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塘村因村规模调整,由原来的泉塘村、牌楼底村合并,新村名为泉塘村,办公地址设在牌楼底。合并后的新村总户数829户,总人口2719余人,区域总面积9812.28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881120 | 324000 | -- | 查看 泉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清漾村 |
清漾村位于江山市区东南部20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还是浙江省4A级风景名胜区。村庄区域面积3.78平方公里,共有337户,1147人,其中劳动力752人,耕地面积844.94亩,其中水田面积739.24亩,旱地105.7亩。山林面积3574亩,8个村民小组,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53元。 近年来,清漾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及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立足清漾村优势,围绕历史文化特色村作文章,以创新思路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绿化示范村、衢州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江山市“中国幸福乡村”。 |
新群村 |
石门镇新群村位于镇所在的东南方,离石门镇集镇区4公里,区域面积4.53平方公里。形状似葫芦型,属丘陵地区。石金公路经过村中。全村共有11个自然村,分别是龙头、下新山、新山、瓦窑、路家西、保福寺、邱男、下安、后坞、上道坑、岩河。17个村民小组,617户,2148人。耕地面积1613亩,山林面积3297亩。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在保福寺自然村。 本村于1950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互助组,1952年成立原华丰乡新山低级合作社和原石门乡群乐低级合作社。1954年8月两个低级合作社并成为一个高级社,取名石门乡新群生产大队延续至1983年5月止。期间0时期曾改名为新群大队革命领导小组。1983年6月建立石门乡新群村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为石门镇新群村村民委员会。2007年10月村规模调整,原新群村与原岩河村合并建立建立一个新村取名为新群村村民委员会,从1952年的群乐低级合作社开始至目前的村级组织所在地均设在保福寺自然村。 原新群村从1950年开始至今共有7位同志担任过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是:毛章基、王笏贵、徐德禄(已故)、毛明阳、蔡有才、邱土有、毛焕贤。村民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共有9位,他们是:王日旺(已故)、姜洪茂(已故)、毛文阳、蔡克明、邱土有、蔡克财、毛焕朝、王笏军、毛章表。 原岩河村从始至末担任过村级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有6位,他们是:廖光藏(已故)、廖世松(已故)、廖世敏(已故)、廖世贵、廖德祥、廖江发。 现新群村岩河自然村曾是红军、地下党组织革命的根据地。 新群村村民一直以来以农为本,靠种田为生。水稻是本村的主要农作物。从1958年开始种植棉花、茶叶、柑桔等,近几年,发展了畜牧业(养猪)。新群片最多的年份有近一半耕地种植棉花。是全镇的产棉大村。 |
延龄村 |
江山市石门镇延龄村地处石门镇东北面,区域面积2.89平方公里,由下圳头、弄塘山、索赋岭、昭明、塔底、小洪岗山6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486户,总人口1752人,耕地面积2092亩,山场面积1700亩。本村主要以粮食、棉花生产为主,引进外资农业企业2个:1个是杭州新蓝天公司,经营花卉苗木,总面积530亩;另一个是嘉兴个体企业———江山市神州绿化基地,面积136亩,年产值300万元。村内有养鸡大户四户:周衍昌、王小菊、邱文存、毛丽玲,养鸽大户有王介云、徐小明、赵敦炬、毛梅香,养猪大户有毛海云、毛建、毛梅红、毛福海、周庆龙、毛良金6户,牧业总产值在400万元以上。工厂化食用菌企业1个,年产值1000多万元。昭明工业园区内有特色企业7家,建有小型企业——笏军等塑料厂3家、服装厂2家、美丽雅礼品厂1家,年产值200万元。延龄村下圳头自然村地处石门镇集镇范围,现有街道3条——东街、北街、延龄街,每5天壹集市,市场繁荣,有商业店面100多间。本村交通发达,村东面是京台高速公路,西面是花峡线贯穿而过,北通江山市区,南通江郎山、廿八都旅游胜地,距京台高速出口只有3公里。农民现有汽车80余辆,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6365元。延龄村现有劳动力1100余人,外出劳动力440人,外出劳动力中在外创办特色工业企业的有4家,其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胡成荣的木材家具、灯具厂,胡向荣的木材家具厂,毛建斌的五金机械厂)。本村现有0党员58人,带头创业的先进党员中,有老干部周克俭的商业、毛庆有的饮食业、周庆旺牙科医疗、周衍水的外贸商业、周小龙的墙纸厂、周健儿的恒安驾校、胡灵军的蜂产品经销、毛建明的合资企业五金机械厂。延龄村现有低保户10户,残疾人30人,其中重度残疾人8人。本村现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3名,财务监督小组成员3名,村民代表38人,其中妇女代表2名。 |
岭底村 |
岭底村位于黄衢南高速公路旁,交通十分便利,8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72户、总人口1912人,党员61名,粮田总面积1243.7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
灵岗口村 |
灵岗口村位于花峡公路边,交通十分便利,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389户、总人口1249人,党员39名,粮田总面积859.8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灵岗口村与清漾村、新群村、延龄村、岭底村、达篷村、界牌村、长山源村、金炉村、江郎山村、郎峰村、泉塘村、溪底村、琚家岗村、西山村相邻。 |
达篷村 |
