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镇闸口一社区村民委员会(简称闸口一社区),位于高亭镇政府西1公里处,东起岱山中学,西至冷岙,北靠磨星山,南临高亭港,是由何家岙、里闸口、外闸口、翁家、潘家—岙里头、海口、小岙—冷岙等7个自然村组成的渔业村,陆域面积2.07平方公里。
2016年,全村652户,1530人,党员47名。捕捞渔船22艘,渔运船5艘,作业方式以蟹笼为主。渔业劳动力376人,人均收入28857元,劳均收入66956元。村级集体有船厂、冷冻厂、标准厂房等资产,固定资产市场估值约1亿余元,2016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10余万元。
鉴以往,望未来,具有艰苦创业传统的闸口一村干部、群众,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创新业,求发展,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921100 | 316000 | -- | 查看 闸口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高亭二社区 |
高亭二社区坐落在高亭镇城区西面,紧邻镇政府,交通方便,环境整洁。全社区共82户,120人,党员10名,村民代表20人。村共青团、妇联、民兵、老人协会等组织健全,村内有低保户1户1人,村两委成员共4人,因处在城中心,耕地面积基本已无,主要通过房屋出租来产生经济,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5.5万元,人均收入14500元,劳均收入40455元。 目前,通过几年来建设,高亭二社区2条主道路墩子东弄和墩子西弄已全部建设完毕,生活污水,垃圾全部进行集中处理,2011年村老年活动中心落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齐全,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
浪激嘴社区 |
浪激嘴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由浪一、浪二、浪三、塘墩4个行政村组成,社区位于岱山城郊结合部,东起陆军水兵码头,西至岱山盐业博物馆,南临高亭国家级中心渔港,北靠磨心山脉,拥有海岸线长6公里。县级公路贯穿整个社区区域。社区总人口1840余人。社区设党总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社区内设团总支、妇联、工会、救助、警务、老协、残协等组织。全社区有农田450亩,山林900多亩,大型钢质渔船61艘,标准养殖塘350亩,工业以岱山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形成科技、化工、水产品、制盐、玩具、机电、汽车配件、船舶修造和商贸为主的工业链。渔业有拖网、蟹笼、灯围等多种高效生产作业,农业以水果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大类农副产品结构。是一个以工为主,渔、农、三产协调发展的社区。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随着小康社区工程的创建,整个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渔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社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近几年,在新渔农村建设和小康社区创建工作中,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发展经济、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创建工作,“以社区改造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的,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社区——绿色银杏社区。2006年以来,先后被上级政府部门授予“舟山市初步小康社区”、“舟山市经济发展示范区”、“岱山县文明新社区”等荣誉称号。 |
机场社区 |
机场社区位于岱山本岛中西部,社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由南浦、大峧二村联合组建。社区现有总户数1272户,总人口3252人。社区设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有党员92名。社区设管理委员会、事务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等组织。社区有五保对象4人,低保41户,64人,帮困结对对象17户,55人。 机场社区是一个以农为主,盐业、企业并举的农业社区,有水田1510.7亩,旱地724.8亩,山林1040亩,盐田1247亩;有集体企业4家,个私企业2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区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仅促进了社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而且更有效地推进了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
枫树社区 |
