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大庆 >> 大同区 >> 老山头乡

老山头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山头乡谷歌卫星地图)


老山头乡简介

  一、基本情况
   老山头乡共有6个村,40个自然屯,辐源总面积33万亩,全乡总户数6,167户,总人口20,242人,其中农业户5,779户,农业人口19,178人,劳动力11,650人。全乡共有耕地8.3万亩,草原2.5万亩,自然水面3.6万亩,林地3.1万亩。
  二、资源特点
   1、私营企业多,靠近采油七厂:
   老山头乡境内有大同区新建电柱厂、宏桥面粉厂、金华塑胶制品厂、春山纸板厂、双龙面粉厂、永吉砖厂、双庆砖厂等私营企业,靠近采油七厂,可容纳剩余劳动力1,600人,为乡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交通便利,通讯方便:
   明沈国防公路从境内西侧横穿而过,油田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吉山路和西山路环绕全乡,交通运输便利。全乡安装住宅电话1,300部,同时乡机关直属单位和6个村委会,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安装了磁卡电话、市政电话和管局电话。
   3、水草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多:
   (1)库里泡沿线4个村11个自然屯,有机动船512艘,仅打水虫子一项,年收入150万元,大部分农户从事“三小”养殖,库里泡沿线的鸭蛋,蛋大黄红,远近闻名。(2)草原面积大,大鹅生产、黄牛生产、绵羊生产基础好,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4、招商载体多,原有企业闲置资产多,七厂东门、南门小区,容纳业户100多户。
   三、今后经济发展计划
   1、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新项目,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一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搞好特色经营;二是积极加强小区建设,实施规模经营;三是找龙头,抓订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搞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强化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中轴地位,全面发展畜牧业。以户养为主,坚持一户多类,户户饲养,走小规模、大群体之路。一是大力发展生猪和“三小”养殖;二是鼓励农民发展两牛一羊,重点解决黄牛和羊群改良问题;三是适度发展特禽养殖;四是巩固发展好捕捞鱼虫业,鼓励农民发展养渔业,力争把水虫这个项目做大做活;五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畜牧防疫机制;六是抓好饲料开发和秸秆转化工作,在降低饲料成本,转变农户传统养殖观念,实现由散养到舍饲。
   3、积极发展乡镇企业,走工业强乡之路。
   借助靠厂和乡镇企业发展有规模的优势,积极发展工业经济。一是搞好现有企业的内部挖潜,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使企业增产增收;二是搞好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壮大企业阵容,重点引资建立对农业生产有牵动力的粮食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使企业成为龙头,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三是搞好工业小区建设,为企业建设提供载体,完善七厂东门、南门小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02万人 ·大同区旅游·大同区特产·大同区十大特产·大同区十景·大庆旅 230606203 163000 0459 查看 老山头乡谷歌卫星地图

老山头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老山头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庆葡街道

   位于大庆市西南部大同区。辖4个社区(葡北社区、葡中社区、葡西社区、葡南社区)   -   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区内工业以化工、酿酒、食品、建材为主,全区工业总产值3.9亿元,工业增加值2.5亿元,由于坚持突出地方工业的战略地位,本着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背靠大企业为优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了工业经济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走上高质高效之路。农业是支柱产业,当年全区粮食总产量24.4万吨,产值6.6亿元。以种植业为主,同时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地缘优势、地域优势,引进“43”型日光节能温室等高科技农业技术,发展蔬菜生产,并逐步扩大养殖业生产规模,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私营企业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通过逐步加强市场建设,完善了农贸市场、工贸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等各级各类市场,使个体私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9484户,实现产值8369万元,营业额2.1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到81家。   -   基础设施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两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前几年相比有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9亿元,年均递增60%;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008元,年均递增20%。电话作为一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已经走进农民家庭,全区电话装机容量达2万门;农用机动四轮三轮车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生产交通运输工具,全区已发展各类型号机动车1.1万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高台子镇街道