达篷村 石门镇达蓬村位于镇政府西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与原小塘源村合并,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 达蓬村现有十个自然村,十三个村民小组,农户数517户,人口1695人,党员53名,粮田1261亩,山林6883亩,2009年村人均收入7107元。 达蓬村两委一班人一向有着坚结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村集体年固定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主要来自茶园、梨园等发包及上交收入。 村庄整治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完成村庄道路硬化5.5公里,自投资金80余万元。路灯亮化遍及主要自然村道,路旁绿化取得较好的成绩。小塘源下山脱贫小区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已完成。2009年创建“富裕乡村”已通过市级验收。2010年,达蓬村两委一班人信心十足。申请“中国幸福乡村”、“五村联创”。目前休闲广场主体工程已完成,农民改用水安装工程已完成80%以上。通过创建“幸福乡村”的主要工程实施方案:2010年再硬化村庄道路2.5公里,预计投资75万元,投入15万元补贴农户赤膊墙粉刷,投入10万余元拆除简易厕所。 目前,大部分村民赤膊墙粉刷已在进行中,简易厕所已拆除50%,村民们创建“幸福乡村”热情高涨。 达蓬村主要特色产业有名特优茶叶,七彩山鸡养殖场,绿壳蛋鸡养殖场,野兔养殖场等。 |
界牌村 |
界牌村因村庄合并,由原来的界牌村、中山头村、安基村三个村合并,新村名为界牌村,办公地址设在界牌。合并后的村总户数803户,总人口2634余人,区域总面积5861亩。 界牌村与清漾村、新群村、延龄村、岭底村、灵岗口村、达篷村、长山源村、金炉村、江郎山村、郎峰村、泉塘村、溪底村、琚家岗村、西山村相邻。 |
长山源村 |
长山源村因村庄合并,由原来的理余村、长山村、马车坳村、达社村、张家源村合并,新村名为长山源村,办公地址设在长山。合并后的村总户数780户,总人口2465余人,区域总面积11357亩。 |
金炉村 |
金炉村 石门镇金炉村位于镇东南方,交通便捷,金石公路穿村而过,2008年4月由原金星村与原周炉村进行村规模调整后的新建村。办公地址设在周炉。 一、村情基本情况 全村现有人口2616人,738户住户,24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60人,村两委成员5名。村区域面积较大,总面积24612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90亩,其中水田1170亩,旱地20亩,林地面积17900亩。是一个丘陵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420户,1286人,其中人均1500-2500元的有375户1186人,1500元以下的有45户100人。一落实低保户15户33人,落实五保户17户17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87万元,其中主要是山林承包收入。2009年村集体经济总支出6万元,主要用于村庄工程建设和误工报酬及补贴。2009年人均纯收入3041元。 二、村历史演变 本村于1950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互助组,成立岭底乡炉里互助组。1952年成立原岭底乡炉里低级合作社和金星低级合作社。1954年8月两个低级合作社并成为一个高级社,金炉高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了石门人民公社周炉生产大队、金星生产大队延续至1983年5月止。期间0时期曾改名为周炉大队革命领导小组、金星大队革命领导小组。1983年6月建立石门乡金星村村民委员会、石门乡周炉村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为石门镇金星村村民委员会、石门镇周炉村民委员会。2007年10月村规模调整,原金星村与原周炉村合并建立建立一个新村取名为金炉村村民委员会,目前的村级组织所在地均设在周炉的覆螺庵自然村。 三、村产业开发情况 农业产业主要以畜禽、油茶、竹笋、杉木为主,以土产的山茶油为主要特色。其中杉木综治面积5000亩,笋竹综治面积9500亩,茶叶综治面积250亩,畜禽养殖已经初具规模。规划在五年内以绿色蔬菜,土猪养殖为主线,年产猪1000头以上,养殖温室鸡1000羽,积极鼓励农户发展“温氏”养鸡,同时,鼓励种植白菇、金针菇、竹笋、山茶;改造笋竹基地面积1000亩,涉及农户300亩;发展食用菌种植150万袋,涉及农户60人次。积极引导农户增加经济收入。来料加工规划:培养来料加工经济人5人,从业人员达300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到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要达到70万元,继续开展农业和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在五年内培训人员700人次,并基本实现就业。 四、村级公共设施与服务情况 交通较为便利,由江山市大众城乡客运公司负责的石门-金星的城乡公-车正常营运中。全村由线电视用户580户,有线广播用户300户。2009年全村总人口2416人,共有2409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 五、村级发展重点 (一)抓住重点,全力落实好下山脱贫工作据市委发〔2009〕25号文件“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精神,采取整体搬迁与零星搬迁相结合、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实施,争取五年左右努力,对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基本实现“愿搬尽搬”。为引导山区农民下山脱贫、易地脱贫,我村书记、主任作为实施组长,负责本村实际工作的部署。村两委为组员,分片进行下山脱贫工作的宣传工作。为了切实协调好下山农户的事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村两委分组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优惠政策的宣传,并做好实际情况的摸底,对偏远自然村的农户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宣传,使下山脱贫点的居民能愉快地接受下山人员,协调并解决好建房、土地使用和经营等各项事务。下山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发展经济,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使农民增收从08年以来,我村利用集体的存粮资产来盘活经济的发展。