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舟山 >> 岱山县 >> 衢山镇 >> 万良社区

万良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万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万良社区简介

  万良社区内有三处优良的民间港口,有大小渔船236艘,渔业生产约占衢山镇渔业产量的25%,产值的26%;社区下设党支部4个,有党员215人;辖区有水田501亩,旱地474亩,山林面积7552亩,果木林189亩,有大小水库7只,总蓄水量约20万立方左右。社区范围内有合股企业7家,村级菜场一个,台客隆放心商场一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921106 316000 -- 查看 万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万良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万良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塘岙社区

  衢山镇塘岙社区位于衢山岛的西南面,由2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塘岙、崎坑)到目前止总人口907人,总户数365户,流动人口120人,全社区现有渔船59艘(其中流网船34艘、帆涨网3艘、单拖4艘、拖虾5艘、渔运船13艘),党员33个,老年人204人,水旱地450亩,山林400余亩,果木林50亩,淡水养殖10余亩,全村道路基本上硬化,闭路电视、电话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沙龙社区

  沙龙社区共有1833户居民(其中石子门430户,涨网套552户,东岙851户),居民人数4479人(其中石子门1130人,涨网套1353人,东岙1996人),共有三个党支部,党员人数111人(其中石子门28人,涨网套45人,东岙38人)。 社区所辖三村,渔农业并存,共有大小船只128艘,挂靠船17只,其中石子门、涨网套两村为纯渔业村,作业方式以帆式涨网为主。石子门村共有帆涨网42艘,潮捕等作业船只23艘,下海劳力611人;涨网套共有帆涨网67艘,下海劳力936人。东岙村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共有水田726亩、旱地296亩,果木林100亩,海水养殖塘600亩。 社区所辖三村,村经济收入农渔村相差悬殊,渔业村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村。 社区所辖的沙龙沙滩,是衢山岛的一大旅游景点,也是衢山最长的沙滩,全长600米,沙滩滩面平缓,沙质细腻金黄,可垂钓、拣贝类、海水浴等。另外还有“东海龙文化园”,目前正在建设中,它的建成将成为衢山第一家旅游企业。   

鼠浪社区

  鼠浪村于2003年5月由原来位于鼠浪岛的黄泥坎村、万利村、南湖村三村撤并而成,2005年7月设立鼠浪社区,2006年11月成立鼠浪渔业专业合作社,现为一社一村。从2006年起,鼠浪岛启动了整岛搬迁工程,2009年9月底,鼠浪村整体搬入了位于衢山岛斗新城规划区中的鼠浪新村内。    鼠浪新村位于衢山镇太平盐场码观线北侧,毗邻镇客运码头,交通便利。新村被一条商业街分为东西两区,总占地面积174180平方米,其中东区占地面积43818平方米,西区占地面积94068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22595平方米,蒲道用地面积13699 平方米,整个小区工程容积率为1.21,建筑密度为30%,绿地率为30.2%,停车位共计339个。新村内房屋最高5层,最低2层,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屋面采用映红瓦,外墙装饰由外墙颗粒保温层加块料面层和涂料面层组成,门窗采用彩色塑钢门窗,美观大方。   截至2009年底,全村共有户籍人口2210人,在册户数840户,其中非农业户口33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362人,低保人员31人;全村共有党员86人,其中长期外出党员12人,每月享受老干部生活费的15人,现役军人4人,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7人,享受90周岁以上长寿老人保健补助的2人。    全村现共有船舶38艘,其中250马力以上大型钢质渔船30艘,中型渔船2艘,小型渔船4艘,渔运船2艘。下海渔民485人,其中村外市内人员30人,省外人员54人。2009年,鼠浪户均收入27000元,人均收入12000元。   

岛斗社区

  岛斗社区基本概况   岛斗社区位于衢山镇西部,陆域面积2.9平方公里,由岛斗村、小衢村、黄泽村、太平渔业合作社组成。社区总人口5813人,总户数2060户。区域经济渔工商并举,舟山市第一家外资企业—吉博力公司在社区落户,另有水产加工、汽配、家庭工业等各类工业企业三十余家,是衢山镇工业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全社区共有大小渔船151艘,其中钢质帆涨网渔船89艘,2010年社区共实现渔农村经济总收入21837.6万元,同2007年比年增长率21.1%,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429元,同比增长22.06%,三村一社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人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2元。   