  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距离区政府11公里,地处东经124°47′,北纬46°02′,高台子镇南靠大庆市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厂,西临大庆华能新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东与安达市接壤。全镇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9个自然屯,总户数5984户,总人口2.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364人,劳动力13919人。全镇境内共有满族8人,朝鲜族15人,蒙古族10人。    高台子镇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光照充足,多南风;秋季温凉,晴天多。气温:年平均气温4.2℃。年极端最高气温36.9℃,出现在7 月中旬;年极端最低气温-35.7℃,出现在12月下旬。年均活动积温2880℃。 降水:年均降水量440mm(年均蒸发量1530mm)。2003年降水530mm,2004年降水183mm,2005年降水440mm。日照:年均日照时数为2820小时。全年日照时数最多的6月份为286小时,最少的12月份为175小时。风:主要风日集中在春季。春夏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一年四季中夏季风日最少。年平均八级风以上天数22天;六级风以上天数32天;大风天3月上旬开始增多,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盛期,6月以后逐渐减少。霜期:无霜期为140-150天。一般年份终霜期在4月下旬,初霜期在9月下旬。结冰期在5个月左右,全年土壤结冻期为180-220天,冻土深在180厘米左右。    大同区高台子镇资源丰富。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1.23万亩,草原4.3万亩,林业用地1.57万亩,自然水面1.79万亩,已开发利用养鱼池6000多亩,现有机电井302眼,小水井74眼。地上水、草、田纵横交错,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大庆市第一口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坐落在高台子镇境内。    大同区高台子镇交通便利。该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境内有采油八厂、采油五厂四矿和五矿、井下作业三大队,康泰公司等多家油田企业,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萨大路、高宋路、高新路、东西干线等几条市区主干线贯穿于境内,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林源镇街道

  林源镇位于大庆市西南部,距离市区5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4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余亩,草原23万亩,自然水面2万亩,林地6.4万亩,人口3.3万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83亿元,合作经济总收入实现9000万元,是全市经济"十强乡镇之一"。境内有林源炼油厂、东北管道局大庆输油管理处、联谊化工厂等多家中省市直大型企业。让通铁路纵贯全镇南北,林庆公路、西干公路等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市林源工业园区座落于我镇,客商到我镇投资创业将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招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林源镇位于东经125°43′,北纬46°19′,海拔135-14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85%以上,特别适宜绿豆、花生、中药材等作物种植。每年约有3万亩绿豆,2万亩花生和近3千亩药材的种植规模。2001年花生和绿豆分别成功注册了"红满天"和"绿园"牌商标,同时部分花生和绿豆通过了欧盟IMO有机食品颁证机构的质量认证,并颁发了有机食品认证书。投资60万元建成的有机食品加工厂,年加工有机食品200吨。现在,该镇已成为本地区乃至全省著名的杂粮、杂豆集散地,年外销杂粮杂豆万吨以上。2003年重点开发建设了五大基地:即,玉米制种基地1540亩、有机食品基地1400亩、无籽西瓜基地1000亩、中药材基地2500亩、蔬菜基地5000亩。共签定农业订单项目3个,面积12940亩。其中,与吉林松源种子公司签定了1540亩玉米制种回收合同;与市乡企局销售公司签定了1400亩有机食品销售合同;与大庆陈氏调味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0亩花生销售合同。   在畜牧业上,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转牧战略,重点发展两牛一羊和大鹅生产,全镇现已辟建4个奶牛专业屯,5个黄牛专业屯,4个绵羊专业屯,3个大鹅养殖专业屯和3个大鹅养殖小区、1个奶牛养殖广场,初步形成了全镇一屯一品与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协调发展的经营模式。全镇奶牛现发展3000头,年产奶2万余吨。黄牛发展到5000头,羊发展到4万只,大鹅发展到12万只。种植青贮饲料3000亩播优质牧草2400亩,种植草木犀200亩。全镇畜牧业生产在全区乃至全市占有较大比重,发展势头强劲。.  

