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家村基本情况
为支持国家电站建设,罗家乡接收安置新安江移民以集中形式安置到缪家村,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5户,人口393人。低收入农户101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80.8%,山林面积1175亩,其中竹林面积900余亩,耕地面积268亩。现有0正式党员14名,预备党员1名,考察对象1名,两委成员5名,村集体收入主要靠茶叶山承包,年收入0.3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做石匠和出售毛竹、茶叶等,也是罗家茶叶加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一、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食用小竹笋基地15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食用小竹100亩。
二、茶叶生产
全村现有茶叶面积36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200余亩,采茶工每人每天工资在80-100元之间,不但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社会效益,下步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扶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拟在村沿公路两边开发种植无性系良种茶6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825201 | 324000 | -- | 查看 缪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姜家村 |
姜家村基本情况 姜家村地处龙南山区,全村共有1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49户,在册人口1193人。低收入农户268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76.8%,山林面积8933亩,其中竹林面积3900余亩,耕地面积827亩。全村呈长蛇形,约4.5公里长.现有0正式党员35名,预备党员3名,考察对象2名,两委成员5名,现村级办公场所在一间原学校破旧的教室里,约30平方米,村集体收入主要有毛竹承包山、茶叶山,年收入0.9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毛竹、茶叶为主和外出打工,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积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一、竹产业发展 全村竹产业主要生产扫帚和压板席、共13户,职工人数72人,厂房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切割机、剖篾机、拉丝机、编织机等。设备投资22万元,工业产值295万元,利税总额20万元,年发放工资61.2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杭州、金华、义乌、兰溪、龙游、溪口、席家等地。 二、茶叶生产 全村现有茶叶面积24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140余亩,60余户茶农,采茶工每人每天工资在80-100元之间。下步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扶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利用好乡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以罗姜公路沿线为重点的茶叶发展,计划新发展优质茶叶面积80亩。 |
马府墩村 |
马府墩村基本情况 罗家乡马府墩村地处龙南山区,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18户,人口990人。山林面积5904亩,其中竹林面积3900余亩,耕地面积948亩。现有0正式党员39名,两委成员6名,低收入农户242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76.1%,村集体收入主要靠茶叶山承包上交,年收入仅0.6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毛竹加工、茶叶、外出打工为主,也是罗家竹加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一、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一竹三笋”示范林150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毛竹200亩,续建 “一竹三笋”示范林500余亩,做大做强村竹产业。 二、茶叶生产 全村现有茶叶面积284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84亩,采茶工每人每天工资在80-100元之间,不但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社会效益,下步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扶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拟在村沿公路两边开发种植无性系良种茶60亩。 |
席家村 |
席家村基本情况 席家村地处龙南山区,是罗家乡的北大门,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0户,人口623人。低收入农户165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82.5%,山林面积3927亩,其中竹林面积1900余亩,耕地面积477亩。现有0正式党员29名,预备党员1名,考察对象名,两委成员6名,村集体收入主要有采石场承包、茶叶山,年收入1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做石匠、毛竹、茶叶为主,也是罗家外出建筑务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一、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食用小竹笋基地15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食用小竹100亩。 二、茶叶生产 全村现有茶叶面积6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10余亩,采茶工每人每天工资在80-100元之间,不但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社会效益,下步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扶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拟在村沿公路两边开发种植无性系良种茶100亩。 近年村两委准备办的实事: 一、投资约30万元浇筑1.5公里环村道路。 二、投资约10万元安装杨家堪自然村至席家道路亮化路灯30盏。 三、投资20万元浇筑村内次干道2公里。 四、席家祠堂的修缮需投资约10万元。 五、席家沿溪两岸泥土流失较多,我村地段较长,争取完成小流域治理1.5公里。 六、投资14万元修建公厕3座及村庄绿化。 七、投资15万元健身场所及老年活动室的建设。 |
缪家村 |
缪家村基本情况 为支持国家电站建设,罗家乡接收安置新安江移民以集中形式安置到缪家村,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5户,人口393人。低收入农户101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80.8%,山林面积1175亩,其中竹林面积900余亩,耕地面积268亩。现有0正式党员14名,预备党员1名,考察对象1名,两委成员5名,村集体收入主要靠茶叶山承包,年收入0.3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做石匠和出售毛竹、茶叶等,也是罗家茶叶加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一、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食用小竹笋基地15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食用小竹100亩。 二、茶叶生产 全村现有茶叶面积36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200余亩,采茶工每人每天工资在80-100元之间,不但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社会效益,下步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扶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拟在村沿公路两边开发种植无性系良种茶60亩。 |
廖家村 |
