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前山社区村民委员会位于岱西镇东面,由金家岙、上下姚家、外茶前山、片三个片组成,是革命老区。2005年9月,由茶前山村和海丰村撤并为一个社区组成海山社区,2017年茶前山村和海丰村撤分各自成立社区,茶前山社区成立岱西镇茶前山社区村民委员会,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经济合作社的模式。社区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社区共有人口2023人,786户,党员57名,村民代表53人,将全村分为5个网格,是一个盐、农各业并举的行政村。
自撤并以来,茶前山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村领导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着力改善生产和生活设施,配有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三个片分别设有老年活动室,在村的主要干道都安装了路灯,道路硬化率100%,在三个自然片分别建造了健身休闲广场,投入了80多万元进行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在三个片分别建造了公厕,并建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负责全村的卫生清扫。2016年村委会投入了30多万元建造了居家养老食堂,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保户、残疾人提供每日二餐。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茶前山在村二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先进集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921103 | 316000 | -- | 查看 茶前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合社区 |
双合村地处处长江口前沿,舟山群岛新区北部,岱山县西部,毗邻洋山深水港,靠近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距离上海35公里,宁波48公里,渔山8公里,由3个自然岙(大岙、小岙、对江)组成,是一村一社区一经济合作社模式。总面积2.5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平方公里,有山林2200亩,耕地50亩,围塘养殖282亩。辖区内建有通往上海洋山的车客渡码头和法籍华人投资建设的石壁景区—东方蜜月城堡。社区现有总人口1372人,常住人口约800人,总户数560户,实际居住约400户。主要作业为渔业,大小渔船25只。 几年来双合建设发展始终围绕以“石”、“渔”为特色,以发展集体经济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抓手,以休闲旅游为突破点,以创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载体,全力打造保护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原生态渔村景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风貌,打造“鱼乡田园,意境水乡”。 联系电话 0580-7275225 联系地址:岱西镇双合大岙5号 邮政编码:316214 |
茶前山社区 |
茶前山社区村民委员会位于岱西镇东面,由金家岙、上下姚家、外茶前山、片三个片组成,是革命老区。2005年9月,由茶前山村和海丰村撤并为一个社区组成海山社区,2017年茶前山村和海丰村撤分各自成立社区,茶前山社区成立岱西镇茶前山社区村民委员会,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经济合作社的模式。社区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社区共有人口2023人,786户,党员57名,村民代表53人,将全村分为5个网格,是一个盐、农各业并举的行政村。 自撤并以来,茶前山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村领导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着力改善生产和生活设施,配有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三个片分别设有老年活动室,在村的主要干道都安装了路灯,道路硬化率100%,在三个自然片分别建造了健身休闲广场,投入了80多万元进行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在三个片分别建造了公厕,并建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负责全村的卫生清扫。2016年村委会投入了30多万元建造了居家养老食堂,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保户、残疾人提供每日二餐。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茶前山在村二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先进集体。 |
海丰社区 |
岱西镇海丰社区地处岱山本岛西南区域,位于岱西镇东面,傍依念双线大道,交通便捷,距县城仅九公里之遥,是一个以盐业为主的行政村。海丰社区辖属面积3.8平方公里,由下塘村、塘角村、虞家村、俞家村四个自然村组合而成。全社区共有人口2351人,总户数952户,党员96名。社区共划分为6个网格,有盐田1727余亩,山林450亩;耕地450亩;茶、果园400亩;水库2座;是一个以盐业生产为主,渔、农、工、种、养、捕各业并举的行政社区。 |
前岸社区 |
岱西镇前岸村地处岱西镇的西北面,区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区域山林面积1500亩,农田285亩,其中耕地108亩,果园177亩。全村人口1248人,511户,劳动力870人,党员52名。共划分为3个网格(网格9、10、11),村民代表50名;低保户16户。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设支委3名、村委3名)。 |
后岸社区 |
岱西镇后岸社区村民委员会地处岱山本岛西北面,东与青黑村相邻,南与前岸村交界,西至仇江门,北面为仇江门万亩滩涂,全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即后岸片、夏家片、石塘干片)。全村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共划分为3个网格(网格12、13、14),总人口1283人,有党员52人,村民代表50人,全村现有劳动力889人,发放养老金社员89人,(男66虚岁发350元/月、女61虚岁发350元/月),低保户8户,边缘户8户;区域现有山林面积538亩,农地390亩(其中桔园140亩,桃园10亩、葡萄园95亩),围塘养殖场123.5亩,小型涨网渔船21只(渔业劳动力50人),工程运输车辆44辆。村两委班子5名(设支委3名,村委3名)。区域经济主要以养殖、种植等传统产业为主,2016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左右,渔农民人均收入17718元。 |
中兴社区 |
