其中1500—2500元有165户,610人;1500元以下有158户,444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依次是农业、打工、经商。村域面积 2.6平方公里,水田1947亩,旱地135亩。   二、莲塘村产业发展情况   主要农产品有水产、柑桔,养殖大户有8户。没有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农家乐。   三、莲塘村公共设施与服务情况   村基础设施方面,已经通公路并硬化,村已经通公交车。农村信息方面,已接通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网络。服务与保障方面,村有幼儿园和小学;低保户37户,44人,五保户集中供养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85%。   四、莲塘村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项目:一是柑桔种植。2008年计划改造基地40亩,涉及农户5户;2009年计划改造基地40亩,涉及农户6户;2010年计划改造基地50亩,涉及农户5户;2011年计划改造基地55亩,涉及农户4户;2012年计划改造基地50亩,涉及农户5户。二是水产养殖。2008年计划新建基地50亩,涉及农户5户;2009年计划新建基地60亩,涉及农户5户,计划成立水产合作社;2010年计划新建基地60亩,涉及农户10户;2011年计划新建基地60亩,涉及农户10户;2012年计划新建基地60亩,涉及农户8户。培训与就业:一是2008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40人;2009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40人;2010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45人;2011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50人;2012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50人。二是2008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09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10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5人,2011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50人,2012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50人。基础设施项目:2008年,实施饮用水工程计划投资50万元;2009年,计划投资30万元,争取村庄整治,对自然村道路硬化,对村环境美化,新建4个公厕;2010年,计划投资20万元,进行水利设施建设,完成莲塘寺至后塘寺水渠修理、泽塘角至后塘水渠修理、浆砌池边至前塘水渠三面光;2011年,计划投资25万元,门前板至莲塘寺道路新建及硬化;2012年,计划投资30万元,对莲塘至西山等果园进行优质果园改造,对门前板小流域改造,开展农电网改造,新建村办公楼,建设村文化中心。   五、莲塘村需要帮扶的项目和举措   特色种养业最需要帮扶的项目是水产、柑桔、畜禽;最需要帮扶的措施是解决生产资金、提供技术辅导、落实合作社带动;最需要的职能扶贫是水利部门、农业部门、信用社;公共设施与服务方面最需要的帮扶项目是农田水利、村庄整治建设。   

雅村村

  雅村村位于我县城北方向2公里,杭新景和杭金衢两条高速连接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2008年由雅村、东西邵两个行政村撤并而成,全村总人口1546人,农户516户,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支部党员81人,村民代表34人。与县城相距7公里,与塔石镇所在地相距3.5公里。的主要产业是以基础产业即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雅村村与西何村、童岗坞村、豆腐王村、舒村村、后舒村、下张坞村、勤裕村、罗山村、里王村、钱家村、何明村、塔石村、莲塘村、傅仓村、前夏村、塘里村、泽随村、叶村村、真武山下村、平坦村、柯泉村、山底陈村、华青村、双联新村相邻。  

傅仓村

  傅仓村自2008年3月15日由原来的傅方村、仓院村两大行政村合并而成。村总耕地面积1962亩:其中水面积100亩,旱地143亩。人口1210人,劳力人数876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285人。村民群众生活条件较差,实际人均收入只有3200元,低收入农户占总户数的60%,其中低保户28户。   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没有任何收入,全靠上面补助。合并后负债达19多万,经新的村两委帮子的努力,多方筹款后,现还欠款15万元。   种植方面:1545亩的耕地,80%是传统的粮、棉、油,旱涝不保收。   村集体资产:方村机埠一座,傅方机埠一座,仓院机埠两座。   

前夏村

  塔石镇原前江村:以驻地前江得名,属丘陵地带,海拔60—70米,汉族,原名前岗,后以南临泽随溪,更名前江,村沿溪呈块状,主姓夏、翁(前江夏氏宗谱)载:前岗翁氏,村东南有古桥,名“毓修桥”。   本村特色以来料加工为主,被评为市,县专业村。   塔石镇原夏余星村:以驻地夏余星得名,属丘陵地带,海拔55—70米,村呈块状,长弧形,主姓夏,故原称夏围星,据故得而来居“三面环山,一面绕水之平地也。”后方言“围”与“余”谐音,后称之为“夏余星”。   该村从97年创办夏余星鸽场开始带动村民走上了养鸽致富之路,目前正形成年产数万只乳鸽的专业村。   2008年,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合并为一村,名为“前夏村”。  

