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镇凤溪村由原来凤五、西溪淤、吉安、达坝淤四村合并成一个新村,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四个自然村,现有23个村民小组,826户农民家庭,人口达2723人。全村党员85名,村民代表45名,全村耕地面积2542亩,山林面积6435亩,水田95亩,其他1027亩。村民人均收入5910元,低收入家庭105户,低保户26户,村集体资产220万元,村集体收入40.2万元。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其中支部委员5人,支部负责人叶水亮,村委会3人,村委负责人周建礼,村文书1人,各条线负责人共12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881118 | 324000 | -- | 查看 凤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卅二都村 |
卅二都村地处江山市凤林镇西边,由原卅二都村、张公山村、外仓坂村、里塘坞村、上马岙村等5个村合并而成,被通往江西广丰的公路自东向西横穿而过,东邻大悲山村,南靠白沙、桃源村,西接江西省广丰县东阳乡,北处南坞村、游溪村之间,交通十分便利,是边贸经商的宝地。村办公楼设在大花公路边。此外处全村地域面积9平方公里,分布14个自然村,共有耕地总面积2901亩,人均耕地面积0.73亩,园地面积441亩,林地面积4280亩,公益林面积1492亩,森林覆盖率30%以上,养殖水面191亩。村域土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经商为主,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河水流域与峡口、广渡流域相通,河水流畅,水资源丰富。村中有两座大桥,其中金都桥为双桥合一的大桥。全村共有村民小组39个,党员108人,村民代表48人,农户1154户,农业人口3975人,非农人口33人,男女劳动力2198人,劳动力丰富,每年还有1140余人外出务工。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532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8万元。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科学发展要求,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一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围绕卫生洁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村级文体俱乐部等工程建设内容,开展村庄整治,2010年已被列为整治村。目前已亮化路灯100余盏,村庄道路硬化6公里,村中配备专职保洁员5名,2009年初,村两委发动全村村民安装饮用水,现已有70%的村民喝上安全饮用水,村中设有初中、小学两所学校,农村合作银行1座,粮站1座、卫生服务站1座。2010年经村两委研究,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实施建设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办公楼,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
凤祥村 |
凤林镇凤祥村由原凤林一村、凤林四村合并而成,现有正式党员81人,预备党员5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7名,凤祥村党支部2008年1月份开始推行党小组制度,共成立党小组5个,每个党小组有正、副组长各1名,平均每个小组党员17名。凤祥村支部将党小组制度与本村相结合,改革创新,灵活运用,有效破解了村规模调整后党员教育管理0现的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三难”困局。在近一年来,该村基本实现了规模调整后人、财、物及各线工作的完全融合,村集体出资从规模调整前的16.7万元猛增如今的40多万元,投资30多万元硬化村庄内外围道路2.5公里,方便村民出行,疏浚排灌渠3.5公里,确保下坂万亩早稻示范基地用水;投资2万多元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科学及时地帮助农户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筹资5万多元,开通了二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投资10万多元,上马了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目前,凤祥村干部队伍心齐气顺,风清气正,争先创优氛围浓厚,各项工作公开透明,群众满意,均走在全镇前列。 |
凤里村 |
凤里村地处凤林镇中心,面积约3.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566亩,林地面积4983亩,茶叶面积800亩,经济林350亩。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748户,常住人口2567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30户312人,劳动力1385人。现有党员98人,村民代表46人,村两委成员有8人。本村主要产业以粮食、茶叶、温氏养鸡、食用菌、来料加工为主, |
苗青头村 |
苗青头村位于浙赣边界,距江山市区35公里,辖1个自然村,分2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3户,村民1448人,其中0党员26名,村民代表31名,村两委班子6人。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山场面积3482多亩。山塘水库蓄水5000立方米。农村经济总收入405.2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8元。村庄道路已硬化,全村设垃圾池1个,垃圾箱21个,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
官田村 |