枫树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位于岱山本岛中心、高亭镇西北部最边缘,东靠岱东镇,南接石马岙,西临东沙镇司基社区,北至东沙镇压泥峙社区,为一村一社区 ,是一个经农为主,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社区。社区现有总户数789户,总人口2324人。社区设党支部、社管委、经济合作社、村民委员会,下设团支部、妇联、工会、计生、民兵、警务、成校、老协、残协等组织。辖13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6位,共有正式党员63名,预备党员2名。 社区现有农田1000余亩,山林400余亩,双峰盐场643余亩,水库9座,茶场200余亩,油茶400余亩。主要工业有枫树轮窖厂,枫树自来水厂,社区与-船业有限公司合作等。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整个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渔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社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2007年社区农村经济总收入328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901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枫树社区取得了生态社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整治社区等各种光荣称号,先后获得了镇级计生先进集体、人武民兵先进集体、文化广播先进集体、民政先进集体等各项年度先进称号。 发展中的枫树社区,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 |
南峰社区 |
南峰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由南峰、黄官泥岙、板井潭3个行政村组成,是一个渔、农、工、盐多业并举的社区。社区位于岱山本岛东南部,东临竹屿港,毗邻岱东镇。县级公路贯穿整个社区区域。 社区总人口4794人,总户数1601户,社区设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36名。社区内设社会保障委员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室、群团、义工等组织。社区现有农田950亩,山林2250亩,盐田1210亩,标准养殖塘321亩,渔船102艘,总吨位10652吨,总马力18373千瓦,渔业以拖虾、蟹笼、帆涨网等多种高效生产作业为主,农业以粮食、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大类农副产品为主,工业以船舶修造、家庭工业、汽车配件为主,盐业以天然原盐生产为主。 |
竹屿社区 |
高亭镇竹屿社区于2011年5月新建,分南北两区,北区东临大海,西以衢山大道为界,与东海村接壤,南至星河路,北接县政府行政中心。辖区内有浪琴花园、华枫花园、半岛·城市花园、海德花园、海月名都、新亚·大阳城一区、二区、三区、渔父乐园9个物业小区。南区东临大海,西与山体相接,南至江南大桥,北接星河路。辖区内有蓬莱阳光、锦绣华府、茗都华庭、金海家园、碧水豪园、恒丽府第6个物业小区,社区共划分为7个网格,(163---169网格)。社区现有常住户数10600户,常住人口32000人。社区地域跨度3.7公里,总面积4.2平方公里,可容纳40000居民,辖区内大型企事业单位46家。社区服务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北区374平方,南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634平方,其中南区213平方装修已用。社区设党总支1个,下设三个支部。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名,社区干部5名,大学生1名,社保员1名。平均年龄34.7岁。 |
沙涂社区 |
高亭镇沙涂社区成立于1981年,位于高亭镇城区的东南面,东至蓬莱路,南至交通码头,西至对港山,北至清泰路蓬莱公园脚下,城区结合,地域分布广,人口分散,流动人口多。社区地处县城东南端海边,辖区内有气象局、蓬莱客运公司、汽运公司、客运站等4家辖区单位,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仙洲公园、蓬莱公园。 社区现有在册户数1350户,在册人口2910人,有常住人口5200余人。辖区内有居民住宅楼59幢,141个单元,绿城蔚蓝公寓为物业小区,兴合公寓为自主物业小区,其余都为无物业自然小区。社区还包括山外,小蒲门、大蒲门非农人口。社区共有6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7岁,全为大专以上文凭。社区支部党员108名,党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在职党员92人,有党员志愿队9个。社区还建立了就业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家长学校、老年协会、网格义工队伍。自成立以来被多次评为市级优秀巾帼文明岗、县先进集体、文明社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育才社区 |
高亭镇育才社区位于县城区北面,南以长河路为界,东以文化广场为界与嘉和社区相邻,东北与大岙一村、二村相接壤,西与闸口社区、闸口一村、闸口二村交接,地域跨度2.5公里。辖区内有12家单位,其中各级各类学校5所,是县城文化教育中心。现有在册户数1473户,在册人口3076人,常住人口7000多人。辖区内有1个开放式老小区育才新村,3个自主管理小区宁园小区、教师新村和中泰小区,3个自然小区,村社混居散户300多户。 育才社区功能齐全,设施比较完善。设有一站式服务中心、警务室、综治工作室、未成年人成长快乐俱乐部、居家养老服务站、连心工作室、文体活动室等,也有被居民认可的社区徽标。近几年来,社区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及支持下,坚定打造“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的工作理念,以基层党组织“五有”创建活动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合区域实际的工作方法和载体,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关工委、省级示范居委、省文明社区、省“三八”红旗集体、省绿色社区、省科普示范社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是市党建工作“五有”示范点、五星级民主法治社区,市、县文明社区,获市老年体育先进集体,多年荣获县、镇各级先进称号。目前社区正朝着创建一个环境优美、邻里和谐、服务便捷、文化活跃、治安良好、居住安宁的温馨社区目标前进。 |