首先,利用并村后闲置的原金星村办公用楼进行租赁,对原周炉村的闲置用房继续对外租赁办厂,为村里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其次,我们利用山区优势申报了油茶、毛竹基地项目,增加了上级资金贴补,同时,投资40万元建设黄公坞、北坑、李树坑的林道5.8公里,为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提供了良好途径。对此,我们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尽量让村里老百姓多得实惠,我村地处山区,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白菇,积极和镇农技站联系,在村里组织召开了全镇白菇生产现场会,同时,还利用来料加工经纪人的介入,使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创收。一年多来,我村共发动村民自行筹资和捐款相结合,相继完成了西源、杭坑、水碓后、炉里4个自然村的通组达户道路硬化5.3公里。只有我们精打细算,才能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民真正的受益。由于外出打工劳动力增加,部分种田承包户劳动力的外出,土地流转及承包田出租的增多,为大力发展支持种植业,2009年以来,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我村成立了江山市金炉粮食合作社、江山市安华植保合作社和江山市周炉农机合作社,通过合作的方式有效形成相对大的生产经营规模,使一年多来,在如何来发展壮大我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好老百姓的热点、难点。 |
江郎山村 |
江郎山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区江郎山下,总户数888户,总人口2856余人,区域总面积9932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种植业主要以柑桔、水稻、食用菌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生猪、白鹅为主。 江郎山村,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大自然创造了令人神往、充满奇迹的江郎山。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带动江郎经济发展的资本。那巍巍矗矗、直上云霄的三爿石,闻名省内外,成了国家级风景区,优美的传说,诱人景色,使人流连往返,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江郎山村,又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村两委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各项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一幅幅灿烂的画卷。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招商引资落户江郎,花卉苗木发展迅猛,“江郎山”牌竹荪飘香四方,全村人民安居乐业,有线电视实现共揽,康庄工程惠及千家万户。近年来,又投入资金用于土地整理,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梦想。 江郎山村,更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土地。灵山秀水的神韵、浑厚的文化积淀,不但使江郎人文渊薮奇特,而且使这土地更加大有作为。新的村领导班子团结拼搏,积极进取,把江郎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
郎峰村 |
郎峰村因村庄合并由原来的江郎村、雅丰村合并,新村名为郎峰村,办公地址设在雅丰。合并后的村总户数1057户,总人口3485余人,区域总面积16175亩。 |
泉塘村 |
泉塘村因村规模调整,由原来的泉塘村、牌楼底村合并,新村名为泉塘村,办公地址设在牌楼底。合并后的新村总户数829户,总人口2719余人,区域总面积9812.28亩。 |
溪底村 |
溪底村位于石门镇南面,是镇政府办公所在地,全村843户,总人口2558人,该村连续五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溪底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穿梭于该村的大街小巷,行走于田间地头,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近年来,溪底村投入20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先后对全村主干道、宅间道进行硬化,安装路灯80盏,设立垃圾箱50多个,并建立垃圾中转站。现在,村里用于群众的福利开支和村内的公益事业开支每年都达10多万元。在和谐的乡风文明指引下,该村先后荣获衢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衢州市优秀党支部、江山市基层先进党支部等光荣称号,村书记廖德庆还被评为江山市“十佳领头雁”。从1996年被授予浙江省级文明村至今,10年没有发生一件信访事件,这面文明旗帜一直飘扬在溪底村的大地上,如今的溪底村有八成以上的农户住进了了楼房,小车、电脑进入农家的梦想也逐渐实现。 |
琚家岗村 |
石门镇琚家岗村有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655户,2139人口,粮田面积2041.9亩,党员人数学课50人,2007年村级集体收入5.973万元,人均收入4625元。村班子一班人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农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村民对卫生环境村容村貌有了新的要求,村两委组织村里有威望、有信心、有能力的“五老”担任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引导农户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 |
西山村 |
西山村共1772人口,530户,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党员35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