凤林镇官田村是2007年年底通过村规模调整后的新村,由原来的官田坞村、山后村合并而成,现有后青尾、黄泥、八家、坞圈、黄柿坞、山后、坞底、贺青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56人,有47名0党员(其中2名预备党员),劳动力1447人。耕地面积1054亩,旱地面积288亩,山林面积近5000亩,小二型水库2个。官田村的地理位置十分复杂,高高低低,四面环山,西面与江西玉山仙岩镇相毗邻,北与新塘边镇的上洋村、彭村村相连,一个村从头到尾有5公里之长,交通十分不便。合并后的官田村虽然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原合并前的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集体经济赤字10多万元。 全村已通有线广播、电视,50%农户自家有水井,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在08年度达73.6%,低收入农户183户,有332人,其中1500元-2500元,户数166户,313人;1500元以下17户19人,其中低保户有9户,五保户10户。 在合并后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本着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的原则,把握新一轮村规模调整的机遇,推进官田村的新农村建设。 |
白沙村 |
白沙村党支部以创建平安村为契机,注重推陈出新,注重狠抓落实,营造了平安和谐、幸福奋进的良好村落氛围,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各村前列。先后获得市级以上荣誉80多项,是省首届20个魅力新农村之一、江山市首批“中国幸福乡村精品村”之一、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省文明村、全国生态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村。 推荐理由:加大投入,推进硬件建设。在全村各巷道共安装路灯70盏,在村工业平台集中区域安装了监控设备,投资建设了村级高音喇叭系统、户外高清LED显示屏,创办“图书阅览室”、“法制宣传栏”,投资建设石刻文化园。 加强监管,推行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村书记、主任联系到片、其他村两委成员联系到组、村网格员联系到户制度,做到民情搜集快速,矛盾化解及时。创建了民情雷达站,着力对违规违法等8大类共19个分类重点民情予以搜集研判,从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村无群体性-事件,民事纠纷逐年下降。 加强帮教,推行亲情式服务。扎实推行亲情式服务,力所能及地为刑释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全村现无重新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 坚持以人为本,由治保会、妇联、计生等联合办公,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管理。 |
南坞村 |
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地处市区南面35公里处,与江西省广丰县、玉山两县相毗邻,总面积9641亩,辖24个村民小组,728户,2638个人口,古民居96幢。是江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名村。 南坞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辈出,民风清纯向上。 东周时期,唐叔虞后裔藏,字伯齐,号尚父,封杨侯,因以为姓。自此杨氏生生不息,洋洋大观。最显赫者三十九世杨坚为隋朝开国皇帝。东晋安帝时,会稽太守、南抚越大将军、信安侯向公家于衢。唐中宗时(684年),五十八世中议大夫谭公居江山镇安(今石门)。六十九世珠公居齐礼乡洄潭,七十五世永丰县尉师叔公迁杨秀坞。宋理平二年(1235),七十九世宋御史尹中公,迁南峰(南坞),是为南坞建村之初。 南坞村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繁多样。农历三月初三,是南坞杨氏一世祖尹中公的诞辰,杨氏子孙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今人称之为三月三庙会。祭祀活动仪式庄重,程序严密。迎祖巡游,祭拜0;宣读族训,分、关飨饼;演奏器乐,表演戏剧:庄重热烈,归宗聚心。与此同时,峡山寺内,红烛吐炎,青烟缭绕;虔男信女,顶礼膜拜;黄袋香客,络绎不绝:情有所依,人心向善。这种活动,延续三天,蔚为壮观。除此以外,“座唱班”活跃于红白喜事之处,传统医药流行于民众之间,整个村庄文化氛围浓郁。 南坞村有省级文保单位一处,市级文保单位两处,文物点22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一处。凤林镇党委、政府,南坞村两委对南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十分重视,镇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南坞村古村保护措施办法》,成立了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工作领导小组;南坞村制定了《古村整治规划》,成立了专业的安全保护机构。自2003年以来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对外祠堂、峡山寺以及一些古民居进行维修,并对内、外祠堂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大力开展优秀民俗文化活动。保护开发古村落已经成为南坞村民的共识。 风水宝地堪称奇,建筑布局藏玄机 南坞村四面环山,南面开阔,林茂水清,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房屋依照山坞的地势而建,形成群山拱围、拾级而上的总体格局。全村的房屋布局蕴藏着堪舆(风水)学的玄机。 南坞地处浙江与江西交界,山南水西流入长江,山北水东流入钱塘江;南坞建有内祠、外祠,同村同宗建两座祠堂,这种现象实属罕见;内祠堂屋前筑有一个八卦井,外祠堂屋边也筑有一个八卦井,用水方便;村西南玉峡山上建有两座石塔。南坞村有一山两水,同宗两祠,一村两井,一山两塔,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一生为二;老子《道德经》有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有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恐怕不会是一种巧合! 南坞古村落的公共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规模宏大,而且融雕刻、彩绘于一体。其中以内祠、外祠、八卦井最为引人注目。二十二座古民居基本建筑于明清时代,以清代为主,两座建于民国时期。风格基本一致,青砖红瓦,歇山顶,多有马头墙,一般为穿斗式,两进或三进带天井居多。有的房屋牛腿、雀替有雕刻,有的有拼花窗格。富有特色的古建筑群,诉说着南坞当年的兴旺和繁荣,诉说着南坞的灿烂与沧桑。 信息来源:乡风文明网 |
大悲山村 |