兰亭社区 |
浙江省岱山县高亭镇兰亭社区位于县城的中心地段,2003年9月由原海滨居委和菜市居委合并而成,内有岱山县一条繁华的安澜路步行商业街和岱山县第一农贸市场,是一个经济贸易比较集中的商业区。辖区地域宽广,东起安澜路东端,西面、北面与闸口社区、育才社区以长河路三期工程为界,总面积22.2万平方米。现有在册户数2278户,在册人口5251人,常住人口13000人左右,外来新居民1200多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2家,商业网点551家,居民住宅楼128幢,3165套商品房,居民小组45个,有六个物业自治小区,其余就是开放式老小区和部分散户。社区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大专以上6人,党员4人;社区党总支现有直管党员197名,在职党员145名,共有义工志愿者226人。 近年来,我兰亭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群众及共建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载体,突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主题,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理念,立足新常态,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创新进取,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全力开拓“五好”型党组织新格局,在各块工作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巾帼文明岗,省敬老文明号,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省四星级侨界之家、市级科普社区,市侨务工作示范社区、市优秀十佳义工组织、市社区文化优秀组织单位,县级平安社区、县“三八”红旗集体,县计生协会先进集体,并多次被县镇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蓬莱社区 |
岱山县高亭镇蓬莱社区位于岱山县城老城区东侧,东与东海村交接,南至蓬莱公园山脚,西以蓬莱路为界,北以长河路为界,地域跨度3公里。社区内有县人民银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审批-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高亭小学等、老干部局等12家单位。社区现有在册户数2236户,在册人口5109人(其中18周岁以下582人,占人口总数的11.4%;60周岁以上1012人,占人口总数的19.8%),常住人口超万人。直管党员165名,在职党员279名。辖区内有8个居民住宅小区,住宅楼114幢,291单元,其中新五小区、美好家园、工兴小区等三家物业小区。社区共有七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岁。社区近几年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集体:“省充分就业社区”、“省级无-社区”、“浙江省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省级示范社区”、“市优秀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市和谐倡导栏活动先进集体”、“市民政工作先进社区”、“市侨务工作示范社区”、“市文明社区”、“市三八红旗集体”、“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十佳社区”、“市卫生先进单位”、“舟山市巾帼文明岗”、“舟山市绿色社区”、“舟山市健康示范社区”、“岱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县先进集体”、建设“平安岱山”工作优秀社区。社区始终坚持一个目标:以加强党建为龙头,服务群众为宗旨,全面打造和谐社区。 |
安澜社区 |
岱山县高亭镇安澜社区座落于高亭镇人民路35号,位于老城区中心,东至蓬莱路,西到沿港中路,南以清泰路为界,北到安澜路。地域跨度1.4平方公里。2003年6月由原来的人民居委和安澜居委合并为现在的安澜社区,现在共有在册人口3478人,1488户,常住人口7000多人,其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0人,是个村居混杂的老社区,按地段和人口分布共划分了7个网格,现有直管党员123人,分设四个支部。辖区内共有县邮政局、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等机关企事业单位10家。社区共有工作人员六名,平均年龄37岁,大专以上学历6人。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的理念开展社区工作,在工作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思路,打造工作亮点,建立了党员“五必访”制度,设立了“和谐倡导栏”,成立了“老娘舅调解室”,“居家养老工作室”等。 |
嘉和社区 |