枕头山社区

  枕头山社区成立于2005年7月,地处衢山镇城乡结合部,社区面积4.5平方公里,水田面积690亩,山林面积1113亩,总户数1371户,3816人。社区农、渔业、商贸、交通、建筑等多业并举。近年来,按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小康社区的要求,广泛听取意见,结合社区实际,全面推进,凸显亮点,在2007年完成了基本小康社区创建。为了在2008年完成全面小康社区创建的总体目标,社区按照“抓好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做好三个结合”的总体思路,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发挥区位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民社会保障,美化社区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创新管理体制和群众服务机制,着力构筑稳定、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8年,全社区各业产值达1.2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达200.24万元,2008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12430元。先后荣获“岱山县先进集体”、“岱山县文明社区”、“岱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小康建设示范村”和“舟山市文化示范社区”等称号。  

万良社区

  万良社区内有三处优良的民间港口,有大小渔船236艘,渔业生产约占衢山镇渔业产量的25%,产值的26%;社区下设党支部4个,有党员215人;辖区有水田501亩,旱地474亩,山林面积7552亩,果木林189亩,有大小水库7只,总蓄水量约20万立方左右。社区范围内有合股企业7家,村级菜场一个,台客隆放心商场一家。  

太平社区

  社区位于衢山镇中西部,靠近衢山镇客运码头,地理位置优越。社区由太平村、三弄村、打水村、塘岙村、黄沙村联合组建。其中渔业村三个(打水村、塘岙村、黄沙村),农业村两个(太平村、三弄村)。社区现有总户数2696户,总人口6780人。    太平社区以渔、农、盐业为主,现有水田面积1084亩,旱地438亩,盐田1000亩,养殖面积170亩。共有各类船只229艘,其中帆涨网作业48艘,流网作业159艘,共有下海劳力1836人。社区内另有船厂一家、轮窑厂一个。社区内各村主要道路全部硬化,有线电视、自来水、电话的入户率都达到90%以上。    社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同时依照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内设置了“四室一站一窗口”,即社区警务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社区会议室、远程教育站点和便民服务窗口,同时社区内还建有一个休闲广场。    太平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群众自愿、维护稳定;有机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提高了渔农村公共设施的共享性和利用率,较好地解决了原来村级规模“小而散、小而全”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社区建立以来,在渔农村经济发展、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渔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构筑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为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和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涂社区

  高涂社区概况   高涂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位于衢山镇中部,由里高涂、外高涂、龙亭、渔耕碗四个村联建而成,总人口4716人,1914户,衢山目前最大投资的工业项目——浙江美达风电有限公司三分之二风机落户辖区内。有社区干部9名,党员163名,村民代表121名。面积7.9平方公里,有旱地1850亩,水田460亩,其中经济果木林850亩;有盐田1540亩,海、淡水养殖250亩;渔船11艘,码头一座;各种运输车辆180辆;编织来料加工中心二家,煤饼厂一家,泡沫浮子厂一家,仪表温度机厂一家,水作加工厂三家,年糕加工厂二家及一家铜匠加工点,家庭工业入户率达到80%。是一个盐业、效益农业、陆上运输业、家庭工业、商贸旅游业、渔业六业组成的社区。到2011年底,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9%,电话普及率达到95%,手机普及率达到7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2%,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绿化面积是人均6平方米,污水改造率达到75%,路灯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四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6900元。区域内有幼儿园、小学等教育体系,并设有银行、超市、电信营业厅、候车点、农贸市场、社区卫生站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立了社区教育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大学、警务室、计生服务站、调解室、义工服务站、社会劳动保障室等社区服务机构,社区还建有2个7000平方米农家公园大型健身苑,方便居民休闲健身和藏书5000余册的图书室。   历年来,在社区两委班子的辛勤努力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高涂社区多次被上级评为县级扶残助残爱心社区、市级生态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全面小康社区、和谐文明新社区、省级文化示范村、文明村、国家级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012年,高涂社区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创建“美丽海岛”精品社区,努力实现渔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渔农村生态环境普遍提高,渔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渔农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使社区从总体上实现五个“美。   社区办公室电话:0580-7891166   社区书记、主任办公室电话:7891111   