立志街道

  立志街道位于黑龙江大庆大同区。下辖:   230606005498 111 兴志虚拟社区  

新华街道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新华街道   新华街道 辖2个社区(新电社区、新兴社区)。  

大同镇街道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大同镇是大同区八个乡镇之一,系大同区政府所在地。大同镇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53,954亩。    [人口与行政区]大同镇辖6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01年底全镇人口达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交通通迅状况]大同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萨大、大肇、明沈、同昌等4条主干路穿镇而过,油田专用公路四通八达。通迅装机总量达2万门,全镇电话入户率达90%。    [资源]大同镇素有“地下出油,地上产粮之称,地下油藏丰富,地上不仅能够产粮,而且能够产蔬。近几年大同镇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红干椒产业发展迅速。    二、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同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人才优势,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向强镇富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同镇真正成为了大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同镇是全区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达15,000亩,品种20多个。作为大同镇重点品业的蔬菜生产,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全镇发展各类棚室940栋,其中“43”型温室85栋,全镇瓜菜总产量达4.5万吨,创产值2800万元。经过努力大同镇在蔬菜生产上不但面积有了突破,而且品种不断更新,效益连年递增。如今大同镇不但生产露地菜,还利用温室生产食用菌、油桃、礼品西瓜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在开发新品种,新项目,争取更大效益。在这方面大同镇走在了全区前列。2000年大同镇引种了红干椒品种,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反响较好。经过两年发展,大同镇红干椒面积现已发展到2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37%。红干椒品业的发展,为大同镇的结构调整指明了道路,也为大同镇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01年红干椒种植户亩收入均在400元以上,是玉米的5倍左右。2002年大同镇又招商引资建成了大庆绿友天然绿色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大同镇向东北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又迈近了一步。    大庆绿友天然色素厂落户大同镇,为大同镇带来了无限商机,全国最大的红色素提练厂和全区3万亩的红干椒面积,吸引各地客商纷纷而至,这将带动大同镇商业,饮食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大同镇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大同镇是大同区八个乡镇之一,系大同区政府所在地。大同镇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53,954亩。    [人口与行政区]大同镇辖6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01年底全镇人口达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交通通迅状况]大同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萨大、大肇、明沈、同昌等4条主干路穿镇而过,油田专用公路四通八达。通迅装机总量达2万门,全镇电话入户率达90%。    [资源]大同镇素有“地下出油,地上产粮之称,地下油藏丰富,地上不仅能够产粮,而且能够产蔬。近几年大同镇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红干椒产业发展迅速。    二、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同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人才优势,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向强镇富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同镇真正成为了大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同镇是全区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达15,000亩,品种20多个。作为大同镇重点品业的蔬菜生产,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全镇发展各类棚室940栋,其中“43”型温室85栋,全镇瓜菜总产量达4.5万吨,创产值2800万元。经过努力大同镇在蔬菜生产上不但面积有了突破,而且品种不断更新,效益连年递增。如今大同镇不但生产露地菜,还利用温室生产食用菌、油桃、礼品西瓜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在开发新品种,新项目,争取更大效益。在这方面大同镇走在了全区前列。2000年大同镇引种了红干椒品种,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反响较好。经过两年发展,大同镇红干椒面积现已发展到2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37%。红干椒品业的发展,为大同镇的结构调整指明了道路,也为大同镇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01年红干椒种植户亩收入均在400元以上,是玉米的5倍左右。2002年大同镇又招商引资建成了大庆绿友天然绿色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大同镇向东北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又迈近了一步。    大庆绿友天然色素厂落户大同镇,为大同镇带来了无限商机,全国最大的红色素提练厂和全区3万亩的红干椒面积,吸引各地客商纷纷而至,这将带动大同镇商业,饮食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高台子镇