嘉和社区位于岱山县高亭镇东南面,东与东海村交接,南以长河路为界,西以文化广场为界与育才社区相邻,西北与大岙一村、二村接壤,是一个典型的村居混居、新老结合的城镇社区。社区区域面积0.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0余人,在册户数1498户,在册人口3464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7家,有3个居民小区,170多幢居民楼宇,村居散户711个。社区拥有400平米的办公活动大楼,内设7室2中心,功能设施齐全。有工作人员8位,一个支部,党员65位,5个网格服务队,5个网格党小组。社区自成立以来获得的荣誉有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省级充分就业集体、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省级巾帼文明岗、省级社区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点、省级绿色社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无-社区、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十佳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市级巾帼文明岗、市级侨务工作示范性社区、市级优秀社区义工服务站、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十佳社区党组织、县三八红旗集体、县综治管理先进集体、县先进妇联等。 |
闸口社区 |
闸口社区地处县城西北属县镇村结合处,地域跨度大,范围广,人口较分散,现有在册居民1822户,在册人口3895人,有常住人口近万人,社区现有低保户9户16人,低保边缘户5户8人,持证残疾人员52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有直管党员141名,有3个物业小区,15个开放小区,社区有辖区单位8家,根据管辖地域按地理布局划分为8个网格,并对每个网格实施动态管理,社区设有居民小组长32人,信访调解维稳协管员10人,文明劝导员15人,社区现有居民代表44人,现有社区工作人员7名。近年来,社区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宗旨,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活动。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益民计划先进社区、省级文明示范社区、省级无-社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科普社区、省级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社区、市级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殊荣。 |
浪激渚社区 |
浪激渚社区地处岱山本岛南部,城郊接合处,东起陆军水兵码头,西连经济开发区,南临高亭港,北靠磨心山。海岸线全长6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由浪一村、浪二村、浪三村、塘墩村联合组建,现有户籍人口2030人,815户,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200多人,主要集中于县经济开发区工作。浪激渚社区是一个集工、渔、农、临港业为一体的社区,产业门类齐全,现有农田450亩,山地900亩,养殖塘350亩,个私企业110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渔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社区设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122名。社区现有党总支委会成员7名,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5名,下设事务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等组织。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7名,全方位开展社区工作。多年来,社区先后被评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市级科普社区”、“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站”、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优秀社区”、“文明新社区”、“平安社区”、“绿色社区”、“初步小康社区”、“先进集体”、“信用村”等。 |
渔山社区 |
一、社区概况 渔山社区位于岱山西部,距离岱山本岛14海里,是一个悬水小岛。社区成立于2005年7月,社区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社区现有总户数977户,总人口2586人。社区有五保对象5人,低保对象34户,63人,帮困结对对象11户,35人。 二、发展现状与优势资源 渔山社区是一个以渔为主、农盐养并举的社区,拥有各类渔船52艘,主要作业方式为远洋鱿钓、拖虾、单拖、流网。有耕地面积730亩,山林3300亩,盐田450亩,围塘养殖650亩,滩涂养殖425亩,浅海滩涂2490亩,外地个私企业三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区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10社区集体经济320万元. |
小蒲门社区 |
小蒲门社区位于高亭镇东南端,东连大蒲门村,南朝大海,西接山外村,北至山体。以村委会驻地小蒲门得名,全村总户数为175户,总人口464人,有劳动力人数324人,钢质渔船31艘,主要有蟹笼、拖虾、帆张网和渔运作业,是一个历代以捕鱼为业的纯渔业村。 小蒲门村陆域面积6万平方,山林面积500亩,海域面积75000平方米,海岸线总长400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近年来小蒲门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系列措施,全力打造一个“发展、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渔村。 |
黄官泥岙社区 |
黄官泥岙社区位于岱山本岛东南部,东临竹屿港,毗邻岱东镇,总面积3.4平方公里,县级公路从村庄通过。黄官泥岙社区下设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54户,常住人口682人,其中党员30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89人。我社区产业主要以农、林、牧、副渔、盐业等为主。目前村内有联合汽配厂、安通天然气公司、蓬莱煤气公司等多家企业。随着县政府向东进行新区建设,黄官泥岙社区今后将是一个范围更加宽广,环境更加美好的新型渔农村。 |