龙潭社区

  龙潭社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总面积4697亩,现有人口490户、1662人,党员49名,拥有各类渔业船舶90艘,下海渔民1258人,其中龙潭社区渔民358人。    推荐理由:近年来,龙潭社区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以创建“和谐龙潭”为抓手,突出以“防”为主,狠抓工作落实。2011年荣获岱山县依法治县和法制教育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建设“平安岱山”工作优秀社区(村)。一是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建立基层防控体系网络并制定相应制度措施,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加强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发挥矛盾化解员、维稳信息员、法制宣传员、治安协管员等“网格四员”的作用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难题。二是做好纠纷调解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社区调委会规范调解流程提高调解质量,几年来调处各类渔业矛盾纠纷上百起,成功率达100%。三是支部联创联建,警地互动促和谐。与罗家岙边防派出所共同组织“爱民大接访”、“警民恳谈会”;打造12只“海上娘舅船”,组建“陆上老娘舅”调解队伍,早发现早化解纠纷。四是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素质。抓好平时日常防范工作的同时,积极认真做好平安宣传,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治理安全宣传月活动。  

幸福社区

  幸福社区成立于二00五年六月,社区地处素有“天然深水良港”之称的衢黄港畔,由幸福村、岛扎村组成,在册人口2012人,总户数786户,60岁以上老年村民448人,外来人口450人左右,拥有耕地面积135.17亩,旱地面积109.67亩,山林面积2087亩,大小渔船33艘。社区党总支下属党支部2个,有党员91名,村民代表81人,义工88名,分5个网格块状,网格走访队员19名。社区各类重点人员:低保户19户,低保边缘家庭8户,残疾人43人,矫正人员3人,归正人员2人,重点信访人员2人,困难救助对象52户。社区地域宽广、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有大型超市、冷冻厂、学校医院、银行、宾馆饭店及娱乐场所、还有多家企事业单位,是一个城镇与农村相结合,渔、工、商多种产业结构并存,且市场繁荣、经济发达的社区.   2005年中外合资东邦修造船有限公司落户我社区岛扎村,随之各类配套企业应运而生,社区顺势渐进、引凤筑巢,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吸引项目安家落户,相继引进工业气体有限公司、衢山中心渔港、“经济大动脉”枕潮线隧道等项目的建成,使荒山、滩涂变废为宝,不仅带动了社区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更为村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门路。   近年来,幸福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确定了“强基础、创特色、求实效,全面推进与加快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趋新颖完善,道路硬化率达100%,绿化面积达到2500多平方米,投资200万新建集娱乐、健身、生态于一体的休闲公园二座,6000平方米以上的渔用后勤网场三个,在2010年已基本建成小康社区。社区还根据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多的现状,因地制宜,在治安方面加强防范力度,专门成立了一支党员义务巡防队,负责着社区范围内的治安和安全隐患排查,承担着为社区居民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   社区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先进人民调解组织、省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先进集体、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省级五星级法治社区、市级先进基层党总支、县级先进社区、县级综合治理先进社区、县级防范和处理-工作先进集体、县级三八红旗集体”等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瀛洲社区

  瀛洲社区成立于二0一三年一月,是从原岛斗镇一、二居委,瀛洲居委而延变组成,地处衢山岛西北部建成区,是衢山镇唯一的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镇社区,现有在册人口3049人,在册户数1678户(在册户口居民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居住地),区域居住人口约1万多;辖区由华都花苑、锦江花苑、祥和嘉园、镇前小区、人民路商业区(自校园路至下菜场路口两侧)、校园路所组成;辖区内有驻地企事业单位50家左右、个体工商经营户800家左右、农贸市场2家、小商品市场1家、大型超市2家、医院2家、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产业主要以工商业为主,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由镇财政核拨。   社区总支委下设三个支部:瀛洲居委党支部、个体工商户党支部、老龄党支部;共分7个党小组,有正式党员110名(4名党员党组织迁出)。   社区团总支委下设3个支部:个体工商户支部、居民小区支部、餐饮酒店行业支部。   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14个居民小组,4个小区业主委员会,有居民代表51名。   社区老龄协会下设1个活动中心,由老年活动场所和阳光艺术团文体活动场所所组成;1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由可供60位老年人用餐配送的服务站所组成。   社区义工组织下设6个队:由党员义务平安巡防队、团员青年志愿者义工队、“老板娘”巾帼先锋队、网格义工服务团队、新居民志愿者义工队、瀛洲商城行业自律小组的特色品牌所组成。   主要工作任务: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宣传和建设,完成居民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工作目标计划。   主要工作内容: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和谐建设、社会事业建设、政策宣传、劳动就业、社会救助、便民服务。   主要工作目标:以党建带群建,使群建促社建,建立社会依法自治管理体系,倾力打造平安和谐社区。   瀛洲社区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在原居委会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拓展社区工作范畴,坚持实行居民民主自治政策,明确居民代表大会和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和任务,在建设高质、高效、务实、廉政的工作队伍中,以倡导服务、奉献、律己为宗旨,情系群众、服务百姓,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并多次被上级部门所表彰,特别是在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和谐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有效突破,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班子上下年轻有为、朝气蓬勃、通力合作,在社区总支委的带领下,积极为地方的全面发展做好各项工作。   联系人:金剑君电话:(0580)4791010;   单位地址:衢山镇幸福东路28-2号;   