  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距离区政府11公里,地处东经124°47′,北纬46°02′,高台子镇南靠大庆市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厂,西临大庆华能新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东与安达市接壤。全镇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9个自然屯,总户数5984户,总人口2.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364人,劳动力13919人。全镇境内共有满族8人,朝鲜族15人,蒙古族10人。    高台子镇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光照充足,多南风;秋季温凉,晴天多。气温:年平均气温4.2℃。年极端最高气温36.9℃,出现在7 月中旬;年极端最低气温-35.7℃,出现在12月下旬。年均活动积温2880℃。 降水:年均降水量440mm(年均蒸发量1530mm)。2003年降水530mm,2004年降水183mm,2005年降水440mm。日照:年均日照时数为2820小时。全年日照时数最多的6月份为286小时,最少的12月份为175小时。风:主要风日集中在春季。春夏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一年四季中夏季风日最少。年平均八级风以上天数22天;六级风以上天数32天;大风天3月上旬开始增多,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盛期,6月以后逐渐减少。霜期:无霜期为140-150天。一般年份终霜期在4月下旬,初霜期在9月下旬。结冰期在5个月左右,全年土壤结冻期为180-220天,冻土深在180厘米左右。    大同区高台子镇资源丰富。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1.23万亩,草原4.3万亩,林业用地1.57万亩,自然水面1.79万亩,已开发利用养鱼池6000多亩,现有机电井302眼,小水井74眼。地上水、草、田纵横交错,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大庆市第一口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坐落在高台子镇境内。    大同区高台子镇交通便利。该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境内有采油八厂、采油五厂四矿和五矿、井下作业三大队,康泰公司等多家油田企业,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萨大路、高宋路、高新路、东西干线等几条市区主干线贯穿于境内,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太阳升镇

  一、 基本情况   太阳升镇座落于大庆油田南端,东靠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七采油厂,西邻沈阳铁路局北端——太阳升火车站,南连肇源县。让通铁路线纵贯南北,站内有三对快车停靠,可直达大连、杭州、乌兰浩特、上海。该站年吞吐货物能力为10,000节车皮。明沈公路从东部擦境而过,距太阳升车站仅5公里,与太葡路互为贯通,是铁路和公路的最佳结合点。该镇现有5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3,383户,14,181口人,总耕地39,480亩,草原面积114,345亩,可利用面积87,000亩,水面67,000亩,南引水库座落在西北部,有大小泡泊11处。   二、 经济状况   全镇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加强镇级财源建设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重点突出三项建设(工贸兴镇、畜牧业发展、市场建设)抓好六项计划(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庭院开发、农业开发、中介组织、小城镇建设)。具体工作目标是:年底前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800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3,000万元,第二产业实现产值15,80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3,000万元。   1、 农业生产:   种植业生产围绕“‘132’千斤谷、甜菜、红干椒、板兰根”四大品业进行调整,其中132千斤谷为重点推广项目,红干椒为重点扶持项目(政府为红干椒生产户亩补20元)。全年高效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4.3%。林业生产将达到4,300亩,植树50万株。水利生产将打60—70米深水小井600眼,加之原有60眼大机电井,抗旱面积可达到100%。畜牧业生产以养殖大鹅为主,全年计划养殖大鹅30万只,每只鹅补助1元钱,并义务防疫,优先打井,免费提供饲料菜种子,预计仅此一项全镇可增收300万元,户均增1,000元。   2、 乡镇企业:   乡企发展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和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以增加信息和科技含量为手段,围绕效益开发第一产业,转化资源发展第二产业,服务油田、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建设具有小城镇特色的镇域经济。现全镇通过招商引资已引进投资规模在50万元——100万元的企业100余家,投资1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7家,投资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2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这些企业年可创产值15,80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5%。全镇共转移劳动力2,352人,占全镇总劳力的三分之一,其中长期的716人,短期的1,636人,预计年可增加收入840万元。   3、 村镇建设:   将重点铺装镇内太葡路一条街,总投资将达到100万元。镇内绿化亮化工程,将沿路种植花草1,000平方米,栽风景树1,500棵,上路灯83盏,计划上自来水4,000米,硬化场地2.2万平方米。村级将以文明村屯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子村劳动屯和大围子村大围子屯,拟规划建设14条路7,320米,修围墙4,350米,路沟4,240米,植树3,950棵。   三、 发展前景   一是发展粮食大市场。争取建成“中国北方粮油贸易批发大市场”,引进固定性常年粮食经销企业及出口创汇型企业,使粮食年流转量达到14万吨,增加14,000个车流和30,000人次的人流,力争3—5年内把太阳升粮贸市场建成具有牵动周边粮贸发展,对全区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市场经济体系。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推动宏达水泥厂的三期技改工程,久隆精细化工厂的投产上马,五禾神挂面厂的投产,引进投资500万元的塑料制品加工厂。   三是开发旅游资源,繁荣镇域经济。通过镇内六合寺招商集资开发勃勒艮湖。做好规划,种植风景树、荷花,建设水上游园。以此为载体,吸纳客商投资,加快全镇经济建设。.  