塘里村

  一、塘里村基本概况   塘里村由原塘里村和东周村合并而成,有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4个,总户数413户,人口1334人,党员48人。村级两委班子7人,村级班战斗力较强。全村共有劳动力817人,以纯农或以农业为为主的550人,从事非农产业的150人,外出(出乡镇)务工经商为主的160人,从事其它产业的57人,至少接受一次培训的劳动力有110人。每年村集体收入0.5万元,主要来源集体塘库资源经济;村集体支出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建设,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131户,407人,占总户数的32%,占总人数的30.5%,其中1500—2500元有101户,357人;1500元以下有30户, 50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依次是农业、打工、经商。村域面积2.14平方公里,水田1416亩,旱地276亩,山林面积200亩,其他20亩。   二、塘里村产业发展情况    主要农产品有柑桔、畜禽。专业种植大户有4户,大户基地55亩,生猪养殖大户有1户。主要发展来料加工,有一级经纪人2名,年加工产值740万元,从业人员801人,实行分散加工,货源地义乌,年发加工费102万元。有家庭工业户3户,年工业产值100余万元,从业人员31 人,年发放工资37万元,没有农家乐。   三、塘里村公共设施与服务情况   村基础设施方面,通村公路已经硬化,村没有接入安全卫生饮用水。农村信息方面,已接通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网络。服务与保障方面,村有卫生室,无幼儿园和小学;低保户17户,29人,五保户及集中供养1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90%。   四、塘里村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项目:一是柑桔种植,2008年计划改造基地30亩,涉及农户6户;2009年改造基地30亩,涉及农户5户;2010年计划改造基地20亩,涉及农户5户;2011年计划改造基地20亩,涉及农户5户;2012年计划改造基地20亩,涉及农户5户。二是畜禽养殖。2008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村年出栏生猪500头;2009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村年出栏生猪800头;2010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村年出栏生猪800头;2011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村年出栏生猪1000头;2012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户,村年出栏生猪1500头。来料(来单)加工项目:积极对接省级政策,发展来料加工,并促进来料向来单企业转化,2008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85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100万元;2009年培育经纪人2人,从业人员100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120万元;2010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105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130万元;2011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110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140万元;2012年培育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1200人,年发放加工费总额150万元。培训与就业:一是2008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40人,就业技能培训20人;2009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30人,就业技能培训20人;2010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30人,就业技能培训30人;2011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30人,就业技能培训30人;2012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30人,就业技能培训30人。二是2008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09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10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11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2012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0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20万元开展生态公墓、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垃圾集中处理和塘里至邱家机耕路建设;2009年,争取列入村庄整治,计划投资30万元开展村庄整治建设;2010年,争取资金,计划投资10万元,新建一幢村级办公场所;2011年计划投资50万元,争取列项农田畈改造项目,开展农田畈机耕路、灌溉渠、水路配套设施建设;2012年,争取资金,投资50万元,对日王至下西周的小流域进行治理。  

泽随村

  泽随村是行政中心村,拥有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32个,总户数956户,人口3047人,党员115人。村级两委班子9人,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全村共有劳动力1625人,以纯农为主的635人,从事非农产业的120人,外出(出乡镇)务工经商为主的750人,从事其它产业的120人,至少接受一次培训的劳动力有380人。每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主要来源资源经济、物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村集体支出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补贴和公共设施建设,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   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643户,2015人,占总户数的67.3%,占总人数的66.1%,其中1500—2500元有556户,1811人;1500元以下有87户,204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依次是打工、农业、经商。村域面积7.04平方公里,水田3470亩,旱地360亩,山林面积3500亩。   二、泽随村产业发展情况   主要农产品有水产、水果、茶叶、畜禽。专业种植大户有5户,大户基地130亩,水产、生猪、养殖大户共有11户。来料加工年加工产值350万元、就业人数300人,年发加工费总额为30万元。家庭工业户有2户,主要产品为食用油,年产值30万元,工业户年户均利润2.5万元。该村目前尚未发展农家乐。   三、泽随村公共设施与服务情况   村基础设施方面,已经通公路并硬化,有公交车直达,村只有一个自然村接入安全卫生饮用水。农村信息方面,已接通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网络。服务与保障方面,村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低保户46户,105人,五保户集中供养1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85%。   四、泽随村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项目:一是柑桔种植。2008年计划改造基地100亩,涉及农户15户;2009年改造基地70亩,涉及农户6户;2010年计划改造基地60亩,涉及农户6户;2011年计划改造基地50亩,涉及农户6户;2012年计划改造基地60亩,涉及农户8户。三是生猪养殖。2008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0户,新建基地20亩;2009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0户,新建基地25亩;2010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0户,新建基地30亩;2011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0户,新建基地30亩;2012年计划新育专业大户10户,新建基地50亩。集体经济项目:2008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0万元;2009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2万元;2010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5万元;2011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5万元;2012年计划资源经济收入15万元。培训与就业:一是2008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50人;2009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50人;2010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60人;2011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60人;2012年计划农业技能培训60人。二是2008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5人,2009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50人,2010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45人,2011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65人,2012年计划就业技能培训65人。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中心村建设。2008年上运塘范围内村庄洁化、路面硬化,需资金20万元,明朝建筑塘沿厅的维修需25万元;2009年村庄内道路硬化、阴沟排污、路灯照明亮化需100万元,分3年实施;村委至尖山道路浇筑硬化需30万元;2010年开展安全饮水建设,山林道路上坪至尖山道路硬化需200万元,分3年实施(2010-2012年);2011年做好农田水利设施,其中最主要是机埠、变压器整修;2012年整修好村庄内路灯亮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  