皇坟社区

  皇坟社区位于衢山岛中北部东与四平社区接壤,南与桂花社区接壤,西与枕头山社区接壤,北临黄泽洋;辖区陆地面积4.38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3.08公里;总人口4175人,共有户数1886户;是一社一村社区,由原长荫和龙会村合并而成,而原长荫村由东长沙、西长沙、小东岙、培荫四村合并,原龙会村由皇坟基、下洞礁二村合并。社区(村)共有村民代表63人,党员134人,社区由2005年6月成立,设立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党总支委员会下设长沙、培荫、龙会三个支部。   皇坟社区〔村〕地域较广,岙口较多,偏僻分散多山少地,山地为东南、西北走向;现有耕地面积611亩,旱地面积522亩。自然资源多为矿山和山林为主;下洞礁、东长沙、西长沙、小东岙原四个自然村以渔为主,有大小船只60艘,主要从事帆涨网、蟹网等渔业作业;皇坟基、培荫原二个自然村以农为主,主要从事水稻和蔬菜生产,   社区有历史文化遗产三处,分别是皇坟基唐程夫人墓志铭并序、下洞礁古墓、培荫孙家岙遗址。   地址:皇坟基7号   联系电话 05804792073、05804795995   

四平社区

  四平社区地处衢山镇中部,东与万良社区接壤,西与龙潭社区相连,南临岱衢洋,北濒“双衢山港”,陆地面积4.2平方公里。社区在2005年8月由凉峙村、四平村、马足村、罗家岙村合并而成,现有居民1848户,共有4580人,社区下辖四个村党支部,有党员136名。   社区经济以渔为主,渔农旅并举。社区共有渔船85艘,有耕地860亩,山林地5859亩,其中经济果木林340亩。   社区交通便捷,岛万线、四石线、沙凉线、四龙线纵横交错。   社区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有卫生院、敬老院、学校、信用社等。村级道路基本硬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地址:衢山镇四平社区   联系电话 4750006   

小衢社区

  小衢山位于岛扎北面,由红山岙、大南岙、小南岙及红毛岗墩,大、小凉帽山组成。小衢山隶属岱山县衢山镇,故名。小衢山于光绪年间属蓬莱乡衢山庄,民国年间先后属定海县,赢洲县之岛斗乡。解放后,除1954-1958年间置小衢乡外,余皆属岛斗乡或岛斗公社,2001年7月并入衢山镇。丘陵走向:呈东西走向。陆域面积为1.837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为丘陵。海岸线长8.77公里。最高点海拔200.8米。小衢山岛海岸线曲折,有5个岙口,其中东北的红山岙,纵深300米,宽200米,南部有大南岙,长120米,宽200米。岛南岸有水深10米以上的岸线1.2公里,后方有小片海涂可围。土坯粗骨土,坡度15°。植被硬阔树种,种植松树为主。岛上设2个行政村,辖3个自然村。   1949年属岛斗乡十三保;1950年解放初属岛斗乡十三村;1953年属小衢乡;1956年属小衢乡衢一渔业生产社;1958年建立小衢渔业大队,属衢山公社太平管理区;1961年属岛斗公社;1984年小衢渔业大队划分成红山岙、大南岙两个村民委员会,属岛斗镇;后于2003年7月25日将小衢红山岙、小衢南岙两村合并成立小衢村,2017年3月变为小衢社区村。   2010年小衢岛被上海柘中集团征用,征用土地1954.75亩,892.85亩被租赁,后又拍卖给浙江金鑫集团至今。现在小衢岛正在被金鑫集团开发,开采矿石。原社区村委座落于衢山镇望海路62号,现在的新社区村委位于衢山镇小塘岙(老水泥厂北面)(于2016年11月17日搬迁暨农历十月十八);距镇政府驻地0.7千米。   自从1995年执行“小岛迁大岛建”的精神,小衢岛上的居民陆续迁居到衢山本岛的各个村,自己买房居住。现在小衢社区村户籍人口有1539人,668户;设有党支部一个,有中共党员41名,预备党员1名;五保户4户;4人;低保户24户,计32人;低保边缘1户,2人;残疾人56人;小衢村是一个以纯渔业为主的行政村,大小渔船共有60艘;其中帆张网作业渔船24艘,拖虾作业渔船2艘,流刺网作业渔船5艘,油运辅助船1艘,小型张网渔船21艘,接驳船7艘。   