林源镇

  林源镇位于大庆市西南部,距离市区5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4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余亩,草原23万亩,自然水面2万亩,林地6.4万亩,人口3.3万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83亿元,合作经济总收入实现9000万元,是全市经济"十强乡镇之一"。境内有林源炼油厂、东北管道局大庆输油管理处、联谊化工厂等多家中省市直大型企业。让通铁路纵贯全镇南北,林庆公路、西干公路等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市林源工业园区座落于我镇,客商到我镇投资创业将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招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林源镇位于东经125°43′,北纬46°19′,海拔135-14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85%以上,特别适宜绿豆、花生、中药材等作物种植。每年约有3万亩绿豆,2万亩花生和近3千亩药材的种植规模。2001年花生和绿豆分别成功注册了"红满天"和"绿园"牌商标,同时部分花生和绿豆通过了欧盟IMO有机食品颁证机构的质量认证,并颁发了有机食品认证书。投资60万元建成的有机食品加工厂,年加工有机食品200吨。现在,该镇已成为本地区乃至全省著名的杂粮、杂豆集散地,年外销杂粮杂豆万吨以上。2003年重点开发建设了五大基地:即,玉米制种基地1540亩、有机食品基地1400亩、无籽西瓜基地1000亩、中药材基地2500亩、蔬菜基地5000亩。共签定农业订单项目3个,面积12940亩。其中,与吉林松源种子公司签定了1540亩玉米制种回收合同;与市乡企局销售公司签定了1400亩有机食品销售合同;与大庆陈氏调味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0亩花生销售合同。   在畜牧业上,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转牧战略,重点发展两牛一羊和大鹅生产,全镇现已辟建4个奶牛专业屯,5个黄牛专业屯,4个绵羊专业屯,3个大鹅养殖专业屯和3个大鹅养殖小区、1个奶牛养殖广场,初步形成了全镇一屯一品与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协调发展的经营模式。全镇奶牛现发展3000头,年产奶2万余吨。黄牛发展到5000头,羊发展到4万只,大鹅发展到12万只。种植青贮饲料3000亩播优质牧草2400亩,种植草木犀200亩。全镇畜牧业生产在全区乃至全市占有较大比重,发展势头强劲。.  