大悲山村地处凤林镇政府所在地,老205国道贯穿全境。全村总户数510户,总人口1886人,由原凤林镇下社村、茅坂新村、大悲山合并成立,全村共19个村民小组,目前有党员总数57人,常住户数510户,常住人口1886人,劳动力1123人。耕地面积1453亩,其中水田1343亩,旱地110亩;山林面积10000亩。主要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辅以油茶、茶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 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以资源经济为主,及房屋场地出租、封山育林等收入,年集体经济收入7.9万元。 |
茅坂村 |
凤林镇茅坂村位于江山市区以南29公里处,面积为8.18平方公里,新205国道和江浦公路(老205国道)穿境而过,东溪(江山港)、乐溪(西溪河)自西南往东北方向穿越流去,故有“双溪”之美称。以徐氏大宗祠、大厅厅堂、西厅、古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徐氏发族祖莹----无葬坟,其美丽传说堪称江山一奇。茅坂村成立于2007年11月份,由原茅坂一村、茅坂二村、茅坂三村和达淤自然村合并而成 |
株树村 |
株树村坐落于205国道线边,南距镇治凤林5.6个公里。人口1267人,382户,12个村民小组,党员32人。耕地面积852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辅以油菜、玉米、豆类等;林地面积24890亩,以松、杉、毛竹为主,辅以板栗、柑橘、茶叶等。2012年村人均纯收入8887元,村级经济总收入12万元。 株树村与卅二都村、凤祥村、凤里村、苗青头村、官田村、白沙村、南坞村、大悲山村、茅坂村、游溪村、高坂村、凤溪村、花溪岙村、英岸村、政棠村、桃源村相邻。 |
游溪村 |
游溪村位于凤林镇政府的西面,距市区30公里,地理环境较好,交通方便。在2007年11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原来的游溪村、基背桥头村、横山村、坝头村四个村合并成一个村。总户数498户,14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粮田面积1189亩,山场面积3360亩,村两委7人,党员76名,2009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人均收入达4900元,是一个以种养殖、务工、经商为主要收入的中等村。 近年来,游溪村在凤林镇党委、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建造村办公大楼,同时建起了篮球场、健身场、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等娱乐场所。去年创建了中国满意乡村,年底通过了市有关部门的合格验收,为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高坂村 |
凤林镇高坂村于2007年12月由原枧头、管家、道城坂、后周、老佛山与高坂村规模调整而成,村部设在原高坂自然村。高坂村位于江山市南部,距市区3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高坂村全村25个村民小组,870户农户,2914个人口,84名党员,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村农民人均收入4900元;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亩,山场10500亩;村两委班子7人,由6名支委和2名村委组成;村民代表35人。 |
凤溪村 |
凤林镇凤溪村由原来凤五、西溪淤、吉安、达坝淤四村合并成一个新村,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四个自然村,现有23个村民小组,826户农民家庭,人口达2723人。全村党员85名,村民代表45名,全村耕地面积2542亩,山林面积6435亩,水田95亩,其他1027亩。村民人均收入5910元,低收入家庭105户,低保户26户,村集体资产220万元,村集体收入40.2万元。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其中支部委员5人,支部负责人叶水亮,村委会3人,村委负责人周建礼,村文书1人,各条线负责人共12人。 |
花溪岙村 |
凤林镇花溪岙村位于江山市南部,距市区37公里。花溪岙村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233户农户,727人,15名党员,09年集体经济收入0.238万元,村农民人均收入4982元,区域面积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3亩,山场2600亩,村两委班子4人,村民代表20人。 花溪岙已有垃圾箱3只,公厕1座, |
英岸村 |
英岸村是凤林镇的北大门,具有悠久的历史。位于新旧205国道边,青山环绕,两溪一渠夹带而过,是个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的小村庄。由5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凤凰山、太平埂、桐家坞、英岸、达溪淤。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65户家庭户,农业人口805人,居民户口11人,村民代表26人,党员35人,预备党员2人。去年村集体总收入为2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5元,比前年增加8%。区域面积为2.02平方公里,拥有粮田465亩,园地701亩,林地1384亩,水面2.1亩,有丰富的河流冲积沙资源,有近百亩沙滩尚待开发利用,是投资商投资办厂和建造休闲娱乐场所的风水宝地。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积极为民办实事,为壮大村集体经、农民增收上作不懈努力。 |
政棠村 |
政棠村地处江山市中南部,与江西省玉山县、广丰县毗邻。人口3188人,955户,14个村民小组,党员92人。耕地面积2126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新兴农业产业年种植白菇150万袋。养殖业年出栏生猪4000头,鸡15万只。2012年村人均纯收入8384元,村级经济总收入92万元。 |
桃源村 |
桃源村系原周村乡黄倚村因受白水坑水库建设而整村迁移村。经村规模调整,现有村民户数达783户,总人口达2704人,辖32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达7.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达2711亩,山林面积达22650亩。配备两委班子成员6名,现有党员95名,村民代表39人。整村迁移至凤林镇以后,在镇党委、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