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衢州 >> 龙游县 >> 大街乡 >> 杨村村

杨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杨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村村简介

  以驻地杨村得名。地处丘陵山区,海拔200-411米,以祖姓杨氏得名,村呈块状。汪姓。1960年由淳安县外桐乡浯溪移民村。全村161户,532人,耕地322亩,山林1140亩。本村特色为无性系茶叶、民用房屋建筑。全村外出务工人数126人,村民人均收入2775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825211 324000 -- 查看 杨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杨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方旦村

  以片村方旦得名。属山区,海拔235--1067米。村沿山点状散布。主姓袁、傅,据查,袁氏始祖福建人,清康熙间迁入;傅氏祖与傅家傅氏同宗。共11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232户,78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87亩,山林12858亩,外出务工272人,村民人均收入2368元。  

贺田村

  该村共有村两委成员8人,村文书1人,高中文化程度3人,中专1人,其余均为初中文化程度,村民代表66人(其中包含41个党员)。该村在村支书、主任的英明领导之下,村里办公软硬件设施齐全,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办事能力高效快捷,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能够做到党务、村务、财务定时公开。村子的文化氛围浓厚,休闲娱乐生活丰富,有图书室、健身场所等,供村民们娱乐,丰富村民的生活。2008年,贺田村被评为“十佳和谐组织”。  

贺康村

  以辖区贺康得名。属半山区,其中畲族近200人,村沿山呈点状散布,海拔188-1111.8米。贺康村现有383户群众,1340口人。距龙游县城35公里,四面群山环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有17个自然村,党员54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打井、竹林以及油茶。高山蔬菜种植也是贺康村一大特色,成立了春野蔬菜合作社。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村广大村民群众,努力践行“-”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村两委认真践行“-”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横坑村

  海拔236--1059米,村沿山分布呈块状,部分点状散布。主姓邓、邱,邓氏始祖系铜坑表迁入。全村264户,819人。有耕地面积419亩,山林6316亩。外出务工268人,村民人均收入2172元。  

岭脚村

  大街乡岭脚村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属于海拔156—787.6米的半山区。全村下辖1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891人, 村子有山林地面积9667亩,耕地面积411亩, 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毛竹、 外出务工、养殖等,村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   

杨村村

  以驻地杨村得名。地处丘陵山区,海拔200-411米,以祖姓杨氏得名,村呈块状。汪姓。1960年由淳安县外桐乡浯溪移民村。全村161户,532人,耕地322亩,山林1140亩。本村特色为无性系茶叶、民用房屋建筑。全村外出务工人数126人,村民人均收入2775元   

新槽村

  龙游县大街乡新槽地处龙南山区,距龙游县城35公里,全村辖9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2户,总人口1026人,党员 41名。耕地面积706亩,山林面积5927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林业、特产及外出务工收入。200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0.5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73元.。四面群山环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在120—850米间。年降雨量为1850—20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于避暑度假和林业生产。   我村为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响应县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县政府十一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开展“乡村文明俱乐部”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科学发展意识、经济发展技能、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水平,为实现“创业创新、富民强县”和“强信心、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目标,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号召,开展创建乡村文明俱乐部活动。为更好的推进乡村文明俱乐部创建,我村采取多举措、抓实效的方针。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我村文明俱乐部创建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活动机制、监督机制,使乡村文明俱乐部有章理事、有人管事,让我村文明俱乐部给村民带来真正的实惠。目前我村已将龙游县乡村文明俱乐部的相关制度在村办公室里落实并已上墙,同时成立“三支一员一小组”,并将队伍建设名单公开上墙。    二、整治村容,美化环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我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才能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才能保证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实质。优化生活环境,增加生活娱乐设施。对全村范围内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增加了公共卫生设施,新建了体育健身场所。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村委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并分别成立了新槽村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了专业的环保人员,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三、组建队伍,丰富生活。目前村里建有健身场、休闲广场、篮球场、室内活动室、图书室等,真正做到全民健身娱乐,老有所乐。村里为不仅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引导农民远离打牌-、封建迷信,并由村民主任牵头成立座唱班,由村里统一购置乐器和服装,平时认真练习,经常组织表演,力争打造最好的座唱班。同时还有更多的村里妇女参加健身队,丰富了生活,有益于她们的身心健康,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文明素质,树立我村新风尚。    四、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返乡农民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迫切需求,村委会鼓励村民参加农民电脑培训班一期,培训人员48人。通过短期集中的培训,他们能够基本掌握电脑入门知识,应用电脑上网查找信息,进行网络信息交换,并运用电脑网络技术,从互联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与市场信息,以提高生产技能,改善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品质,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增加就业机会,最终达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通过电脑的培训也使村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更好的接受有利于发展的新鲜的事物。同时,村里设有农技110网络教室,方便村民上网查找和了解信息,丰富村民的生活,增长村民的见识,尤其在种养殖业方面进行了技术和销售上的帮助。    五、开展评议,优化民风。为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新形势,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本领、形成新风尚,革除陋习,褒扬先进,村里进行了村风民风评议活动,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切实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推进我村和谐新农村建设。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我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评选“和谐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的活动,进一步匡正我村的村庄风气,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全面发挥广大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创建“和谐家庭”活动,建立评选工作小组。    在村风民风评议这个新载体下,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有效而持久。广大村民通过民风评议活动,说心里话、议身边事,建言献策、以事明理,在参与中,大家的公德意识增强了,文明素质也有了相应的提高。邻里关系亲近了,不少家庭的难题也得到了解决。净化新槽村环境,在形成良好道德风尚方面,发挥出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下,在村民追求小康的期望下,我村村干部和村民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把“乡村文明俱乐部”办得红火,办得响亮。   

大街村

  龙游县大街乡大街村地处龙南山区,距龙游县城35公里,四面群山环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在120-850米间。我村山清水秀,耕地面积685.2亩,山林面积4663亩,其中有竹山321亩,茶叶面积130亩,板栗面积120亩。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312户,总人口1020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548人。烧基顶自然村为市级地质灾害点。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乡政府的统一部署,我村依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全村全面开展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小康示范村建设活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办的精心指导下,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奋斗拼搏,已基本完成今年小康示范村村庄整治建设的各项任务。   


杨村村特产大全




杨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