中兴社区地处岱西镇中部,距镇政府所在地仅3公里,交通便捷,环北线和长欣路贯穿社区,中兴社区由原来的张家塘墩、林家、外湾三村合并而成,现共有人口2770人、其中党员99人。 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现在社区道路全面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盐民休闲广场、狮山公园、篮球场、门球场、老年地掷球场、图书室、成人学校等文体活动设施新颖完善;社区中心区域内有农贸市场、各类商店、医院、学校、以及电信、有线电视、水、电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部门。 |
林家村 |
林家村 林家村位于岱西镇中心,总人口550人,村落占地面积1650亩,其中葡萄、柑橘等生态果园200多亩。近年来,林家村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农房改造工程、三线落地工程等措施,积极优化“美丽环境”。同时依托产业特点,全面提升“美丽品质”。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把一产当做三产做,农业当做旅游做,大力发展葡萄园、桔子林等生态果园和特色旅游产品。 同时通过“葡萄游园节”等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林家村积极打造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了桃树湾农庄、狮山公园、水上乐园等旅游设施。林家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观赏参与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精品村。根据“浙江最美乡村”推荐标准进行打分,得分95分。 |
仇江门社区 |
仇江门社区成立于2006年,地处岱西镇的西北面,由前岸村、后岸村两个行政村组成,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现有盐地面积1007亩,耕地面积670亩,林地面积2028亩,海岸线长达3公里,环岛公路、浪仇路横贯本社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辖区内总人口2598人,1018户,劳动力1538人,党员84名。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商贸服务行业,立足“以商促工、以商促农”。 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652.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4059元。“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我们立足社区,面向居民,积极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内设有劳动保障服务站、妇女维权站、综治警务室、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培训室、室内乒乓球室、室内排演厅等工作机构和活动场所。社区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文化示范村”、“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合力扶工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8年通过了小康社区创建。2009年市级文化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初见成效。 |
摇星社区 |
摇星社区成立于2005年7月,由4个行政村(摇星浦村、张家塘墩村、林家村、外湾村)组成。社区地处岱西镇中心位置,总面积5.5平方公里,徐福大道、念双线横贯社区区域,离县城12公里。社区总人口3830人,总户数1270户,有党员148名。社区所辖4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10万元,人均纯收入12100元。 摇星社区有着悠久的晒盐历史,现有盐田面积3500亩,占全镇盐田面积40%,年产原盐1.8万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摇星社区所辖四村提出了“以盐为主,以盐补农,以农养牧,以牧促果”的发展思路,大力鼓励农户在低产农田上改种葡萄、柑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10年,社区所辖四村1000多亩农田已全部发展成果园,生产的葡萄果品享誉全市,成为全镇乃至全县效益农业的龙头。 随着工业经济的兴起,摇星社区群众顺势而为,大力发展个私工业,截止2010年,全社区以永佳鞋业公司和德英工艺礼品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个私企业11家。家庭工业又是社区的新亮点,现有家庭工业100多家,被县政府评为家庭工业示范社区。 摇星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现在社区道路全面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所辖四村分别评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盐民休闲广场、狮山公园、篮球场、门球场、老年地掷球场、体育健身路径、图书室、成人学校等文体活动设施新颖完善。社区中心区域内有农贸市场、各类商店、医院、学校、以及电信、有线电视、水、电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部门。 2010年,社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观光农业,现已建成绿色长廊、垂钓长廊、中小学拓展基地、生态公园、农家乐接待点等观光工程,形成了良好的观光农业基础。 社区成立以来已分别荣获市级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民主法治社区、县级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首批市级全面小康示范社区。 摇星社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社区上下正努力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
海山社区 |
岱西镇海山社区地处岱西镇东部,由茶前山村和海丰村组成,两村共有4000多人,党员136人,该社区主要以盐业和农业为主。 |
青黑社区 |
青黑村位于岱西镇西北面,由金家片、怀慈片、水白胶片、小山片、芭弄片五个片组成,全村现有人口3010人,1336户,有党员95名,村民代表58人,有盐田1500亩,虾塘养殖面积300亩,钢质蟹笼船11艘,近洋作业小船16只,是一个以盐业生产为主,渔、农各业并举的行政村。 在2004年6月,由金家、水白胶、怀慈、小山四村撤并为一村,2004年12月与芭弄村连村建立了岱山县第一个新型社区—青黑社区,2006年9月又与芭弄村二村撤并为一个村—青黑村,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经济合作社的模式。自撤并以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村领导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着力改善生产和生活设施,现在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盐农业基础产业的体系。盐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农业从传统的粮食生产逐步发展成高效农业。2006年,我村实现社会总收入3784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25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