祝三乡

  是块英雄的热土,是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李祝三,为使其英名永垂史册而命名的,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了。位于大庆市大同区东南部,南与肇州县搭界,东与肇东县接壤,北与安达市毗临,幅员面积282平方公里,耕地17.3万亩,草原13万亩,林地5.6万亩,水面0.5万亩,辖12个行政村74个自然屯,7214户,户籍人口3万人。    几年来,祝三乡党委、政府坚持"农业立乡、畜牧兴乡、工业强乡"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得到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现已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农工商贸服一体化新格局。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870万元,农村经济合作总收入14582万元,人均收入2761元,同比分别增长9.2%、8.5%和10%。并实现工业产值3859万元,工业增加值1240元,工业利润323万元。 农业很抓了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为立足点,全力优化种植结构,逐步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乡现有耕地173850亩,其经济作物面积达86500亩,调整比例为49.7%,并重点发展万寿菊、无籽西瓜、胡萝卜等高产高效品业,年可生产玉米5万吨,无籽西瓜1万吨,板蓝根1000吨,高油大豆2500吨。    畜牧业坚持点面结合,全面开花的原则,重点发展大鹅品业,把它作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专业村屯建设、规划发展小区、培养选树大户等形式,全乡共发展大鹅50万只,户均可增收480元。此外,还发展肉羊4.8万只,肉牛4000头,生猪2.4万头,本地鸡10万只。.  

老山头乡

  一、基本情况    老山头乡共有6个村,40个自然屯,辐源总面积33万亩,全乡总户数6,167户,总人口20,242人,其中农业户5,779户,农业人口19,178人,劳动力11,650人。全乡共有耕地8.3万亩,草原2.5万亩,自然水面3.6万亩,林地3.1万亩。   二、资源特点    1、私营企业多,靠近采油七厂:    老山头乡境内有大同区新建电柱厂、宏桥面粉厂、金华塑胶制品厂、春山纸板厂、双龙面粉厂、永吉砖厂、双庆砖厂等私营企业,靠近采油七厂,可容纳剩余劳动力1,600人,为乡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交通便利,通讯方便:    明沈国防公路从境内西侧横穿而过,油田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吉山路和西山路环绕全乡,交通运输便利。全乡安装住宅电话1,300部,同时乡机关直属单位和6个村委会,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安装了磁卡电话、市政电话和管局电话。    3、水草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多:    (1)库里泡沿线4个村11个自然屯,有机动船512艘,仅打水虫子一项,年收入150万元,大部分农户从事“三小”养殖,库里泡沿线的鸭蛋,蛋大黄红,远近闻名。(2)草原面积大,大鹅生产、黄牛生产、绵羊生产基础好,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4、招商载体多,原有企业闲置资产多,七厂东门、南门小区,容纳业户100多户。    三、今后经济发展计划    1、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新项目,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一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搞好特色经营;二是积极加强小区建设,实施规模经营;三是找龙头,抓订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搞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强化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中轴地位,全面发展畜牧业。以户养为主,坚持一户多类,户户饲养,走小规模、大群体之路。一是大力发展生猪和“三小”养殖;二是鼓励农民发展两牛一羊,重点解决黄牛和羊群改良问题;三是适度发展特禽养殖;四是巩固发展好捕捞鱼虫业,鼓励农民发展养渔业,力争把水虫这个项目做大做活;五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畜牧防疫机制;六是抓好饲料开发和秸秆转化工作,在降低饲料成本,转变农户传统养殖观念,实现由散养到舍饲。    3、积极发展乡镇企业,走工业强乡之路。    借助靠厂和乡镇企业发展有规模的优势,积极发展工业经济。一是搞好现有企业的内部挖潜,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使企业增产增收;二是搞好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壮大企业阵容,重点引资建立对农业生产有牵动力的粮食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使企业成为龙头,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三是搞好工业小区建设,为企业建设提供载体,完善七厂东门、南门小区。.  

