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村位于江山市东面,四都镇东部,距城区15公里,江山江、黄衢南高速穿境而过,208路城乡公交车至村口,交通便利。境内有1处渡口、2处砂场,砂石料资源比较丰富。全村下辖12各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0户,人口1270人,党员43人,共有耕地面积949亩,山林面积635亩,2009年村集体收入39.8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5069元。
近年来,双溪村对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2009年投资26万余元完成村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38万元建成新村办公大楼,完成植树2.24万株,为全镇成活率最高。努力推动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建成面积达130多亩的柑橘产业提升示范小区。对溪头山渡口进行了河道清淤和渡埠改造,方便了群众出行。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1%,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工作都有了新进步。
2010年,双溪村大力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工作,投资12万元的移民安置点通道扩建工程正在施工中。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投资40多万元对下溪沿自然村实施省级重点村庄整治。2014年全面建设无违建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881102 | 324000 | -- | 查看 双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峰村 |
上峰村是2008年由原路头村和湖石村合并而成的新村,新双江线穿过境内。全村现有农户819户,人口2779人,党员96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013亩,山林8733亩,2014年实现人均纯收入7417元。 上峰村以柑橘种植为主导产业,同时以毛竹、油茶、杉木等经济林经营为辅。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村里在实施柑橘“三疏二改”的同时,引导农户对低产毛竹林、油茶林、杉木林进行改造,提高种植效益。 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峰村积极申报项目,不断投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原上埂头村建设了村休闲广场,配备了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成为村民休闲健身好去处。2008—2009年,共入资金近60万元用于农民饮用水安装,目前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2%。为美化村庄,大力实施村庄绿化、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工程,相继投入资金32万元,对1500米村道进行了硬化;投入20多万元用于上埂头、路头村庄污水治理;绿化工作成绩斐然,200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绿化示范村”。09年村新办公大楼开建,到目前为止,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今年村里组建了腰鼓队,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在蓬勃兴起。 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换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该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文明村”、“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衢州市文明村”、“衢州市特色文化村”等荣誉称号。2009年又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乡村”,2010年完成“五村联创”。 |
江北村 |
江北村由原平埂村与郭山头村合并而成,距黄衢南高速衢州互通口仅1公里,建设中的杭长客运专线穿境而过。全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71户,人口1637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231亩,林地395亩,200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4105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大力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切实推进村级民主与法制进程;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 85%以上村民用上清洁的自来水;建设篮球场和老年活动中心,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推行殡葬改革,与双溪、傅筑园共建生态公墓;开展“312”绿化运动,对居民门前屋后进行绿化;对平埂自然村进行污水处理和卫生改厕,美化村庄环境。 江北村目前以柑橘种植为主导产业,面对柑橘市场滑坡形势,致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实施柑橘“三疏二改”的基础上,今年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千亩桔园”改造方案,对全村180亩桔园进行立项改造,并将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
金山村 |
金山村距江山市区12公里,与本市上余镇接壤,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67亩,山林面积482亩,现有农户280户,人口963人。金山村目前以柑橘种植为主导产业,养蜂产业在本村也具有一定规模。 近年来,金山村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投入资金用于宅间道路硬化,建设村垃圾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环境面貌;通过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人居环境有效改善;认真贯彻“生态立村,工业强村,第三产业富民”的理念,先后引进四都砖厂、港亨输变电等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企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村两委班子带领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2009年,金山村顺利通过省级新农村整治验收,绿化工作也取得较好成绩,被评为衢州市级绿化示范村,村党支部被命名为“江山市先进基层党支部”。 2010年,金山村继续抓好村庄整治和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为创建无违建村继续努力。 |
埠头村 |
埠头村位于江山市东北面,距城区12公里,双江线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埠头村是2007年由原黄家埠村和水碓头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34户,人口1372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11亩,林地160亩。 近年来,埠头村认真贯彻“生态立村,产业富民”理念,村两委班子注重科学发展,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引导农户推进柑桔提升转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和生猪养殖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并顺利通过省级重点村庄整治项目验收,完成路头溪黄家埠段改造、清淤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今日的埠头村,村庄布局不断优化,农户增收途径不断拓宽,农民素质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先后获得“衢州市绿化示范村”、“2008年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先进单位”、“江山市‘一中心二员三室’规范化建设先进村”、“兴林富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010年,该村提出“美丽乡村”创建目标,同时该村将以“中国幸福乡村”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基层基础等五大提升工程,争取把埠头村早日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幸福乡村”。 |