桂花社区

  远处山头逶迤,与天相接;近处金稻低头,蔬菜滴翠。院子对面的河又像一面巨镜,把山头和白云照在里面,美不胜收。一栋栋小洋楼挺立在青山绿水之间,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林间蝉鸣鸟叫,田间蛙声清脆。   20多年前的这里,当时村民以务农为主,基本上都住在泥砖平房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用工制度的改变,村里的年轻人有的到城镇工作,有的做起了生意,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于是,有人建起了红砖楼,限于当时的财力,外墙没贴瓷片,楼内也没有洗手间。近几年,村民纷纷盖起了小洋楼,楼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装修及家具与城里的居民无异。不久,一栋栋小洋楼相继拔地而起,设计美观,外墙贴了各色瓷片,楼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在喧闹的城市住久了,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嘈杂的大街上迷漫着刺鼻的汽车尾气,狭窄的阳台限制了人们的活动,林立的高楼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回家关门的习惯阻碍了与邻居的联系。然而这里却截然不同:天高云淡,地旷人稀,心情随云舒展,思绪随风飘荡。村民之间互相串门,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日子过得自在充实。随着免交农业税、学生9年义务教育免费、种粮有补贴、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已减轻了负担,正向着小康的生活水平迈进。   

万北社区

  2016年末有居民640户,1759人,区域面积5.5平方千米。辖在船岙、葛藤岙、旱门、大沙碗、羊元岙、外闸、胡琴岙、樟套岙8个自然村。以渔业为主,从事帆张网远洋捕捞,有大小渔船25只,土地面积230.3亩,其中水田187.8亩,山林面积3916亩,茶园200亩。  

黄沙社区

     衢山镇黄沙社区位于衢山镇镇政府的北面,由大黄沙、小黄沙村、里厂、外厂四个自然村组合而成,区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村由三个村民小组构成,总户232数户,总人口542人。设有党支部一个,有中共党员23名,预备党员1名,五保户2人,低保户11人,低保边缘3人,残疾人14人,全村拥有山林面积930亩,现拥有大小渔船29艘,单拖1只,灯光抄网1只,流刺网19只,辅助渔运船5只,拖虾1只,潮捕1只,油船1只。是个以渔为主的纯渔村。   衢山镇黄沙社区位于衢山镇镇政府的北面,由大黄沙、小黄沙村、里厂、外厂四个自然村组合而成,区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村由三个村民小组构成,总户232数户,总人口542人。设有党支部一个,有中共党员23名,预备党员1名,五保户2人,低保户11人,低保边缘3人,残疾人14人,全村拥有山林面积930亩,现拥有大小渔船29艘,单拖1只,灯光抄网1只,流刺网19只,辅助渔运船5只,拖虾1只,潮捕1只,油船1只。是个以渔为主的纯渔村。   