罗家乡廖家村地处龙南山区罗家乡东南,与社阳乡相邻,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93户,人口1208人。山林面积8717亩,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耕地面积611亩。现有0正式党员42名, 预备党员2名,考察对象3名,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成员6名,低收入农户289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73.5%,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山林承包上交,年收入仅0.2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毛竹加工、茶叶、外出打工为主,也是罗家竹加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一、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一竹三笋”示范林50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毛竹200亩,续建 “一竹三笋”示范林500余亩,做大做强村竹产业,鼓励农户走竹加工致富门路,新发展竹加工农户15户。 二、培育生猪养殖基地 全村现有生猪规模养殖户8户,生猪存栏近2000头,也是我村农户发家致富的一条主主渠道,培育规模养殖户6户,创建罗家乡生猪养殖基地。 近年村两委准备办的实事: 一、争取浇筑廖家至枫树底2公里自然村道路。 二、争取上级支持 |
荷村村 |
荷村村简介 罗家乡荷村村共有山林面积8496亩,耕地面积559亩,农户244户,人口868人,常年外出务工275人。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年集体经济收入8000余元,农民收入以笋竹种植加工、外出打工为主,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775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102元。村两委6人,党员24人,为市级特色文化村、市五星级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刘金祥,村民主任刘水贤。 近年来,荷村村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为契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文化特色村创建为抓手,有效改善了村庄面貌,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一是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大力发展笋竹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竹产业附加值,引导村民发展竹压板链加工。全村现有10多户农户发展竹压板帘加工,年产值达12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农民增收340多元。二是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培训。县竹产业发展中心、浙江林学院竹产业发展科研实习基地相继在该村成立,去年10月又配备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利用这些优质培训资源,该村积极开展贫困农民培训,提高了村民劳动技能,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2003年以来先后投资80余万元,翻修了文化活动中心,改建了村活动场所,2003年在全乡率先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浇筑水泥路面,建起无公害公厕,安装了路灯,启动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道路两侧还种植了观赏树木,实现了村容美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四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建设生态公益林面积2030亩,为市级生态示范村。致力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先后成立村民间舞狮队、坐唱班等业余团体,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效促进村风民风好转,是市级特色文化村。 |
芰塘金村 |
芰塘金村基本情况 罗家乡芰塘金村地处龙南山区罗家乡南部,距县城21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20户,人口1050人。山林面积8665亩,其中竹林面积4000余亩,耕地面积574亩。现有0正式党员21名, 预备党员2名,考察对象1名,村民代表31人,村两委成员6名,低收入农户289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73.5%,村集体收入主要靠村茶山160亩承包上交,年收入仅0.7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山林收入毛竹加工、茶叶、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一、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一竹三笋”示范林100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毛竹500亩,续建 “一竹三笋”示范林500余亩,做大做强村竹产业,鼓励农户走竹加工致富门路,新发展竹加工农户15户。 二、茶叶发展 全村现有茶叶面积24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60亩,采茶工每人每天工资在80-100元之间,不但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社会效益,下步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扶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拟将村老茶园进行改造160亩,提高茶园的品质。 |
陆村村 |
罗家乡陆村村地处龙南山区罗家乡南部,与大街乡相邻,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96户,人口681人。山林面积7039亩,其中竹林面积6000余亩。现有0正式党员13名, 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成员5名,低收入农户157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80%,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山林承包上交,年收入仅0.3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山林收入、外出打工为主,也是罗家竹加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一竹三笋”示范林150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毛竹500亩,续建 “一竹三笋”示范林3500亩,做大做强村竹产业,鼓励农户走竹加工致富门路,新发展竹加工农户50户。 近年村两委准备办的实事: 一、争取浇筑芰塘金至梓坑机耕路2.5公里自然村道路。 二、争取上级支持,新建林区道路2条4公里。 三、争取上级支持,新建村老年活动中心,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四、实施好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程。 |
岭根村 |
岭根村基本情况 罗家乡岭根村地处龙南山区罗家乡南部,与大街乡相邻,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96户,人口634人。山林面积9039亩,其中竹林面积8000余亩。现有0正式党员18名, 预备党员2名,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成员5名,低收入农户157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80%,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山林承包上交,年收入仅0.6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山林收入、外出打工为主,也是罗家竹加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一竹三笋”示范林150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毛竹500亩,续建 “一竹三笋”示范林3500亩,做大做强村竹产业,鼓励农户走竹加工致富门路,新发展竹加工农户50户。 近年村两委准备办的实事: 一、争取浇筑白岩口至溪滩排机耕路1公里自然村道路。 二、争取上级支持,新建林区道路2条4公里。 三、争取上级支持,新建村办公、老年活动中心,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四、实施好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程。 |
罗家村 |
罗家村是罗家乡政府所在地,行政村规模调后成立了新的罗家村,新罗家村包括原余村金村、原罗家村、原大坑头村、原上峰村,新村域面积9.8平方公里,所辖1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16户,2071个人口,党员75名,耕地面积1278亩,山林面积9154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037元。低收入农户477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77.4%。近年来,特别是开展中心村试点以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