前岭村 |
前岭村是2008年由原田前村与五家岭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全村现有农户453户,人口1419人,共有耕地面积1111亩,山林面积5115亩。 原田前村地势较低,村民以种植柑橘为主,原五家岭村地处山区,历史以来以油茶为经济作物,现有油茶林面积2500多亩,年产纯生态茶油1.5万公斤。 老村合并后,前岭村大力推进新村融合工作,集体资产融合、新村人心融合成效明显,真正实现了并村并资又并心。近几年,前岭村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两委带领群众做了许多努力而有成效的工作。总长1公里多的环村公路建成使用,方便了群众出行。为改善饮用水条件,村里积极实施农民饮用水安装,其中原五家岭村地势较高,集中式饮用水水压不能满足输送需要,村里投入15万元安装了独立式饮用水。村庄绿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也扎实推进。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前岭村大力引导发展来料加工业,全村共有来料加工专业户10多户,产值达300多万元。 前岭村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正朝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大步迈进。 |
傅筑园村 |
傅筑园村由原傅竹街、赤山、儒林、山坑4个村组建而成,位于江山市四都镇北部,双江线穿境而过,离黄衢南高速公路大平山互通口不到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下辖26个村民小组,农户990户,人口3185人,共有耕地2704亩,林地11331亩,201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70.2万元,人均纯收入9136元。 近年来,傅筑园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基层基础等五大提升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农民饮用水安装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建设村民休闲健身场所、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村庄绿化、河道改造等项目实施,不断美化村庄环境。同时借助四都机电工业功能区落户该村的优势,大力实施“兴工强村、借力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农民产业转移,目前全村逾40%的劳动力进入园区企业务工,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铺林立,商业氛围浓厚,村内形成了一条集商贸、娱乐、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商业街。 在全村人民共同努力下,傅筑园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该村也因此先后获得“衢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江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衢州市文体活动示范村”、“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绿化示范村”、“中国幸福乡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充分就业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2009年,幸福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创建“富裕乡村、满意乡村、和谐乡村”。2010年,该村结合区位、人口、集聚力等优势,提出中心村建设目标。2011年,该村继续推进“五村联创”——幸福乡村建设工作,成功创建富裕、满意、和谐、文明、美丽的“中国幸福乡村”。2012年,该村积极走产业特色发展之路,投资近200万元,在大唐垄山场开发200多亩土地金银花种植基地,并成立江山市蝶恋谷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成功实现金银花上市,该项目也被申报为2012年江山市农业招商引资大项目信息;该村还积极盘活闲置资源,推进产业对外招商,将撤并后的原傅竹街完全小学闲置场地对外招商,现已整体拍出80万元。2012年底中心村建设获省市验收组验收。2013年立项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2014年,建立了文化礼堂,6层综合大楼。 |
四都村 |
四都村是四都集镇所在地,2008年与原小皂村合并。全村现有694户,2182人,党员72人,共有耕地面积5832亩,山林3495亩,2011年村集体收入30.94万元。近年来四都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基层基础:以村级“五新”争先为抓手,务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三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民情沟通制度,增进为民办事全程服务效率;严格落实党员首议制、重大村务公决制等民主决策制度,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取得新进步。 经济发展:推行柑桔“三疏二改”,实施桔园改造,提升柑桔品质,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发展大湖山羊养殖、生猪养殖,推广食用菌栽培,全村现有大湖山羊、生猪规模养殖户各10多户,大湖山羊年饲养量2000多头,年出栏生猪1万多头,食用菌年栽培量50万袋。根据山地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油茶种植。 民生事业:2009年投入30多万元,硬化村道1.7公里;建设新集镇区生活污水排污管网,建立老年活动中心。2010年投入资金建设26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
双溪村 |
双溪村位于江山市东面,四都镇东部,距城区15公里,江山江、黄衢南高速穿境而过,208路城乡公交车至村口,交通便利。境内有1处渡口、2处砂场,砂石料资源比较丰富。全村下辖12各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0户,人口1270人,党员43人,共有耕地面积949亩,山林面积635亩,2009年村集体收入39.8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5069元。 近年来,双溪村对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2009年投资26万余元完成村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38万元建成新村办公大楼,完成植树2.24万株,为全镇成活率最高。努力推动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建成面积达130多亩的柑橘产业提升示范小区。对溪头山渡口进行了河道清淤和渡埠改造,方便了群众出行。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1%,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工作都有了新进步。 2010年,双溪村大力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工作,投资12万元的移民安置点通道扩建工程正在施工中。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投资40多万元对下溪沿自然村实施省级重点村庄整治。2014年全面建设无违建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