石子门社区

  石子门社区村位于衢山镇最北端,似半球,东西北三面临黄泽洋,南与涨网套社区村相连,全社区村总人口1108人,414户,面积为1平方公里,由石子门和南岙两个自然岙口组成,共有共产党员30名,新老-12人,低保户10户,本社区村山地面积为211亩,在石子门社区北边的冷库1500吨,石油站库位量为300吨。   石子门社区村位于衢山镇最北端,似半球,东西北三面临黄泽洋,南与涨网套社区村相连,全社区村总人口1108人,414户,面积为1平方公里,由石子门和南岙两个自然岙口组成,共有共产党员30名,新老-12人,低保户10户,本社区村山地面积为211亩,在石子门社区北边的冷库1500吨,石油站库位量为300吨。   

马足社区

  马足社区位于衢山岛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2016年末有户籍人口753人,居民298户,区域面积1.6平方千米,辖马足1个自然村。渔业为主,有机动渔船10艘,总吨位1900吨,3100马力.耕地44亩,其中水田12亩,旱地32亩。  

凉峙社区

  凉峙社区位于衢山东北部,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10.30公顷,分四个规划区,三个自然岙口。有耕地面积35亩,山林面积730亩。现有人口1208人,总户数445户,流动人口100多人,党员46名。凉峙村现有注册渔船大型22只,小型渔船10只。   

打水社区

     打水社区位于衢山岛南部,东依培荫山,南临岱衢洋,西连塘岙盐场,北接塘岙村。因辖地里打水、中打水、外打水三个自然村,故名。   1949年属岛斗乡第十一保;1950年解放初属岛斗乡十一村;1956年建立打水渔业生产合作社,属太平乡;1958年成立打水渔业大队,属衢山公社;1961年属太平公社后,划出黄沙村,另立大队,仍为打水大队;1984改建为打水村民委员会。1992年5月属岛斗镇,2001年7月属衢山镇。   2014年末有居民940户,2292人,面积1.6平方千米。辖打水新村、里打水、中打水、外打水、深水,中柱山、峙坑、塘岙8个自然村,以渔业为主,有钢质渔船122艘,13427吨,22311千瓦;生产作业以帆张网、流刺网为主,渔业年产量15240吨,产值15050万元。工、副业收入200万元,为镇内著名渔村。旱地15亩,种植番薯,年产量7.5吨,林地864亩,主种黑松。   

岛扎社区

  岛扎社区村位于衢山镇西北部,全社区村总人口1383人,510户,面积为2.5平方公里,由岛扎、上洞礁和树镇三个自然岙口组成,共有共产党员64名,新老-15人,低保户20户,低保边缘户1户  

乍浦门社区

  乍浦门社区位于衢山镇东部,由原罗家岙村、原乍门村拆并而成,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乍浦门社区总人口2248人,总户数946户(乍门461户、罗家岙485户)。现有耕地面积856(罗家岙462、乍门394)亩,其中水田550亩,旱地306亩,山林2640(乍门1140、罗家岙1500)亩。帆涨网作业钢质渔船15艘,拖虾2艘,60马力以下小型渔船5艘,辖区内有学校1家,水库3座,山塘9座,水闸2座。淡水养殖塘20亩、海水养殖塘120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100亩,是一个以渔、农为主的自然行政村。  

三弄社区

     三弄社区位于衢山镇城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民风淳朴。全村村内岙口分汪家弄、后刺巴弄、前刺巴弄、弄堂、新村由五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人,总户数520户,其中60岁周岁以上老年人294人左右,村民代表小组6组42人。村两委班子9人,其中支委5人。党员38名,-22人。低保14户,五保户1人。水田面积160亩、旱地60亩、园地62亩、山林300亩。企业有轮窑厂一家,各类运输车辆20余辆,全村种植以蔬菜瓜果为主,三弄社区是一个农、运输各业并举的村镇。   

田涂社区

  衢山镇田涂社区位于衢山岛的最东端。北靠国际著名航道衢黄水道,东与鼠浪隔海相望,西连乍门村,南与万北村遥向对望。村落整体朝向,坐北面南,面积1.6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5.48公顷,分两个规划区,五个自然岙口。全村现有总人口2268人,总户数669户,流动人口1100人左右。设七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84名,村民代表61名;至2016年末,共有在册渔船94艘(其中帆涨网87艘、拖虾5艘、渔运船2艘)。60马力以下小型流网船7艘,休闲渔船5艘,渔油运船3艘,渔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全村现有水田面积162.5亩,旱地61.5亩,山林面积2139亩,其中果木林38亩。有大小水库两座,总蓄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村内有中心小学一所,乡村卫生院1家,家庭型渔网厂5家,合股企业两家,集体菜场一家,商业经销店30余家。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全村道路基本上硬化,闭路电视、电话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涨网套社区