叶村村

  叶村村:本村是生猪养殖大村,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10多户,年出栏生猪5000集装箱头,去年该村结合村庄整治,先后投入了50多万元完成了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并新建了100余个沼气池,既为群众提供了安全的能源,又使全村的环境有了极大地改善。同时,该村的老年活动室作用非常明显,群众性的文化生活比较正常。   

真武山下村

  真武山下村坐落在龙游县西北的半山区丘陵地带,属于塔石镇管辖,北邻石佛乡,西邻衢江区,南邻叶村村。全村共有农户227户,人口779人,6个生产小队,4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6亩,林地面积3200亩,其中生态林面积2600亩,全村共有劳动力450人。2008年人均收入为4500元。农业生产设施动力50千瓦,村大礼堂400平方米,承包给徐灵振办来料加工企业。   2009年初,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塔石镇党委和政府的统一安排,我村实施了村庄整治。经过一年时间的奋力拼搏,道路硬化2100多米,硬化面积4000多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2500米,建排污池7座,配备垃圾箱13只,种植各种景观苗木2100多株,治理了“脏,乱,差,散”等现象,美化了村庄环境。  

平坦村

  塔石镇平坦村,经行政村规模调整,目前平坦村有总人口数1575人,由5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491户,总耕地面积1775.5亩,山地面积690亩,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2000元,人均年收入6250元,经村两委换届,目前有党支部二人组成,村委4人组成,有9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4人,全村共有党员5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全村生活困难保障22户,34人享受低保。平坦村东面柯泉交界,南、西两侧与泽随村交界,北面与叶村交界,平坦自然村与本徐自然村相连接处有3家企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确实增加村民的收入。  

柯泉村

  柯泉村位于镇中心西北面,北邻石佛乡,距县城19公里,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由泉塘下、柯家、东富垅三个自然村组成,8个村民小组,550户(低收入农户110户),人口1768人,劳动力人数980人,其中外出务工750人。耕地面积2190亩,山地面积106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0.5万元,人均年收入5900元。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党员73名,村民代表31名。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金丝草、蔬菜、吊瓜、柑橘,养殖,外出务工,经商等为主。  

山底陈村

  山底陈村地处龙北重镇—塔石的西部,与衢江区的莲花镇及十里丰农场相邻。该村下辖自然村:上西周、下西周、东家畈、彭塘。山底陈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59名党员,40个村民代表。耕地面积1348亩,山林面积190亩。山底陈村有396户人家,人口1086人。全村共有劳动力790人,外出务工经商(出乡镇)有430人,从事其他产业80人。村集体收入每年0.2万元,主要来源于茶叶承包。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280户,低保对象33人,20户;重度残疾9人;五保护集中供养4人。13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713人,寓外人士6人。该村交通便利,2005年康庄路横穿5个自然村,链接龙北下大线;2009年上西周自然村与衢州区的胜杨村道路硬化;2016年将硬化山底陈至十里丰的道路。山底陈村是龙游小辣椒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加工后销往国内外;水产养殖也是本村一大特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具有发展潜力。   

华青村

  华青村距龙游县城北10公里,属丘陵地带。本行政村所辖三个自然村,即华区、黄溪塘、青塘下。全村总人口1310人,总户数427户。耕地面积1579亩,柑橘面积600亩左右。农民以种植水稻、油菜、柑橘,养殖溪水鱼、珍珠为主。农民人均收入7120元。如今两委班子人员的带领下,对产生结构进行了调整,并鼓励农户上规模养鸡、养猪。提倡多余劳力的家庭外出务工或经商,这样就进一步提交家庭经济收入。现在乡村高楼林立,道路整洁。村风民风好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乡变化与时代同行。   

双联新村

  塔石镇双联新村是由原王村、大井头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其位于320国道边,紧邻龙游经济开发区、杭金衢高速龙游出口距村1.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合并后全村总户数374户,总人口1052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39亩,水面养殖80亩。   


勤裕村特产大全




勤裕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