山外农业经济合作社 |
山外农业经济合作社地处县城,全社总户数77户,现有人口144人,劳动力78人,有党员12名,有土地30多亩,店面房15间。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合作社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经济有了较大的改善,社员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2012年集体经济75万元,人均收入9580元,劳均收入17564元。现在不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治安良好,是高亭镇较富裕发达的合作社之一。 |
大峧山村 |
大峧山村位于高亭镇的南面,是一个悬水小岛,面积1.8平方公里,以滩涂养殖为主,运输业为辅的农业村。全村总户数212户、总人口490人,选民约445人,有党员22名(外出党员2人)。 |
江南社区 |
江南社区位于高亭城区东南部是一个悬水小岛,面积0.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海洋捕捞为主的纯渔业村。全村共有户数471户,人口1152人(不包括户口不在江南社区的社员),其中男性541人,女性613人,其中党员38人,村民代表54人。拥有渔船110艘,有涉渔劳力约300人,渔船作业以拖虾为主。 2016年渔业生产总值11950万元,劳均收入37900元,人均收入17858元。同时,村级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村级道路全部“硬化”,电网、自来水管道得到改造,有线电视基本普及,住宅电话入户率达到95%,社会治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被县政府、镇政府评为优体先进,渔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
官山社区 |
官山社区位于在高亭镇南1公里,岱山、秀山2岛间,是一个悬水小岛,面积3.6平方公里。2004年10月,根据上级要求,把原来渔农2个行政村合并成立官山村,全村总户数470户,总人口1208人,以渔为主,以农为副,渔业又以捕捞为主,养殖为辅,总劳动力822人,其0海渔民320人,拥有渔船39艘,其中钢质渔船39艘,木质小船0艘,还有渔运船5艘,油运船6艘,总吨位7003吨,总马力9184千瓦。养殖面积299亩,水田161亩。 官山岛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环岛四周的深水海岸线,面积广阔的滩涂,岛上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一条长2.3公里,宽4米的水泥马路贯通全岛。如今,官山大桥已经竣工,连接秀山的大桥正在建造中。大桥的建成将为岱山—舟山疏港公路全线贯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样也拉动了官山村的经济发展。 |
石马岙社区 |
石马岙社区成立于2005年,是由原来的刘家岙、石马岙、蟹钳岙、陈家涧4个村拆并而成,地处于岱山岛中部,三面环山,耕地较多,是全县最重要的农产品及蔬菜供应基地,社区总面积5.92平方公里,山林地面积3450亩,耕地面积2495亩,其中水田1563亩,旱地932亩。有专业合作社6家。社区有户籍人口1172户2934人,常住人口1182户3134人,外来人口400人,外出人口200人。 社区有低保户37户62人,低保边缘户10户22人,残疾人100人,年收入7000以下的低收入救助对象6个,农村劳动力资源有2450人(在劳动年龄内的有1821人),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16个村民小组。社区党总支下辖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9人。 石马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下设14个便民窗口,分别为:党建、妇联、计生、民政、残联、社保、综治、安全、教育、文化、网格、统计、财务、卫生。 |
东海社区 |
东海社区(原名庙后村)位于岱山东南端,东临竹屿港,南至義火寺山麓直落,西面与大岙一村接壤,北面与南峰相连。有四个山岙,(即栲岙、长岙、邵家岙、夏家岙等)组成,总面积为2.86平方公里是新老城区的接洽部。全村现有730户常住家庭,共1857人。流动人口1000多人。村内设有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孙常元,有支部委员5名,党员71名,设有一个东海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主任赵银龙,村委委员5名,有工作人员7名,开展日常的村务工作。 东海村世代以渔为主,也是镇内主要渔业村之一。现全村有60马力以上的钢质捕捞渔船42艘(其中:蟹笼38艘、单拖1艘,拖虾3艘),60马力以上的钢质辅助渔运船16艘。主要作业方式以蟹笼为主。年渔业总产值达19305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52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33990元。 |
高亭一社区 |
高亭一社区地处县城中心,因地理环境原因,村民与居民混居,全村有人口1011人,总户数489户,老年社员近400人,是个典型的老龄化村。高亭一社区一直以来都没有山林和耕地,祖祖辈辈与海为伍,以打鱼为生。高亭一社区党支部班子有5人组成,共有党员44人。村民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2人;经济合作社班子有5人组成,与此同时还设有治安调解会,妇联计生办,渔业工作室、民政慈善工作站,老年协会等组织,并且根据特殊的城中村地理环境,按地段设立了六个行政信息小组。 |
大蒲门社区 |