  衢山镇涨网套社区位于本岛的中北面,区域面积6846亩,由涨网套、黄沙岙二个自然岙口组合而成,社区由七个村民小组构成,总户数512户,总人口1383人。拥有山林面积384亩,耕地面积38.1亩。现社区两委共由9人组成,支委5人,村委4人。1个党支部,社区党员人数53人,其中男党员40人,女党员13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目前社区拥有渔船65艘,其中本地帆张网61艘,挂靠船1艘,渔运船2艘,油船1艘,下海劳力910人,其中县外人员295人,是个以渔为主的纯渔村。  

东岙社区

  东岙村地处衢山岛北端,主要道路四石线,沙冷线贯穿东岙社区所辖地域。地形平坦,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民风淳朴,是纯农业大村。   东岙社区于2005年7月由原东升村与原沙龙村合并。村内岙口分散,辖沙岭峧,跳板头,黄沙岙,鸡冠礁,大东岙,金家横6个自然岙口居民区。现有村民总户数757户,1899人。村民小组7个。村两套班子成员9人,其中组成支委5人,村委(重复任职)1人。党员40名。村民代表50名。新老-36人。低保(低保边缘)户47户,64人。林地1764亩,耕地1022亩(其中水田726亩,旱地296亩)。村民以种植业、捕鱼业、手工业为主。是衢山镇菜篮子供给的主产村。韭菜、葱、藕、茭白、芋艿是衢山岛的知名蔬菜。   在沙岭峧有个衢山岛知名的沙龙沙滩。也是衢山最长的沙滩,全长600米;沙滩滩面平缓,沙质细腻金黄;可垂钓、拣贝类、海水浴等;是衢山岛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渔耕碗社区

  渔耕碗村位于衢山镇中部,总人口1483人,480户,衢山海防营位于辖区内。有村脱产干部4名,党员45名,村民代表47名。面积4.9平方公里,有旱地320亩,水田120亩,其中经济果木林80亩,海、淡水养殖50亩;渔船9艘,码头一座;各种运输车辆6辆;饮料厂一家。是一个渔业为主的渔业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6900元。区域内有候车点、超市、村卫生服务站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立了村教育学校、家长学校、老年活动室、警务室、计生服务站、调解室、义工服务站、社会劳动保障室等村服务机构,还建有1个500平方米农家公园大型健身苑,方便居民休闲健身。  

黄泽社区

  黄泽社区位于衢山镇北部,陆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黄泽社区总人口1201人,总户数520户。区域经济以渔为主,村内共有大小渔船25艘,其中帆张网渔船22艘,拖虾船1艘,渔运船1艘油船1艘。1991年从黄泽小岛迁居衢山岛,分居衢山岛斗、幸福、三弄等村,2006年广厦(舟山)石油中转项目在黄泽山落户,土地征用661亩,2012年再次征用土地441亩。   现支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共10人,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黄泽社区共有党员人数36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13人,占党员人数36%,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3人,占党员总人数64%,外出流动党员10人,占党员总人数的28%。黄泽社区共有村民代表45人,初中文化程度43人,占代表人数的95%。   

樟木山社区

  衢山镇樟木山社区位于衢山镇中部,地处桂花中心地带,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区,系繁华地段。樟木山村由双基、西丰、樟木山三村合并而成,村落面积约1.6平方公里,总人口2204人,总户数948户,设有党支部一个,有中共党员62名,预备党员1名,五保户1人,低保户31人,低保边缘2人,残疾人93人,全村由十八个村民自然小组构成,全村有水旱田328亩,山林1500亩,盐滩564亩,水产养殖220亩,渔业生产船只43艘。渔、农、盐并举。目前樟木山社区人均收入可达20000元。  

沼潭社区

  沼潭区简位于观音山脚下,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2个网格,400户人家,户籍人口935人,常住人口1012人,耕地面积4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大豆、马铃薯、玉米、黄豆、油菜、番薯等农作物以及梨头、葡萄、桔子等水果,近些年来,大胆创新,积极掌握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大搞蔬菜大棚,已形成一定规模,收到了一定经济效益,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  


万良社区特产大全




万良社区景点大全