八井子乡

  一、基本情况    八井子乡位于大同区西南部,对大同呈半包围状,地处城郊。全乡有9个村,58个自然屯,7365户,28768口人,劳动力15302个。幅源面积407520亩,其中耕地148335亩,草原70964亩,自然泡泊28878亩,林地20300亩。   二、资源特点    1、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大肇路、大老路、庆葡路、安意路、西干线,贯穿全乡,油田路、乡间路四通八达;全乡28个屯通了光缆,2200户通了电话,交通、运输、通讯十分便利。    2、靠厂临城,郊区经济具有明显优势。这个乡有四个村7个屯靠厂临城,农民种瓜类、盖温室、扣大棚,形成了临城瓜菜生产经济带,全乡瓜菜面积近年都达到3.6万亩以上。农民经营意识、经商意识很强,国富村和民强村农民占了大同市场经营肉菜业户很大比例。同时,商饮、家政服务、劳动服务行业也走出了大批劳力。    3、畜牧业发展存在很大潜力,珍特禽养殖规模大,品种多。在库里泡沿岸渔业开发具有很大潜力,现在已经开发渔池1,800亩。黄牛养殖业在畜牧业发展中体现了重要位置,鹅经济唱响了养殖业的主旋律,2002年全乡放养量能达22万只。珍特禽养殖品种有绿孔雀、白腹锦鸡、灰雁、山鸡、宫延黄鸡、乌鸡、北极寒鸭、飞龙、屯鸟等12个品种,年出栏近万只。    4、农业多元发展,结构调整效果明显,经济作物种植占大田作物的50%,其中订单项目甜菜、芝麻、药材占了结构调整很大比例。同井项目区和庆阳节水灌溉项目区推动了瓜菜项目规模发展。保护地生产方面全乡有“43”型温室235栋,大棚91栋,单膜、双膜田间生产达1.5万亩,而且双膜拱棚技术使亩效益高达2000元以上。    5、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全乡有7万余亩的红高粮和黄苞米,70964亩的草原,为发展畜牧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饲草保证,畜牧业生产存在具大潜力。    6、招商载体多、龙头企业牵动性强。并乡、并村后闲置了一些办公处所,可经过修善做厂房,此外国富开发前景广阔。同时,亚辉香油厂、庆井老窖等数家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牵动了项目经济的发展。.  

双榆树乡

  一、 基本情况   双榆树乡位于大庆油田西南部,通让铁路穿越双榆树乡,境内有两个火车站点,即新华车站和向阳车站。东与高台子镇、八井子乡接壤,南邻太阳升镇,西与肇源县隔河相望。气温变化急剧,四季分明。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2.8摄氏度,无霜期为148天,平均日照数为2800小时 。全乡下辖6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总人口为17116人,有农户4596户。全乡辖区总面积为401.4平方公里,2001年9月15日,乡政府正式搬迁至新华电厂,为今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资源情况   双榆树乡现有耕地104.350亩,草原面积为289.305亩,西部三个村濒临中南引水面,水资源面积为46.800亩,乡内有林网241条,农田林网化基本形成。乡内盛产玉米、谷子、甜菜、绿豆、中药材等,总产量在35000吨以上。草原广阔,畜禽总数量达53万只,乡内大小泡泽盛产鱼虾,品种有鲤鱼、鲫鱼、鲇鱼、白鱼等10多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三、主要优势    (一)特色农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农业在双榆已开花结果。全乡以谷子、中药材、绿豆等为载体的特色经济作物每年都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双榆小米,米质香、口感好,营养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销售量都在2000吨左右。双榆绿豆,也因粒大、皮绿营得客户的青睐;板兰根由2001年引种成功后,一下子成为全乡农户致富的最佳途径。仅2001年,全乡种中药材一项就增收60万元。    (二) 养殖业:双榆树乡是大同区的畜牧业大乡,草场资源丰富,适于牛羊等畜类的发展,水面宽阔,有天然的鱼虾、食物链。放养鹅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泡边鸭蛋,因个大、黄红,成为市场上的-货;大鹅生产已具规模,全乡今年发展大鹅18万只,有养殖小区7个,发展专业村2个,养鹅户已发展到3000户,养鹅已成为该乡支柱产业。    (三)地缘优势突出。尤其是自乡政府搬迁至新华电厂后,背靠大企业,发展优势较为明显。新华火车站年运货量强达3000节车皮,发货量达1000节车皮,货物集散地可辐射采油八厂、林源、让胡路、大同、安达、肇州、肇源等地。.  


老山头乡特产大全




老山头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