大蒲门社区位于岱山岛的东南段,离县城中心约2.5公里,背靠山峦,面朝港口,山明水秀,冬暖夏凉,环境优雅,交通便捷,是一个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纯渔业社区。全村共有钢质渔船22艘,总吨位3693吨,总马力5361千瓦。从事海上帆涨、拖虾、蟹笼、围网等作业。全村分两个自然岙,划分5个村民小组,实有总人口620人,其中男性291人,女性329人,总户数266户。现有党员39名,村民代表41名。 |
闸口二社区 |
闸口二社区位于高亭城区西部,背靠摩星山麓,东至育才路,南临滨港路,西与浪激咀接壤,有四个自然区岙组成(闸口、岙里头、海口、冷岙),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户数442户,总人口832人,下辖七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32名,下设三个党小组。现存土地80余亩,山林茶园果园竹园约2300亩,拥有5200平方米酒店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综合性用房2栋,其他各类店铺、商用房、出租方、仓库码头等用房6仟余平方米。 |
闸口一社区 |
高亭镇闸口一社区村民委员会(简称闸口一社区),位于高亭镇政府西1公里处,东起岱山中学,西至冷岙,北靠磨星山,南临高亭港,是由何家岙、里闸口、外闸口、翁家、潘家—岙里头、海口、小岙—冷岙等7个自然村组成的渔业村,陆域面积2.07平方公里。 2016年,全村652户,1530人,党员47名。捕捞渔船22艘,渔运船5艘,作业方式以蟹笼为主。渔业劳动力376人,人均收入28857元,劳均收入66956元。村级集体有船厂、冷冻厂、标准厂房等资产,固定资产市场估值约1亿余元,2016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10余万元。 鉴以往,望未来,具有艰苦创业传统的闸口一村干部、群众,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创新业,求发展,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
大岙二社区 |
高亭镇大岙二社区地处高亭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高亭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教育中心地,全村现有人口1190人,总户数593户,劳动力829人;土地面积935亩,其中耕地30亩,园地108亩,林地797亩。2016年村拥有集体总资产112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197万元。2016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37万元,人均收入2.5万元。 村设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调解、治保等组织。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6人,分4个党小组,10个村民小组,其中委员5名。 |
大岙一社区 |
大岙一社区地处县城北部,东邻东海社区,西连育才路,南接文化广场、嘉和社区,北座岱山风景区磨心岭,是一个以海洋捕捞为主的纯渔业村,全村现有船只14艘,有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户数667户,总人口1645人,其中男780人,女865人,其中村民代表56名,党员55名。 |
板井潭社区 |
板井潭社区位于高亭镇北部,东起岱山首个标准化盐场—双峰盐场,南临岱山新区—县行政中心、西靠岱山重点旅游景点磨心山脚下、北至岱东镇。三面平地,一面环山,距高亭城区5公里,是县城通往岱东、东沙的主要交通要道。全村管辖面积4平方公里,属高亭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全社区现总人口1100人,总户数503户。 社区设党支部、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团支部、民兵、妇代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组织。全社区现有中共党员47名,由七个自然村组成,有村民代表41名,划分为6个党小组、6个行政小组、3个网格。 社区党支部、社区村民委员会坚持以发展引领为主导,坚持“以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等发展之路。 |
山外社区 |
山外社区位于高亭镇东南端,背靠山峦,面朝港口,是一个以海洋捕捞为主的纯渔业村,并且座落在高亭客运中心附近,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划分为7个片区,总户数1104户,总人口2658人,设党支部1个,93名党员,村民代表53名。 全村拥有渔船133艘,总吨位为24647吨,总马力为40251千瓦,渔业捕捞产量为24621万吨,总收入17660万元。主要作业方式有拖虾、蟹笼、帆涨网等。村里的男性基本都在前方捕鱼,妇女基本留守家里,做好渔业安全生产贤内助的工作。 山外社区年社会总产值达到25043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0余元。发展渔村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始终是山外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基础工作。 近年来,山外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修建村内水泥路、修整公厕、绿化,争创县级卫生城市,对山外码头进行修缮、维护。山外社区拥有文化活动休闲场地,乒乓球室及健身配套设施设备,山外社区现有老年活动室三个,为村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岱山县级先进集体”、“岱山县级平安社区(村)”、“岱山县级“蓬莱先锋”党建工作示范点”、“舟山市妇女维权示范岗”、“2015-2016年和谐文明新村”、“舟山市党风廉政建设星级村”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